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德与国学

合集下载

中华十德与国学教案

中华十德与国学教案

中华十德与国学教案教案标题:中华十德与国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十德的概念和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华十德的概念和内涵:仁、义、礼、智、信、忠、孝、和、廉、耻。

2. 国学经典的选读:如《论语》、《大学》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华十德的概念和内容,引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导入。

第二步:介绍中华十德(10分钟)详细介绍中华十德的概念和内涵,通过讲解每个德目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步:学习国学经典(15分钟)选择一部国学经典,如《论语》,选取其中的经典篇章进行解读。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智慧。

第四步:阅读理解与讨论(15分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其中的道德准则如何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第五步: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中华十德和国学经典,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展示对中华十德和国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对所提供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包括问题回答的准确性和深度。

3. 写作表达:评估学生写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中华十德和国学经典中的道德准则。

2. 邀请专家或长者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关于中华十德和国学的知识和经验。

中华十德誓词(范文大全)

中华十德誓词(范文大全)

中华十德誓词(范文大全)第一篇:中华十德誓词中华十德誓词人生责任忠为首,为人之子孝行有,做人之道讲仁善,知是明理智为谋,与人交往重诚信,文明礼让记心头,为人处事讲道义,安身立命勤做舟,攻坚克难神勇在,洁身自好廉德修,十德规范民族魂,知行合一练操守,国学精华牢牢记,中华美德遍神州。

第二篇:中华十德与国学教案第10课知耻而后勇教案马庄小学李维娜一、教材分析:《知耻而后勇》旨在培养学生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有勇有谋、不畏强暴的个性,并能够懂得保护自己。

二、学情分析:通过这次学习,学生们懂得了在遭遇困难时,不气馁、不动摇,要勇于面对、迎难而上。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并能够知羞而改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羞耻观念以及羞耻观念对于人的重要意义2、培养个人的知耻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的领悟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2、树立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感悟,体会国学经典的深刻含(二)教学难点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知羞而改进。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包含“周处改过”的视频、经典的配乐、朗诵等)。

六、教学方法分析: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提高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利用。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们互相帮助,能够深层次的理解国学的内涵,使之传承。

七、教学过程设计:播放动画《周处改过》。

课件展示思考题:从祸害乡里的浪子变成刚正不阿的一代忠臣,你从故事中明白了周处是怎样知耻而后勇了吗?教师:知耻而后勇乃做人之根本,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后人又该怎样做呢?课件展示“经典”: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

中华十德与国学手抄报内容

中华十德与国学手抄报内容

中华十德与国学手抄报内容
中华十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传播千百年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十德是:仁、义、诚、礼、智、信、孝、悌、纯、耻。

以下是国学手抄报的内容:
标题:中华十德
正文:
中华十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精神风貌,是传播千百年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1. 仁:仁者爱人,心中怀着慈悲之心,对人宽容,善待众生。

2. 义:义者守经,有理有节,有正义之心,对事有追求、有承担、有奉献。

3. 诚:诚者信人,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对事情真诚负责,不欺骗他人。

4. 礼:礼者尊礼,有序有节,尊重他人,注重从小事做起,不失尊严。

5. 智:智者求知,用脑才智,有卓越的智慧,超越身外形象,看深入事物之本质。

6. 信:信者重义,坚信欲达之事情,不离不弃,不言放弃。

7. 孝:孝者敬亲,以天伦之道,孝顺父母,承担家庭责任,传承家风。

8. 悌:悌者友爱,相处以和为贵,真正关心他人,有爱心和关
注度。

9. 纯:纯者淳朴,不欺不诈,为人处事像清水一样纯净,诚实守信。

10. 耻:耻者见贤,有羞耻心,能正视问题和自缚,能主动发掘努力改善自己。

结语:中华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求我们要尊重他人,重视社会责任,在实际生活中倡导中华文化,重振民族精神。

中华十德与国学三年级教案

中华十德与国学三年级教案

中华十德与国学三年级教案中华十德与国学三年级教案篇一:三年级国学教案三年级国学教案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中华十德与国学

中华十德与国学

中华十德与国学. 五年级. 下册《中华十大德与国学》是五年级下册的一部精心编写的课本,本书的内容从传统的中华哲思中吸取营养,完整地传达出中华十大优良品德及国学思想。

通过本书,指导孩子们培养爱国情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把握中华优良德育及国学思想。

中华十德与国学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非常重要和传承的文化精髓,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中华十德与国学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每一位中国人的思维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五年级的孩子开始接触国学,让孩子更加清晰的认识中华十德。

一、识别中华十德1、仁德:它是保障每个人都有应得的尊严、权利,它关注人们在人际关系中的理性与感性。

2、义仁:它指的是无私、宽容、宽容待他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3、勇敢:它意味着让人能够担当、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勇敢面对挑战。

4、廉洁:它体现了不贪婪、不腐败的伦理原则,体现的是人的职业道德的要求。

5、忠诚:它是指忠心耿耿、持之以恒的态度,意味着心怀大义,奉献祖国与社会。

6、孝义:它是人之本,体现着对老百姓和家庭亲情的尊重与爱护。

7、礼义:它包括尊敬师长,关爱弟兄之间的感情和行为,体现了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

8、信义:它以真诚、诚实、信守为根本,使人们有责任感,有能力履行自己许下的承诺。

9、智德:它表示聪慧机敏、勤奋能干,体现了人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

10、节德:它体现了自律自食其果的责任感、思想的纪律,具有很高的道德层面。

二、思考中华十德1、仁德:当我们进入社会之后,应当以仁德为基本准则,时刻关注别人的苦楚,给予帮助。

2、义仁:我们要不断修养自己,即使遇到矛盾也不要过分激烈,用义仁的态度调节这种矛盾关系。

3、勇敢:勇敢不是无畏无惧,而是要勇往直前,勇敢面对挑战,勇于坚持自己的理念。

4、廉洁: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自律,行为上追求廉洁,不贪图财富也不求利益,反抗腐败。

5、忠诚:忠诚是把责任承担起来,关心社会与他人,遵从社会规则和习俗,不违背良知。

七年级下册《中华十德与国学》检测题和答案

七年级下册《中华十德与国学》检测题和答案

《中华十德与国学》七年级(下册)综合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可开卷)一、填空题:(40分,每空2分)1.上学期我们学了“中华十德”的前五德:忠、孝、仁、智、信;本学期我们学的是后五德,它们是:——、——、——、——、——。

2、.谦和礼让,——————。

3、不知礼,———————。

不知礼,————————。

4《中和.礼记》上说的“君子三不”是“君子不受虚誉,不祈妄福,————————”5.荀子说:“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重,——————。

”6.少而好学,——————;壮而好学,——————;老而好学,——————。

7.一粥一饭,—————————,半丝半缕,————————。

8.南宋大理学家朱熹说:小勇,血气所为;大勇,———————。

9.廉洁方能聚人,———————,身正方能带人,——————。

10.前辈教人居官,廉不言——,勤不言———。

二、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1.管宁“讲诗书,明礼让”表现在:A.,解决村民打水争斗的事。

B.得尿毒症的双胞胎姐妹互相救助的故事。

C.邻居家的羊糟蹋田地的事。

2、厚德习礼,是从迎来送往中,以礼仪的诚心厚意来表达和习得的。

机场事件说的是:A.曾国藩为考验和保荐官员人品,在暗中观察他们等待态度的事。

B.刘铭传在台湾以抚为主,以德服番,解决“生番”问题的事。

C、周恩来和将军们机场送客,教育将军们在任何情况下懂礼仪,不浮躁的事。

3.“千里走单骑”义重情深,讲的是:A.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事。

B.辛公义任职后,把病人都集中到政务大厅救治并送回家庭,教育和改变了当地人。

C.关羽被曹操软禁后,拒不投降,单枪匹马保护两家皇嫂平安回归的事。

4.北宋哲学家张载写过一幅楹联是:A.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

B.《围炉夜话》C.二字箴言为勤为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5.“他是一代名臣,民族英雄,反对迁都,坚守京师。

后遭人嫉妒被处决,他是:A.明朝坚守正义的忠义之士——于谦。

中华十德与国学总结

中华十德与国学总结

《中华十德与国学》教学工作总结定州市东南宋中学黄增斌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本学期,我在国学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学生们做“忠孝仁智信,礼义勤勇廉”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

作为教师用处处为学生做表率。

教师须先行一步。

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入脑入心。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

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知行合一”。

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

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

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须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

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

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

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中华十德与国学》校本课程教材.

《中华十德与国学》校本课程教材.

《中华十德与国学》小学四年级(上)开篇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既涵盖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与创造力,也包括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

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推进国学教育,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从而形成强大的文化支撑力,使中华民族更加挺起自己的脊梁,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发奋图强、勇往直前!延续五千年的道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而又庞杂,既有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优秀道德品格的内容,也存在诸多糟粕。

如,建立在唯心历史观基础之上的“性善论”违背了人的道德起源的本质规律;“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化背离了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能需求;“三纲”伦理绞杀了人性对民主、自由、平等人伦关系的正当要求。

儒家道德倡导对皇权的忠诚、对夫权专制的强化、对女性屈从和贞操的奴化教义,都是必须批判、摒弃的糟粕,而儒家强调的以德立身、以德兴国的思想以及诸多的伦理道德规范,迄今仍有现实价值。

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宁,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强。

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今天,需要对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现代化改造与完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时代精神,使其与当代社会实现紧密结合。

商代有“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春秋时期,列国纷争,战乱不断。

管仲提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孔子强调“仁、孝、悌、忠、信、智、勇、义”;孟子突出“仁、义、礼、智”四端;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五常之道;宋代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老八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20字公民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对公民道德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华十德与国学《人生在勤 不索无获》教学设计

中华十德与国学《人生在勤  不索无获》教学设计

《人生在勤不索无获》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育学生明白勤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践行勤德就是要做到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热爱劳动,反对懒惰,简朴节约。

勤奋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是成材的途径,更是成功的关键。

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论依据是:中国十德包括忠、孝、仁、智、信、礼、仪、勤、勇、廉,“勤”是十德之一,自古以来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就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出自东汉张衡的《应闲》,意思是说:人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如果不积极探索研究,哪会有收获和成就呢?勤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为学求知的境界,更是成事之本。

因此帮助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文章中列举了许多名人对于勤奋的阐释,以及许多名言警句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勤奋的内涵,使学生懂得勤奋学习能开拓视野,高瞻远瞩,修善品格,并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成就自己的学业。

二、学生情况分析目前是七年级下班学期,本班学生有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对学习的态度有所改变,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教学难度的增大,他们有开始的信心十足变得有点倦怠,慢慢产生了懒得的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本节课的讲授,十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主,已讲解为辅,重在引导。

可以通过朗读、讨论分析、小组发言、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已发学生思考。

对于教学中能已发学生不同观点的问题,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中帮助锻炼思维,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加深情感体验。

四、教前准备1、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如搜集有关勤奋的故事及名言警句,阅读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著作,为教学打下理论基础。

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中华十德与国学课程内容与实施论

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中华十德与国学课程内容与实施论

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中华十德与国学课程内
容与实施论
摘要:
一、引言
二、中华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国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四、国学课程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五、总结与展望
正文: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特别是中华十德与国学课程,对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华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十德,即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通过中华十德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素质,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三、国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国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经典文学、历史故事、传统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

在选择国学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重选
取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内容,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课程内容的安排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幼儿逐步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

四、国学课程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国学课程的实施应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如故事讲解、情境体验、游戏活动、艺术创作等,使幼儿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总结与展望
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中华十德与国学课程,对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十德与国学,仁德篇,七年级 第八课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中华十德与国学,仁德篇,七年级 第八课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第八课《积善成德,明德惟馨》教学目标:1、理解“仁善”的内涵,认识老子和颜之推对“仁善”的理解是怎样的。

2、认识“积善成德”。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易经》关于“积善”与“积恶”的论述;认识到行善及劝人行善的意义。

教学难点:“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把学到的知识与观点化为自己的行动。

一、导入新课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国无善不兴,人无善不立,“善”是中华民族最本质的特征。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善”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学生活动:1、分小组自由读课文。

画出不懂得词句,组内解决。

2、初步了解“仁善”的内涵。

教师点拨:解释课题意思。

三、精读、疏通文意、积累经典:自主学习:(1)、课件展示老子、颜之推的经典名句,学生先试着自己解读。

(ppt)(2)、指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教师随时订正,课件出示正确解读。

(ppt)(3)、熟读“对联咏德”,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感悟内涵。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

1、“仁善”的内涵是什么?(ppt)2、老子和颜之推对“善”的理解是怎样的?(ppt)3、《易经》是如何论述“积善”与“积恶”的?4、如何理解“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ppt)(本环节,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联系课文,谈认识。

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小结:积善成德,表达了中华民族先哲追求仁善的愿望。

社会需要安宁、人类需要和谐,如何行善、如何劝人行善是至关重要的事。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咏诗书联劝人与百世。

五、诵读“对联咏德”,积累资料。

1、学习课文中的诗句、对联。

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理解与看法。

(ppt)“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善为至宝,医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天地无私,危山自然祸福;圣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

”2、各小组每组再说两条与“善”有关的诗句或对联。

六、讲故事,学“仁善”(ppt)1、阅读课文中“林玛姥大爱无疆”的故事,谈感受。

《中华十德与国学》校本课程教材

《中华十德与国学》校本课程教材

《中华十德与‎国学》小学四年级‎(上)开篇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既涵盖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与创‎造力,也包括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

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推进国‎学教育,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从而形成强‎大的文化支‎撑力,使中华民族‎更加挺起自‎己的脊梁,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发奋图强、勇往直前!延续五千年‎的道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而‎又庞杂,既有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优秀道德品‎格的内容,也存在诸多‎糟粕。

如,建立在唯心‎历史观基础‎之上的“性善论”违背了人的‎道德起源的‎本质规律;“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化‎背离了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能需求;“三纲”伦理绞杀了‎人性对民主‎、自由、平等人伦关‎系的正当要‎求。

儒家道德倡‎导对皇权的‎忠诚、对夫权专制‎的强化、对女性屈从‎和贞操的奴‎化教义,都是必须批‎判、摒弃的糟粕‎,而儒家强调‎的以德立身‎、以德兴国的‎思想以及诸‎多的伦理道‎德规范,迄今仍有现‎实价值。

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宁‎,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强‎。

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今天,需要对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现代化改造‎与完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时代精‎神,使其与当代‎社会实现紧‎密结合。

商代有“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春秋时期,列国纷争,战乱不断。

管仲提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孔子强调“仁、孝、悌、忠、信、智、勇、义”;孟子突出“仁、义、礼、智”四端;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五常‎之道;宋代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老八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20‎字公民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对公民‎道德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华十德与国学

中华十德与国学

中华十德与国学. 五年级. 下册《中华十德与国学》简介《中华十德与国学》系列国学教材由国内著名教育专家、连续三届国家督学、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原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河北省华夏十德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韩清林为主编,聚集国学研究专家和优秀教研人员200余位组成编写团队,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语文、品德等学科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体例的要求,编写了一整套系列教材。

一、课程总揽2012年开始,河北省华夏十德文化研究院开始研发《中华十德与国学》系列国学教材,其中幼儿版小中大班(合订版)共3本,幼儿版小中大班(上、下册)共6本,幼儿版教师用书共3本;小学版1-6年级(合订版)共6本,小学版1-6年级(上、下册)共12本,小学版1-6年级(全一册)共6本,小学版教学设计共6本;初中版(合订版)共3本,初中版7-9年级(上、下册)共6本,初中版教学设计共3本;高中版(上、下册)共2本;大学版(上、中、下册)共3本;面向党、政、工、农、商、军、群《中华六道十德》社会篇共11本的编写工作正在紧张编写过程中,有望2018年面市。

这一整套涵盖各个层面人群的国学教材教育读本共计70本。

《中华十德与国学》不仅是学校校本课程的优选教材,还是地方课程的优质资源和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

它填补了国内中小学、学前幼儿、高中、大学德育教育道德教育的空白。

二、课程目标读经典,传承精华;孩子修义,悟德,修身;完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根有魂的中国人。

三、课程内容中华十德三十修。

即“中华十德”每一“德”要通过三个方面的行为规范进行律己修身,进而使中华美德生活化,细微化、习惯化。

具体内容如下:忠德——忠爱祖国、忠于职守、忠恕待人;孝德——敬亲养亲、兄友弟恭、友朋亲邻;仁德——以人为本、仁爱悯人、仁和容人;智德——明辨是非、为善去恶、求真求实;信德——诚实守信、自信互信、坚守信念;礼德——礼制为本、谦恭礼让、遵从礼仪;义德——道义情义、公平正义、见利思义;勤德——勤奋学习、热爱劳动、俭朴节约;勇德——自强不息、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廉德——知廉知耻、律己修身、慎独慎微。

中华十德与国学总结

中华十德与国学总结

《中华十德与国学》教学工作总结定州市东南宋中学黄增斌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本学期,我在国学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学生们做“忠孝仁智信,礼义勤勇廉”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

作为教师用处处为学生做表率。

教师须先行一步。

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入脑入心。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

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知行合一”。

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

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

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须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

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

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

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中华十德与国学,仁德篇,七年级第九课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中华十德与国学,仁德篇,七年级第九课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对善者,我们应该积极向往, 虚心学习;
对恶者应该远离,避免被影 响污染。
善待不善者。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不积小
善难以成大善。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不改小
品说恶行没必不 有成好多大的大恶人益认处为而,不一去般做的,好一事般对的自坏己事来对
自己来说没有多大损害而不去改正。所以 坏事多了而无法回避责任,罪恶大了也无 法得到宽恕
一个人如果拥有友善之心,他 将得到尊重,就能很好地融入 一个集体;为别人着想,别人 也会为你着想。友善就在我们 身边,在我们周围,我们要从 自身做起。
“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 求睡最安”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善为至宝,医生用之不尽;心作 良田,百世耕圣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
老子: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善良的人,我以善意对 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 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 会使他也变得善良
与善人居,如入芝 兰之室,久而自芳 也;与恶人居,如 入鲍鱼之肆,久而
自臭也。
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 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 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 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 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 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 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 味融为一体了。
1、寻找身边广施仁爱、乐于助 人、做善事的榜样,通过采访了 解他们的事迹,写一份通讯或采 访报告,跟同学们交流,并通过 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
2、在班级里成立“微善小组” ,开展“日行一善”活动。
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中华十德与国学》四年级下册.doc

《中华十德与国学》四年级下册.doc

增广贤文(下)(汇集节选)《增广贤文》是明代道学家编写的儿童启蒙读物。

后经明、清两代不断增补,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其格言警句大多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喜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

其思想以道家为主,同时也包含儒家、佛家和民间思想。

原文分上下集,共11000多字。

本汇集节选增补本分上下两集,四年级上册包括忠、孝、仁、智、信五个部分,四年级下册包括礼、义、勤、勇、廉五个部分。

礼德(一)礼者人道之基礼者诚于心行于外,敬于心显于外,立身之基,做人之本。

懂礼不妄说人事,遵礼不讥人之短。

不学礼,无以立。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礼轻情意重,礼多人不怪。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衣食厚民生,礼义养其心。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好话一句三冬暖,冷言半句六月寒。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

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二)为人谦恭有礼人生大病,只一傲字。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骄。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谦冲恒受福,盛满易为灾。

虚己者进德之基,骄狂者败德之门。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虚心进而自成其学。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三)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德主刑辅,出礼入刑,内圣外王,礼法并用。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官有正条,民有私约,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国无常治,亦无常乱,法令既行,纪律自正。

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国无常强,亦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必强;奉法者弱,则国必弱。

法存则国安,法亡则国险。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法令所以导民,刑罚所以禁奸。

一年级参加中华十德百日阅读感受

一年级参加中华十德百日阅读感受

一年级参加中华十德百日阅读感受国学,乃中华人文之大成,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承,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

国学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最好补充,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固本培源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

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一年级开设的《中华十德与国学》校本课程有效地践行了忠、孝、仁、智、信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活动一:践行忠德,以忠心爱国为核心。

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迎着曙光面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孩子们坚定的眼神,笔挺的身姿,爱国情怀在一个个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日渐茁壮。

每逢国庆节举行的歌咏比赛,孩子们用歌声唱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活动二:践行孝德,以孝亲谏亲为核心。

让孩子正确认识、理解和践行孝文化,深化感恩励志教育,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利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通过“真情告白,感恩父母”书画形式表达对父母的爱等,让学生明白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活动三:践行仁德,以仁爱怜悯为核心。

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仁爱”思想的基础上践行“仁德”,正如孔子所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从而转化为成人达己的行为。

活动四:践行智德,以明辨是非、修身立德为核心。

老师们通过“凿壁借光”“聚萤映雪”“贾逵善问”等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以学为上”的思想渗入孩子的心灵,沐浴着古人的光辉,勤奋学习,做智德少年。

活动五:践行信德,以相互信任、诚实守信为核心。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名言警句传递着诚信在立身处世中的重要性,人行一世,诚信为先,让孩子们从小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积跬步,致千里,践十德,益终身”,“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是精华,是人生的基本准则,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心向往之,为之奋斗,不懈努力,使丰翼小学的孩子们沐浴中华十德的荣光,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少年。

中华十德与国学中勇群文阅读主题男儿勇自强

中华十德与国学中勇群文阅读主题男儿勇自强

“中华十德与国学”中“勇”群文阅读主题:男儿“勇”自强设计理念: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更应从小树立理想,自立自强、遇事勇担当,长大后报效祖国,于是选择这么一个主题,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故事中,感悟人生、发现人性的光辉、生命的意义以及生活的乐趣。

教学内容:1.阅读《周处改过》2.阅读《一定要为祖国争气》3.阅读《勇于担当的富弼》4.阅读《汶川“小英雄”林浩》5.阅读《淡泊名利的钱钟书》6.阅读《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教学重难点:1.在小故事中感受折射出的大道理、受到熏陶,怀揣梦想,调整心态,走向成功。

2.认识群文阅读,以此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组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中国有一个伟大的远景,知道是什麽吗?(中国梦) 对!实现中国梦,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担道义、担责任、担风远景才能变成现实。

我们的事业才有作为,这样,做民族的脊梁,险,咱们今天就来阅读一组关于《男儿“勇”自强》的小故事,一方面,让大家紧张的神经放松放松;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让大家有所启发,调整心态,走向成功,去实现“我们的梦”。

2.知道群文阅读吗?(群,就是聚集在一起。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聚集在一起阅读、学习)我们先来读一则周处知耻后勇的小故事。

二、示范阅读《周处改过》学做思维导图1.自由阅读。

思考:文中主人公是谁?性格特点?最终结果呢?体会或感悟展示思维导图,教画图的步骤:1.确定中心(词或短语少于7个字,至于图的中央位置)2.划分主干(一般2-5部分,3-4部分最好,均匀的分布在中心的周围)3.标序号:在靠近中心的竹竿上按顺序标(顺、逆时针)4.归纳主干内容(词或短语,小于7字,归纳出写在横线上)5.划分分支并归纳分支内容(以人物、事物、事件分)6.完善细节读完这篇短文,你想说点什么?3.小结:知耻后勇是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不自暴自弃,而是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知耻后勇唤起洗刷耻辱、捍卫尊严的勇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知耻而后勇
故城县聚龙小学李德章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为《中华十德与国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勇德篇”的第1课。

这一单元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有勇有谋、不畏强暴的个性,并能够懂得保护自己。

《知耻而后勇》旨在培养学生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通过这次学习,学生们懂得了在遭遇困难时,不气馁、不动摇,要勇于面对、迎难而上。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并能够知羞而改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羞耻观念以及羞耻观念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2、培养个人的知耻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的领悟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2、树立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诵读、感悟,体会国学经典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知羞而改进。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包含“周处改过”的视频、经典的配乐、朗诵等)六、教学方法分析: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提高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利用。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们互相帮助,能够深层次的理解国学的内涵,使之传承。

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动画“周处改过”。

课件展示思考题:
从祸害乡里的浪子变成刚正不阿的一代忠臣,你从故事中明白了周处是怎样知耻而后勇了吗?教师:知耻而后勇乃做人之根本,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后人又该怎样做呢?
课件展示“经典”:
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
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
何若人有?
——《孟子.尽心上》
辱,莫大于不耻。

——隋朝《文中子.关朗》人不可以无
耻。

——《孟子.尽心上》
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对出现
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们互相交流回答。

学生听,注意把握好节奏。

学生齐读。

男女生分别来读。

找个别学生读。

激发学生兴趣,对“周处改过”的故事有了深刻的了解,加强对勇德的认识。

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提高学生们对“知耻而后勇”的认识。

教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诵
读比赛,评选出诵读小标兵,并给予奖励。

学生齐读。

小组推荐代表参加比赛。

通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组织学生阅读第34页“悟一悟”,体会里面所包含的“知耻而后勇”的含义。

课件展示讨论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知耻而后勇”的典型案例。

学生们阅读“悟一悟”
学生分组交流,并回答。

让学生们感悟“知耻”、做到“后勇”。

织学生阅读“延伸”童第周:一定要为国争气学生们阅读并画出童第周“知耻而后勇”的句子。

通过阅读,以童第周的爱国精神为榜样,体会其知耻而后勇的精神。

教师让学生们把这节课的收获写在“知耻卡“上,并贴在“勇气树”上。

展示学生们的收获,提出今后的要求,并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注意填写“知耻行动跟踪卡”。

(教师已经提前准备多种跟踪卡)学生们在“知耻卡”上写自己的收获,并贴在“勇气树”上。

让学生们展示自我,更好的收获成果。

以跟踪卡的形式,对学生课下的行为给予监督,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知耻”的良好勇德
教学反思
本节《中华十德与国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们的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良好勇德。

我们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国学经典中的精髓,增强学生修养,净化学生心灵,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使之传承。

这节课,我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在提高学生诵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们有所收获,让他们懂得知耻而后勇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