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
浅析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浅析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1. 引言1.1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两大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和品质,注重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包括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科学素质等方面。
创新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倡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虽然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侧重点,但二者并非截然对立,相反,二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素质教育可以为创新教育提供基础,而创新教育则可以拓展素质教育的内涵,使学生在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和变化的背景下,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背景素质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在中国,素质教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践,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素质教育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需求的变化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素质。
这就需要教育系统不断调整教育目标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也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需要适应国际化的发展,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需要教育机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背景是一个多元化、整体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时代需求,教育系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建设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2. 正文2.1 素质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
、
创 新 素质 教 育的 内涵
所谓创新素质教育 , 是指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对 学生进行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和教育 , 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_ 1 1 。创新 意识表现为不墨守成 规, 不满足客观事物的现状 , 敢于提出和探索新的问题 , 它 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前提条件。创新 能力是由观察能力 、 思 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 它是衡量学生创 新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f 2 】 。 创新人格 , 又称创新个性或创新 品质 , 良好 的创新人格具有 以下特点 : 勇敢 、 独立性强 、 一 丝不苟 、 有恒 心等等 , 只有 良好创新人格 的人才能充分发
挥 创新 能 力脚 。 二、 培养 大 学生 创新 素质 的重要 性和 必 要性
求。针对传统教育模式 的弊端 , 1 9 9 9 年6 月1 3日, 中共 中 央、 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 》 , 该决定指出 : 实施素质教育 , 就是全 面贯彻党 的 教育方针 ,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 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 造就“ 有理想 、 有道德 、 有文化 、 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圆 。 从此 , 素质教育在我 国高等学校蓬勃展开。 创新 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 , 在实施素质教育 的过 程中必须进行创新素质教育 ,否则就是没有抓住重点 , 就 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 . 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 要 目标。 在2 0 世纪 7 0 年代 , 美 国教育界就提出了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 目标 圈 ; 8 0年代 ,日本政府提出 “ 创造力开发是迈 向 2 1 世纪的保证” , “ 要培养全球性 的、 开 拓性的创造型人才” 四 ; 美国于 1 9 8 9 年发表 了《 普及科学一 美国 2 0 6 1 计划》 , 提出了教育改革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
浅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界备受关注的两种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两种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包括道德素养、智力素质、体质素质和劳动素质等。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公民,注重学生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与素质教育不同,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创新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搭建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才,注重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各有其优势和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品德道德教育和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教育者要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和水平。
浅谈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
对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愿望也比较迫切,但由于载体的缺乏或者说资源有限,能接受系统指导的机会少之又少。
建议今后还可设立写作爱好者协会、举办公开讲座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机会,把写作能力训练扩展为大众培养的长期项目。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高低,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有效表达不仅仅指口头表达,更在于逻辑思维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理工科出身的学生往往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强,如果写作水平也突出的话,往往能在工作中比较快地脱颖而出,发展的空间也会大大拓宽。
但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说,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今后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1]张岩.理工科院校应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1999,(2).[2]张彩霞.谈理工科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语文学刊,2012,(9).[3]陶丽萍.理工科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J].考试周刊,2008,(11).注:①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②“T·A·C”(Thinking,Ability,Cooperation;思维,能力,协作)学生干部培训班,从思维方式、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等各方面对学生干部进行指导与训练【阅读与写作】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只有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长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关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思考
不 断 走 向文 明 ,走 向繁 荣 ,走 向进
步 创新 是 知识 经 济 发展 的动 力 源 泉 。随 着科 学技 术 和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知 识 经济 开始 初 步形 成 并 将成 为2 l世纪 的主导 型经 济。知识经 济 是 以知 识 和信 息 的生 产 、分 配 和 使 用 为基 础 ,以 创造 性 人 力 资 源为 依 托, 以高科技 产业 的经 济 知 识经 济 时 代 的 生产 过 程 正 在 发 生 变 革 , 即 从 批 量 生 产 正 在 向 个 性 化 生 产 转 变 生 产过 程 从批 量 生产 转 向个性 化生 产 , 在 改 变工 人 的工作 性 质 , 正
等 院校 责 无旁 贷 地 应 该 积极 开 展创
新教 育 ,为社 会 不 断 输送 具 有创 造
维普资讯
性 思 维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各 种 专 业 人 才 当前 , 养具 有创 新精 神 培 和创 新 能力 的人才 , 已成 为 教育 的核 心 目标 , 而高 等学 校 更 负有
传统 教 育 价值 观 和 计 划经 济 体 制 的
影响, 在很 多 方 面存 在 着 弊端 , 利 不 于创 新 人才 的成 长 .甚至 在 很 大程
度上 阻 碍 和 压 抑 创 新 人 才 的发 展 。
长期 以来 形 成 的继 承性 教 育 方式 根 深 蒂 固 ,严 重 制 约 着 创 新 教 育 的 实 施 表 现在 : 注意 对 知识 的传 授 , 忽 视 学 生综 台 素 质 的 提高 和 能 力 的培 养 , 别 是 创新 能 力 的培 养 ; 才 培 特 人 养 模式 单 一 , 视 个 体 的差 导性 , 忽 不 注重 学生 的 个性 发 展 ;专业 口径 过 窄 ,培 养 的 人才 基 础 单 薄 ,缺 乏综 合 、交 叉 优 势 ;忽 视 学 生 的主 体 作 用 ,学 生被 动学 习 , 唯 书” “ 分” “ 、唯 形成 应 试 教 育 的怪 圈 :在教 学 管 理 制 度 方 面不 够灵 活 ,没 有 给学 生以 充 分 的 自主 和 宽 松 的学 习 环境 等 。 因此 ,必 须 进 一步 深 化教 育 教 学 改 革, 全面推进 创 新教 育。高等 院校是 培 养 未 来 社 会 所需 人 才 的基 地 , 高
试论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
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 二、 目标定 向上分析 : 有 同位 性 , 从 具 反映素 然而 , 反思我们的教育 , 学校将树人 、 育人为宗 旨的 基础教育沦化为一种高度工具化、 技术化 ̄i练, J 以致学 质教育的培养 目标 f l 生的心理素质脆弱, 创造性思维滞缓 , 创新意识不强 , 其 纵观教育发展历史 , 围绕着培养什 么样的人才的 目 原因主要是缺乏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面对新世纪迎面 标 , 人类的教育经历了工具型教育——知识 型教育—— 而至的知识经济 , 越来越多的人在回顾 2 世纪教育历程 智能型教育的阶段 , 向创新素 质教育阶段 。每一 阶 0 正迈 的同时 , 结合新世纪的时代特征 , 深入地思考作为 国家创 段的教育有其 自身的 目标体系和教育 内容 , 提倡什么 , 反 新体系人才基础工程的教育在新世纪改革的走 向时 , 强 对什么, 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在现今阶段 , 素质教育以造 调“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 才方面肩 就“ 有理想 、 有道德、 有文化 、 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 面 负的特殊使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的过程中, , 理所当 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 目标 , 提高学 生 然地应当把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目 的整体素质 ,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 创新教育充分反映了这 的的创新教育作为重点 。在 19 年《 9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 目标。 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的决定》 中作了经典 从人才规格来看, 创新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在各级各 表述。< 决定》 出:实施素质教育, 指 “ 就是全面贯彻党 的 类教育培养出各 自合格人才的基础上 , 学生进一步 促使 教育方针 ,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 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 成长为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正是在素质教育的基 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重点 , 造就 ‘ 有理想 、 有道 德 、 有文 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 创新型人才 的必要条件是人才 化、 有纪律 ’ 德智 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 内涵的核心。从培养方式来看, 的、 创新教 育不是单一的发 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关于素质教育最权威最具影响 明创造,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 ” 而是 重点开发学生的创造 的纲领性文件, 它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使素质教 育中 性思维能力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一种综合性教育。创 的“ 素质” 内涵更为确切, 更为丰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新教育是在德育、 、 智育 体育、 美育相互结合、 相互渗透的 神和实践能力是绝不可能在“ 应试教育” 的模式和办学运 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这样 的人才必定能反映素质 行机制中去奢谈的。 基于对新型人才的期盼和教育改革 教育的基本要求 。 的深化 , 开展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 既然创新素质是个体发展 的最 高体现 , 又是 当今社 显而易见 , 无论从教育的质的规定 , 还是从素质教育 会特别倚重的素质, 培养创新素质理 当成为创新教育最 的思想源头上看, 人的素质是多层次 、 面的, 多侧 创新素 重要、 最明确的 目 标追求 , 成为衡量教育成败得失的最高 质是其核心。因为创造力是人 的素质组成 中最活跃 、 最 标准。而现实教育追求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创新素质 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 创造力 的提高能够带动素 质组成 很少得到关注。正是 由于教育 目标 上的偏差 , 导致整个
大学生创新教育与高校教师素质
金 融危机导 致全球 性就 业率 下降 , 失 业 率 上 升 。 国 政 府 虽 然 在 大 学 生 就 业 方 中 面 做 了诸 多努 力 , 但是 仍有 l O O 多万 的 毕 业 大 学 生处 于 待 业 状 态 , 就业 形 势 异 常 严 峻 。 由于 信 息 时 代 的 来 临 , 学 生 摩 擦 性 失 业 大 ( 业信 息不 充 分 、 播 不 顺畅 等 原 因造 成 ) 就 传 已逐 渐 降 低 , 而结 构性 失业 ( 职 者 技 能 与 求 空 缺 的职 位 不 匹 配 造 成 的 ) 大 学 生 目前 是 求 职 难 的 主 要 问 题 , 就 给 高 校 的 人 才 培 这 养 方 案 及 大学 教 师 自身 素 质 提 出 了新 的 要 求 , 求 高 校 必 须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要求 , 养 要 培 社 会 切 实 需 要 的 人 才 ; 求 大 学 教 师 要 发 要 展 以 开 放 性 和 创 新 性 思 维 素 质 、 界 性 和 世 现 代 性 人 格 素 质 和 符 合 全 球 化 时 代 潮 流 的 教 育 理 论 素 质 为 基 本 价 值 取 向 , 以 学 术 并 更 新 能 力 、 育 科 研能 力 、 代 教 育 技 术 能 教 现 力为 核 心 的 素 质 结 构 。 过 大 学 生 创新 教 通 育 的 开 展 和 高 校 教 师 综 合 素 质 提 高 来 为 社 会 培 养 高 素 质 的 创 新 型 人 才 , 决 大 学 生 解 结 构 性 失 业 的 问题 。
2 0 NO. 4 09 3
学 术 论 坛
Sce c n c n lg R O 8 in e a d Te h oo y In V 砸
大学生创 新教 育 与高校教 师素 质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加强创新教育,创新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题。
那么,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要营造创新教育的教学环境
教学中应始终把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置于教学的首位,并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应适当给予学生自由,引导其积极地投入生活,认真捕捉切实的生活感受,鼓励学生用非平常方式观察和理解事物,师生间平等信任,使学生感受到尊重,增强学生的信心。
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造个性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1
浅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施学山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这是当今迅猛发展的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声。
大力发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是要扬弃传统的教育理论。
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扬弃收敛式思维发散式思维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出大量掌握知识,充满活力,勇于创新而又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
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大力进行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具备创造力的人才。
一时代的需求“如果说,六十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
那么,今天的大国所要的则是市场。
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
那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
”①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说:“从长远来看,一个只能提供廉价产品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强国。
只有这个国家内部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
也就是说,它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
只有这样,它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②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赵忠贤说:“从历史和现实事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你的创新比较多,社会,经济就高速发展。
最终做在前面,成为核心和带头的。
创新少,则终将被别人超越。
”③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他说:“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我们要赶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
而创新关键在人才。
必须有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必须大量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④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其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改革的目的,培养学生应该是“面向21 世纪,能够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所必须的素质和能力就是指创造性独立思考,有主见和进行各种活动的能力。
”⑤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1999年4月在新加坡发表“为21世纪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科学家”演讲时说:“现在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都是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未来的学校应该是教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创新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世 纪 需求 的高素 质创 造性 人 才 的培养 模式 。全 面实 施 创 新教 育 , 就是 要 着 力 培 养 大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实践 能力 , 就一 大 批 符 合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造 下社 会 发展 要求 的 高新技 术人 才 。江 泽 民在 庆祝 中 国共 产党 成 立 8 年大 会 上 的讲 话 中指 出 , 力 推 O周 大 进 技术 创 新 和知 识创 新 , 占高 新 技 术 这 一 现代 生 抢 产 力 发展 的制 高点 , 就必 须 立 足 于创 新 。创 新是 民 族 进步 的灵魂 , 国 家兴 旺 发达 的不 竭 动 力 。科 技 是 创 新 越来 越成 为 当今 社会 生产 力解 放 和发 展 的重要
影响着 各国的政治 、 经济 、 军事 、 文化 等领域。在 以 经济 实 力 、 国防 实力 和 民族 凝 聚力 为 主要 内容 的 日 趋激烈的综合 国力竞争 中, 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 业领 域 占据 一席 之 地 已经 成 为 竞 争 的焦 点 , 为 维 成 护 国家 主权 和经 济安 全 的命 脉所 在 。我们 既 面 临着 严 峻 的挑 战 , 拥 有难 得 的 机 遇 。邓 小 平 同志 强 调 又 指 出 :我们 国家 , “ 国力 的 强 弱 , 济 发 展后 劲 大小 , 经 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 的素质 , 取决 于知识分子的数 量 和质 量 _。当代 大 学 生 是 祖 国 的未 来 , 1” j 是祖 国现 代化的建设者 , 是高新技术人才的储备库 。他们 要 肩负 起 实现 中华 民族 伟 大 复 兴 的 历史 重 担 , 键 在 关 于提 高 全面 素质 , 创 新 教 育 又 是 对 当代 大 学 生 实 而 施 素质 教育 的关 键环 节 。 充分 认 识创 新 教 育 在 培 养 大 学 生创 新 精 神 和 实践 能力 方面 的极 端重 要 性 、 紧迫 性 当 前 我 国全 面 推 进 素质 教 育 的关 键 、 心 是人 核 的创 新精 神 和实 践能 力 。一个 人 的创 造力 表现 在创 造认 识 和创造 行 为两 大领 域 , 就创 造认 识 而言 , 创造 力是 由敏锐 的感 觉力 、 超 的逻辑 思维 力 、 高 直觉 思维 力和 丰 富 的想 象 力 等构 成 。所有 这些 能力 的培 养 , 都必 然要 求深 化 高 等 院校 教 育 教学 体 制 改 革 , 进 促 高 等教育 由“ 应试 教 育 ” 素质 教 育 转 变 , 高教育 向 提 质量 和办 学效 益 。我 国 高 等教 育 作 为知 识 传 播 、 创 新和 应用 的基 地 , 培养 和输 送 高新 技术 人才 的摇 篮 , 必须 以培 养大 学 生 的创 新精 神 和实 践 能 力 为 重 点 , 积极转 变 观 念 , 展 创 新 教 育 , 渐 建 立 起 适 应 2 开 逐 l
开展素质教育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
造性 思维的人 , 别要 求使他 们 的创 造潜 能 特
为开发 、 养 学 生创 新教 育的 主 阵地 、 渠 培 主 道。以往 , 们在 教 学 中更注 重智 力发展 对 人
思维训 练。的确, 五 育” 智 育的主体 地 在“ 中, 位不客 忽视 。 离开其他 因素 的相 辅相 承作 但 用, 学生的创 新精神也很难培 养。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学 习兴趣是培 养 . 学生创 新精神 的直接 基础和 前提 。 实施 素质 教育, 要求 时学生的创新 意识 , 创新精神提供 宽松的环境。 注意 学生 的 个性发展 。 正确 对 待学生看似非 常幼 稚的创 造 想 象, 为他 们提 供 自 由思 维 空 问 , 辟 思 想 驰骋 的 天地 , 护 开 保 好奇心, 发 求知 欲, 励 直觉 思维 , 养发 激 鼓 培 散 思 维 与 集 中思 维 。 兴趣 和好 奇心是主体 具有创造 意识 的前 提。好 奇心是人 类 本性 中最大 的驱 动力 , 是 种要 求去 理解 、 认识 和发 展 的欲 望。学 习 兴趣则反映 了学生想 学乐学的情 感体 验。它 们都是培养创新 意识的直接 基础。俄 国教 育 家鸟中斯基 曾指 出, 有丝 毫兴趣 的强制 性 没 学习, 将会扼 杀 学生探 求真理 的欲 望。教 育 之 为 教 育 , 在 于 它是 人 格 心 灵 的 唤 醒 。 是 正 这 教育的核心所在。这 与素质教 育所提倡 的尊 重学生主体 、 培养 并发展 学生的 主 动精神 的 教 育 目标 是 一 致 的 。 素质教育强调课 堂教 学应在 唤起 学生天 性的基础上 培养 学生积 极 主动 的 学 习精 神 , 让学生体验到 学习的愉 快 , 知识 学习 的压 从 力中解放 出来。教 学和学生 的学 习实践 也表 明 , 生 只 有 具 备 了求 知 的 欲 望 和 浓 厚 的 学 学 习兴 趣 才 会 主 动 地 探 索 、 求知 。 另 外 。 学 习 在 兴趣 的推动 下 , 随着 学 习过程 所 产生 的积 伴 极、 愉快 的情感体验 , 为一种催人奋发 的强 作 大精 神 力量 , 仅 能更 深 刻 、 持 久地 影 响 学 不 更 生未 来的 学 习 , 且 对 于 发 展 他 们 的 创 造 性 而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 用。 因为它能增强 学生的 创造动 机, 激发其创造 热情 , 高其观 察事物 提 的 敏 锐 性 , 能 帮 助 他 们 增 强 克 服 困 难 的 决 并
高校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高校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高校教育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高校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高校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单向传授,导致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
因此,高校教育应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二、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高校应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重要。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提供实践机会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高校还可以开设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四、开展科研活动高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科研实习等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锻炼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加强综合素质教育高校教育不仅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六、建立创新创业文化高校应该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支持。
高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场所和资源,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创业论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高校教育中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高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摘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互有关联但不尽相同的教育理念,两者存在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本文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论述了高校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及内容,结合目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高校教育一、相关概念辨析(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几部分,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全体性。
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2.基础性。
素质教育提供的是基础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拥有一般技能而不是掌握某一专项技能。
3.发展性。
发展性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教育以及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把注意力集中到心智启迪和潜力的培养上来。
4.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
5.未来性。
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其中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求异、探险和奉献这三种精神;而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智慧特征,代表着主体创新的活动水平与技巧,它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两大方面。
1.内容。
创新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指要培养人们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
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们会有强烈的创新动机,会制定创新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推进创新教育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推进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
文章从创新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指出推进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阐述了推进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创新人才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要坚持“教育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高等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时,应主动创造条件,把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首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以适应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征1.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
(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顺利地开展创新活动。
创新思维是以独立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
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流畅性,即能冲破思维定式和束缚,及时调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想;思维的独立性或新颖性,即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有新意。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即要加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发明新成果。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21世纪高校教育的核心
,
按 照科学 性
,
、
先进 性
、
和适 用性 的 原 则选 编 教材
要 建立 教 材 更新
,
。
、
选 用 动态 运行 机制 和 管 理机 制
,
要 根据 学科 的发 展
教
、
育 形 势 的发展
配 套辅 导 教 材
学 生 的 具 体情 况
、
不 断 更新 选 用 能 够 体 现 学 生 主 体 性
,
,
激发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能 力
。
五 是 教 师 队 伍创
,
新
。
即提 高 教师 的创 新 素 质
?
以 适 应 创 新教 育 的 需 要
这 其 中 教学 体系 创新 最 为 重 要
从 教学 上 讲
它是 创 新 教 育
主 要 包 括 以下
。
的核 心
1
、
包 括许 多 具 体 的 内容
、
在 进行 创新 教育 的 同 时
要 注 意 以 上 内 容 之 间 是 相 互 依存
相 互制
相互 联 系
三
、
相 互 促进 的
。
使 受教 育 的 学 生 能 够 成 为 思 想新
观念新
、
方法 新
、
能 力 新 的 既 有理论 展 创 新 教 育 的 主 要 措 施
,
敢 于 并善 于 找 出 前人 成 就
四是
、 、
的漏 洞 又 能 前 进 一 步实 现 超 越 的 求 异 性 思 维 和 逻 辑 严 密
推理 判 断 能 力 和 准 确 的 严 密 性 思 维 等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与互补发展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与互补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许多新的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了当下热门的话题。
那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究竟有何不同?又如何进行融合与互补的发展呢?首先,创新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它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与之相对的,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包括道德、智力、体育、美术、音乐、劳动等多个方面。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发展。
可以说,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头脑”,而素质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和互补的。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例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创新的同时也能够具备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人生态度。
另外,在创新教育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素质教育的理念,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相互理解,在团队中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创新潜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素质教育中汲取力量来推动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道德和品质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拥有正确的创新方向和价值取向。
因此,通过素质教育的引导,我们可以在创新教育中加强道德和品质的培养,从而确保学生在创新过程中也能处于正确的轨道上。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融合与互补发展还需要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创新实践和素质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素质提升。
最后,还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与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相关的优质资源,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
些美 国科 学 家认 为 , 是美 国“ 能 的金钱 ” 万
和“ 鼓励创造性 和具有 挑战性 的构想” 造就 了 这 一 现 象 。虽 然美 国 的小 学 和 中学 水 平 在 世
界上 排 名 分 别 是 第 2 8位 和 第 3 0位 , 后 于 落 斯 堪 的纳 维 亚 国 家 以 及 瑞 士 、 国 和德 国 , 法 但 美 国 的大 学 教 育更 多 地 提 倡 独 立 思 考 和 主 动 精 神 , 别 注 重 培 养 想 象 力 、 造 力 、 判 能 特 创 批
丰 富和完善 。
创新能力指创新 思维能力和创新 实践 能 力 。其一 , 创造 性 思维 就是 人们 在 已有经 验 信息的基础上 , 去掉偏见 和成见 , 对新 的情 况 和事物 去粗存 精 、 去伪 取真 、 由此 及 彼 、 由表 及里 , 进行筛选 、 加工 、 制作 , 出新 的判 断 , 做 新 的结 论 , 生 出 新 的有 社 会 价 值 的 思 想 、 产 理
史上 , 有那 些对 未知 世界 有着 浓厚 探 索兴 只
趣 的 、 于 大 胆 提 出 疑 问 的 人 , 能 发 现 问 敢 才
维是用创造性 方 法来解 决 问题 的思 维方 式 。 有 些 问题 用 常 规 方 法 求 解 过 于 繁 琐 , 至 无 甚 法 解答 , 如果 跳 出原 来 僵 化 的 思 维 模 式 , 但 根 据 问题 情 境 创 造 出 一 种 新 奇 的 构 想 , 会 豁 则 然 开 朗 。其 二 , 新 实 践 能 力 是 旨 在 保 证 创 创 新 活 动 顺 利 进 行 以 实 现 创 新 目标 的一 种 综 合 能 力 , 主 要 构 成 有 独 立 获 取 知 识 能 力 , 集 其 搜 处 理 信 息 能 力 , 现 、 析 和 解 决 问题 能 力 , 发 分 动 手 操 作 能 力 , 达 和 表 现 能力 , 握 和运 用 表 掌 创 新 技 法 的能 力 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摘要: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创新教育。
在此基础上,又探讨了高校如何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2企业管理文件夹3-去白字内容添加页脚/baike.baidu./view/1689.htm思想下的社会主义社会,../2企业管理文件夹
3-去白字内容添加页脚/baike.baidu./view/1833.ht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2企业管理文件夹3-去白字内容添加页脚/baike.baidu./view/1784.htm和谐社
会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高素质的理想社会。
没有高素质,“和谐”从何谈起?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将是虚幻的理想社会.其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骚客。
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
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
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其核心内容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创新战略包括一系列重要环节,除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外,还必须重视它们与观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之间的联系,教育创新也不例外。
同志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这就是说,教育创新应该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评价创新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它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领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这个问题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不是创新教育离开素质教育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有人说,创新教育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
这几年搞素质教育总感到有点像老虎吃天??不知从哪着手。
先是多搞活动,多搞点音、体、美,但又感到光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也不行。
现在感到创新教育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可以成为“抓手”,况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便于细化,可以操作,用它可以带动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
1999年10月20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的位置报道创新教育课题会时提出: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过去从来没有这样提过,但细细琢磨确实是有道理的。
这首先是江总书记的指示,创新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二是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它同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第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一系列问题上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
育内容、教育方法都要创新。
如果不创新,还是沿袭旧的那一套,素质教育就很难实施。
所以,不管是从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来看,还是从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来看,创新教育是为了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实施。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所说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它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
我认为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素质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而且也内在地包括创新素质。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对象,素质教育的内容、重点等是不完全一样的。
在中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是不现实的,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也是不可能的,更难以要求他们去创业。
但对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而言,这些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现实的。
但高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时,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当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从实际情况看,抓好创新教育,对整个素质教育是有推动促进作用的。
一方面,创新教育本身就是素
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创新教育,也就是在抓素质教育。
另一方面,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其它组成部分也有相互作用。
它不仅对智力培养、创造力开发具有直接作用,对人的思想道德、身心素质等的培养也起促进作用,对人的积极心态的形成,对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重要作用。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教师的讲授表面上好像是在传递知识,实际上只是在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这种理论是有相当道理的。
我们应当重视这一理论,用它来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特别要重视模式创新。
一方面要把培养目标定在培养创新人才上。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专门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学生只有在学会学习、学会应用的同时,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实际上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对此已有明确规定。
我们应当在培养目标上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另一方面要在学习内容中贯穿创新教育要求。
一要淘汰过时落后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增设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前沿内容,如信息科学、环境保护等内容;二要开设系列创新教育课程,如创造学原理、创造心理学、
创造技法、科技方法论等;三要适当增设艺术、美学、音乐等人文艺术类课程;四要开设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创造性强的实验、实践及研讨类课程。
真正使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育之中。
另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学校要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通过文化创新使大家感受创新,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
一要加大创新的宣传报道,让人人感受到创新的重要、紧迫,同时也让大家明白实际上人人都能创新,树立创新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去创新。
二要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渠道推进创新。
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就学科前沿发展情况作专题报告;请校内外教师就热点问题作专题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如创意比赛、科研成果展览、读书心得交流、创新设计实践等,推进创新教育的开展。
三是建立创新机制,如在人才评价标准上要作适当调整引导,把创新作为重要的标准之一予以积极评价,并采取创新奖励措施积极支持;建立创新基金、基地以及创新教研室,推进创新教育深入持久健康地进行。
四是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一系列制度,如管理制度、考试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等。
总之,凡是有利于创新素质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我们都要
积极实行。
中国人不乏聪明才智,只要大家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找出许多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办法来,就一定会使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也就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