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人格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弗洛姆新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成因

弗洛姆是20世纪杰出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家,他终生以拯世救人为己任,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理论宗旨。他深刻反思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肆虐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重病症和生活于其中的现代西方人的人格现状,苦苦追寻现代病态人格形成及其普遍蔓延的原因,积极探求塑造健康人格的对策良方,深切关注并积极参与世界和平运动,为建立一个以创制型人格的发展为目标的健全社会而奔走呼号。弗洛姆伦理思想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一个人问自己:我是怎么对那些在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领域发生兴趣的?他会发现,要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或许他天生爱好某些问题,或许他是受了某些老师的影响和当时各种思想和个人经历的影响,才走上了他感兴趣的道路的……说实在的,如果有人想要确切地知道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哪个更重要的话,那么,没有一部详细的史料性的自传恐怕难以找到答案。”①归纳而言,他的伦理思想打上了时代及文化传统的深刻烙印,既有着广泛的理论渊源,也与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①ErichFromm,Beyondthechainsofillusion:myencounterwithMarxandFreud,NewYork:SimonandSchuster,1962,P.3.

第一节新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个杰出的思想家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思考和创作,弗洛姆同样如此,他的伦理思想是多种思想的交融和各种文化观念的碰撞所发出的火花。在他的著作中,既引证了前代思想家和一些佛教哲学家的论述,也有不少当代理论家的思想观点,其中主要包括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T.阿奎那、T.霍布斯、B.斯宾诺莎、G.W.莱布尼兹、B.帕斯卡、I.康德、G.W.F.黑格尔、F.w.尼采、w.狄尔泰、E.胡塞尔、J.杜威、w.詹姆斯、M.海德格尔、J.P.萨特、A.伽缪、R.尼布尔等。他还明确地陈述了其思想的具体源流:“预言的犹太教、马克思、母系氏族制、佛教和弗洛伊德对我都有关键性的影响。它们不仅构成了我的思想,还影响了我的全部思想的发展。”①总的说来,人道主义传统,K.马克思与s.弗洛伊德的伦理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犹太教与禅宗等宗教伦理,存在主义和J.J.巴赫芬的思想等是弗洛姆伦理思想的主要来源。虽然这些思想的最终根源是人道主义,可以说,人道主义与这些思想的关系应当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但是本书出于详细阐述的需要,特别把人道主义传统从中抽离出来,作为弗洛姆伦理思想的首要来源。

①ErichFromm,Fortheloveoflife,NewYork:FreePr.,1986,P.105

一、人道主义传统对于“人道主义”(humanism)一词的理解,不同的百科全书有着不尽相同的说法。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上写着:人道主义是14世纪后半期发源于意大利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并且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成为近代文化的组成要素。人道主义也指任何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利益作为内容的哲学。

①《法国百科全书》和美国《哲学百科全书》的说法大致相同,认为人道主义是文艺复兴以来在西方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思想,其基本意义是指人与其他被创造物的不同之处,这种差异恰恰是人所具有的特征——文化修养。德国《迈耶尔百科词典》中的人道主义条目也持类似看法,并特别指出,人道主义要求重新发展并且维护希腊语、拉丁语的语言、科学、文学和文化。如果仅就“人道主义”(humanism)一词的首次使用而言,自然可以这么说,但是,如果

就人道主义的内涵而言,这种说法有些简单。应当说,《中国大百科全书》之说较为恰当,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②从伦理学的角度而言,人道主义是人们关于伦理学和道德实践的重要问题,即关于人的地位、权利、能力、价值和尊严等所坚持的一种主张。它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多种形态,每种形态都有其历史的根源,都有其现实的合理性,都是历史的产物。但是,

①转引自靳辉明、罗文东:《人道主义与现代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6页。②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96页。

在西方伦理学史上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不同时代和流派的西方伦理学家们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不尽相同,综合各种不同的语义,一般而言,人道主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人类相对于自然万物具有无与伦比的认识上和实践上的优势;人类是自然万物的目的和中心,自然万物只是相对于人类才具有意义和价值;人类享有某些不可剥夺的和不容侵犯的天赋权利”①;人之为人的人格是不可转让的,人的尊严是不可践踏的;人是目的,不能把人总是当做手段或工具;每个人都有自由发展其个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道主义在西方伦理学史上的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从其根本宗旨来看,在其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远古的人本主义的人道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反神本主义的人道主义、近代的主体性原则的人道主义和现当代的社会批判的人道主义。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道主义(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的表现形式是人本主义,以强调人类对于自然万物的优越性、中心性和目的性为宗旨。换言之,此时各家各派的伦理学家都承认,人的一切道德活动都是为了人的德性完善和生活幸福;人优越于其他一切生物,是其他一切非神圣事物的目的和中心。智者派代表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第一个明确被表述的人道主义命题。

①参见杨方:《第四条思路——西方伦理学若干问题宏观综合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6页。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①以向在神的名义下宰制人的教会争取人的权利、地位和尊严为宗旨,它的口号就是: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此时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是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高贵;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注重现世生活的意义;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教会的经院哲学和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认识自然,造福人生。②近代的人道主义⑧以全面论证人在存在、认识和实践等方面的主体性为特色。可以说,绝大多数近代伦理学家都是人道主义者。他fl'l女H同远古伦理学一样强调人类相对于自然万物的优越性、中心性、目的性和至上性,但他们更加重视人类在认知和实践中展现出来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合称主体性)。康德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阐发的三个命题:人在其本身就是目的,人通过知性(理智)为自然立法,人通过理性为自身立法,是近代人道主义存在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中的三大醒目标志。④而在现代西方伦理学中,人道主义依然有其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它是以抗议机械文明和技术统治对人的个性、自由和价值的①主要代表有佩脱拉克(F.Petrurca,1304—13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