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7页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
2、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实践操作。
1、折一折。
每人准备一个圆,请同学们想办法找出圆心。
2、小组活动:剪几个圆,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3、汇报: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都能完全重合。
4、小结: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r=d/2。
二、尝试练习。
1、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长方形:2条等腰三角形:1条等边三角形:3条圆:无数条2、要求学生剪出书本第7页做一做的三幅图,沿中心点A转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
学生画出对称轴,集体交流。
4、练一练第四题。
学生实际测量,集体交流。
5、练一练第五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使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以及圆的轴对称性和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引导学生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旋转对称性,以及圆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在掌握圆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而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半径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
3. 圆的画法:圆规画圆的方法。
4.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圆的定义、特征、画法以及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
2.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圆的特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画圆,加深对圆的认识。
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轮、硬币等,引出圆的概念。
2. 探究圆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圆的图片,自主发现圆的特性。
3. 讲解圆的画法:利用圆规画圆的步骤,讲解圆的画法。
4. 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圆的周长公式。
5. 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圆的面积公式。
6.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圆的认识的理解,以及收获。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圆的回家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圆的定义、特征、画法以及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及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需要采用其他教学方法。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圆的切线等。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认识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2、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去找一找那些物体是圆形的。
提问: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二、课堂展示1、初步感知圆生:阅读课前查找有关圆的材料师:好,圆这样神奇,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学生介绍自己画圆的方法提问:圆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体会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各部分名称(1)师: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教材56页例2.(2)小组合作交流并汇报。
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出示问题:(1)在同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和直径?(无数条)(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相等)(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用圆规画圆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尝试画圆。
师生共同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提问:用圆规画圆时,员的位置是有什么决定的?(圆心)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半径)三、巩固练习略四、总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理解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背景师生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
(2)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本课圆相关的网络资源。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的编排思路的第一个环节是“动手动脑”,先让学生想办法画一个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发掘生活中关于圆的物体,感受生活中的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所画的圆纸片剪下来,再引导学生动手对折,初步感受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概念。
通过画一画、量一量发现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是建立在教师的指引和调控下,学生自我动手发现知识。
基于如许的熟悉,我试图对本课的讲授思路进行讲授设想。
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脚色,指导学生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师生、生生互动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联系生活,提高圆的知识在生活使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和豪情。
1《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圆的熟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位《圆》中的讲授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圆、相识圆的特征。
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通过对圆的熟悉,不但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相识,提高办理实际题目的能力,也为今后进修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圆,把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4、讲授举措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圆的认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1. 导言:让圆走进我们的生活嘿,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神奇的几何形状,那就是——圆。
圆,作为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不仅仅存在于数学课本里,还随处可见,比如大家喜欢的披萨、轮胎,还有那个有点神秘的月亮。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地聊一聊,怎样把圆这个知识点讲得生动有趣,又能让大家轻松掌握!2. 教学目标:不仅要懂,还要爱上圆2.1 知识目标首先,我们要让小朋友们知道圆的基本概念。
比如,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半径这些名词是什么,圆心又是什么地方。
这些都是圆的基本构件,就像是人体的骨架,不了解的话,连圆的“身体”都看不清楚呢!2.2 能力目标除了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我们还要让大家学会如何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说,知道怎么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那不是光在纸上做题这么简单,更是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像算算那个披萨能分成多少块,或者给自行车换轮胎时用的。
2.3 情感目标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堂课,能激发大家对数学的兴趣。
不是简单地把公式背下来,而是能觉得“哇,圆原来这么有趣!”这可比机械地记住公式要来得重要得多。
3. 教学内容:从理论到实践3.1 圆的基本概念首先,让我们来揭开圆的神秘面纱。
圆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听起来像是天书,其实我们可以用很多身边的东西来帮助理解。
比如,我们可以拿个篮球或者纸盘,让大家围绕着这些物体进行观察和讨论。
这样,理论知识就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了。
3.2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接下来,我们要讲讲怎么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先从周长说起,公式是2πr。
这个π(读作“派”),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小数,约等于3.14。
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半径乘以一个固定的值,记住了,半径就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哦。
然后再说面积,公式是πr²。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像是用纸做一个圆形的饼,然后用这些图形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公式是怎么来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套。
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三、全课总结四、综合练习五、延伸拓展1、导入: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
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1)定长(2)定点(3)旋转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认识圆心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
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
(师板书:圆心O)(二)认识半径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站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圆上”?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4、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特征。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各种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这一天我们都做些什么?老师引出:十五的月亮和月饼都是圆形。
老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体。
引入圆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老师引导:请大家将自己做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幻灯片放映折的过程。
学生发现: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幻灯片给出圆心: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老师引导:请大家选择一条折痕,沿折痕画下里,分析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引导:从圆心向圆上任一点画一条线段,这是直径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不是,它的一个端点是圆心,另一个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巩固练习:在一个圆中找出它的直径和半径。
3、探索同一个圆内直径、半径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
幻灯片给出: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量一量这些半径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直径?量一量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学生探索,给出:无数条半径,都相等;无数条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公开课之《圆的认识》教案
公开课之《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基本性质、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周长与面积等。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二节: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以及第二节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圆的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2. 教学圆的定义与性质(15分钟)(1)教师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圆的基本性质,如半径相等、直径垂直于半径等。
3. 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15分钟)(1)教师讲解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教材课后习题,巩固圆的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与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与性质2. 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圆的周长与面积。
圆1:半径为5cm圆2:直径为10cm(2)画出圆的对称轴,并说明对称轴的数量。
2. 答案:(1)圆1的周长:31.4cm,面积:78.5cm²圆2的周长:31.4cm,面积:78.5cm²(2)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公开课之《圆的认识》教案
公开课之《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圆的认识》。
详细内容包括: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半径和直径、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掌握圆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半径和直径、圆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规、直尺、圆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规、直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车轮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
(2)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如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3. 例题讲解(1)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动手画圆,并测量其半径和直径。
(2)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半径和直径、圆的特征,并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半径和直径、圆的特征。
2.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3. 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测量其直径。
(2)计算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2. 答案:(1)直径为6厘米。
(2)周长:31.4厘米,面积: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半径和直径、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扬州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扬州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圆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圆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特征。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圆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圆形的物品,如圆桌、圆盘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地球、太阳、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概念。
同时,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圆形物品,测量其周长和面积,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学生互相讲解,检查掌握情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①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
公开课之《圆的认识》教案
公开课之《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了解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直径与半径的概念、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及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剪刀、彩纸。
学具:每人一份圆的模型、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中存在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的特点。
2. 圆的定义:通过圆规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即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 直径与半径:介绍直径和半径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直径是穿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4. 圆的周长: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出周长公式C=πd。
5. 圆的面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切割圆形的纸片,观察和计算面积,引导学生发现圆的面积公式A=πr²。
6. 例题讲解: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计算不同直径和半径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六、板书设计圆的定义: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直径:穿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周长公式:C=πd面积公式:A=πr²七、作业设计1. 请用圆规画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并测量其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约为31.4厘米,面积约为78.5平方厘米。
2. 计算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约为31.4厘米,面积约为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实物,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圆的定义、直径与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六上《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是。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生1:钟面上有圆。
生2:轮胎上有圆。
生3:有些纽扣也是圆的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圆。
你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生:见过师:如果我们从上面往水中丢进一颗小石子,(多媒体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生:(激动地)水纹、水纹、圆……(声音此起彼伏)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起来看看。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你找到圆了吗?生:(惊异地)找到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生:(激动地)好二、探究画圆的方法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 生:画不出圆的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圆规,你们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吗?生:能(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用圓规画圓的基本方法)师:如果没有了圆规,比如在圆规发明之前,我们能画生:(犹豫地)能师:今天,我还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材料。
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试着画出一个圆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师: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我们组将圆形的瓶盖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了一个圆师:那叫“拷贝不走样(学生笑)生:我们手中的三角尺中就有一个圆,利用它,很方便地画出了一个圆。
师:真可谓就地取材,挺好(学生笑)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支铅笔,另一端固定在纸上,绳子绷紧,将铅笔绕一圈,也画出了一个圆师:看得出,你们组的创作已经初步具备了圆规的雏形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同样出现了一个圆。
圆的认识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理论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课时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
按照课程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让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景德镇陶瓷大家都听说过景德镇陶瓷吧?今天老师也带来8个陶瓷艺术品,请大家来欣赏下这些艺术品,谁能告诉大家,这些陶瓷艺术品都什么什么形状的?教师介绍景德镇陶瓷,说明圆形象征美满、和谐,所以做成圆形(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圆形物体,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生:闭封的、弯曲的师: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不同呢?生: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师:(鼓励表扬学生)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生: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生活中为什么很多地方都做成圆形的呢?(生交流)圆形美观、实用、科学-----教师板书:《圆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探究——圆心①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
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
[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②学生动手把圆剪出来你能想办法找出圆的中心吗?学生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
③找圆心。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
《圆的认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而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在数学活动中进行的。
根据以上教学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以下几点:一、利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深入认识圆、研究圆的内在需要。
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运用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及周边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圆,激起学生对圆的多种回忆,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也感受到所要学习的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运用活动探究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从而不断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议一议、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猜一猜等一系列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实践,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三、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将动态、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和交流时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体验知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圆的认识》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此前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本课例中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诱人的问题情境,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和说一说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
让他们在感受成功愉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科书17~18页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揭题新授
教师出示硬纸圆,提问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反贴在黑板上,出现课题:
1、认识圆形
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圆。
让学生说出画面上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讨论,球是不是圆形。
显示球被破开,旋转球体,出现并闪烁横截面的过程。
教师说明:球是球体,不是圆形,要是把球破开,它的横截面就是圆形。
2、揭示圆的形成。
(1)演示: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用力甩动小球,使小球的运动形成圆形;
(2)用绳子系粉笔在黑板上画圆模拟小球的运动轨迹成一个圆形;
(3)小球被甩动时,为什么不跑到别的地方去,却能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曲线,也就是圆呢?揭示:正是因为小球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拉直的绳子长度也没有改变,这样甩动小球,也就形成了圆。
(4)过渡: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先确定画圆工具圆规的两脚距离,然后,把其中的一脚固定,另一脚旋转,这样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
(用手比划)
3、学习用圆规画圆。
(1)学生尝试画圆。
(2)引导学生说出画圆的体会并讨论:(用课件,并板书)
①画圆的步骤。
(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②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定点不能移动,定长不能改变)
(3)教师示范画圆。
4、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o)
你知道圆画圆时的定点在圆中叫什么吗?板书(学生口答)并教学用字母表示。
板书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一个圆的圆心的?(学生操作)
你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什么呢?板书
2、半径(r)
定长在圆中又叫什么?(半径)(学生观察尝试下定义)板书用字母表示。
板书
教师出示定义,帮助学生理解定义。
教学“圆上任意一点”“圆内任意一点”、“圆外任意一点”的区别。
学生画半径(任意画)
你还可以吗?你能画几条?(为什么)
学生量一量同一个圆内每条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通过圆的比较,你知道的半径决定圆的什么?(用课件)板书
3、直径(d)
除了半径,圆还有直径板书,用字母表示。
板书.在自己的圆上画出直径
学生尝试给直径下定义。
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画一画,再量一量,在同一个圆内你发现了直径有什么特点?
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
有什么发现?
板书:r=d=2r
为什么要加在同一个圆里
完成下面板书:
学生练习两者的关系:练习二十二表格。
(学生直接口答)
4、小结所学知识,引导质疑。
二、巩固练习
1、在圆内的线段中,分别找出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判断题。
(对的划“√”,错的划“×”。
)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5)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长度的两倍。
()
3、发散练习。
在下图中(下图依次逐一出现),看到了什么条件,你能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