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德与国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知耻而后勇
故城县聚龙小学李德章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为《中华十德与国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勇德篇”的第1课。这一单元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有勇有谋、不畏强暴的个性,并能够懂得保护自己。《知耻而后勇》旨在培养学生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通过这次学习,学生们懂得了在遭遇困难时,不气馁、不动摇,要勇于面对、迎难而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并能够知羞而改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羞耻观念以及羞耻观念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2、培养个人的知耻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的领悟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2、树立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诵读、感悟,体会国学经典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知羞而改进。、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包含“周处改过”的视频、经典的配乐、朗诵等)六、教学方法分析: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提高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利用。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们互相帮助,能够深层次的理解国学的内涵,使之传承。
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动画“周处改过”。
课件展示思考题:
从祸害乡里的浪子变成刚正不阿的一代忠臣,你从故事中明白了周处是怎样知耻而后勇了吗?教师:知耻而后勇乃做人之根本,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后人又该怎样做呢?
课件展示“经典”: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
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
何若人有?
——《孟子.尽心上》
辱,莫大于不耻。——隋朝《文中子.关朗》人不可以无
耻。——《孟子.尽心上》
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对出现
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们互相交流回答。
学生听,注意把握好节奏。学生齐读。男女生分别来读。找个别学生读。
激发学生兴趣,对“周处改过”的故事有了深刻的了解,加强对勇德的认识。
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提高学生们对“知耻而后勇”的认识。
教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诵
读比赛,评选出诵读小标兵,并给予奖励。
学生齐读。
小组推荐代表参加比赛。
通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组织学生阅读第34页“悟一悟”,体会里面所包含的“知耻而后勇”的含义。课件展示讨论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知耻而后勇”的典型案例。
学生们阅读“悟一悟”
学生分组交流,并回答。
让学生们感悟“知耻”、做到“后勇”。
织学生阅读“延伸”童第周:一定要为国争气学生们阅读并画出童第周“知耻而后勇”的句子。通过阅读,以童第周的爱国精神为榜样,体会其知耻而后勇的精神。教师让学生们把这节课的收获写在“知耻卡“上,并贴在“勇气树”上。展示学生们的收获,提出今后的要求,并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注意填写“知耻行动跟踪卡”。(教师已经提前准备多种跟踪卡)学生们在“知耻卡”上写自己的收获,并贴在“勇气树”上。让学生们展示自我,更好的收获成果。以跟踪卡的形式,对学生课下的行为给予监督,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知耻”的良好勇德
教学反思
本节《中华十德与国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们的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良好勇德。我们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国学经典中的精髓,增强学生修养,净化学生心灵,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使之传承。
这节课,我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在提高学生诵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们有所收获,让他们懂得知耻而后勇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