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心理学答案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0e070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4d.png)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4%)1、有意注意2、知觉3、创造想象4、思维5、道德感6、能力二、填空题(18%)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_____________的诞生。
2012春华师《心理学》在线作业(100分)
![2012春华师《心理学》在线作业(100分)](https://img.taocdn.com/s3/m/23860b7ba26925c52cc5bf45.png)
作业1.第9题某学生智商为87,其智力水平属于()。
A.中上水平B.中下水平C.中等水平D.优秀水平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3此题得分:3.02.第14题“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A.互补性B.相似性C.接近性D.个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3此题得分:3.03.第15题某些灵长类动物和3岁前的儿童主要具有的思维类型是()A.形象思维B.直观动作思维C.抽象思维D.分析思维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3此题得分:3.04.第18题()是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性和选择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A.情绪与情感B.个性心理特点C.气质与性格D.个性心理倾向性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3此题得分:3.05.第19题“比奈—西蒙”量表是在()年由比奈和助手西蒙设计出来的。
A.1905B.1916C.1908D.1911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3此题得分:3.06.第20题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3此题得分:3.07.第25题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感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3此题得分:3.08.第28题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 )。
A.性格B.意志C.需要D.兴趣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3此题得分:3.09.第29题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A.理想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梦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3此题得分:3.010.第30题“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3此题得分:3.011.第3题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
A.气质可以使同一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B.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C.性格是气质形成的前提。
D.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
2012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2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3fc809b14e852459fb57ce.png)
2012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证明表象具有可操作性的经典实验是( )A.心理旋转实验B.人工概念实验C.Stroop实验D.点探测实验正确答案:A解析:库伯等人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有可操作性。
故本题选A。
2.在反应时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 )A.速度和准确性B.速度和稳定性C.稳定性和准确性D.灵敏性和稳定性正确答案:A解析:反应时实验中的两个基本因变量是速度和准确性。
故本题选A。
3.根据唐德斯的ABC法,辨别时间应是( )A.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唐德斯ABC减数法的逻辑:A反应时,又称简单反应时,是反应的基线时间;B反应时,又称选择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时间;C反应时,又称辨别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
故本题选A。
4.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是( )A.Go—Nogo范式B.PDP范式C.IAT范式D.DRM范式正确答案:D解析:集中联想范式(DRM范式)是错误记忆研究的经典范式(见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p278)。
在范式中,通常会向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叫作关键诱饵,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组成。
在测验阶段,让被试对呈现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
结果发现,在回忆和再认测验中,被试将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识别为旧词比率接近那些实际呈现过的词的击中率,即错误记忆发生了。
故本题选D。
5.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A.需要更多的被试B.研究效率较低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正确答案:C解析:被试内实验设计由于每个被试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所以节省了被试,并且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但会受实验顺序的影响,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见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p66)。
2012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心理学)
![2012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da6c4f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7.png)
2012年考研真题及答案(⼼理学)已公布,具体内容请各位考⽣查看如下: ⼀、单项选择题:1~65⼩题,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理状态的是( )A、感觉B、想象C、注意D、记忆 答案:D 考研解析:感觉、想象、注意都是⼼理状态,记忆则不然。
2、⼤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 )A、杏仁核B、内囊C、边缘系统D、胼胝体 答案:D 考研解析:胼胝体位于⼤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脑半球的横⾏神经纤维束,是⼤脑半球中的连合纤维。
3、神经系统最⼩的单位是( )A、突触B、轴突C、神经元D、胞体 答案:C 考研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最⼩单位是神经元。
4、⼤部分⾊盲不能区分( )A、红和青B、红和黄C、红和蓝D、红和绿 答案:D 考研解析:⾊盲以红绿⾊盲较为多见,蓝⾊盲及全⾊盲较少见。
5、感受性提⾼的感觉适应现象是( )A、触觉适应B、嗅觉适应C、暗适应D、明适应 答案:D 考研解析:在暗适应时是出现感受性提⾼,⽽明适应是感受性降低。
6、当⼈看到下图,⼀般都只看到⼀些乱点,经提⽰这是⼀幅骑马图⽚后,⼈们就觉得像所提⽰的内容。
这主要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 (图略)A、知觉整体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选择性 答案:B 考研解析:⼈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定的意义。
该题⽬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7、⽴体电影利⽤知觉的( )A、运动视差B、纹理梯度C、线条透视D、双眼视差 答案:A 考研解析:⽴体电影是利⽤⼈双眼的视⾓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体效果的电影。
8、⼀名5岁⼩⼉童向怀⾥抱的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的故事,这种语⾔属于( )A、对话B、独⽩C、语⾔获得D、语⾔理解 答案:B 考研解析:独⽩是⼀个⼈⾃⾔⾃语,⾃问⾃答。
2012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08ee263169a4517723a360.png)
2012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销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B)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2.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 )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好名次3.程序性的知识特有的表征方式是(C)A.命题 B.图式 C.产生式 D.表征4.卢布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为,学校教学有三类目标,即认知,情意和(D)A.态度B.学习策略C.领会D.技能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要使解决问题效率最高,动机强度必须保持在(B)A.较高水平B.中等水平C.较低水平D.无法确定6.下列对动作技能描述正确的是(C)A.技能就是活动程序B.技能就是潜能C.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高的D.技能一下子就能学会7.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还可以倒过来作为烛台,这种心理现象属于(B)A.不能变式B.功能固着C.缺乏生活经验D.粗心大意8.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及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D)A.加涅B.奥苏泊尔C.阿特金森D.布鲁纳9.俗话所说的“随大流”,“人云亦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现象是(A )A.从众B.模仿C.服从D.感染10.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C)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群体:教材P184,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的方式紧密相连,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12、自我提高内驱力:教材P71,指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13、自律道德:教材P159,指儿童已能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或不平等、公道或不公道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价值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2012年312心理学真题 题解
![2012年312心理学真题 题解](https://img.taocdn.com/s3/m/a1303d8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00.png)
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属于心理状态范畴。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
感觉、想象和记忆是认知过程,被称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本题需要考生在记概念的基础上理解注意的含义。
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脑两半球单侧化。
阱抵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联合纤维,对两半球的协调活动有重要作用,是大脑两半球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结构。
杏仁核与情绪有关。
内囊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部位的名称,位于基底神经节与丘脑之间。
边缘系统位于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等,是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
本题考生需要记住一些与心理机能相关的生理器官,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需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精确记忆。
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最小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就靠突触。
本题需考生注意区分神经元、突触、树突、轴突的概念及其功能。
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视觉现象。
色盲是一种色觉缺陷,它分为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
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
患局部色盲的人中,大部分属于红绿色盲,即不能区分红和绿。
一般来说,色盲以红绿色盲较为多见,蓝色盲及全色盲较少见。
各种视觉现象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需考生在理解时记住一些视觉现象的例子。
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的实际作用而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2012心理咨询师考试咨询心理学单选冲刺突破习题及答案
![2012心理咨询师考试咨询心理学单选冲刺突破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1dde87680203d8cf2f240d.png)
2012心理咨询师考试咨询心理学单选冲刺突破习题及答案1.行为治疗常利用的方法为()。
A.梦的分析B.自由联想C.系统脱敏D.空椅疗法【答案】C2.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只有根据一个人的()才能确定此人是正常还是异常。
A.外显行为B.外在行为C.内显行为D.过激行为【答案】A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为主义学派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是()。
A.支持方法B.系统脱敏法C.宣泄疗法D.领悟疗法【答案】B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查普林对人本主义思想体系的概括性描述的是()。
A.反对决定论观点B.强调人的利益和价值C.强调个人的尊严与自由D.认同自然一元论和还原主义机械论【答案】D5.在弗洛伊德的发展观点中,儿童将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在()。
A.口欲期B.肛门期C.恋母期D.潜伏期【答案】D6.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1886~1959)提出刺激和反应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这就是有机体的内部因素。
A.平衡变量B.中介变量C.条件变量D.心理变量【答案】B7.关于行为治疗的步骤,错误的说法是()。
A.首先确定行为矫正目标B.一旦达到目标,即可减少干预计划C.监视干预计划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D.制定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的计划是重要环节【答案】A8.存在人本主义不强调()。
A.自由、平等B.真诚、理解C.自我实现D.潜能和潜意识的挖掘【答案】D9.根据“学习理论”,对行为问题的咨询与治疗原则是()。
A.对过剩的行为进行矫正以减少或消退B.对不足的行为进行强化以增加C.对不适应的行为进行矫正以适应D.以上三点都正确【答案】D10.下列症状中,()属于精神分析治疗的适应症。
A.精神分裂症B.药物及酒精中毒C.癔病D.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答案】C11.()是$疗法的适应症。
A.心因性精神障碍B.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C.躁狂抑郁症D.偏执性精神病【答案】A12.弗洛伊德认为,人在清醒状态下,人格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2012年九月份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2年九月份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aa28d02cc58bd63186bddd.png)
(B)是心理状态
(C)无好坏之分
(D)是心理过程
15、看见一朵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种心理活动是( )。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16、看见一朵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种心理活动是( )。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无相关
24、以反问的形式批评求助者,属于( )。
(A)责备性问题
(B)修饰性反问
(C)解释性问题
(D)多重问题
25、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有( )的作用。
(A)概括化
(B)社会适应
(C)抽象化
(A) l~2分
(B) 2~3分
(C) 3~4分
(D) 6分以上
22、强大的自然灾害后,人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症状,说明其处在“灾难症候群”的( )。
(A)惊吓期
(B)警觉期
(C)恢复期
(D)康复期
23、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和个体侵犯性之间的关系是( )。
(B)表述真诚不能通过言语
(C)表达真诚应有助于求助者成长
(D)实话实说不利于表达真诚
4、病理性错觉的症状违背了( )。
(A)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D)社会适应标准
5、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 )。
(A)奥尔波特
(B)警觉期
(C)恢复期
(D)康复期
28、以10为平均数、以3为标准差来表示的标准分数为( )。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1)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1)](https://img.taocdn.com/s3/m/82d2d93da32d7375a41780fb.png)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心理学独立的时间标志是下列哪一项()A.1789B.1689C.1879D.1897标准答案:C2、下列哪—项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并且是思维的基本形式()A.语词B.概念C.分析D.抽象标准答案:B3、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二信号系统属于()A.人类与动物共同具有的B.动物独有的C.人类特有的D.无条件反射标准答案:C4、下列哪种记忆类型,符合俗语所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休”()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标准答案:C5、“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A.可塑性B.稳定性C.天赋性D.动力特性标准答案:B6、爱国主义情感居于下列哪项情感()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责任感标准答案:B7、下列选项哪项不是心理咨询的原则()A.理解B.保密C.自然适度D.促进成长标准答案:C8、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称做()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理解性标准答案:D9、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稳固的动作系统是()A.知识B.能力C.智力D.技能标准答案:D10、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注意B.观察C.感觉D.知觉标准答案: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2分,共36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_______反映,能揭示事物_______和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标准答案:间接的概括的,本质特征12、灵感是指_______劳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功能达到高潮的心理状态,是由疑难而转化为_______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3b8511fc4ffe473368ab5b.png)
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B】。
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答案解析】: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
A、前运算阶级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解析】: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
3、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A】。
A、尝试—错误说B、认知—发现理论C、联结—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答案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尝试—错误说。
4、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划分方法是【C】。
A、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B、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C、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D、学习动机的理论【答案解析】: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是所有的动机划分方法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5、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D】。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特殊成分迁移D、非特殊成分迁移【答案解析】: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6、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A】。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答案解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7、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D】。
A、学校教育B、知识C、迁移D、应用【答案解析】:应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8、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C】是首要环节。
A、理解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答案解析】: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9、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B】。
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答案解析】:学龄期儿童是心身发展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小学阶段是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
2012年远程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
![2012年远程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0a422e915f804d2b16c1cb.png)
1、简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
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2、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是用同化思想来解释外在的逻辑意义怎样向个体的心理意义转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学说。
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用以解释概念或命题意义获得的心理机制的学说,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涉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强调概念和命题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及教材由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
3、如何做好学生不良品行的转化与纠正工作?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品德的各个心理构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在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成分。
品德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许多因素影响着这一过程的进程。
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品德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前提;环境教育在品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实践活动是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必要基础。
矫正方法:1、尽早发现防微杜渐2、找到症结对症下药3、及时评价强化行为总之,矫正学生不良品行是一个长期而又具反复的过程。
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家庭、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理智、耐心、细致地进行行为训练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一定会有所纠正,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定会逐渐养成。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1a140c58fafab069dc0263.png)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
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B )。
A. 初创时期B. 成熟时期C. 发展时期D. 完善时期2. 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发展( C )。
A. 自主性B. 主动性C. 自我同一性D. 勤奋感3. 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 A )。
A. 负强化B. 正强化C. 替代强化D. 自我强化4.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B )。
A. 自我实现的需要B. 自尊的需要C. 认知的需要D. 审美的需要5. 高中阶段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D )。
A. 顺向正迁移B. 顺向负迁移C. 逆向负迁移D. 逆向正迁移6. 下列选项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A )。
A. 学习的定义B. 产品的使用说明C. 汽车驾驶方法D. 问题解答思考过程7. 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当动觉反馈已经成为动作程序的调节器时,技能的学习就进入到了( C )。
A. 定向阶段B. 模仿阶段C. 熟练阶段D. 整合阶段8. 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将当天所学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种学习策略是( B )。
A. 寻求他人支持策略B. 复述策略C. 时间管理策略D. 监控策略9. 某学生过分害怕猫。
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并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
教师对该生所采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 D )。
A. 理性情绪法B. 自我控制法C. 松驰训练法D. 系统脱敏法10. 某中学生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
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
2012钟社会心理学答案B
![2012钟社会心理学答案B](https://img.taocdn.com/s3/m/6efe5989bceb19e8b8f6ba3d.png)
适用院系、班级:教育学院101;102本教研室主任 (签字): 分管教学学院领导(签字):兰州城市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课程代码: 140010 课程承担院系:教育学院 考核院系:教育学院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向) 年 级: 101;102本 考核方式:开卷□ 命题教师: 张海钟 命题时间: 2012年6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0分)1.(D )2.(C )3.(A )4.(A )5.(C )6.(D )7.(D )8.(B )9.(B )10.(D )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首因效应:个体与他人首次接触留下的强烈第一印象,影响到后来的认知,所造成的心理效应。
2.合作与竞争: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动方式。
竞争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4.归因:归因就是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
5.社会促进:个人活动因为他人在场而获得的效率提高现象,也叫社会助长。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述归因偏差的形成原因及其共同性。
答:一、对应偏差对应偏差产生的原因:(1)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行动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行为的影响。
(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更加突出,人们更容易注意行动者,而忽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
(3分)二、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产生的原因有:(1)两者的着眼点不同,观察者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行为者的身上,行为者更注意环境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影响。
2012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试卷(1)
![2012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试卷(1)](https://img.taocdn.com/s3/m/30f206090740be1e650e9afb.png)
2012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试卷(1)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这种思维的类型属于()A.发散思维B.集中思维C.形象思维D.形式逻辑思维标准答案:A2、再认能力的最佳年龄研究表明,青少年对词的再认高峰期是()A.小学高年级B.初中时期C.高中时期D.大学时期标准答案:B3、下列哪一项属于个性倾向性的内容()A.需要、动机、兴趣B.需要、能力、性格C.动机、能力、性格D.能力、气质、性格标准答案:A4、人在遇到突发事变时表现出来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是()A.激情B.恐惧C.应激D.热情标准答案:C5、下列哪项是表示能力的水平差异()A.智力落后B.大器晚成C.早慧D.中年成才标准答案:A6、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 A.稳定态度B.习惯化行为方式C.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D.能动反映标准答案:C7、心理咨询中的电话咨询属于哪一项()A.直接咨询B.小组咨询C.间接咨询D.面谈咨询标准答案:C8、一切较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A.思维B.记忆C.回忆D.感觉标准答案:D9、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钟表,它都是圆形的,这是知觉的() A.大小恒常性B.颜色恒常性C.形状恒常性D.亮度恒常性标准答案:C10、动机是指()A.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B.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驱动力C.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D.个人对认识和探究活动的一种倾向标准答案: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2分,共36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在解决问题中,通过了解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凭借_______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现象叫_______。
2012教育心理学概述(考卷附答案)
![2012教育心理学概述(考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8b3b7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9.png)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B.霍普金斯C.桑代克D.卡普杰列夫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 ),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A.《教育心理学》B.《科学儿童心理学》C.《实用教育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4.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桑代克—联结说B.格式塔—场论C.勒温—完形说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 )的影响A.实验教育学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D.程序教学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B.奥苏伯尔C.皮亚杰D.桑代克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A.18世纪中期B.18世纪后期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赫尔巴特B.莫依曼C.詹姆斯D.桑代克10.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A.学生的学习兴趣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D.教师的社会地位11.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B.阐明学习的过程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C.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精选文档)2012年培训班的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精选文档)2012年培训班的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e577f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74.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CA.理论科学B.应用科学C.交叉科学D.实践科学2.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C.调查法D.观察法3. 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D.个体遗传条件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A.遗传条件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D.实践活动5. 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
BA.丰富性B.心境化C.波动性D.复杂性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DA.杀鸡骇猴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D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B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综合直观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DA.120%B.130%C.140%D.150%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
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A.精加工策略B.计划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15.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d31322e2bd960590c6774b.png)
D.睡眠状态
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D)1-5
A.18世纪末
B.20世纪初
C.20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
3、信息的呈现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这说明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出现(B)3-75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整体效应
15、当个体倾向于依从所处的群体状态,丧失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甚至会表现出通常状态下不会表现出的行为,这种现象是(C)9-239
A.社会助长
B.社会干扰
C.去个体化
D.社会惰化
16、在人际沟通中传递给目标接受者的观念和情感是(B)9-222
A.信息源
B.信息
C.通道
D.反馈
17、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会体验到突然、强烈、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这种焦虑属于(A)10-272
(1)表情
人们通过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也通过表情理解和判断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学会辨认表情所流露
的真情实感,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内容。
(2)眼行为
眼行为被认为是表达情感信息的重要方式。眼行为的功能主要有: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
(3)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采用身体姿势或身体动作来与别人交流信息,传达情感。
(4)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0~12岁)。
公正感和正义感是继可逆性阶段之后发展起来的,它是互敬和互惠的一个重要产物。这种公正感一般是从抛弃父母的意见的过程中获得的。儿童从这个过程中使得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从权威性和遵从过渡到了平等性。
26、简述非言语沟通的类型。9-224
2012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真题及答案
![2012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6b4ac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5.png)
2012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466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著作是()。
A.《儿童发展心理学》B.《儿童世界》C.《儿童心理之研究》D.《儿童心理》正确答案:D2、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众多研究方法中,科学性最强的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法正确答案:B3、一位小学教师准备运用实验法验证“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其学习成绩”的假设。
他在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设计之前,首先需要()。
A.完成理论准备B.调试好实验设备C.选择实验被试D.标准化实验环境正确答案:A4、朱智贤强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应该贯彻()。
A.系统论的观点B.控制论的观点C.信息论的观点D.混沌论的观点正确答案:A5、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关于知识经验内化过程的观点,小明将两个红苹果和两个绿苹果相加得出苹果的总数,这属于()。
A.动作定向阶段B.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C.内部言语活动阶段D.物质化活动的阶段正确答案:D6、根据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3岁属于()。
A.乳儿期B.学前期C.婴儿期D.学龄初期正确答案:C7、下列哪一种测验是用来研究婴儿对自己身体认识的方法?()。
A.点红测验B.智力测验C.发育测验D.运动测验正确答案:A8、低年级小学生常常把b与d、p与q相混淆,这表现出他们的知觉分析与综合特点是()。
A.有意性、目的性明显发展B.笼统、不精确C.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征D.不能看出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正确答案:B9、以下不属于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阶段的是()。
A.出声思维阶段B.过渡阶段C.无声思维阶段D.口述阶段正确答案:D10、儿童的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发生在()。
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正确答案:B11、因学习水平和身体能力的高低而分化出属于支配地位和被支配地位的学生,根据广田君美的观点,这个时期属于小学生同伴群体发展的()。
2012年护理心理学(乙)第3次答案文档
![2012年护理心理学(乙)第3次答案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29ad553bceb19e8b9f6ba27.png)
1.护理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涉及:A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B 临床医学C 基础医学D 几乎所有医学领域正确答案:D2.从教材的概念描写,护理心理学最象是:A 交叉学科B 心理学学科C 医学学科D 精神病学科正确答案:A3.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年轻学科,科学和常识有时交融存在,因此:A 可称其为“常识心理学”B 应防止其成为“常识心理学”C 允许以“常识”代替“科学”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B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A 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B 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关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C 认为人是多层次的和完整的连续体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5.有关生物医学模式错误的说法是:A 该模式的出现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B 注重生物学因素对人的影响C 受宗教思想的影响D 忽视人的社会性正确答案:D6.对某一“无痛”儿童的日常行为作系统的观察分析,研究其行为形成的机制,在护理心理学中这类研究方法属于:A 调查法B 观察法C 实验法D 测验法正确答案:B7.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包括:A 生物科学方法和手段B 社会科学方法和手段C 人文科学方法和手段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8.不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是:A 医学问题可以用心理学方法去研究B 现代心理疾病比躯体疾病更重要C 心理社会有关课程应列为医学基础教育课程D 注意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能动作用正确答案:B9.1977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需要一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的作者是:A FreudSB EngelGLC WundtWD PavlovI正确答案:B10.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是:A LotzeBHB WundtWC FreudSD WitmerL正确答案:B11.护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观察法的缺点是:A 观察结果的质量很大程度依赖于观察者的能力B 观察活动本身可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12.对一批A型行为类型者,目前开始作综合行为矫正指导,此后追踪5个月实施过程中的被试行为改变程度,以验证该行为矫正技术的效果,这是:A 前瞻性研究B 回顾性研究C 以上都对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13.如果指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消失的现象称为:A 恢复B 消失C 消退D 潜伏正确答案:C14.下列哪项不属于班杜拉示范作用的内容:A 注意B 潜抑C 行动D 泛化正确答案:D15.精神分析把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能被带到意识中的心理活动称为:A 超意识B 回忆催眠C 前意识D 唤醒正确答案:C16.精神分析心理结构理论把无法被个体感知的心理活动称为:A 催眠状态B 潜意识C 前意识D 超意识正确答案:B17.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的根源是:A 本我与超我关系的不协调B 超我过高的要求是重要的原因C 由于某些遗传因素所造成D 自我无法调节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正确答案:D18.按照社会法律、规范、伦理、习俗来辩明是非,分清善恶,遵循至善原则的人格部分是:A 自我B 本我C 理想我D 超我正确答案:D19.认为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只有行为才是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的观点属于:A 狭义行为的概念B 生物医学的概念C 广义行为的概念D 行为主义的概念正确答案:A20.贝克提出了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最重要的是:A 生活事件的性质B 生活事件的量C 个体的认知因素D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正确答案:C21.在发明创造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心理活动是:A 无意想象B 有意想象C 再造想象D 创造想象正确答案:D22.广义的认知概念中,认知的接受过程与传统心理学中的哪些心理活动有关:A 感觉、知觉、注意、记忆B 感觉、知觉、动机、性格C 知觉、动机、记忆、思维D 感觉、知觉、智能、性格正确答案:A23.提出要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我评价,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师生关系中的态度和品质的心理学理论是:A 精神分析理论B 认知理论C 行为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正确答案:D24.马斯洛需要层次由高向低,第四层是:A 安全的需要B 生理的需要C 社交的需要D 尊重的需要正确答案:A25.根据已知信息向不同方向去寻求符合条件的多种答案,这是:A 动作思维B 求同思维C 求异思维D 习惯性思维正确答案:C26.不属于人的社会化影响因素的是:A 遗传B 家庭C 学校D 社会文化正确答案:A27.埃里斯的ABC理论中的B因素是指:A 行为因素B 信念因素C 生物因素D 中间因素正确答案:B28.认知过程包括:A 感觉、知觉、记忆、意志、思维B 知觉、记忆、注意、兴趣、思维C 感觉、记忆、思维、想象、表象D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正确答案:D29.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现象叫做:A 适应B 感觉对比C 同时对比D 感觉相互作用正确答案:D30.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发现:A 遗忘趋势先慢后快,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B 遗忘趋势先快后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C遗忘趋势先慢后快,记忆量持续减少D遗忘趋势先快后慢,记忆量持续减少正确答案:B31.现代心理生物学的宏观方面研究主要是:A 探讨生活事件的性质B 心身相关多因素研究C 社会因素的影响D 环境因素的影响正确答案:B32.“情人眼里出西施” 形容的是:A 认知的先占性B 认知的相对性C 认知的联想性D 认知的发展性正确答案:C33.现代心理生物学的微观方面研究主要是:A 心身相关的分子水平B 注重生理指标改变C 注重生化指标改变D 生活事件的量化正确答案:A34.一声霹雳、一道闪电,这些极强的刺激能立刻引起:A 有意注意B 注意转移C 无意注意D 刻意注意正确答案:C35.鲁利亚认为每一个心理过程都是:A 由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协同完成的B 由每一个机能系统独立完成的C 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完成认知过程D 运动的计划、调节和控制系统只参与运动的执行正确答案:A36.注意的两个特征是:A 广泛性与集中性B 指向性与稳定性C 广泛性与集中性D 指向性与集中性正确答案:D37.人的心理是:A 人脑的功能B 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C 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38.较之情感,情绪的特点是:A 持久而强烈B 持久而微弱C 短暂而稳定D 短暂而强烈正确答案:D39.“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
1、《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
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貌丑陋之人不会有什么才能,因而都有重用庞统。
这反映的是()(十一章)A. A. 首因效应B. B. 晕轮效应C. C. 近因效应D. D. 刻板印象2、反对意识并且反对内省的心理学家是()(第一章)A. A. 冯特B. B. 弗洛伊德C. C. 华生D. D. 桑代克3、在动机理论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人是()(第八章)A. A. 冯特B. B. 华生C. C. 弗洛依德D. D. 马斯洛4、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目的?()(第一章)A. A. 解释行为B. B. 预测行为C. C. 改善行为D. D. 控制思想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4种类型?()(第四章)A. A. 奖赏B. B. 威胁C. C. 逃避条件作用D. D. 消退6.6、“差别阈限与刺激量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指的是()(第二章)A. A. 桑代克效果律B. B. 韦伯定律C. C. 斯金纳强化律D. D. 托尔曼迷津律7、当眼睛注视电灯三秒钟,关闭电灯,眼前仍出现光亮的现象成为()A. A. 感觉正后像B. B. 感觉适应C. C. 感觉对比D. D. 感觉恒常性8、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特点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第十章A. A. 胆汁质B. B. 多血质C. C. 黏液质D. D. 抑郁质9、经过剧烈的五公里长跑后,一般情况下,你会吃很多的食物,喝很多的水,霍尔将这一失水和再次摄入水的过称为()(第八章)A. A. 驱力B. B. 动态平衡C. C. 压力D. D. 脱水10、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是()(第九章)A. A. 心境B. B. 激情C. C. 应激D. D. 情感1、下面哪一项不是意识的功能?()(第三章)A. A. 控制着我们注意什么和思考什么B. B. 意识使我们能够将感觉与学习记忆相结合来认识世界C. C. 意识帮助我们选择和存储有意义的信息D. D. 意识控制我们的思维和情绪12、对于语言的理解,其除了依赖正确理解话语中的词汇和句子外,还受()因素影响?(第六章)A. A. 文化背景B. B. 推理和智力C. C. 推理和语境D. D. 思维和语境3、如果一个人的实际年龄是20岁,而其智力所能达到的年龄25岁,则其智商为()。
(第七章)A. A. 125B. B. 85C. C. 80D. D. 12014、当你拿50公斤物体时,如果差别阈限为1000克,那么在50公斤的基础上再增加或减少(),我们才感到个物体在重量上有变化。
(第二章)A. A. 2000克B. B. 500克C. C. 1000克D. D. 3000克15、"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什么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第十一章)A. A. 相互性B. B. 相似性C. C. 互补性D. D. 接近性16.斯内本现象指一种口吃现象,即说话者错误地将一个短语或句子中一个或更多的词首音的互换。
(第六章)17.睡眠障碍的原因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生物学角度、心理社会的角度。
(第三章)18.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受测者,施测者,施测内容和施测环境。
(第一章)19.在动机理论中,强调环境刺激可以激发人的行为,诱使个体趋向刺激或推动个体离开刺激物的理论是诱因理论20.知识经验与引起知觉的刺激特征之间不一致的现象被称为错觉。
(第二章)21.构成学习的三个要素学习者、刺激情景和反应。
(第四章)22.问题解决的三种成分指初始状态、算子和目标状态。
(第六章)23.在心理学的研究情景中,当行为反应受到个人对做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产生某种反应程序的影响时,安慰剂效应就发生了(第一章)24.在巴普罗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新刺激越接近原刺激,越可能唤起这种对类似刺激的反应,这被称为刺激的泛化;刺激的分化是对刺激差异的反应;条件刺激不再与无条件刺激一起出现,条件反应会减退,则被称为刺激的消退。
(第四章)25.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被称为心理节律。
(第三章)26.1、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参考教材第9章)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27.2、旁观者效应和责任扩散(第十一章)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责任扩散,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的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它人身上28.3、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第二章)绝对阈限:能够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作此感受的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50%的几率被察觉的的最小刺激物理量的差别或变化,叫作差别阈限:它的量值又叫最小可觉差。
29.4、知觉恒常性和方位恒常性(第二章)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知觉条件的情况下,人们对物体或品质的知觉却保持恒定的一种心理倾向。
方位恒常性,是指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发生改变的条件下,你识别环境中的真实图形方向的能力。
30.5、基本归因误差(第十一章)基本归因误差也被称作基本归因偏差或基本归因错误,指的是即使非常强大的环境力量在起作用时,人们仍然表现出以行为个体的特征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倾向,即这种只重视性格因素而忽视情境因素而造成的对行为解释的偏颇倾向。
.31.1.简述主试效应和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的内容。
(第一章)主试效应:在心理学研究中,当主试对被试有某种期望时,就会于无形中对被试的行为产生微妙的影响。
这种影响称为主试效应。
霍桑效应:1927-1932年期间,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西部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工作条件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研究者发现。
工人的生产力随着照明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然而,当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工人的生产力仍在提高。
研究者很快意识到,工人生产力的提高,并不是因为照明强度的变化,而是因为工人知道自己正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自己正在被研究;人们吧被试的行为改变不是因为实验处理,而是因为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研究这种现象,称作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实际上是一种被试效应,反映了被试对自身的某种期待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33.3.简述社会角色的定义和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内容(教材第12章)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
实验把征募来的通过了专门测试的受试者——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作狱警,一组扮作犯人。
本来这个实验计划是十五天,但到了第六天就宣告终止。
终止的原因是该实验对扮演囚犯的实验者造成了伤害。
34.5、什么是感觉后像,简述正后像和负后像的定义及实例。
(第二章)感觉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成为后像。
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
35.4. 简述外显记忆和內隐记忆(第五章)内隐记忆,及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根本特征是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故这种记忆也被称作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指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亦可称之为一类对提取自己觉知的过程。
32.2、“顺从”的概念是什么,其影响因素和提高顺从的技巧有哪些?(第十一章)顺从是指在他人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
影响因素有:积极情绪,行为的互惠性,合理原因的效果。
常见的提高顺从的技巧有:1)蹬门槛技巧:提出一个小的要求,等他满足该要求之后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
2)门前技巧:提出一个大的要求,被拒绝后再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时小的要求被满足的可能性提高。
3)折扣技巧:提出一个很高要求,在对方回应之前打些折扣或给对方其他好处。
4) 滚雪球:慢慢增加砝码。
36.6、简述两类知觉加工过程: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每个人都要靠知觉认识客观世界。
我们在头脑中建构或解释现实世界的方式有两种: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中的“自下而上的加工”指的是,知觉的产生是基于大量的感觉信息。
例如,当你打开收音机,调到你爱听的音乐台,你经常能听到一些音符或一段有特色的音乐,把它们综合在一起,你就能知道是哪首歌。
知觉也包含“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大脑中的观念和期望会影响哪些刺激会被注意,如何将刺激组织起来,大脑如何解释它们。
大脑中的印象或观念能对刺激的解释有引导作用。
例如,假设你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等朋友,你不必把每个走过来的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眼睛形状、头发颜色、下巴、鞋子大小与你的朋友的特征相比较,相反,你头脑中有一个你朋友的整体形象,你只要寻找与你头脑中的那个整体形象相匹配的人。
一旦某个走过来的人符合那个整体形象,你会在近处看清细节,以便确定这个人是不是你的朋友。
有时,我们知觉过程中既运用自下而上的加工,也运用自上而下的加工。
例如,当你努力想听清某个人说话,你既运用了自下而上的加工──努力辨别每个词语,也运用了自上而下的加工──努力用心整理精品把你听到的内容与你了解的某个话题进行匹配。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