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丁★教育百科】2010年云南省中学生物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一)教案: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二节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一)教案: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cdd1b648bed5b9f3f80f1c16.png)
教学设计班级高一教师黄岚备课时间课题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材分析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应建立在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基础之上。
本节关于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蛋白质的内容,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基础。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有机化学,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而细胞的分子组成是微观、抽象的内容。
教师应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图解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明晰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技能目标】: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 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2.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重点难点重点1.氨基酸的结构;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3.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教学ppt幻灯片、蛋清、试管、熟鸡蛋、食盐、清水;做课后练习以及扩展内容:科学史话、科学前沿作业或练习设计课堂完成教材后练习,课外完成《世纪金榜》练习。
板书设计一、氨基酸及其种类1.种类(1)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________种。
(2)根据能否在人体内合成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2.结构通式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________的不同。
3.结构特点(1)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
(2)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________。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1.脱水缩合(1)过程:一个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相连接,同时脱去________。
(2)二肽形成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教师招聘教案范文模板
![生物教师招聘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2c9cb1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f.png)
一、教案标题《细胞分裂与遗传》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 掌握细胞分裂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理解遗传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分裂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尊重生命,珍视遗传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 遗传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
- 遗传规律的应用和解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分裂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细胞分裂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有什么作用?2. 新课讲授-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介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细胞分裂的类型和特点。
- 细胞分裂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细胞分裂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与遗传的关系。
- 遗传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介绍遗传的基因学说。
- 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讲解遗传规律。
- 学生分组讨论,解释遗传现象。
3. 实验演示- 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分裂过程。
- 记录并分析染色体变化。
- 总结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规律。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强调细胞分裂和遗传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
- 收集关于细胞分裂和遗传的资料,撰写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高中生物教编面试教案
![高中生物教编面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a7f14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e.png)
高中生物教编面试教案
教学主题: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明确生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 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运用生物分类知识,正确识别和归类不同生物种类。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出生物分类的重要性;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群的生物,激发学生对生物分类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介绍生物分类的主要原则:形态特征、生态习性、遗传关系等;
3. 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形态分类、系统发育分类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
1. 给学生分发若干生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物分类原则和方法进行分类;
2. 让学生讨论并比较各自的分类方式,指导学生规范分类的方法。
四、巩固拓展(10分钟)
1. 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分类游戏,加深对生物分类原则和方法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索更多有关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知识。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与分类的重要性;
2. 激励学生探索更多有关生物的知识,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兴趣很高,他们在实践操作和游戏环节中表现出了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生物分类知识的实践应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对生物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最新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上课教案
![最新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上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790dae804d2b160a4ec046.png)
生物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细菌的大小及其营养方式,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枚图钉,提出问题:表面干不干净?再次展示ppt,显微镜下不同放大倍数的钉子“面貌”图片:随着放大倍数由33倍、100倍、200倍、500倍、1000倍、1500倍、30000倍,直至扩大70000倍。
通过这几张图片,引导学生意识到细菌是十分微小的。
提出疑问:在观察中,这些细菌的形态都是一样的吗?它们的基本结构是否相同呢?带着这些问题,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1.细菌的发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教材,思考回答如下问题:(1)细菌的发现者是谁?(法国科学家巴斯德)(2)发现细菌的什么实验?(鹅颈瓶实验-肉汤变质)过渡:实验证明细菌的存在,那么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又是怎样的呢?(1)教师展示细菌的形态(ppt展示不同形态的细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如下几个问题共同探究。
a.同学们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吗?b.不同形态的这些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一样呢?(引出细菌的结构)2.细菌的结构及营养方式教师播放ppt展示细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讨论以下问题:(1)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细胞都是单细胞,有些细胞虽然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是其中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2)细菌与动物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3)细菌和植物细胞还有什么不同?(细菌不含叶绿体,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有鞭毛)(4)根据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不同,推测它们在营养方式上是否不同呢?(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3.细菌的生殖复习旧知,师生互动,引出新知(1)提出问题思考生物体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细菌的生殖的方式是什么?观看大屏幕播放细菌细胞的分裂生殖的多媒体视频。
生物教案详案初中
![生物教案详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a5b68a8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a.png)
生物教案详案初中
年级:初中
时间:45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和相关原理;
2. 掌握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3. 能够分析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应用;
难点:理解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教科书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 实验设备:显微镜、显微片、生物技术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生物技术的概念,并让学生猜测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
2.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二、讲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原理(10分钟):
1. 讲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三、探讨生物技术的应用(15分钟):
1. 分组讨论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四、展示实验示范(10分钟):
1. 展示生物技术的实验流程;
2. 学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总结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
2. 评价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
1. 撰写一份关于生物技术的小结,并附带个人看法;
2. 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实际操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010年云南省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doc
![2010年云南省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doc](https://img.taocdn.com/s3/m/0fde1e58caaedd3383c4d396.png)
2010年云南省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试卷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1.民主平等教学相长2.课堂教学3.20604.人工合成抚爱和严格要求5.私学骑士教育二、判断题1.√2.×3.×4.×5.√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不定项选择题1.B[解析]导体的外壳对它的内部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使它的内部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静电屏蔽,由此可知选项A、D错误.由于金属可以消除多余的静电,所以选项B正确.小鸟停在单根高压输电线上距离很近的两点,这两点之间电阻很小,因而电压也小,所以小鸟不会被电死,选项C 错误.2.D[解析]设物体的重力为G,则F1=G/2,F2=G/3,F3=2G,F4=G/4,所以F4最小,选项D正确.3.A[解析]如图,对两过程分析可知,F+f=Mg,F-f=xg,所以x=-M,故Δm=M-x=2M-.4.C[解析]在选项C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将单刀双掷开关指向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再将单刀双掷开关指向1,电压表的示数发生改变,其改变量为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则可知流经R的电流,也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流,由此可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其他三个电路都达不到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效果,故只有选项C正确.5.D[解析]本题考查平抛运动的分解与牛顿运动定律.从A选项的水平位移与时间的正比关系可知,滑块做平抛运动,摩擦力必定为零;B选项先平抛后在水平地面运动,水平速度突然增大,摩擦力依然为零;对C选项,水平速度不变,为平抛运动,摩擦力为零;对D选项水平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滑块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摩擦力,故摩擦力做功最大的是D图像所显示的情景.6.B[解析]由于c是地球的同步卫星,所以c总是在a的正上方,选项A错误.由公式=m,带入数据可得b的周期T=h.经过48h后,b转了8.64圈,所以选项B正确.7.B[解析]玻璃柱体的折射率为,由sinC=1/n可知光在玻璃柱体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5°.又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为45°的光线折射角为30°.从O点入射后的折射光线沿半径从C点射出.假设从E点入射后的折射光线在到达D点时刚好发生了全反射,则∠EDO=45°,所以∠DOE=15°,由此可知θ=45°,所以此角对应的弧长为πR/4,即弧AB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πR/4,故选项B正确.8.BC[解析]本题考查万有引力的相关知识,由G=mv2/r得v=,所以r 越大,v越小.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故A错;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地面静止,再由G=mω2r=m2r得r=(其中G、M、T为定值),可得r恒定.因而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也恒定,故B正确.由G=mω2r得ω=,从而知r越大,ω越小,而地月距离大于地球与同步卫星的距离,故C正确.9.C[解析]下落过程中对箱子整体有:(M+m)g-f=(M+m)a①且f=kv2②由①②得a=g-<g;对箱内物体有:mg-F N=ma由于a<g,故F N>0,A错.在开始瞬间v=0,a=g,故F N=0,B错误.当v增大时,a减小,由F N=m(g-a)知F N增大,故C正确.若下落过程足够长,则有(M+m)g-kv2=0,故箱子做匀速运动,箱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F N=mg,D错误.10. D[解析]由图可知,此波的振幅是0.5m,所以选项A、C错误.又由经过0.6s后,波从M点传到N点,经过路程为6m,可得波速v=x/t=10m/s,由图可知波长λ=4m,所以T=λ/v=0.4s,所以f=1/T=2.5Hz.所以选项D正确.11. BC[解析]当r=r2时,E p最小,说明r2=r0,分子力为零,选项C正确.再由图可知,当r<r2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r大于r2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选项D错误.12. AC[解析]释放瞬间,金属棒只受重力,a=g,A正确;向下运动时,由右手定则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由b流向a,故B错误.当棒的速度为V时,所受安培力F=BIL,I=,E=BLV,所以F=,故C正确;金属棒下降过程中,棒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动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阻发热,D错误.13. CD[解析]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是由电源电压和匝数比决定的,与发电厂输出功率无关,所以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选项A错误.输出功率增大,输出电压不变,则输出电流增大.由U损=IR和P损=I2R可知U损和P损增大,选项C正确.U损增大时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变小,选项B错误.由P损=I2R=(P/U)2R可知=R,所以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增大,选项D正确.14. ABD[解析]由于两个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又因为闭合回路此时关于OO′对称,所以此时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为零,选项A正确.因为ab、cd都切割磁感线,由右手定则可知,回路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选项C错误.ab、cd相当于两个电源,且串联,所以感应电动势为2Blv0,选项B正确.由左手定则可知ab、cd边所受安培力方向都向左,选项D 正确.15. D[解析]在t1时刻如果甲车没有追上乙车,以后就不可能追上了,故t′<t1,A错;从图像中甲、乙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对应的位移看,甲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比乙的多S,当t′=t1时,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多出3S/4,即相距d=3S /4,选项D正确.二、填空题1.作用点惯性2.空气柱3.③半导三、作图题1.2.3.四、实验与探究题1.(1)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2) R x= U2R0/U1(3)保护电路;可以进行多次测量2.(1)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2)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3.(1)0.1(2)2.5(3)五、计算题1.解:(1)设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f,则对C有:μmg—F f =ma C对B有:F f = ma B,事实上在此题中a B = a C,即B和C无相对滑动,这是因为当a B = a C时,由上两式可得:F f=μmg /2,它小于最大静摩擦力μmg ,可见静摩擦力使B和C不发生相对运动.所以A在C上滑动时,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f=μmg/2.(2)A在C上滑动时,A向右作匀减速运动,B和C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作匀加速运动.若A运动到B所在位置时,A和B刚好不发生碰撞,则A、B、C速度相同,设三者共同速度为v1,由系统动量守恒定律有:mv0=3mv1由功能关系有:μmg L=mv20-·3mv21由上两式可得:v0=所以A和B能够发生碰撞时,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为:v0>(3)A、B碰撞前后交换速度,碰后A和C一起向右作匀加速运动,B向左作匀减速运动.若B和P刚好不发生碰撞,则当B运动到P所在位置时,A、B、C速度相同,设三者共同速度为v2,由系统动量守恒定律,有:mv0=3mv2由功能关系有:μmg·2 L=mv20-·3mv22由上两式可得:v0=所以B和P能够发生碰撞时,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为:v0>2.解:(1)微粒做直线运动时mg+qE0=qvB①微粒做圆周运动时mg=qE0②联立①②得:q= mg/ E0,B= 2E0/v(2)设微粒从N1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为t1,做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2,则d/2=vt1③qvB=mv2/R④2πR=v t2⑤联立③④⑤,带入q、B,得:t1=d/2v;t2=πv/g.电场变化的周期T= t1+ t2= d/2v+πv/g(3)要使微粒能按上述运动过程在区域里运动,则必须有d≥2R⑥由④得R=v2/2g⑦设微粒从N1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最短时间为t1min,由③⑥⑦得t1min=v/2gt2不变,所以T的最小值T min=t1min+t2= v/2g+πv/g=(2π+1)v/2g六、教学设计题参考答案:教学内容:电流表和电压表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工作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2.理解电流表改装原理,掌握电流表G改装成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方法与计算.教学重难点:电流表G改装成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方法与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部分电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阻定律、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以及电路的电功、功率等知识,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这些知识的应用——实验.实验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我们从最基本的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始.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表头)改装而成的.(二)进行新课1.表头(小量程的电流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实验室常见的是磁电式电表:构造:由永磁铁和放入永磁铁磁场中的可转动线圈组成.工作原理:磁场——线圈中有电流通过——磁场力作用——线圈带动指针一起偏转.且指针偏角θ与电流强度I成正比,即θ=kI,故表的刻度是均匀的.根据指针的偏角就可以知道电流的大小,在表头刻度盘上标出电流值就可以测量电流了.根据欧姆定律,通过表头的电流跟表头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电压值就可以测量电压了.几个相关概念:①满偏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I g(不可超限)②电流表的内阻:表头G的电阻R g③满偏电压:电流表G通过满偏电流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 g(不可超限)U g = I g R g电流表G的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一般都比较小,测量较大的电压或电流要将小量程电流表加以改装.2.把电流表G改为电压表V设问:如何把一个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一个量程较大的电压表呢?启发学生回答:利用电阻的串联分压,即给电流表串联一个电阻,就可以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方法:串联一个分压电阻R,如右图所示,满偏电压:U g=I g R g分压电阻:R=R g=R g电压表内阻:R V=R g+R拓展:若量程扩大n倍,即n=,则根据分压原理,需串联的电阻值R=R g=(n-1)R g,故量程扩大的倍数越高,串联的电阻值越大.注意:电压表V刻度盘上的电压值不表示加在电流表G上的电压U G,而表示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U.3.将表头G改装为大量程的电流表学生讨论:如何把一个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一个量程较大的电流表呢?由上不难分析出,利用电阻的并联分流规律,给电流表并联一个电阻,就可以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方法:并联一个分流电阻R,如右图所示,分流电阻:R=R g=R g电流表内阻:R A=拓展:若量程扩大n倍,即n=,则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需要并联的电阻值R=R g=,故量程扩大的倍数越高,并联的电阻值越小.注意:在测量大电流时,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不至于超过满偏电流I g,并联了分流电阻,表头刻度盘上标出相应的电流值,它不表示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I G,而表示流过电流表A 的电流.4.巩固练习,提问学生回答.(三)总结、扩展小量程电流表的改装改装电压表改装电流表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R的作用分压分流R的计算R=R g R=R g电表的总电阻R V=R g+R R A=。
2010年云南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2010年云南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5027d6360cba1aa811da20.png)
命题热点聚焦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原则、内容、过程与方法。
考生复习时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重心,能够联系实际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在历年的考试中,有关实践教学的题目出现得比较多,考生要特别注意。
名师讲堂语文教学属母语教学,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教学。
对语文教师来说,语文教学应围绕德育和智育两方面展开,即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而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体现又是围绕具体的字、词、句、段、篇、章的教学与学习而展开的。
字、词、句、段、篇、章这六个阶段的教与学都是以识字、写字、阅读与写作为基本出发点的。
因此,研究语文教学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既要从理论上掌握各部分的教学方法,又要灵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以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为教学重点。
在中学阶段,阅读与写作教学是重中之得,以下将详细阐述。
第一讲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
(二)原则1.学生热心投入与潜心实践相统一的原则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认知系统承担着接收、贮存和转化知识的任务;情感系统承担着启动、调节、维持和定向学习行为的任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智活动总是先由兴趣转化为动机,经由情感再上升为认知活动。
因此,只有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认知所具有的导向促进作用,才能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有力地推动他们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2.良好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原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指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获得新知;主动移情会意。
只有学生具备了明确的阅读动机、健康的阅读情感、坚强的阅读意志,并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中,课本对学生的认知、感化、陶冶作用才能实现。
初中生物教招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生物教招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202a1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8.png)
---一、课题《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绿色植物的生活》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条件和意义。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呼吸作用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并认识到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
-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
- 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条件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现象。
-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
2.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和发育的吗?2.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征。
3. 总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条件。
(二)新课讲授1. 光合作用:-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和意义。
- 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
2. 呼吸作用:- 讲解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和意义。
- 展示呼吸作用的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呼吸作用的现象。
(三)课堂练习1.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题。
2. 选择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 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什么意义?(五)布置作业1. 课后复习: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初中生物教师招聘面试教案总结
![初中生物教师招聘面试教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6ddc80aa00b52acfc7caef.png)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面试教案:细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需要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引导,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本课安排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基础上来进行,通过与动物植物细胞的比较来进一步学习细菌的结构。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菌类是分解者,菌类虽然多数个体较小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菌类和动物植物一起构成了整个生物界。
(二)、本节的学习目标及依据: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学生实际。
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现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做基础;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德育目标:1、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二、教材处理:(一)学情分析:由于班内学生成绩相差悬殊,且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本节课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教师招聘生物教案模板
![教师招聘生物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eae2ca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c.png)
教师招聘生物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中学生物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学生。
三、授课时间每节课程时间为45分钟。
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具备丰富中学生物教学经验及教师招聘考试辅导经验。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细胞结构、遗传学、生态学等;-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生物实验设计与操作;- 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有效辅导学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升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教具与网络资源,增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积极的教学态度;- 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与专业精神,为未来教师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增进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科学伦理观。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生物基础知识点的系统复习与深化;- 生物教学方法的分类与实际应用;- 教师招聘考试大纲要求的重难点内容。
2、教学难点- 生物学科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问题解决;-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与创新设计;- 对考试大纲中复杂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教学转化。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与生物教学相关的时事新闻或趣味生物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最新生物科技进展”、“自然界奇趣生物”等,通过提问或小组简短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思考与好奇心。
2、新知讲授(20分钟)- 对本节课的核心生物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结合PPT展示、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确保学生对细胞结构、遗传变异、生态平衡等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 通过举例说明和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生物理论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的生物学问题或教学情境进行讨论,如“如何设计一堂关于光合作用的生物课?”- 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提出解决方案或教学策略,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2010年最新七年级生物上册备课教案
![2010年最新七年级生物上册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201621e2bd960590c677dd.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教学过程: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
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
(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
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
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
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
(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教师招考教案模板
![生物教师招考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6ce1a8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a.png)
生物教师招考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四、授课教师生物教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课程相关的基本生物学概念和原理。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实验技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科学素养。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2)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3)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教学难点(1)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2)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
(3)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提问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知讲授(20分钟)(1)详细讲解生物学概念、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2)展示实验操作步骤,解释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
(3)通过板书、PPT等形式,呈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组,针对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练习(10分钟)(1)设计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生物教招教案模板范文
![生物教招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bb1ee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c.png)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 生物多样性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二、新课讲授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 通过实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如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通过实例分析不同层次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3.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阐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 通过实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生物多样性层次表格的填写。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和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和重要性,那么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二、新课讲授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原则,如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等。
- 通过实例说明不同保护措施的具体应用。
初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初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49628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d.png)
初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的起源和发展
目标:了解生物的起源和演化,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类型
教学内容:
1. 生物的起源和演化
2.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方法
3. 不同类型的生物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
1. 生物起源和演化的过程
2. 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3. 了解不同类型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1. 生物起源和演化的理解
2. 生物分类方法的掌握
3. 不同类型生物特征的区分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及相关教学资料
2. 彩色图片及实物展示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介绍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起源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联系
2. 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3. 展示不同类型生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教学反馈:
1.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问答和讨论
2. 布置相关练习和实验,巩固和拓展知识
3. 定期进行课堂检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生物起源和发展的理解和分类方法的掌握
2. 通过实验和练习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确保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以上是初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所有教案汇总
![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所有教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71bb07a03d8ce2f0166230e.png)
教师资格证中学生物试讲:《生物圈》面试同学好,首先呢,问大家你们的家中都有哪些人呢?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
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们叫家庭成员,而我们的家庭成员及一起居住的房子我们就叫做家。
那如果我们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看成是我们的家人,那么一切生物所居住的这个家是什么呢?它就是生物圈,下面呢我们一起回到生命之初,跟随老师走进一场奇妙的太空之旅。
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请大家思考一下,与太空中其他星球相比,为什么只有地球才有生命的存在?视频看完了,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只有地球才有生命的存在?好,坐在前排的这位女生,你来说一说,嗯,你看得很认真,请坐,她说到了地球上有空气,阳光,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答案呢?班长来说一下。
补充的很好,他说到了还有氧气,水。
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因为只有地球为我们提供了这些我们生存所必须的条件,而其他星球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共有的家园——生物圈。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这幅图,大致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在这个图中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对,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洋、山川、河流、草原平地和沙漠等。
那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幅画有生机吗?如果没有,它还缺少了什么呢?对,动物、植物这些有生命的东西,那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动植物的纸片,就请同学们来给他们找到他们的家,并送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中。
哪位同学想上来?同学们想上台的欲望都很强烈,我们先请第三排穿红颜色衣服的同学和黄颜色衣服的同学上来。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幅图是否就充满了生气呢?对,这些生物都回到了自己的家。
生物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环境就是我们要说的生物圈。
从同学们给这些生物找的家来看,都没有任何一个生物在放在很深的地底下吧。
那我们就都知道了:地球上不是任何的角落都有生物的,比如在地壳内部是没有生物存在的。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态圈。
生物圈的一个具体范围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短片。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生物教学计划(八年级)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生物教学计划(八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21e58f95a216147916112867.png)
况
基
础
学生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
知 所提高,但学习欠主动,思维欠灵活,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
识
内
第 5 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15-18 章)
第 6 单元 生命的延续( 19-20 章)
容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教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保护动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的生活
人的生殖系统、新生命的孕育、青春期发育特点 材 点 昆虫、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植物的有性生殖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及其规律性、性别决定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分
骨的结构和功能
躯体运动的形成
析
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意义
难 微生物的生活
变态发育
点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植物的组织培养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及其规律性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邓永红)
目的 要求
基 本 情 况
通过教学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
习习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思
想 状
不少学生对生物课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是副科,没有升 学压力,学习较为随意,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不多,纪律有待加 强。
初中生物教育实习说课教案
![初中生物教育实习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bcae7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a.png)
初中生物教育实习说课教案实习时间:XXXX教学内容:人体消化系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人体消化过程的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视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难点:人体消化过程的细节和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人体消化系统模型、玻璃试管、试管夹、消化酶溶液等。
2. 教学课件:PPT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过程。
3. 实验材料:食物样本、唾液收集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引发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通过PPT展示,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消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食物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化学变化,探究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消化酶的重要性和消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5.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反思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五、教学反思:本次实习课堂中,我通过引入实验环节和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还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六、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回馈和评价,我发现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的理解有所提高,但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其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生物学习体验。
云南省中学生物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云南省中学生物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59ec2a03d8ce2f006623fd.png)
命题热点聚焦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对生物教学目标原则及教学方法的掌握。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学生物学教材教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目前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名师讲堂第一讲生物教学的目标与原则一、生物教学的目标1.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5.生物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二、生物教学的原则(一)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的原则(二)方法科学,灵活多变的原则1.方法科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在中学生物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
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转变观念,创新教育的原则“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
二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热点聚焦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对生物教学目标原则及教学方法的掌握。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学生物学教材教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目前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名师讲堂第一讲生物教学的目标与原则一、生物教学的目标1.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5.生物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二、生物教学的原则(一)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的原则(二)方法科学,灵活多变的原则1.方法科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在中学生物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
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转变观念,创新教育的原则“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
二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第二讲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比较常用的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情境教学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着重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一、导学式教学法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或求知的途径,并结合教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的一种教学方法。
导学式教学法又包含背景呈现法和要点提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一)背景呈现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理论(如分离定律)的分析和概念的理解(如免疫)常常只需向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而不必详细讲解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称为背景呈现法。
如必修1《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教师只需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的物质来源、能量来源和氧气来源,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应用等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去学习和探究。
背景呈现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对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的背景呈现可使他们迅速准确地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探究指明方向。
(二)要点提示法要点提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点拨一个或几个要点来引出新课以及复习和回顾某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如学习基因的结构时,可以提出问题:细胞里除了细胞核外还有哪些结构里有DNA,它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如何?学生就会联想到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等等;在必修2和必修3会用到一些细胞学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可采用要点提示法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选修2和选修3中多处都涉及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细胞工程等问题,上课时也可以通过要点提示法对它们进行归类和比较,这样既避免重复讲解又达到了巩固和复习的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法生物学家运用探究方法研究生命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解释各种生命现象。
高中生物课程提倡将探究法作为生物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世界、理解科学本质的和领悟生物学基本规律。
(一)讨论探究法讨论探究法主要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讨论、辩解,来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热点话题和一些疑难问题的教学方法。
如选修3中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还有生物技术产品与国际贸易争端、国际视野中的“克隆人”研究、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很难简单地用“是”或“非”来回答。
上课时教师可以把当前人们的观点全列出来,让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分析,再结合教师的指导和相关的资料,当每个学生对上述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教学目的就已达到,教学过程也就告一段落。
这种教学方法由于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讨论时学生的兴趣非常浓,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但也可能会出现上课纪律难以控制甚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尴尬。
(二)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去探究实验手段和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
如选修1中当学生品尝了自己亲手酿制的葡萄酒和制作的腐乳之后,虽然觉得口感和味道不太正宗,但基本上不再需要教师去讲解发酵、灭菌以及微生物培养等知识了,课后还会有不少学生去探究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风味和质量的影响;当学生用胡萝卜的韧皮部培养出小胡萝卜苗时,其喜悦之情自然难以言表,回家后也许还会探究用其他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至于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叶绿素和DNA提取等问题也都能直接在实验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当然,实验探究法只能对一些适宜开展实验的内容才能采用,而且需要一定的经费、设备和场地作保证。
对一些农村中学以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比如DNA扩增、观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等实验,由于PCR仪和电镜价格昂贵,很多中学只能望洋兴叹。
三、自主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阅读、分析和思考,从而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指导作为前提,包括提出自学目标、自学,方法和途径、课后检测等。
自主式教学法有多种方式,比较常用的有媒体教学法、查阅资料法等。
(一)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
胚胎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比较复杂的知识都可以直接借助于VCD、DVD甚至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动画进行直观教学。
电影《黑太阳731》全方位地再现了日本关东军对亚洲人(含中国人)进行的毫无人道的生物武器试验,对《禁止生物武器》一节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诠释作用;电视片《袁隆平》对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教学、杂交育种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再如必修1中的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难点,课本的图片和文字很难直观地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若改用Flash动画去演示就能使学生非常形象、生动地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适用的图片和资料会越来越丰富,媒体教学法也将在新课程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查阅资料法借助报刊杂志以及多媒体手段了解一些知识性的或当前生物科技发展成就的教学方法称为查阅资料法。
如禽流感的病原体及流行趋势,非典传播的特点及危害还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发展趋势等问题都可用查阅资料法进行教学。
通过对资料的查阅,学生自己就会清楚地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和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学生读完《干细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学生物教学》2005.12)等文章后,对于干细胞的有关知识会留下大致印象;读完《胚胎工程技术在国外养牛中应用现状》(《考试报.新课标版》2006.6)等文后,对当前胚胎工程的应用便知一二。
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需要有条件地使用,而且在使用前一定要明确查找目的、查找范围,并列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不能大海捞针,最好课前教师先预查一下。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会受到教学课时(耗时较多)、教学设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宽带)等条件的限制,还会受到诸如学生的知识面、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影响。
可供学生查阅的资料很多,可以是《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等专业杂志,《考试报》、《生物报》等有关报纸,还可以是中学生物资源网、中学生物教学网等学科网站等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将不断改进。
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新课标教学工作,一定能找到科学、适用、高效的新课标教学方法。
附:经典教案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知识目标:(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的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2)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对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重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很多,至少有62种,常见的有29种。
这些元素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及其各自具有的生理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不同的名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等。
【教学难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内在联系、根本区别,以及表现出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在以前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从生物的主要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现在从元素水平上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抓住两点来分析,一是“生物界中没有自己特有的化学元素”——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二是“各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含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差异性。
【教具准备】1.非生命环境(地壳)与生物细胞的元素对比表;2.动物(人体)与植物体(玉米)组成元素的对比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学生什么是生物?2.生物是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这就是生物的物质性,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板书:生命的物质基础)。
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那么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呢?它和非生物的化学元素又有什么不同和联系呢?(板书课题: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二是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在缺少B时,植物会得“花而不实"病;人体缺Fe时会出现贫血症状,果树缺Fe时会得黄叶病;植物体缺K则茎秆软弱易倒佚;人体缺Ⅰ易患大脖子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