《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吴非_作文3000字_读书笔记_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吴非《致青年教师》(一)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1、教师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或伤感,那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当着学生的面哭泣吧。
让学生看看,老师和自己的母亲、父亲一样,和普通人一样,也有悲伤,甚至会感到绝望。
2、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
我们教育孩子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
我不在乎学生说老师多愁善感,但我在意自己教出的学生能不能成为情感健全的真人。
3、不要忍,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流下来。
我宁愿他们面对你的眼泪感到惊愕或尴尬,也不愿意他们那样木然地面对人间的一切。
4、青少年能被感动,除了天赋善良,更需要在无比丰富的现实生活中一点点地获得良知,而家长和一些教师却只在意他们的考试成绩,没有意识到教育的欠缺。
5、作为指引者的教师,应当引导他去关注,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阅读的经历,他的阅读如果是有效的,能孕育人文情怀的,他的情感就能被唤醒,也就一定会有感动。
我们要有什么样的志趣1、原谅他们,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向一条河的,也不是所有的河都向着大海的。
你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热爱”。
2、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飞翔的,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徜徉在理性思考的乐园中的。
我们没有权力要求所有的人和自己持一样的生活观。
坚持自己的追求,尊重别人的选择,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这是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素养。
3、当然,作为教师,我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会有影响,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生活志趣,关注教师应当具备的情感与情趣。
因为我们的学生时时都在看着我们。
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为了你的学生,你应该首先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良师之心境,如长空般高远。
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
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吴非《致青年教师》读书摘录:1、简单的常识,往往也要我们用一生的职业生命去体验,即使我们在从业之初就知道的规那么,可能也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
2、医学家奥勒斯在他的《行医的金科玉律》中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职业。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
3、说到对学校的感情,可能只有把生命燃烧在课堂里的教师们最清楚,当一种职业成了你的生命,当你在从事这项工作时有宗教清洁,你就不会容忍任何玷污它、亵渎它的行为,你会用生命去保护它的纯洁。
爱的太深了,所以我的眼睛里才会饱含泪水。
4、要向学生说明我们的爱憎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比赛粗野。
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
5、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
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6、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
教师的粗俗,一定会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学生时代学到的一切,都会渗入他们成人之后的生活中,教师今天这样粗野的对待他,在未来的年月,他也有可能这样对待别人。
7、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
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
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8、急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
作为教师,岂可不慎!9、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
根底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当我利用一周的时间读完《致青年教师》此书时,我不禁拍案叫绝。
在书中,作者吴非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们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这种精心的文字创设,实在令人折服。
读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你是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书中《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一文中写道:“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
屈原不畏死,不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吗?鲁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为斯民哭健儿’吗?”作为教师,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应该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教师是孩子们的指引者,我们应当引导他们认认真真地关注,并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记得级二班的孩子们毕业前对我说过的那句话:“老师,和您分别的时候,我们都不准落泪。
”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们:“我一定会落泪。
那种情况下,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其中一个孩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并且问我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激动地说:“与每位孩子相处了六年,这六年之间的情感,用文字都难以描述,何况是在现实中。
你们马上就要离开我了,叫我无动于衷,我怎能做到呢?”毕业典礼快结束时,孩子们唱起了李侠老师编写的那首《情谊》之歌,我情不自禁地落泪了。
孩子们与我分别时,使劲地拥抱我,也落泪了,而且久久不肯离去。
一个人的阅读积累只有越丰厚,他的人生感悟力才会越强。
教师的阅读经验、人生的情感体验一定对学生有极强的启示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悲伤与失望,真实地坦露在孩子们的面前。
在《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篇章中作者讲述道:“语文教育除了教学生能正确使用母语,还应当有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在创造性地使用母语和发展母语文化的过程中,懂得爱,懂得美。
如果没有这样的追求,语文学科也就不成其为基础学科。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它们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这些文章分别围绕教师自身的不同角度,如胸怀、态度、修养等方面,使教师的形象更为丰满和实在。
每每看完一个故事,我就会对照自己,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或者自己没在意这些,而忽略了。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吴非老师第一句就指出:“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你应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作家柏杨早《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窝里斗”。
都在社会,到处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鸡肚肠们的脸色……追根原因,教师对自身的作为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张白纸般的孩子,如何看淡事情、处理事情,孩子们都默默地看在眼里。
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度就越高,所以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和反应无不影响着孩子。
看来,把自己的胸襟放开,合理处事,扬长避短。
我们真是处处该为孩子着想了。
在《老师,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中,吴非老师写到,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不一样,用同一种考试标准,当然会有差距。
学生在校通过学习获取能力,他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持续发展这种能力,仅仅用几次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最好是全面看待学生,综合地评价学生,学校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格基础。
有时班级里看到孩子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我们会为之大为着急。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样的,我们不能一刀切,用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孩子。
在幼儿阶段,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生活和学习,才是首选。
整本书中,吴非老师多次提到,教育是一件“慢”事,不能心急,要学会等待学生明白道理,要等待学生丰富知识,要等待学生发展能力,决不可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下子就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东西。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1.《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
人生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一般而言,有成就的教师,他当初的劳动和心血必定超过常人,他的努力,在于他肯吃常人不愿吃的苦,和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偏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
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态,他的工作情绪会大受影响,非但不会有什么成就,其庸俗作风还可能传染学生。
一位教师在专业方面能走多远。
两位退休的理科名师说,从学科而言,语文教师的个人发展空间比理科教师大得多;因为他的思想情感体验远多于其他学科,他的想象力更丰富,创造的机会可能更多;如果他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他其的作用更大,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
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范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
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
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
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
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
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
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
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
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
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
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
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致青年教师读后感(通用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后感(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放假时,委托好友在网上买了五本书:《致青年教师》《56号教室的奇迹》《相信童话》《小步走路》《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最近几年,我看书或浏览他人的博客的时候,会把人家文中提到的一些好书,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到网上买来看,如果觉得确实很好,与自己产生了共鸣,也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和老师看,如果条件允许,也会多买一些,充实到学校的图书馆,和大家一起分享。
以上几本书的买因也是如此。
今年寒假特别短特别冷似的,窝在家里,睡够了懒觉,看够了电视剧,玩够了斗地主,忽略了博客,搁浅了看书,也不再思考教学上的事了。
五本书只看了一本,吴非的《致青年教师》。
这本书是窦桂梅教师博文里推荐给她们学校教师看的的,据说是20xx年教师培训的首选读本,网上好评如潮。
五本书里首选读它是因为我吴非老师的另一部书《不跪着教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不跪着教书》那本书里,吴非老师用平实犀利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对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诟病进行猛烈怦击,让我感同身受,更让我感受到了一名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忠诚,对民族未来的担忧,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和追求,这些不能不使我对他产生深深的敬意。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无愧于未来的事。
这本书共分六辑,分别告诉我们:一要“做个有胸襟的教师”,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
青年教师读后感6篇
青年教师读后感6篇青年教师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
里面的很多观点是我赞同并且需要学习的: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
教育本身就是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她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她当然需要理想。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应当是尽可能有效摆脱教师的过程。
我喜欢有理想的人、纯粹的人。
其实读罢这本书,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可能是老师不能想象到的或者是不察觉的。
老师培养的是未来的人,在明确这一观点后,我们再来研究我们的教学。
研究如果想培养未来的祖国的建设者们,我们需要从哪方面下手。
我认为首要需要解决的是老师的教育观。
老师们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营养。
多读书,读好书。
老师只有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面对如今知识面如此广的学生。
其次,我觉得老师需要做到的就是明确自己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学生。
在授予孩子知识、培养孩子能力之前先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现在的00后们,都是父母眼中的小公主小阿哥,在家里是集“万千宠爱为一身”,但是,老师们需要明确,再怎么集大家的宠爱,他到了社会,还是要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必须让孩子明确自己的道德观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才是课堂知识的吸收。
做一个纯粹的人,爱自己,爱学生。
青年教师读后感篇2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很多的新书,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我拿到的就有这本《致青年教师》。
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4篇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4篇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__。
读完这些饱含心血的文字,仿佛和富有人生阅历的长者进行了一场长谈,他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盘托出,像一位即将的交班的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我们去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
怀揣梦想和激情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
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
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
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
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
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
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精进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
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
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第一篇:《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次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书中平实的语言,真实典范的案例,非常贴近本身的工作和生存,读后觉得受益匪浅。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本身的事一样。
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很多误区和错误。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可以影响学生的心胸,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如今从事的是教诲,它的特性是慢。
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好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题目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已往的讲授生存,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
再想想我现在的讲授我更器重学生了,讲授历程也流通了。
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约而合。
在我们的讲授历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总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乃至偶然会求全谴责他们。
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
对学生的教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便是什么样的,也不是马上就能完成的。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教师的习性会不自发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树模。
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由于工作沉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种种工具。
要是摆放有序,关系不大;要是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西席每每是模范。
看到一些青年教师细致办公桌的整齐,书籍摆放划一,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摆设适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天然会多一份责任感。
所以作为一名西席,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纰漏了一样平常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西席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仿照本领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第一篇:《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书中平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自己的事一样。
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
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
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
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
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
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
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
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致青年教师》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
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
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
下面是第一故事本店铺为你整理了“《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
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
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
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
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
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
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
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它们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这些文章分别围绕教师自身的不同角度,如胸怀、态度、修养等方面,使教师的形象更为丰满和实在。
每每看完一个故事,我就会对照自己,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或者自己没在意这些,而忽略了。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吴非老师第一句就指出:“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你应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作家柏杨早《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窝里斗”。
都在社会,到处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鸡肚肠们的脸色……追根原因,教师对自身的作为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张白纸般的孩子,如何看淡事情、处理事情,孩子们都默默地看在眼里。
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度就越高,所以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和反应无不影响着孩子。
看来,把自己的胸襟放开,合理处事,扬长避短。
我们真是处处该为孩子着想了。
在《老师,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中,吴非老师写到,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不一样,用同一种考试标准,当然会有差距。
学生在校通过学习获取能力,他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持续发展这种能力,仅仅用几次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最好是全面看待学生,综合地评价学生,学校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格基础。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5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5篇)《致青年老师》读后感篇1《致青年老师》这本书, 不仅适合青年老师阅读,而且适合所以拥有教育幻想的老师阅读。
作为班主任的张万祥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一个既勤奋、踏实,又与时俱进的班主任形象出现在脑海。
他让积累变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又是一个爱游览网络的班主任,许多像张老师一般年纪的老老师接触网络较迟,大部分对网络的不甚了解,更别提应用。
而张老师网上收徒,关心青年班主任的成长、网上著书立说等,让网络为他所用,跟上了时代步伐,做了一个新潮的班主任。
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做一个讲求艺术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科学,也是艺术。
讲求工作艺术,可以事半功倍,迎难而上,甚至化腐朽为奇妙,可以走出教育的低谷,开拓教育的新天地。
教育艺术就是变单向灌输为双向沟通,变围追堵截为奇妙疏导,变疾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训斥。
”读着这段文字,让我看到班主任工作虽然艰难,但是布满情趣与挑战。
做一个班主任原来要学习地方就许多,假如事无巨细都要从生活中去总结,那么要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就太漫长了。
有这样有种说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之所以看得那么远,是我站在巨人肩膀上。
有张老师这样的毫不保存地把阅历介绍给晚辈的班主任存在,我们何惧当班主任呢?阅读这本书,让我更深地领悟到:班主任就是个万精油,往往需要多才多艺,要想当个合格的班主任,还得学习、学习、再学习。
《致青年老师》读后感篇2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老师》。
里面的许多观点是我赞同并且需要学习的: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育合格的人,所以老师必需要有抱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将来的社会超越今日的文明,这就是抱负。
教育本身就是秀丽的事业,她召唤人的理性追求,她召唤建立秀丽的人格,她当然需要抱负。
同学的学习过程,实质应当是尽可能有效摆脱老师的过程。
我喜爱有抱负的人、纯粹的人。
其实读罢这本书,我的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给同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许多,可能是老师不能想象到的或者是不发觉的。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一)《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
现摘录如下: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
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能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
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
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
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然而,一名在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
他不聪明,本不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的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出现了。
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
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
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 , 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第一篇:《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书中平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自己的事一样。
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
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
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
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
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
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
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
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500字(通用6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500字(通用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500字(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读一本书,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次自我的升华,一次丰富的收获,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与作者在书中相会,思维地碰撞让自我得到了成长,这是一次启迪,一场智慧的邂逅。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就是如此,在我做青年教师的旅程中我很幸运,遇到了这盏心灯。
吴非老师是个真诚的人,他在书中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都毫不保留地与我们分享,作为青年教师,读这样的文章,就如一位长者在你跟前,推心置腹地教你怎么样做老师,与你分享他在教育中的困惑和所得,这样的书,怎能不吸引人呢?读到“你一定能写好”给了我一些想法: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是常常注意鼓励孩子,让学生自信起来大胆说大胆地写,但是在对一个孩子无数次鼓励没有效果之后,我们的耐心好像瞬间消失了。
这是一种失望出来的体现,随之就会出现一些无意识说的伤害学生的语言,比如说“你上课到底有没有听?”“我说不行就不行!”“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这样的话有时是随口说出,确不知对孩子有无形的伤害,前面所做的也就功亏一篑了,所以这鼓励的话还是要持之以恒地说,孩子们是有感情的,孩子的心是最纯净的,你对他们的真诚他们总有一天会领悟,等待花开的,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让我们做一个会“说话”的老师,读后感《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读“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我想到了发生在班级的事情:那是2010年的12月,记得那天是进行了古诗文诵读大赛和早操的比赛,比赛结束完,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跟孩子们已经说好了,只要努力了,就好!当时我是5年级古诗背诵的评委,六个年级的比赛是一起进行的,我从五年级下来的时候就看见董晨阳在班级哭,见我下来,大家都围着我,七嘴八舌的说起来,听了好半天才知道,原来是背诵古诗的时候董晨阳《劝学》没有背出来,大家都指责他,所以孩子就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它们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这些文章分别围绕教师自身的不同角度,如胸怀、态度、修养等方面,使教师的形象更为丰满和实在。
每每看完一个故事,我就会对照自己,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或者自己没在意这些,而忽略了。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吴非老师第一句就指出:“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你应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作家柏杨早《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窝里斗”。
都在社会,到处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鸡肚肠们的脸色……追根原因,教师对自身的作为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张白纸般的孩子,如何看淡事情、处理事情,孩子们都默默地看在眼里。
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度就越高,所以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和反应无不影响着孩子。
看来,把自己的胸襟放开,合理处事,扬长避短。
我们真是处处该为孩子着想了。
在《老师,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中,吴非老师写到,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不一样,用同一种考试标准,当然会有差距。
学生在校通过学习获取能力,他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持续发展这种能力,仅仅用几次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最好是全面看待学生,综合地评价学生,学校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格基础。
有时班级里看到孩子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我们会为之大为着急。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样的,我们不能一刀切,用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孩子。
在幼儿阶段,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生活和学习,才是首选。
整本书中,吴非老师多次提到,教育是一件“慢”事,不能心急,要学会等待学生明白道理,要等待学生丰富知识,要等待学生发展能力,决不可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下子就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东西。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庭,都不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同时,他也说青年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也是件“慢”事,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反思,才能真正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可见,虽然发展是一件“慢”事,但我们仍然要抓紧每分每秒,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才能真正地发展,如果一味地贪图“慢”字,那么,可能花费我们的一生,我们的专业水平还是得不到发展。
一遍遍品读《致青年教师》,深深感到吴非老师是富有智慧的老师,总是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他深感在“想到”与“得到”这间必须加上两个字“做到”。
因而,我们作为年轻的教师都更应该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要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创新,那样才能不断进步,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2《致青年教师》是我读过的吴非老师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第二本是《不跪着教书》。
吴非老师的书,只看到书名或文章题目便能深深吸引我。
他的文字酣畅中流露出浓厚的真情,淳朴中饱含着一颗真挚热忱的心。
有时是痛快、不留情面的斥责,有时是幽默、深刻的讥讽,更多时候是一位长者在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内心,表达对青年教师的亲切叮嘱与殷切期望,表达对教育的责之切与爱之深。
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
吴非老师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常识”这个概念。
阅读整本书,也仿佛是学习、发现和审视教育常识的过程。
“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难免着急、焦虑、浮躁。
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一朵花儿慢慢绽放、一粒谷子缓缓抽穗。
我们巴不得一棵小树苗明天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
我们被比作“园丁”却没有园丁的耐心与安详,我们喊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却做着竭泽而渔、毁林开荒的傻事。
工业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式,商业的浮躁与喧哗在教育中却四处可见,充斥耳目。
教育何时能够真正“慢”下来?“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从心底认同这一“常识”,或许,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便都能够消逝了。
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如果能够看到教室里满满坐着的是一个个比我们年幼的人、需要我们帮助与指引的人,那么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则可能少一些声嘶力竭,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颐指气使,多一些春风化雨。
同时,我们也能够认识到,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教会作为人的学生善良美好的品德和应对生活的常识,为学生补给终身发展的动力,而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彼此的成绩与分数。
“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有的老师为了0。
5分的成绩,能够当着学生的面与人争吵。
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自己任教学科的成绩,“叮嘱”学生“互相帮助”甚至亲自给学生递答案。
的确有的老师为了他看重的东西,连自尊与人格也丢掉了,而且还是当着学生的面儿丢的。
即使他做足了装饰、遮掩的工作,但学生还是能够一眼看穿他那些小心眼与小气量。
这样的老师教育出的学生,难免沾染上相似的气质,也变得斤斤计较,不够大气。
教师需要给与学生的那一桶水里,不仅应该装着知识点和应试技巧,还得有面朝大海的气度和仰望星空的魄力。
“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当我读到这里时,深深感到自责与羞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是在“吃老本”,教小学生识字、写字还用得上多少工夫?即使我们能够用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糊弄得了小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能用遥遥领先的教学成绩蒙混得了同事和领导,但是我们没法欺骗自己。
有多长时间没有读过一本书了?多长时间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了?讲过无数次的同一篇课文,有些许长进之处吗?较之于几年前的自己,除了年龄和皱纹的增长,还剩下什么?这些问题,只有自己能够作答。
当“终身学习”沦为一个熟悉的名词而不是具体的行动,我们对着年幼单纯的孩子讲“好好学习”时,会不会感到脸红?当我们真正成为了自己不学习却要求学生学习的人时,”以身作则”被我们置于何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够拜读《致青年教师》,实数有幸。
吴非老师对诗意人生的追求,对师者尊严的维护,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无不令人动容。
读完整本书后的心情并不轻松,也不愉悦,更没有“完成任务”后的洒脱。
相反,心中仿佛隐隐有一股力量在压制着自己,沉甸甸的。
这股力量敦促着我,让我开始反思:那些关于教育的常识,我留心发现过吗,深入思考过吗,努力维护过吗?——或者简言之,我是有常识的教师吗?《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3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书中平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完这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
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
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的确,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
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
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
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
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力而为”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
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
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
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
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
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因为我们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更多地是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就如他憧憬的那幅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4在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吴非老师的著作《致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