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宋诗风

合集下载

《北宋时期诗词的宫廷与民间风格对比》

《北宋时期诗词的宫廷与民间风格对比》

《北宋时期诗词的宫廷与民间风格对比》引言《北宋时期诗词的宫廷与民间风格对比》,正如题目所示,探讨了北宋时期宫廷与民间诗词创作之间的不同风格。

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诗词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和主题内涵。

其中,宫廷诗词和民间诗词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本文将从宫廷与民间诗词的发展背景、题材内容、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北宋时期诗词的独特魅力。

宫廷与民间诗词的发展背景宫廷诗词的发展背景北宋时期,宫廷诗词在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主流,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的社会繁荣和文化风气的倡导。

宫廷诗词的创作和传播主要受到官方的扶持和鼓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正统性。

宫廷诗人往往受到皇帝及其宫廷的保护和赏识,创作题材涉及政治、宗教、历史等方面。

民间诗词的发展背景与宫廷诗词相对应,民间诗词在北宋时期也有着独特的发展背景。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限制,民间诗词并没有得到宫廷诗词那样的官方支持和赞扬。

但是,由于北宋时期社会的广泛发展和对文化的追求,人们对诗词创作的需求仍旧很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普通人纷纷开始创作自己的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就是民间诗词的源头。

题材内容的对比宫廷诗词的题材内容宫廷诗词的题材内容通常与政治、战争、历史等国家大事相关。

作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宫廷诗词时常关注皇帝和宫廷的兴衰荣辱,深入描绘官场的现实和虚幻。

同时,宫廷诗词也常常以赞美皇帝和宫廷为主题,展现皇帝的伟大和宫廷的繁荣。

此外,宫廷诗词还涉及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等方面,体现出当时的宫廷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

民间诗词的题材内容相比之下,民间诗词的题材内容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民间诗词的主题不仅涵盖了政治和社会现实,还包括了日常生活、爱情、友情、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

这些题材内容更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感人并富有情感色彩。

民间诗词往往描绘了人们生活的点滴,记录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辛酸。

北宋词境浅说

北宋词境浅说

北宋词境浅说北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也是诗词创作达到巅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诗人们以惊人的才华和灵感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词作,留下了辉煌灿烂的艺术瑰宝。

北宋词境的主要特点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语言精练,因此成为后世所称道的金粉之境。

本文将对北宋词境进行浅析,探讨其独特魅力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北宋词境的情感表达深入人心,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北宋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情感冲击,这种悲痛和困苦在词境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北宋词境的作者们通过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描绘,以及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歌颂,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这种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词境作者们内心世界的独特魅力,产生了强烈的共情。

其次,北宋词境在意境的塑造上具有独到之处。

北宋词境注重画面感的表达,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手法,将美景和哀愁相融合,展现了无限的诗意和意境。

在北宋词境中,作者们常常以花鸟昆虫、江山湖海等自然景物为表达对象,通过描绘这些景物的美好与哀愁,传达了词境作者深切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这种意境的塑造使得北宋词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让人们陶醉其中。

北宋词境的音韵优美也是其独特魅力之一。

在北宋时期,词境的作者们注重音韵的表达,追求声调和谐、音节顺畅的效果。

他们善于把握音乐的节奏感,通过对词境的字音韵律的精心安排,使整首词境更具韵律之美。

这种音韵的优美使得北宋词境成为一种旋律,让人们在诵读中享受到一种美的感受,提升了词境的艺术价值。

最后,北宋词境的语言精练是其与其他文学作品的鲜明特色之一。

北宋时期,汉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人们有了更多可以表达情感的字词,词境作者们充分利用了这些文字资源。

他们善于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表达更多的意境和情感,使得整首词境具有高度凝练的表达效果。

这种语言精练的特色使得北宋词境能够在文字的表达上更加精确,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北宋词境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影响深远。

简述宋代诗歌发展的总体特点

简述宋代诗歌发展的总体特点

简述宋代诗歌发展的总体特点宋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总体特点为古风复兴、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细腻、语言简练,诗歌主题广泛,包括自然风景、人生哲理、情爱生死等方面。

下面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介绍宋代诗歌的总体特点。

首先,宋代诗歌古风复兴。

宋代众多文人学士在不断地经历着外族侵略、国家分裂、政治腐败等事件之中,因而情感颇为复杂。

为了寻找安慰和精神支持,他们大量研究汉代文献,推崇先秦时期的古风雅范,其中就包括诗歌。

因此,宋代诗歌往往具有古风雅疏的风范,特别是北宋时期的诗歌,更是每篇诗作都带着一股清新古韵。

其次,宋代诗歌形式多样。

宋代文人学士在古典文学方面领悟颇深,他们不仅是能赋笔结构严谨的律诗,也善于创作丰富多彩的词牌诗、绝句等,其形式演变到如天净沙·秋思、清平乐·李白诗等这样的高妙境界。

同时,宋代又出现了一系列新型诗作,如江南好·辛弃疾的“长短不一”,使得宋代诗歌的形式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第三,宋代诗歌表现手法细腻。

宋代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具有情致优美、意境深邃的特点,其风格较为细腻、灵秀,而且注重对诗歌包容性主题的深入描写,以此表现出自然物、情感、意象等多方面的魅力,故而形成了宋代诗歌的独特之处。

第四,宋代诗歌语言简练。

宋代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句子经常采取以直白、朴实的语言表达内涵深远、意蕴深刻的内容,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种简练的语言风格,不仅便于文人们表达他们的观点,而且容易让读者理解和领会。

最后,宋代诗歌主题广泛。

宋代诗歌的主题同样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包括自然风景、人生哲理、情爱生死等方面,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作品主题和创作风格,如莲峰诗派注重寄情于自然,杨万里的丰富多彩的创作则主要关注私人生活与人生哲理,而苏轼笔下的景色则注重对时代的评价与热衷于人性探讨,可以说,宋代诗歌的广泛性对其表现手法与诗歌本身的价值大有贡献。

综合以上,这些都是宋代诗歌的总体特点,这些特点固然具有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它将会永远留在历史长河之中,成为我们文化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文化遗产。

宋朝诗中学

宋朝诗中学

宋朝诗中学【原创版】目录1.宋朝诗歌的概述2.宋朝诗歌的发展3.宋朝诗歌的特点4.宋朝诗歌的影响正文宋朝诗歌的概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时代,尤其在文学方面,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宋朝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北宋时期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为代表,南宋时期则以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为代表。

宋朝诗歌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诗歌的发展北宋时期,诗歌创作繁荣,诗人们致力于改革和发展诗歌艺术。

其中,欧阳修提倡平易自然的诗风,王安石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功能,苏轼则主张“以意为主,以辞为辅”的创作原则。

这些诗人的作品在题材和风格上都有明显的个性和特点,为宋朝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诗人们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爱。

陆游以豪放奔放的诗风著称,杨万里以清新的田园诗风见长,辛弃疾则以激昂悲壮的诗风为特点。

这些诗人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真挚和深刻,进一步丰富了宋朝诗歌的内涵。

宋朝诗歌的特点宋朝诗歌在题材上涵盖了山水田园、咏史抒怀、爱情离别等方面,但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在形式上,宋词和近体诗是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近体诗在声律、韵律、对仗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风格上,宋朝诗歌以婉约、清新、豪放等为主要特点,追求诗情画意和情感表达。

宋朝诗歌的影响宋朝诗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宋朝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如元、明、清等时期的诗歌创作都受到了宋朝诗歌的熏陶。

另一方面,宋朝诗歌中的许多名篇佳句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宋朝诗歌中的许多作品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宋代诗歌的发展、演变与特点

宋代诗歌的发展、演变与特点

宋代诗歌的发展、演变与特点一.北宋诗的发展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桐江续集》卷32《送罗寿可诗序》)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白体”是指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王禹偁等人。

宋初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酬唱成风,编成了许多酬唱诗集。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元稹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其中,王禹偁的诗歌继承和发扬了杜甫和白居易诗歌的写实传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诗歌平易流畅,简雅古淡,有的长篇诗歌,叙写自己的遭遇和怀抱,畅所欲言,挥洒自如,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之先声。

清代吴之振《宋诗钞》称其诗“独开有宋风气”,可见他在宋诗发展中的地位。

“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宋初诗坛声势最盛的一派。

宋代馆阁之臣酬唱的风气到真宗朝达到极盛,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一批馆阁诗人,大量地写作辞采华丽、属对精工的诗篇,彼此唱和应酬,使得这种风气流行起来。

作品题材较狭窄,内容较单薄,有的咏帝王故事,有的咏宫廷生活,更多的是如《梨》、《柳絮》一类咏物诗。

西昆体诗人最推崇李商隐,兼重唐彦谦,诗歌词藻华美,对仗工稳,音韵和谐,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它初步反映出北宋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因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

”(欧阳修《六一诗话》)但西昆体对晚唐至北宋开国初的诗风是有一定冲击力的,元人方回认为“西昆一变,亦足以革当时风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

”(《瀛奎律髓》),这是很有见地的公允之论。

西昆体的致命不足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另外,西昆体实际上带有浓厚的贵族趣味,也和宋代社会的特点不合,西昆体具有明显的娱乐倾向,也和道统文学观日趋强化相抵触。

北宋的诗歌流派的名词解释

北宋的诗歌流派的名词解释

北宋的诗歌流派的名词解释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备受推崇的一个朝代,该时期的文化繁荣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北宋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北宋的诗歌流派是当时文人士子们通过长期的诗歌创作与交流所形成的,不同的流派拥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本文将对北宋的诗歌流派进行名词解释,并探讨其对于当时文化的意义。

首先,咏史派是北宋时期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

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品有苏轼的《赤壁赋》、杨亿的《白马篇》等。

咏史派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题材,通过诗歌的形式来展现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传承。

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的文人诗歌观念,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赋予了诗歌更加饱满的艺术表现力。

咏史派的兴盛反映了北宋文化对于历史的关注与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与推崇。

其次,山水派是北宋时期另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品有黄庭坚的《寒食帖序》、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山水派以山水风景作为创作对象,讴歌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追求诗歌的意境与意象的完美呈现。

诗人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了自身内心与外在环境的交融与共鸣,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与艺术性。

山水派的兴盛体现了北宋人民对于自然生态的关注与热爱,也反映出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第三,闲适派是北宋时期另一个独具风格的诗歌流派。

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品有陆游的《秋夕》、杨万里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等。

闲适派的特点是以闲适悠闲的生活态度为中心,表现出对于宁静、淡泊和自由的追求。

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闲适派的兴盛体现出北宋文化对于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的重视,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人性与人情的关注。

北宋的诗歌流派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这些流派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与内容,也为后世文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范式与启示。

咏史派的兴起与发展,使历史与诗歌的结合成为可能,为后来的史诗创作奠定了基础;山水派的兴盛,让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意象在诗歌中得以展示,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闲适派之兴起,推动了中国古代文人诗歌从纠结、忧虑中走向了豁达、宁静。

北宋诗歌的发展趋势及其时代背景分析

北宋诗歌的发展趋势及其时代背景分析

北宋诗歌的发展趋势及其时代背景分析北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其中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北宋诗歌的发展趋势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本文将从社会、文化、审美和文学四个方面对北宋诗歌的发展趋势及其时代背景展开分析。

一、社会背景在北宋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长期的稳定时期,并且实行了多项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这使得社会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情感、思想更加深刻。

二、文化背景北宋时期自文治政治的提倡以来,文化逐步成为当时社会的重心。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

其中文学和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诗歌创作。

北宋时期,文化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反映在北宋诗歌中, 也包括在新诗风潮中。

三、审美背景北宋时期,人们开始注重审美的内涵和深度,只有真实、自然、简洁、恰当的表现才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因此,北宋时期的诗歌不再是表面华丽、言辞华丽的外壳,而是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注重意象和意境的创造。

四、文学背景在文学方面,北宋时期的诗歌不再囿于律诗韵律制约,而是注重情感直抒、思想深刻。

唐宋八大家的创作精神影响了北宋的诗歌发展方向,使其卓有成效。

它们追赶唐代先辈和盛传流行,形成了以词、曲、凫赋为主流的新诗风潮。

综上所述,北宋诗歌的发展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在北宋时期的稳定和良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诗歌得以突破以往的限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艺形式。

尽管北宋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但是它们都共同呈现出真实、自然、简洁的语言特征,凸显出那个时代独有的审美背景。

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北宋初有复古主义文论的:柳开、田锡、穆修田锡:(1)田锡论诗,主“性情”,主“意”,强调自然和有生气,主张熔豪健、雅丽于一炉。

(2)他只是一位过渡性的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这是他在文学以展史上的功绩和贡献。

1、论宋初的复古思潮(1)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2)不同的作家对从学韩到弃韩这一宋初时代课题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3)柳开是最初对北宋复古革新思潮有所觉醒的儒者代表。

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必然的分裂。

(4)田锡更具备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文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

(5)穆修在搜求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6)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潮,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宋初“三体诗”:据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所说,主要有“白体”,学习白居易,作诗通俗,代表人王禹偁;“昆体”,学习李商隐,代表人杨亿,影响最大;“晚唐体”,学习贾岛,代表人林逋。

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在它们之前风靡了近半个世纪的诗风则是以当时文坛巨子李昉、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转变的促进作用(1)王禹偁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

(2)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3)他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很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4)他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格调。

(5)格调方面确与西昆体的华瞻典雅有别。

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研究

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研究

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研究一、本文概述《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北宋初期七言律诗的创作特点、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

七言律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经历了唐代的繁荣之后,在北宋前期又呈现出新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诗人群体、诗歌主题、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对北宋前期的七言律诗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以期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北宋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为七言律诗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诗人们在继承唐代七言律诗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北宋特色的诗歌风格。

他们的作品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展示了个人才情,成为北宋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本文将对北宋前期的重要诗人及其七言律诗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还将探讨七言律诗在北宋前期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为当代诗歌创作和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的发展历程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经历了从继承到晚唐五代风格,再到形成独特艺术风貌的演变过程。

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既有对传统诗艺的继承,也有诗人们创新尝试的印记。

北宋初年的诗坛,受到晚唐五代诗风的影响较深。

诗人们多注重辞藻的华丽与对偶的工整,诗作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与颓废气息。

然而,在这一时期,也有一些诗人开始尝试摆脱旧有的诗风束缚,寻求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其中,王禹偁便是这一变革的先驱者。

他的七言律诗,既有晚唐五代的遗风,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思考,为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诗人们对诗歌艺术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北宋前期的七言律诗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诗人们开始注重诗歌的内在逻辑与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与深入的思考,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社会现象等融入诗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同时,诗人们还注重诗歌的音乐性与节奏感,通过精心的构思与巧妙的对仗,使得诗歌在诵读时更加悦耳动听。

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宋诗多散文化,好发议论,点出道理,上者富于理趣,下者生涩枯淡,情韵不足。

题材方面,宋诗取材广泛,但相对唐诗而言,宋诗缺乏边塞豪雄之作。

相对宋词而言,宋诗则缺少哀艳缠绵之作。

宋诗以意胜,贵深析透辟,美在气骨。

但过于炫耀才学,字字讲究来历,喜欢搬弄典故,失却雍容浑厚之美,有损意境。

宋诗往往求新求奇、求细求透,但缺少天真兴致。

关于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

“以文为诗”,唐代个别诗人如韩愈等已开其端,但奉为圭臬,因之蔚为一代诗风者则自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而达到极致。

由“以文为诗”到“以议论为诗”,宋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征,有着深刻的时代根源。

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题。

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

绝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

其次,宋代儒学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

所谓某人好议论,主要就是由这两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促成。

宋诗议论化还有另一个特点:理趣。

所谓理趣,指寄寓在诗歌形象中的人生哲理。

宋诗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学,而是佛门的禅机。

钱锺书的《谈艺录》第一条即是“诗分唐宋”,“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中最富有理趣的几首代表作品,多出于理学形成之前而哲学思想自成体系的王安石、苏轼及其追随者黄庭坚、陈师道之手。

如苏轼的《次韵法芝举旧诗一》:“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即源于《高僧传》所载醋头和尚斗机锋的偈颂。

此外,两宋诗坛还有两个前所未有的特点,一是诗歌派别的出现和形成风气,一是“诗话”作为一种诗歌批评方式的产生和流行。

南宋与北宋诗人风格的差异与特点

南宋与北宋诗人风格的差异与特点

南宋与北宋诗人风格的差异与特点引言南宋和北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时期,其中诗歌创作更是璀璨辉煌。

本文将探讨南宋与北宋诗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与特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这两个时期诗人创作特点的视角。

1. 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南宋和北宋的历史背景对于诗歌风格的影响。

北宋是一个较为稳定、统一的时期,而南宋则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动荡。

2. 北宋诗人风格在北宋时期,有着众多著名的诗人出现,他们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注重表达情感和抒发个人感慨。

他们追求清新、明快、简洁、纯粹的写作风格,倾向于描绘世间美景和生活百态。

2.1 宋神宗及其后继者在宣祖之后的几位皇帝如真宗、仁宗等也积极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创作和推广中,他们提出了"炼精化气、壮怀激烈、浑若天成"的古文新体观念,也对北宋诗人的风格产生了影响。

2.2 著名的北宋诗人北宋时期有许多杰出的诗人,例如苏洵、苏轼、黄庭坚等。

他们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表现了对人生之理解和对世事之思考。

3. 南宋诗人风格南宋是一段相对动荡和压抑的时期,在战乱和政治动荡背景下,南宋诗人表现出更多忧国忧民、幽寂孤寥的情感。

3.1 宋理宗及其后继者在南宋晚期,理宗及其后继者大力推儒弃佛,并提倡儒家思想的兴盛,这也影响了南宋诗人的创作方向。

3.2 著名的南宋诗人南宋时期有许多备受赞誉的诗人,例如陆游、辛弃疾、杨万里等。

他们常以直抒胸臆,发泄社会不公和个人悲愤为手法,使得南宋诗歌充满了强烈的抗争意识。

4. 南宋与北宋诗人风格的比较南宋和北宋的诗人创作风格存在明显的差异:•北宋诗人追求清新、纯粹、写实的表达方式,描绘世间美景和生活百态;而南宋诗人则更多地表达忧国忧民、幽寂孤寥的情感。

•北宋诗人注重个人感慨和对世事的思考,风格独立鲜明;南宋诗人则更多地反映社会动荡下的苦闷与抵抗。

•北宋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南宋诗人则更多地受到理学思想影响。

•尽管有差异,北宋和南宋都有许多优秀著名的诗人及作品产生。

宋诗写法的新奇之处

宋诗写法的新奇之处

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出现于北宋时期,以写实主义和儒家思想为特点,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宋诗的写法有一些新奇之处,包括以下几点:
反对华丽的诗歌表达方式。

宋诗主张简约明快、刚健有力的表达方式,反对使用华丽的辞藻和修辞,力求在简单的语言中表达深刻的思想。

崇尚客观写实。

宋诗强调观察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注重描写客观事实,反对玄虚抽象的写作风格。

强调情感真实。

宋诗注重写作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实性,鼓励诗人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来传达诗歌的主题。

重视抒情和自然描写。

宋诗在强调客观写实的同时,也注重抒情和自然描写,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抒发,传达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注重音乐性和韵律。

宋诗在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同时,也注重音乐性和韵律,通过优美的韵律和押韵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宋诗在传承唐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新的表达手法和思想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这些新奇之处为宋诗的发展和成就做出了重要贡献。

诗词鉴赏解读北宋文人诗派的艺术特色

诗词鉴赏解读北宋文人诗派的艺术特色

诗词鉴赏解读北宋文人诗派的艺术特色北宋文人诗派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支重要诗派,代表了北宋文人诗歌的艺术特色。

这一诗派兴起于北宋时期,以文人身份为背景,注重表现情感与思想,形式上追求雅致精巧。

下面将从诗词的主题特色、表达手法以及艺术风格几个方面对北宋文人诗派的艺术特色进行解读。

首先,北宋文人诗派的主题特色展现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北宋时期,封建社会相对稳定,文人身份的兴起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诗词的创作中。

因此,北宋文人诗派的主题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对流亡生活的郁愁之情,黄庭坚的《秋思》中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些主题的诗作不仅展示了北宋文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人们的感受与思考。

其次,北宋文人诗派的表达手法以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为主。

北宋以来,诗人们逐渐摒弃了早期诗歌的雄浑、豪放风格,转而追求雅致精巧、婉约秀丽的艺术效果。

他们注重形容事物的细节,善于运用比喻、借景抒情等方法,以达到意境的完美表达。

例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词中,“庭中深柳似丝萝,忍折春风满院多”通过描写院中的柳树和春风,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充满美好的情感。

这样的描写方式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与情感上的愉悦,也展现了北宋文人诗派独特的艺术力量。

最后,北宋文人诗派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意境构建。

北宋文人诗派对诗歌的形式美有着极高的追求,注重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他们借助平仄变化、押韵安排等手法,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舞蹈性,给人以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

在意境构建上,北宋文人诗派更是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例如,文天祥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他通过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将忠诚、愤怒、悲壮等情感与江山河山、英雄壮士相融合,展现了壮志豪情和民族精神,给读者带来了磅礴的艺术感受。

北宋时期“江南四大才子”的诗词风格

北宋时期“江南四大才子”的诗词风格

北宋时期“江南四大才子”的诗词风格概述北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文学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有四位杰出的才子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

他们分别是苏轼、黄庭坚、陆游和杨万里。

这些才子以其独特鲜明的诗词风格而著称于世,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苏轼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人之一,他被公认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并称为“欧阳文忠相、范文正公”。

苏轼的诗词风格多样且独特,在创作中充满了兴奋和激情。

苏轼善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情感,他的诗作常常带有反讽和讽刺。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微小而细致的细节,并运用自身丰富多样的生活经验来创作。

他的诗词流畅优美,笔力雄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苏轼的文学成就不只局限于诗词创作,还包括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

黄庭坚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山谷道人,号屈斋主人。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并以其才情骚逸而闻名。

黄庭坚的诗作极富感情和抒发内心的独白性质,他善于通过抒写自身情感来反映社会现实或者表达壮怀激烈之意。

同时,黄庭坚对音韵格律要求严格,注重平仄押韵的合理搭配,使他的诗歌既有声律之美又能表现出作者内在情感的迸发。

陆游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将领、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陆游的诗风激昂豪放,富有个人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的诗作多以抒发忧愤怀抱和对时局的反思为主题,他关注社会现实,呼吁政治改革,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同时,陆游也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借以抒发自己内心情绪。

他的语言刚健有力,词藻丰富而不失简练。

杨万里杨万里(1597年-1677年),字士麟,号方舟山人。

杨万里是明末清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之一。

他擅长写意山水,并以其独特清新的诗风而知名。

北宋诗

北宋诗

三、林逋和晚唐体诗人 1.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 风的诗人,由于宋人常把二人看成是晚唐 诗人,所以称为“晚唐体”。
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 意象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 小、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晚唐体诗人大致可分 为三类:一类是专学贾、姚苦吟一路的九僧,喜好锤 炼字句,大多以精炼的五律写幽情僻景,无论题材、 风格皆狭小细碎;一类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诗 人,在苦吟中加入了闲吟;比较特殊的是寇准,他是 晚唐体中唯一位至宰辅的达官,也是此派的盟主,诗 作意境清寒,含思凄婉。
社会现实生活,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如《食糟民》、 《边户》等,此类诗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反映出作者的 社会责任感与政治使命感,在传统题材中翻出新意。一类 是深刻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的作品,如《戏答 元珍》等,此类诗作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艺术性较 高,同时他还喜好描写日常生活中细小琐碎的事物,并注 入士大夫的文化情趣,体现了由细微之处寻绎诗材的创作 用心,进一步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另外,值得一提的 是欧阳修的评诗专著《六一诗话》,开后来诗话词话之先 河。
2. 林逋是晚唐体的代表作家,也是宋代隐 逸诗人中名声最大的一位。他擅长用细碎小
巧的笔法来写清苦而又幽静的隐居生涯,其诗 的主要内容是歌咏西湖美景,尤其善于咏梅。 晚唐体诗人一般以五律见长,而林逋的五言、 七言近体俱有佳作。
有《林和靖先生诗集》传世。代表作品是 《山园小梅》二首。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北宋时期的词与宋辽金元四家诗歌创作风格对比

北宋时期的词与宋辽金元四家诗歌创作风格对比

北宋时期的词与宋辽金元四家诗歌创作风格对比1. 引言1.1 概述北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词和诗都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

其中,北宋时期的词与宋辽金元四家诗歌创作风格尤其引人关注。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北宋时期的词与这四个时期的诗歌创作风格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首先,我们将对北宋时期词的特点进行介绍,包括形式与结构、内容与表达方式以及代表作品分析等方面。

然后,我们将概述宋辽金元四家诗歌创作风格,并分别探讨这些派别在创作中的特征。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对比分析,从音乐性和韵律运用、主题和情感表达以及形象描述和意境营造等方面比较北宋时期的词与四家诗歌创作风格之间的异同。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北宋词与四家诗歌创作风格的差异与共同点,并思考它们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及其价值。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北宋时期的词和宋辽金元四家诗歌创作风格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深入探讨这些文学形式在不同时期下的创作特点和风格表达,并从中挖掘出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文学形式之间的关联与互动,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各个时期文学创作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

2. 北宋时期词的特点:2.1 形式与结构:北宋时期的词是一种以五言或七言为基础的短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

绝句由四行组成,每行五个字;律诗则由八行或十二行组成,每行都有约定好的字数。

这些规定了固定的结构和格式,使得北宋时期的词具备了鲜明的形式特点。

2.2 内容与表达方式:北宋时期的词主题广泛,涵盖了爱情、自然景观、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而在表达方式上,北宋时期的词采用了婉约柔美、含蓄隐晦的手法,并注重意境营造和感情表达。

通过运用比喻、象征、对偶等修辞手法来刻画细致入微的情感描写。

2.3 代表作品分析:著名文学家苏轼是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词人之一。

他在他所写作的《赤壁怀古》中展示了北宋时期词的特点:清新自然的描写自然风景、凄迷之情态度以及纤细微妙的情感抒发。

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一)一、北宋初词坛概况1、北宋初词坛沉寂的原因2、“南方词人”与北宋词的繁荣3、五代词风的承续和演变二、晏殊词及其艺术特征▪(一)对生活的理性思考▪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1)通过空间广袤、时光飞逝的抒写,表现诗人感时伤春的深沉感慨。

(2)以有限的生命体察无穷的宇宙,把人生放到时空广大范围中思考,具有厚重的哲学韵味。

(3)寓工巧于自然浑成,语言精美而清新明丽。

(4)情景交映中渗透着澄澈圆融的理性观照,创造出情中有思的意境。

(二)对气象的追求和词境的拓展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牋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1)对氛围的渲染,运用景物的暗示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与心灵的奥秘。

(2)对词境的拓展和气象的追求,超越表面的华贵,营造清淡雅致的意境。

(3)以淡雅之笔抒写富贵,遗貌取神,神清而气远,表现富的风神,空灵而有韵。

(三)蕴藉含蓄、珠圆玉润的语言▪词境深,语言精,客观景象与诗人灵感妙合无垠。

绝少雕琢之作,含义丰富、字眼精警,情景交融而精工美妙。

锻炼之极而复归自然,即虽极炉锤之工而不留毫发迹痕。

刘熙载说:“词中句与字,有似触著者,所谓极炼如不炼也。

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触著之句也。

”“触著”即妙手偶得,“不求工而自合” 。

三、欧阳修词及其艺术特征▪(一)注重情感的开发与情韵的抒写“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刘熙载语)。

[作品讲读]▪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幙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源于“南唐”,胜于“南唐”▪(1)来源于南唐词,但更为重“情”,▪(2)对于情感世界的开拓更深、更为细腻、更富有情感哲学的理性色彩,更注重歌颂爱情的永恒以及对情的专注。

北宋 诗歌

北宋 诗歌

北宋诗歌一、北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之一。

北宋王朝建立后,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繁荣昌盛,这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北宋诗歌的特点北宋诗歌以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主要流派,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1. 豪放派诗歌豪放派代表性的诗人有辽宋时期的辛弃疾和南宋时期的苏轼。

他们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政治抱负为主题,言辞犀利豪放,富有激情和激昂的节奏感。

他们大胆地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和对时事的关注,对社会现实持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的态度。

2. 婉约派诗歌婉约派代表性的诗人有南宋时期的杨万里和晏殊等。

婉约派的诗歌主要以描写自然景色、田园生活和个人内心感受为主题。

他们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美好和宁静,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思考。

三、北宋诗歌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辛弃疾的豪放诗歌辛弃疾是北宋辽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命运抗争的豪情壮志。

他的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贺新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2. 苏轼的豪放诗歌苏轼是北宋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情感激昂。

他的代表作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临江仙·满江红·怒发冲冠》等。

3. 杨万里的婉约诗歌杨万里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语言婉约平和,充满了温暖的情感。

他的代表作有《临江仙·满江红》、《临江仙·退席》等。

4. 晏殊的婉约诗歌晏殊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内心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为主题,富有哲理和感慨。

他的代表作有《浣溪沙·簇锦堂前初日晴》、《长相思·君自故乡来》等。

四、北宋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1. 丰富的题材和广泛的影响北宋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社会、自然、爱情、友情等各个领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北宋诗词的流派

北宋诗词的流派

北宋诗词的流派引言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被誉为“文艺复兴”。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文人学士们最重要、最受推崇的文学形式之一。

北宋时期的诗歌流派众多,各有特色,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面貌。

本文将详细展示北宋诗词的不同流派,并对其特点做出一定的分析。

一、温庭筠《明月几时有》中的豪放派1.豪放派概述在北宋时期的诗词流派中,豪放派以其豪情激昂、豁达开放的风格而著称。

豪放派代表诗人温庭筠,他的代表作《明月几时有》即展现了豪放派的特点。

2.温庭筠与豪放派•温庭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个性独立。

他的诗作中强调自由与独立,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的憧憬。

•温庭筠的《明月几时有》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了豪放派的典型特征。

3.《明月几时有》的分析 - 《明月几时有》以对月明情感的描写为线索,表达了对于人生境遇以及命运的悲观态度和无奈之情。

- 温庭筠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对比描写,渲染出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了典型的豪放派风格。

- 温庭筠的《明月几时有》对后世豪放派诗人的影响非常大,使得豪放派的风格在北宋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二、苏轼的婉约派1.婉约派的概念北宋时期的婉约派以苏轼为代表,其作品情感细腻、含蓄、婉约。

婉约派注重情感或意境的表达,注重音韵的和谐,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2.苏轼与婉约派•苏轼是北宋时期最为杰出的文化人之一,他的诗作展现了北宋婉约派的典型特征。

•苏轼的诗作常常表达对人生的痛苦、无常以及对现实的反思,然而表现方式却婉约而细腻。

3.苏轼的代表作分析•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写月为主题,表现出了婉约派的典型特点。

•该诗作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来寄托对时光易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与抒发。

•苏轼在《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境界的刻画,在婉约的语言中写下了对人生的感慨和社会的冷静反思。

三、王安石的新乐府派1.新乐府派的概念新乐府派是北宋时期的另一种重要诗词流派,以王安石为代表。

北宋词的意境与象征意义

北宋词的意境与象征意义

北宋词的意境与象征意义简介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其中的文学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北宋词作为一种精致、婉约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北宋词作品中所体现的意境和象征意义。

意境在北宋词中的体现北宋词以其细腻、婉约而深入人心。

这是由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描绘细节、感受情感并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内心情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意境元素:1.自然景观:北宋词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如江河湖海、花草树木等。

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示出与自然相融合或相互映衬的情感。

2.季节变迁:季节变换是北宋词常用的意境元素之一。

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有着鲜明差异,例如春天代表希望与新生,夏天代表热情与活力,秋天代表离别与思念,冬天则暗示着寒冷与孤独。

3.江南风情:北宋时期的文人多以江南地区为题材进行创作。

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致、湿润的气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词人提供了丰富的意境素材,使得北宋词在描绘江南风情方面具有独特魅力。

象征意义在北宋词中的展现象征意义是北宋词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通过使用象征手法,词人可以将个体的感悟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并在作品中传达出深刻而抽象的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象征意义:1.花:花在北宋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爱情和生命等。

不同种类和颜色的花朵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词作中常与人物情感相呼应。

2.鸟:鸟儿常被用来表达自由、纯洁和逃离尘世之意。

作者通过对鸟儿行为或自身特征的描绘,暗示了自我心灵的追求和向往。

3.水:水在北宋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生命、流动与变化。

作者通过对水流、江河、漩涡等景象的描写,抒发对流动和变迁不可逆转的感悟。

结论北宋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象征意义展现出东方文化独有的审美情趣。

通过细腻而富有隐喻性的描绘,北宋词作品将人与自然、情感与社会现实相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它们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也为后世文学艺术提供了重要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浅析北宋诗风——走进宋代文坛巨搫》
课程名称:宋诗研究
授课老师:孙明材
院系:法语系
年级:10级3班
姓名:***
学号:*********
浅析北宋诗风——走进宋代文坛巨搫
众所周知,唐擅其诗,宋长其词。

唐诗宋词不愧为中国古代文坛上两颗耀眼的双子星,千百年来照耀着国人灵魂,为我们的心田滋滋不竭灌输智慧的清泉。

然而,宋诗却容易被人忽视和不易提及,它的影响和辐射程度似乎也不及宋词广大和深远。

其中固然有宋词过于优秀以致掩盖其光华以及唐诗风华磅礴同作难望其项背的原因,但同时,宋诗自身的确也存在着一定弊端和不足,宋诗的出生与孕育,形成于成熟,包涵的精华与陋弊,无不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经济环境,政治背景,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一场浩劫——“靖康之乱”将宋朝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毫无疑问,宋朝诗歌也因时代不同形成风格迥异的北宋诗与南宋诗。

笔者此文将着重分析北宋诗歌与唐诗对比下存在的长短。

自唐末动乱以来,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已走过了巅峰繁荣时期,正逐步走向衰弱。

宋初贫弱的国力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尤其当时正值虎狼环峙。

繁冗的官僚制度,重文轻武,重农抑商的政治策略,以及虎视眈眈的强敌,都为这个王朝未来叵测跌宕令人嗟叹扼腕的命运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得不说,宋朝的文人比前辈更加拥有忧国忧民的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由于时局动荡,大多数诗人的作品更是前所未有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忧,对民生疾苦的上心。

与此同时,受宋代发达理学的影响,不少宋诗主题也与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追求紧密相关。

北宋初期,沿袭中晚唐体的宋初“三体”奠定了宋诗的起源,拉开了宋诗发展的序幕。

这一时期,无论是题材还是诗歌的格局,宋初诗歌都深受唐诗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

例如,讲求反映社会现实的“白体诗”的出现,是宋初诗人一味模仿白居易的必然结果,但由于缺乏切身实践,这类诗歌缺乏白居易诗歌注重讽喻的精神,风格浅显,溢流浮表终难深警世人。

例如,白体诗的典型代表诗人李昉诗作“暖逼流莺藏密树,香迷舞蝶恋空枝”固然很接近白居易的闲适诗风,但试问,一味地模仿能有超越珠玉的可能吗?模仿白居易的大多数诗作立意不高,格调浅切随意,不求典实,旨意也较为浅显,的确多是白居易的跟风之作,难有自己的风格骨气;与此同时,另一种诗体——晚唐体则悄然兴起,晚唐体的代表诗人推崇晚唐世人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在诗风上,笔法细碎,诗境窄狭,多圈囿于山石花月,鸟兽虫鱼类的动植物上,描绘的多是隐居生活。

由于此间大多诗家喜爱刻意雕琢用字,且尚爱工巧用笔,精致凿句,故而诗风着实难扬磅礴大气,委实犹如荆妇乡姑,这与盛唐时分的豪迈浑雄,旖旎壮丽,驰傲寰宇的诗风的确是形成鲜明对比的。

当然这有各种原因,与宋初民生凋敝,元气大挫的环境是离不开的,由于社会初复新生,蹒跚着步,过不少诗人才会心离政事,寄念托思于风花雪月,山水自然之上,追求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故而形成对时事漠不关心和对精神自由,清新山野中的现居生活向往追求的状态。

举例而言,九僧,晚唐体的代表诗人,诗多有句无篇。

例如:惠崇之诗《秋浦双鸳》中“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楼”,惟凤《与行肇师宿庐山栖贤寺》一诗中的“磬断危杉月,灯残古塔霜”。

这些俱是晚唐体诗人的代表作。

至西昆体走上历史舞台之后,宋诗风格得以一变。

西昆体笔调华丽,用词精巧雅致,格局典雅犹如繁妆裹覆的美人;但君不见,用西昆体作诗者多为官僚士大夫,其人多逡巡于宝车香所,繁都丽市。

诗作自然难掩浓重的官僚气息和浓稠旖旎却内容空虚的作风,其中的大部分均沦落成为媚上谄权,粉饰太平之作。

离李商隐作诗藏意悠远,挚情深蓄的作风已大相庭径。

毫无疑问,宋初三体继承了不少晚唐诗风的糟粕,又因诗作脱离社会实践,更缺乏自我创新的精神,故总而言之,格调不高。

反观唐诗在唐朝流转轮回的一生,才真正反映了诗歌缘起兴灭的历史。

唐诗在唐朝的经历可用起承转合来完整地概述。

试对比宋初三体与初唐四杰之风,迥然相异,宋初三体并非真正宋诗的灵魂所在,它酝酿产生于晚唐頽落衰零的社会环境,大多都脱离社会现实。

纵使是略切实际的白体诗,也难逃轻佻浮华缺少现实意义的缺点。

主要是因为时代正处于转型期,文人的内在素养的培育和文学氛围的形成得不到真正重视。

而唐王朝的诞生是因为有过隋的牺牲与准备,社会已经走过了艰难的过渡期,为唐诗的萌芽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宋初之诗一味跟风晚唐诗,这是它们难以成就的最大原因,正因为它们缺乏作者的真情实感。

毕竟局限于社会条件,宋初三体虽有一定的弊病,却也并不影响优秀诗人的诞生和宋诗诗风的不断整改与进步。

如白体诗人王禹偁不断整改宋初诗风缺乏现实意义的风气;晚唐体诗人林逋所作的田园诗清新深邃,旨意高雅,有脱俗超尘之味道,久品不厌。

直至欧阳修大刀阔斧地对这种专事模仿却缺乏自身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是诗歌进行变革后,宋代诗坛才焕然一新,注入了自己的血液。

这期间名家迭出,各蕴千秋。

欧苏梅(欧阳修,苏轼,梅尧臣)是这一时期的名家,他们为扭转宋初诗风华而不实的特点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三人诗作各具特色。

梅诗风格多变,古今兼工。

他的那些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诗作表露的情感真挚感人,有力地发出了对封建社会残忍压榨的控诉和怒吼。

如《汝坟贫女》一诗中“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将一个弱女子悲惨凄凉,仇薄云天却无力反逆的命运逼真地刻画出来了,让人深深感受到封建社会的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仁宗时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也是诗风多变,灵活丰富。

既有《食槽民》这样反应社会现实的诗,又有《戏答元珍》这样饱含乐观情绪的哲理诗,还有不少咏史诗。

这一时期,所有作家都努力摆脱前人的光环,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都开拓了广阔宏大的领域,为后人的创作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平台。

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毫无疑问,北宋诗坛最耀眼夺目的诗人便要数苏轼了,熔炼百家于一身,又绽放出各色成就的他,至今仍为无数文人痴迷推崇。

叶燮《原诗》卷一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为所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①苏轼之诗涉猎广泛,博采众长,寓乐于诗,虽然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在不经意间,你却从他的笔端读穿了岁月的苍凉,感悟了红尘的沉重,领悟了浮屠的幻灭。

苏轼一生游历颇广,见识极深。

他在做官时,为老百姓唱出了不少悲歌。

如《吴中田妇叹·合贾收韵》中“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深刻地反映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和刻画了统治者剥削凌榨的本质,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佳作,这首诗也反应了苏轼内心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暴政的深深愤慨!
但是苏轼诗歌中也有反映田园生活清幽宁静,自由无碍的作品,如《新城道中二首》之一中“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将农民悠闲自在的朴实生活描绘的如诗如画,让人向往。

除此之外,苏轼还有不少抒发自身真情实感和个人感慨的诗,略以采撷,如《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中的“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充分表露了作者孤独无依,飘零无助
的凄凉心境。

乌台诗案爆发后,他在狱中题写的绝命诗中有“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更是字字滴血,闻之实在泫然欲泣。

当然苏轼也有不少表达乐观主义和豁达精神的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之句将作者坦荡无畏的心胸一露无余。

《和子由渑池怀旧》与《题西林壁》这类诗则蕴藏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使人获益匪浅。

综上而言,苏轼非凡的想象力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无不将北宋诗歌的辉煌和精华张扬到了极致,实在不愧为宋诗最高成就的缔造者。

笔者也是时至今日选修此课后才发觉东坡居士诗词俱佳,不分高下,惊采绝艳,慨叹折服。

苏轼真是才情卓绝千古,疑似人间又一谪仙也。

北宋诗坛继王安石,苏轼之后,江西诗派又悄然崛起。

江西诗派以黄庭坚,陈师道的成就最大,影响最广,诗派成员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推崇“以故为新”。

黄陈二人又喜用辟典,虽然提高了诗歌的艺术修养,却有时也有过于深硬艰涩之嫌。

北宋诗坛大体经历了四个转换时期,“宋初三体”的出现与欧阳修的文坛改革分属第一和第二时期,苏轼的出现代表了北宋诗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而江西诗派的成长壮大不仅对北宋诗坛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南宋诗歌的发展。

纵观北宋诗坛,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无疑便是苏轼,他不仅拥有一颗天才般的灵魂,也饱含了圣哲的颖慧和睿智,正是他的存在,才为北宋文坛灌输了一缕清新之风,才让后代的人对宋代诗词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学习。

①摘自《中国古代文学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