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 肌肉力量
肌肉结构与运动功能关系的解剖学讨论
注: 与其余两组比较:**P<0.01 与80cm跳深组比较:▲ P<0.05
跳深高度是引起 下肢垂直刚度变 化的重要因素; 80cm到120cm的 变化中,碰撞力 加载率大幅度增 长,损伤风险随 之明显增加
34
4 研究内容与结果
研究一:不同高度跳深条件下下肢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爆发力的关系
(3) 结果
注:与其余两组比较:* P<0.05 ,** P<0.05
80cm跳深组主 动力峰值与爆 发力指数均最 高,提示80cm 跳深是较为理 想的高度
4 研究内容与结果
研究一:不同高度跳深条件下下肢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爆发力的关系
(3) 结果
➢ 主动力与被动力峰值间隔时间的变化
主动力与被动力峰值间隔时间的计算结果
关于力量个性评价的讨论
3.异速生长指数b的获得
•
选取100名18-22岁男性健康大学生进行不同的力量测
试,对测得指标的数值,应用公式S=S0Mb,两边取对数得到
关于力量个性评价的讨论
1.异速生长模型理论概况
异速生长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基本规律之一,其理 论认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其各部分常常不是呈等容积变 化,生物个体的大小同其本身相对多的形态变量和生理变 量存在比例增长关系,即异速生长关系,它们的增长率之 比为一个不变的常量。
关于力量个性评价的讨论
注: ▲▲ P<0.01表示与其余两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 P<0.01表示同组缓冲相与蹬伸相重心位移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0cm跳深组缓 冲阶段明显低 于蹬伸阶段, 提示40cm组缓 冲不够充分
33
4 研究内容与结果
研究一:不同高度跳深条件下下肢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爆发力的关系
运动解剖学 肌肉力量
第十章肌肉力量一概念题1、超负荷原则:指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的训练原则。
2、肌肉力量:指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超等长练习:指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是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结合的练习方法,训练中常采用的“多级跳、深跳”等练习均属于此类方法。
4、最高重复次数(RM):是负荷逐渐增加的适宜标准,是机体在某一负荷时能持续完成的重复的最多次数。
5、力量耐力: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
6、绝对力量:指整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
7、动力性力量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此时机体发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8、最大肌肉力量: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9、等动练习:是一种利用专门的等速力量练习器进行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
10、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的收缩能力。
二、是非判断题(F)1、发展力量,必须不断地增加运动负荷。
(F)2、安排儿童少年的耐力训练负荷时,首先根据其耐力运动成绩来加以考虑。
(F)3、力量训练能使肌肉力量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肌纤维数量增多,肌纤维内糖原的含量增加。
(T)4、训练引起纤维类型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具有明显的专一性。
(F)5、超负荷原则就是超过自己的最大力量。
(F)6、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够提高肌肉耐力。
(T)7、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叫力量素质。
(T)8、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越大,肌肉的力量也越大。
(F)9、等动练习是指速度相等的练习。
(T)10、力量训练中练习的安排顺序应是先大肌群练习,后小肌群练习。
(T)11、“负荷到3,训练到8”的含义是:训练采用3RM的负荷,随力量的增加,该负荷当能够重复8次时,就应该增加负荷,使新的负荷又重新到3RM。
(T)1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或者肌肉体积本身不是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唯一生理因素。
(F)13、在力量训练中,一定负荷训练一段时间后,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增加负荷量。
运动解剖学中传统型与研究型教学效果比较研究——以“肌肉力量练习实验”为例
*
收 稿 日期 :0 10 —5 2 1 —7 1
作 者 简 介 : 国 英 (9 7)女 , 西天 镇 人 , 州 师 范 学院 讲 师 、 士 , 苏 1 7一 , 山 忻 硕 实验 中 心主 任 , 要 从 事 运 动 解 剖 学 、 质 与 健 康 主 体
() 1 问卷 调 查 法 。调 查 问 卷 依 据 实验 方法 不 同
实 验结 论 肉 方 面 的 知识 。 2 分 工 明确 , 肉练 习方 法 新 颖 、 富 。 . 肌 丰
分 为研 究 型和传 统 型 两 种 不 同 问卷 , 组 分 别 发 放 各
3 4份问卷 , 际 回收 6 实 8份 , 有效 回收 率 为 1 0 。 0 () 2 教学 实 验 法 。是 指 有 目的地 控 制 一 定 的条
一
、
研 究对 象 与 方 法
1 研 究 对 象 .
选 取忻 州 师 范学 院 2 1 0 0级 体 育教 育 专 业 学 生 6 8人 为研 究 对 象 。按 学 号 前 3 4人 为 实 验 组 , 研 用
究 型教 学方 法指 导 实 验 ; 号 后 3 学 4人 为 对 照 组 , 用
行 了 比较 分 析 。
关 键 词 : 动 解 剖 学 ; 统 型 教 学 ; 究 型 教 学 运 传 研 中 图分类 号 : 4 G6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 5 3 ( 0 1 0 — 0 50 1 0 —8 7 2 1 ) 30 8 ~4
在 高 等教育 体 育 专 业 推 行研 究 型教 学 , 仅 能 不 突破传 统 型教学 在 手 段 、 法 和 内容 上 的 相对 封 闭 方
二、 结果 与分 析
1 运 动解剖 学 实验课 教 学 内容 测试 情 况 .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笔记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笔记一、骨骼系统1. 骨骼组成1.1 骨骼的结构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1.2 骨骼的功能提供支撑、保护内脏、储存矿物质、造血2. 关节2.1 关节的分类按结构分:纤维性、软骨性、类软骨性、滑膜性按功能分:固定型、半固定型、活动型2.2 常见关节类型齿状关节、滑动关节、摩擦关节、球窝关节2.3 关节的运动屈曲、伸展、旋转、外展、内收、外旋二、肌肉系统1. 骨骼肌1.1 骨骼肌的结构肌腹、肌腱、肌原纤维1.2 骨骼肌的功能运动、保护、稳定关节、体温调节2. 肌肉组织类型2.1 平滑肌2.2 心肌2.3 骨骼肌3. 肌肉收缩3.1 肌肉的激活神经冲动传导、肌动单位3.2 肌肉收缩的过程肌原纤维缩短、肌肉力量的生成三、神经系统1. 神经元细胞体、轴突、树突1.2 神经元的功能传递和接收神经冲动2. 神经传导2.1 神经冲动的传导动作电位、兴奋阈、传导速度 2.2 突触传递突触间隙、神经递质3. 运动神经系统3.1 运动神经元的结构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3.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控制肌肉的运动四、循环系统1. 心脏结构和功能心房、心室、心脏壁1.2 心脏的工作循环收缩期、舒张期、心脏瓣膜2. 血管2.1 动脉和静脉的区别动脉:离心型、高压、弹性静脉:靠心型、低压、有瓣膜 2.2 循环系统的功能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五、呼吸系统1. 呼吸道结构1.1 上呼吸道鼻腔、咽部1.2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2. 呼吸过程2.1 顺应性和弹性2.2 肺活量和肺功能 2.3 外呼吸和内呼吸六、消化系统1. 消化道结构1.1 口腔、食管、胃1.2 小肠、大肠、直肠2. 消化过程2.1 摄食和咀嚼2.2 胃的消化作用2.3 小肠的吸收作用七、泌尿系统1. 肾脏结构和功能1.1 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1.2 肾脏的功能滤过、重吸收、分泌2. 尿液的形成2.1 肾小球滤过2.2 肾小管的重吸收2.3 泌尿系统的调节以上是大一运动解剖学的知识点笔记,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运动解剖学(肌学)
平滑肌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平滑肌广泛分布于人体内脏器 官,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
生殖系统等。
自主控制
平滑肌能够自主地收缩和舒张 ,控制管道器官的口径和物质 流动。
适应性
平滑肌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调整 自身的收缩状态,维持器官的 正常功能。
保护作用
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够保护 器官免受外界压力和损伤。
持续学习与更新
肌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需要保 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关注最新研究进 展。
肌学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提高运动表现
通过了解肌肉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规律, 可以制定更有效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
表现。
个性化训练指导
根据个体肌肉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制 定个性化的训练指导,提高训练效果。
预防运动损伤
了解肌肉的起止点和功能,有助于预 防运动中的肌肉拉伤和其它损伤。
05
运动与肌肉
运动对肌肉的影响
肌肉生长与发育
运动刺激肌肉生长,促进肌肉纤 维增粗,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肌肉适应性
长期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适 应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各种运动 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肌肉功能改善
运动能够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力 量和耐力,改善肌肉的工作效率。
肌肉损伤与恢复
肌肉拉伤
运动中由于肌肉过度伸展或突然强烈收缩导致肌 肉纤维撕裂,引起疼痛和肿胀。
同时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骨骼肌的协作与运动
协作
人体在进行各种运动时,需要多块骨骼肌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某一动作。
运动类型
骨骼肌的运动类型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动收缩等。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张力 不变,而长度缩短或延长;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但长度不变;等动收缩是 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断变化,而张力始终保持不变。
考研复习 运动解剖学 骨骼肌的运动原理(思维导图)
骨骼肌的运动原理肌肉在关节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原动肌当一块或一组肌肉收缩产生的力是引起环节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时,这块或这组肌肉称为原动肌举例:向前屈大腿时,髂腰肌和缝匠肌等就是原动肌在一组原动肌中起主要作用的原动肌叫主动肌,起次要作用的肌肉称为副动肌或次动肌提供完成动作的动力对抗肌在某一动作中,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对抗肌,从相对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来看,对抗肌位于原动肌的对侧举例:在向前踢腿动作中,使大腿屈的髂腰肌是原动肌,那么位于它的对侧的伸臀大肌、股后肌群等就是对抗肌协调配合固定肌起固定原动肌定点骨作用的肌肉称为固定肌举例:在向前踢腿时,为了保持躯体直立姿势,就需要脊柱周围某些肌肉收缩,固定髂腰肌的定点骨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中和肌为了抵消原动肌对东电股不需要的作用的肌肉称为中和肌举例:在向前作正踢腿动作时,不需要出现大腿外旋的动作,就需要具有使大腿内旋功能的肌肉收缩发力,如臀小肌、臀中肌前部收缩,来抵消髂腰肌收缩时可能出现的外旋动作,这时臀小肌、臀中肌前部就起中和肌的作用抵消原动肌对运动环节的不需要的作用肌肉工作的性质动力性工作定义:动力性工作是指肌肉工作时所产生的的力,能够引起运动环节在空间中产生移动,肌肉的长度发生明显改变工作特点: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肌肉的长度和力的作用不断地改变。
根据肌肉做动力性工作时对抗阻力的状况,动力性工作可分为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两种类型克制工作定义:若肌肉工作时内部张力增加,肌力矩大于阻力矩,引起环节朝向肌肉拉力的方向运动,肌肉的长度缩短,这种动作称为克制工作(向心工作)举例:手持哑铃做屈肘动作,肱肌、肱二头肌是在近固定条件下做克制工作;立定跳远蹬地阶段,股四头肌是在远固定条件下做克制工作退让工作定义:若肌肉工作时内部张力增加,但肌力矩小于阻力矩,引起环节向背离肌肉拉力的方向运动,肌肉长度增加,这种工作称为退让工作(离心工作)工作特点:肌肉进行退让工作,可使外力或阻力对环节产生的加速度减小,使环节运动速度逐渐减慢,以至最终停止,即表现为缓冲、制动的作用。
运动解剖学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和运动机制的科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运动解剖学实训。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骨骼、肌肉、关节等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了实际操作和实验。
二、实训内容1. 骨骼系统实训中,我们学习了骨骼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机制。
通过解剖模型和骨骼图,我们了解了骨骼的形态特点,掌握了骨骼的命名和分类。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骨骼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韧带等,以及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
2. 肌肉系统实训中,我们学习了肌肉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机制。
通过解剖模型和肌肉图,我们了解了肌肉的形态特点,掌握了肌肉的命名和分类。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肌肉的起止点、肌纤维方向和肌肉收缩机制等。
3. 关节系统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关节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机制。
通过解剖模型和关节图,我们了解了关节的形态特点,掌握了关节的命名和分类。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关节的运动方式和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
4. 实验操作实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1)骨骼标本观察: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连接方式等。
(2)肌肉标本观察:观察肌肉的形态、结构、起止点、肌纤维方向等。
(3)关节活动度测量:测量关节在不同运动方向上的活动度。
(4)肌肉力量测试:测试肌肉的收缩力量。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训,我们将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运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提高实践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实训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4. 培养科学思维: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培养了科学思维。
四、实训反思1. 理论知识不足: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影响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时数:32学时(讲课26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概况《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
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
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
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
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基本要求: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方法,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重点:运动解剖学定义、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解剖学肌学的知识点总结
解剖学肌学的知识点总结一、肌肉结构1.肌肉类型:根据肌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骨骼系统中的肌肉,主要用于人体运动和保持姿势。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中,参与呼吸、消化、循环等功能。
心肌是心脏内的特殊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肌肉结构:肌肉由肌肉纤维构成,而肌肉纤维又由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内含有许多肌纤维,而肌纤维内又包含有肌小丝,肌小丝中则包含有肌原丝。
肌原丝由肌纤维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3.肌肉结构的层次:肌肉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肌肉纤维层次、肌束层次、肌肉(肌腱)层次和肌群层次。
肌肉纤维层次是最基本的层次,是组成肌肉的最小单位。
肌束层次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束状结构,而肌肉层次则是由肌束组成的肌肉组织。
肌腱连接肌肉和骨骼,是肌肉与骨骼之间的连接器。
肌群层次是由肌肉组成的肌肉群,参与人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功能。
二、肌肉功能1.运动功能:肌肉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人体的运动。
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可以驱动骨骼系统实现各种运动,包括行走、跑步、举重等。
不同肌肉通过协调配合实现人体各种复杂的运动功能。
2.姿势维持功能:肌肉还可以维持人体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躺姿等。
通过肌肉的紧张和松弛,可以保持人体的平衡和姿势。
3.内脏功能:平滑肌和心肌参与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活动,包括呼吸、消化、循环等。
平滑肌可以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控制血液循环;心肌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驱动血液循环。
4.热能产生功能:肌肉通过代谢作用可以产生热量,维持人体的体温平衡。
当人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会产生热量,帮助人体维持稳定的体温。
三、肌肉运动原理1.肌肉收缩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基本功能之一,实现肌肉运动的基础。
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纤维中的肌原丝与肌球蛋白发生结合,导致肌肉纤维的缩短。
2.神经控制原理:肌肉收缩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实现的。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神经传导物质,向肌肉发送信号,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结构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对于学习运动解剖学,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肌肉系统肌肉是人体最重要的运动器官之一。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使得骨骼运动。
在解剖学中,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 骨骼肌:骨骼肌附着于骨骼,通过收缩产生力量。
骨骼肌可以分为肌肉腹、肌肉腱、肌肉腱膜等部分。
2. 平滑肌:平滑肌分布在人体的内脏器官,如胃肠道、血管等。
它的收缩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无意识地完成各种功能活动。
3. 心肌:心肌是组成心脏的肌肉组织,它具有自主的兴奋和传导功能,保持了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收缩。
骨骼系统骨骼是人体的支撑系统,也是运动的基础。
骨骼系统主要包括骨骼和关节。
1. 骨骼: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可分为躯干骨、四肢骨和头颅骨等部分。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同时也是肌肉的附着点。
2. 关节:关节是连接骨头的结构,主要通过韧带和滑膜进行固定和润滑。
常见的关节类型有球突关节、鞍状关节、滑动关节等。
运动机能人体的运动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涉及各种运动机能的协调。
主要的运动机能有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
1. 力量:力量是肌肉产生的最基本的机能。
它可以分为爆发力和持久力,分别指肌肉瞬间爆发的能力和持续运动的能力。
2. 耐力:耐力指的是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
它可以分为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分别指心脏和肺部的耐力以及肌肉对疲劳释放的能力。
3. 柔韧性:柔韧性是肌肉和关节组织的可伸展性和可弯曲范围。
柔韧性良好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 协调性:协调性是指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协调性良好可以提高运动技巧和运动表现。
运动姿势运动姿势是指身体在运动中的位置和形态。
正确的运动姿势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效果,减少受伤风险。
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的姿势也有所不同。
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
06
肌肉损伤与修复
常见肌肉损伤类型及原因
肌肉拉伤
由于过度拉伸或急剧收缩导致肌 肉或肌腱损伤,常见于运动过程
中。
肌肉挫伤
由钝性外力作用于肌肉导致的闭合 性损伤,常见于撞击、跌倒等情况。
肌肉撕裂
肌肉纤维部分或完全断裂,通常由 强烈外力引起,如运动中的猛烈撞 击。
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与机制
01
02
03
急性期
损伤后立即发生,包括止 血、炎症和肿胀等反应。
修复期
损伤后几天至几周内,主 要涉及再生和修复过程, 包括血管生成、纤维母细 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重塑期
损伤后数周至数月内,通 过改建和重塑使受损组织 恢复结构和功能。
运动在肌肉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运动可以增加局部血液流量,有 助于清除坏死组织和炎症介质, 同时提供修复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04
平滑肌结构与功能
平滑肌细胞形态与分布
形态
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分布
内脏器官壁内,如血管、胃肠道、支气管 等
特点
细胞间连接少,收缩时细胞长度缩短,宽 度增加
平滑肌收缩机制及调节
01 收缩机制
依赖于肌浆网内Ca2+的释放和 细胞外Ca2+的内流
02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 节
02 03
横桥摆动
横桥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质结构,具有ATP酶活性。在肌肉 收缩过程中,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并摆动,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使肌 肉缩短。
肌肉舒张
当刺激停止时,钙离子被重新摄入到肌浆网中,肌钙蛋白与钙离子分离, 原肌球蛋白恢复原位,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肌肉 舒张。
大学体教期末考试——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名词解释1. 骨的理化性质:指骨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使骨有弹性;无机盐类使骨质坚硬。
2. 静力工作:指肌肉持续收缩,长度不变,使环节在某一位置固定,以维持一定姿势。
3.肝小叶:肝小叶是构成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棱柱状。
在中央静脉周围排列着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
4.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5.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由有髓鞘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因为髓鞘色泽亮白,称为白质。
6、远固定:指分析四肢肌肉工作时,若肌肉以其远侧端为定点、近侧端为动点进行收缩。
7、对抗肌: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8、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
其特点是:肌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肌肉变长、变细、变硬。
9、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功能和形态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节。
10、气血屏障:指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需要经过肺泡上皮、上皮的基膜、内皮的基膜和内皮细胞四层结构。
11、体循环:指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动脉各级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经各级静脉流回右心房。
12、单关节肌:指仅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13、定点:指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度较小的附着端。
14、原动肌:指以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
15、动力工作: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这类工作称为动力工作。
16、静脉:指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
17、肌节: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都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
18、动点:指肌肉收缩时,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附着端。
19、动脉:指引导血液离心的血管。
20、复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且能单独运动构成复关节21、感觉传导路:指由感受器至大脑皮质有多次突触连接的神经元链22、内分泌腺:又称为无管腺,其分泌的激素直接渗入血液和淋巴,随血液循环送至全身。
23、肌肉起点:指肌肉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近端的附着处。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1. 肌肉:肌肉是由肌肉纤维和其他细胞组成的有弹性结构,这些组织负责运动活动。
它们是机体的支撑,移动和控制。
2. 骨骼:骨骼是由骨质和韧带构成的机器,它们支撑机体的外形,保护机体的内部组织,并为机体提供机械性的支撑和运动能力。
3. 联合:联合是指由骨骼、软骨、韧带、肌腱等组织结构组成的部位,它们使骨骼可以相对移动并保持伸缩性和可塑性。
4. 肌腱:肌腱是由肌腱纤维和胶原蛋白组成的结构,它们连接肌肉和骨骼,为运动提供支撑和控制。
5. 软骨:软骨是由软骨细胞和纤维构成的结构,它们可以增加联合的弹性,缓冲联合的压力和提供额外的保护。
6. 关节:关节是指连接骨骼的部位,它们使骨骼可以相对移动,允许机体的运动。
7. 肌肉收缩: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细胞的反射性收缩,它们提供力量和支持,使机体的运动更有效。
8. 肌肉松弛:肌肉松弛是指肌肉细胞的反射性松弛,它们使肌肉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并为肌肉收缩和其他运动活动提供准备。
运动解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运动解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关节、神经等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运动解剖学,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为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和运动技能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运动解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结构与功能: 运动解剖学研究肌肉的类型、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主要驱动力,通过收缩产生力量,使骨骼运动。
通过研究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可以了解肌肉在不同运动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2.骨骼结构与运动: 运动解剖学研究人体骨骼的解剖结构和运动特点。
骨骼是人体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肌肉的运动杠杆。
研究骨骼结构与运动可以揭示骨骼在不同运动中的作用和适应性。
3.关节结构与功能: 运动解剖学研究关节的解剖结构和运动特点。
关节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节的灵活运动实现人体各种复杂动作。
研究关节结构与功能可以揭示关节在不同运动中的作用和稳定性。
4.神经控制与运动: 运动解剖学研究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通过传递信号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实现人体各种运动。
研究神经控制与运动可以揭示神经系统在不同运动中的作用和调节过程。
5.运动损伤与康复: 运动解剖学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和康复过程。
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受到损伤。
通过研究运动损伤与康复,可以了解损伤的类型、程度和康复的方法,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6.运动技能与表现: 运动解剖学研究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表现。
不同运动技能需要特定的肌肉协调和运动模式,研究运动技能与表现可以揭示运动技能的训练原则和提高方法。
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主要关注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等组织结构在运动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通过研究运动解剖学,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为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和运动技能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运动解剖学大一知识点
运动解剖学大一知识点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学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人体骨骼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结构和功能,为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大一体育学专业的学生,了解运动解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对于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运动解剖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的基本支架,其主要功能是提供身体支撑和保护内部重要器官。
大一运动解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人体的主要骨骼和其功能,包括颅骨、脊柱、肋骨、骨盆、四肢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骨骼之间的关节结构和运动方式,如滑动关节、转动关节等。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的运动器官,通过收缩产生力量,推动骨骼运动。
大一运动解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主要的肌肉和其运动功能,如胸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肌肉的组成结构,包括肌肉纤维、肌肉束、肌腱等。
三、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调节运动的重要系统,它将大脑发出的指令传达到肌肉,实现运动功能。
大一运动解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此外,还需了解不同神经与肌肉之间的联系,如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的结构。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和输送氧气、营养物质的重要系统。
大一运动解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心脏、血管、血液等组成循环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特别是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心脏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五、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系统,它对于运动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大一运动解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包括鼻腔、气管、肺部等。
还需要了解肺活量的计算和其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六、姿势和运动机能姿势和运动机能是人体运动的基础,也是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内容。
大一运动解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人体的正常姿势和运动机能,如站立姿势、行走步态等。
此外,还需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姿势和运动机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改善姿势和运动表现。
写给健身者的运动解剖学
写给健身者的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骨骼、肌肉、关节和神经等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
对于健身者来说,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身体的运动机制,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避免运动损伤。
我们来了解一下骨骼系统。
人体的骨骼由多个骨头组成,骨头之间通过关节连接。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
在健身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护关节,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避免对关节造成过大负担。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肌肉系统。
肌肉是骨骼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起到支撑和运动的作用。
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和平滑肌两大类。
骨骼肌是我们常说的肌肉,它们通过收缩和放松实现运动。
在健身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在健身过程中,了解肌肉的起始点和插入点是很重要的。
肌肉的起始点是指靠近身体中心的一端,而插入点是指远离身体中心的一端。
通过了解肌肉的起始点和插入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协同。
关节是人体骨骼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节可以分为球窝关节、滑动关节和鞍状关节等不同类型。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连接骨头,使骨头能够相对运动。
在健身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关节受伤。
神经系统在运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神经系统通过传递信号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实现运动。
在健身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进一步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解剖学对于健身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和神经等组织结构及其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体的运动机制,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避免运动损伤。
因此,健身者应该重视运动解剖学的学习,不断深化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为自己的健身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动解剖学》一、肌肉总论
腹横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
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
舌骨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
斜肌,腹横肌
(四)肌肉的物理特性
1. 伸展性 肌肉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可被拉长的特性叫伸展性。
肱三头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
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斜肌,
腹横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
(八)研究肌肉功能的术语
1、根据肌肉的固定情况进行分析:
(1)起点 、止点:肌肉一般以两端固定于相应的骨上, 其靠近身体正中面或颅侧的一端为起点,另一端为止 点。
(2)定点、动点:肌肉工作时,在活动骨 附着点为动点,在相对固定骨的附着点为定点。
(3)近固定、远固定 :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端-近 固定;定点在远侧端-远固定;
结构。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二)肌肉的辅助结构
(1)筋膜:浅筋膜、深筋膜 (2)腱鞘:纤维鞘 滑膜鞘(脏层、壁层) (3)滑膜囊 (4)籽骨 (5)滑车
肌的辅助结构
肌束膜
(1)筋膜 浅筋膜(皮下筋膜) 腱 深筋膜(固有筋膜)
(2)腱鞘 纤维鞘(纤维腱鞘) 脏层
滑膜鞘 壁层
(4)上固定、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上固定; 定点在下-下固定;
运动解剖实验报告效果
运动解剖实验报告效果一、实验背景运动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我们进行了运动解剖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运动系统的形态结构,探究运动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肌肉、骨骼、关节等组织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熟悉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分析运动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
4. 探讨运动对肌肉、骨骼、关节等组织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1. 人体运动系统观察- 观察人体运动系统的骨骼、肌肉、关节等形态结构。
- 分析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等组织的影响。
2. 肌肉力量与耐力测试- 测试肌肉力量和耐力指标,如握力、背力、耐力等。
- 分析不同运动对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影响。
3. 关节活动度测试- 测试关节活动度,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 分析不同运动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4. 人体运动功能测试- 测试人体运动功能,如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反应速度等。
- 分析不同运动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四、实验效果1. 理论认识提升- 通过实验,同学们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认识到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运动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
2. 实践操作能力增强-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肌肉力量、耐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的测试方法。
-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3. 运动健身意识提高- 通过实验,同学们了解到运动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提高了运动健身意识。
- 认识到科学锻炼的重要性,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五、实验结论1. 运动对人体运动系统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
2. 不同的运动方式对人体的作用不同,应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发展肌肉力量的原理、方法
2.支持工作 身体或四肢在阻力矩增加的情况
下,一侧肌群强烈收缩稳定和控制关 节角度不变的肌肉的工作方式。
如“肋木举腿”动作,若控直腿于90度,为 克服重力矩向下产生关节运动,髋关节的屈肌和 膝关节的伸肌要不停地收缩以控制下肢应重力而 下降,以及维持此姿势不变。
2.运动环节名称与关节运动 运动环节名称与关节运动是指由
某些运动环节绕关节做某种运动。
3.运动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 填入“反同”、“快同”、“慢反” 检验环节受力分析法是否真正学会的依据。
4.原动肌 要求每个关节运动方向上尽可能填 写两块以上肌肉名称。
5.肌肉工作条件 四肢:填入“近固定”、“远固定”。 躯干:填入“上固定”、“下固定”、
肌肉收缩时,起止点之间相互远离,肌肉长 度变长的收缩方式称离心收缩。离心收缩所完 成的工作称离心工作。
等动离心工作是借助于仪器,使肌肉在速度 相对恒定的情况下,使整个运动范围内均产生 阻力,肌肉长度变长的收缩方式称等动离心收 缩。等动离心收缩所完成的工作称等动力性工 作。
3.等动仪器
CYBEX400以上的型号,只能完成等动 向心工作的肌力测试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10时57分57秒 10:57:5719 January 2021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0时57分57秒上午10时57分10:57:5721.1.19
•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1.1921.1.1910:5710:57:5710:57:57Jan-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肌肉力量
一概念题
1、超负荷原则:指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的训练原则。
2、肌肉力量:指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超等长练习:指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是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结合的练习方法,训练中常采用的“多级跳、深跳”等练习均属于此类方法。
4、最高重复次数(RM):是负荷逐渐增加的适宜标准,是机体在某一负荷时能持续完成的重复的最多次数。
5、力量耐力: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
6、绝对力量:指整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
7、动力性力量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此时机体发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8、最大肌肉力量: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9、等动练习:是一种利用专门的等速力量练习器进行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
10、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的收缩能力。
二、是非判断题
(F)1、发展力量,必须不断地增加运动负荷。
(F)2、安排儿童少年的耐力训练负荷时,首先根据其耐力运动成绩来加以考虑。
(F)3、力量训练能使肌肉力量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肌纤维数量增多,肌纤维内糖原的含量增加。
(T)4、训练引起纤维类型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具有明显的专一性。
(F)5、超负荷原则就是超过自己的最大力量。
(F)6、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够提高肌肉耐力。
(T)7、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叫力量素质。
(T)8、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越大,肌肉的力量也越大。
(F)9、等动练习是指速度相等的练习。
(T)10、力量训练中练习的安排顺序应是先大肌群练习,后小肌群练习。
(T)11、“负荷到3,训练到8”的含义是:训练采用3RM的负荷,随力量的增加,该负荷当能够重复8次时,就应该增加负荷,使新的负荷又重新到3RM。
(T)1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或者肌肉体积本身不是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唯一生理因素。
(F)13、在力量训练中,一定负荷训练一段时间后,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增加负荷量。
(T)14、跳跃或投掷运动在动作发力时,肌肉做超等长收缩。
(T)15、进行力量训练时,在选择练习肌群上及练习形式上要有针对性。
三、选择题
(D)1、训练对肌纤维直径的影响表现为:
A、对肌纤维直径大小无影响。
B、举重训练可使慢肌纤维肥大。
C、长跑可使快肌纤维肥大。
D、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C)2、力量训练使肌肉体积增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A、肌结缔组织增厚
B、肌毛细血管增生
C、肌纤维增粗
D、肌纤维数目增加。
(B)3、进行全身力量训练时,最先练习的肌群是:
A、上臂前面的肌群
B、大腿和髋部的肌群
C、胸部的肌群
D、小腿和腹部的肌群
(A)4、静力性训练主要是提高:
A、绝对力量
B、相对力量
C、速度性力量
D、动作性力量
(D)5、适应于短跑运动员训练的负荷,常采用:
A、3-5RM的重量
B、4-6RM的重量
C、15-20RM的重量
D、6-10RM的重量(B)6、在动力性力量中,若要很快提高力量,应采用()
A、重复次数多而阻力小的练习
B、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
C、最大重量的60%
D、最大重量的30%
(D)7、5RM的力量训练主要由哪项目运动员采用。
A、短跑
B、中跑
C、长跑
D、投掷
(D)8、通常人们认为下列哪项是其它素质的基础:
A、速度
B、耐力
C、灵敏
D、力量
(C)9、关于力量训练的专门性原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专项动作技能的专门性包括活动部位肢体的专门性与动作结构的专门性。
B、专项动作技能和发展该专项所需代谢相一致。
C、为发展专项的成绩应尽早地进行专门训练,且占比重要大。
D、排球运动员负重下蹲以膝关节角为90-100度较适宜。
(A)10、有人认为,超等长练习是发展下列哪项的最有效方法。
A、弹跳力
B、耐力
C、速度
D、灵敏
四、填空题
1、力量训练中,RM为8的意思是()。
2、力量训练专门性原则在发展力量时不仅要着重发展与运动专项(相关肌肉)的力量,而且要使它们的(用力形式或运动形式)与正式动作在其结构上极其一致。
五、简答及分析题
1、简要分析肌肉力量训练的相关原则。
答:①超负荷原则:超负荷指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
超负荷能不断对肌肉产生更大的刺激,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适应,致使肌肉力量不断增长。
②专门化原则:指被训练肌肉对不同代谢性质、收缩类型和练习模式的力量训练产生特定反应或者适应的生理学现象,是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安排练习原则:a、练习顺序,一般情况下,大肌群训练应安排在先,小肌群训练安排在后;多关节肌训练在前,单关节肌训练在后;大强度练习在前,小强度练习在后;b、训练节奏,力量训练时的强度、运动负荷和训练频度应负荷力量增长规律的要求。
2、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是什么?
答: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主要有肌源性和神经元性两大类,此外还有年龄、性别、激素和训练等因素。
肌源性因素包括①肌肉生理横断面积,正常情况下,肌肉力量也越大②肌纤维类型,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且横断面积或纤维直径大的人,肌肉收缩力量就大,而慢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则肌肉力量小;③肌肉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越长,则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④关节运动角度,肌拉力线与关节角度在最适宜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最大,反之越小。
神经元性因素包括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力量训练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和提高募集运动单位参与收缩的能力②运动中枢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表现为主动肌群用力,被动肌群放松,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效果。
3、力量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答:等长练习(静力训练法)、等张练习、等速练习(等动练习)、超等长练习、电刺激练习法和震动。
4、等动练习有何特点?
答:特点是等速力量训练器所产生的阻力随关节角度变化可精确调整,只要练习者尽
最大力量运动,其运动速度在整个活动范围内都是恒定的,产生的肌肉张力也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