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诗歌鉴赏之谈酒
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
![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5d04157f01dc281e53af015.png)
2011-2012年度下学期现代西方文论课程作平时作业李白诗歌《将进酒》研究综述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002班姓名:陈玲玲学号:2010101010216《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目。
近年来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视角有很大的拓展,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概括来说近年《将进酒》的研究资料主要是从:主题思想及艺术技巧的探究,字词章句的辨析,创作时地的考证,深层文化的解读及与其他文本的比较等多个方面进行的。
诗歌研究逐渐转向,主要表现在:从感性研究转向理性分析;从客观求证转向深层文化解读;从对能指的关注转向对所指的重视;从学科内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
这篇综述主要对近年来《将进酒》研究理论进行分类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不足之处。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上来看,一般认为是李白人生理想和人格特点的具体体现。
这个角度大概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将进酒》是李白铮铮傲骨,万丈豪情的泼墨写意。
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自信达观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位具有宏大理想抱负的诗人,要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愿望,却不料遭到无情打击;既热爱生活,又不满于现实中的黑暗。
于是,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使李白产生了强烈的叛逆精神,进而放达不羁,是权势如粪土”(1),这是一种很普遍变得观点。
李白白生性自由洒脱,年轻时内心也曾怀着为国效力的理想,但他不并不适合官场,而理想也最终破灭。
但李白白毕竟是李白,富贵功名,坎坷挫折于他都是转瞬即逝。
“政治背包袱不得施展,诗人避辨从陈王曹植那里找到了出路,那就是豪饮、挥霍以表豪气,不表现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的狂放。
”(1)多数研究者从感性层面认为这首诗是李白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
另一种消极的观点以为这首诗看似旷达,实则是李白无可言说的愁绪的的宣泄。
是个开头连用两个“君不见”,其实阔达,而悲情尽显。
“诗人登高而赋,以之起兴比物,可谓顺情感物,高堂上明镜前悲哀衰倏至的怅惘之叹,凭借夸张,突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悲兮和无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李白诗歌鉴赏【附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李白诗歌鉴赏【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654d9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a.png)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李白诗歌鉴赏1.古代诗歌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表现了悲愤中的一种豪迈气概。
B.诗人用“斗十千”“直万钱”这种比喻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
C.“闲来”两句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一展宏才、有为当世。
D.全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情感变化。
2.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即起伏的山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辽远的荒原,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到湖北、湖南一带游览。
B.诗中“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对偶、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和云霞的变幻多姿。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诗仙李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诗仙李白](https://img.taocdn.com/s3/m/2117b75f7fd5360cba1adbe1.png)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 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 发白帝城》等多首。
答案:1.选取乡村典型景物黄鹂、紫椹、桑枝等;视听结合,“黄鹂啄紫椹”写视觉, “鸣”写听觉; 色彩明丽,富有画面感。(答其它特色合理亦可。) 2.(1)对白田夏日美好景象的欣喜之情:黄鹂“啄紫椹”,鸣桑枝,美景可喜。(2) 对故园 的思念之情:“蚕老”而“客未归”,其情可见。(3)长期漂泊、思乡而不能归、前途 迷茫的 悲伤之情:“驱马又前去”,欲归而不能;“空自悲”,直抒其情。
1.解析:选C C项, “写出了小舟在浩渺 的大江上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说法错误, 应为“写出了一叶孤 舟在烟波浩渺的大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渺小、无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田①马上闻莺 李白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②。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注】①白田:古地名,位于今扬州境内。②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 丝。 1.赏析首联的写景特色。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诗歌创作四阶段 时期 诗歌内容 代表作 1.读书漫 赞美大好河山 送别友 《早发白帝城》《望庐 游 人 山瀑布》 2.京城三 批判现实,表达理想 《行路难》《蜀道难》 年 3.再度漫 《将进酒》、《梦游天 愤世嫉俗,向往自由 游 姥吟留别》 4.身经战 反映时代面貌,忧国 《古风》(其十九) 乱 忧民
李白《山中问答》诗歌鉴赏
![李白《山中问答》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7a47a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a.png)
李白《山中问答》诗歌鉴赏李白《山中问答》诗歌鉴赏《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山中问答》诗歌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 “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
“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
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
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
李白诗歌鉴赏将进酒
![李白诗歌鉴赏将进酒](https://img.taocdn.com/s3/m/e7f2827df46527d3240ce022.png)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 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 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 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销万古长愁。
情感脉络(7-1)
《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 曲折低回,跌宕起伏。 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 词。
扩展练习2-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杯莫停。 但愿长醉不愿醒。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谪仙人李白纵酒高歌 :“但愿长 醉不愿醒”,为何他才高八斗却嗜酒 如命? 李白借酒抒万丈豪情,李白用酒写万古
柔情。李白因酒越发洒脱飘逸,酒因李白更加酣畅淋 漓!
诗系太白恃酒逞才使气之作。它乎没有什么章法,也不暇安排,完 全是凭一时之感情驱使,随气所之,气出而言随,气盛而言盛, 气变而言变。严羽评此诗云:“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 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任情使 气,是这首诗的基本特点。此诗咏的是饮酒,是一首名符其实的 劝酒歌。诗的首尾相应,中间虽起伏跌宕,但句句与饮酒销愁有 关。起首二句,说黄河如海一去不归,高堂白发难转青丝,是说 时间不能倒转,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一愁也;既然青春难再, 不纵酒行欢更待何时?于是引起了举杯销愁愁更愁纵酒行乐的主 题。“天生我材必有用”,本是自信的豪语,但实际上是怀才不 遇,有才不用,二愁也;“千金散尽”本应“还复来”,但如今 本应复来的“千金”终始未来,且连饮酒还要用“千金裘”和 “五花马”来换,三愁也;自古“圣贤”本应流芳百世,彪炳史 册,但如今却“皆寂寞”,而让那些无所事事醉生梦死的饮者 “留其名”,世事之颠倒如此,四愁也;此四愁皆千古之愁,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啊!于是,诗的主题就是干杯,干杯, 而且还要一连干它三百杯!此诗忧愤深广,又豪情四溢,虽说的 是饮酒,其深怀却在忧世。可以说是酒诗中的奇葩,一朵在酒文 化中生出的旷世奇花!
李白《对酒忆贺监》诗歌鉴赏
![李白《对酒忆贺监》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4d0810e0975f46526d3e12d.png)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诗歌鉴赏对酒忆贺监二首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
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
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
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注释】⑴贺监:即贺知章。
唐肃宗为太子时,贺知章曾官太子宾客兼正授秘书监,故诗题及序中以“贺监”、“太子宾客贺公”称之。
窦蒙《述书赋注》:贺知章,天宝二年以年老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
知章以赢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
九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
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
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
舟壑靡息,人壑两亡,推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兵部尚书。
”⑶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
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
《名山洞天福地记》:四明山,周围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
⑷贺季真:即贺知章,季真是贺知章的字。
《唐书》: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
性旷夷,善谈说,陆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谈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
一日并谢。
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徙工部。
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
晚节尤诞放,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
及秘书外监,每醉辄属词,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1786d2ef121dd36a32d82eb.png)
《将进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转化的复杂性。
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预习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知识链接·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2、背景资料补充《将进酒》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
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二、基础积累·厚积薄发1. 默写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
(2),西出阳关无故人。
(3),化作相思泪。
(4),独酌无相亲。
,对影成三人。
(5)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2.识记字音。
(给加点的字注音)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①高堂..一饮三百杯()..明镜悲白发()②会须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呼儿将.出换美酒()⑥与尔.同销.万古愁()【课堂学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读诗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诗歌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在诗中圈画出相关的词语并分析。
李白关于赞美酒的诗句
![李白关于赞美酒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76f3e4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b.png)
李白关于赞美酒的诗句
李白,字太白,号“诗仙”,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位酷爱饮酒的风流才子。
他的许多诗句都洋溢着对酒的热爱和赞美,通过酒来表达他的豪放不羁和诗性浪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花丛中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在孤独中的洒脱和自娱自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这句诗强调了在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酒杯空对着月亮。
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酒的赞美。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
这句诗指出古代的圣贤大多是寂寞的,只有饮酒的人才能留下名声。
它表达了诗人对饮酒者的钦佩和对酒的崇敬。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三首·其一》
这句诗描绘了金樽中的清酒和玉盘上的珍馐,强调了酒的珍贵和美好。
这些诗句通过对酒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李白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抒发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李白《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4683d35a8102d277a22f05.png)
【诗歌鉴赏】李白《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赏析李白《赠孟浩然》原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注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
4、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卧松云:隐居。
5、“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诗经?小雅?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句: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
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李白《赠孟浩然》翻译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李白《赠孟浩然》赏析《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饮酒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饮酒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58803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5.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饮酒诗一、简介:以《诗经》为端,中国古代诗歌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诗仙”李白则更好的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身体力行,将诗酒相溶的审美精神贯穿于诗歌创作当中,展现出天真自然的生命精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酒是李白进行诗歌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他借酒这一载体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借酒将膨胀的个性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时而借酒销愁,以诗写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超脱;时而在酒中纵情欢乐,挥洒豪情。
二、分类:1.以酒悲怀,借诗扬志“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这就是酒仙李白的真实写照,酒已成为李白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嗜酒如命的个性造就了李白的清心寡欲、洒脱狂放;另一方面,李白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有着强烈的出世、济世思想,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左右着诗人的命运,使李白的人生经历多了几分伤情悲怀。
也正因此,诗人饮酒当歌,借诗扬志,在诗歌的国度里追寻自己的远大理想。
2.以酒消愁,借诗解忧李白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长期浪迹江湖,坎坷一生。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在于朝政腐败,官场黑暗;其次是由李白自身性格缺陷所决定的。
他恃才傲物,酗酒疏狂,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仕途上很不得志,心中常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懑。
愤懑与不得志的愁绪深刻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表现在他的饮酒诗中便是:以酒消愁,借诗解忧。
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句千古吟颂的佳句出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短短十二句,感情却经几次跳跃,断续无端又一气呵成;该诗以送别为题,却不写叙别,不写楼,直抒郁结,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荣辱与打击之后,仍然难忘长安出仕时呼风唤雨的得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深刻表现出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心情,成就了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极致。
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
![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2518d97bcd126fff6050b96.png)
2011-2012 年度下学期现代西方文论课程作平时作业李白诗歌《将进酒》研究综述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002 班姓名:陈玲玲学号:2010101010216 《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目。
近年来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视角有很大的拓展,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概括来说近年《将进酒》的研究资料主要是从:主题思想及艺术技巧的探究,字词章句的辨析,创作时地的考证,深层文化的解读及与其他文本的比较等多个方面进行的。
诗歌研究逐渐转向,主要表现在:从感性研究转向理性分析;从客观求证转向深层文化解读;从对能指的关注转向对所指的重视;从学科内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
这篇综述主要对近年来《将进酒》研究理论进行分类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不足之处。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上来看,一般认为是李白人生理想和人格特点的具体体现。
这个角度大概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将进酒》是李白铮铮傲骨,万丈豪情的泼墨写意。
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自信达观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位具有宏大理想抱负的诗人,要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愿望,却不料遭到无情打击;既热爱生活,又不满于现实中的黑暗。
于是,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使李白产生了强烈的叛逆精神,进而放达不羁,是权势如粪土”(1),这是一种很普遍变得观点。
李白白生性自由洒脱,年轻时内心也曾怀着为国效力的理想,但他不并不适合官场,而理想也最终破灭。
但李白白毕竟是李白,富贵功名,坎坷挫折于他都是转瞬即逝。
“政治背包袱不得施展,诗人避辨从陈王曹植那里找到了出路,那就是豪饮、挥霍以表豪气,不表现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的狂放。
”(1) 多数研究者从感性层面认为这首诗是李白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
另一种消极的观点以为这首诗看似旷达,实则是李白无可言说的愁绪的的宣泄。
是个开头连用两个“君不见” ,其实阔达,而悲情尽显。
“诗人登高而赋,以之起兴比物,可谓顺情感物,高堂上明镜前悲哀衰倏至的怅惘之叹,凭借夸张,突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悲兮和无奈。
(完整版)诗歌鉴赏角度
![(完整版)诗歌鉴赏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159b35bbcfc789eb162dc828.png)
一、鉴赏诗歌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民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鉴赏艺术手法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李白《梁甫吟》诗歌鉴赏
![李白《梁甫吟》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d278675e2bd960591c67721.png)
李白《梁甫吟》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梁甫吟李白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屼当安之。
《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
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
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
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
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
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
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
月下独酌-诗歌鉴赏
![月下独酌-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ec60f3d83c4bb4cf7ecd172.png)
诗词鉴赏
【评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 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 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 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 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 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 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 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 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 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 羁的性格。
二.
三.
四.
五.
说说“举杯邀明月”的言外之意。
李白“行乐须及春”的思想,虽然带有消极成分,不值 得称颂。但是,你能否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自己 的理解。
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 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中国 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 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 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 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 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终身不得志, 在其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来积极向 上的精神。
诗词鉴赏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 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 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 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 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 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 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 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 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 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ca6b74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8.png)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
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
“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隐居的高士)。
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
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
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
由于贪杯,诗人许是酩酊大醉了,玉山将崩,于是打发朋友先走。
“我醉欲眠卿且去”,话很直率,却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的双方是“忘形到尔汝”的知交。
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呢。
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独特之处。
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环婉曲之作,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
而此诗却不就声律,又词气飞扬,纯是歌行作风。
惟其如此,才将快意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这与通常的绝句不同,但它又不违乎绝句艺术的法则,即虽豪放却非一味发露,仍有波澜,有曲折,或者说直中有曲意。
诗前二句极写痛饮之际,三句忽然一转说到醉。
从两人对酌到请卿自便,是诗情的一顿宕;在遣“卿且去”之际,末句又婉留后约,相邀改日再饮,又是一顿宕。
如此便造成擒纵之致,所以能于写真率的举止谈吐中,将一种深情曲曲表达出来,自然有味。
此诗直在全写眼前景口头语,曲在内含的情意和心思,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处,又不一泻无余,故能神远。
此诗的语言特点,在口语化的同时不失典雅。
“我醉欲眠卿且去”二句明白如话,却是化用一个故实。
《宋书·隐逸传》:“(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李白的诗词《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原文及赏析
![李白的诗词《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6dda62482fb4daa58d4b7d.png)
李白的诗词《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原文及赏析《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鉴赏】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
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
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到: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
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
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
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
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
“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
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
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酒诗赏
李白自幼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鉴,并好行侠。
曾于天宝初,任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饮酒给他饮出个“傲万户侯”的千首诗,饮出了“酒仙”和“诗仙”的千古美名,也饮出了达官权贵对他的白眼。
总之,李白的喜怒哀乐都与喝酒密切相关,他的终生都与酒接下了不解之缘。
李白写了许多饮酒诗,,颇为人们喜爱,民间又有“太白遗风”的酒帘流传后世。
李白自诩,“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
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
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月下独酌》虽全篇不着一个“愁”字,却句句藏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了额度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人在花好月圆的良宵,酒兴大发,却无亲朋好友共饮,只好邀天上月亮和月下身影共饮,且饮且歌且舞直至酩酊大醉,在“春日醉起言志”中,借酒浇愁被表达的更明白透彻:“处世若大梦,胡为老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月明,曲尽已忘情。
”胸怀济世之志的李白怀才不遇,又遭谗逐,一生坎坷,不禁产生“醉酒当歌,人生几何”之感,不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前四句在消极颓废中可以想见李白内心的愁苦,以及借酒消愁的心情。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
金陵的年轻朋友们多来为我送行,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尽觞。
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自己早年东游扬州,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可见李白是一位轻财重义,交游极广的诗人。
这次,
当他即将离开金陵,前往扬州时,朋友相送,在饯别的酒度上,李白又借着酒兴写了这首诗,作为临别纪念。
朋友相处,一旦分离,总是令人留恋的,它真诚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
诗的开头两句,就写得很欢畅、豪爽,形象生动,意境丰美。
仲春三月,杨花飞舞,金陵酒肆,吴姬劝尝。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无论是“欲行”还是“不行”的人,都是兴奋的、愉快的。
所以接下去的两句,用叙述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总写一笔惜别的热烈场面。
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点,也表明了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意。
于是最后两句,以设问方式,用眼前景物,十分贴切而自然地抒发了这离情别意的深切:请朋友们不妨问一问啊,向东奔流而去的滔滔江水,我们惜别的情意和它相比,究竟是谁短啊又谁长?全诗全景以酒贯穿,更体现李白对酒的情有独钟以及抒发情绪时对酒的依赖。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又是李白的酒场,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
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更金樽美酒。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李白一生经历坎坷传奇,作为一个对酒情有独钟的李白,酒是他一生最知心最忠诚的伴侣,酒染色了他的人生,酒浸润了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