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考研杨志峰版2021考研真题库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危害之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
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3、影响近地层空气质量的因子主要包括:污染源因子、气象因子和地形因子。
4、生产者、消费者 _________ 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
5、按监测目的分,环境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 _________ 和研究性检测。
6、典型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染、电磁辐射、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
7、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称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8 按照处理原理除尘装置主要分为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除尘和电除尘。
9、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
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二是能量流动是—不循环___________ 的,—不可逆____ 的。
1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 ________ 和逸散层12、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液体颗粒_________ 和—悬浮固体杂质_________ 成的混合物。
其组分可分为稳定组分______ 和不稳定组分 _______013、人工环境根据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___点状环境_、—■面状环境—和—线状环境一。
1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引起呼吸道疾病、致癌_______________ 、传染病暴发流行____ 和_损伤遗传物质_015、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_悬浮物____ 、—胶体、溶解物。
16、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即一无机无毒物_、_无机有毒物____ 、—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0仃、土地退化包括_土地荒漠化_ 、一土地盐碱化_ 、___土壤污染_____ 种形式。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环境物理)【圣才出品】
第9章环境物理一、选择题1.日出后晴天点源大气污染扩散烟型为()。
A.波浪型B.平展型C.爬升型D.漫烟型【答案】D【解析】A项,波浪型,烟云扩散速度快,呈剧烈翻卷状,出现于阳光较强的中午前后;B项,平展型,烟云垂直方向扩散速度小,水平方向上有缓慢扩散,像一条飘浮的带子,多出现于弱晴朗的夜晚和早晨;C项,爬升型,烟云下侧呈平直状,上侧出现湍流扩散,常出现在日落前后,地面有辐射逆温,大气稳定,高空大气不稳定;D项,漫烟型,烟云上侧呈平直状,下侧出现湍流扩散,常出现在日出后,地面低层空气增温,上部仍保持逆温。
2.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分散作用有三种方式,其中不包括()。
A.层流扩散B.弥散C.湍流扩散D.分子扩散【答案】A【解析】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分散作用有三种方式:分子扩散、湍流扩散(紊流扩散)和弥散。
湖泊、水库等静水体,在没有受到风生流、异重流(由温度差、浓度差引起)、行船等产生的紊动作用时,扩散稀释的主要方式是分子扩散。
流动水体的扩散方式主要是紊流扩散与弥散。
二、填空题1.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的力中,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最为重要。
而______和______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答案】风;湍流【解析】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气象的动力学因素和热力学因素、气象状况、地理因素、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特点。
其中,动力学因素主要指风和湍流,它们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其他一切气象因素都是通过风和湍流的作用来影响扩散稀释的。
2.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模式包括______扩散模式、______扩散模式。
其中______扩散模式又包括______扩散高斯模式、______扩散模式、______扩散模式。
【答案】点源;线源;点源;无限空间中点源;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连续点源【解析】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模式包括点源扩散模式、线源扩散模式。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环境化学)【圣才出品】
第10章环境化学一、选择题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是指污染物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在()的含量逐级增加的过程。
A.环境中B.生物体内C.水中D.不同营养级生物【答案】B【解析】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体、土壤、大气)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有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污染物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可以逐级增加,富集系数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
二、填空题1.______和______是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迁移的重要途径。
【答案】溶解;沉淀【解析】溶解和沉淀是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迁移的重要途径。
一般来说,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可以决定其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能力。
溶解度越大,化合物的迁移能力越大;溶解度越小,则迁移能力越小。
2.光化学反应可以分为______反应和______反应两大类。
【答案】光分解;光氧化【解析】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可以导致物质结构的不可逆改变,强烈地影响化学物质的生态效应。
光化学反应可以分为:①光分解反应,即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吸收光而进行的分解反应;②光氧化反应,即由光辐射产生的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自由基或单线态氧等中间体与化学物质发生的氧化反应。
三、名词解释1.生物富集答: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体、土壤、大气)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有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富集常用生物富集系数或浓缩系数表示,即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与其生存环境中该污染物浓度的比值。
2.POPs答:POPs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3.复合污染生态效应答: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是指复合污染产生的生态效应,其主要有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加和作用和独立作用等效应机制。
协同、拮抗及加和作用分别指生态系统中多种化合物共存的毒性效应大于、小于和等于各单个化合物效应总和的现象;而独立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共存的多种化合物不发生交互作用的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解答.
2004年试题名词解释:1吸附与离子交换:A吸附主要是指化学物质在气固或液固两相介质中,在固相中浓度升高的过程,包括一切使使溶质从气象或液相转入固相的反应。
B离子交换,借助于固体离子交换剂中的离子与稀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以达到提取或去除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目的,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过程的单元操作。
2固体废物及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
B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是将固体废物焚烧或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数量,缩小固体废物的体积,减少消除其他危害成分的活动,或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不再回取的活动。
3温度层结与逆温:A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即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垂直分布。
B逆温,由于近地层大气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递增的情况,即逆温。
4环境噪声与连续等效A声级:A环境噪声,通常把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生活,即人们不需要听到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声音称为环境噪声。
B等效A声级,将一定时间内不连续的噪声能量用总工作时间进行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即等效连续A声级,它是一个相同时间T内与起伏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态的A声级。
5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A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的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B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系统的结构组成相对稳定,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物质与能量的流入,流出协调一致,即系统保持高度有序的状态。
6土壤背景值与环境容量:A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组成环境的各要素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化学成分,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B环境容量是指环境所能承受污染物的最大量。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环境地学)【圣才出品】
第7章环境地学一、选择题(多选)下面关于各个圈层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土壤圈是生物圈、大气圈和岩石圈共同作用的产物B.喀斯特地貌是在水圈、岩石圈、大气圈以及生物圈共同作用下形成的C.湖泊效应、荒漠化效应与绿洲效应是水圈、大气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D.各圈层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答案】ABC【解析】土壤圈是生物圈、大气圈和岩石圈共同作用的产物。
地表上的黄土地貌、冰川地貌及冰缘地貌是大气圈、水圈和固体地球相互作用形成的;湖泊效应、荒漠化效应与绿洲效应是水圈、大气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而喀斯特地貌则是在水圈、岩石圈、大气圈以及生物圈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因而,复合系统各圈层间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自然系统内部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系统内部子系统的相互作用。
二、填空题1.气候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所组成的整个体系。
【答案】大气圈下层;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上部【解析】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岩石圈上部所组成的整个体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相互作用。
其中,海洋与大气之间通过动量、热量及辐射传输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气候系统的物理性状。
2.水体污染的发生和过程取决于______、______及______三方面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和关系。
【答案】污染物;污染源;承受水体【解析】水体污染的发生和过程取决于污染物、污染源及承受水体三方面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和关系。
水体污染可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
按污染物的来源,水体污染分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田污染和天然污染;按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方式,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3.土地覆被的特点对______、______、______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答案】气候;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陆地生物种类的丰度和组成【解析】土地覆被的特点对气候、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陆地生物种类的丰度和组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一、填空题1.生态城市的五项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态保护;生态基础支持设施;保证居民生活标准;历史文化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解析】生态城市是指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保护,建立起的生态、高效、和谐的人类聚居新环境。
生态城市的五项原则是:生态保护、生态基础支持设施、保证居民生活标准、历史文化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
2.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度,其控制指标一般分三类: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综合指标;类型指标;单项指标【解析】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是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度,其控制指标分为:①综合指标,一般包括污染物的产生量、产生频率等;②类型指标,一般分为化学污染指标、生态污染指标和物理污染指标三种,各类指标都是单项指标的集合;③单项指标,任何一种物质如果在环境中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因此称为一种环境污染单项指标。
二、名词解释1.生态城市答:生态城市是指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保护,建立起的生态、高效、和谐的人类聚居新环境。
2.城市规划答:城市规划是指城市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关系之间及生态整体都要符合生态原则,遵照生态规律运作。
其重点和核心思想在于其以自然为基础、以市民为本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
3.城市能源答:城市能源广义是指城市所消耗的所有能源,包括工业能源。
狭义是指居民生活消耗的能源,包括衣食住行、炊事燃具以及建筑物的采暖制冷等所耗能源。
是城市所消耗的能源的简称。
4.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答: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是指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是建立在环境容量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
环境科学概论题目汇总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数量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是由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混合物。
3.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氧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光化学氧化,另一种是(催化)氧化。
4.大气污染中,根据污染物的生成过程及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将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5.大气污染中,为便于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污染源特点可分为(固定式)污染源和(移动式)污染源。
6.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 )的降水。
7.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由(氮)和(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8.农药在土壤中降解包括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和(光化学)降解。
9.噪声和微波对环境的影响,同属(物理)污染。
10.所谓生物多佯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一—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11.“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主要地概括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2.中国环保三大政策是指: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管理。
13.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环境质量评价是人们认识环境质量的手段和工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
14.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15.对林地土壤进行土壤污染评价时,应选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
16.1996年我国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用以代替1982年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7.生物监测结果之所以具有可比性,是由于生命具有()。
18.某一污染物质如SO2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区域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综合指数或分指数。
19.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时间和()变化特征。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环境污染控制)【圣才出品】
第15章环境污染控制一、选择题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的总量控制称为()。
A.容量总量控制B.目标总量控制C.末端控制D.全过程控制【答案】A【解析】总量控制可分为:①容量总量控制,是指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的总量控制。
它是根据区域环境质量目标,计算出环境容量,据此得出最大允许排污量;通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在污染源之间优化分配污染物排放量。
最后制订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方案。
②目标总量控制,是依据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或区域污染物排放削减总量目标,从当前排放水平出发,通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在污染源之间优化分配污染物排放量和削减量,制订排放目标总量控制方案,实现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和/或区域污染物排放削减总量目标。
二、名词解释1.水体富营养化答: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后,水体会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称为赤潮。
2.固体废物处理3R原则答:固体废物处理3R原则是指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量。
资源化是指通过采用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无害化是指将固体废物经过相应的工程处理,达到不影响人类健康和不污染环境的目的。
三、简答题1.固体废弃物如何按来源分类及其各自特点是什么?答: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及生活等过程提取目的组分之后,被丢弃的固态或泥浆状物质。
固体废弃物按来源可以分为工业固废、矿业固废、农业固废、放射性固废和城市垃圾,它们分别具有以下特点:(1)工业固废,特点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处理困难;(2)矿业固废,特点是数量大,污染程度及范围小;(3)农业固废,特点是N、P含量多,易引起水质恶化,可利用性大;(4)放射性固废,特点是数量在增大,有潜伏的“三致”效应;(5)城市垃圾,特点是数量剧增,成份发生变化。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四篇 环境管理与实践 【圣才出品】
第四篇环境管理与实践第16章环境政策与法规一、填空题环境标准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的标准,充分反映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答案】多方面内容;多种形式;多种用途【解析】环境标准体系是各个具体的环境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组成的科学的整体系统。
环境标准是包括多方面内容、多种形式、多种用途的标准,充分反映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标准的种类、形式虽多,但都是为了保护环境质量而制定的技术规范,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名词解释1.环境政策答:环境政策是指各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所作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或技术上的规定。
是环境管理和环境法制的基础,是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的前提。
2.环境产业答:环境产业是指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
环境产业政策是环境产业的技术选择、技术进步的目标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实施的政策。
3.环境标准体系答:环境标准体系是指各个具体的环境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组成的科学的整体系统。
建立科学的环境标准体系,对于更好地发挥各类标准的作用,做好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简答题1.简述环境政策体系的组成。
答:从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出发,我国正逐步形成以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为基础,主要由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管理政策、环境产业政策、环境贸易政策、环境社会政策和国际环境政策组成的政策体系。
各政策的具体内容如下:(1)环境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经济杠杆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工作的政策,主要包括征收排污费,排污权交易,生态环境补偿费,资源税(费),环境保护经济优惠(如鼓励综合利用政策、低息和优惠贷款政策、价格优惠政策、利税豁免政策),环境保护投资政策,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市场政策等等。
(2)环境技术政策环境技术政策是指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原则、途径、方向、手段和要求,防治生态破坏的技术原则、途径、方向、手段和要求,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原则、途径、方向、手段和要求,城乡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技术原则、途径、方向、手段和要求,清洁生产的技术原则、途径、方向、手段和要求等。
环境工程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工程概论试题库及答案《环境工程概论》试题库(4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6分)1、热岛效应2、活性污泥3、清洁生产4、生态平衡5、水资源6、BOD57、DO8、生态系统9、粒状介质过滤10、沉淀法11、生物膜法12、大气污染13、COD14、光化学污染15、温室效应16、电磁辐射17、环境质量18、环境质量评价19、大气质量指数20、空气污染指数21、A声级22、混响声二、填空题(每空0.5分,本题共28分)1、1974年在瑞典召开的“世界人类环境大会”提出世界“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把每年的月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生态系统是有、、、四部分组成。
3、水体污染按人类活动内容可分为、、、--------------------------四大类。
4、废水及乳污水处理厂时首先经过格珊或过滤,这是污水处理的设施,此步骤属于废水的。
5、自然沉淀池可分为、、、四种。
6、生物处理法根据微生物在生化反应中是否需要氧气分为处理和处理。
7、废水中的好氧菌在有机物和氧气的条件下不断进行和过程。
8、处理污泥的常用方法有、、、、等。
9、大气层按温度垂直变化的特点可分为、、、、五层。
10、大气污染的三大要素是、、。
11、我国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和。
12、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级。
13、依照除尘器除尘主要机制可将其分为分为、、、四大类。
14、按作用原理,废水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三种基本类型。
15、格栅按清渣方式分为人工格栅和两种。
16、按池内的水流方向,沉淀池通常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和三种。
17、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白云石的主要成分为和。
18、通常将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物质称为,如活性炭。
19、沉淀池的出水堰板一般有和两种,更能够使得出水水流的均匀分布,而加大堰板长度可以减小。
20、当河流经一段距离后,有机污染物逐渐得到降解,并恢复到原先洁净的状态。
这一过程被称为天然污染水体的现象。
22、城市的功能表现在、、和。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一、选择题1.聚落环境指()。
A.人类创造出来的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环境B.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环境C.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环境D.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以自然环境为主的环境【答案】C【解析】聚落环境指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创造出来的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环境,是人类聚集的地方,又可分为城市环境、乡镇环境、村落环境和院落环境。
2.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环境B.“人类—环境”系统C.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全球范围内环境的演化规律【答案】B【解析】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3.(多选)环境科学特点与方法论具有()。
A.复杂性B.交叉性C.隐蔽性D.整体性【答案】AD【解析】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特定整体,针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问题,通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运用,构成不同于传统学科的交叉关系学科理论基础,逐渐形成特有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
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二、填空题1.环境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环境的整体性;环境的区域性;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环境的脆弱性2.环境科学经理的两个发展阶段:如以环保名著为代表,分化阶段以______为标志;分化与整体化发展阶段以______为标志。
【答案】《寂静的春天》;《我们共同的未来》【解析】环境科学诞生于20世纪的60年代,7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90年代学科体系趋于成熟,21世纪学科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更全面的拓展。
它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环境科学分化发展阶段,其标志是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②环境科学交叉与整合阶段,其标志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③从环境问题全球化与定量环境模型构建阶段。
3.按照环境空间分类,环境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全球环境变化)【圣才出品】
第5章全球环境变化一、选择题1.人们大量生产的氟氯烃化合物导致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
A.导致全球变暖B.导致酸沉降C.导致臭氧层耗竭D.导致交通型污染【答案】C【解析】大气中许多能贮存活性基质的化合物中,含卤素基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能破坏臭氧的物质。
人们发现大气中氯氟烃的积累可能会导致对大气臭氧层的威胁,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氯氟甲烷(CFMs)和氯氟碳(CFCs)。
2.(多选)燃煤的开发利用容易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其中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与代表性事件为()。
A.酸沉降污染、水俣事件B.交通型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C.煤烟型污染、伦敦烟雾事件D.煤烟型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答案】BC【解析】A项,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其污染物是汞。
BCD三项,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即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由交通性污染造成的,而伦敦烟雾事件是由煤烟型污染造成的。
二、填空题1.温室气体的汇包括大气中清除______、______或______的各种过程、活动或机制。
【答案】温室气体、气溶胶;温室气体前体【解析】温室气体的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各种过程、活动或机制,比如对于大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以及N2O在大气中被化学转化为NO2的过程,植物和NO2就分别是CO2和N2O的汇。
2.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子有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农业环境管理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20章农业环境管理与实践一、填空题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目标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化”,四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资源集约化;生产现代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持续化【解析】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构成,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依靠科技,增加资源产出率;防止污染,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
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它的目标可简单地概括为“四化”,即资源集约化、生产现代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持续化。
二、名词解释1.土壤退化答:土壤退化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因人类开发利用不当而加速的土壤环境质量和承载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
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中最重要的,具有生态连锁的退化现象。
2.生态农业答:生态农业是指在总结和吸取了各种农业实践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它以整体观念和系统论为依托,通过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管理和组织,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
3.现代集约可持续性农业答: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构成,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依靠科技,增加资源产出率;防止污染,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
4.生物污染答:生物污染是指细菌、寄生虫卵以及病毒等直接对人体有害或产生有毒物质的生物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饲养场排放的畜禽粪便日常生活污水,以及含有病原体的废物,未经处理而进行农田灌溉或利用的底泥、垃圾肥料,处理不当的病畜禽尸体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入侵和转基因生物构成了新的生物污染源。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圣才出品】
第4章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一、选择题(多选)属于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A.酸雨污染B.水土流失C.生物多样性锐减D.海洋资源保护【答案】ABC【解析】环境问题按成因可分为:①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
②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可细分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耗竭和生态破坏三种基本类型,如酸雨、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二、填空题1.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由______引起的污染,还包括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光污染等由______引起的污染。
【答案】污染物;物理因素【解析】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当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使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由污染物引起的污染,还包括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光污染等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污染。
2.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解析】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
除此以外,对水体造成污染的还有石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等。
3.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答案】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解析】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大致可分为:①化学性因素,如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等;②物理性因素,如噪声和振动、放射性物质和射频辐射等;③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其中,化学性因素影响最大。
三、名词解释1.环境背景值答:环境背景值又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分。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环境监测)【圣才出品】
第12章环境监测一、选择题(多选)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依据是()。
A.城市污染B.面源污染C.河流的宽度D.河流的深度与流速【答案】CD【解析】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的深度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
对于江、河水系的每个监测断面,当水面宽小于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为50~100m时,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为100~10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水面宽大于1500m时,至少要设置5条等距离采样垂线;较宽的河口应酌情增加垂线数。
二、填空题环境监测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采样技术;样品预处理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三、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答: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及反映环境质量的环境因子的测定,并与环境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并确定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其主要过程包括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
2.COD答:化学需氧量(COD)又称化学耗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
COD可以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越高,说明有机物质越多,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通常用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测定。
3.BOD答: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需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
BOD是反应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通常采用20℃培养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为指标,记为BOD5,单位为mg/L。
四、简答题1.废水监测包括哪几类水质指标?答:废水监测的水质指标如下:(1)物理指标物理性质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水温、色度、悬浮物、浊度、电导率、透明度六个项目。
对某些特殊水体,还需测定臭、残渣、矿化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等项目。
(2)金属化合物水体中的金属元素有些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但含量过高时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有些则是人体所不需要的,低含量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自然环境)【圣才出品】
第2章自然环境一、选择题(多选)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
A.自净作用B.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答案】BCD【解析】在地球上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了大大小小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对于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应从自然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环境过程的多样性、结构多样性以及环境功能的多样性四方面来理解。
正是由于自然界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才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填空题1.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土壤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水涝;土壤污染【解析】土壤能供植物生长繁殖,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源的重要源泉,人类对土壤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土壤圈健康与否对人类影响很大,由于人的不当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土壤问题,包括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水涝以及土壤污染等,因此,人类必须认真考虑自身与土壤圈的关系,保护好土壤的生态平衡。
2.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3.陆地生态系统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分布规律。
【答案】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解析】水平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规律表明当纬度地带性占优势时,地带大体沿纬线的方向伸展;当经度地带性占优势时,地带沿经线方向伸展;当二者作用大致相当时,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常常与纬线斜交伸展。
垂直地带性是由于气温和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整个生态系统也呈现出不同的垂直变化的垂直带。
4.土壤圈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
【答案】固相物质;液相物质;气相物质;生物体【解析】固相、液相、气相物质、生物体这些组分决定了土壤具有吸附性、缓冲性、氧化还原性以及自净功能,对于土壤自身的稳定与修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杨志峰版201考研真题库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第一篇环境与环境问题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______;二是能量流动是______的,______的。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A.增加,单向,不可逆B.减少,单向,不可逆C.增加,多向,可逆D.减少,多向,可逆【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包括:①单向性,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流动;②递减性,经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根据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量,从低到高就构成了一个能量锥体或能量金字塔;③能量的质量逐渐提高,能量流动的另一个趋势是把低质量能转化为高质量能,从太阳能固定到生态系统后,能量流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低质量能向高质量能转化的过程;④变动性,与物理系统不同,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不断变化的,它取决于输入端和输出端消化率与新生物量的产生速率等因素。
因此,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2(多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A.致癌作用B.物理性损害C.生物性损害D.化学性损害【答案】ABCD查看答案【解析】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可表现为:①特异性损害,是指环境污染物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以及产生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等;②非特异性损害,是指一些多发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体抵抗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等。
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三类:①化学性因素,如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等;②物理性因素,如噪声和振动、放射性物质和射频辐射等;③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这三类因素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二、填空题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查看答案【解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荷电、运动状况等的差异,大气圈由低到高依次被分为五层:①对流层,存在对流和水平运动、雨雪云雾等天气现象,大气污染多在此层;②平流层,氧和臭氧吸收太阳辐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大气多水平运动,飞机飞行在此层;③中间层,最冷,大气对流运动,出现夜光云,有流星;④热成层,又称电离层,火箭、激光、多数流星在此层;⑤逸散层,大气稀薄,地心引力小,运动速度快的质点可完全摆脱地球引力场逸散入宇宙空间。
2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悬浮物质;溶解物质;胶体物质查看答案【解析】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①悬浮物质,是由大于分子尺寸的颗粒组成的,借浮力和粘滞力悬浮于水中;②溶解物质,由分子或离子组成,被水的分子结构所支承;③胶体物质,介于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之间。
胶体物质的颗粒尺寸范围为10-3μm~1μm,悬浮物质的颗粒尺寸大于胶体物质,溶解物质的颗粒尺寸小于胶体物质。
三、名词解释1水资源[中山大学2016年研]答:水资源是指可以在现在或是在将来被人类所利用,并且可以创造相应价值的水体。
或是被污染但是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恢复,且再次利用的水体。
2土壤机械组成[中山大学2016年研]答:土壤的机械组成(又称土壤质地)是指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
土壤质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同时土壤颗粒大小与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密切关系,并且影响土壤孔隙状况,因此对土壤水分、空气、热量的运动和养分转化均有很大的影响。
3土壤圈及其构成[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之一,平均厚度为5m,面积约为1.3×108km2。
土壤圈主要是由土壤构成,土壤是指以母质为基础,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长期共同作用下,不断演化而成的土状物质,它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以及生物体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
4生物圈[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海平面以下10km到海平面以上9km。
生物圈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使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对其他圈层的影响相当大。
5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容量是衡量和表现环境系统、结构、状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概念,它的大小,与其组成成分和结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
环境自净是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作用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
降低的速度和数量因环境结构和状态的不同而不同,是环境基本特征的表现。
环境的自净作用或自净能力的大小是估计该环境容量的重要前提。
6环境背景值[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环境背景值又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
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7PM2.5[四川师范大学2015、2012年研]答:细颗粒物(PM2.5)又称细粒、细颗粒,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主要来源有天然和人为两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8生物修复[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广义的生物修复,是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
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
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或植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
9PM10[四川师范大学2016、2014、2013年研]答:可吸入粒子(PM10)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
可吸入粒子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现在已成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10环境安全[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环境安全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未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环境安全具有两层含义:①生产、生活、技术层面的环境安全,是指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引起的有害于人群健康的影响;②社会、政治、国际层面的环境安全,指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引起的有害于国际和平、国家利益、社会安定的影响。
四、简答题1什么是酸雨?其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1)酸雨定义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大气中的SO2和NO2经一系列复杂的大气化学转化和物理输送过程后,所产生的酸性化合物随雨、雪降落到地面,即成酸雨。
可以分为干沉降和湿沉降。
(2)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危害水生生态系统,一方面是通过湖水pH值降低导致鱼类死亡,另一方面是由于酸雨浸渍了土壤,侵蚀了矿物,使铝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沿着基岩裂缝流入附近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或使其死亡。
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可分为四个方面:①酸雨增加了硫和氮,使树木生长呈现受抑倾向。
②长年酸雨使土壤中和能力下降,以及K、Ca、Mg、Al等元素淋溶,使土壤贫瘠。
③土壤中的铝和重金属元素被活化,对树木生长产生毒害,当根部的Ca/Al比率小于0.15时,所溶出的铝具有毒性,抑制树木生长,而且酸性条件有利于病虫害的扩散,危害树木,这时生态系统已失去恢复力。
④如树木遇到持续干旱等诱发因素,土壤酸化程度加剧,就会引起根系严重枯萎,致使树木死亡。
(3)对各种材料的影响。
酸雨加速了许多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储罐、水轮发电机、动力和通信电缆等材料的腐蚀。
2简述土壤的基本组成及其有机质的作用。
[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1)基本组成土壤是以母质为基础,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长期共同作用下,不断演化而成的土状物质,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以及生物体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
土壤的基本组成分为三部分:①固相物质。
固相物质又分为矿物质和有机质。
②粒间物质。
粒间物质又分为气相和液相。
③生物体。
(2)有机质作用①这些组分决定了土壤具有吸附性、缓冲性、氧化还原性以及自净功能,对于土壤自身的稳定与修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②土壤中的有机质能供植物生长繁殖,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源的重要源泉。
3以磷为例,简述其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在环境介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1)磷循环的过程由于岩石风化等作用,磷被释放出来,通过降水成为磷酸盐,被植物直接从土壤或水中吸收,合成自身所需物质,然后通过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同时经过排泄物和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作用,又成为无机离子,回到环境中,再次被植物吸收,继续循环。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部分含磷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为磷酸盐,回到土壤中重新被植物利用;部分在循环中被分解者合成为微生物体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则随水进入海洋和湖泊,在水中进行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一部分磷以钙盐的形式沉积在深海,由于磷不具有挥发性,它没有再次回到陆地的有效途径,所以磷循环是不完全的循环。
(2)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由于磷循环是不完全的循环,容易引起某一区域内磷的大量累积,使得磷浓度超标。
和氮累积一样,磷元素超标也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水华”或“赤潮”。
4什么是环境安全,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1)环境安全的概念环境安全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未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环境安全具有以下两层含义:①生产、生活、技术层面的环境安全,主要指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引起的有害于人群健康的影响;②社会、政治、国际层面的环境安全,主要指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引起的有害于国际和平、国家利益、社会安定的影响。
当代人类面临着的环境危机及问题,涉及几乎所有国家的利益。
因此,环境安全既是环境问题,也成为国际上政府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环境安全的主要内容①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即生物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动态安全过程,是指在基因、细胞、个体、种群与群落水平上皆处于不受威胁的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