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表面工程技术的物理化学基础

合集下载

第二讲表面覆层的形成与结合机理

第二讲表面覆层的形成与结合机理

熔合区:半熔化区与不完全混合区 构成的覆层与基材之间的过渡区。 (区域5)
半熔化区:基材中各点溶质不均匀 形成熔化温度偏差,造成同时存在 局部熔化部位与局部不熔化部位, 这种固液两相共存的部位成为“半 熔化区”。(区域3)
不完全混合区:此区域(区域2) 已经经历了熔化和凝固过程。过渡 区域基材成分与填充金属成分未能 完全均匀混合,称为“不完全混合 区”
Crieq=1.5×0.5%=0.75% Niieq=0.31×0.6%+22×0.25% =5.7%
焊材中的Cr、Ni元素含量
Crieq=19%+1.5×0.8%=20.2% Niieq=10%+0.31×1.5%+22×0.08% =12.2%
则堆焊覆层中的Cr、Ni元素含量为
Crieq=0.3×0.75%+(1-0.3) ×20.2%=14.4% Niieq=0.3×5.7%+(1-0.3) ×12.2%=10.3%
1.堆焊覆层与基体的结合
2)堆焊覆层的冶金接合
覆层金属的结晶:属于非自发形核。依附在 熔合区附近加热到熔化温度而还没有熔化的 基体金属的晶粒表面。
覆层凝固组织特点:各种形 态的柱状晶组织。(胞状晶、 胞状树枝晶、柱状树枝晶)
2.熔合区的性能特点
熔合区的构成
1:覆层,2:不完全混合区,3:半熔化 区,4:热影响区,5:熔合区。 WM:焊缝;HAZ:焊缝热影响区;WI: 覆层与基材的界面,即熔合线
润湿
润湿
液态钎料与母材接触后,自动铺展的行为 润湿决定于母材表面、液态钎料表面和固
液界面的能量变化
润湿
润湿:Young方程,润湿角<90°,润湿,润湿角>90°, 不润湿。

《表面工程》教学大纲

《表面工程》教学大纲

00107752《表面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表面工程英文名称:Surface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0107752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课程性质:选修课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预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力学性能大纲执笔人:赵秀娟一、课程目的与要求向学生全面阐述表面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围绕金属材料表面强化,集中论述一些主要表面处理技术,给学生一个向导作用,以此让学生遨游几乎整个材料表面工程的世界,为学生将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或研究奠定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电镀、化学镀、热喷涂、表面纳米化、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表面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2、理解材料成分、处理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关系;3、了解不同工艺技术的优缺点、选用原则以及最新进展;4、能够运用所学表面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表面技术概论 2 学时一、表面工程的涵义二、表面技术的分类、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三、表面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动态概述第二章表面科学中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学时一、固体材料及其表面二、表面晶体学三、表面热力学与动力学第三章电镀与化学镀 4 学时一、电镀二、电刷镀三、化学镀第四章表面涂覆技术 4 学时一、堆焊二、热喷涂三、陶瓷涂层熔结第五章表面改性技术 10 学时一、表面形变强化二、表面纳米化三、表面化学热处理四、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五、激光表面处理六、电子束表面处理七、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第六章气相沉积技术 6 学时一、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二、真空蒸镀三、溅射镀膜四、离子镀五、化学气相沉积第七章复合表面处理技术简介 2 学时课堂讨论 2 学时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钱苗根、姚寿山编著,《现代表面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1版2、郦振声等主编,《现代表面工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版3、赵文轸主编,《材料表面工程导论》,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4、胡赓详等主编,《金属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第1版5、吴承建等主编,《金属材料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6、付献彩主编, 《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版7、束德林主编,《金属力学性能》,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年,第1版。

材料界面和表面化学的基础问题

材料界面和表面化学的基础问题

材料界面和表面化学的基础问题材料表面和界面是材料科学和工程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表面和界面的性质对材料的各种机械、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性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表面化学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分支。

理解材料表面和界面化学的基础问题,对材料科学和工程中许多研究领域至关重要。

一、介绍材料表面和界面的基础概念表面是材料和周围环境之间的接触处。

表面性质直接决定了材料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且决定了材料的化学、物理和电子性质。

表面化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之长的学科体系,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表面活性剂、胶体悬浮液、表面物理化学、表面扩散等学科。

界面是指相互接触的两种材料或两种相的分界面。

界面化学是表面化学的自然延伸,主要是研究相邻两个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液体-固体,气体-固体等界面并不明确,有时液态材料之间也可存在界面。

二、表面和界面物理化学的基础问题表面化学涉及的问题较多,例如表面能、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等等。

表面能是表面自由能。

它是表面所能存储的能量总和,当表面相互接触时,表面能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表面能包含两部分:势能和剪切能。

表面能大小决定了材料对于其他材料的黏附性和润湿性。

表面张力是一种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它是一种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作用于沿表面的任何闭合轮廓的分子上。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分子化合物,它在界面上活跃,并且能够改善界面物理性质,如润湿性、界面张力、表面扩散性等。

三、表面化学反应的基础问题表面较稳定的材料,如金属和氧化物,能够吸附气体和流体形成原子层。

这些表面吸附剂进入金属表面并与表面原子进行反应,结果是形成化学键合并难以反应的物种,称为表面配位物。

表面配位物的形成和性质是表面化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表面化学反应还包括化学氧化机制、电子转移反应等。

表面电荷的分布和电子势能以及与材料分子的相互作用等因素都是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

四、表面和界面工程的基础问题表面工程是一种材料制备和加工技术,包括增强表面耐磨性、防腐防蚀性、增加表面反应活性等。

表面工程技术处理基础理论

表面工程技术处理基础理论

水下油气田生产设施
油气田中出现的冲刷腐蚀失效
32
金属的腐蚀危害巨大:
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约有10%因腐蚀而变为铁锈,大约30%的机电设 备因此而损坏。 根据世界上几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统计数字表明:这些国家由于 金属的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4 %。
腐蚀事故举例
• 1966年某天然气井的套管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造成
2.2.1 清洁表面结构
按照热力学的观点,表面附近的原子排列总是趋于能量最低的稳定 状态:
自行调整; → 原子排列情况与材料内部明显不同 依靠表面成分偏析,表面对外来原子或分子的吸附,以及两者的
相互作用而趋向稳定态,
→表面组分与材料内部不同。
2.2.1 清洁表面结构
relaxation
reconstruction
车削
不同加工方法形成的材料表面轮廓曲线
0.63 ~ 5
1.25 ~ 10
钻削
2.2.2 实际表面结构
一般机加工后金属表面示意图 贝尔比层( Bilby层):
因机械加工力引起的晶格 点阵强烈畸变而形成的非晶态 层,具有粘性液体膜似的非晶 态外观,厚约5~10 nm。
2.3 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非金属材料-老化
35
2.4.1腐蚀的定义
• 定义:腐蚀是材料受环境介质的化学、电化学和物理作用产生的损坏 或变质现象, 包括化学、电化学与机械因素或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
• 腐蚀的定义包括了化学、电化学、物理学的内容,腐蚀的发生往往与 磨损、断裂等的同时进行;
• 腐蚀学是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涉及到金属学、电化学、物理化学 、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等,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课件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课件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 》ppt课件
• 表面工程技术的概述 • 表面工程技术的种类 • 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案例 • 表面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 • 结论
目录
01
表面工程技术的概述
表面工程技术的定义
01
表面工程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 或机械等方法,改变材料表面的 形貌、组成、结构或性质,以达 到预定性能要求的综合性技术。
化学镀技术
总结词
环保、均镀能力强的表面处理技术
详细描述
化学镀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沉积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具有环保、均镀能力强、工艺简 单等优点。化学镀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基材,如金属、非金属、陶瓷等,因此在汽车、电子、航空航 天、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热喷涂技术
总结词
可喷涂材料广泛、应用灵活的表面处理 技术
21世纪
表面工程技术向智能化、精细化、绿 色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涉及更多新 材料和新技术领域。
02
表面工程技术的种类
电镀技术
总结词
应用广泛、历史悠久的表面处理技术
详细描述
电镀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沉积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建筑等领 域。电镀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材料创新,电镀技术已经成为现代 工业中不可或缺的表面处理手段。
02
表面工程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如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和工 程学等。
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
航空航天
提高飞机和航天器的耐腐蚀、 抗氧化和抗疲劳性能。
汽车工业
增强汽车零部件的耐磨、耐腐 蚀和抗疲劳性能,提高燃油经 济性和环保性能。
能源领域
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和核能等领域的材料表面处理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

金属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物理化学

金属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物理化学

金属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物理化学金属材料是工程领域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

在工业制造和高科技领域中,金属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对其性能、可靠性和寿命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金属材料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金属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其整体性能密切相关。

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表面能、电荷特性、再结晶行为和氧化行为等。

表面能是一个材料特性中很重要的一个物理化学量,它反映了物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的交互作用力程度。

表面能越大,材料越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和吸附作用。

因此,表面能的大小对金属材料的性能、表面粗糙度和涂层附着力等均有重要影响。

二、金属材料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金属材料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往往是金属材料性能和寿命的决定因素之一。

金属材料界面可分为金属/金属、金属/非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等各类组合。

界面的化学反应与间隙、添加剂、氧化等因素均有关,不同界面反应产物不同,有些能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或延长其寿命,还有一些界面反应会导致材料的失效。

三、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延长其寿命,人们发展了很多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包括机械处理、热处理、电化学处理、离子注入和喷涂涂层等。

机械表面处理包括研磨、抛光、去毛刺、喷砂等方式,可改善金属表面的光洁度和粗糙度。

热处理是改变金属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常见方法,通过去除内部应力、改变晶界结构等方式,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电化学处理是通过在电解质中施加电压、电流或电场,以控制物质的电荷特性,从而改善材料表面的性质。

离子注入技术则是将离子束注入材料表面,以改善表面化学性质、抗腐蚀性和耐磨性等。

喷涂涂层技术则是将一层特殊的材料涂覆在金属表面,以改善其耐磨性、抗腐蚀性、降低摩擦系数等。

总之,金属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对其性能、可靠性和寿命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表面处理技术和界面反应,我们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寿命,以应对这些材料在各种应用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

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
固体材料的界面 (l)表面 —固体材料与气体(空气)的分界面。
(2)晶界 —多晶材料内部成分、结构相同而取向 (或亚晶界)不同晶粒(或亚晶)之间的界面。
(3)相界 —固体材料中成分、结构不同的两相之
间的界面。
2.1 固体表面相组织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要用来制造工程建筑中的构件,机 械装备中的零件以及工具、模具等。
功能材料—利用物质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
及其对外界环境敏感的反应,实现 各种信息处理和能量转换的材料。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按原子、 离子或 分子排 列情况
键分类
晶体:长程有序、布拉菲点阵
非晶体:短程有序,1~2nm内原子分布仍
有一定的配位关系,原子间距和 成键健角等都有一定特征
复相系——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含有多个 相的系统为复相系。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固体材料的界面
我们熟知的表面包括固体和空气(气体)的界面 或固体和液体的界面等,这些表面在工程上是最
有意义的。但是真正的表面是指晶体的三维周期 结构和真空之间的过渡区域,它所包括的所有原
子层不具备体相的三维周期性。
表面晶面不同:断键数不同,表面能不同,表面能呈现
各向异性 ➢ FCC (100):4断键,表面能高
➢ FCC (111):3断键,表面能低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什么是相?
• 物质存在的某种状态或结构,通常称为 某一相。严格地说,相是系统中均匀的、 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分。
指这部分的成分和性质从给定范围或宏 观来说是相同的,或是以一种连续的方 式变化,也就是没有突然的变化。
➢例如,当氧吸附在Pt(100)面上时,将生成(5×1)的 表面结构,把体相的面心立方结构转变为密排六方结 构。

表面技术

表面技术
质腐蚀。
2、按破坏形式分类
全面腐蚀、局部腐蚀
全面腐蚀特点:
腐蚀作用发生在整个金属表面,以同一腐蚀速率向金属内部蔓延,均匀
或不均匀都有可能,危险相对较小,可以事先预测,设计时可以根据机 器、设备要求的使用寿命估算腐蚀速度。 在材料表面进行金属溶解反应和去极剂物质还原反应的地区,即阳极区 和阴极区尺寸非常微小,甚至是超显微级的,并且彼此紧密接近。
发展,已产生第一个飞跃,形成了表面工程学。而且必将
在21世纪内产生第二个飞跃,任何工程、任何产品的设计
都将会、都必定要将表面工程纳入其中进行“表面与整体” 设 计,以获得最大的效益。
金属腐蚀理论及其防护
金属腐蚀造成的废旧钢铁
金属腐蚀造成的水污染
腐蚀
概念:金属和环境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
腐蚀破坏总是从金属与环境的接触面开始,再向金属内部
纳米表面工程阶段
纳米表面工程是指充分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 提升改善传统表面工程的功能和手段,进一步改变材料 表面的形态、成分、结构等,从而赋予表面全新功能的 系统工程。
纳米表面工程
纳米表面工程产生的背景 纳米表面工程的内涵和特点 纳米表面工程的最新进展
纳米表面工程产生的背景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微机电系统的设计、 制造日益增多,制造技术以由亚微米层次进入到 原子、分子级的纳米层次。纳米机器人、纳米钳、 纳米电机、……,此类机电系统涉及到大量的表 面科学表面技术问题,且随着尺寸减小和表面效 应的出现,传统的的表面设计和加工方法已不再 适应。
2.3-2 表面纳米化
表面自身纳米化——对于多晶材料采用非平衡的处理方 法增加材料的表面自由能,使粗晶组织逐渐细化至纳米量 级。 特征:晶粒沿厚度方向逐渐变化,纳米结构表层与基体 之间不存在界面。 主要方法:1)表面机械加工处理法2)非平衡热力学法。

表面工程学---教学大纲

表面工程学---教学大纲

《表面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241025课程英文名称:Surface engineering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表面工程学是必修、专业学位课。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表面技术基本知识。

掌握有关材料表面的基本概念和某些重要理论,对现代表面技术的形成、分类、涵义和内容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通过一些典型的表面技术来掌握其主要设备、技术路线、工艺实施、分析检验和具体应用等,从而使学生对现代表面技术的形成、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

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为学习其它有关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掌握表面工程学的定义和内涵、表面工程技术的特点与意义、表面工程技术的分类。

掌握典型固体表面与界面;掌握金属腐蚀原理和防护技术,材料磨损原理及其耐磨性。

掌握表面工程技术的预处理工艺。

掌握表面淬火技术的原理与特点;掌握感应加热淬火技术、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技术、激光淬火、电阻加热表面淬火技术、表面形变强化技术的原理。

掌握热扩渗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热扩渗工艺的分类、等离子体热扩渗。

掌握电镀、化学镀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掌握常用单金属电镀、合金电镀、复合镀技术。

掌握磷化、铬酸盐钝化膜;掌握转化膜的基本特性及用途、化学氧化、草酸盐钝化、电化学氧化、着色技术。

掌握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涂料成膜机理、涂装材料;掌握涂装工艺。

掌握物理气相沉积方法中蒸发镀、溅射镀和离子镀的原理及特点;掌握各类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的原理及特点,分子束外延制膜方法。

了解常用工业激光器及激光加工系统,掌握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掌握离子束表面改性技术、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掌握常用微细加工技术、纳米工艺、生物芯片技术。

材料表面工程概述

材料表面工程概述
材料表面工程
概述
第1章 绪 论
2
材料表面工程的定义
表面工程是将材料的表面与基体一起作为一 个系统进行设计,利用各种表面技术,使材料的 表面获得材料本身没有而又希望具有的性能的系 统工程。
3
1.1 表面工程技术的意义、目的、途径和应用
1.1.1 表面工程技术的意义
⑴ 避免和减少经济损失 ⑵ 赋予材料表面功能特性
的结果。 2. 抗磨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前要首先查清影响产品寿命的
基本因素和磨损过程是否始终以同样的磨损机理进行等情 况,然后进行选材。 3. 耐磨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提高耐磨性。
25
第4章 表面腐蚀基本理论
26
4.1 腐蚀的定义与分类
金属腐蚀:金属与环境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表面破 坏称为金属腐蚀.
④表面改性
7
第2章 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
8
2.1.1固体的理想表面和清洁表面
清洁表面
☆ 指在特殊环境中经过特殊处理后获得的表面,是不存在任 何污染的化学纯表面,即不存在吸附、催化反应或杂质扩散 等物理、化学效应的表面。
☆ 清洁表面是相对于受环境污染的表面而言的。只有用特殊 的方法,如高温热处理、离子轰击加退火、真空解理、真空 沉积、场致蒸发等才能得到清洁表面。
32
4.1 腐蚀的定义与分类
④丝状腐蚀:涂有透明清漆或油漆膜的金属暴露在潮湿的大 气中时,金属表面由于漆膜能渗透水分和空气而发生腐蚀. 腐蚀产物呈丝状纤维网样,这种腐蚀称丝状腐蚀。其产生 原因是潮湿大气的作用,其机理为氧的浓差电池作用.
⑤应力腐蚀开裂:金属和合金在腐蚀与拉应力的同时作用下 产生的破裂,称为应力腐蚀开裂。 一般认为纯金属不会发生应力腐蚀的,含有杂质的金 属或是合金才会发生应力腐蚀.

表面科学和工程技术介绍

表面科学和工程技术介绍

考试
表面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性
1. 表面科学的进步是国家繁荣的象征 2. 表面工程的发展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3. 表面技术是高附加值的技术,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4. 表面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
3
第一章 表面科学与工程概论
§1.1 表面科学与工程的涵义 §1.2 表面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历程 §1.3 表面工程迅速发展的原因 §1.4 表面工程技术的分类与简介 §1.5 表面工程的应用领域 §1.6 表面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动向
15
16
表面工程的技术特点
▪ 表面工程技术既可对材料表面改性,制备多功能的涂、镀、渗、覆 层,成倍延长机件的寿命:
▪ 又可对产品进行装饰; ▪ 还可对废旧机件进行修复, ▪ 归纳起来,表面工程技术具有如下的技术特点:
17
特点一:
▪ 在廉价的基体材料上,对表面施以各种处理,使其获得多功能性(防腐、 耐磨、耐热、耐高温、耐疲劳、耐辐射、抗氧化以及光、热、磁、电等特 殊功能)、装饰性表面。
▪ 作为机件、构件的预保护,使之能承受腐蚀与磨损;并使高温机件、 构件的耐热性大大提高,延长了使用寿命;
▪ 作为废旧机件的修复,可使机件的寿命成倍延长。例如电站的空气 预热钢管不经处理,寿命仅有数月,经渗铝处理后寿命至少达10年, 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20
总之,表面工程技术是一种内涵深、外延广、渗 透力强、影响面宽的综合而通用性的工程技术,
▪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是表面科学, ▪ 它包括:
表面分析技术、 表面物理、 表面化学三个分支。
6
表面分析
▪ 基础方面有: 1. 表面的原子排列结构、 2. 原子类型、 3. 电子能态结构等,
表面分析是揭示表面现象的微观实质 和

表面工程技术讲课

表面工程技术讲课

D. 按表面层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七类:
防腐蚀功能,例如,油漆层,电镀锌层,热喷涂 铝层
调整摩擦磨损功能,例如,防滑层、耐磨层 表面装饰美化功能,例如,光亮、色彩、花纹、
多样装潢 热功能功能,例如,耐热、隔热、抗高温氧化、
热辐射 化学功能功能,例如,催化、生物功能 声,光,磁,电转换特种功能,例如,CD、
腐蚀与防护理论 表面摩擦与磨损理论 表面完整性与界面理论 表面物理化学
表面化学物理 表面装饰与美学 表面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表面失效理论及其分析理论
现代表面工程学
表面工程基础理论 表面工程技术
表面工程技术设计 表面工程应用
应用表面工程技术的目的
充分发挥材料的使用潜力; 节约资源、能源,维护和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战
高效、低能耗、可持续发展型表面预处理设备和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计算机控制的大型、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表面 预处理设备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表面工程新技术的出现,不断研究新型的表 面预处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各种金属的锈蚀特征
金属材料 钢及铸铁
发蓝(氧化)和 磷化的钢件
铜合金
铝合金 锌、镉、锡及
干、湿喷砂、喷丸 等
真空喷射清理 火焰喷射处理
表面清 洗
高压水、高压水砂、 蒸汽处理
化学、电化学除锈
表面特 磷化 殊处理 钝化
磨光 机械抛光、化学抛光 和电抛光 滚光及其它光饰
碱液清洗 酸性清洗 电化学清洗
有机溶剂清洗 水基清洗剂清洗 精细表面清洗
表面预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是:
高效、低污染、环保型表面预处理材料和工艺的 研究和应用;
C.按表面层种类进行分类,可分为五类:
表面无成分变化的转化层,例如,表面喷丸强化, 激光表面硬化

表面工程的基本涵义、特点、分类及常用工艺方法

表面工程的基本涵义、特点、分类及常用工艺方法

技术特点
• 表面工程最突出的技术特点是无需整体改 变材质而能获得原材料所不具备的某些特 殊性能。 • 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可使基材表面获得 整体材料很难得到的特殊成份与结构,如 超细晶粒、非晶态、超饱和固溶体、多重 结构、多相弥散结构等,相应具备一些整 体材料很难得到的特殊性能。
技术特点
• 表面工程另一技术特点是基材与镀覆材料 选择范围很广,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 通过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能在金属、有 机、无机材料的基体表面制备单金属、合 金、陶瓷、有机高分子材料、类金刚石、 非晶态等多种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的表面 层,充分利用各种基材-涂层组合的特点设 计新的功能,满足产品特种功能或综合功 能多种使用要求。
表面工程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表面层种类分类之一
• 无覆层:基体表面经过化学预处理、精整或热 加工硬化,仅改变表面应力或组织状态,不改 变基体表面成份。 金属覆层:用电镀、金属喷涂、表面合金化或 热浸、包覆、气相沉积等方法,在基体表面覆 以薄层金属、合金或金属基复合材料。 有机覆层:基体表面覆以有机材料,主要是涂 装层,此外还有塑料、橡胶粘附等覆层。
按表面层功能特性分类之二
• 热功能:耐热、抗高温氧化、热绝缘、热 辐射、高温封严等。 • 光、电、磁特种功能:反光、滑光、吸收、 超导、导电、绝缘、半导体、电磁屏蔽等。 • 其他特种功能:吸波、红外反射、太阳能 吸收、辐射屏蔽、催化、生物功能等。
按工艺方法分类之一
• 电化学方法:利用电极反应,在基体上形 成镀覆层,如电镀、阳极氧化等。 • 化学方法:利用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在 基体 表面形成镀覆层如化学镀、化学转化 等。 • 热加工法:利用高温条件下材料熔融或热 扩散,在基体表面形成镀、渗层,如热浸, 表面合金化等。

表面工程

表面工程

的过程。

2. 真空蒸镀:把待镀膜的基体或工件至于高真空室内,通过加热使蒸发材料汽化(或升华),以原子、分子或原子团离开熔体表面,凝聚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基片或工件表面,并冷凝成膜的过程。

3. 化学镀:指在无外加电流的状态下,借助合适的还原剂,使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并沉积到零件表面的一种镀覆方法。

4. 表面淬火技术:采用特定热源将钢铁材料表面快速加热到Ac3或Ac1之上,然后使其快速冷却并发生马氏体相变,形成表面强化层的过程。

5. 热喷涂是采用各种热源使涂层材料加热熔化或半熔化,然后用高速气体使涂层材料分散细化并高速撞击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工艺过程。

6. 阴极电流效率:电镀中把实际析出金属量与理论析出量的比称作阴极电流效率。

7. 洁净表面:尽管材料表层原子结构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但如果其化学成分仍与体内相同。

8. 清洁表面:一般指零件经过清洗以后的表面,与洁净表面必须有特殊的方法才能得到不同。

9. 受控喷丸技术原理(喷丸强化):是利用高速喷射的细小弹丸在温室下撞击受喷工件表面,使表层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下产生弹、塑性变形,并呈现较大的残余应力,从而提高工件表面强度、疲劳强度和抗应力腐蚀能力的表面工程技术。

10. 固体润滑:利用剪切力低的固体材料来减少接触表面之间摩擦与磨损的一种润滑方式。

11. 钝化:由于金属表面状态改变引起金属表面活性的突然变化,使表面反应速度急剧降低的现象。

12. 平衡电位:在没有电流通过时,可逆电极所具有的点位称为。

13. 稀释率:一般将基材熔入喷焊层中的质量分数称为喷焊层的稀释率。

η=B/(A+B)*100%14. 诱导共沉积:通过调整溶液的组成后,在其盐的水溶液中不能单独沉积出来的金属,在其它金属离子的诱导下共同产生的沉积为诱导共沉积。

15. 热扩渗技术:将工件放在特殊介质中加热,使介质中某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工件表面,形成合金层的工艺。

16. 刷镀:它是通过有饱吸电解液包套的阳极与作为阴极的零件表面接触,并作相对运动,电解液中的离子在阴阳极间进行电化学反应,使金属离子沉积,在零件表面形成金属镀层的过程。

表面物理化学01

表面物理化学01

表面及表面科学
固体材料及其表面 固体材料是指能承受应力的刚体材料,在室温下其原子在相对的固定位置上 振动。从物质结构形态上看,可分为晶体、非晶体。晶体中的分子、原子、 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存在长程的几何有序。非晶体包括玻璃 金属(非晶态金属)、玻璃、非晶态半导体和某些高分子聚合物。其内部分子、 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排列无长程序,因化学键的作用,在1 2nm内,原 子间距和成键键角等有一定特征,即所谓的短程序。 工程技术普遍使用固体材料。如果按其在工程技术中所起的作用来分,可 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类。结构材料以力学性能为主用来制造工程构 件,机械零件,工具、模具以及机械装备中的大型件等等;而功能材料是 利用该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及对各种外界环境条件下的敏感反应,以 实现能量转换、信息处理或某些特殊的力学性能的材料。常用来制备各种 仪器、设备中具有独特功能的关键部件。
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
常见的界面有: 1.气-液界面
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
2.气-固界面
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
3.液-液界面
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
4.固-固界面
“God made solids, but surfaces were the work of the devil !”。
_____Wolfgang E. Pauli (泡利)
本课程主要内容
物质表面 固-液界面与润湿 固-固界面与粘附 表面的蒸发和凝聚 固体表面吸附 固体表面扩散 表面化学反应 表面电子结构 薄膜制备技术和薄膜材料的应用 表面改性与功能材料 表面研究方法及应用

化学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

化学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

化学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化学表面工程技术是一种能够对材料外表进行化学修饰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表面性质的改变来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目前,化学表面工程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纳米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化学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并探讨它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一、化学表面工程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在材料科学中,通过化学表面工程技术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可以有效地改变材料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例如,在金属表面进行化学表面工程处理,可以增强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和硬度,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此外,化学表面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金属表面的涂层制备,通过改变金属表面的化学性质和表面能来增强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从而提高涂层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二、化学表面工程技术在纳米科学中的应用在纳米科学中,化学表面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改性。

通过表面修饰,可以改变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颗粒大小、表面形貌、表面活性等。

此外,化学表面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纳米材料的聚合和制备表面修饰的共价功能化物质,从而构建复杂的纳米结构。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探索纳米材料的功能和应用领域。

三、化学表面工程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在生物科学中,化学表面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的改性和制备。

通过化学表面工程技术,可以改变生物材料的表面能和亲水性,从而改变其与细胞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例如,在生物材料表面进行修饰,可以控制细胞的生长方向和分布,从而构建复杂的生物组织。

此外,化学表面工程技术还可以将生物分子固定在材料表面,并控制它们的活性和可逆性,从而构建高效的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反应器。

四、化学表面工程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在环境科学中,化学表面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和环境监测。

例如,在土壤和水中进行化学表面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从而提高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表面工程技术的物理、化学 基础
第一节 固体的表面和界面 表面:气相和固相之间分界面。 界面:固相之间分界面。 一、表面 1.理想表面:无限晶体中插入一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后形成
的表面。特点:表面原子近邻原子数少,表面原子能量升 高,表面能,引起吸附。 2.洁净表面与清洁表面 洁净表面:表面化学成分和体内相同。表面吸附物的覆盖几 率很低。得到方法:离子轰击、场致蒸发、真空沉积。
3.润湿理论的应用 表面重熔、表面合金化、涂装技术中,都希望得到 大的铺展系数。可以通过改变三个相界面上的σ值 来调整润湿角。加入使σS-L和σL-G减小的元素或 合金。可以得到均匀、平滑的表面。通常低熔点的 合金润湿性好。 自熔合金,就是在常规合金成分基础上加入,硼、硅元素使
熔点降低,提高流动性。
Ar=nπr2 n为接触点的数量。 Ar=W/σ, n=W/(σπr2)
对直径2r的接触点来说,运动2r就可以把n接触点分离,这样的 话,滑动单位距离分离的接触点为:
Nu=n*1/2r=w/(2σπr3) 因为并不是每个接触点都可以得到一个磨屑,因此,给出了几 率为K, 滑动距离S,所产生总的磨损量(磨屑体积)V, V/S=K* Nu*Vf
所以在粘着磨损过程中,摩擦阻力就是使粘着点破 坏的剪切力。
摩擦力 Fr=Aτb , A是剪切的微凸体的总面积, τb是材料的剪切强度。
正压力 FN=A σsb , σsb是压缩屈服强度。
μ=Fr/ FN=τb/σsb, 就是说摩擦系数取决于τb/σsb的比值。
1953年Archard提出了一个普遍接受的定律,这篇文章发表在 J. Applied physics上,给出了磨损量与载荷、硬度和滑动距离之 间的关系。 他认为磨损碎块(磨屑)是半球状的,直径为2r。
V=K*P*H-1*L K为比例系数: 与硬材料突出的形状有关
第三节 金属的腐蚀原理和防护技术
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约有1/10因腐蚀而变 成铁锈
,大约30%的设备是因为腐蚀而损坏。
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
硫酸
一、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原理 化学腐蚀:
金属与介质发生纯化学作用而腐蚀,腐蚀过程中无 电流产生。钢材在高温下的氧化。 电化学腐蚀: 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腐蚀,腐蚀过程中有电 流产生 。大气腐蚀、海水腐蚀和土壤腐蚀.
体表面呈圆球型。
润湿性的高低,与界面张力有关。 σS-G=σS-L+σL-G cosθ
或 cosθ=(σS-G-σS-L)/σL-G
称为Young方程,表示了润湿角的大小与界面张力之间的关系。
从Young方程可以看出:
(1)当σS-G>σS-L时,c湿o状sθ态为。正值,θ<900,对应 润 (2)当σS-G<σS-L时,润c湿os状θ态为。负值,θ>900,对应不
Ta和Nb等金属虽然M’ ρ/(x D M)>1,但由于形成的氧化膜是 多孔的或破裂的 。 金属Mo的氧化物是挥发的,对金 属基体也没有保护作用。
六.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吸附的基本特性
物体表面上的分子或原子力场不饱和,有吸引周围其它物质(气体、液
体)的分子的能力,就是吸附作用。是表面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2.固体表面的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 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化学吸附中力是化学键。 化学吸附的结合力比物理吸附大多了。
五.表面能及表面张力 1.表面能
表面自由能:物理意义是指产生1cm2新表面需消耗的等温 可逆功。液体:圆球形.固体:不同指数晶面组成。
2.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表面能的一种物理表现,是由于原子间的作用力 以及在表面和内部的排列状态的差别引起的。表面张力可以 通过比热法测出来。对于液体,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是相 等的。
清洁表面:经过清洗(脱脂、浸蚀)以后得到的表面。
3.机械加工表面 粗糙度: 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
(Ra) F1+F3+ ….+Fn-
1=F2+F4+…+Fn
抛光: Ra 0.4um 热喷涂:Ra 3.2-
12.5um.
4. 一般表面 一般材料表面往往吸附一层外来原子,如果是金属,表面还会存在氧化皮。
比如表面处理,钢铁表面硫化处理,FeS, 磷化处理,氧化 处理。气相沉积: MoS2.
(3)自润滑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Biblioteka 陶瓷基复合材料。影响粘着磨损性能的因素
1)润滑条件 2)硬度 3)晶体结构和互溶性 4)温度
三、磨粒磨损
原理:当摩擦偶件的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大的多时,或者 接触面间存在硬质颗粒时,所产生的一种磨损。特征是表面 出现明显的切削痕迹。
不粘涂层 :聚四氟乙烯(PTFE)、全氟辛酸铵(PFOA) 特氟隆(Teflon),是美国杜邦公司对其研发的所有 碳氢树脂的总称. PTFE分解(260oC以上放出有毒气体)。
世界卫生署建议选择安全、对健康有益的铁锅。 精细陶瓷涂层。
第二节 材料磨损原理及其耐磨性
磨损的定义为:物体相对运动时,相对运动的物质表面不断 损失或产生残余变形称为磨损。 一、固体的摩擦与磨损 1.早期的摩擦学理论-摩擦三定律 1699年,Amontons的研究结果被公认为是固体摩擦 的两条基本定律: (1)摩擦力与接触面的表观面积无关 (2)摩擦力与两接触体的法向载荷成正比,即 F=μN,μ
Vf=2/3πr3 V=KWS /3 σy
这就是粘着磨损定律的理论基础,K是磨损系 数,是一个无量刚的系数。上式也可以用 硬度表示: V=KPS /H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 (1)磨损量与表观接触面积无关 (2)与载荷成正比,与硬度成反比 (3)硬表面磨损最少。
2. 流体润滑和边界润滑
(1)硬金属和软金属摩擦副 两者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剪切断裂发生在软金属的一侧。摩擦力很大。 (2)硬金属与硬金属摩擦副 剪切断裂发生在材料界面附近,这是一种硬碰硬的磨损状态,虽然接触面积较 小,但抗剪强度较高,因此摩擦力也很大。 (3)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副 当表面的微凸体被油膜完全隔开,就处于流体润滑状态,摩擦系数取决于润滑 油的粘度,大约在0.001-0.01之间。当零件承受的压力太大,运行速度太慢, 或者表面粗糙度太高,油膜会被微凸体刺穿,这种磨损状态成为边界润滑。边 界润滑的摩擦系数在0.1左右。 在这三种情况下,流体润滑的磨损率最底,其次为边界润滑,最高的是干摩擦,
按照磨损的机理,磨损可分为7大类: 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微动磨损、冲蚀磨损和高 温磨损。
二、粘着磨损、润滑和固体润滑
1.粘着磨损机理(咬合磨损)
摩擦偶件的表面即使经过仔细抛光,实际上还是高低不平的,所以当两 物体接触时,总是只有局部接触。真实接触面积比名义接触面积小得多 (1/1000-1/10),甚至在不大的载荷下,真实接触面上也承受着很大 压力,润滑油膜、氧化膜挤破,足以引起塑性变形和冷焊,也就是说被粘 着在一起了。随后在相对滑动时,粘着点又被剪切而断裂,粘着点的结合 与破坏就造成了粘着磨损。
从Young方程可以看出,表面能高的固体比表面能低的固更 容易被液体所润湿。
根据表面能的高低,表面可以分为低能表面和高能表面。 低能表面:表面能<0.1Nm-1,固体有机物和高聚物. 高能表面:1-10 Nm-1,金属及其氧化物、硫化物、无机
等表面。
机理:润湿作用可以从分子间的作用力来解释。液体分子 吸引力<液-固分子间吸引力,则润湿。反之,则不润湿。
形成原因:原子热运动。
四.表面扩散
菲克(Fick)扩散第一定律和扩散第二定律
t为扩散时间,c为几何因素决定的常数,D是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D, 其大小与温度和扩散激活能Q。 激活能的次序为Q表<Q界<Q位<Q体,扩散系数D表> D界> D位> D体 TLK模型解释:由于表面原子受约束程度比界面或体内要低的多,原子在 表面迁移所需要克服的能垒也就小得多。因此表面扩散在表面工程技术 中的薄膜形核、长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5.分子健结合界面 涂层和基体间以范德华力结合的界面。有机粘结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界 面。 6. 机械结合界面 涂层和基体间的结合靠两种材料相互镶嵌在一起的机械连接形成。热喷 涂属于机械结合界面。
三.表面晶体结构
TLK模型:平台(Terrace)-台阶 (Ledge)-扭折(Kink)模型。
基本思想是:在温度相当于0K时,表 面原子呈静态。表面原子层可认为是理 想平面,其中原子作二维周期排列,并 且不存在缺陷和杂质。当温度从0K升 到T时,由于原子的热运动,晶体表面 将产生低晶面指数的平台、一定密度的 单分子或原子高度的台阶、单分子或原 子尺度的扭折以及表面吸附的单原子及 表面空位等。
二.界面
1.冶金结合界面. 涂层材料熔化,基体表面半熔化,凝固结晶以后形成的界面.实质是金属健结 合.激光熔覆、堆焊、喷焊。
2.扩散结合界面. 两个固相直接接触时,通过扩散和反应形成的结合界面.特点是涂层和基体间 呈现成分梯度变化.渗碳,氮化.
3.外延生长界面. 在单晶体表面沿原来的结晶轴向生长成的新的单晶层的工艺过程,就称为外 延生长。共格界面。气相外延 、液相外延。 4.化学健结合界面 涂层材料和基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反应,形成成分固定的化合物时,形成 的界面 。特点是结合强度较高,但是韧性较差。
3. 固体润滑 原理:靠剪切强度低的固体材料来减少摩擦和磨损的
固体润滑剂主要有两种:软金属,层状结构化合物,石墨
,FeS、MoS2。 固体润滑的方法,大致有三类:
(1)固体粉末润滑:
粉末可以加入到润滑油中,或者放入密封箱中,当需要
润滑的部件转动时,粉末就会飞扬,落到摩擦表面上,达到 润滑的效果。
(2)固体润滑覆膜:
2.氧化膜的动力学过程 1)氧化膜呈直线生长规律
如果M’ ρ/(x D M)<1, 或者膜可以挥发,则膜不会降低氧 化速度,膜的成长速度为一常数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