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相关试题

合集下载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二中九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3分)如图是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石雕B.竹编C.酿酒D.糖塑2.(3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属于有机物。

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C B.N C.Ca D.Fe3.(3分)下列是探究酸的性质中涉及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倾倒稀盐酸B.滴加石蕊试剂C.稀释浓硫酸D.测pH4.(3分)9月23至10月8在浙江杭州顺利举行了亚运会,本次亚运金牌(如图)重154克—156克,而是用99.9%的白银,再在外面镀上6克999%的黄金。

根据知识回答第4题。

从物质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A.金属单质B.有机物C.化合物D.混合物5.(3分)9月23至10月8在浙江杭州顺利举行了亚运会,本次亚运金牌(如图)重154克﹣156克,而是用99.9%的白银,再在外面镀上6克999%的黄金。

根据知识回答第6题。

亚运金牌制作应用了科学中的镀金技术,在电流作用下,使镀液中金的阳离子在银牌表面沉淀出来,已知离子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1B.+2C.+3D.+46.(3分)9月23至10月8在浙江杭州顺利举行了亚运会,本次亚运金牌(如图)重154克—156克,而是用99.9%的白银,再在外面镀上6克999%的黄金。

根据知识回答第5题。

本届杭州亚运会的金牌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纪念价值。

在选择铸造金牌的材料时()A.金属的颜色B.金属的耐腐蚀性C.金属的导电性D.金属的延展性7.(3分)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A.烧碱Na2CO3B.生石灰Ca(OH)2C.石灰石CaO D.食盐NaCl8.(3分)下列物质久置时易变质的是()A.浓盐酸B.浓硫酸C.氯化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9.(3分)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B.C.D.10.(3分)下列一种试剂能将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一一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A.稀盐酸B.稀硫酸C.氯化钠溶液D.硝酸钾溶液11.(3分)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B.C.D.12.(3分)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A H2(水蒸气)通过足量浓硫酸B SO2(HCl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C MgO(Mg)加入足量稀盐酸D CuCl2溶液(FeCl2溶液)加入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13.(3分)茶叶蛋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它能否食用呢?小明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发现黑色物质不溶于水,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Cl+FeS =FeCl2+H2S↑根据知识回答第13题。

浙江嘉兴市2020-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浙江嘉兴市2020-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浙江嘉兴市2020-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嘉兴市2020~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卷(2022.6)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青蒿素是中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

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

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

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

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摘选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材料二: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的价值再次受到世界瞩目,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多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越南、新加坡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3个中药产品已完成欧盟传统药物注册;多个中药产品在美国完成Ⅱ期临床试验。

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保障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已发布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

世卫组织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是中医药进入国际医疗市场的巨大推动力。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0 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0 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

专题20 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1.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反复温习中医古籍,不断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启示我们①学习传统中医药文化是获得认识的来源②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中医药研究具有指导作用③获得真理是中医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实践基础上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了研究的不断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在研读东晋〃葛洪的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不是传统中药‚水煎‛的方法来用药的,她由此悟及‚高温可能破坏药物效果‛。

据此,她改用低沸点溶剂,果然使药效明显提高。

经过反复试验,最终获得成功。

她说:‚中医药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么丰富的财富以及古人留下的丰富经验,并不是我们拿来就可以用的,是需要在古人的基础上再探索、再思考、再挖掘,才能创造出价值。

‛然而,中药这块民族瑰宝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在传承与发展上受到制约,中医药宝库开发挖掘的力度远远不够。

有专家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温故‛的能力不足,中医思维模式逐渐西化,不再承认中医药理论的原创价值。

如果离开中医经典,中医药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也有专家认为,创新能力不足制约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中成药功能主治模糊、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技术落后、过程风险管控薄弱,国内的医药界满足于仿制国外过期专利药,这都制约了中药品种做大做强。

面对当前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医学界和生物医药界纷纷将目光投向传统医药领域,如何实现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渗透结合,将成为中国的医药工作者们未来重要的课题。

(1)结合材料说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化意义。

2016年全国高考热点透视之——青蒿素必考【含答案】

2016年全国高考热点透视之——青蒿素必考【含答案】

2016年全国高考热点透视之——青蒿素Daniel高考研究院命题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注意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1.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

青蒿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5H22O4B.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可用蒸馏水提取植物中的青蒿素D.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2.85岁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颁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下列关于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均能发生取代反应C.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D.青蒿素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3.青蒿琥酯是治疗疟疾的首选药,可由青蒿素两步合成得到。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B.青蒿素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C.反应②原子利用率为100%D.青蒿琥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青蒿琥酯钠4.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而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之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萃取是一种化学变化B.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它属于有机物C.人工合成青蒿素经过了长期的实验研究,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D.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可用元素分析仪确定青蒿素中的C、H、O元素5.某种药物青蒿素结构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易溶于水B.青蒿素的晶体为原子晶体C.青蒿素能与NaOH溶液反应D.青蒿素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6.2011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2019试题2.2.2物质的量浓度相关计算

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2019试题2.2.2物质的量浓度相关计算

课后分层练2.2.2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物质的量浓度相关计算)1.它的分子式为C 15H 22O 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82 g 青蒿素含氧原子数目为0.05N AB .标准状况下,l mol 青蒿素的体积为22.4 LC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D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答案] A[解析]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 -1,则2.82 g 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 2.82 g 282 g·mol -1=0.01 mol,0.01 mol C 15H 22O 5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5=0.05 mol ,则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05N A ,A 项正确;标准状况下青蒿素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 项错误;青蒿素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5282×100%≈28.4%,C 项错误;摩尔质量有单位,为g·mol-1,则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 -1,D 项错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24 g 镁与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 .1 mol 重水(D 2O)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3∶4D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答案] B[解析] 24 g 镁与27 g 铝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 ,1 mol Mg 含有12N A 个质子,1 mol Al 含有13N A 个质子,二者含有的质子数不同,A 错误;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氧原子,故所含电子数相同,B 正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H 无中子,D 含有1个中子,O 含有8个中子,所以1 mol 重水与1 mol 水的中子数之比为10N A ∶8N A =5∶4,C错误;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22.4 L H 2O 的物质的量大于1 mol ,故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中含有的氢原子数大于2N A ,D 错误。

04生物培训试题七上二单元测试

04生物培训试题七上二单元测试

04生物培训七上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2×25=50分)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合成的控制中心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2.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叶绿体和线粒体,谁的观点不正确?()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叶绿体合成无机物,贮存能量C.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D.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小麦清明拔三节,新笋一夜成高竹”说的是小麦和竹子生长速度很快。

它们生长速度快的原因是()A.细胞分裂速度快B.细胞生长速度快C.细胞分化速度快D.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快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细胞壁⑤线粒体⑥叶绿体⑦液泡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④⑥⑦5.下列各项结构中属于组织结构层次的是()A.肝脏B.心脏C.血液D.皮肤6.有关绿豆芽的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前,染色体经过复制数量加倍B.与母细胞相比,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C.经过细胞分化,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经过细胞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7.下列人体器官中,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的是()8.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过程中需要在载玻片培养液中放少量棉花纤维的目的是()A.观察草履虫沿棉花纤维运动状态B.使棉花纤维缠绕住草履虫便于观察C.限制草履虫运动范围,便于观察D.通过棉花吸去多余水分便于观察9.俗话说“枯木逢春犹再发”,枯木仍能生长的根本原因是()A.具有分生组织B.具有输导组织C.具有营养组织D.具有保护组织10.下列关于动物体结构层次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1.对樟树植株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B.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D.所有活细胞中都有液泡12.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主要存在⑦中B.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④能控制物质的进出D.⑤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种细胞,它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这种细胞肯定不会来自()A.洋葱保护组织B.人体肌肉组织C.番茄营养组织D.蘑菇营养组织14.海带细胞中碘的含量远远高于海水,海带细胞仍继续从海水中吸收碘。

《易错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5章选择题专项测试题(培优提高)

《易错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5章选择题专项测试题(培优提高)

一、选择题1.中国研制成功的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烃B.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属于芳香族化合物D.分子式是C15H22O5答案:D解析:A.该物质中含有C、H、O元素,不属于烃,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故A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分子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远远小于10000,属于小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该分子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C 错误;D.该分子中含有15个C原子、22个H原子、5个O原子,分子式为C15H22O5,故D正确;故选D。

2.漆酚(Urushiol)是生漆的主要成分,化工辞典对其组成与结构的描述如图。

下列对漆酚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漆酚可发生加成反应B.漆酚是混合物,难溶于水、可溶于苯C.生漆固化硬化过程伴随漆酚的聚合反应D.生漆是纯天然产物,对人体无毒无害答案:D解析:A.R基中含有不饱和键,所以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B. R基不同构成的漆酚分子式不同,所以漆酚是这一类混合物的统称,结构式中含有-OH,酚羟基,难溶于水,可溶于苯,故B正确;C.生漆成膜固化硬化过程认为先是生物化学过程,然后是化学物理聚合过程,故C正确;D.苯酚具有毒性,破坏皮肤细胞,故D错误;故选D。

3.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甲骨”与“丝帛”成分相同B.纳米级的铁粉能通过吸附作用除去水体中的Cu2+、Hg2+重金属离子C.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D.用于制作N95型口罩的“熔喷布”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答案:D解析:A.“甲骨”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丝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者成分不同,故A 错误;B.纳米级的铁粉具有还原性,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Cu2+、Hg2+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单质从水体中除去,故B错误;C.葡萄糖是单糖不水解,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故C错误;D.用于制作N95型口罩的“熔喷布”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是高聚物,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答案选D。

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三单元同步分层作业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含答案)

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三单元同步分层作业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含答案)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蒿.(hāo)璀璨.(càn)羟.基(jǐng)撒手人寰.(yuán)B.目眩.(xuàn)畏葸.(sī)栅.栏(zhà)孜.孜不倦(zī)C.疟.疾(nüè)湮.没(yān)福祉.(zhǐ)自鸣.得意(míng)D.肘.腋(zhǒu)杜撰.(zuàn)褶.皱(zhě)衍.生物(qiǎn)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宝库资源丰富,可以向西方推出的东西十分巨大。

②因此,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去粗取精尤其重要。

③中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因为我们的文化输出远小于文化输入。

④这一方面要靠挖掘,另一方面要靠内容创新。

⑤当前中国应该提出“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但要面临一个思考:哪些东西能够走出去?⑥但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

A.③⑤②⑥①④B.①③⑤②④⑥C.③⑤①⑥②④D.①③②⑤⑥④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A.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除有效地施行减税降费措施外,为使地方收支平衡,还要增加财政支出资金利用效率B.各省市发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考生风险,维护考生利益C.一年多来,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四处挑起贸易争端,恣意冲击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成为国际社会最大的“麻烦制造者”D.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几十个报社、电视台和网站的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国内创下13亿元电影票房纪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海外却遭遇窘境,在北美3天的票房仅为19万元人民币,这真令人叹为观止....B.在本赛季中,CBA上届冠军北京队惜败山东队,遗憾地止步于半决赛,但马布里和队员们已经尽力,广大球迷们不应求全责备....他们的表现C.母亲节即将来临,正在紧张准备高考的学生何一舟为表爱心,去购物中心给母亲买礼物,面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商品有些不知所措D.从事市场研究的某公司发布消息称,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约占三分之二份额,传统的非智能手机已成明日黄花....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疟.(nüè)疾肆.(sì)虐宝藏.(zàng)化瘀.(yū)B.精髓.(suǐ)肘.(zhǒu)后发掘.(jué)羟.(qiǎng)基C.瑰.(guī)宝呼吁.(yù)福祉.(zhǐ)中药砒.(pī)霜D.相悖.(bèi)浸渍.(zì)处.(chù)方繁衍.(yǎn)昌盛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社会科学院15日在京发布2009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今年农业生产仍将保持良好态势,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预计均为6%。

青蒿素相关习题+解析

青蒿素相关习题+解析

青蒿素相关习题+解析1、2011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青蒿素结构式如图所示。

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该碳原子称“手性碳原子”。

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分子有6个手性碳原子B.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C.青蒿素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有氧化性D.青蒿素是脂溶性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有7个手性碳原子,分别如图,A错误。

分子式为C15H22O5,B正确。

分子中含有酯基、醚键和过氧键,所以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有氧化性,C正确。

该化合物含有酯基,可看作酯类,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物,D正确。

答案选A。

考点:有机物分子的性质点评:手性碳原子:人们将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形象地称为手性碳原子。

2、201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美国拉斯克医学奖的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如图是青蒿素的结构,则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B.青蒿素易溶于水、乙醇、苯C.青蒿素有-O-O-键具有较强的氧化性D.青蒿素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反应答案:B解析:A.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判断分子式为C15H22O5,故A正确;B.该有机物含有较多憎水基,难溶于水,故B错误;C.分子中含有过氧键,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故C正确;D.含有-COO-,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故D正确.3、屠呦呦,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已知甲基环己烷结构简式如图一,也可表示为图二的形式.抗虐新药青蒿素的结构简式如图三所示.其中过氧基(-O-O-)具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作业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作业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作业设计一、单选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主导的植物种植、培育和传播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中多种文化传承交融的华美乐章。

有的植物似乎天生与中华先民相依相伴且流传至今,实际却是的舶来品,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有的似乎与西方文化渊源颇深,实际上却祖居中华大地,如苹果。

(),它与西方文化紧密相关,但现代栽培苹果的起源地却在我国新疆的天山。

有的植物“圈地”成功,风靡全球,如别名繁多、美食花样百出的马铃薯。

但若,还得到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探访马铃薯最早被驯化培育的。

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然而近年来,借助转基因技术,大豆“美裔侨民”品种,改变了今日全球大豆产业格局。

千百年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被人们精心选育、引种和推广种植,也因此在演化之路上脱颖而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圈地”,不仅翻山越岭、远渡重洋,而且走出原生小环境。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地地道道寻根溯源蛛丝马迹异军突起B.名副其实寻根究底蛛丝马迹崭露头角C.地地道道寻根究底雪泥鸿爪异军突起D.名副其实寻根溯源雪泥鸿爪崭露头角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苹果尽管素有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恶名”,还有“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功B.别看苹果素有“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功,还有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恶名”C.别看苹果素有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恶名”,还有“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功D.苹果尽管索有“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功,还有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恶名”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翻山越岭、远渡重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圈地”,而且走出原生小环境。

B.不仅翻山越岭、远渡重洋,走出原生小环境,而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圈地”。

C.不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圈地”,翻山越岭、远渡重洋,而且走出原生小环境。

湖南省寄生虫病技术竞赛选拔赛试题

湖南省寄生虫病技术竞赛选拔赛试题

湖南省寄生虫病技术竞赛选拔赛试题(2)姓名:得分:一、判断题(10题,每题1.5分)1、青蒿素主要杀灭肝细胞内疟原虫。

()2、根据《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Ⅰ级响应程序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启动或终止,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在不具备定点屠宰条件的包虫病流行区,居民可将病变的动物脏器煮沸40分钟后喂犬。

()4、喝生水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5、日本血吸虫卵主要沉积在人体的结肠、肝脏等部位,虫卵刺激宿主发生Ⅰ型超敏反应。

()6、可以用肉眼分辨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的成虫。

()7、大多数吸虫成虫依靠糖的无氧酵解获得能量,所有线虫成虫都是通过糖的有氧代谢获得能量。

()8、经口感染的寄生虫并非全部寄生于消化道,寄生于消化道的寄生虫并非全部经口感染。

()9、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纹沼螺,肝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川卷螺。

()10、经药物治愈后的黑热病患者可产生永久保护性免疫。

()二、单选题(30题、每题2分)1、下列虫卵中,发育最快的是()A、钩虫卵B、蛔虫卵C、蛲虫卵D、日本血吸虫卵E、鞭虫卵2、人体寄生虫包括三大类()A、线虫、吸虫、绦虫B、线虫、原虫、绦虫C、蠕虫、原虫、医学节肢动物D、线虫、原虫、医学节肢动物E、蠕虫、吸虫、医学节肢动物3、人体吸虫不寄生于人体的()A、肌肉B、肺脏C、脑部D、小肠肠腔E、大肠肠腔4、导致各种疟疾潜伏期长短不一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体免疫力的差异B、疟原虫的种类、虫株不同C、红细胞内期发育的原虫数不同D、红细胞外期发育时间不同E、患者复抗疟药的结果5、绦虫成虫的消化道结构()A、有口和有消化道B、无口和无消化道C、无口有消化道D、有口无消化道E、有口无肛6、下列寄生虫发育阶段,吸虫不可能有的是()A、毛蚴B、尾蚴C、囊蚴D、后尾蚴E、囊尾蚴7、寄生虫的转宿宿主是指()A、寄生虫幼虫寄生的非正常宿主B、寄生虫的适宜中间宿主C、寄生虫成虫寄生的不适宜宿主D、寄生虫成虫寄生的适宜的脊椎动物E、寄生虫适宜的终宿主8、并殖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是()A、两睾丸并列B、卵巢与子宫并列C、二吸盘并列D、卵巢与子宫并列,两睾丸并列E、两侧卵黄腺并列9、出现疟疾突发疫情时,现场处置措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治疗病人B、人群预防服药C、媒介调查与控制D、健康教育E、病人休止期根治10、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是()A、肺和脑B、生殖系统C、泌尿系统D、消化系统E、皮肤及淋巴系统11、棘球蚴病在我国西北地区易于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西北地区牧草、水资源丰富B、食草动物的粪便污染牧草、水源C、牧民不注意个人卫生,常随地大小便,污染牧草和水源D、受染的犬等食肉动物的粪便污染牧草和水源E、牧民误食含棘球蚴污染的动物脏器12、下列哪项不是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生活史的共同点()A、人是唯一的终宿主B、成虫寄生在小肠C、经口感染D、感染阶段为虫卵E、感染阶段为囊尾蚴13、棘球蚴病的确诊依赖下列哪项检查()A、CT准确地检测出各种病理征象B、X线和B超C、血清学检查强阳性D、手术取出棘球蚴或检获棘球蚴碎片E、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14、绦虫属于()A、节肢动物门B、扁形动物门C、原生动物门D、线形动物门E、棘头动物门15、感染旋毛虫后,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属于旋毛虫致病过程的哪一期()A、幼虫侵入期B、肌肉受累期及成囊期C、成囊期D、幼虫移行期及成囊期E、以上各期均可出现16、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中华按蚊是间日疟原虫的终宿主B、淡色库蚊是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C、野猪是卫氏并殖吸虫的转宿宿主D、白蛉是利什曼原虫的终宿主E、猫是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17、疟疾患者出现贫血,除了由于寄生的疟原虫成熟裂殖体引起红细胞破坏外,还可由于()引起A、肾脏病变B、血小板减少C、免疫病理变化D、骨髓造血功能亢进E、巨噬细胞增生18、下列哪个病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A、疟疾B、包虫病C、血吸虫病D囊虫病E、黑热病19、下列哪项是寄生虫对宿主的化学性损害()A、华支睾吸虫引起的阻塞性黄疸B、胆道蛔虫症C、脑囊虫病引起的癫痫D、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肝脓肿E、疟原虫红内期成熟裂殖体对红细胞的破坏20、可引起全血性贫血的寄生虫是()A、鞭虫B、恶性疟原虫C、血吸虫D、钩虫E、杜氏利什曼原虫21、下列哪种中绦期幼虫不寄生于人体内()A猪带绦虫B、牛带绦虫C、细粒棘球绦虫D、多房棘球绦虫E、曼氏迭宫绦虫22、对间日疟原虫具有先天性抵抗力主要是因为()A、红细胞ATP水平下降B、红细胞结构异常C、Duffy血型阴性D、红细胞缺G6PDE、网织红细胞23、蛔虫卵形态与其他线虫卵的主要不同是()A、椭圆形B、卵壳透明C、卵内含幼虫D、呈棕黄色E、有明显的凹凸不平的蛋白膜24、下列寄生虫对人体的主要损害部位,哪项是错误的()A、血吸虫损害肠、肝B、肝吸虫损害肝、胆C、卫氏肺吸虫损害肺脏D、姜片吸虫损害小肠、肝E、肝片吸虫损害肝、胆25、慢性血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最好选用()A、尼龙筛集卵法加NaOH消化法B、饱和盐水漂浮法C、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D、自然沉淀法E、肛门拭子法26、细粒棘球绦虫对人体的感染阶段是()A、虫卵B、棘球蚴C、囊尾蚴D、原尾蚴E、似囊尾蚴27、引起婴幼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是()A、美洲钩虫B、十二指肠钩虫C、巴西钩虫D、锡兰钩虫E、犬钩虫28、下列线虫寄生人体时,除…外,都有血内移行过程()A、蛔虫B、钩虫C、鞭虫D、丝虫E、旋毛虫29、成虫寄生在消化系统,但不用粪检结果做诊断依据的寄生虫是()A、蛔虫 B鞭虫 C旋毛虫 D、钩虫 E、肝吸虫30、饱和盐水漂浮法最适合检查()A、未受精蛔虫卵B、肺吸虫卵C、肝吸虫卵D、带绦虫卵E、钩虫卵三、多选题(10题,每题2.5分)1、生活史中幼虫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进入肺泡腔的寄生虫有()A、蛔虫B、班氏丝虫C、钩虫D、日本血吸虫E、卫氏并殖吸虫2、能引起皮下结节或包块的寄生虫有()A、猪带绦虫B、细粒棘球绦虫C、华支睾吸虫D、曼氏迭宫绦虫E、卫氏并殖吸虫3、以幼虫为主要致病阶段的寄生虫有()A、斯氏狸殖吸虫B、旋毛虫C、猪带绦虫D、日本血吸虫E、细粒棘球绦虫4、虫卵不需在外界发育,可直接感染人体造成肝脏损害的寄生虫有()A、蛔虫B、细粒棘球绦虫C、猪带绦虫D、多房棘球绦虫E、肝片吸虫5、生吃猪肉可感染那些寄生虫()A、旋毛虫B、卫氏并殖吸虫C、猪带绦虫D、曼氏迭宫绦虫E、弓形虫6、在新鲜人粪中检出的蛔虫卵可具有以下形态特征()A、含幼虫蛔虫卵B、含单细胞受精蛔虫卵C、未受精蛔虫卵D、脱蛋白膜受精蛔虫卵E、含分裂卵细胞受精蛔虫卵7、出现下列哪些情形之一时,可视为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理工作()A、在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以上。

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三)

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三)

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1.环丙沙星的临床用途是治疗呼吸道感染。

2.环磷酰胺属于氮芥类烷化剂,甲氨蝶呤是叶酸类拮抗剂。

3、当分子结构中引入极性大的羧基、羟基、氨基时,则药物的水溶性增大,脂水分配系数减小。

4.在磺胺类药物分子中芳伯氨基与磺酰胺基在苯环上必须处于对位,在喹诺酮类药物分子中的6位引入氟原子可大大增加抗菌活性。

6、药物的分配系数P药物对油相及水相相对亲和力的度量7、药物进入体内到产生药效,要经历药剂相、药物动力相、药效相三个重要相。

8、顺铂的化学名全称为顺式二氨基二氯络铂,临床主要用作癌症治疗药。

9、药物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结构非特异性药和结构特异性药。

10、药物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方式有两种即构象诱导和构象选择。

11、药物在体内的解离度取决于药物的pKa和吸收部位的pH。

12、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相比特点为过敏反应少、抗菌活性及稳定性高。

13、含氮药物的氧化代谢主要发生在两个部位:一是在和氮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上发生N-脱烷基化和脱氮反应,另一是N-氧化反应。

14、药物分子设计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先导化合物的产生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15、组胺受体主要有H1受体和H2受体两种亚型,H1受体拮抗剂临床用作抗过敏药,H2受体拮抗剂临床用作抗溃疡药。

16、青蒿素是我国学者子黄花蒿中分离出的具有强效抗疟作用的药物,其分子中的过氧键是必要的药效团。

1.通过I相代谢可使药物分子引入或暴露出(B)A.羟基、卤素、巯基B.巯基、羟基、羧基C.羟基、硝基、氰基D.烃基、氨基、巯基2.具有二氢吡啶衍生物结构的抗心绞痛药是(A)A.硝苯地平B.硝酸异山梨酯C.吉非罗齐D.利血平3.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B)A.体内代谢较快B.易溶于水C.抗疟活性比蒿甲醚低D.对脑疟有效4.下列对脂水分配系数的叙述正确的是(C)A.药物脂水分配系数越大,活性越高B.药物脂水分配系数越小,活性越高C.脂水分配系数在一定范围内,药效最好D.脂水分配系数对药效无影响5.复方新诺明是由________组成。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屠呦呦)相关生物试题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屠呦呦)相关生物试题

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屠呦呦)相关生物试题1.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表达了野生生物的( )A. 直接使用价值B. 间接使用价值C. 潜在使用价值D. A与B的总和【答案】A2.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当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持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从上述的论述中,不能得出的是( )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表达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假如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C.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能够视为分解者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能够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答案】C3.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但是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且受地域性种植影响较大。

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实线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青蒿素合成的中间产物FPP(如图虚线框内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完成过程①需要酶催化,完成过程②需要的物质有、、等,结构有。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设计培育能生产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等基因。

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为提升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的产量,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思路。

(4)利用酵母细胞生产青蒿素与从植物体内直接提取相比较,明显的优势有、、等。

【答案】(1)RNA聚合氨基酸 ATP tRNA 核糖体(2)ADS酶基因 CYP71AV1酶基因(3)FPP合成固醇通过基因改造降低FRG9酶活性(4)青蒿素产量高成本低适合各地生产4.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2

青蒿素2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
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从青蒿叶子中成功提取青Array蒿素而获奖!青蒿素提取至中药菊科植物黄
花蒿,广泛应用于疟疾治疗。

青蒿素的工业提取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蒿素的分子式_______,可溶于氯仿,具有______性;
2.青蒿素的浸出在85%的A 液中最佳,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可与金属钠反应,试写出A 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青蒿素的浸取液具有颜色,请问B 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4.C 操作是________,D 步骤是________,E 步骤是________
5.蒿甲醚(C 16H 25O 5)是一种抗疟疾作用为青蒿素的10—20倍的物质,其合成路线如下:
青蒿素被NaBH 4还原成X
X →Y
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6.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中还可以得到青蒿酸(C
15H 22O 2),结构如下:
青蒿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K 的分子式为C 15H 22
O 3,具有三个六元环,
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试写出 J →K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试题内容与课标要求一致性评价
试题内容认知层次与课标认知层次
试题内容认知层
次比率与课标认知层次比率
注:X 代表课标认知层次,Y 代表试题内容认知层次。

表中数字代表按试题内容或课标要求进行编码赋分的值。

因为:
故求得P=0.909,由此可知所出试题与课标内容一致性较好。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A卷)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A卷)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A卷)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化学式为C 15H 22O 5)获得诺贝尔奖。

从物质分类看,青蒿素属于A .单质B .氧化物C .化合物D .混合物2.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将过期的化学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B .将未使用的Na 放回原瓶C .闻气体时用手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D .在通风橱内制备氯气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 .CuB .K 2SO 4C .CO 2D .NaCl 溶液4.如图所示装置中图1灯泡不亮,图2灯泡发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 .图1灯泡不亮的原因是NaCl 没有发生电离B .图2灯泡亮说明NaCl 溶液是电解质,能导电C .NaCl 要发生电离必须有水存在D .电解质在电流的作用下才能发生电离5.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可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 .雾B .Fe(OH)3胶体C .CuSO 4溶液D .AgI 胶体6.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 .NaHCO 3=Na ++H ++2-3CO B .H 2SO 4=2H ++2-4SO C .AlCl 3=Al 3++3Cl —D .Ca(OH)2=Ca 2++2OH —7.有关0.1mol/LNa 2SO 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0.1mol Na 2SO 4B .称量14.2g Na 2SO 4固体溶于1L 蒸馏水中即可获得此浓度溶液C .取出一半溶液,浓度变为0.05mol/L②烧杯中溶液pH变化如下1-H SO溶液的变化曲线A.①代表滴加24B.b点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2+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以上实验判断,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气体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B.白色沉淀2中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C.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一定不存在Ba2+D.白色沉淀3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三、填空题①写出CaCl2、MgSO4的电离方程式、;四、实验题Na O与水反应并定量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

《屠呦呦与青蒿素》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屠呦呦与青蒿素》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192.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文后各题。

(25分)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 年 10 月 5 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信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取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原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能够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取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地科学家、第一位获取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 6 日上午,向来不肯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再三重申“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经过央视发布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取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以前,大多数人也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式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 1930 年 12 月 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望了屠呦呦父亲母亲对她的美好期望。

她自幼耳闻目击中药治病的奇异疗效,发奋探究它的神秘。

1951 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少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任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始创,条件艰辛。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备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常常和各样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用心从事中药研究,获得了很多骄人的成就。

此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优秀的成就。

当年青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自然不会心识到,在漫长而波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候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 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 2 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青蒿与青蒿素”试题设计

“青蒿与青蒿素”试题设计

82教学参考■■■■■■■I 2020 年第 12 期•下原创试题“青蒿与青蒿素”试题设计王忠志金武斌(重庆育才中学校,重庆)[试题设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是典型的喀斯 特山区,该县大环境湿润,小环境干旱,不适宜种植其 他作物,但该县却是全球最大的青蒿种植基地,也是 全球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每年的青蒿素产量约占 全球产量的1/3。

材料二青蒿味苦,为典型的浅根植物,在海拔 300米以下的石山、土坡、丘陵等地方均能正常发育。

以前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融安县不得不种植青蒿。

自从新型抗症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后,融安县大力发展青蒿产业,使青蒿成为山区群 众心中的“治贫仙草”。

材料三青蒿素产量和青蒿素成品药市场比例 (见表1)。

表1我国全球青蒿素产量200吨240吨青蒿素成品 药市场比例小于5%印度制药集团欧洲制药集团其他约50%大于30%约15%(1)分析广西融安县大环境湿润,小环境干旱的主要原因。

(2)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具体分析青 蒿种植在融安县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推测我国在青蒿素产业链中的 位置及其不利影响。

(4) 请为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命题意图]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思辨能力和综合思维。

融安县地处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自然地 理环境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

学生需要从不同尺度、 不同自然地理要素入手辩证地分析大环境湿润,小环 境干旱的成因。

在分析小环境干旱时需要从该区域 岩石(地貌)特征人手,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为框架,理清该区域岩石、地貌、水、植被、土壤等要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凸显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思维。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关键地理信 息的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精准扶贫”必须以当 地特色产业为支柱,而且扶贫必须既扶经济又扶生 态。

种植青蒿在治理当地石漠化、增加当地农民收人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检测及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草容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

屠呦呦之所以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是由于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一奖项的实至名归,增添了厚重的分量。

这其中,产业化功不可没。

由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可一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创新与创业,这样的双创可以相辅相成。

屠呦呦取得的无疑是原始创新成果。

对于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达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

在屠呦呦获奖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

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

作为生物世界的一部分,疟疾从来都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

为此,科学家也总在寻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武器。

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另辟蹊径,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在我国,在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的20世纪70年代,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于是这一成果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

此外,艰辛的产业化过程,也使青蒿素没有较快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

青蒿素是科学发明,而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却是复方蒿甲醚。

复方蒿甲醚的奇特功效,正是由于其对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

然而,即便是功效如此之好的药物,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

正是由于药物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才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

2001年,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当病愈出院的患者们高呼“中国神药”时,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呦呦获医学诺奖给中学化学教育的几点启示
启示1学科方法胜于学科知识
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可以说运用化学进行物质研究的成功范例。

化学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为:哪些物质中含所要提取的物质;如何获得纯净的该物质;该物质的结构如何;该物质可能有哪些性质;能否在关键的点位植入需要的基团;工业上如何大规模生产该物质,等等。

青蒿素的发现遵循了这个思路。

评审委员会称屠呦呦的获奖是为了奖励她对药物的一种孜孜不倦地寻找过程。

启示2:观念的渗透是学科方法的核心
传统提取青蒿素的煎熬法致使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了。

屠呦呦一改传统的煎熬法,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提取实验,她在60摄氏度下制取了青蒿提取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条件的控制是化工生产的核心思想,屠呦呦改用乙醚的成功,说明化学的一些观念在她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正是这一观念的运用是她获得诺奖的关键。

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来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疾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素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启示3:失败是学生最大的权利,但失败能否成功在于坚持和反思
“也是1971年10月4日,那是第191号样品。

” 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勺青蒿提取物。

190次失败的痛楚才换来成功的喜悦。

所以,在学科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机会犯错,但也要让学生悟错、知错、改错。

启示4:任务驱动不可或缺
1967年,一个由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悄悄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代号“ 523”,志在帮助北越政府“打击美帝”,研究的指向正是一一防治疟疾新药,因为1960年代的东南亚战场上,疟原虫已经对奎宁类药物产生了抗性。

如果没有这场“政治任务”,也许青蒿素的发现与使用要延后许多年。

现在,对于抗癌药物的研制是否也来一场“任务驱动”呢是否也可以集中几十个有实力的研究机构进行集中研究呢青蒿素的研究是针对病毒,抗癌药的研制也是针对“癌细胞”这种病毒。

这些研究机构是否从青蒿素的研究发现史得到一些启示呢
2016年高考关于屠呦呦获诺奖的命题
85岁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颁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一一种用于治疗疟疾
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问鼎诺奖是中国本土自然科学获奖第一人,必然会成为2016年高考语文、文综、理综等学科的命题热点,本组试题是以屠呦呦获诺奖为命题素材而命制的高考模拟试题。

1、关于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G5H2Q
B.由青蒿素制备双氢青蒿素的反应属还原反应
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链和酯基、醚键
D.双氢青蒿素分子中有2个六元环和2个七元环
2、早在东晋时期,名医葛洪(公元283〜343年)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
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水”作
3、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

屠呦呦改用乙醇控温
60 C,药效显著提高,这说明青蒿素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190次提取失败后,1971年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
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_______ (填下表中的编号)。

5、上述用水、乙醇等从植物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 。

6、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1992年屠呦呦又制得了是青蒿素10倍抗疟疗效的双氢青蒿素。

现有人进行如下实验:准确称量g青蒿素在0〜5 C时溶于100 mL甲醇,不断搅拌下分次加入gNaBH,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反应液缓缓倒入250 mL冰冻的纯水中,过滤、真空干燥得纯度%勺产品g。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BH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的描述,你认为反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名称)。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品的产率为(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影响双氢青蒿素产率
的因素除了溶剂、反应时间、NaBH的用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甲醇分子的电子数相等的有机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同时符合下列
条件的物质在空气中不须加热或点燃就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甲醇分子的电子数相同;②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
1、D【解析】A选项:青蒿素的分子式既可用点数法确定,也可用不饱和度法(Q)求算。

根据青蒿素的结构可知分子中含15个C和5个0,最多含有32个H,由于青蒿素分子的Q =5,所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5H2Q。

D选项:双氢青蒿素分子中共含有5个环,其中有3个六元环(1个六碳环、1个五碳一氧环、1个三碳三氧环)和2个七元环(1个六碳一氧环、1个五碳二氧环)。

2、溶剂
3、可溶于乙醇、对热不稳定
【解析】根据由水改用乙醇信息可知:青蒿素可溶于乙醇;根据“煎”改为控温60C可知: 青蒿素对热不稳定
4、D
【解析】根据青蒿素对热不稳定可知:从“改用乙醇控温60r,药效显著提高”的信息上和
从青蒿中萃取青蒿素后的分离温度上来考虑,乙醚最适宜。

5、固-液萃取法
H
■ ■ 曲田
H ;H
L Ji J
6、(1)还原剂
(2)三颈(口)烧瓶
(3)%控制低温
(4) CHCH、CHNH、CHF
SiH4+2Q SiQ+2HO
1.青蒿琥酯是斡疗疟疾的首选药,可由青蒿素两步合成得到。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立刻显蓝紫色,是因为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
B.反应②原子利用率为 1 00 %
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D.青蒿琥酯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生成青素琥酯钠盐
2.青蒿素的一种化学合成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化合物E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有:、和羚基.
(2)合成路线中设计E-F、G T H的目的
OH o O OH
已知.戌哺心H町发比叵販尺上「斗工竺"JC—E-
(3)反应B T C,实际上可看作两步进行,依次发生的反应类型
(4)A在Sn- B沸石作用下,可异构为异蒲勒醇,已知异蒲勒醇分子有
(5)写出由笨甲醛和氯乙烷为原料,制备苄基乙醛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考点】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1)根据E的结构可知,含有的含氧官能团为酯基、醛基、羰基,
故答案为:酯基、醛基;
(2)由E T F的结构可知,羰基中C=O双键变成C-S单键,由的结构可知C-S单键又变成羰基,目的是保护羰基,
故答案为:保护羰基;
(3)由题目信息可知,结合B、C的结构可知,C=O双键变成C=C双键,应是B中连接羰基的甲基上的a -H与C=O先发生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OH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产生C=C双键生成C,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4)由最终分子的结合,结合异蒲勒醇分子有3个手性碳原子、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可
知其结构为环状,分子内脱水,应含有-0H,根据A的结合可知-0H处于环中甲基的间位位置,结合加成产物’可知应是异蒲勒醇与氢气发生1, 4-加成,则异蒲勒醇的结构简
故答案为:人A;
(5)结合流程中4C^D的变化分析设计,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生成乙
3个手性碳原子,异蒲勒醇分子内脱水再
(无机试剂任用,合成
与一分子H2加成可生成
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与苯甲醛在氢氧化钡条件下生成,在氢气/Rh 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工艺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推断与合成,涉及对工艺流程的分析与推断、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合成
工艺流程的设计,难度中等,注意根据转化关系中有机物的结构理解发生的反应,( 5)中方案设计,注
意利用题目中合成路线中增长碳链的信息设计,为热点题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