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山石画技法
【美术课件】国画山水篇《山石的各种皴法》
零
国 画 基 础 知 识
零
基本运笔技法
国
画
基
础
知
识
中锋
藏锋
逆锋
侧锋
露锋
顺锋
基本用墨方法
中国画通过墨的干、湿、浓、淡、清来体现物象的远近、 凹凸、明暗、阴阳、燥润和滑涩。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而决定这五种墨色
的关键是这五种墨色的比例。
焦墨是半干的墨汁,乌黑而有光泽。 浓墨是深黑的墨汁,加了水分而不显光泽。 重墨含水比浓墨多,色相稍浅。 淡墨的含水量较多,色相更浅。 清墨只有极淡的墨迹,甚至全是水。
零
国 画 基 础 知 识
认识国画
人物
可分为古今两类:古装人物,或者是历代英士为一类;现代服装,或者模特 儿写生为一类。由于人物要有动作、表情,所以人物画是比较深奥的制作。
根据制作技巧、笔法,国画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花鸟
花鸟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狮、虎、猫、犬可称为走兽,各种鱼类可称为游 鱼,蝉、蝶、蜻蜓称为草虫,各种雀鸟称为翎毛。
的,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画。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松烟 墨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墨放在砚盘中加水研磨后可 用。初学者,用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等即可。
纸:画写意画多用生宣纸,吸水性和渗水性都比较好。 砚:加水磨墨用,有盖者为佳。 颜料:中国画颜料。 其它:调色盘用来调色,小水桶或者其他用来洗笔,镇纸用来压
断交错重叠后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给人以浑朴、 丰富、厚实之感。积累时每一层次的笔触的重叠, 一般在前一次的笔触干时才进行,而笔触的相叠必 须具有形式感又能表现物象。
积墨法
零
国 画 基 础 知 识
破墨法
基本用墨方法
山水画技法——“北宗”山石的画法
山水画技法——“北宗”山石的画法一点山水 2019-09-25 19:08:18一、皴法皴法,是表现山石、树干等物象结构、纹理、质感、体面及向背关系的重要形 式手段。
尤其是描绘山石,皴法一向被视为法之大端。
皴法名目繁多、面目各 异,具有较强的形式感和特殊的审美效应。
这里仅谈一谈“北宗”山水中常用的 皴法。
山石的皴法达五六十种之多。
就是同一种皴法,也有多种变 写各不同。
而且,有些皴法之间界线模糊,不易分辨。
有些 有些皴法会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化,这些都使初学者难于据古今画谱所示,化,繁、简、工、皴法可互相混用,捕捉和把握。
为了便于领会,我们根据诸种皴法的形式规则、笔墨特点和构形 方法,将皴法大致分以下几种:% ' v图一图二(一)线皴类(见图一),即以线形笔触组成的皴法结构。
其多为弧线形(如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云头皴),也有直线折转形(如折带皴、叠糕皴)和硬笔直线形(如长斧劈皴、乱柴皴)。
弧线形皴法为“南宗”山水中的主体皴法。
(二)面皴类(见图二),即以较宽阔的笔触组成的皴法结构,多呈块面形,如大斧劈皴、小斧劈皴、鬼面皴、拖泥带水皴、刮铁皴、马牙皴、直擦皴等。
(1)“北宗”山水画技法(2)(三)点皴类(见右上图),即以点状的笔触组成的皴法结构。
其名往往依据点的形态所给予人的形象联想而定,如雨点皴、钉头皴、芝麻皴、豆瓣皴、泥里拔钉皴等。
亦有以创法者的姓氏定名者,如米芾所创的“落茄法”,又被称为咪点皴”。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皴法,不可硬性归于哪一类中,如傅抱石笔下的散锋团簇状皴法结构及张大千晚年彩墨渗破结构。
有的皴法之间的关系微妙,稍加变化便能互相转化。
如雨点皴略加放大便成豆瓣皴,雨点皴笔锋跳脱出尖即成钉头皴;小斧劈皴放阔即成大斧劈皴,拉长即成长斧劈皴,等等。
那么,哪些皴法属于“北宗”山水的皴法范畴呢?这是我们需要弄清的首要问题。
面皴类、线皴中的硬笔直线形及点皴类中的部分皴法(除米点皴、豆瓣皴之外),都可纳入“北宗”山水的皴法范畴之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 寄情山水
斧劈皴
刮铁皴
(二)树的画法
• 【1】画树的顺序
【2】单勾法 双勾法
【3】树叶画法:(1)夹叶法
【3】树叶画法:(2)点叶法
结语
• 1.科学合理的临摹是提高技法的有 途径。
• 2.人格修养和文化素养是提升画品 的有效积淀。
谢谢大家
• 皴法:是中国画表现 技法之一,借此来表 现山石的结构与质地 以及树木表皮的不同 纹理。
2皴法展示
【1】点皴类: 雨点皴 豆瓣皴 米点皴
雨点皴
豆瓣皴
米点皴
【2】线皴法
披麻皴(长,短) 解索皴 牛毛皴 卷云皴 荷叶皴 马牙皴 折带皴
披麻皴
解索皴 卷云皴
牛毛皴
荷叶皴
马牙皴 折带皴
【3】面皴法 斧劈皴(大,小) 刮铁皴
中国山水画(山石和树的画法)
导语
【1】山水画 • 展现了:自然的博大,造物的微妙。 • 体现了:人与自然山川的和谐。 • 再现了:人文情怀。 【2】山水画中 • 山石如敦厚的男子,树木似温情的少女。
(一)山石的画法
1 画山石的顺序
【1】.勾 【2】.皴 【3】.擦 【4】.染 【5】.点
什么是皴法
国画的山水画基本画法-画山石法
国画的山水画基本画法-画山石法我国花鸟画有着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
如宋代花鸟画家赵昌“对花写照”,有“写生赵昌”之称,他既能画出花瓣的薄度,又能刻画出花朵迎风而动的优美姿态。
擅长画动物的画家元吉,为画猿猴曾进深山躲在洞穴里,长期仔细观察猿猴的生活,故称“穴窗写生”。
这些古代画家们对深入生活是重视的,所以创作出许多造诣甚高的作品,正如诗人白居易所赞扬肖悦画竹的诗句,说他画的竹“举头忽见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真实生动,似乎连竹叶迎风发出的声音也表现出来了。
山的外形可分为、丘、壑、峰、峦、岗、岭、巅等,又有坡度起伏连绵不绝的形势或因朝晖夕阴,风雨云雾变化流露出来的自然美,故画山之前必先远观其势,然後再近看其质。
山因地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层岩、火成岩与变质岩等。
山石的质地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纹理也不相同,中国山水画家累积数百年来观察与剖析的综合体验,逐渐发长出个种皴法,用笔墨线条来表现不同纹理的山水感受。
吾师李霖灿教授用「山石纹理,笔墨组合」八个字来定义皴法,可以说是最简要而恰当的解释。
(一)画石,在谈到各种不同的皴法之前,先浅谈画石,石是山的局部;画石是画山的第一部,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出山的凹秃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
画石的部骤,大致可分成钩、皴(擦)、染、点,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钩」是用中峰或侧峰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钩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徵灵活运用。
「皴」是依山石的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也可酌情用偏锋(笔腹)乾笔「擦」以加强其凹凸或质感量。
「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後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宣染,直到感觉充份为止。
「点」是用浓墨或焦浓加苔点,若墨色的浓度够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有的钩、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开。
先以教淡的墨钩或皴,後以浓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後教为浑厚,富有变画。
(二)雨点皴,雨点皴又称为雨打墙头皴,北宋范宽以此表现北方黄土高原的景致。
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勾、皴、擦、点、染:这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也是画家表现山石树木等自然景观的主要手段。
勾是勾勒山石的轮廓,皴是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擦是用来表现山石的暗部和阴影,点是用来点苔表现山石的细节和质感,染是用来表现山水的整体氛围和空间感。
2. 留白:留白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技巧之一,通过留出空白来表现云雾、水面、天空等元素,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3. 笔墨浓淡:笔墨的浓淡变化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墨色的深浅和笔触的轻重来表现山水的层次和质感。
4. 干湿结合:干湿结合是指将干燥和湿润的笔触结合使用,以表现山水的干湿变化和质感。
5. 疏密结合:疏密结合是指将密集和稀疏的笔触结合使用,以表现山水的疏密变化和层次感。
6. 繁简结合:繁简结合是指将繁复和简单的笔触结合使用,以表现山水的繁简变化和节奏感。
7. 透视法:透视法是中国山水画的另一个重要技巧,通过透视和比例来表现山水的远近和空间感。
8. 墨色变化:墨色变化是指将不同浓淡的墨色结合使用,以表现山水的明暗和质感。
9. 线条美:线条美是指通过优美的线条来表现山水的轮廓和质感。
以上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些基本笔墨技法,但不同的画家可能会有不同的风格和技巧,因此在学习和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门类之一,通过艺术家的表现技法,可以将自然景物、山水、江河、云雾等元素以特定的形式展现出来。
以下是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1. "写意"表现:山水画强调"以形写神",追求形、神、意的相统一,倡导笔墨自由流畅,通过变化的笔法和线条勾勒山石、树木、水面等景物,以及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表现大自然的神韵。
2. "以古为师"表现:山水画注重对古代名作的研究和继承,尤其是宋代的"北宗"和"南宗",通过临摹、模仿名家作品的构图、笔墨运用等方式,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技法,形成自己的表现风格。
3. "留白"表现:山水画强调"以虚居实,以实入虚",即通过留白来表达虚实相生、互动的关系。
艺术家通过故意不描绘或将画面其他部分有意模糊来制造想象空间,使观者能参与其中,形成更为丰富的意境。
4. "重墨"表现: 艺术家通过运用重墨、深色墨汁来强调画面的重要部分,如山体、树木等,以突显事物的质感和立体感,同时也突出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气韵生动"的特点。
5. "水墨渲染"表现:山水画在墨色运用上,注重运用水墨的"渲染"特性,通过水与墨相互融合,可以表现出山水的柔和、深邃、灵动等特点,给观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6. "贴近自然"表现:山水画艺术家常常通过亲身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形态以及自然景物的沉浸体验,来表现真实的山水图景。
他们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准的表现手法,令作品更富生命力和感染力。
这些技法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应用,旨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山水画作品,传达出艺术家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国画山石的皴法及详解
国画山石的皴法及详解信!自古以来,岩石的画法不外乎绞、搓、打、染。
卞法是表现各种石纹的主要手段;它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象征性的形式语言;它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可以表现山水的具象景观,画家也可以通过它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表现自然景观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的主要特征之一。
五代以前就已经有了画岩石的方法,到了宋代发展成各种画法,到了元明清时期又不断完善。
皴法大体可分为:披麻皴、斧劈皴、云头皴、雨点皴、米点皴、解锁皴、牛毛皴、折带皴、鬼脸皴、乱柴皴、梯田皴、石卵皴、骷髅皴、荷叶皴、磐头皴等~~不同时期、不同画派、不同画家在运用以上绘画技法时也各有特点,各有变化。
有的先勾后皴;有的皴、擦、点、染一气呵成。
因此在学习各种技法时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否则就会缺乏变化,呆板不生动。
国画山石画法(披麻皴)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王维、董巨是其画法的鼻祖,也是历代文人画所常用的画法。
此法在表现江南丘陵山峦有其独到之处,元代黄公望,清代四王多用此法。
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
也有高手用中峰画出“毛”而空灵之感,如元四家的黄公望,他的披麻皴多用中锋画成,难度甚大。
国画山石画法(斧劈皴)斧劈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五代卫贤已初见苗端,成熟盛行于宋代。
李成、李唐是其画法的大师,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硅也是其画法的杰出代表,明代的唐寅又有所变化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此画法又有所兴盛。
此法之所以在北宋时期大为兴盛,主要是因为, 统治者要求画家着力表现国家的兴盛山川的秀丽。
斧劈皴法有利于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比较应和北宋国情的需要,这一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国立画院的设立,院体画风的兴盛,画家可以登堂入室,声名显赫,受朝廷俸禄,诸多力作多出于这一时期。
此画法的要领:中锋勾勒外轮廓线,侧峰皴擦渲染,也有高手在勾勒轮廓线时,与皴法巧妙结合,虚实相兼,变化多端。
中国画技法讲解——山石画法
中国画简介:
国画强调“外事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 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达到以行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在国画的发展中,它与书法、篆刻之间相互 影响,相互促进。书法和国画在达意抒情上都强 调骨法用笔。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 画之源流》中写到: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 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 有画。
范例欣赏
范例欣赏
齐白石 石泉悟画图
二、皴法
线皴法——解索皴 解索皴是披麻皴的 变法,行笔屈曲密集, 如解开的绳索,故名解 索皴。元代山水大家王 蒙喜用此法,清代王概 说他是“用古篆隶法杂 入皴中,如金钻搂石, 鹤嘴划沙。”故“尖而 不稚,劲而不板,圆而 不成毛团,方而不露圭 角。”可见王蒙的解索 皴是笔笔中锋,寓刚于 柔。
二、皴法
皴法的特点——审美意象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真正的美不在于自然之物象本身,而 在于人与物理世界之外建构的“意象”世界。中国艺术一贯 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在与外在、精神与物 质的沟通。通过超越有形的物质世界,使人于外在世界中感 悟到自我内心的审美追求,即从物质世界中透视出精神世界。 山水画的意象化与意象表现正是在这种观念下应运而生的。 山水画皴法的存在价值正是表达意象的前提,意象的准确传 达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成熟、具有相对稳定样式而又符合 形式美的规律,是反映作品内涵和加强艺术表现力的一种艺 术语言,也是中国画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因此,程 式化的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艺术家实现其作品“传神”、 “写意”的途径,艺术家所运用的皴法,意不在本身,而是 作为表达画家审美意象的一个载体(物化)。
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二皴法面皴法斧劈皴范例欣赏小斧劈宋松峰楼观局部范例欣赏范例欣赏马远踏歌图局部二皴法面皴法刮铁皴将笔侧卧并用侧锋往下刮形状是平头尖尾下笔重而收笔快适合表现石质坚硬的山二皴法面皴法刮铁皴二皴法范例欣赏二皴法面皴法拖泥带水皴任何皴法画到洒脱时往往会大块落墨纵笔横扫墨韵生动浑厚华滋所渭皴法似有非有者当为此法
积墨法山水画步骤
积墨法山水画步骤
积墨法是中国山水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通过层层叠加的墨色来表现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以下是积墨法山水画的步骤:
1. 起稿:用铅笔或淡墨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和大致的结构。
2. 分染:用淡墨对山石进行初步的渲染,以确定山石的明暗关系。
3. 积墨:从山石的暗处开始,用较浓的墨色一层层地叠加,注意要留下一些空白,以表现山石的高光。
4. 调整:在积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画面的整体效果,适当地调整墨色的浓淡和明暗关系,使画面更加生动。
5. 点苔:用浓墨在山石上点出一些苔点,以增强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6. 落款:在画面的适当位置落款、盖章,使画面更加完整。
需要注意的是,积墨法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一层墨色都要干透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叠加,以避免墨色混淆。
同时,要注意墨色的浓淡和明暗关系,使画面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中国画中画山石的技法
中国画中画山石的技法聊聊中国画里那些画山石的技法,真的是一门既深奥又迷人的艺术。
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别样的情怀,那些文人墨客,一提笔,就能把心里的山水描绘得栩栩如生。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画山石的一些门道,看看这些传统技法是怎么把大自然的美,一笔一划地留在纸上的。
首先得说说这“皴法”。
皴法啊,就像是给山石披上了一层外衣,让山石看起来更有质感。
这皴法里头,有“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等等,每一种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比如说披麻皴,画出来的山石就像被风化的老树皮,一条条的纹理,错落有致,看着就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岁月不饶人,山石也沧桑”。
斧劈皴呢,就比较刚猛了,就像是用斧头在山石上劈了一刀又一刀,那笔触锋利,看着就让人觉得山石坚硬无比。
雨点皴就更有趣了,画出来的山石就像是被雨点敲打过的,密密麻麻的点点,就像是给山石披上了一层轻纱,朦胧中带着几分神秘。
再来说说这“点苔”。
点苔就像是给山石添上了灵魂,让山石看起来更加生动。
这苔点虽小,但作用可大了去了。
它就像是山石上的小眼睛,让山石有了生气。
画的时候,得根据山石的纹理和形态来点,不能乱点一气。
点得好了,山石就像是活了过来,看着就让人觉得亲切。
点得不好,那山石就像是少了点什么,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还有啊,这画山石还得注意“留白”。
留白啊,就像是给山石留了一口气,让山石有了呼吸的空间。
画得太满了,看着就让人觉得压抑。
留一点白,那山石就像是有了生命,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
这就像咱们平时说话,得留点余地,不能说得太满了,不然听着就让人觉得不舒服。
当然了,这画山石还得靠“墨色”来烘托。
墨色啊,就像是山石的颜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
画的时候,得根据山石的形态和质感来调配墨色。
浓墨重彩的,看着就让人觉得山石气势磅礴;淡墨轻描的,看着就让人觉得山石温柔细腻。
这就像咱们平时看人,得看他的气质和性格,不能只看外表。
最后啊,这画山石还得靠“笔触”来体现。
笔触啊,就像是山石的纹理,有长有短,有粗有细。
9-12岁 《中国山水画之山石画法》-美术课件
国画画山石时,勾出轮廓后,再用淡
干墨侧笔而画,叫做皴。 皴是中国山水画技法之一,即用干、湿不
同的笔墨画出树、石、山体的纹理,增强其质感。 唐以前,山水画中的石头无皴,到了唐代后
期至五代,山石才出现了皴法有了皴法,山石就有了立体感、体积感、重量 感和质感。在千百年的积累下,皴的技法复杂,名目繁多,如大、小斧劈皴, 刮铁皴、折带皴、雨皴、牛毛皴,大、小披麻皴等,皴法的变革往往是新的 山水画风诞生的契机。
注意虚实疏密关系。画时可以皴擦兼用,先以干笔作皴擦,以求骨力,逐渐过渡 到湿笔,注意体现“干湿球风,润含春雨”的效果。
披麻皴法易用积墨法,先从淡墨画起,可改可救,次笔增添。可得到浓淡适 宜的的效果,由苍茫浑厚之感。
披 麻 皴
斧劈类皴法分为大斧劈和小斧劈,利用劈斧皴要以方折挺劲
之笔出之触,但不能妄生圭角,要以方笔之侧锋,根据山石的形态结构, 爽快地“劈”过去,不易重叠,或直劈或横劈,要恰到好处。斧劈皴法 笔触多呈三角形,笔中含墨要饱和,下笔要用力,速度要快,才能得到 峻爽之效。通常用以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石纹断裂的高耸 山岩,多用大斧劈皴法来表现;侧面悬崖、石纹细碎则宜用小斧劈皴。
披麻皴和斧劈皴的比较
硬线条——劈斧皴
软线条——披麻皴
笔法中的点,不仅限于绘画苔藓。点的形状也有横、直、圆、尖、瓜子形、马蹄形 等等
点类皴法可以表现杂草杂树以及山石的明暗和形体,有助于画面的气氛和精神的 显露。“米家山水”就是用点类皴法来表现“雨中春树万人家”的意境。
现在表现郁郁葱葱的山岭也用这种方法来表现。
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讲:“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 救,渐用浓墨者为上。”一般来说,阳面线细墨淡,阴面线粗墨浓, 通过勾墨线可以大体表现出山脉的阴阳向背。
画山石的四种表现方法
画山石的四种表现方法
画山石一直是中国画中重要的构图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感,也可以传达出山水的情趣和主题。
在表现山石时,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选择,下面将介绍四种比较常见的表现方法。
一、写实法
写实法是一种最为传统的表现方法,它追求精确的细节和比例,以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山石的形态和特征。
在画山石时,需要仔细观察山石的形状和纹理,然后通过精细的笔触来表现出来。
写实法适合那些注重细节和精度的画家,也是初学者磨练技巧的好方法。
二、意境法
意境法是一种注重表现山水情趣和意境的方法。
它不是追求细节和精度的,而是通过笔墨的运用来传达出画家的情感和主题。
在意境法中,画家可以运用多种笔法和色彩来表现山石的质感和氛围,让观者感受到山水的意境和情趣。
三、写意法
写意法是一种比较自由的表现方法,它强调笔墨的自由和表现力。
在画山石时,画家可以通过简单的笔触和线条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特征,而不必过于注重细节和比例。
写意法适合那些喜欢自由发挥和表现力
强的画家,也是表现山水情感和主题的好方法。
四、半写实法
半写实法是一种介于写实法和意境法之间的表现方法。
它既注重表现山石的形态和特征,又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和意境。
在画山石时,画家可以通过精细的笔触和色彩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同时也可以通过笔墨的运用来传达出山水的意境和情趣。
半写实法适合那些既注重细节又想表现情感和主题的画家。
总之,画山石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
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风格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用笔墨来表达出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和情感。
画山石的四种表现方法
画山石的四种表现方法
画山石是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山石的表现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四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1. 线条表现法
线条表现法是山水画中常用的表现方法,以细线勾勒石头的纹理、山石的形态等。
线条的粗细、弯曲程度决定了山石的质感和形态。
当然,线条表现也需要与色彩表现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
2. 纹理表现法
纹理表现法是山水画中常用的表现方法,通过细致描绘石头的表面纹理来表达山石的质感和形态。
画家需要仔细观察石头的纹理,运用笔墨技巧将其描绘出来,表现出石头的粗糙、光滑等不同的质感。
3. 色彩表现法
色彩表现法是山水画中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特征。
画家可以运用不同的颜色和色调来表现山石的不同质感和形态,如灰黑色、褐色、翠绿色等等。
同时,画家还需要注意运用色彩的层次感,使得山石的形态更加逼真。
4. 构图表现法
构图表现法是山水画中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通过画面构图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特征。
画家可以利用山石的形态来构造画面的组成,使得山石与其他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画家还需要注意运用透视、比例等构图原理,使得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总之,画山石有很多种表现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巧。
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使得自己的山水画更加出色。
【国画教程】山水画入门(1)~山石结构基本原理
【国画教程】山水画入门(1)~山石结构基本原理石分三面是基本的山石结构法,我们用一个几何体来说明石分三面:1、2、3分别代表三个面,三个面形成体积感。
参照前面的几何体,我们来理解山石的三个面。
山石的三个面使我们可以表现出体积感,同时可以画出凹凸感。
同时山石还可以分出阴面和阳面,阴面是指不受光的这一面,阳面就是受光面。
画山石勾勒法,往上的用笔称为“勾”。
往下的用笔称为“勒”。
勾勒时要注意线条的额粗细、用笔的快慢。
墨色上要有变化。
山石有中间凸出的,犹如鼻隼。
勾勒外形之后就可用皴法,皴法是表现山石结构和地貌特点的方法。
山石下面这一笔不可画平。
否则这块山石就像个“饼”一样,是平的。
垒山石时,山石要有大小变化,山石的勾勒用笔要有提、按、转、折的变化。
这样的线条表现缺少提、按、转、折,线条不够丰富。
切忌两边的形状成对称。
注意石头的空间分割。
两块山石要分出一大一小。
垒石方法:小间大,大间小。
此为三块石头的表现方法。
四块山石的表现。
表现垒石时候切不可生搬硬套,要学会举一反三。
安排山石大小结构的同时,留意远近的表现。
1.勾勒好一块山石的外形。
2.在外轮廓的转折处添加皴法。
皴法也可理解为:把一块大的山石分成更多块小的山石,所以每加一笔皴法,山石就多了层结构。
3.继续添加皴法,理解皴法的意义。
山石的结构、大小、转承关系,均可由皴法来完成。
两块大的山石构成了画面的主要部分,下面的小石块起到了丰富画面的作用。
沿着山体画上一层松林,添以屋舍,再画远处的松林。
屋舍要藏,不可尽露,松林可不画松枝。
这幅作品运用对角关系来构图。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寄情山水—山石画法|辽海版
教案标题: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寄情山水—山石画法|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山石画法,使学生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创作。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山石画法的基本技巧3.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4. 学生作品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山石画法的基本技巧,山水画的构图原则2. 教学难点:山石画法中的皴法技巧,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画属于哪种画吗?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寄情山水。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讲解山石画法的基本技巧,包括皴法、点苔法、勾勒法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技巧的具体运用。
(3)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包括主次分明、虚实相生、远近关系等,让学生掌握构图的基本规律。
3. 实践操作(25分钟)(1)教师示范山石画法的具体步骤,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山水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引导学生从构图、技巧、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山水画,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画山石的四种表现方法
画山石的四种表现方法画山石是中国画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表现出山水的特色,还可以展示出画家的技艺和个性。
在中国画中,有许多表现山石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表现方法:皴法、点法、笔法和洗法。
一、皴法皴法是中国画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表现山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皴法主要通过交错或平行的线条来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形态。
在使用皴法时,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 选择合适的笔触:皴法主要依靠笔触来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
因此,在使用皴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笔触。
例如,对于坚硬且光滑的岩石,可以使用硬挺有力、略带棱角的笔触;而对于柔软且粗糙的岩石,则可以使用柔和而稍微有些松弛的笔触。
2. 控制线条粗细:线条粗细直接影响到山石形态和质感的表现效果。
因此,在使用皴法时,需要掌握好线条粗细的控制。
一般来说,对于远处的山石,线条应该较为细小;而对于近处的山石,则可以适当加粗线条。
3. 注意交错方向:皴法主要依靠交错和平行的线条来表现山石的质感和形态。
因此,在使用皴法时,需要注意交错方向。
一般来说,对于平滑的岩石,则可以使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线条;而对于粗糙或凹凸不平的岩石,则需要使用斜线交错来表现。
二、点法点法是中国画中另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通过点刻或点染来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形态。
在使用点法时,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 选择合适的笔触:与皴法类似,点法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笔触。
例如,在表现坚硬且光滑的岩石时,可以使用硬挺有力、略带棱角的笔触;而在表现柔软且粗糙的岩石时,则可以使用柔和而稍微有些松弛的笔触。
2. 控制点刻或点染大小:在使用点法时,需要掌握好点刻或点染的大小。
一般来说,对于远处的山石,点刻或点染应该较为细小;而对于近处的山石,则可以适当加大点刻或点染的大小。
3. 注意点刻或点染的位置和密度:在使用点法时,需要注意点刻或点染的位置和密度。
一般来说,在表现山石的质感时,需要在岩石表面上进行点刻或点染;而在表现山石的形态时,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密度。
国画山石的画法跟技法
国画山石的画法跟技法我有个朋友叫阿强,这人对国画那可是痴迷得很,尤其是国画里山石的画法,颇有研究。
有一天,我去他家玩,正赶上他在画一幅山水画,那画纸上刚起了个山石的轮廓。
我凑过去好奇地问:“阿强,你这山石咋画得这么有模有样的?快给我讲讲。
”阿强放下笔,笑着说:“这国画里的山石啊,可不是随便画的,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好地基一样,得先把轮廓勾勒好。
你看这线条,得有粗有细,有浓有淡。
就像山有棱有角,还有些地方比较平缓。
我刚开始学的时候,那线条画得像蚯蚓一样歪歪扭扭。
”这时候,阿强的国画老师李老走了进来。
看到我们在讨论,就说:“画山石啊,轮廓勾勒很重要,但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皴法了。
皴法就像是给山石穿上不同的衣服,有斧劈皴、披麻皴等等。
”我疑惑地问:“这皴法为啥有这么多花样啊?”李老耐心地解释:“你想啊,不同的山石质地不一样。
像那种陡峭坚硬的山石,就适合用斧劈皴,就像用斧头劈砍出来的痕迹,方方正正,很有力量感。
我曾经去黄山写生,看到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岩石裸露,表面比较光滑,用斧劈皴来表现就特别合适。
我在山上找了个好位置,支起画架,一笔一笔地描绘。
那时候,太阳晒得我满头大汗,但我完全沉浸在创作中。
旁边有个游客看了我的画,惊叹道:‘这画出来的山怎么就跟真的一样,连石头的纹理都那么逼真。
’”阿强接着说:“那披麻皴呢?”李老说:“披麻皴就比较适合表现那些土质的、纹理比较细腻的山。
就像山坡上的土坡,一道道的纹理就像披散的麻线。
我记得有一次在乡村采风,看到远处的小山丘,长满了青草,在阳光的照耀下,那山丘的纹理若隐若现。
我就用披麻皴来画,先用淡墨轻轻地勾勒出大致的纹理,然后再慢慢加重墨色,让它有层次感。
画的时候,还得注意线条的疏密,不能太密,像一团乱麻,也不能太疏,不然就看不出山石的纹理了。
”我又问:“那画完皴法就完了吗?”阿强笑了笑说:“还早着呢。
接下来得染墨上色了。
这就像给山石化妆,让它更有立体感。
一般是先用淡墨染,把山石的明暗关系表现出来。
山石的画法及皴法详解
山石的画法及皴法详解山石的结构石是山的组成部分,要画好山首先要先了解石、画好石。
古人云:“石乃天地之骨,而气亦寓焉。
无气之石,则为顽石,犹无气之骨,则为朽骨。
”王维在《山水诀》中说,“山分八面,石有三方”。
“石有三方”即“石分三面”,就是指石的形体要通过石面的刻画表现出来,要表现出石的体积,最少要分出三个面来刻画。
复杂的石块,需要表现的面会更多。
山石画法要点:山石在山水画中是主要组成部分,不解决画山问题就无法画山水。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殊称呼,虽然山水画也不定每幅画都有山有水,但是山水是中国画描绘自然景物的一个总称,而且主要是以山和水为主,它有别于西洋的风景画,它有自己民族绘画的特点和独到的表现方法等一系列的程式。
人常说地球上的面积是三山六水一分田。
因为山区在中国也占了绝对大的面积,而且中国的山和水还特别美,所以历代以来山水就成了中国画家描写的对象。
山、石其实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石块虽然小,但是却有聚合、分散之别。
而山,并不是简单的石块的堆积,有起伏蜿蜒、绵亘的走向。
山石的画法有很多种,勾、皴、染、擦、点,是其最基本的技法。
绘制山石,要将这些技法结合起来,把山石的立体感、重量感、质量感、空间感及形态变化具体地表现出来。
把传统中多种复杂的皴法归纳为点皴、线皴、面皴三种。
点、线、面是绘画造型的基本要素,也包括了各种皴法,是各种皴法的总规律。
掌握了山石生长的皴法规律,再画山石就快多了,这也是画山石的速成法吧!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披麻皴画法
现代
潘望森
斧劈类皴法分为大斧劈和小斧劈,利用劈斧皴要以方折挺劲之笔出之触,
但不能妄生圭角,要以方笔之侧锋,根据山石的形态结构,爽快地“劈”过去,不易 重叠,或直劈或横劈,要恰到好处。斧劈皴法笔触多呈三角形,笔中含墨要饱和, 下笔要用力,速度要快,才能得到峻爽之效。通常用以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 岩石。石纹断裂的高耸山岩,多用大斧劈皴法来表现;侧面悬崖、石纹细碎则宜用 小斧劈皴。
◇名家常用皴法
披麻皴(亦称“麻皮皴”,董源、巨然用之,有长短之分)、直擦皴 (关仝、李成用之)、雨点皴(亦称“芝麻皴”,形大的称“豆瓣皴”, 范宽用之)、卷云皴(李成、郭熙用之)、解索皴(有直解索、横解索, 所谓点法,是指山水画中的点叶、点苔、点树、点山 诸家用之者多,王蒙一变为细长飘曲之状,称“游丝袅空法”)、牛毛皴、 荷叶皴(赵孟頫用之)、铁线皴(唐人用之)、长斧劈皴(许道宁用之, 等技法。点有圆 、扁、秃、尖、粗、细、老、嫩、横、斜、 亦名“雨淋墙头皴”)、小斧劈皴(从李思训小钩笔发展而来、李唐、刘 平松年用之)、大斧劈皴(李唐、马远用之)、带水斧劈皴(夏圭用之)、 、直的不同的形态。点的作用很多,如:有的是为了表 现画面完整 、草木丰茂;有的是为了点睛提神,以弥补 鬼脸皴《荆浩用之)、米芾拖泥带水皴(先以水褊抹山形坡面大小之处, 用蘸墨横笔点出,亦称“落茄法”)、弹涡皴(阎次平用之)、括铁皴 画面色调的灰平;有的是因为画面皴笔缭乱,加点以掩 (吴镇用之)、折带皴(倪瓒用之)、泥里拔钉皴(夏圭师李唐之法,江 盖毛病。当然在皴染之后,如果感觉画面笔墨自然爽朗, 参喜用之)、骷髅皴、破网皴(吴伟用之)、刺梨皴(由豆瓣皴出,巨然 在可点可不点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加点。 用之)、马牙皴(李唐用之)、马牙钩(李思训、赵千里等,用于青绿山 水)。表现树身表皮的皴法,有鳞皴(松树皮)、绳皴(柏树皮)、交叉 麻皮皴(柳树皮)。点擦横皴(梅树皮)、横皴(梧桐树皮)。上述皴法, 乃历代画家根据山石的地质结构外形,树木的表皮状态,而创造的表现形 式。后人列着自然界的变迁改造和绘画技法的演进,各种皴法将不断发展。
山水画欣赏-----激发兴趣
山水画欣赏-----激发兴趣
山水画欣赏-----激发兴趣
山水画欣赏-----激发兴趣
画 欣 赏 ---激 发 兴 趣ຫໍສະໝຸດ 山水画欣赏-----激发兴趣
山水画欣赏
山水画欣赏
山 水 画 欣 赏
山水画欣赏-----激发兴趣
乘兴而作----画石
• • • • • 大家欣赏了以上山水画有什么感受? 1、好不好看? 2、喜欢不喜欢? 3、想不想画? 4、山水画的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石” ,大家见过石头吗?动手画一个好不好? • 5、每组选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个石头。
皴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柔性的、有刚性的、有纵向的、有横向的、有线类 的、有块面的、点类的等等。如何将这些技法融合在一起呢?下面我介绍几种 方法。 1、不同的皴法结合运用:运用这种技法时,要记住“互让互谅”。柔性的 披麻类皴法要与刚性的劈斧类皴法往往不易协议,可采用过渡的方法。 2、将同一类皴法系统中的不同皴法结合起来,比较容易掌握,这类皴法很 容易协调在一个画面之内。 3、各中点类皴法的运用主要是根据画面的具体情况来定的,要灵活运用, 千万不可拘泥。 4、运用泼墨 破墨留白等方法过度不同的皴法:首先要讲究清浑,讲究虚 实。留白是实中之虚,起到缓解画面气氛的作用。
披麻皴和斧劈皴的比较
硬线条——劈斧皴
软线条——披麻皴
笔法中的点,不仅限于绘画苔藓。点的形状也有横、直、圆、尖、瓜子形、马蹄形 等等 点类皴法可以表现杂草杂树以及山石的明暗和形体,有助于画面的气氛和精神的 显露。“米家山水”就是用点类皴法来表现“雨中春树万人家”的意境。 现在表现郁郁葱葱的山岭也用这种方法来表现。
纠正错误------重新画石
1、每组重选一位同学到黑板上 画一个石头。
2、学生评价,深入了解石头造 型。
3、引入石头画法讲解。
结合问题----学习画法
• • • • • • 1、山石是怎样构成的? 2、山石的构成有几种?哪几种? 3、画山石的基本元素是画什么? 4、石头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5、石分三面怎么理解? 6、石头的画法有哪些?
染可以分为墨染和色染两种,
有时两者通用。染可以表现物体的 色调,加强山水的厚重感、质感、 空间感,丰富、协调画面的每一个 地方。还可以表现特定的天气状况。 渲染法有积染法、分染、烘染、罩 染、接染、点染、渲染等。总之, 然不等于平土,着墨色也要讲究笔 法,墨接色域要柔和,千万不能 “糊” 、“腻” 、“脏” 、 “闷”。
先淡
后浓
山石的画法很多,前人概括为勾、皴、擦、 点、染五种基本技法,也可以分为皴擦和点染 两个步骤。掌握这些技法就可以山石的体积感、 重量感、质量感、空间感及形态变化具体地表 现出来。
勾
• 勾------勾山石轮廓
有人说擦是“不带笔处的皴”。此话虽不全面但是也有道理。 擦就是以干的、较松的笔触侧锋扫擦,也可以用干湿兼备的墨或用干的淡墨, 必要时也可以用彩墨。这种方法并不是每张画都要用到的,用的时候也并不是很多, 过多会使画面产生、枯、燥、脏、腻等,要适当的运用,使画面产生灵动之感。
披麻皴多由参差松软的线条组成。中锋用笔,线条轻松灵活。用笔的次序
是县勾勒轮廓,然后按轮廓加皴,以表现山石的走势、脉络、结构和体积感。这种皴 法常用来表现江南土质松软,形体元顺的山石。
披麻皴中,笔线条长的称为长披麻皴;
短的为短披麻皴;线条更短的被称为豆瓣皴或雨点 皴;线条硬挺而作不规则的交叉时则称为乱柴皴; 线条松而屈居者,叫解索皴。还有荷叶、乱麻、折 带等皴法大致都是从披麻皴派生来的。因此披麻皴 被视为画山石的基本功来训练,可得到举一反三的 效果。
国画画山石时,勾出轮廓后,再用淡
干墨侧笔而画,叫做皴。 皴是中国山水画技法之一,即用干、湿不 同的笔墨画出树、石、山体的纹理,增强其质感。 唐以前,山水画中的石头无皴,到了唐代后 期至五代,山石才出现了皴法有了皴法,山石就有了立体感、体积感、重量 感和质感。在千百年的积累下,皴的技法复杂,名目繁多,如大、小斧劈皴, 刮铁皴、折带皴、雨皴、牛毛皴,大、小披麻皴等,皴法的变革往往是新的 山水画风诞生的契机。 这是由于各地山石不同的地质情况,形成了上是不同的地质和地貌,在 画法的表现上也产生了较多的皴法。这些都是历代山水画家从客观事物中体 验得来的。 目前我们将皴法大概分为三大类:披麻类、斧劈类、点皴类。
岭· 披麻皴法
现代
梁中华
披麻皴法用笔要干要毛,线条要求流畅活泼,松而不散,同时还要
注意虚实疏密关系。画时可以皴擦兼用,先以干笔作皴擦,以求骨力,逐渐过渡 到湿笔,注意体现“干湿球风,润含春雨”的效果。 披麻皴法易用积墨法,先从淡墨画起,可改可救,次笔增添。可得到浓淡适 宜的的效果,由苍茫浑厚之感。
勾
就是利用线条来勾勒山的轮廓、结构和形态。一般从左上方
起笔,然后顺势成其石形。勾勒用笔要有起伏、转折、停顿、刚柔、虚 实和粗细变化。勾勒的轮廓线不能重复,用笔要活泼,不可板滞,用墨 要浓淡自然,有湿有干。山的阳面的轮廓线多偏锋,可细些轻些:阴面 则相反。这样有助于表现体积感。勾好外轮廓以后,再分成数来表现石 头的形体结构。 画数石聚合,大小石块要前后左右分布得当,避免平铺罗列,或是 以大间小,或是以小间大。但不可散乱、互不相应、互不相关,应聚散 得益,层次分明。
山石的构成约分为两大类 以俊俏山石为主的,多用硬线条表现。 以土或碎石为主的,多用柔线条表现。这些不同的线条,就是要下大力认真研究的 皴法。
直线硬笔大刀劈斧山石 直线硬笔小刀劈斧山石
曲线软笔披麻皴山峦山坡
画石是画山的基础,因此应从石头画起。 “石分三面”的理解:一个立方体有六个面。一般能看到三个面。石头也一样。 山的形状不规则,凹凸不平,是个多面体,因此在能见到的为三个大面中,又能 看到许多小三面。否则就没有立体感。 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讲:“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 上。”一般来说,阳面线细墨淡,阴面线粗墨浓,通过勾墨线可以大体表现出山脉的 阴阳向背。 勾石步骤——先淡后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