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子版教案(第一到第三单元)
化学初中前3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前3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等。
2. 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物质与元素(1)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
(2)元素的概念:元素、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3)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位置、性质等。
2. 第二单元:化合物与化学反应(1)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的组成、命名、性质等。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3)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离子、分子的变化。
3. 第三单元:实验基本操作(1)实验基本仪器:试管、烧杯、量筒、酒精灯等。
(2)实验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萃取等。
(3)实验安全与防护:实验室规则、事故处理、安全常识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物质与元素(1)第1-2课时:物质的分类、元素的概念。
(2)第3-4课时: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
2. 第二单元:化合物与化学反应(1)第5-6课时:化合物的概念、命名。
(2)第7-8课时: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反应的实质。
3. 第三单元:实验基本操作(1)第9-10课时:实验基本仪器、实验基本操作。
(2)第11-12课时:实验安全与防护、实验事故处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2 化学方程式1.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2.1 空气与氧气2.2 水的净化与软化2.3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第三章:碳和碳的氧化物3.1 碳的单质3.2 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第四章:金属和金属材料4.1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4.2 金属的冶炼和提纯4.3 金属的应用和保护第五章:溶液的组成和浓度5.1 溶液的基本概念5.2 溶液的配制5.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第六章:酸碱和盐6.1 酸和碱的概念及分类6.2 酸碱中和反应6.3 盐的性质和分类第七章:化学反应的奥秘7.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7.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条件7.3 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第八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8.1 有机物的概念和分类8.2 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8.3 有机物的燃烧和反应第九章:生活中的化学9.1 饮食与化学9.2 健康与化学9.3 环境与化学第十章:化学实验技能10.1 实验基本操作10.2 常见仪器的使用10.3 实验安全与防护第十一章:化学与能源11.1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11.2 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11.3 化学电源和电池技术第十二章:化学与材料12.1 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12.2 陶瓷和玻璃材料的性质和应用12.3 塑料和合成纤维的性质和应用第十三章:化学与信息技术13.1 化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13.2 化学信息学和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13.3 纳米技术与化学第十四章:化学与生命科学14.1 生物大分子与生命过程14.2 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14.3 食品化学与食品安全第十五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5.1 化学与环境友好型技术15.2 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15.3 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学习化学的定义、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了解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掌握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规范。
1.3 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元素的符号、名称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规则。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原子与元素学习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概念。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
2.2 分子与化合物学习分子的概念、化合物的组成。
掌握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间作用力。
2.3 物质的状态与变化学习物质的三态、相变及其原因。
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分类。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1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区分。
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与原因。
3.2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特点。
掌握化学反应的计量数、反应速率等概念。
3.3 溶液学习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
掌握溶液的浓度、稀释、混合等操作。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4.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4.2 糖类与脂肪学习糖类、脂肪的性质、功能及分类。
掌握糖类、脂肪的化学反应。
4.3 蛋白质与核酸学习蛋白质、核酸的组成、性质及功能。
掌握蛋白质、核酸的化学反应及其生物意义。
第五章:化学与社会生活5.1 生活中的化学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其原理。
掌握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5.2 化学与能源学习能源的分类、特点及利用。
掌握化学在能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应用。
5.3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其解决方法。
掌握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责任。
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
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掌握非金属材料如塑料、玻璃、水泥等的性质与用途。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试管、烧杯、量筒等实验仪器学会进行物质的称量、溶解、加热等操作1.3 物质的分类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掌握元素、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物质的分类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2.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学会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现象学习热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守恒定律2.3 燃烧与爆炸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爆炸的分类和原理第三章:原子和分子3.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组成和电子排布掌握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元素周期表3.2 分子与化合物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学会判断分子和离子的存在3.3 化学键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作用力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团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4.3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技巧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第五章:溶液与浓度5.1 溶液的定义与性质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溶液的组成和浓度表示方法5.2 溶液的制备与稀释学会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了解溶液的稀释方法和计算5.3 溶液的平衡与沉淀掌握溶液中溶质溶解度平衡的原理学习溶液中沉淀的形成和溶解方法第六章:空气与水的污染6.1 空气质量与污染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学习空气质量指数和空气质量评价6.2 水污染与水资源保护掌握水污染的途径和危害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6.3 环保意识与化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探讨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贡献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7.1 金属的性质与冶炼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和应用7.2 非金属元素了解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学习非金属化合物的制备和反应7.3 半导体材料认识半导体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探索半导体材料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8.1 化学反应速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会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并进行相关实验8.2 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原理学习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8.3 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可逆性探讨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限度了解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电化学与电池9.1 电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电化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9.2 电化学反应了解电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学会电化学反应的分析和应用9.3 电池的种类与应用认识不同类型的电池及其特点探讨电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第十章:生活中的化学10.1 食物与营养了解食物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学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10.2 药物与健康认识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探讨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的重要性10.3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第十一章:酸碱与盐11.1 酸碱理论基础学习酸碱的定义和酸碱理论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11.2 酸碱反应了解酸碱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学会判断酸碱反应的进行方向和程度11.3 盐的性质与溶解度掌握盐的分类和溶解度规律学习盐的溶解度与反应的关系第十二章:有机合成材料12.1 合成材料的概念与分类了解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合成材料的特点和应用12.2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学习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制备方法探讨这些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12.3 有机合成反应认识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会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第十三章:化学与能源13.1 化石燃料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和环境影响13.2 renewable energy学习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分类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3.3 新能源技术认识新能源技术的重要性和前景探索新能源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第十四章:化学与生命科学14.1 生物大分子学习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4.2 蛋白质与酶了解蛋白质和酶的定义和功能探讨蛋白质和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4.3 遗传与DNA认识遗传的概念和DNA的结构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十五章:综合实践活动15.1 化学实验设计与安全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技能15.2 化学与社会探讨化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3 化学与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创新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涵盖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分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有机化学基础、溶液与浓度、空气与水的污染、金属与非金属、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与电池、生活中的化学、酸碱与盐、有机合成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命科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
初中化学1到3单元教案
13单元名称: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原子、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 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4.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规律。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分类;2.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3.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4. 化学式和化合物的书写方法;5.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原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难点: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1. 学生通过图片展示、实验等方式认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教师讲解原子、元素、化合物等的定义,并展示相关实例;3. 学生进行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第二课:原子结构和性质1. 教师讲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组成和特点;2.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原子的性质;3.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1. 学生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 教师示范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3.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的匹配练习。
第四课:元素周期表1. 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规律,让学生理解元素的排列规则;2. 学生进行元素周期表的研究,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3. 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完成一些简单的元素周期表上的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验、练习等形式,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化学基础概念,化学式的书写方法;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维开放,合作互助。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元素或化合物,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给同学;2. 学生可以进行元素周期表上的化学实验,观察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过程;3. 学生可以参加化学实验比赛,展示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一到三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一到三单元教案
一、单元名称: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原子中电子、质子和中子的概念。
3. 理解原子序数、原子质量和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原子的基本结构
2. 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
3. 原子序数、原子质量和同位素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结构和组成
2. 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同位素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2. 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展示原子结构模型的实物或图片
2. 准备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的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二、讲解原子结构和组成(15分钟)
教师讲解原子中电子、质子和中子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介绍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10分钟)
教师讲解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计算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
四、讨论同位素的概念(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同位素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同位素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目,检测学生对原子结构和组成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课堂讲解、练习与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原子序数和同位素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理解化学的概念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掌握实验安全知识1.3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第二章:原子和分子2.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组成和结构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2.2 分子概念学习分子的定义和特性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2.3 化学键学习化学键的类型和作用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区别第三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1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氧化性等概念3.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习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等基本类型理解反应物和物之间的关系3.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概念4.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学习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用途和作用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操作技巧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掌握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5.2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6.1 碳的单质学习碳的单质形态,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理解碳的化学性质6.2 碳的氧化物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理解碳的氧化反应6.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学习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和反应掌握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鉴别方法第七章:金属和金属的化合物7.1 金属的性质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金属的氧化还原性和活性7.2 金属的化合物学习金属的氧化物、卤化物等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和反应7.3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学习金属的腐蚀原因和类型理解金属的防护方法和措施第八章:非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8.1 非金属的性质学习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非金属的氧化性和还原性8.2 非金属的化合物学习非金属的氧化物、卤化物等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非金属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和反应8.3 非金属的用途和作用学习非金属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理解非金属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第九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9.1 化学能和热能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9.2 燃烧反应和热化学方程式学习燃烧反应的原理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9.3 化学电源和能量转换学习化学电源的原理和分类理解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效率和损失第十章:化学与生活10.1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学习食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健康关系10.2 药物和化学治疗学习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理解化学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10.3 化学与环境学习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第十一章:溶液11.1 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的定义和特点学习溶液的制备和分离方法11.2 溶液的浓度学习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技巧11.3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学习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理解溶液的稀释和浓缩原理第十二章:酸碱盐12.1 酸碱盐的概念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理解酸碱盐的分类和命名规则12.2 酸碱盐的反应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掌握酸碱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12.3 酸碱盐的制备和应用学习酸碱盐的制备方法理解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十三章:金属的活动性13.1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表示方法理解金属活动性的意义和应用13.2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学习金属腐蚀的原因和类型掌握金属的防护方法和措施13.3 金属的提炼和冶炼学习金属的提炼和冶炼方法理解金属提炼和冶炼的原理和应用第十四章:有机合成材料14.1 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分类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特点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命名规则14.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14.3 有机合成材料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学习有机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十五章:化学与生活15.1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学习食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理解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15.2 药物的化学治疗学习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掌握化学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15.3 化学物质与环境学习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与性质3.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变化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6. 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7. 金属和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8. 非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9.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形式和计算10. 溶液的浓度和制备方法11. 酸碱盐的反应类型和应用1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13. 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14. 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难点:1. 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2. 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立体化学3. 物质的复杂反应机制和动力学4.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和反应机理5. 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和反应平衡6. 碳和硅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7. 金属的提炼和冶炼方法8. 非金属的特殊反应和应用9.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热化学方程式10.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11. 酸碱盐的配比和反应条件控制12. 金属腐蚀的微观机制和防护方法13. 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14. 化学物质对环境的长远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案内容
第一单元: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 原子和分子的组成
- 元素的存在状态和组合方式
-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
- 酸、碱和盐的特性及反应
- 速率、平衡和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及其周期表上的特征
- 阶段表和阶段规律
- 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 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 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四单元: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速度控制因素
- 平衡反应和平衡常数
-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 燃烧和腐蚀的化学反应
- 聚合物和生物分子的化学反应
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研究效果,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示范实验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
- 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精神
- 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多媒体教学和互动研究,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估
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 课堂参与和表现
- 作业和实验报告
- 小组合作和讨论贡献
- 综合测试和考试
参考资源
- 《化学全册》(人教版)
- 化学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教案编写要求:1. 每个章节包括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
2. 教学内容要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 课堂练习要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一、第一章: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的科学内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掌握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和命名;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5. 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介绍化学的科学内涵和研究对象。
(2)讲解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
(3)讲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B. 所有物质都可以分为分子、原子和离子。
C.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D.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选择题: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 化合物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 物质的分类只有化合物一种。
D. 元素是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
7. 板书设计: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命名:化学式、名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第二章: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本质;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化学教案》word版
《化学教案》word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高中化学课程,涵盖了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应用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2 原子和分子1.3 离子和化合价1.4 化学方程式第二章:元素周期律2.1 元素周期表2.2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3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2.4 过渡元素第三章: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类型3.2 化学平衡3.3 氧化还原反应3.4 酸碱反应第四章:实验技能4.1 实验基本操作4.2 常见仪器的使用4.3 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4.4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第五章:化学与生活5.1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5.2 化学与健康5.3 化学与环境5.4 化学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利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利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化学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化学教材2. 课件: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化学知识3. 实验器材:实验室设备和学生实验套装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视频、论文等5. 练习题库:针对不同知识点设计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七、教学进度安排本章内容预计授课时间为2周,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第二天:1.2 原子和分子第三天:1.3 离子和化合价第四天:1.4 化学方程式第五天:复习并进行章节测试八、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初中化学每章节教案
初中化学每章节教案
章节:第一章化学基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
3. 能够运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
4. 了解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难点:化学符号的运用和常见元素性质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第一章内容
2. 班级黑板、彩色粉笔
3. 课件或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习:讲解化学基础概念,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重点讲解化学符号在化学中的应用
3. 操作:展示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
4. 拓展:带领学生了解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完成相关习题或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但仍需要进行巩固和拓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1.3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和分子的性质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1 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物质的分类2.2 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化学反应的计算2.3 物质的制取与验证学习物质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掌握物质的验证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第三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3.1 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和有机物的性质3.2 糖类与脂肪了解糖类和脂肪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糖类和脂肪的分类和应用3.3 蛋白质与核酸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性质掌握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和应用第四章:化学与社会4.1 化学与能源了解能源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中的应用4.2 化学与材料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化学在材料制备和应用中的作用4.3 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掌握化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应用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实验操作的安全和注意事项5.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实验方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5.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巧第六章:物质的量与粒子6.1 物质的量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学习物质的量的单位和计算方法6.2 粒子学习粒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粒子的性质和粒子的化学反应第七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7.1 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类型7.2 化学计量学习化学计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八章:酸碱盐与氧化物8.1 酸碱盐的概念与性质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盐的化学反应和分类8.2 氧化物的概念与性质学习氧化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氧化物的化学反应和分类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9.1 化学反应速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9.2 化学平衡学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方法第十章:有机合成与有机化合物10.1 有机合成学习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原理掌握有机合成的实验操作和应用10.2 有机化合物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物质的量与粒子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应用是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计量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初三化学课本单元教案【三篇】
【导语】本篇⽂章是由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课本单元教案【三篇】,仅供⼤家学习参考。
第⼀单元⾛进化学世界 ⼀、内容与分析 (⼀)内容: 药品的取⽤;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的识别、药品取⽤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法。
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法,其核⼼是药品的取⽤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和了解药品取⽤规则。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标及分析 (⼀)⽬标: 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 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科学探究的重要⼿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学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学会药品的取⽤、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分析: 1、“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是指看到仪器图形能写出仪器名称,同时能说出仪器的⽤途及使⽤注意事项。
2、“知道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能记住化学实验是进⾏科学探究的重要⼿段。
3、“学会药品的取⽤、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就是指习惯的形成及独⽴操作能⼒的形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进⾏物质的取⽤、药品的加热及仪器的洗涤等操作。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习本课题时,同学可能会出现两种态度:⼀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所谓——动⼿做,不如⽤脑记;⼆是有恐惧⼼理——不敢动⼿,怕危险。
以上两种态度均不利于学习,教学时要注意纠正。
四、教学⽀持条件分析 在讲到药品的取⽤时,为了给学⽣做好⽰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粉末固体取⽤”、“块状固体取⽤”和“液体取⽤”三个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化学实验室简介→仪器识别→药品取⽤规则→托盘天平的使⽤→连接仪器装置→固体药品取⽤→液体药品取⽤→酒精灯的使⽤⽅法→给物质加热→仪器洗涤。
初中化学教案电子版
初中化学教案电子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元素的定义,认识元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2. 了解化学元素的发现历程,认识元素分类的依据和方法;3.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4. 能够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分类和归纳。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化学元素的发现历程和分类方法;3. 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4. 元素周期表的使用。
教学难点:1. 掌握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对应关系;2.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规律。
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第一章内容;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入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
二、讲解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分类(15分钟)1. 讲解化学元素的发现历程,介绍最早的元素分类方法;2.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原理;3.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三、学习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15分钟)1. 列举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并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2. 练习题:给出元素的符号,让学生填写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四、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使用(15分钟)1.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引导学生掌握使用方法;2. 练习题:通过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分类和归纳。
五、课堂练习与讨论(10分钟)老师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讨论,加深对化学元素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学习。
七、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元素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定义、分类和周期表有初步了解,但仍需进一步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将引入化学元素的化合物和反应,深化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化学说课全册教案
初中化学说课全册教案以下是一份初中化学说课全册教案范本: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全册教学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
3.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1.物质的基本概念
2.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3.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等
教学难点: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3.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示例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单元:物质的基本概念
1.物质的分类
2.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3.物质的变化形式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反应实验
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三单元:物质的量
1.摩尔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化学计算
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1.常见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
3.物质的变化规律
教学评价:1.定期测试
2.课堂讨论
3.实验报告
教学反馈:1.及时总结
2.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目标,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初中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们在化学学习中能够认真对待,积极思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愿我们共同努力,实现美好的未来!。
化学电子版教案(第一到第三单元)
化学电⼦版教案(第⼀到第三单元)绪⾔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我在这节课学习什么学科吗?对!化学,其实化学对于我们⼤家⼀点都不陌⽣.知道全世界最⾼的科学奖项是什么吗? 诺贝尔奖! 对!⾮常正确.可是,⼤家可能还不知道,诺贝尔本⾝是⼀个化学家. 同学们油然起敬.有的同学⼼⾥在想,那化学它研究那些东西呢? 同学们作思考状.稍作停顿,我们初中化学就像⼀幢12层楼的房⼦(12单元). 同学们马上翻书.孩⼦们,当我们从妈妈的肚⼦钻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所做的第⼀件事是什么? 是哭!为什么哭呢? 茫然.原来呀,当我们⼀来到这个地球上,不⼩⼼吸了⼀⼤⼝物质,但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于是我们就被吓哭了. 笑.(1)我们吸的第⼀种物质是什么呢? 空⽓!空⽓的成分是什么?是⼀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呢? 茫然.还有,我们知道⽔是⽣命之源,我们每天要喝的⽔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化学要研究的物质的组成.(2)现在我告诉你,等到我们学习到第六单元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你妈妈戴的钻戒和我们的铅笔芯的组成,是⼀模⼀样的,那孩⼦们,你愿意拿妈妈的钻戒来⽼师这⾥换⼤把的铅笔吗? 笑摆头.既然钻戒和铅笔芯的组成相同,它们的价值为什么有这么⼤的差异呢?以后我们会知道:原来它们的结构不相同,化学要研究物质的结构.(3)在医院⾥危重病⼈都要⽴即进⾏输氧,为什么医⽣没有给病⼈输煤⽓呢? 笑.原来呀,氧⽓才能供给呼吸,⽽煤⽓有毒,会使⼈中毒死亡,化学要研究物质的性质.(4)我们观察⼀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家⾥⽤途最⼴的⾦属是铁,它是怎样从铁矿⽯中冶炼出来的呢?在我们使⽤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什么现象呢? ⽣锈!物质的变化是化学要研究的.⼀、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既要研究⾃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例如空⽓,⽔。
还要研究⾃然界中本来不存的的物质,例如⾐服,我们的祖先……,⽕,祖先先吃⽣⾁后发现钻⽊取⽕)那我们究竟研究物质的什么呢?⼆、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分⼦和原⼦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门科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教案内容:一、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1.1 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掌握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物质的分类,举例说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列出物质分类的定义和特点,用图示表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组成。
1.2 化学反应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举例说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板书设计:列出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类型,用图示表示各种反应的特点。
二、第二章:原子与分子2.1 原子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的组成和原子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介绍原子的结构,解释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板书设计:列出原子的结构,用图示表示原子序数的意义。
2.2 分子教学目标: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性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介绍分子的概念,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性质。
板书设计:列出分子的概念和性质,用图示表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三、第三章:溶液与化学平衡3.1 溶液教学目标: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性质和溶液的浓度。
教学内容:介绍溶液的定义,解释溶液的性质和溶液的浓度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列出溶液的定义和性质,用图示表示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3.2 化学平衡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解释化学平衡的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板书设计:列出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原理,用图示表示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
四、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教学内容: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板书设计: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类型,用图示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4.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教学目标: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计算方法。
_《基础化学》(第三版)电子教案[4页]
基础化学(第三版)
机化合物。 电子教案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减调整,既为使
用该教材的广大教师备课和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便 利,又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参考。
电子教案由王宝仁组织制作。制作过程中得到大 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由于制作时间和编者水平所限,教案中不妥和错 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
基础化学(第三版)
前言
本电子教案供王宝仁 王英健主编的“十二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版《基础化学》(第三 版)一书配套使用。
电子内容紧扣教材,主要包括气体、溶液及相 平衡,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 法,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 滴定法,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脂肪烃,环烃和 杂环化合物,卤烃和含氧有机化合物、含氮有
基础化学 (第三版)
电子教案
主编: 王宝仁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章 气体、溶液与相平衡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4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5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第6章 物质结构基础知识 第7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8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第9章 脂肪烃 第10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第11章 卤烃和含氧有机化合物 第12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编者E-mail联系地址:wbr8886@ 王宝仁
2017年9月
上页 下页
化学初中前3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前3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4. 掌握实验常用的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二、教学重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4.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和仪器名称及用途。
三、教学难点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和仪器名称及用途。
四、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
第二单元: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 物质的种类和分类。
2. 物质的性质及观察方法。
第三单元: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1. 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 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
3. 混合物的概念和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材内容:分别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等。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探究化学的奥秘。
4. 小结与讨论: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互动,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 及时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反思化学的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验化学的魅力,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我在这节课学习什么学科吗?对!化学,其实化学对于我们大家一点都不陌生.知道全世界最高的科学奖项是什么吗? 诺贝尔奖! 对!非常正确.可是,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诺贝尔本身是一个化学家. 同学们油然起敬.有的同学心里在想,那化学它研究那些东西呢? 同学们作思考状.稍作停顿,我们初中化学就像一幢12层楼的房子(12单元). 同学们马上翻书.孩子们,当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钻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是哭!为什么哭呢? 茫然.原来呀,当我们一来到这个地球上,不小心吸了一大口物质,但我们又不知道那是什么,于是我们就被吓哭了. 笑.(1)我们吸的第一种物质是什么呢? 空气!空气的成分是什么?是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呢? 茫然.还有,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要喝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化学要研究的物质的组成.(2)现在我告诉你,等到我们学习到第六单元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你妈妈戴的钻戒和我们的铅笔芯的组成,是一模一样的,那孩子们,你愿意拿妈妈的钻戒来老师这里换大把的铅笔吗? 笑摆头.既然钻戒和铅笔芯的组成相同,它们的价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以后我们会知道:原来它们的结构不相同,化学要研究物质的结构.(3)在医院里危重病人都要立即进行输氧,为什么医生没有给病人输煤气呢? 笑.原来呀,氧气才能供给呼吸,而煤气有毒,会使人中毒死亡,化学要研究物质的性质.(4)我们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家里用途最广的金属是铁,它是怎样从铁矿石中冶炼出来的呢?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又很容易出现什么现象呢? 生锈!物质的变化是化学要研究的.一、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既要研究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例如空气,水。
还要研究自然界中本来不存的的物质,例如衣服,我们的祖先……,火,祖先先吃生肉后发现钻木取火)那我们究竟研究物质的什么呢?二、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三、化学的发展史1、古代化学火——孔雀石——陶器——铜器——造纸——火药——酒——染料等2、近代化学(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的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内容: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3000多种)但组成物资的基本成分是元素只有100多种,初中阶段只需记住32种元素即可。
3、现代化学(1 )高科技——纳米技术(2)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发展。
教科书62页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实验1-1】水(H2O)的加热1请说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象?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管口出现水蒸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成小液滴液态水水蒸气液态水注意事项:(1)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2)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3)所装液体不得超过溶剂的1/3(4)铁架台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5)酒精灯应该用外焰加热【实验1-2】块状胆矾(CuSO4·5H2O)的研碎(研钵,研杵)1变化前胆矾的颜色、状态是什么样的?2粉碎后的胆矾颜色、状态又是什么样的?3变化前、后胆矾有什么不同?变化后的粉末物质还是原来的胆矾吗?为什么?【实验现象】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状固体【实验1-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无色液体、腐蚀性、橡皮塞)反应【实验现象】胆矾固体溶解,变为蓝色澄清的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后试管内产生蓝色沉淀【实验1-4】石灰石与稀盐酸(无色液体)反应【实验现象】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块状固体逐渐消失;烧杯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名称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加热水使其沸腾液态的水水沸腾并生成水蒸气,遇玻璃片凝结成液体液态的水研碎胆矾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研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的胆矾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色的胆矾溶液蓝色溶液逐渐变成无色,有蓝色絮状沉淀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大理石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块状固体逐渐消失,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注意事项: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但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使其受热均匀。
一物质的变化加热冷凝1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示例:水的蒸发、汽油的挥发、灯泡通电发光、玻璃的破碎、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溶化、氧气的液化、木材制成桌椅、矿石粉碎等 (3)基本特征:物质常伴有形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2)示例: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火药爆炸、呼吸和光合作用、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塑料和橡胶的老化、鸡蛋清的凝固(生鸡蛋变熟鸡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注意车胎气球爆炸不是化学变化) (3)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 (2)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如蜡烛燃烧时先熔化成液体,然后燃烧,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过程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而蜡烛熔化成液体是物理变化,但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二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2)示例:颜色、状态、熔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磁性等 2化学性质(1)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示例: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有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毒性、酸碱性等(待学) 3特殊字词:会、可以、具有、能等 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实验·探究】【实验1-5】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实验现象】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木头燃烧得更旺,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实验解释与结论】氧气可帮助燃烧,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可推知该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性质用途,即通过性质可以推知该物质的用途,通过用途可以反推物质的性质【注意事项】闻气体的气味时应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鼻孔与集气瓶口要保持一定距离,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若直接在瓶口闻气味,可能会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反映决定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物理性质)(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具有轻微的气味。
(2)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硬度小(质地较软),难溶于水。
2、点燃时:(1)、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 (2)、火焰分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 火焰分三层: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最亮,焰心最暗。
(3)、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 现象:与外焰接触部位首先变黑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4)、将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现象: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5)、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向干冷烧杯中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注意:黑烟是什么物质? 是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
3、熄灭时观察现象?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熄灭时冒出一缕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注意:如何点燃白烟? 在烛芯附近沿白烟方向迅速点燃。
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知识储备:(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是有氧气和氮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
1、排水集气法(排水法)(1)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的条件: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步骤: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目的是排尽其中的空气,使所收集的气体纯净),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将导管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立刻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放在实验桌上。
2、实验目的: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含量多少)实验用品(主要仪器及药品):4只集气瓶、水槽(盛水)、玻璃片4块、细口瓶(盛澄清石灰水)、胶头滴管、火柴、木条、饮料管。
步骤和方法现象(描述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分析(1)取2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另用排水法收集2瓶呼出气体,正放在实验桌上。
气体无色,与空气外观相似。
空集气瓶中的是空气样品,收集的是呼出气体的样品;排水法一般用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空气样品中能正常燃烧一段时间;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3)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并振荡。
空气样品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