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密度对地图鱼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养殖效益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养殖效益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养殖效益水产养殖是一种以人工方式在水域中养殖和繁殖水生生物的经济活动。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对养殖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养殖密度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一、养殖密度的概念和意义养殖密度,顾名思义,是指在一个单位面积或容积内养殖的生物数量。

养殖密度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生物的特征、水质条件、养殖设施等多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养殖密度能够有效利用水域资源,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养殖密度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合适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养殖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养殖场的生产潜力;其次,养殖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养殖物种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

二、养殖密度与养殖效益的关系1. 养殖密度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养殖密度对养殖效益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物种和环境条件下效应可能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过低的养殖密度会导致养殖场资源的浪费,养殖效益不高。

而过高的养殖密度则会导致水质恶化、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养殖物种的生长发育受限,进而降低养殖效益。

2. 养殖密度的选择合理的养殖密度需要根据多个因素来确定。

首先,要考虑到养殖物种的特性和习性,不同物种对养殖密度的要求存在差异。

其次,水质条件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如果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高,那么需要适当降低养殖密度以避免水质的恶化。

此外,养殖设施和管理水平也会影响养殖密度的选择。

三、养殖密度的调整方法1. 常规养殖密度的调整养殖密度的调整可以通过调整养殖物种数量来实现。

可以增加或减少单位面积或容积内的养殖物种数量来调整养殖密度。

一般来说,当养殖物种的体型较大,对水体富营养的忍受力较强时,可以适当提高养殖密度,以提高养殖效益。

但要注重水质和养殖物种的健康状况。

2. 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养殖密度的调整也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

例如,可以利用循环水系统来提高水质利用效率,从而可以提高一定程度上的养殖密度。

热带鱼地图的养殖方式有哪些生活习性怎么样

热带鱼地图的养殖方式有哪些生活习性怎么样

热带鱼地图的养殖方式有哪些生活习性怎么样1、放养密度和搭配放养在80cm×50cm×45cm规格的水族箱里,单养体长在5-10cm,可放养12-14尾;体长在20cm以上,可放养4-6尾;可以和血鹦鹉鱼、七星刀鱼、红宝石鱼(星光鲈)、银鲨等鱼搭配喂养,但不能和小型鱼红绿灯、宝莲灯等鱼混养。

搭配原则是以地图鱼为主,其它搭配鱼以偶数或雌雄成对为好。

密度视鱼体大小,总尾数控制在6-12尾。

2、水质调控3、水温控制4、投饵鱼体呈椭圆形,侧扁,头大,嘴大,各鳍条宽大。

背鳍基部很长,自胸鳍对应部位的背部起直抵尾柄,前半部鳍条由较短的锯齿状硬棘组成,后半部是较长的软鳍条组成。

腹鳍胸位,鳍端尖条形。

臀鳍与背鳍对称,鳍末端雄性较尖长,雌性略圆。

尾鳍扇形。

地图鱼为中下层肉食性鱼类,摄饵较凶猛,喜食动物性活饵料如小鱼虾、水蚯蚓等。

地图鱼虽然体态粗笨,但捕食反应敏捷、准确,当饱食后它便懒洋洋地侧卧打盹如猪。

其食量惊人,生长快速,只要投饵充足,水质条件好,放养5cm鱼种,养殖10个月就可达25cm以上。

成熟的鱼,尾柄部出现有橙红色环的大黑斑点,形状如眼睛,可作保护色及诱敌色,使其它鱼分不清前后而不能逃走。

其生命在观赏鱼中算较长,可存活10年以上。

同时也是观赏鱼中最有感情的鱼,喜欢与人亲近,它甚至可以认出长期饲养它的主人,能跃出水面接收主人手中的饵料。

地图鱼还经常打斗,张开大嘴,鼓起两鳃,振颤着背鳍、臀鳍和尾鳍,快速扇动胸鳍进攻对方,有时会弄得遍体鳞伤。

地图鱼对水质要求不严格,适宜水温25±5℃,PH值6.8-7.2,硬度8-12°dH,DO≥5mg/L。

可单养也可混养。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鱼类生长的关系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鱼类生长的关系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鱼类生长的关系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在水域中养殖各类水生动物,其中养殖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指标。

养殖密度既影响着养殖成本和利润,同时也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的关系展开探讨。

1.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养殖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养殖的鱼类数量。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资源的竞争加剧,鱼类的生活空间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

养殖密度增大所导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1 食物供应不足过高的养殖密度使得鱼类之间争夺有限的食物资源,导致食物供应不足。

鱼类摄取到的食物减少,造成饥饿感,从而影响生长速率。

长期以往,食物供应不充足还会引发疾病的发生,进一步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

1.2 水质恶化高密度养殖导致的鱼类粪便和废物排放过多,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加重。

水中溶解氧浓度下降,氨氮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积累,使得水质恶化,对鱼类的呼吸和生理机能造成负面影响。

鱼类在恶劣的水质环境下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影响其生长和抵抗力。

1.3 疾病易发过高的养殖密度使得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速度加快,鱼类之间疾病的传染风险增大。

密集养殖环境下疾病的扩散速度快,难以及时控制,从而引发疾病爆发,对鱼类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的方法为达到优质的鱼类养殖效果,合理控制养殖密度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2.1 规划养殖区域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区域的规划是关键的一步。

针对不同种类的鱼类,合理规划生长环境,包括饲养设施、水质控制等。

通过合理规划养殖区域,能够有效控制养殖密度,减少鱼类之间的竞争。

2.2 定期清理废物定期清理废物是保持水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清理过期饲料、鱼类粪便等废物,减少水中有机物的积累。

合理处理废物不仅保证水质的清洁,同时也减少了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的负面影响。

2.3 控制饲养数量在确定养殖密度时,应根据鱼类的品种、生长阶段以及养殖环境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合理的控制。

池塘鱼苗养殖管理技巧:合理密度控制与放养量

池塘鱼苗养殖管理技巧:合理密度控制与放养量

池塘鱼苗养殖管理技巧:合理密度控制与放养量池塘鱼苗养殖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养殖业,它以其投资小、回报快的特点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然而,要想成功养殖出高质量的鱼苗,需要掌握一些合理的管理技巧。

其中,合理密度控制与放养量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首先,合理密度控制是保证池塘鱼苗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鱼苗生长缓慢、饮食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甚至会引发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因此,我们在进行鱼苗养殖时,需要根据池塘的面积、水质状况以及鱼苗的品种、大小等因素,合理确定鱼苗的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池塘的合理养殖量为3000~5000尾,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其次,放养量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放养量过大,会导致鱼苗之间的竞争加剧,生长速度受到影响,同时也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放养量过小,则会限制鱼苗的生长空间,降低养殖的效益。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池塘的水质条件、鱼苗的种类以及自身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每次放养的量。

在放养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将鱼苗分批放养,避免一次性过量放养,这样可以减少池塘生态系统的紊乱。

除了合理密度控制与放养量,还有一些其他方面也需要我们注意和把握。

首先,要注意鱼苗的水质和水温。

鱼苗对水质和水温的要求较为严格,一般来说,水温要保持在20℃~25℃之间,PH值要在6.5~8.5之间,同时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其次,要注意饲料的选择和喂养方法。

不同品种的鱼苗对饲料的选择有所差异,我们需要选择适合鱼苗生长的饲料,并采取适量、分次喂养的方式,避免造成饲料的浪费和水质的恶化。

最后,要定期清理池塘的杂草和杂质,保持池塘的清洁。

总结起来,池塘鱼苗养殖管理要注意合理密度控制与放养量,合理设置鱼苗的密度和放养量,避免导致水质恶化和鱼苗生长受阻。

此外,还需要注意水质、水温、饲料等方面的管理,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清洁工作,以保证鱼苗的生长环境良好。

只有合理控制和管理,才能养殖出高质量的池塘鱼苗。

不同放养密度对沙塘鳢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不同放养密度对沙塘鳢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日) 试验前 34d将试验鱼暂养于经消毒 、 。 , 清洁的 水泥池中, 正常投喂饵料 , 让其适应试验环境。 试验 水体用充气泵 ( C 一60 每天 2 连续增氧。试 A O 91) 4 h
验期间,水温为 2 . 3 . o , 个试验组水体溶氧 7 1 3 5 0C 量都 7m / g L以上 ,H值 7 ~ ., 、 Ⅲ组水体 p . 7 I Ⅱ、 3 7 的氨氮含量分别为 1 3 1 72 8 g 。每隔 7 8 . 、. 、. / 4 6 4m L d 对养殖池更换新水约 l 0c m。 1 调 查方法 . 4 试验开始时 , 随机选取 2 尾幼鱼 , 0 用游标卡尺 测量鱼的全长 、 体长 , 电子分析天平( E rE — 用 M TLR
试验用 的饵料有 : 麦瑞加拉鲮 ( ih u m 一 Cr i s rn 口) 幼鱼 ( 下称饵料鱼 )购 自溧 阳市金泉鱼苗场 ; , 水蚯蚓 , 自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夫子庙花鸟鱼虫 购 市场。在试验全过程中, 对各组试验鱼同时投喂饵 料 鱼和水 蚯蚓 。 次投 饲量 饵料 鱼数量 约为 试验 鱼 首 ( 约为试验鱼 的 1 大小) 5 、 / 2 的 倍 水蚯蚓重量约为
试 验用鱼 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禄 口基地 经人工繁殖所得 , 体长为(7 6 1 2m 。试验在 1. ± . ) m 4 9 禄 口基地实验室 内 6 个面积相同(. m ) 8 z 2 的水泥池 中进行 , 水泥池水深为 0 试验设 3 . m。 5 个放养密度 ( 以每 67m 计算 ) , 300尾 ( 组 )50 0 6 2 组 即 0 I , 0
倍。 试验鱼的体长也有相 同的趋势。 可见 , 养殖密度 越大的鱼 , 随着培育时间的延长 , 其生长速度也相 对 越慢 。

不同养殖密度对海水养殖石斑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不同养殖密度对海水养殖石斑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不同养殖密度对海水养殖石斑鱼幼鱼生长的影响养殖密度是海水养殖石斑鱼幼鱼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同养殖密度会对石斑鱼幼鱼的生长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养殖密度对海水养殖石斑鱼幼鱼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海水养殖石斑鱼是一种高价值的经济鱼类,其养殖业不断发展。

然而,养殖密度的选择对石斑鱼的生长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的养殖密度可能导致鱼类之间竞争激烈,资源争夺增加,水质恶化,饵料利用率低等问题。

而过低的养殖密度可能导致鱼类之间互相孤立,无法形成团体互动,影响其群体行为和食欲。

首先,不同养殖密度对石斑鱼幼鱼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长速度上。

研究表明,适宜的养殖密度可以促进石斑鱼幼鱼的生长速度,提高其体长和体重。

适当的竞争压力可以激发石斑鱼幼鱼的食欲和运动能力,增加其摄食量和运动量,从而促进生长发育。

然而,当养殖密度过高时,过于激烈的竞争会导致石斑鱼幼鱼的摄食量减少,生长速度放缓。

其次,不同养殖密度对石斑鱼幼鱼的生长质量也有影响。

适宜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石斑鱼幼鱼的饵料利用率和生长效益,保证其生长的均匀性和高质量。

研究发现,适宜的养殖密度可以减少石斑鱼之间的侵犯和伤害行为,提高群体之间的和谐性。

而过高的养殖密度可能导致饵料不足,饥饿和生长不良现象的发生。

因此,在设定养殖密度时,需要考虑石斑鱼的正常生长需要并注意保证其养殖质量。

此外,不同养殖密度还会对石斑鱼幼鱼的行为和免疫力产生影响。

适宜的养殖密度能够促进石斑鱼幼鱼之间的互动行为,提高其社交能力和认知水平。

相对较高的养殖密度可以激发石斑鱼幼鱼的活跃性和探索性行为,促进其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而过低的养殖密度则可能导致鱼类的孤独感和沉闷状态,影响其行为表现和免疫力。

因此,在设计养殖密度时,需要综合考虑石斑鱼的行为需求和养殖环境,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综上所述,不同养殖密度对海水养殖石斑鱼幼鱼生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适宜的养殖密度可以促进石斑鱼幼鱼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提高其养殖效益。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关系研究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关系研究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关系研究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密度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它对鱼类的生长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有关管理实践的建议。

一、引言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对于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密度的合理控制则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养殖密度对生长效果的影响1. 食物供给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类之间的竞争会导致食物供给的不足。

由于食物资源有限,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鱼类之间的争夺,部分鱼类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影响其正常生长。

因此,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可以提高食物供给,进而改善鱼类的生长效果。

2. 水质状况养殖密度过高会引起水体中废物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使水质恶化。

水质的恶化会导致鱼类出现应激反应,影响其抵抗力和生长速度。

因此,适度降低养殖密度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三、养殖密度的调控策略1.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养殖场的鱼群健康状况和生长情况,包括鱼体长、体重、饲料摄入量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殖密度。

2. 合理饲养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鱼类的食物利用率,减少饵料的浪费,从而降低养殖密度对食物供给的需求。

3. 优化水质管理加强水质管理是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的关键。

及时清理底泥,保持水体流通,添加氧气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水质条件。

4. 引入生物控制措施合理引入一些对水质有调节作用的生物,如水草、无害性藻类等,协助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降低养殖密度对水质的负面影响。

四、案例分析以某水产养殖场的养殖密度与生长效果关系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该养殖场养殖密度进行适度降低,并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和优化水质措施,鱼类的生长效果明显改善。

此项研究为其他水产养殖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地图鱼该如何养殖

地图鱼该如何养殖

地图鱼该如何养殖地图鱼就像我们的手掌那样大,黑色椭圆形的身体上布满了不规则的红色、橙黄色的斑纹,就像是一幅地图,因此得名,还有人称它为“花猪鱼”,是因为它们进食的贪婪和平时“好吃懒做”的生活习性。

那么你们知道地图鱼该如何养殖吗?地图鱼的养殖方法1、放养密度:地图鱼耗氧量较大,一般在水族箱饲养中,以稀放为宜。

在120x50x50厘米的水族箱中,地图鱼体长在6厘米时,可放养40尾左右,体长在10厘米时,可放养20尾左右,体长在18厘米时,可放养4~6尾,体长在25厘米以上时,可放养2尾。

2、水温管理:地图鱼生活的适宜水温为22~28℃,最适合水温为24~26℃,水温低于18℃,地图鱼就会死亡,高于30℃,地图鱼也生活不好甚至死亡。

3、水质管理:地图鱼对水质要求虽不十分严格,但水质新鲜,可以大大促进鱼的生长速度每天晚上,水族箱换水量达1/2~3/4,一个月后,体长2厘米的地图鱼可达7厘米左右。

每次换入新水,都能刺激鱼体新陈代谢,增强食欲,所以生长速度加快。

一般在饲养过程中,每天换水量达1/2,每周彻底换水一次,换水的同时,把地图鱼浸洗在0.5%的小苏达水溶液中10分钟,以促进代谢,增强食欲,加快生长速度。

4、食物选择:地图鱼属杂性偏动物食性,喜食小鱼、小虾、水蚯蚓等活饵料,人工饲养为方便起见多用配合颗粒饲料。

地图鱼非常贪吃,随喂随吃,喂多少吃多少,因此喂养时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

一天的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10%左右,分两次投喂,早上一次,傍晚一次。

地图鱼生长较快,8~12个月便可性成熟,体长可达20~30厘米。

推荐阅读:地图鱼吃什么长得快地图鱼吃什么饲料好5、光照控制:地图鱼每天都需要接受适当的光照。

在一天中,至少要接受2小时的光照,这样才能保证地图鱼的正常生活,使地图鱼的体色更加艳丽。

同时,通过光照,来转化水质,使饲养水不易败。

地图鱼的繁殖技术1、雌雄鉴别:地图鱼的雌雄差别不太明显,雄鱼头部较高而厚,背鳍、臀鳍较尖长,身上的斑块和条纹较多较艳。

饲养密度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饲养密度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饲养密度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现代畜牧业及养殖业中,饲养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容纳下所养殖的动物数量。

饲养密度是养殖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整体养殖效益。

本文将探讨饲养密度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1. 饲养密度对饲料消耗量的影响饲养密度的增加往往导致动物在同等时间内的饲料消耗量的增加。

这是因为在相同的饲养面积下,动物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相互之间的竞争,饲料的获取也更加困难。

因此,高饲养密度往往会导致动物摄食量的降低,从而限制了其生长发育。

2. 饲养密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饲养密度越高,动物的运动空间就越受限制,由于缺乏足够的运动空间,动物的运动能力会受到严重的限制。

运动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肌肉生长以及骨骼发育来说。

高饲养密度下的动物由于无法进行充分的运动,导致肌肉的营养供给不足,骨骼也无法得到良好的发育,从而影响了动物的生长发育速度。

3. 饲养密度对疾病传播的影响高饲养密度容易引发疾病的传播。

在狭小的饲养空间中,动物之间的接触频率增加,进而增加了疾病传播的概率。

当一个动物受到感染时,周围的动物也很容易被传染。

这种疾病传播不仅会导致个体患病,还会对整个养殖环境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

4. 饲养密度对行为表现的影响高饲养密度环境下的动物往往表现出更多的不适应行为,如互相攻击、咬尾等。

这些行为表现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

因为过多的不适应行为会导致动物的能量消耗加大,摄食量减少,进而影响到其生长速度与体重增长。

总结起来,饲养密度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高饲养密度会导致饲料消耗量增加、运动能力受限、疾病传播加剧以及不适应行为增多,而这些因素都会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实际的畜牧养殖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确保动物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情况的影响

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情况的影响

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情况的影响
郭海燕
【期刊名称】《重庆水产》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鱼类是水生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要受到水质、温度、盐度、溶解氧、致病菌及养殖密度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其中合理的养殖密度对夺取高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密度过小会浪费水体生产力和饲料,密度过大会对鱼类生理生长造成影响。

养殖密度作为一种环境胁迫因子能引起鱼类的应激反应,改变鱼类内在生理状况,使养殖群体生长率和存活率下降,增大鱼病发生的可能性,使个体间生长差异增大。

因此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情况影响的研究,可为集约化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郭海燕
【作者单位】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重庆4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16
【相关文献】
1.养殖密度对鱼类福利影响研究进展 [J], 刘宝良;雷霁霖;贾睿;刘滨
2.员工态度和养殖密度对生长育肥猪福利和生长成绩的影响 [J], 李旭骁;龚月生
3.养殖密度对鱼类福利影响的研究进展Ⅰ.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 [J],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
4.养殖密度对鱼类福利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张洁若
5.养殖密度对厚颌鲂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及肠道抗氧化应激性能的影响 [J], 王尧;陈晨光;张洁若;高煜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密度控制与调整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密度控制与调整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密度控制与调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鱼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鱼类养殖已成为近年来兴起的重要产业。

然而,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鱼类生长迟缓、疾病爆发和水质恶化等问题,因此,在鱼类养殖中,合理的养殖密度控制与调整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鱼类养殖中的养殖密度控制与调整方法,旨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养殖密度的意义和影响养殖密度指单位面积或者单位体积内放养的鱼类数量。

适当的养殖密度既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鱼池或鱼塘资源,提高养殖效益,又可以减少养殖成本。

然而,过高的养殖密度会使得鱼类之间的竞争激烈,导致鱼类生长受限,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

此外,密集放养还会导致饵料和粪便过剩,引发水环境污染,危害鱼类的健康与生存。

2. 养殖密度控制的原则在鱼类养殖中,合理的养殖密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2.1 了解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适宜条件。

鱼类对温度、酸碱度、水流速度等环境因素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掌握鱼类喜好的环境条件有助于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

2.2 根据鱼池或鱼塘的实际情况确定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的确定应考虑到养殖水体的容量、水质条件和饵料供给等因素。

养殖池塘的深度、通风情况、水循环系统等也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2.3 根据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

鱼类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正常生长和代谢,因此,密度过高时,容易引发缺氧问题。

定期检测水质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是合适的。

2.4 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进行分类养殖。

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鱼类对养殖密度的要求不同,如需按需分类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3. 养殖密度调整的方法为了保证鱼类的健康和生长,适时进行养殖密度的调整是必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养殖密度调整方法:3.1 放养时间的调整。

根据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容纳量,合理控制放养时间,避免出现过高的养殖密度。

3.2 适时捕捞和分群。

当养殖密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及时捕捞或者将部分鱼类进行分群,减轻密度压力。

3.3 加强管理和控制。

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2 Bo cnl yD p r et hnd n ol e N r at gi l r U i rt, abn 10 3 ,hn ) . iehoo eat n,C eg ogC lg ot s A r ut e nv sy H r 5 0 0 C i t g m e o f e h c u ei i a
( . eo g ag Fse eer stt, hns A a e yo i r c ne H ri 10 7 ,C ia 1 H i nf n i r Rsac I tue C i e cdm s y Si c , ab 50 0 hn ; l i hy hni e fF h e e n
文章 编号 :10 7 7 ( 0 8 0 0 2 0 0 4— 2 1 2 0 ) 3— 3 1— 6
养 殖 密 度 对 饵 料 驯 化 期 细 鳞 鱼
稚 鱼 生 长 的影 响
张玉勇 , 徐革锋 , 金舒博 , 牟振波
(. 1 中国水 产科 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 究所 , 黑龙 江 哈尔滨 2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 院生物技术系 , 龙江 哈尔滨 . 黑 10 7 ; 50 0 10 3 ) 50 0
A src : i p prtee et o tcig d ni n te go t n uv a o vnl B ah m s x b ta tI t s a e h f c f okn e sy o h rw ha d sri l f u ei rcy at nh s s t v j e a
1 0 d m )f as u n x e m n e o , s g h o s ct nm to f a u l a s i 50 0i / o 4 dy.D r gep r e t r d u i e met ai e do d al t nio n r0 i i pi nt d i o h r g y r tn

饲养密度调控对个体生长的影响

饲养密度调控对个体生长的影响

饲养密度调控对个体生长的影响深入了解饲养密度调控对个体生长的影响,对于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饲养密度是指在有限的养殖空间内,存放动物的数量。

合理调控饲养密度能够解决养殖业面临的诸多挑战,例如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疾病传播和增加动物的抗压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饲养密度调控对个体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内在因素。

首先,适当的饲养密度对于个体生长具有积极影响。

在良好的饲养密度下,动物之间的竞争减少,能够更充分地利用饲料和空间,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生长速度。

养殖业的目标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最大的养殖效益,而合理的饲养密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养殖场的饲养密度过高,动物之间的竞争会加剧,导致饲料摄入不均匀,个体生长不平衡。

相反,如果饲养密度过低,养殖场的空间资源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浪费。

因此,适当的饲养密度对于个体生长至关重要。

其次,饲养密度调控对于疾病传播的控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饲养密度过高时,动物之间接触的频率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也同时增加。

一些常见的动物疾病,例如流行性疾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会加剧疫病传播速度,导致更多个体感染、生病甚至死亡。

因此,合理调控饲养密度是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然而,应当注意到饲养密度调控不仅仅取决于个体生长和疾病传播等因素,还受到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

这些内在因素包括动物的种类、物种特征以及其环境适应性等。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于饲养密度的适应性是不同的,例如禽类相对于哺乳类更容易适应高密度饲养环境,因为禽类通常具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和适应性。

此外,年龄和体重等生长基础也会影响饲养密度的选择,年轻个体对于高密度环境的适应能力通常较弱。

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该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和生长状态等综合因素来合理调控饲养密度。

总之,饲养密度调控对个体生长的影响在养殖业中至关重要。

适当的饲养密度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疾病传播和增加动物的抗压能力。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鱼类生长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鱼类生长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鱼类生长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鱼类生长和养殖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恰当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鱼类的产量和养殖效果,但是过高的养殖密度则会导致水质恶化,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因此,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对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养殖密度的定义与影响养殖密度是指在单位养殖空间内放养的鱼类数量。

养殖密度适中时,可以提高养殖物种的产量和利用效率,减少饲料和水资源的浪费。

然而,养殖密度过高时,会导致鱼类之间争食激烈,饲料的摄取不均衡,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影响鱼类生长和健康。

二、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的重要性1. 提高鱼类产量:适当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单位养殖空间的产量,从而增加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

根据不同养殖对象和水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密度是提高养殖收益的关键。

2. 保障鱼类生长发育: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鱼类之间的竞争激烈,争食压力增大,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适当的养殖密度可以保障鱼类的正常生活和生长发育空间,提高养殖效果。

3. 避免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鱼类排泄物过多,水质容纳能力超负荷,使水质恶化。

恶劣的水质会导致鱼类患病率上升,甚至引发鱼类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果。

三、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需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养殖对象特性:不同种类的鱼类对养殖密度的适应能力不同,需要根据不同鱼类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特点来确定合理的密度范围。

2. 水质条件:水质是影响养殖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监测水质参数,如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能满足鱼类生长的需求。

根据水质条件,酌情调整养殖密度。

3. 养殖设施和管理措施:合理的养殖设施和管理措施对于控制养殖密度起到重要作用。

充足的水流和空间,定期清理养殖设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等都是保障养殖密度的关键。

四、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的技术手段1. 环境调控:采用饵料、养殖场营养结构、水质调控等技术手段,提高养殖密度时的鱼类营养均衡和生长环境。

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密度对鱼体生长的影响研究

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密度对鱼体生长的影响研究

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密度对鱼体生长的影响研究鱼类养殖业是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而大黄鱼作为一种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的海水养殖鱼类,其养殖产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养殖密度作为养殖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对鱼类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不同养殖密度对鱼体生长的影响,并为实际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鱼类的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者体积)内放养的鱼类数量。

在海水养殖中,通常使用每立方米或每平方米的鱼类数量来表示养殖密度。

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并避免因过高的密度而引发的鱼类疾病、压力等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大黄鱼苗的生长特点。

大黄鱼属于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生长迅速,适应性强。

研究表明,大黄鱼的生长速度与其所在的环境条件、饲料的质量和供给、温度、水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养殖密度作为处理组,通过对比不同处理组的鱼体生长情况,以及与理论值的对比,来研究养殖密度对大黄鱼苗的生长影响。

首先,我们观察到低养殖密度下的大黄鱼苗生长情况。

低养殖密度条件下,鱼体可充分活动,空间较为宽敞,有助于鱼体的生长与发育。

实验结果显示,在低养殖密度下,大黄鱼苗呈现出相对较高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率,体重增长较快。

这可以归因于充足的活动空间和饵料资源,使得鱼类能够更好地获取养分并转化为生长的原动力。

其次,我们观察到高养殖密度下的大黄鱼苗生长情况。

高养殖密度条件下,鱼体面临的环境压力较大,活动空间相对较小,饵料供给也相对减少。

实验结果显示,在高养殖密度下,大黄鱼苗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鱼体体重增长的幅度较小。

这是因为高密度下,鱼类的摄食量减少,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也有所降低,导致鱼体生长受限。

在综合对比实验结果后,我们发现适度的养殖密度对大黄鱼苗的生长影响较为理想。

在适度的养殖密度下,鱼类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获取足够的饵料,并且避免了高养殖密度下的竞争压力和疾病传播风险。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空间利用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空间利用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空间利用水产养殖是指人工培育、繁殖和养殖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经营活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密度与空间利用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养殖密度是指在特定面积或体积的养殖环境中容纳的养殖个体或种群数量,而空间利用则涉及到重要的养殖设施、场地配置和养殖管理方法。

1. 养殖密度的影响高养殖密度往往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水质恶化、疾病传播等问题。

鱼类在过高的养殖密度下,会相互挤压,争夺食物和空间,导致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

此外,废物的排泄增多也会导致水质恶化,加剧养殖环境的污染,对其他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2. 各种水产养殖的适宜密度(1)鱼类养殖:适宜的养殖密度取决于鱼种的特点、养殖设施条件和管理经验。

常见的鱼类养殖密度一般在每立方米3-10尾之间,但也有例外,如部分高产、优良品种可适当提高密度。

(2)贝类养殖:贝类以滤食为主,对养殖密度较为敏感。

一般来说,养殖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30-50只为宜,以确保贝类个体的生长和养殖环境的稳定。

(3)虾类养殖:虾类的养殖密度与虾种类、生长阶段和养殖方式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稻田虾的合理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15-30尾,对于淡水虾、对虾等种类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空间利用的优化(1)合理布局:充分利用鱼塘、池塘或网箱等养殖场地,避免空间浪费。

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如进口水源区、养殖区和出口水源区,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2)利用立体空间:对于养殖设施有限的场地,可以考虑利用立体空间,在水面上搭建浮筏、网箱等设施,以提高养殖密度和空间利用率。

(3)环境改造:通过对养殖场环境进行合理改造和调整,如增设过滤装置、增加水流循环系统等,以提高水质和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养殖密度和养殖效益。

4. 养殖密度和空间利用的管理(1)科学投喂:科学合理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并避免过多废料对水质造成的污染。

根据养殖密度和鱼类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安排饲料投喂量和频次。

(2)定期清理:定期清理养殖场环境,清除底泥、杂物等,以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菌滋生的可能。

饲养密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饲养密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饲养密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饲养密度是指在一定的饲养空间内,饲养的动物数量。

密度过高会导致动物之间的竞争激烈,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对动物的健康和福祉产生负面影响。

合理的饲养密度对于保证动物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饲养密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饲养密度过高的影响凸显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以下问题:1. 空间限制问题:当动物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现其正常行为时,会导致动物行为异常,如互相咬伤、争抢食物等现象的增加。

2. 疾病传播问题:饲养密度过高使得动物之间的接触频繁,疾病传播的风险大大增加。

一旦发生疾病传播,整个饲养场的动物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3. 压力过大问题:在过高的饲养密度下,动物会出现压力过大的情况,这会使它们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并可能导致行为异常、食欲不振等问题。

二、解决方案: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为了改善饲养密度对动物健康的负面影响,采取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 提供充足的空间:确保动物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使其能够进行正常的行为表现。

这需要通过优化饲养场的设计和改善饲养设施来实现。

2. 分隔不同群体:为了减少动物之间的接触,可以根据动物的特性和需要将其分隔开。

这有助于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并减少群体之间的竞争。

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对饲养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疾病问题。

这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并为动物提供良好的健康保障。

4. 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根据动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这包括合理安排饮食、饲喂时间和饲喂量,以满足动物的需求,并降低摄食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5. 科学引进科技: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智能化监控系统、自动化饲喂设备等,提高饲养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饲养密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三、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法规为了确保合理的饲养密度得以贯彻执行,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法规。

这些管理制度和法规应该包括:1. 饲养密度的具体规定:明确饲养密度的上限,根据不同类型的动物和饲养环境,设定合理的饲养密度指标。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产量的平衡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产量的平衡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密度与产量的平衡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养殖密度与产量的平衡问题。

养殖密度是指单位养殖面积或体积中养殖生物的数量,而产量则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能获得的养殖产品的数量。

如何找到合适的养殖密度来达到最佳的产量效益,是水产养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密度对产量的影响适当的养殖密度对于水产养殖的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密度过高会导致资源过度利用、通风不畅、水质恶化、疾病传播等问题,从而影响产量。

密度过低则会导致养殖效益低下、水质过剩等问题,同样对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在水产养殖中,养殖密度的合理性与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适应能力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不同种类的水产生物在养殖密度上具有差异,因此需要在进行养殖计划之前,充分了解养殖对象的特性,确立合理的养殖密度以提高产量。

二、产量对养殖密度的要求在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时,需要考虑到养殖产量的要求。

产量的提高是水产养殖的主要目标,但过高的养殖密度会给水产生物带来压力,阻碍其正常生长。

因此,在确定养殖密度时,应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特性、食性、适应力等因素,选取适当的密度范围,以提高产量。

在实际操作中,养殖密度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养殖设备和设施的条件。

如养殖设备过于拥挤,会影响水产生物的正常行为和发育,降低产量。

因此,在选择养殖密度时,要充分考虑设备和设施的情况,确保足够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三、养殖管理与密度控制养殖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平衡离不开良好的养殖管理和密度控制。

养殖管理包括饲养管理、水质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水产生物的生长效益,进而提高产量。

对于密度的控制,可以采取定期测量和调整的方法。

通过监测养殖环境的水质指标、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等信息,及时调整养殖密度,以达到产量的最大化。

此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控制养殖密度的关键。

合理的饲养方式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养殖密度对养殖生物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产量。

地图鱼养殖

地图鱼养殖

地图鱼养殖地图鱼的饲养方法1、放养密度地图鱼耗氧量较大,一般在水族箱饲养中,以稀放为宜。

在120某50某50cm的水族箱中,地图鱼体长在6cm时,可放养40尾左右,体长在10cm时,可放养20尾左右,体长在18cm时,可放养4—6尾,体长在25cm以上时,可放养2尾。

2、水温地图鱼生活的适宜水温为22—28℃,最适合水温为24—26℃,水温低于18℃,地图鱼就会死亡,高于30℃,地图鱼也生活不好甚至死亡。

3、水质地图鱼对水质要求虽不十分严格,但水质新鲜,可以大大促进鱼的生长速度每天晚上,水族箱换水量达1/2—3/4,一个月后,体长2cm的地图鱼可达7cm左右。

每次换入新水,都能刺激鱼体新陈代谢,增强食欲,所以生长速度加快。

一般在饲养过程中,每天换水量达1/2,每周彻底换水一次,换水的同时,把地图鱼浸洗在0.5%的小苏达水溶液中10分钟,以促进代谢,增强食欲,加快生长速度。

4、食物地图鱼喜食动物性活饵料,幼鱼期一般以蚯蚓、水蚤、孑孓为食;成鱼期一般以小鱼、小虾、泥鳅等为食。

每天摄食2~3次,每天投食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好。

5、光照地图鱼每天都需要接受适当的光照。

在一天中,至少要接受2小时的光照,这样才能保证地图鱼的正常生活,使地图鱼的体色更加艳丽。

同时,通过光照,来转化水质,使饲养水不易败。

养地图鱼的忌宜1、宜无病先防,忌病后寻药。

鱼类发病初期症状不易观察到,待发现时病鱼常已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给用药带来困难。

2、宜定期预防,忌人防我防。

鱼类发病都有一定的周期性。

如初春、晚秋低水温期鱼类易发水霉病,初夏、中秋易发草鱼及青鱼的老“三病”,夏季高水温期则是暴发性鱼病的高发季节。

根据鱼病发生的这种规律性,可以超前预防。

3、宜综合预防,忌单一用药。

鱼类发病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而预防鱼病必须针对各类致病因子、采取综合措施,抑制病原体,改善水环境,提高鱼体抗病能力。

包括彻底清塘、鱼种消毒、定期注水和施用生石灰、科学施肥与投饵,定期内服外治等。

种群密度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概述

种群密度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概述

种群密度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概述鱼类在自然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在水域中繁衍生息。

种群密度是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对鱼类的生物学行为和环境响应也有较大影响。

因此,越来越多人关注种群密度与鱼类响应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实施《国家自然保护法》相关条文,保护和恢复水体种群。

近年来,关于种群密度对鱼类的影响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主要包括体型特征、生长、存活率、扩散能力、抗病性、繁殖能力、基因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概述,以期改进可持续利用水体资源的有效性。

首先,在体型特征方面,种群密度与鱼类体型间存在明显关系。

根据一项研究,当鱼类种群密度越高时,该物种的体型就越小,相反,当种群密度越低时,体型会越大。

因此,种群密度对鱼类的体型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鱼类生长方面,种群密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当鱼类种群密度越高,这种物种的成长就越快,反之,当种群密度越低时,它们的成长就越慢。

同样,种群密度也会直接影响鱼类的存活率。

研究发现,当鱼类种群密度较高时,其存活率会下降,反之,当种群密度较低时,存活率会提高。

第三,种群密度也会直接影响鱼类的扩散能力。

一项研究发现,当种群密度较低时,鱼类的扩散能力越强,但当种群密度较高时,鱼类的扩散能力就会变得越弱。

第四,种群密度也会影响鱼类的抗病性。

根据一项研究,当种群密度较高时,鱼类对病原体的抗性更强,而当种群密度较低时,鱼类对病原体的抗性会变弱。

最后,种群密度也会影响鱼类的繁殖能力。

根据一项研究,当种群密度较低时,鱼类的繁殖能力将会增加,而当种群密度较高时,鱼类的繁殖能力将会减少。

此外,鱼类种群密度还会直接影响其基因组变化,并影响其行为和生殖能力。

综上所述,鱼类种群密度不仅会影响其体型特征、生长和存活率,还会影响其扩散能力、抗病性、繁殖能力以及基因组变化等方面。

因此,深入研究种群密度对鱼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保护和恢复水体种群提供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4期2005年4月水产科学FISHERIES SCIENCEVol.24No.4Apr.2005养殖密度对地图鱼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邵邻相,谢炜,叶菲菲(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摘 要:在室内水族箱中养殖地图鱼的幼鱼,密度分别为50、100、200、400尾/m 2,共养殖28d 。

试验结果表明,各密度组地图鱼幼鱼的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平均日增重都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组(400、200尾/m 2)地图鱼的幼鱼个体生长速度离散度明显加大。

关键词:地图鱼;生长率;饵料转化率;密度中图分类号:S965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111(2005)04-0007-03收稿日期:2004-07-08; 修回日期:2004-09-201 基金项目:邵邻相(1962-),男,副教授,硕士.地图鱼(A stronotus ocellatus )英文名oscar,又名猪仔鱼、星丽鱼。

属鲈形目,丽鱼科。

原产南美洲的圭亚那、委内瑞拉、巴西亚马逊河流域。

一般成鱼体长35cm 。

地图鱼对水质要求不高,生长适宜水温20~30e ,pH 6.0~7.5[1]。

地图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食量大,生长速度快,体魄强健[2]。

地图鱼的繁殖能力特别强,适宜条件下每隔2~3周产卵1次,每次800~1500粒。

因此密度是制约地图鱼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图鱼作为一种优质观赏鱼,同时也是一种有待开发的高档食用鱼,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研究地图鱼的幼鱼生长发育与养殖密度的关系,对于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地图鱼的幼鱼来自浙江省金华市旭华观赏鱼工作室。

在试验前已养殖到6周龄。

所选试验用鱼发育情况良好,大小均匀,体长(3.50?0.33)cm,体重(1.00?0.23)g 。

试验用容器为100cm @40cm @40cm 的水族箱,试验用水为经气泵曝气24h 的自来水。

溶氧量为(5.0?0.5)mg/L,水温用观赏鱼恒温管保持在(26?1)e ,pH 6.5?0.2,水硬度为8b DH 。

1.2 放养密度设计A 、B 、C 、D 四个密度组,密度分别为400、200、100、50尾/m 2,水位高始终保持在35cm 。

每天早、中、晚各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最近一次测量的各密度组体重的4%。

饵料用观赏鱼专用饲料,含蛋白质30%、脂质5%、灰分5%、纤维素0.5%。

每天于喂食30min 后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位的1/4。

1.3 幼鱼测量地图鱼的幼鱼养于水族箱内,检疫3d 后测量鱼的体长和体重(A 、B 、C 三组随机抽取30尾,D 组测量全部20尾),每隔7d 测1次生长数据(体长和体重),每次测量均安排在晚上喂食前,测量后用3%的NaCl 溶液药浴5min,以防感染。

试验历时28d 。

2 数据统计与计算数据通过EXCEL97进行分析处理,参数计算公式如下:增长率GB L =(Lt -L 0)/L 0@100%增重率GB W=(Wt -W 0)/W 0@100%净增重NY=(Wt -W 0)/st日增重DWG=(Wt -W 0)/st特定生长率SGR=100(ln Wt -ln W 0)/t 饵料转化率FCR=平均投饵量/平均增重量大小变动系数SV=标准差/平均体重@100L 0为开始时的体长;Lt 为结束时的体长;n 为鱼尾数;W 0为开始时的体重;Wt 为结束时的体重;t 为天数;s 为水域面积。

3 结果与讨论3.1 密度对地图鱼存活率的影响试验过程中不同密度组的地图鱼均未发现死亡,成活率达100%。

可能是较好地保持了饲养水质;每次喂食量充足,食物中的营养丰富;地图鱼本身对环境的耐受性也比较强;每次对地图鱼测量完毕后都进行消毒,保证了幼鱼不受细菌感染的缘故。

3.2 养殖密度与生长之间的关系不同密度组的地图鱼的生长速度有明显的差异(见表1)。

其增长率、增重率、平均日增重、特定生长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均明显下降。

高密度组(A 组、B 组)的生长速度、特定生长率、最终体重明显低于低密度组,高密度组A 组和B 组相比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但高密度组的净增重最高,这与Schreck(1985)[3]对银鳟(Onchr h y nchus kisutch ),Vijayan(1988)[4]对溪红点鲑(Salvelinus f ontinalis )和庄平等(2002)[5]对史氏鲟(A cipenser schrenckii)稚鱼,蔡清海(1996)[6]对沟蓝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此外,增重率高于增长率6倍多,使地图鱼在10周龄时就表现出了体型粗壮的特点。

表1地图鱼幼鱼生长参数生长状态组别A B C D初始体重/g0.991?0.228a 1.013?0.236a 1.017?0.230a0.990?0.243a 初始体重SV22.9723.3622.5824.57初始体长/cm 3.491?0.334a 3.510?0.330a 3.498?0.354a 3.505?0.324a 初始体长SV9.589.4210.119.24最终体重/g 6.076?2.311a 6.460?2.096ab 6.932?1.937b7.496?1.795c 最终体重SV38.0332.4427.9523.95最终体长/cm 6.232?0.816a 6.391?0.736ab 6.574?0.676ab 6.770?0.536b 最终体长SV13.0911.5110.287.92 GBL/%78.54?8.41a82.12?5.90b87.97?4.53c93.17?4.87d GBW/%513.08?107.81a538.76?77.77a581.58?54.30b657.17?38.43c DWG/g#d-10.182?0.074a0.195?0.067ab0.211?0.061b0.232?0.056c SGR/% 6.476?0.679a 6.623?0.431a 6.854?0.294b7.230?0.185c FCR 1.66?0.70a 1.62?0.60a 1.57?0.52a 1.48?0.42a NY/g#m-2#d-172.6438.9221.1211.62注:同一行中参数上方字母相同代表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则有显著性差异。

(P<0.05)3.3养殖密度对生长离散(SV)的影响在本试验中,各试验组的SV在试验前后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生长离散因密度的增加而加剧,低密度组的SV较试验开始时下降,但高密度组(A组和B组)的SV显著上升。

在高密度组中出现的较大个体与低密度组中的较大个体在体型上相差无几,而较小个体却有很大的差距,这可能是养殖密度过大导致种内对空间和食物的竞争更激烈,使生长优势鱼占据到更多的资源,生长速度较快,而生长劣势鱼由于竞争的作用更处于劣势的结果。

Cutt等(1998)[7]认为由于鱼群密度增加,导致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加速了鱼的大小分布的差异和不对称,从而有可能建立社会等级制度,使生长不均匀。

在试验中高密度组内个体之间体重差异较大,表明密度使地图鱼幼鱼形成了等级结构或竞争行为。

但庄平等(2002)[5]在密度对史氏鲟稚鱼生长影响的研究中发现,SV在试验前后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最终SV反而更小,说明通过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也会减少密度对某些鱼生长的影响。

在本试验中,通过每天测量水体的溶氧量、pH值,发现高密度组由于种内竞争和排泄因子造成了不良的水体环境,高密度组相对较低的溶氧量对生长起了抑制作用,所以高密度引起水质条件的恶化也促使SV增大。

3.4生长式在试验过程中,各试验组中的幼鱼生长速度逐渐加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密度组的幼鱼均呈指数生长(图1)。

体重生长方程式分别为:W A=0.938e0.066tW B=0.986e0.068tW C=1.011e0.071tW D=1.010e0.074t以W=a L b拟合的地图鱼幼鱼体重与体长相关关系式分别为:W A=0.820L1.109,r=0.921W B=0.851L1.144,r=0.939W C=0.861L1.199,r=0.949W D=0.846L1.271,r=0.960根据b<3可得此生长阶段的幼鱼在各密度组中的生长为异速生长。

在第一周体重增重较少,可能是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影响了幼鱼的生长。

图1不同密度组地图鱼幼鱼的生长曲线8水产科学第24卷3.5 养殖密度对饵料转化率(FCR)的影响本试验中各组幼鱼食欲旺盛,每次在10min 内即可摄食光所投饵料,随着密度的增加,FCR 的值也相应的增加,但各密度组的FCR 值无显著差异。

这个结果表明高密度组的地图鱼个体生长速度减慢并不能用饵料转化率降低来解释。

这与Wedemeyer [8]的研究结果一致。

但Vijayan(1988)[4]的研究表明溪红点鲑的摄食率和食物转化与密度呈负相关,Fagerlund(1981)[4]报道了银大麻哈鱼的密度增加食物转化率下降,则说明在投入相对等量的饵料的情况下,低密度幼鱼能更为有效地吸收利用饵料。

4 结论鱼生活在高密度环境中,被普遍认为是处于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因素中,这些因素或单独或叠加地影响鱼的生长。

所以鱼群密度对生长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

个体密度的增加会胁迫鱼群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来适应高密度环境。

张廷军(1998)[10]指出鱼类对胁迫的适应从神经内分泌活动变化开始,引起生理、生化、免疫变化,进而影响行为。

生理功能的调节需消耗大量能量,因而影响了鱼的生长。

地图鱼幼鱼的增重率随密度的增大而明显下降,但密度越大,净增重越大,收获量也就越高。

这是因为高密度组有较大的种群个体基数,这就使得地图鱼的高密度养殖有了经济效益。

根据蔡清海(1996)[6]对沟蓝子鱼的研究,在高密度放养时,需要更多的饲料量才能使鱼获得最佳生长。

但为了使饲料的投入能产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放养密度较大的环境下,改变密度引起的胁迫作用,可以通过提高水体的质量,提供充足的饵料量及多餐少量的方法,不断地分级捕捞和打破鱼群的等级制度来提高总产量。

下一步的研究拟扩大密度范围,并延长试验时间至地图鱼发育成熟,以便完整准确地研究密度对地图鱼生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1] 郁倩辉.热带鱼养殖与观赏(第一版)[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46.[2] 孙恒臣,张信平.地图鱼的水族箱饲养[J].中国水产,2000(5):63.[3] Schreck CB,Patlino R,Pring CK,et al .Effects of rearing densi tyon i ndices of s moltificati on and performance of coho salmon,On -corhynchus kis utch[J].Aquacul ture,1985,(45):345-358.[4] Vij ayan MM,leatherland JF.Effect of s tocking density on the growthand stres s-respons e in Brook Charr [J].Aquaculture,1988(75):159-170.[5] 庄平,李大鹏,王明学,等.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稚鱼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735-738.[6] 蔡清海.放养密度和投饲量对沟篮子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J].水产科技情报,1996,23(1):34-35.[7] Cutts CJ,M etcalfe NB,Taylor AC.Aggres sion and growth depres sionin j uvenile Atlantic salmon:the cons equences of indi vidual Variation in standard metabolic rate [J].J Fish Bi ol,1998(52):1026-1037.[8] Wedemeyer G A.Physiological res pons e of j uvenile coho salmon (On -corhynchus kis utch)and rainbow trout (Salmogairdneri)to handling and c rowding stress in intensive fis h culture [J ].J Fish Res Board Can,1976(33):2699-2702.[9] Fagerlund UHM,Mebride JR,Stone ET.Stress-rel ated effec ts ofhatchery rearing densi ty on the coho salmon [J].Trans Am Fish s oc,1981(110):644-649.[10]张廷军.鱼类对高密度环境的适应[J].水产科技情报,1998,25(3):110-113.Effect of Stocking Density on Growth of Juvenile Astronotus ocellatusSHAO Lin -xiang,XI E Wei,YE Fe-i fei(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Zhejiang normal universi ty,Jinhua 321004,China)Abstract:Juvenile Astronotus ocellatus were stocked and reared in an indoor tank at a rate of 50,100,200and 400individuals/m 2for 28day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ec reases in length increment,special growth rate and daily weight gain of the juveniles with the increase in stocking density increase.The fish in high-density groups (200and 400fish/m 2)had grea t variation in size and growth.Key words:Astronotus ocellatus ;growth efficiency;feed conversion rate;density(责任编辑:晓 荷)9第4期邵邻相等:养殖密度对地图鱼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