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下)1977-2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港文学
1、台湾现代主义文学,从诗歌到小说。
白先勇《台北人》每篇独立成章,大多描写从大陆去台湾的上流社会人物的没落以及怆然失望的心态,是一曲曲旧制度衰亡的挽歌。其中《永远的尹雪艳》所表现的历史感和命运观鲜明地昭示着《台北人》的价值取向;《游园惊梦》的小说创作艺术:人物描写运用传统的工笔手法,对环境、衣饰和人物举止都有细致的描写;运用意识流的写法,作者随着钱夫人意识的随意流动,将眼前情景与昔日诸多往事紧紧扭结在一起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象征与写实的融合。
新诗:余光中、洛夫、郑愁予等是成就突出的诗人。余光中《白玉苦瓜》,洛夫《石室之死亡》,郑愁予《梦土上》。散文:梁实秋《骂人的艺术》,梁实秋的散文基本上属于学者型散文,具有清雅通脱、温柔敦厚的美文风格,散文涉及内容丰厚,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描摹了形形色色的人生世态,表现了清雅恬淡的人生情趣,如《女人》
②追忆昔日人事,状写故乡风物,如《忆沈从文》
③追求一种充分享受人生的艺术,如《雅舍》
2、金庸①【早期】《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②【成熟期】从1957年《雪山飞狐》开始,至1964年《倚天屠龙记》为止,金庸创作进入成熟期。《射雕英雄传》以大手笔的气势奠定了金庸“武林盟主”的地位,被奉为武侠经典。③【高潮】1956年,金庸推出《天龙八部》、《侠客行》,将武侠小说创作推向高潮。《天龙八部》是一部充分显示金庸博大精深学识的武侠精品。《笑傲江湖》以悬念的方式结构情节,故事编排独具匠心。《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也是最为奇特的一部。
艺术特征:
(1)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金庸的三部巨著《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对应;此外,金庸还将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方面,如琴、棋、书、画、医、相、卜、巫及山、水、花、草等等,一起融入作品。
(2)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金庸突破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肯定中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3)塑造了极为丰富的人物形象。同样练“降龙十八掌”,郭靖与乔峰性格命运各不相同。(4)在武功描写方面别具匠心。郭靖、乔峰的“降龙十八掌”、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5)模糊政治观与鲜明历史观。
80年代小说
3、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发端,以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代表作:《班主任》、《伤痕》、陈国凯《我该怎么办?》评价:回忆十年浩劫带给人精神上的扭曲和伤痕,具有政治批判性,宣泄强烈的情感和浓郁的悲剧气息。不足之处是尚未穿越政治情感控诉,揭露文革给国人带来身体心灵上的创伤,批判揭露四人帮,作品公式化,概念化,雷同化,个人煽情,有仇恨感。
刘心武:短篇小说《班主任》,最早通过艺术形象来揭露“文化大革命”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累累伤痕,尤其是给青年一代(塑造青年学生谢慧敏形象)的心灵造成的毒害。《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4、反思文学:在“伤痕”思潮的基础上,对动乱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进一步反思的文学思潮。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被视为“反思文学”的起步性标志。代表作:谌容《人到中年》、古华《芙蓉镇》、路遥《人生》评价:基本的情节结构模式化;作家反思初衷与结果的矛盾性;故事的政治背景和大团圆结局。不足之处是依然受政治话语牵制和作家以人民的代表人自居。
王蒙《蝴蝶》写老干部张思远的命运沉浮以及人生的异化与回归。《活动变人形》通过倪吾诚的形象塑造和性格刻画来表现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意识流;隐喻或象征,具有文化哲学意味;在辛辣的幽默中带有诙谐的抒情、智慧;语言上善于创造新词和新的句法)
张贤亮《灵与肉》讲述主人公许灵均苦难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土地和乡亲中寻找灵魂归宿的精神历程。《绿化树》写主人公章永璘劳改期满被分配到与劳改农场仅一渠之隔的农场就业期间的经历。(张贤亮模式:落难知识分子得到女性救赎,最后战胜自我,超越苦难;具有自叙传色彩,宣泄个人感情)
5、知青文学: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真实面目,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代表作:高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李晓燕、王志刚)、张承志《黑骏马》
6、改革文学:在文学走出“伤痕”之后,几乎在“反思”的同时,开始了“改革文学”思潮的兴盛,作家以工业改革题材和农村改革题材进行写作,侧重反映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人们的观念变化。代表作:高晓声《乔厂长上任记》《陈奂生上城》、贾平凹《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肯定了改革给农村青年思想感情、爱情婚姻等带来的可喜变化。
7、民间市井文学:主要描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淳朴的民俗民风,乡土气息浓厚。语言大多平和朴实,人物各有所态。如汪曾祺《受戒》似一幅清新淡泊的民俗画,展示了明海和小英子纯朴的爱情故事,语言简洁生动、平淡晓畅。
8、寻根文学:80年代初期,作家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
寻根作家对“根”或文化的态度大致有三类:赞扬态度,阿城《棋王》批判态度,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公正客观态度,冯骥才《三寸金莲》
9、现代派小说:是指新时期出现的从内容到形式,尤其是形式上学习和模仿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作品。其艺术特征是“意识流”的表现手段,如王蒙的“意识流小说”;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荒诞的故事情节。如宗璞《我是谁》;零散化、破碎化、超出传统小说常规的艺术结构;率真、另类具有“迷茫的一代人”的思想情绪的形象塑造。代表作: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莫言《透明的胡萝卜》
10、先锋派小说: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比“现代派小说”更激进、先锋,带有试验色彩,具有现代主义倾向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倾向并以形式追求为主要特征的小说创作。叙述方式:叙事是创作目的;主题:价值虚无,与梦境、幻觉联系紧密的死亡、性、暴力等“潜意识”;叙事视角:限制性,叙述者身份不明;叙事时间:重复叙述,时间错位。代表作: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格非《迷舟》
现代派小说和先锋派小说的联系:都是新时期文学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不断学习和借鉴的结果,是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演变的结果。在新时期文学史上,二者又统称新潮小说,现代派小说称为“前新潮小说”,先锋小说称为“后新潮小说”。区别:先锋派小说比“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更激进、带有实验色彩。艺术特征上:现代派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常运用后来人的时间位置,提倡“以丑为美”。先锋派以多角度叙事,打破时空界限。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在表现人类存在的艰难和世界的荒谬上比现代派更进一步,表现的更客观、冷静和残酷。
11、新写实小说:80年代后期兴起,在取材上贴近现实,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参与意识。认为生活只代表生活本身,实实在在,琐碎平庸,所谓的理想和激情都是社会赋予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作家零度感情介入,还原生活本身。代表作:刘振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的人生》、方方《风景》
12、新历史小说: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其特点是一切历史都是欲望的历史,描写人物生活的日常状态,故事具有偶然性,追求历史感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