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经济的启示
破窗效应经济学应用

破窗效应经济学应用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 Effect)是指当一个区域或社区中出现一扇破窗时,若不及时修复,其他窗户也很快会被破坏,最终导致整个社区的破败和混乱。
这一观点最初由乔治·凯利和詹姆斯·威尔逊于1982年提出,引起了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破窗效应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在经济学领域中,破窗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商业决策、消费者行为等各个方面。
其中最明显的应用便是城市治理。
如何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有效地维护城市的秩序和安全?破窗效应给出的答案是:要及时处理城市中出现的问题和破损。
如果忽视了社区中的破窗,那么其他不良行为也很容易在这个地区蔓延开来。
维护城市的社会秩序和安全,必须必须采取及时有效措施,修复因素和破损。
在商业决策方面,破窗效应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如果一个商铺的外观没有得到良好的装修和维护,那么顾客很可能会觉得这家店不值得信赖,因而不会光顾这家店。
与此类似,如果一个店铺在商场中的位置不好,周围的店铺也不受欢迎,很多顾客也不会去拜访这个区域。
商家必须设法增强消费者对他们店铺的信任度和吸引力,以拓宽其销售市场。
破窗效应还可以应用于消费者行为领域。
在销售过程中,消费者通常会根据产品的质量、价格等因素做决定。
如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或交通意外等非自身的因素,消费者通常会觉得买家铺,因此以后不会再购买这个品牌的产品。
如果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遇到销售人员的不满意服务或不友好态度,消费者会感到不愉快,对这个商铺和品牌产生不信任,从而减少消费者的忠诚度。
二、破窗效应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破窗效应对经济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信任,是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存在发生质疑,很容易导致市场的不稳定甚至崩溃,从而影响经济的稳定性和发展。
维护市场的信誉非常重要。
市场参与者对市场信誉的评价通常是由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相关法规等因素决定的。
[精选]破窗效应简要概述
![[精选]破窗效应简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d5233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3.png)
[精选]破窗效应简要概述破窗效应,又称破窗理论,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
该理论指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例如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原本不是垃圾场的地方堆满了垃圾,这些往往都是因为起初被随手丢弃的垃圾没有被及时清理所致。
破窗效应不仅能够有效地解释很多社会现象的发生机制,同样也给我们每个人带来许多启示。
第一,勿以恶小而为之。
破窗效应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因此避免“第一扇破窗”的出现或在它们出现时及时修复是预防或避免发生重大错误的关键。
许多贪腐官员落网后,都后悔不已,同时也表示他们一系列的贪腐行为都是从收受第一笔贿赂、为别人开第一次后门开始的,起初就是一个很小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抬抬手就过去的事情,但是逐渐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走向严重贪腐的道路。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犯错在所难免,不能够因为犯错会受到惩罚而去选择逃避。
这个错误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小错误逐渐积累,形成大错,可能就没有悔改的机会了。
第二,努力创造积极的环境。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身处破窗环境中的人容易降低自己的做人标准,做出错误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他人对自己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们应当努力改善我们的朋友圈,创造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能够有效地减少自甘堕落的可能性。
同时,也更有利于在人际环境中出现“第一扇破窗”时,有更多积极的人一起修复破窗。
所以我们常常发现,优秀的人通常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以团体出现的,比如学霸宿舍、王牌军队等等。
破窗效应的现实意义

破窗效应的现实意义咱来说说这破窗效应,你可别小瞧它,在咱们生活里那可太常见啦!就好比一面墙好好的,要是有那么一扇窗户破了,嘿,那接下来可能就会有更多窗户跟着遭殃。
你想想看啊,要是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垃圾桶旁边有一点垃圾,可能刚开始你也不会当回事儿。
但要是这垃圾越堆越多呢?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反正都这么脏了,再扔点也无所谓啦。
这就是破窗效应在起作用呀!咱再打个比方,一个小区里要是有一栋楼的楼道有点脏有点乱,大家可能就不太在意卫生了,垃圾也乱扔,东西也乱放,慢慢的整个小区可能都变得乱糟糟的。
这就像那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一样,一旦有了开头,后面就不好收拾了。
这破窗效应可不仅仅在这些小事上体现哦!在工作中也是一样。
要是公司里有一些小的规章制度一开始没被严格遵守,就像那扇破了的窗户,那后面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人不把这些规定当回事儿,工作纪律啊、流程啊什么的都可能变得混乱起来。
在学校里也不例外呀!要是有个班级一开始有点小混乱,老师没及时管,那这混乱可能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同学们上课说话的、做小动作的可能就会越来越多。
那这破窗效应到底有啥现实意义呢?咱得重视起来呀!看到那扇“破窗”,咱就得赶紧去修好它,不能让它引发更多的问题。
在生活中,咱要是看到有不好的苗头,就得赶紧止住,不能任由它发展。
比如说,在公共场合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咱要是能顺手捡起来,那是不是就有可能让其他人也不好意思再扔了呢?这就是在修补那扇可能会被打破的窗户呀!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不做那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也能让整个工作环境更加有序。
要是每个人都能有这种意识,那咱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不就都能变得更好了吗?难道你不想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环境里吗?所以呀,可别小看了这破窗效应,它真的能影响咱的生活呢!咱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做那个打破窗户的人,也要及时去修补那些已经出现的“破窗”。
别觉得这是小事儿,一点点的改变就能带来很大的不同呢!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经济学破窗效应 -回复

经济学破窗效应 -回复
经济学破窗效应,是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留斯基于19世纪初提出的一个理论概念。
破窗效应指的是当一块窗户被破坏后,这种破坏似乎会给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
假象。
这种影响的积极性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却掩盖了潜在的经济负面影响。
破窗效应的思路在于,当一块窗户被破坏时,业主不得不为修复窗户而支付费用。
这
笔费用将产生装修和材料采购的需求,因此窗户修复行动看似刺激了经济活动。
为了修复
窗户,业主可能会雇佣窗户修理工人,窗户制造商也能从窗户销售中获得利润。
这些因窗
户破损而引起的需求和就业增加,表面上看似乎为经济带来了好处。
这种表面上的积极效应只是一种错觉。
如果窗户没有被破坏,业主将能够将修窗资金
用于其他经济活动,例如购买其他商品或投资于其他项目上,这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窗户修复行动只是将原本可用于其他用途的资源重新分配到了窗户修复上。
窗户修复所
带来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只是原本存在的经济活动的重新分配,而不是真正的经济增长。
破窗效应虽然在表面上看似乎有积极的经济影响,但实际上它只是一种资源重新分配,而且忽视了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机会成本。
破窗效应的理论并不符合现代经济学中的有效
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原则。
“破窗效应”的启示

破窗效应指: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这一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事情的恶化也离不开后面那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面对“第一扇破窗”,我们常常自我暗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没有惩罚。这样想着,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第二双手、第三双手……大热天走在街上,买根雪糕,半天没有找到垃圾筒,你会将包装纸放在哪儿?是不是找个有垃圾的角落,悄悄地扔掉呢?路上的噪音、墙上的笔迹、地上的痰迹就这样越来越多,我们离优雅、文明、公德就这样越根本起不到关键性作用。”不少人会这样辩解道。其实,人和环境之间是互动的,环境的好坏是人的行为的体现。我们许多人抱怨环境恶劣,可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少人盯着社会的阴暗面,结果自己的心灵也变得狭隘和阴暗,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社会上的一扇“破窗”。
我们不仅不能做第N次打破窗户的人,我们还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即使是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甚至无力去改变环境时,我们还可以努力,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为一扇“破窗”。
浅谈“破窗效应”给予的安全生产启示

浅谈“破窗效应”安全生产启示近日,在网络分享了一篇涵盖诸如“奥卡姆剃刀定律(即简单有效原理)”、“水桶短板管理论(或“水桶定律”)”等等理论的精华集合,很有感触,尤其是“破窗效应”令人深思。
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其他人可能会含蓄地放任自己打碎更多的玻璃。
按照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的解释,不难得到这样的启示:“破窗理论”不仅仅在当今社会中有所应用,在我们日常安全生产中更加值得借鉴。
在我们日常安全生产过程中,如果个别职工发生违章违纪,没有管理人员来及时提示、制止、教育、考核,班组其他职工可能就会跟着干,从众心理是很容易发生的,因而产生一种心理暗示——大家都有违章违纪,也没发生什么安全事故,我这样做的时候应该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再说,自己也不会就那么倒霉的。
在这种心理暗示作用下,其他人会跟着继续违章违纪,情况的不到控制,危害和影响会扩散,安全生产可控性会变成空白。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身边的管理人员当“好人”,对周围的违章违纪抱有“宽容”的态度,不批评、不警示、不考核,让这种心理暗示继续肆虐,长久得不到纠正和制止,很有可能引发群体违章违纪,对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破窗”这一现象应该足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注意。
笔者觉得,消除班组安全生产中的“破窗效应”,一是需要干部职工有“一根筋”的精神,始终坚持原则,时刻将疏忽扼杀在萌芽状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做到令行禁止,为职工的生命负责。
二是严抓违章违纪,对待违章违纪职工要加强教育,重者要考核,促使牢记教训。
三是树立党员标杆作用,及时破除“破窗”苗头。
干部党员与经常违章违纪的职工结对子、一帮一,帮助转化,及时采取措施修补,避免“破窗效应”的扩大和恶性蔓延。
破窗效应的生活例子

破窗效应的生活例子
破窗效应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指的是一个地区或社区中的犯罪和破坏行为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犯罪和破坏行为的发生。
这个理论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多例子。
1. 街头贴满了乱七八糟的海报和广告,很快就会被人随意涂鸦或撕毁,因为人们觉得这个街区已经没有人关心或维护它。
2. 一些人把垃圾随意扔在街道上,这会让其他人也觉得这个地方很脏乱,更加不注重环境卫生。
3. 公共场所的墙壁和设施被涂鸦或损坏,如果不及时修缮和清理,这些损坏行为会越来越多。
4. 没有人注意和维护的空地和建筑物容易成为犯罪的发生地,比如荒废的建筑物容易成为吸毒者和无家可归者的聚集地。
5. 一个社区中有很多人不关心或不尊重法律和规章制度,这会让其他人也觉得这些规定不重要或无效,从而造成更多的违法行为。
- 1 -。
破窗效应经济学原理

破窗效应经济学原理引言:破窗效应是指一件小事情的发生,如果不加以及时修补,很容易导致更大的问题。
这一经济学原理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提出,后来被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威尔逊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破窗效应对于理解经济中的资源浪费和效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破窗效应的原理破窗效应的原理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一个商业街上的一扇窗户被人故意打破了。
如果这扇窗户及时得到修补,那么这起破窗事件只会对窗户修理店产生一次窗户修理的需求,对整个经济并没有任何影响。
然而,如果这扇窗户一直没有得到修补,那么过了一段时间后,商业街上的其他商家可能会觉得这里不安全,于是开始考虑加装防护措施,比如铁栅栏。
这样一来,就增加了铁栅栏制造商的收入,但同时也为商家增加了成本。
而且,铁栅栏的安装可能会给商业街带来一种不友好的氛围,使得消费者不愿意光顾这里的商店。
因此,破窗事件最终导致了整个商业街的经济效益下降。
二、破窗效应在经济中的应用破窗效应在经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它可以解释资源浪费的问题。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如果存在一些不良行为或者浪费行为,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就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浪费。
比如,在一个公司中,如果有员工懒散怠工,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引发整个公司的不稳定。
因此,及时发现并纠正这种不良行为,可以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
另一方面,破窗效应也可以解释效率问题。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如果存在一些低效率的生产方式或者管理方式,如果不加以改进,就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浪费。
比如,在一个工厂中,如果生产线上存在一道工序的效率低下,如果不及时改进,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的效率下降,进而影响整个工厂的运营。
因此,及时发现并改进低效率的环节,可以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
三、如何避免破窗效应为了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加强监管和执法。
通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可以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避免破窗效应的产生。
破窗效应对企业和单位有何启发

破窗效应对企业和单位有何启发
“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破窗效应”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该效应在企业管理上经常被提及,你觉得了解了这个效应后对搞好企业或者单位的管理有何深刻启发。
破窗效应其实起的是一种迁移默化的作用。
人的大脑可以分成两个半球,一半是由中枢神经发出的指令,支配人的动作行为理念操守等等。
另一半是由周围神经给出的指令,起着消极冲动冷漠暴力等等。
当人积极向上,有着健康的心态的时候,司令部就会接受中枢神经发出的指令,破窗效应不功自破。
在现实生活中,工作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上有老下有小,压得我辈中人,疲于奔波在单位家庭中,必要的应酬形成了三点一线的工作方式。
这个时候人的想法很多,在岗位上不被重视,你做得最多最好,又有什么用呢?破窗效应适时发酵,上班只求得过且过,直属领导的官僚作风,体恤不到一二线员工的辛劳久而久之,破窗效应发芽生长,上班有迟到早退的现象也是能够理解的。
因为工作根本不能体现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能给那些逢迎拍马的人,做垫脚石而已。
单位管理个人以为,应该从上抓起,负责人好比人的大脑,有着生杀预夺的权利,如果自身不能从严要求,那又怎么能严标准要求手下的员工去完善,这个企业的运作呢?再问。
企业和单位的管理还怎么有序健康的发展呢?。
“破窗效应”的概念和启示

“破窗效应”的概念和启示一、“破窗效应”的概念: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二、“破窗效应”的表现:有一家百来号人的本土企业,公司规定上班时间必须配带工牌。
虽然制度上规定:如果发现不带工牌,每次罚款20元。
最初一、两个员工没有照做,但管理层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严格执行该项规定。
一个月以后,不带工牌的员工由最初的1、2个,发展到几乎50%的员工都不带工牌,员工对此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管理层并没有“令行禁止”反而一再纵容,严重影响公司士气和员工的精神面貌。
美国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以极少炒员工鱿鱼而著称。
有一天,资深车工杰瑞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
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杰瑞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
不巧的是,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
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后,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
第二天一上班,杰瑞就被通知去见老板。
老板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
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
破窗效应的启示

破窗效应的启示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有趣的试验。
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
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顶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
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
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
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习惯采取惯性思维。
对一个不完整的事物,人们往往沿着一个破坏性的思路去思考,见到窗子破了,不去思考如何修补,反而想着如何放纵自己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这种惯性思维会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多危害,例如,组织制度上出现了“破窗”,员工就会想办法去钻这些空子,并且极易形成不良的风气。
在企业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会议室的凳子,今天少一个螺丝,明天靠背就掉下来了。
如果没有人落实责任及时修理,后天可能就要报废,久而久之,其他椅子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
不出半年,会议室就会成为一个杂物间。
办公室的窗台上落着一层灰,如果没有人去打扫,一星期后,电脑上、桌角和墙角……只要是不经常触及的地方,同样会有厚厚的一层灰尘,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不加以处理,久而久之,办公室将成为一个垃圾场,纸张码放无序,地上脏乱不堪……以上这些,我们都可看作“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为我们的经营管理带来这样一个启示:工作中责任心的缺失往往就在一些细小的方面,如果这些缺失得不到及时的补救,那么整个企业就会产生缺乏责任心的氛围,而危机和失败往往就会在这种氛围中滋生和蔓延。
要想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就不要做“破窗”的第一人。
破窗效应启示:得意时莫放任自流,失意时找到最初的破窗重建人生!

破窗效应启⽰:得意时莫放任⾃流,失意时找到最初的破窗重建⼈⽣!朋友,请仔细回忆⼀下,在您的⽇常⽣活和⼯作中,是否发⽣过类似情况:⼀旦⼀个⼈带头采摘商店门⼝摆放的鲜花,那么其他⼈也会群起效仿,⽤不了多久,商店门⼝的数个花篮就会被采摘⼀空。
开着的门内和桌⼦上的财产,可能会在那些没有贪婪的⼈⼼中引起贪婪。
有些⼈犯了错,他们通常会这样辩解:“这是xx做的!”或说:“我上次也这样做了!”⽣活中的这些常见情况,向我们道出了⼀个著名的效应: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基于⼀个有趣的实验。
斯坦福⼤学的⼼理学家詹姆斯·詹巴杜曾经进⾏过这样的实验。
他找来了两辆相同的汽车,⼀辆停在⼀个相对混乱的街区,⼀辆停在⼀个中产阶级的街区。
他摘下了停在这⽚混乱街区的汽车的车牌,并打开了车顶。
结果,汽车在⼀天之内被盗;然⽽⼀个星期后,安置在中产阶级街区的车仍然完好⽆损。
后来,詹巴杜⽤锤⼦在汽车玻璃上敲了⼀个⼤洞。
结果,它仅在⼏个⼩时后就被盗了。
点击加载图⽚基于这个实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打破了建筑物的窗玻璃并且窗户没有及时修理,其他⼈可能会受到暗⽰去打破更多的窗玻璃。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破损的窗户会给⼈⼀种混乱的感觉,最终结果是,在这种公众不敏感的氛围中,犯罪开始滋⽣和蔓延。
这是犯罪学的著名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某些不良现象在集体环境中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更多⼈效仿并最终加剧这种状况,从⽽使总体局势恶化。
这是来⾃犯罪学的⼀种著名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如果环境中存在某些不良现象,⽽没有及时纠正它们,将最终导致更多⼈效仿,甚⾄破坏更多事物。
在企业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会议室的凳⼦上,今天缺少⼀颗螺丝,明天靠背就会脱落下来。
如果没有⼈负责及时维修,后天可能就会报废,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他椅⼦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
在半年之内,会议室将变成杂物间。
办公室的窗台上落满灰尘,如果没有⼈清洁它,那么⼀周后,计算机,桌⼦的⾓落和墙壁的⾓落就会有厚厚的灰尘。
破窗效应的三点启示

破窗效应的三点启示
破窗效应是指一些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处理,就会导致其他更大的问题逐渐发展,最终导致整个局面的恶化。
这个概念最初被应用于犯罪学领域,但可以适用于很多其他领域,包括政治、社会等。
以下是破窗效应的三点启示。
第一,重视小问题。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小问题如果长期忽视,就可能导致整个局面的崩溃。
例如,一些桥梁、隧道的维护出现了一些小的破损,如果不及时修补,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坏,最终可能要花费更大的代价进行修复。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留意身边的小问题,及时予以修缮,避免将来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也适用于个人生活中,有时候一些小问题被忽视会导致后续更大的麻烦。
第二,注重防范。
在社会治安方面,根据对破窗效应的研究,需要优先关注一些小的犯罪行为的防范工作,防止这些小问题扩大化。
例如,在街头巷尾加装摄像头、增派警力巡逻等等,这些相对小的投入会将犯罪倍数地降低。
在企业管理中,也应该注重防范,及时发现不谨慎的事项,预先拟定对应的工作流程或措施,控制发生风险的概率。
第三,重视整体规划。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小问题可能会逐渐扩大成为更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实施整体规划,避免出现中途断层。
应该重视细节,但也不能忽视整体规划。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对不同时期建筑、道路、管道等进行规划布局,防止局部修建导致的流量堵塞、污染等问题。
总之,破窗效应提醒我们要从整体出发,及时处理小问题,防范和规划好后续风险,才能够避免大局面的崩溃。
破窗效应在安全生产中的启示

破窗效应在安全生产中的启示以破窗效应在安全生产中的启示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 Theory)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威尔逊和乔治·凯利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社区或一个建筑物出现了破窗,而这个破窗没有被及时修复,那么其他人就会认为这是一个无序的环境,从而引发更多的破坏和犯罪行为。
这种理论在社会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启示不仅限于社会学,同样适用于安全生产领域。
安全生产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危。
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安全生产来说,任何一个小的安全隐患都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事故。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要重视安全隐患的预防工作。
就像一扇破窗,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让人觉得这个建筑物没有人管理,进而引发更多的破坏行为。
同样地,如果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工作场所存在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整改,就会给员工造成安全感缺失,进而导致他们对安全规定的不重视,乃至发生严重的事故。
破窗效应提醒我们要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一个社区中,如果人们普遍对公共财物的破坏视而不见,那么整个社区的安全意识就会降低。
同样地,如果企业中的员工对安全规定漠不关心,对安全事故态度冷淡,那么安全生产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时刻保持对安全的关注和警惕。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要重视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一扇破窗如果及时修复,可以避免引发更多的破坏行为。
同样地,只有在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中,从安全设施的建设到安全培训的开展,从安全检查的落实到事故隐患的整改,才能真正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安全生产的事故,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破窗效应提醒我们要建立起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
在一个社区中,如果居民们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那么破坏行为就会减少。
“破窗效应”的概念和启示

“破窗效应”的概念和启示一、“破窗效应”的概念: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二、“破窗效应”的表现:有一家百来号人的本土企业,公司规定上班时间必须配带工牌。
虽然制度上规定:如果发现不带工牌,每次罚款20元。
最初一、两个员工没有照做,但管理层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严格执行该项规定。
一个月以后,不带工牌的员工由最初的1、2个,发展到几乎50%的员工都不带工牌,员工对此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管理层并没有“令行禁止”反而一再纵容,严重影响公司士气和员工的精神面貌。
美国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以极少炒员工鱿鱼而著称。
有一天,资深车工杰瑞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
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杰瑞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
不巧的是,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
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后,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
第二天一上班,杰瑞就被通知去见老板。
老板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
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
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三、“破窗效应”的理论启示: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破窗效应对管理方面的启示

破窗效应对管理方面的启示
破窗效应指的是,有的社区的犯罪率在科学实验中被再次证实会在有某处破坏事件发生后上升——这些事件包括破坏车辆、房屋或其他公共设施。
因此,破坏可以成为社会不安全的源头。
管理者应该借鉴破窗效应,努力预防犯罪发生而不是仅仅针对案件发生后的后果采取行动。
管理者应该理解周围环境、社区文化和公共场所设施等各种社会因素可能影响犯罪率,例如公共安全配置以及拥有良好的社区福利项目。
为了缓解犯罪的蔓延,管理者也应该重视在公共场所加大巡视力度、实施安全设施和加强社会监管。
此外,社区情况不定,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也很有必要,例如建立公众举报系统、积极推行依法劝阻和宣传反犯罪。
“破窗理论”的启示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 样一个道理: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 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 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 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 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 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 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安全经验分享 “破窗理论”的启示
经济学界有个广泛流传的“破窗理论”。说的是, 有人打碎了一栋建筑的一块玻璃,由于没有及时 修理,结果更多的玻璃被打碎。久而久之,整个 建筑物成了一座破楼。
因忽视一个局部的细小问题而造成的无序状态, 会使更多的人受到暗示或纵容,从而影响整个大 பைடு நூலகம்。
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 的体会: 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规定的行为,有关部 门如果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 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 复发生; 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 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 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 得羞愧。 这就是“破窗效应”的表现。
破窗经济的启示

破窗经济的启示破窗经济的启示梁小民/文一个流氓打破了一家商店的窗子玻璃。
店主无奈只有再买一块,例如,为此花了200美元。
玻璃店的老板把这200美元中的80%,即160美元用于其他支出。
得到这笔支出的人收入增加160美元,又把其中的80%支出……如此循环下去最后整个经济中的收入增加了1000美元。
流氓打破玻璃不仅无过,反而有“功”,因为刺激了经济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破窗经济。
破窗经济说明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经济中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
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最初投资增加量的比称为乘数。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关联,某一部门投资的增加一定会引起其他部门收入与支出的增加,所以,乘数必定大于一。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得到收入的部门支出多少,即边际支出倾向的大小(如果支出用于消费也可以用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
边际支出倾向是增加的支出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例如,增加的收入为200美元,增加的支出为160美元,则边际支出倾向为0·8(如果支出的160美元为消费,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为0·8)。
乘数是1减边际支出倾向(或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在上例中,当边际支出倾向为0·8时,乘数为5,所以,最初投资增加200美元,最后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美元。
破窗经济的例子所揭示的是现实中存在的乘数原理。
但要注意两点。
一是乘数原理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乘数才起作用,最初投资的增加才能起到使国民收入数倍增加的作用。
衰退时期,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正是利用乘数的作用。
但如果经济已实现了充分就业,最初投资的增加就不会引起这种乘数效应,只会引起通货膨胀。
二是乘数也是一把“双刃剑”,投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加,投资减少也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窗经济的启示
梁小民/文
一个流氓打破了一家商店的窗子玻璃。
店主无奈只有再买一块,例如,为此花了200美元。
玻璃店的老板把这200美元中的80%,即160美元用于其他支出。
得到这笔支出的人收入增加160美元,又把其中的80%支出……如此循环下去最后整个经济中的收入增加了1000美元。
流氓打破玻璃不仅无过,反而有“功”,因为刺激了经济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破窗经济。
破窗经济说明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经济中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
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最初投资增加量的比称为乘数。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关联,某一部门投资的增加一定会引起其他部门收入与支出的增加,所以,乘数必定大于一。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得到收入的部门支出多少,即边际支出倾向的大小(如果支出用于消费也可以用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
边际支出倾向是增加的支出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例如,增加的收入为200美元,增加的支出为160美元,则边际支出倾向为0·8(如果支出的160美元为消费,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为0·8)。
乘数是1减边际支出倾向(或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在上例中,当边际支出倾向为0·8时,乘数为5,所以,最初投资增加200美元,最后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美元。
破窗经济的例子所揭示的是现实中存在的乘数原理。
但要注意两点。
一是乘数原理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乘数才起作用,最初投资的增加才能起到使国民收入数倍增加的作用。
衰退时期,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正是利用乘数的作用。
但如果经济已实现了充分就业,最初投资的增加就不会引起这种乘数效应,只会引起通货膨胀。
二是乘数也是一把“双刃剑”,投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加,投资减少也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
所以,乘数效应会加剧经济波动。
当然,尽管破窗经济形象地说明了乘数原理,但我们并不是要把打破窗户作为最初的投资刺激,因为这毕竟是一种浪费行为。
我们要以有经济效益的投资引起乘数效应,机时不能用浪费刺激经济。
“流氓破坏有功”是谬论。
我们也不能把自然灾害看作是刺激经济的好事。
灾害毕竟要使经济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何况经济中可以刺激投资的好事还是很多的。
当前我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基础设施、环保等工程投资就是对经济的有利刺激。
经济学家用破窗经济的例子无非是要形象地说明乘数原理,如果把它理解为“破坏有功”,那就歪曲其本意了。
(李向阳编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