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宋诗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浅析北宋诗风——走进宋代文坛巨搫》
课程名称:宋诗研究
授课老师:孙明材
院系:法语系
年级:10级3班
姓名:***
学号:*********
浅析北宋诗风——走进宋代文坛巨搫
众所周知,唐擅其诗,宋长其词。唐诗宋词不愧为中国古代文坛上两颗耀眼的双子星,千百年来照耀着国人灵魂,为我们的心田滋滋不竭灌输智慧的清泉。然而,宋诗却容易被人忽视和不易提及,它的影响和辐射程度似乎也不及宋词广大和深远。其中固然有宋词过于优秀以致掩盖其光华以及唐诗风华磅礴同作难望其项背的原因,但同时,宋诗自身的确也存在着一定弊端和不足,宋诗的出生与孕育,形成于成熟,包涵的精华与陋弊,无不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经济环境,政治背景,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一场浩劫——“靖康之乱”将宋朝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毫无疑问,宋朝诗歌也因时代不同形成风格迥异的北宋诗与南宋诗。笔者此文将着重分析北宋诗歌与唐诗对比下存在的长短。
自唐末动乱以来,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已走过了巅峰繁荣时期,正逐步走向衰弱。宋初贫弱的国力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尤其当时正值虎狼环峙。繁冗的官僚制度,重文轻武,重农抑商的政治策略,以及虎视眈眈的强敌,都为这个王朝未来叵测跌宕令人嗟叹扼腕的命运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得不说,宋朝的文人比前辈更加拥有忧国忧民的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由于时局动荡,大多数诗人的作品更是前所未有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忧,对民生疾苦的上心。与此同时,受宋代发达理学的影响,不少宋诗主题也与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追求紧密相关。
北宋初期,沿袭中晚唐体的宋初“三体”奠定了宋诗的起源,拉开了宋诗发展的序幕。这一时期,无论是题材还是诗歌的格局,宋初诗歌都深受唐诗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例如,讲求反映社会现实的“白体诗”的出现,是宋初诗人一味模仿白居易的必然结果,但由于缺乏切身实践,这类诗歌缺乏白居易诗歌注重讽喻的精神,风格浅显,溢流浮表终难深警世人。例如,白体诗的典型代表诗人李昉诗作“暖逼流莺藏密树,香迷舞蝶恋空枝”固然很接近白居易的闲适诗风,但试问,一味地模仿能有超越珠玉的可能吗?模仿白居易的大多数诗作立意不高,格调浅切随意,不求典实,旨意也较为浅显,的确多是白居易的跟风之作,难有自己的风格骨气;与此同时,另一种诗体——晚唐体则悄然兴起,晚唐体的代表诗人推崇晚唐世人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在诗风上,笔法细碎,诗境窄狭,多圈囿于山石花月,鸟兽虫鱼类的动植物上,描绘的多是隐居生活。由于此间大多诗家喜爱刻意雕琢用字,且尚爱工巧用笔,精致凿句,故而诗风着实难扬磅礴大气,委实犹如荆妇乡姑,这与盛唐时分的豪迈浑雄,旖旎壮丽,驰傲寰宇的诗风的确是形成鲜明对比的。当然这有各种原因,与宋初民生凋敝,元气大挫的环境是离不开的,由于社会初复新生,蹒跚着步,过不少诗人才会心离政事,寄念托思于风花雪月,山水自然之上,追求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故而形成对时事漠不关心和对精神自由,清新山野中的现居生活向往追求的状态。举例而言,九僧,晚唐体的代表诗人,诗多有句无篇。例如:惠崇之诗《秋浦双鸳》中“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楼”,惟凤《与行肇师宿庐山栖贤寺》一诗中的“磬断危杉月,灯残古塔霜”。这些俱是晚唐体诗人的代表作。至西昆体走上历史舞台之后,宋诗风格得以一变。西昆体笔调华丽,用词精巧雅致,格局典雅犹如繁妆裹覆的美人;但君不见,用西昆体作诗者多为官僚士大夫,其人多逡巡于宝车香所,繁都丽市。诗作自然难掩浓重的官僚气息和浓稠旖旎却内容空虚的作风,其中的大部分均沦落成为媚上谄权,粉饰太平之作。离李商隐作诗藏意悠远,挚情深蓄的作风已大相庭径。
毫无疑问,宋初三体继承了不少晚唐诗风的糟粕,又因诗作脱离社会实践,更缺乏自我创新的精神,故总而言之,格调不高。反观唐诗在唐朝流转轮回的一生,才真正反映了诗歌缘起兴灭的历史。唐诗在唐朝的经历可用起承转合来完整地概述。试对比宋初三体与初唐四杰之风,迥然相异,宋初三体并非真正宋诗的灵魂所在,它酝酿产生于晚唐頽落衰零的社会环境,大多都脱离社会现实。纵使是略切实际的白体诗,也难逃轻佻浮华缺少现实意义的缺点。主要是因为时代正处于转型期,文人的内在素养的培育和文学氛围的形成得不到真正重视。而唐王朝的诞生是因为有过隋的牺牲与准备,社会已经走过了艰难的过渡期,为唐诗的萌芽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宋初之诗一味跟风晚唐诗,这是它们难以成就的最大原因,正因为它们缺乏作者的真情实感。
毕竟局限于社会条件,宋初三体虽有一定的弊病,却也并不影响优秀诗人的诞生和宋诗诗风的不断整改与进步。如白体诗人王禹偁不断整改宋初诗风缺乏现实意义的风气;晚唐体诗人林逋所作的田园诗清新深邃,旨意高雅,有脱俗超尘之味道,久品不厌。
直至欧阳修大刀阔斧地对这种专事模仿却缺乏自身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是诗歌进行变革后,宋代诗坛才焕然一新,注入了自己的血液。这期间名家迭出,各蕴千秋。欧苏梅(欧阳修,苏轼,梅尧臣)是这一时期的名家,他们为扭转宋初诗风华而不实的特点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三人诗作各具特色。梅诗风格多变,古今兼工。他的那些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诗作表露的情感真挚感人,有力地发出了对封建社会残忍压榨的控诉和怒吼。如《汝坟贫女》一诗中“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将一个弱女子悲惨凄凉,仇薄云天却无力反逆的命运逼真地刻画出来了,让人深深感受到封建社会的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仁宗时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也是诗风多变,灵活丰富。既有《食槽民》这样反应社会现实的诗,又有《戏答元珍》这样饱含乐观情绪的哲理诗,还有不少咏史诗。
这一时期,所有作家都努力摆脱前人的光环,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都开拓了广阔宏大的领域,为后人的创作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平台。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毫无疑问,北宋诗坛最耀眼夺目的诗人便要数苏轼了,熔炼百家于一身,又绽放出各色成就的他,至今仍为无数文人痴迷推崇。叶燮《原诗》卷一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为所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①苏轼之诗涉猎广泛,博采众长,寓乐于诗,虽然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在不经意间,你却从他的笔端读穿了岁月的苍凉,感悟了红尘的沉重,领悟了浮屠的幻灭。
苏轼一生游历颇广,见识极深。他在做官时,为老百姓唱出了不少悲歌。如《吴中田妇叹·合贾收韵》中“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深刻地反映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和刻画了统治者剥削凌榨的本质,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佳作,这首诗也反应了苏轼内心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暴政的深深愤慨!
但是苏轼诗歌中也有反映田园生活清幽宁静,自由无碍的作品,如《新城道中二首》之一中“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将农民悠闲自在的朴实生活描绘的如诗如画,让人向往。
除此之外,苏轼还有不少抒发自身真情实感和个人感慨的诗,略以采撷,如《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中的“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充分表露了作者孤独无依,飘零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