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学期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针对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的不足,加强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关注环境保护的同时,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获得提升。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以下基础:掌握了空气的基本成分及其性质,了解了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对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和深入理解方面,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操作技能尚不熟练;对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我计划采取以下策略:
-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定期组织复习课,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确保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提升。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 (空气的成分)复习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 (空气的成分)复习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成分》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自学整理、形成知识网络】1、请你说出空气中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并简述这些主要成分的性质及其用途。

2、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如何防止空气的污染?【典例分析、归纳方法思路】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里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氧气B、空气是一种化合物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主要污染物2、围绕“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讨论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剩余的主要是什么气体?实验说明该气体具有哪些性质?(3)红磷为什么要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4)打开止水夹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要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5)通过这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如用木炭应如何改进?(7) 该实验的设计原理是什么?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样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实例应用、培养解题能力】1、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常温下的空气和白磷,已知当温度达到40℃时白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 5 cm 处。

( 1 )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 _________ __ 。

( 2 )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为:①白磷(足量)_____________ ;②活塞向(填左、右)_ ___ 移动。

( 3 )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 _______cm 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学案第1课时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学案第1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第1课时)【基础知识回顾】考点一、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氖气其他气体体积分数分数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原理:在能测定体积变化的密闭容器内,利用某物质与空气中的反应,导致空气总体积减小,恢复到原状态后气体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2)药品的选择:常用的药品有、。

(3)装置要求:良好。

(4)操作要求:观察现象时,要等才能打开止水夹。

(5)常见的实验装置:I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方程式:现象:产生大量的,热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误差分析:(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导管中还残留一些水,⑤弹簧夹未夹紧,⑥插入燃烧匙太慢。

注意:用铁丝代替红磷,原因是用镁条代替红磷,原因是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II用加热铜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现象:色固体逐渐变为色。

装置冷却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减小约3、加热铜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1)将一只具支试管注满水,倒入量筒,记录体积。

(2)在另一只具支试管中装入塞上橡胶塞。

观察铜粉的颜色。

点燃酒精灯,左右移动预热试管。

(3)加热玻璃管中的铜,同时推拉。

(4)停止加热后,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待注射器活塞后,记录体积(5)读取剩余气体的体积,记录实验结果。

4、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验中,使铜粉足量是为了;不断推拉注射器的作用是;装置中气球的作用。

5、误差分析:(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①铜粉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④加热时间不够长,⑤实验前未将小气球内气体排出,⑥实验后未将小气球内气体排出就读数。

注意: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原因是6、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反思:铜丝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只能与反应,与空气中其他气体成分反应,且产物是气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2)知识梳理:回顾空气的组成,通过图表、实验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气体成分的理解和记忆。
(3)实验探究: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5)巩固提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的理解,掌握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用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
1.知道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实验、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
4.设计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5.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空气质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增强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空气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理解和记忆;
2.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3.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及其影响因素;
4.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学设计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通过学习空气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其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已学的空气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实验探究,突破难点:组织学生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学习空气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作用和相互关系。
2.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防治措施。
3.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4.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
2.注重知识点的拓展和深化,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互助、共享的乐趣,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掌握了空气的基本成分、性质以及简单的空气污染知识。他们对空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以及空气污染的深层原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 教案3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 教案3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学案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空气成分、空气污染有关知识,巩固氧气的用途与性质的关系,加深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观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巩固复习,初步形成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初步认识“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的观念,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分类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路线图】: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但是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空气污染的现象屡见不鲜。

请看一则新闻以及空气质量报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慢慢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3)植物在空气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4)空气还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5)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6)空气属于,其中的氮气属于(填写“纯净物”或“混合物”);。

(7)大气主要污染物有用所学知识完成横线内容: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红热 产生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产生的气体都有刺激性气味④硫在氧气中燃烧C ⑤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红热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通过A,B,C 三组对比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规律是:。

学生活动三:氧气的制法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工厂后知道了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跟老师实验室简便快捷的方法不同。

小组成员跃跃欲试想自制氧气。

同学从家里拿来了洗脸盆并盛了半盆自来水,用罐头瓶(带玻璃片)装满水倒放入脸盆中准备收集气体,从化工试剂商店买来了高锰酸钾作原料。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学设计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1)通过学习空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空气这一主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3)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空气质量监测站等地,了解大气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你知道它由哪些成分组成吗?这些成分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重点考查空气组成、大气压强、氧气性质等基本概念;
(2)整理课堂笔记,梳理本章节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料。
2.实践操作与探究:
(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如“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燃烧实验”等,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并撰写实验报告;
1.对空气组成、大气压强等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对空气污染物及其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
3.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加强;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足,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复习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了解空气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了解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掌握空气与燃烧的关系以及浓度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空气与燃烧的关系;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复习预热(5分钟)以学生上次课所学习的内容作为复习预热,通过复习问题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回忆。

例如: - 空气的组成有哪些气体? - 空气中氧气的比例是多少? - 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有哪些?步骤二:知识回顾与巩固(2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提问等方式,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与巩固。

1.空气的组成和结构:–讲解空气的组成和各气体的比例,并帮助学生理解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了解空气的结构和气体的分子性质,以及氧气和氮气的配比原因。

2.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回顾讲解空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并呈现讨论结果。

3.空气与燃烧:–复习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空气对燃烧的影响。

–展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空气在燃烧中起到的作用。

4.浓度的计算方法:–复习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学生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步骤三:实验探究(3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1.实验一:空气的组成比例–实验目的:观察、验证和了解空气的组成比例。

–实验步骤:向一烧杯中装入空气样品,通过电解法将氧气收集起来,记录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再通过溶解氧气的方法,分析得到其他气体的相对比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3.学生分享: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和感受。
(二)讲授新知
1.空气的组成:教师通过讲解、板书、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重点讲解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2.大气污染:介绍大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防治措施,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国外典型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案例。
4.思考与讨论: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1)结合所源自知识,谈谈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
(2)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5.视频观看:观看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纪录片,如《穹顶之下》,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2)新课: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以及大气污染与保护;
(3)巩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总结:指导学生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大气污染与保护等基本知识。具体包括:
1.理解并掌握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变化规律。
4.分享与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练习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覆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和巩固第二单元所学的知识点;2.培养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复习空气成分和组成;2.了解和掌握空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学习并掌握空气的净化方法。

三、教学难点1.空气的组成和特性;2.空气的污染类型和严重程度;3.空气净化的方法和措施。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实验器材和试剂。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复习空气成分和组成(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复习和回顾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少量气体。

–让学生描述空气的主要特征,如无色、无味等。

2.了解和掌握空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空气的压力、可压缩性和受热膨胀等性质。

–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和总结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气垫、空气悬浮车等。

3.学习并掌握空气的污染类型和严重程度(2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和提出不同类型的空气污染,如大气污染、室内污染等。

–学生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和分析不同污染源对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和影响。

4.学习并掌握空气净化的方法和措施(30分钟)–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净化空气的方法,如过滤、吸附、化学反应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和制作净化空气的简易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净化效果。

5.总结与检测(15分钟)–整理和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定数量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进行简单的检测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工业区和市区,了解和观察空气污染情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扩展知识面,了解和探索更多关于空气和环境保护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巩固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空气、氧气和制取氧气。

本单元内容是历年中考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中考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性质实验、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操作为核心,考查观察能力、描述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还联系各地空气污染的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对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研究,引出空气的组成及相关成分的性质与用途,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性规律;接着,再对空气中一种重要的成分氧气进行重点学习——在氧气的性质这一部分,从实验操作到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分析,以此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制取作为气体制取的起始课,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系统介绍,使学生掌握气体制备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习有关气体的制备奠定基础;同时,教材也在对实验原理的教授过程中,通过对比归纳,引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定义,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应用。

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并通过与许多物质反应认识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方案选择。

4.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

2.通过不同气体的鉴别,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反思和评价,感受学习化学的意义,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学案(免费哦)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学案(免费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且产物是:选择b、装置要求:c、现象:,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体积d、结论:空气是,O2约占,可支持燃烧;N2约占,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e、探究: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能否用铁代替红磷?原因: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原因:(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和烟尘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3、.氧气上述有关的五个文字表达式:;;(2)注意点: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

燃烧时也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水的作用是。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型、型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用法)、溶解性(用法)(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处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⑦实验结束时,先再:防止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6)氧气的验满:用的木条放在集气瓶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4、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5、常见气体的用途:(如潜水、医疗急救)①氧气(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等的总称):、电光源、激光技术6、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学期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
一、复习目标:
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

2.能说出 O2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铁丝等在O2中燃烧的现象,记住O2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
3.掌握实验室制备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重难点)
【温故知新】
1.空气的组成
⑴对空气组成的研究:法国的化学家用定量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主要是由
组成
的结论,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⑶氮气:①性质:通常状况下是颜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通常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高温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用途:作灯泡,作粮食瓜果的,用于制等。

⑷稀有气体:①性质:通常都是颜色,气味的气体,通常化学性质,
被称为。

②用途:作保护气,作光源,气还可用于填充气球
等。

2.人类需要洁静的空气
⑴污染物: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等。

⑵危害:可形成酸雨;可导致“温室效应”。

⑶防治措施:研制和开发;工厂的废气要;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2.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由上述表格信息,反映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1.工业制法:工业上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 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这一过程为 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
2.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常有以下三种方法,请结合下面的装置图完成下表:
3.检验O 2方法:把 伸入集气瓶中,若 则证明是氧气。

验满的方法:若用排水法收集时。

当看到 时,表明已收集满(注意:氧气瓶应竖直放置);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时,则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若木条 ,说明氧气已满。

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⑴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 反应速率,但本身的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

⑵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所起的的作用。

【复习反思】
1.你认为本单元的易错点、易混点、难点有哪些
2.在自主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知识网络
三、自我测评
1.如图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 实验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2)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该实验可推论出它的性质
有 、 (写出两条即可)
(4)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一条即可)
【回顾与反思】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成功的关键主要有: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②所选的药品只限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③燃烧时加入的红磷(或白磷)要过量;④等到仪器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等。

2.实验室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从经济、操作简便、安全等角度考虑,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理由是 前两种制法与第三种制法的发生装置相比较,不同点主要在哪里
3.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A
B
C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写装置代号,下同)____,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通常用如右图所示的洗气装置对氧气进行干燥,里面填装的药品可以是 (填字母)。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生石灰
D .氯化钠固体
【回顾与反思】
1.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主要有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三种,选择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即与空气的密度的大小比较)
3.气体的干燥要选择合适的干燥剂:根据酸碱的化学性质,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NH 3 ;固体NaOH 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如 CO 2 SO 2 (它们溶入水分别得 H 2CO 3 、H 2SO 3 ),而H 2 、O 2 为中性气体既可用浓硫酸干燥,也可用固体NaOH 干燥,还可用中性干燥剂如固体CaCl 2干燥。

同时要结合干燥的装置来选择该用何种干燥剂。

【变式训练】
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E 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
再 ;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预先留少量水或是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

常温下NH 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NH 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 4Cl + Ca(OH)2 CaCl 2 + 2NH 3↑+ 2H 2O 。

①制取并收集NH 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______。

②NH 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填序号)。

A .固体氢氧化钠
B .浓硫酸
C .生石灰
【反思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知识方面:
能力培养与学习方法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