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八大山人纪念馆有感
八大山人景区作文

八大山人景区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江西南昌,游览了八大山人景区。
走进大门,迎面就看见一个大大的石头。
这是什么?哦!原来是一个石洞。
洞内有一尊石像,那就是八大山人本人了。
他的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好像正在思考问题;他的右手高高举过头顶,好像在向人们招手;他左手拿着一本书,好像在认真地看书;他的头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有一个洞,里面还有一只小鸟在唱歌。
石洞旁是一棵古树,这棵古树的树身是用一块大石头雕刻而成的。
它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树身上刻满了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有“鹤”、“松”、“竹”、“鱼”……真是惟妙惟肖!
石洞和树旁边就是一个大大的池塘,池塘里有许多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池塘边有几棵柳树和桃树。
柳树上长满了嫩绿嫩绿的叶子。
桃花也开出了许多美丽的花朵。
—— 1 —1 —。
八大山人纪念馆游记

八大山人纪念馆游记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八大山人无疑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作为明代以来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位于江苏扬州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则是一个向这位画家致敬的地方。
下面,我将为大家描述这个纪念馆的各种特色和我个人的游览经历。
首先,进入八大山人纪念馆的门口,我看到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古代门楼。
这个门楼叫做“堂”字形门楼,也就是形似“堂”字的门楼。
门楼正上方是一幅大字:“八大山人纪念馆”。
这座门楼代表着八大山人的家族宅第,被认为是馆内的一件重要文物。
经过门楼,我来到了一个被成排玻璃瓦片铺成的地面的广场。
广场周围,悬挂着一些舞龙灯笼。
这种灯笼呈细长形,两端装有小钩,可以拴在树梢、灯杆等地方。
然后,我来到了馆内,发现这个纪念馆的设计和布局都非常简洁明了。
馆内的陈列物以八大山人的生平和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其中,八大山人的手稿、画册、家谱等文物极为珍贵,成为了我眼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八大山人是最后一个号“大山人”的画家,其创作包括诗、书、画、印。
在这个纪念馆内,展示了大量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
八大山人擅长绘画,尤其善于肖像和山水画。
他用笔轻细流畅、自由纯熟,画面具有韵律美和情感美,展现出了一个自由、高洁和逍遥的精神风貌。
其中,八大山人画的“天目皿”是最有名的一件作品。
这件作品绘制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十分精美,观赏性极强。
馆内还有八大山人留下的一些手稿和书信。
其中有一部名为《山人文序》的笔记,被大家誉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这本笔记中,八大山人铺开了自己内心的深思和情感,向人们分享他的观点和信仰,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位大师的人生智慧和思考力。
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建筑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景点,那就是一个古代的园林。
这个园林叫做“熙溪园”,有典型的江南园林的特点。
园内的建筑物和池塘都十分优美,尤其是那座园中的水池,一牵着人们就感觉到心旷神怡。
在那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古朴的石桥和亭台,这些建筑让我感受到了古时候的风貌和文化气息。
八大山人纪念馆观后感

“八大山人”名号之含义及其妻子等问题李福顺一.名号含义之推测与其出身谱系八大山人名统(上林下加金,音劝),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
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
1644年明亡,他躲进南昌奉新山寺庙,隐名埋姓,法名“传綮”,“戊子(1648年)现比丘身,癸巳(1653年)得正法于吾师耕庵散人。
(《个山小像》画面饶宇朴题语)自号“雪個”,更号“个山”,遂又更号“个山驴”。
他三十五岁前即1659年前,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署名均用“传綮”。
清顺治十七年即1660年,因妻子俱死,为传后,他决定还俗,蓄发谋妻子,当年秋来定山桥创建青雲谱道观,成为道士,道名涵虚玄裔朱道朗,字良月,号破雲樵者,亦号八大山人。
此后至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他在自己书画作品中题字钤章使用“传綮”、“雪个”、“个山”、“驴”、“驴屋驴”等,似无特殊规律。
但自1684年创作《杂画册》始署款“八大山人”后,直至去世,便始终用此名款,开始“八大山人”四字竪写不连笔,后连写成似哭似笑二字,以至引起后人误解,附会成八大对当时社会哭笑不得。
对八大山人名号的理解,在清代有两种解释,其一是陈鼎(1650-----?)〉《八大山人传.》云:“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大于我也。
”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其二是张庚(1685----1760)《国朝画征录》:“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
”两说似乎都有一定道理。
陈说天地四方,皆我为大。
一位16岁即已考中进士的王孙,19岁出家,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也情有可原。
古人狂是求得社会认可的一种方法。
王芑孙《雪杖山人诗集序》云:“山人以疏狂负累世俗阨穷以死。
其平生悲忧愉懌,嬉笑怒骂,以发于诗。
狂简之说,发自圣们,古狂今狂,流连寤叹。
圣人盖尝求狂焉而莫可得也。
观自古文章,若李杜韩苏,未有不狂而能成焉者。
”(《清文汇》乙集卷五二,北京出版社,1996年3月版)持《八大人觉经》之说,感觉更合理些。
八大山人有感作文

八大山人有感作文一直以来,对于八大山人的作品,我总是怀着一种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情。
直到有一次,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亲身感受到了他画作中的独特魅力,那滋味儿,别提多奇妙了!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溜达进了一家小小的美术馆。
本是随意逛逛,没承想,竟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与八大山人的一幅画不期而遇。
那幅画,初看时,只觉得画面简洁得有些过分。
寥寥几笔,一只孤鸟,一块怪石,几茎残荷。
可当我凑近了仔细瞧,却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拽进了画里。
先说那只鸟,孤零零地站在怪石上,眼神里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清冷和倔强。
它的羽毛,没有细腻的描绘,却让人感觉每一根都透着风,透着对这世间的不屑。
那眼睛,圆溜溜的,却又好像能看穿一切。
我盯着它看,心里忍不住想,这鸟是不是在嘲笑我这碌碌无为的人生啊?再看那怪石,歪歪扭扭,没有一点规整的样子。
可就是这歪扭,让我觉得它像是经历了千万年的沧桑,看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
石头上的纹理,简单几笔,却像是藏着无数的故事。
也许曾经有水滴在上面敲打过,也许有狂风在上面肆虐过,可它就那么静静地立着,不动声色。
还有那几茎残荷,耷拉着脑袋,破败不堪。
可细细一品,又觉得这残荷有着一种别样的美。
它们像是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又像是在坦然面对如今的凋零。
每一片残叶,每一根断茎,都好像在告诉我,生命就是这样,有起有落,不必执着。
我就那么站在画前,足足看了有半个多小时。
周围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可我仿佛与世隔绝,整个世界就只剩下我和这幅画。
看着看着,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生活。
每天忙忙碌碌,为了功名利禄奔波,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就像这只鸟,看似孤独,却活得自在;就像这怪石,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守;就像这残荷,繁华落尽,却不失风骨。
从美术馆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路上,我都在回味着那幅画带给我的震撼。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试图把那种感受记录下来。
可我发现,文字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根本无法表达出我内心的万分之一。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
哇,这天气真是太给力了,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简直就是出
游的好日子!八大山人纪念馆,我来了!
一进门,我就被这些古老的文物给吸引了。
看这画,简直就像
真的山和水跳出来了一样,太逼真了!还有这些古董,虽然看上去
有点旧旧的,但都是宝贝啊,都是历史的见证!
走出展厅,外面有个小花园,还挺不错的。
树荫下有几个人在
聊天,看起来挺悠闲的。
小桥流水,还有个亭子,要是我带本书过来,坐这儿看一天都没问题!
突然,我听到一阵笑声,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
看
他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加入他们了!这纪念馆不仅仅是个看文
物的地方,还是个让人放松、享受生活的好地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该回家了。
回头看看这八大山人纪念馆,
真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下次还得再来,好好感受下这里的文化气息!。
八大山人博物馆观后感

八大山人博物馆观后感去八大山人博物馆之前,我就特别好奇,八大山人是谁呀?他的画又是什么样的呢?一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很安静的艺术小天地。
那里的空气好像都带着点古色古香的味道。
我看到了好多八大山人的画。
他画的鸟呀,鱼呀,都特别有趣。
就说那鱼吧,眼睛大大的,看起来有点奇怪,可又特别有神。
感觉那鱼像是在纸上游动,好像下一秒就要从画里蹦出来似的。
我就想啊,八大山人怎么这么厉害,能把鱼画得这么活灵活现呢?还有他画的鸟,缩着脖子,站在树枝上。
那鸟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孤单,又有点倔强。
我站在画前看了好久,就好像能感受到那只鸟的心情一样。
我猜八大山人在画这只鸟的时候,心里肯定也有着一些特别的想法。
也许他当时也像这只鸟一样,有点孤单,有点不被人理解呢。
博物馆里除了画,还有很多关于八大山人的介绍。
我知道了他原来是明朝的皇族,后来明朝没了,他就出家了。
他的生活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他的画里肯定也藏着他的这些经历和感受。
在一个小角落里,我还看到了一幅他画的山水。
那山水可不像我们平常看到的山水画那样色彩鲜艳。
他的山水颜色淡淡的,但是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山呀,水呀,就像在雾里一样,模模糊糊的,可又能让人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我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自己走进了那幅画里,走在那山水之间,周围特别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从八大山人博物馆出来,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
我觉得八大山人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师,用他的画笔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小世界。
他的画让我知道,原来画画不只是把东西画得像就好了,还可以把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故事都画进去。
我想,以后我再画画的时候,也要像八大山人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放到画里去。
我真的很开心能去八大山人博物馆,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艺术新的认识的大门。
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去,再去看看那些神奇的画,再去感受一下八大山人的小世界。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相关推荐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当代文学家余秋雨先生曾在《文化苦旅》一书中写道:“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
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
”他所说的青云谱,正是指今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的八大山人纪念馆一带。
那里真的会有他所说的那么好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识一番。
纪念馆就在不远处了,我环望它的四周,许多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映入眼帘:白色的围墙、深色的砖瓦……让人仿佛回到了那神秘的几百年前,也让我的心情不由得激动起来。
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的八大山人纪念馆门口,我好奇地走进了这深藏玄机的雕花圆门,只见馆内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把那刺眼的阳光幻化得十分柔和、温纯,还不时传来一阵清风,令人神清气爽。
我们顺着平整的石板路缓缓走着,看到了八大山人的简介: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请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626—1705),享年80岁。
他姓朱名耷,号八大山人。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十九岁那年,明亡清立,他避世怀故,一度隐居,削发为僧,开始了充满坎坷、孤寂贫寒的艺术生涯……我看了才恍然大悟——我以前一直以为八大山人是“八个在山里的人”呢。
了解到八大山人的生平之后,我们又继续兴致勃勃地进行观赏。
穿过一座精美的拱形门,出现了许多宽敞的陈列室,其中都陈列着八大山人生前的画作。
那些画作大部分都是描绘松莲石鸟这四个景物的,我还发现,他画中的`鸟与其他人的画法有所不同,那些鸟的眼睛都画得十分奇异、夸张:眼眶很大,眼珠点在眼眶的上边缘,仿佛带着悲愤,原来这充分流露出的是八大山人自己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怨恨。
他画的其他事物也是一样,尤其是他在书画上的落款,把“八大山人”四个字连草写成形似“哭之笑之”的模样,寓意“为故国的沦亡而痛哭,为自己正在苟且偷生而苦笑”。
我不禁对他的豪迈倔强、磊落的个性和傲霜不凋的精神产生敬佩。
从一个盛开着纯洁美丽的荷花塘出来,就算是参观陈列室的终结,来到了站在圆石上的八大山人铜像前。
八大山人景区游后感

八大山人景区游后感八大山人景区游后感近日,我有幸来到上海市郊区游览了八大山人景区。
这里有许多美丽壮观的风景和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让我深受震撼和感动。
以下是我对于此次旅游的八大感受:一、壮美秀丽的自然景观从万亩桃林到芦苇荡,从碧波荡漾的湖泊到雄浑磅礴的山峰,这里的自然景色尽显大自然的雄奇壮美。
特别是山水画中的泉上松、鹫峰笛、破瓢斧等景点,是游客前来的必去之地。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八大山人景区举办了许多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如万亩桃花节、荷花节、民俗文化节等。
这些活动让游客可以近距离了解并沉浸在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中。
三、浓郁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古代文人八大山人的故居,这里蕴含着许多历史文化的印迹。
从古建筑、文化遗迹到文物陈列,每一个细节都向游客展示了这里的丰厚历史底蕴。
四、高质量的服务及管理景区内的各项服务设施、管理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并保证了游客的安全和出行顺畅。
虽然假日客流高峰期会稍显拥挤,但这并不妨碍游客体验到优越的服务质量。
五、秉持生态旅游理念八大山人景区秉持生态旅游的理念,极力维护生态环境,建立了专业的保护管理机构,并采用了多种环保技术,保持着景区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这也赢得了游客的好评和赞誉。
六、便捷的交通出行作为上海市郊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八大山人景区的交通便利,游客可选择地铁、公交、自驾等多种方式来到景区。
其中地铁9号线和10号线分别向着景区南北两个方向延伸,非常便捷。
七、多样的食宿选择在景区内及周边区域,有多家酒店、民宿和餐馆,为游客提供了多种食宿选择。
尤其是景区内的咖啡店和餐馆,为游客奉上了美味佳肴和精致的咖啡饮品。
八、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在八大山人景区,游客可以避开城市的喧嚣,回归大自然,放松自我,享受休闲时光。
无论是漫步在桃林间,还是闲坐在湖畔,这里都是一个舒适温馨的休闲胜地。
总之,八大山人景区是一个集自然美景、历史文化、文化活动、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里独特的魅力和动人之情,也期待着下次再来这个美丽的地方。
八大山人游记作文

八大山人游记作文第一篇:八大山人游记——印象深刻的山水之旅我有幸参观了中国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的故居,这次游记将带您一同体验我在八大山人的故居所度过的美妙时光。
八大山人的故居位于湖北省的一个小山村中,周围环绕着茂密的竹林和清澈的溪水,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进入八大山人的故居,我不禁被它那古朴而充满韵味的建筑所吸引。
整个故居由数十间石头和木头结合的房屋组成,建筑风格典雅古朴,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我首先参观了八大山人的书房,那里陈设着古书和字画,书架上摆放着各种珍贵的文献,墙壁上挂满了他的画作。
八大山人的画作以山水画为主,绘画风格独特,墨色淋漓,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寄托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接着我参观了八大山人的庭院,庭院中有着各种美丽的花草树木,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庭院四周是一片翠绿的竹林,耳边不时传来竹叶摩擦的声音。
庭院中还有一条红色的小石板路,一直延伸到庭院的尽头,我顺着小路前行,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
在参观结束后,我沿着山路又继续向前前行。
山路旁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水流潺潺,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溪水两旁有着各种各样的水草和小鱼,我感到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般的奇妙之地。
这次八大山人的故居之旅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深入了解了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也领略了那份宁静和自然之美。
我相信,这次旅行将成为我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八大山人游记——感受八大山人文化的魅力近日,我有幸前往湖北省参观了八大山人的故居,实地体验了八大山人文化的魅力。
这次八大山人之旅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八大山人是中国画坛的巨匠,他的作品以山水画为主,笔墨淋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故居位于湖北的一个小山村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走进八大山人的故居,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感受到了他的创作灵感源泉。
八大山人的故居建筑独特,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故居周围有着茂密的竹林,蜿蜒的小溪流经庭院,一泻而下,溪水清澈见底。
八大山人纪念馆观后感

“八大山人”名号之含义及其妻子等问题李福顺一.名号含义之推测与其出身谱系八大山人名统(上林下加金,音劝),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
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
1644年明亡,他躲进南昌奉新山寺庙,隐名埋姓,法名“传綮”,“戊子(1648年)现比丘身,癸巳(1653年)得正法于吾师耕庵散人。
(《个山小像》画面饶宇朴题语)自号“雪個”,更号“个山”,遂又更号“个山驴”。
他三十五岁前即1659年前,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署名均用“传綮”。
清顺治十七年即1660年,因妻子俱死,为传后,他决定还俗,蓄发谋妻子,当年秋来定山桥创建青雲谱道观,成为道士,道名涵虚玄裔朱道朗,字良月,号破雲樵者,亦号八大山人。
此后至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他在自己书画作品中题字钤章使用“传綮”、“雪个”、“个山”、“驴”、“驴屋驴”等,似无特殊规律。
但自1684年创作《杂画册》始署款“八大山人”后,直至去世,便始终用此名款,开始“八大山人”四字竪写不连笔,后连写成似哭似笑二字,以至引起后人误解,附会成八大对当时社会哭笑不得。
对八大山人名号的理解,在清代有两种解释,其一是陈鼎(1650-----?)〉《八大山人传.》云:“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大于我也。
”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其二是张庚(1685----1760)《国朝画征录》:“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
”两说似乎都有一定道理。
陈说天地四方,皆我为大。
一位16岁即已考中进士的王孙,19岁出家,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也情有可原。
古人狂是求得社会认可的一种方法。
王芑孙《雪杖山人诗集序》云:“山人以疏狂负累世俗阨穷以死。
其平生悲忧愉懌,嬉笑怒骂,以发于诗。
狂简之说,发自圣们,古狂今狂,流连寤叹。
圣人盖尝求狂焉而莫可得也。
观自古文章,若李杜韩苏,未有不狂而能成焉者。
”(《清文汇》乙集卷五二,北京出版社,1996年3月版)持《八大人觉经》之说,感觉更合理些。
游八大山人景区作文

游八大山人景区作文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去八大山人景区游玩。
我们先乘坐景区的旅游车来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再沿着小路向八大山人的雕像走去。
我们来到了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坪上,这里是八大山人雕像的地方。
在一块巨石上,有一个用石头雕刻而成的“八大山人”。
他在沉思,似乎在想着什么事情。
我看到这一幕,不禁想起了王安石写的《游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奇”和“怪”是因为他被誉为“千古奇人”,而“伟、瑰怪、非常之观”指的
是他画的那些奇形怪状、千变万化的画。
在这幅作品中,他用笔大胆,色彩艳丽,造型生动传神。
再往里走,就看到了八大山人雕像旁边有一块石头雕刻而成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几个大字。
纪念馆里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盘子和一只碗。
桌上有一张椅子、两只碗和一个盘子里放着几支笔和一块砚台。
—— 1 —1 —。
八大山人纪念馆观后感

八大山人纪念馆观后感
前几天去了八大山人纪念馆,那感觉可真是很特别呢!
一走进纪念馆,就好像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艺术小天地。
那种氛围啊,安静又神秘,让人不自觉地就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到什么似的。
馆里陈列着八大山人的作品,一幅幅看过去,我真是感慨万千。
八大山人的画,看起来简单,可越看越觉得有深度。
你瞧他画的那些鸟儿、鱼儿,眼睛总是透着一股奇特的神情,感觉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我就在想啊,他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画出这些的呢?也许是对生活的无奈?又或许是对命运的抗争?
我特别喜欢他画里那种简洁又独特的构图。
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几笔就勾勒出一个意境。
不像现在有些画,画得满满当当的,却让人看了记不住。
不过呢,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啦,也许有人就喜欢那种很满的画面呢。
在馆里慢慢走着,我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和八大山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作品就在那儿,默默地传递着他的情感和思想。
我就在想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艺术魅力怎么还是这么大呢?这真的很神奇!
我觉得这个纪念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画作的地方,更像是一个文化的传承站。
它让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这么伟大的艺术作品。
你们要是还没去过,真的推荐你们去看看呀!我保证,你去了之后肯定也会像我一样,被深深地震撼到的!这真的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啊!。
八大山人游记作文

八大山人游记作文
八大山人游记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大山人游记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大山人游记作文1
一到滕王阁门口,我就大吃一惊,这里的游客非常多,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售票处的人群排成了长龙,等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们了。
一进门,滕王阁就印入眼帘,哇!好壮观呀!一共有六层。
第一层是汉白玉浮雕——《十来风送滕王雕》;第二、三、四层都是丙烯壁画,分别是《人杰图》、《临川梦》、《地灵图》;第五层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第六层是最高游览层,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整个南昌市高楼林立,人来人往,汽车川流不息,西边临江,江上有几艘游船,江的对岸也是高楼大厦,在夕阳的映照下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难怪得到许多诗人的称赞。
八大山人游记作文2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去了哪儿呢?我们去了南昌市“八大山人”和“滕王阁”两个著名的景点。
先说八大山人吧。
一大早,我们来到八大山人吃了早餐,妈妈说我是“大胃王”,因为我心急,想早点进入景区,所以我一下子把一大碗粉吃完了。
(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快过)
早餐就绪,我们进入了八大山人纪念馆。
原来八大山人是我国的杰出的国画大师,我还以为是什么大山呢。
他原名叫朱耷,因为这“耷”字是由“大”和“耳”组成,就像驴的耳朵,所以又叫“驴”。
我们欣赏了他的许多真迹作品,有山水、花鸟、鹿、鹤、松、柳、荷等,这些动植物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匆忙吃过午饭,又赶往滕王阁。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者:付嘉俊来源:《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2014年第08期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带我去八大山人纪念馆玩。
我们在纪念馆售票处前排着队,发现买票的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江西的著名风景文化旅游点之一,馆内收藏了江西省大部分名人的书画作品,加上地处梅湖风景区,这个纪念馆真是个“风水宝地”!半个多钟头后,我们终于购买到了门票。
嗬,里面还真是人山人海,我担心在密密麻麻的人群里走散,就紧紧拉着爸爸的手。
一进大门,矗立在眼前的是一栋大楼。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进了这个博物馆。
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书法作品。
在大厅里,我见到了许多龙飞凤舞的字,令人心旷神怡。
展出的书法作品,每幅都让人浮想联翩:有的好似苍翠欲滴的山峰,层峦叠翠的样子威风凛凛,此起彼伏;有的好似窈窕淑女,那柔软的身躯宛转动人,使人看了一眼便念念不忘;有的笔锋铿锵有力,粗壮大气,让参观的人感受到艺术家的豪迈、粗犷。
我慢慢地参观了所有的书法作品,我与其他游人一样,那享受的样子像是在吮吸着甘甜的泉水。
这幻觉般的境界,使人陶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参观完了书法作品,我又兴致勃勃地拉着爸爸去参观这里的美术作品。
那可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在一个铺满荷叶的小池塘里,荷花开得正艳。
几座古色古香的小阁楼在四周拔地而起,把小池团团包围起来。
我们迈过了阁楼的门槛,仿佛走进了仙境。
阁楼的四周都挂着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有的画仅用寥寥几笔,就使可爱的小鸟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有的用细如牛毛的笔画,显现出了杨柳随风飘扬的美姿,使人赞不绝口;有的仿佛使人置身于浩瀚无垠的大海之中,海面上波光粼粼,几只洁白的海鸥更是作品的点睛之笔;有的用金黄的色彩,勾勒出金光闪闪的土地,一望无际,几个顽皮的孩子在这片金色的海洋中嬉戏,使人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无穷向往。
这些绚丽多彩的图画,让细细品味它的人们感受到作者的思绪。
这些画家极富想象力,挥动手中神奇的画笔,使一幅幅精彩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
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有感

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有感我有幸参观了八大山人纪念馆,被这位艺术大师的卓绝才华和不屈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在八大山人纪念馆,我不仅看到了丰富的展品,还深入了解了八大山人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倍感敬佩。
八大山人以其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而闻名于世。
他不仅将传统山水画中的峭壁、林木、溪流等元素发挥到了极致,更是运用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以自然、生动、神秘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
由此可见,八大山人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哲学家和自然学家,他在山水画上的成就,不仅是对绘画艺术的巨大贡献,更是对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不仅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更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人们的心灵世界。
除了艺术成就,八大山人的人格魅力同样让人赞叹。
他不仅身兼多重身份(官员、画家、文化名人等),还有着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自强不息的不屈精神。
八大山人经历了许多艰辛,但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生活态度,在巨大的压力下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这种坚持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可贵的人生故事。
八大山人的人格魅力,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优秀品质,他的人生经历,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人生智慧。
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次人文熏陶。
我在八大山人的艺术与人格中感受到了人类精神的升华,更加坚信了“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真理。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人类灵魂的发展,尊重文化传承,弘扬优秀的人文品格。
在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之后,我深感自己文化修养上的欠缺,需要更多的知识驱动来弥补。
对于艺术和人格,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和认识。
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敬佩八大山人的人生杰作和精神风貌,让他的艺术和人格成为我的人生指南。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观后感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观后感前几天去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那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充满艺术魔法的世界。
一进景区,那股子宁静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就好像这个地方在说:“朋友,把你那些浮躁的东西都留在外面吧,进来好好享受。
”先看到的是那些古建筑,白墙青瓦,古色古香的。
每一块砖、每一片瓦好像都在偷偷地跟你讲着过去的故事。
我在想,以前八大山人是不是就在这些屋檐下,拿着笔,蘸着墨,然后灵感就像小泉水一样咕嘟咕嘟地冒出来呢?走着走着,就像走在一幅立体的水墨画里,我都怕自己脚步太重,破坏了这画面的和谐。
再说说那梅湖,湖水清得不像话。
风一吹,湖面就像一面被轻轻摇晃的大镜子,周围的树啊、房子啊,都在镜子里晃来晃去。
湖边长着好多梅树,虽然我去的时候不是梅花盛开的季节,但我能想象到,到了冬天,满树梅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那画面肯定美得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
湖面上还有一些小船,晃晃悠悠的,要是能划着小船在湖中心飘荡,那肯定惬意得很,就像个逍遥的神仙。
然后就是八大山人的那些字画展馆啦。
一进去,我就被那些字画给震住了。
八大山人的画真是太有个性了。
那些鸟啊、鱼啊,看着简单,可每一笔都像是有生命一样。
他画的鸟,眼睛大大的,感觉带着一种看穿世界的神情,好像在说:“哼,我可知道你们这些凡人在想啥。
”那些字也很奇特,歪歪斜斜的,但是又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就像他这个人一样,不拘一格。
我在展馆里慢慢走,细细看,感觉自己就像在和八大山人隔着时空对话呢。
景区里还有很多小角落,布置得特别有艺术感。
有的地方摆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石头像小动物,有的像云朵,感觉像是大自然这个大艺术家特意留下来给八大山人找灵感的。
还有一些小亭子,在亭子里坐着,吹吹风,看看周围的景色,那简直是一种享受。
总的来说,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就像是一个宝藏。
它既有自然风光的美,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那里待上一天,感觉自己都变得有文化、有气质了呢。
这地方就像是城市里的一片世外桃源,能让人暂时逃离那些忙碌和喧嚣,沉浸在艺术和自然的怀抱里,真是个好去处,我都想再去个十回八回的了。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有感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有感游八大山人纪念馆有感13城乡规划杨丽莹2013100667趁着周末,我来到了八大山人纪念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经过一路地参观,使我感悟很深。
坐落在历史修久、风景优美的青云谱内,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到此开基炼丹。
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曾弃官隐钓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
东晋年间许逊治水至此,始倡道教“净明派”,并建“太极观”,唐大和五年易名“太乙观”。
宋至和二年复易名“天宁观”、至清顺治十八年始定名“青云圃”,后易“圃”后“谱”。
谱内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三殿逐次递进,曲廊相通,甚是幽雅。
八大山人纪念馆地处南昌市南郊十五华里的青云谱道院内,青云谱道院是一座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园林。
园林之南部、西部面临宽阔的梅湖,泊岸曲折,水明如镜,独揽湖山田园之美。
青云谱园内,苍木翠绿,掩映着殿宇云阁,丹桂碧池,环抱住凉亭月楼,逸静幽雅,宛若仙境.田园中现存有关帝、吕祖、许祖三官、斗姆、峤园等六座殿堂,中间以天地相融,东西接庑殿四座,中部鹤巢二间,抬梁式构架,悬山顶、青砖灰瓦的粉墙,精而不华,青而不饰,古朴典雅,风格独具。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纪念性博物馆,集收藏、陈列、研究、宣传为一体,藏品丰富。
原殿堂辟为展厅,有系统地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生平史料,并经常展示当今画坛高手佳作。
馆内现设有书画展厅十座,陈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图”、“鸟石阁”、“松鹤阁”“柘木立鹰图”、“寿鹿图”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品“猫”、“鸡”等。
同时,掩映在杨柳竹中的江西第一座古代画家书画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艺术展示了八大山人一百多幅书画精品,新开放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摄影展也以高超的摄影技巧向观众提供了寻觅仙踪贤迹的启迪。
园林中,森森翠竹掩映着以石刻方式展现的八大山人艺术精品的书画碑廊。
以八大山人名义制作的字画复制品、陶瓷、毛笔、石砚、明信片、纪念卡和出版的专辑给我留下难忘的回忆。
游八大山人景区作文

游八大山人景区作文
我的家乡在南昌,那里有美丽的东湖,有热闹的步行街,还有南昌的八大山人景区。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八大山人景区。
一进入景区,我就看到了一座高大雄伟、庄严肃穆的八大山仙像。
八大山人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
他画的《铁冠图》和《荷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他与吴昌硕、黄宾虹并称为“民国画坛三杰”。
他的作品被称为“明四家”之一,他的画被称为“遗世独立”,是一代绘画大师
和艺术教育家。
在八大山人景区,有一座八大山仙像。
八大山仙像是用大理石雕刻成的,高约4米多,八面分别写着“八大山人”四个字。
这座仙像由四个花岗岩雕成的大香炉组成,香炉上有八只仙鹤造型。
这些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在吹箫;有的在吃灵芝;有的在散步;还有几只在嬉戏……整
个仙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八大山人童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时期不同的生活情景。
—— 1 —1 —。
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心得

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心得2012年02月21日今天我和陈曦一起去了八大山人纪念馆,在纪念馆附近学校读书的高中同学作陪,三人差点沉陷在这美得不似人间的仙境了。
初看到墨香街的标志时就觉得一股书画的气息飘出,清冷的街道路上行人三两,建筑物一色的古色古香,不算长的街道也让我们轧的开心不已,最后我们经由一扇竹门进入景区,在指示图前停留了一段时间便决定了游行线路。
先是来到古戏台前,老旧的戏台并为经多大的翻修,映给游客的是它的高大和沧桑。
循着路,沿着湖,我们走在光秃的柳树下,看着被风吹的起皱的湖面,平和、安静,是所有城市中心所没有的。
走过湖上的石桥来到了湖对面,一条长长的碑廊在眼前呈现,我们走在廊上,看着这有着江西第一座古代书画碑廊盛名上精湛的石刻艺术,让自己的思绪随着书画飞扬。
瞧尽了长廊,我们才意犹未尽折返回去。
但是,更多美丽的风景和更多瑰丽的艺术在等着我们去欣赏。
进入园内,树木交杂阡陌纵横,曲折的走廊时隐时现,亭楼、旧屋、山石、和连着外水的小片湖水,都让我们感受到的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清明纯净。
在这些曲折幽谧的砖瓦墙中,我们不时看见一些贪官污吏和清政廉官叙述。
我们见识了爱莲说的作者刘禹锡的铜像,看到了独坐湖边的垂钓者。
更可贵的是在这寒冷的天气中,我们看到了一颗开满了黄色小花的树,好像不是梅树,那是什么树呢?我隐隐听到一丝古筝的乐音,走近了才看到不是人在弹筝,只是在放曲,但也为游客们天了不少快乐。
走着,我们又回到原点,拿了副劵进了八大山人真迹纪念馆后,我们直奔展厅。
里面有古今各杰出画家的佳作,就算我们不是学艺术的,就算我们没有学过艺术鉴赏,也能看出这些墨宝的珍贵。
八大山人的真迹在二楼陈列,跟随着解说员,我一一看过他的著作:《寿鹿图》表现了他的不屈和悲鸣;《孤松图》表达了他的傲骨和正直,还有《墨荷图》、《鸟石图》、《拓木立鹰图》、《松鹤阁》等等。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其姓朱名耷,僧名个山,别号八大山。
明亡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出家为僧,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有感
13城乡规划杨丽莹2013100667
趁着周末,我来到了八大山人纪念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经过一路地参观,使我感悟很深。
坐落在历史修久、风景优美的青云谱内,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到此开基炼丹。
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曾弃官隐钓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
东晋年间许逊治水至此,始倡道教“净明派”,并建“太极观”,唐大和五年易名“太乙观”。
宋至和二年复易名“天宁观”、至清顺治十八年始定名“青云圃”,后易“圃”后“谱”。
谱内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三殿逐次递进,曲廊相通,甚是幽雅。
八大山人纪念馆地处南昌市南郊十五华里的青云谱道院内,青云谱道院是一座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园林。
园林之南部、西部面临宽阔的梅湖,泊岸曲折,水明如镜,独揽湖山田园之美。
青云谱园内,苍木翠绿,掩映着殿宇云阁,丹桂碧池,环抱住凉亭月楼,逸静幽雅,宛若仙境.田园中现存有关帝、吕祖、许祖三官、斗姆、峤园等六座殿堂,中间以天地相融,东西接庑殿四座,中部鹤巢二间,抬梁式构架,悬山顶、青砖灰瓦的粉墙,精而不华,青而不饰,古朴典雅,风格独具。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纪念性博物馆,集收藏、陈列、研究、宣传为一体,藏品丰富。
原殿堂辟为展厅,有系统地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生平史料,并经常展示当今画坛高手佳作。
馆内现设有书画
展厅十座,陈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图”、“鸟石阁”、“松鹤阁”“柘木立鹰图”、“寿鹿图”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品“猫”、“鸡”等。
同时,掩映在杨柳竹中的江西第一座古代画家书画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艺术展示了八大山人一百多
幅书画精品,新开放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摄影展也以高超的摄影技巧向观众提供了寻觅仙踪贤迹的启迪。
园林中,森森翠竹掩映着以石刻方式展现的八大山人艺术精品的书画碑廊。
以八大山人名义制作的字画复制品、陶瓷、毛笔、石砚、明信片、纪念卡和出版的专辑给我留下难忘的回忆。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僧名个山、传启,别号八大山人,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享年八十岁,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他幼时天资聪颖,承袭儒学,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过着王孙贵族生活。
明亡清政权的建立,使十九岁的八大山人承受了国破家亡的承重打击,他曾剃发为僧,皈依佛门,苦心修练“无数年竖拂称宗师”。
后还俗隐于书画,并将儒、释、道思想融入书画艺术中,集遗民、禅师、画家于一身,以那奇情逸韵,拔立尘表的手笔,屹立于艺术之林,成为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巨匠。
据说青云谱历经周、西汉、东晋、唐、宋、元、明、清数朝,系唯一保存完好环境的江西净明道教发源地。
移步园内,更是美妙无比。
数百年的古樟树、苦楮树、罗汉松青叶苍干,繁荫广被,覆护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的殿宇,显得格外静谧。
凉亭月楼,展示岁月的沧
桑,漫游其间,感受着二千多年神秘道教文化深蕴的内涵。
特别是随处可见的桂花树,想象着秋日丹桂盛开时满园飘香,那时,走在密叶筛过的天光洒在小径上,幽香阵阵,明暗闪烁,那该是何等的惬意呀。
曲径幽幽,森森翠竹掩映着以石刻方式展现的八大山人艺术精品的书画碑廊。
边走边看,跨越时空的八大山人书画艺术,释放出巨大艺术能量,似乎能听到三百年前诗人的娓娓独言,将已逝去的流光重新唤回眼前。
这次的参观的确使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我的思绪将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久久回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