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唐)王之涣诗词欣赏

合集下载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1.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2.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3.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

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4.催:催促。

5.沙场:旷沙平野。

后多用来指战场。

凉州词的翻译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

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作者背景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凉州词的赏析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2凉州词二首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翻译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览。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词语解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凉州词王之涣欣赏

凉州词王之涣欣赏

凉州词王之涣欣赏《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以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写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第一首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

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

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和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和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和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和赏析黄河远上②白云间,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

羌笛⑤何须⑥怨杨柳⑦,春风不度⑧玉门关⑨。

注释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

羌: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卫生。

⑥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解读翻译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

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入手,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

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传来了如泣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

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

全诗苍凉悲怆(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玉门关的传说相传,在甘肃小方盘城西面,有个地方叫“马迷途”。

王之涣古诗《凉州词》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之涣古诗《凉州词》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之涣古诗《凉州词》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之涣古诗《凉州词》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王之涣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景象,是那么的荒凉。

表达诗人阔达的情怀。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赏析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及赏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原文及赏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原文】《凉州词二首》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1.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2.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3.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

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4.催:催促。

5.沙场:旷沙平野。

后多用来指战场。

凉州词的翻译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

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作者背景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凉州词的赏析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2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赏析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凉州词(其二)(唐)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1、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

泛指外族首领.诗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唐· 卢纶《塞下曲》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汉书·李广苏建传》2、拂云堆:古地名。

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

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

唐,李益《拂云堆》诗:“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 金,元好问《醉中送陈季渊》诗:“ 陇头地寒无草芽,拂云堆边春更晚。

” 清,纳兰性德《沁园春》词:“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

3、登坛:登上坛场。

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

《史记·淮阴侯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

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 唐皇甫曾《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众所尊。

”4、神武:神明而威武.5、和亲: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与汉和亲。

——《汉书·李广苏建传》6、归去来:(1).辞赋篇名。

晋陶潜所作。

《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凉州词-(唐)王之涣诗词欣赏

凉州词-(唐)王之涣诗词欣赏

羌笛何须老是 吹奏那哀怨的 《折杨柳》曲 调呢?要知道, 玉门关外本来 就是春风吹不 到的地方,哪 有杨柳可折!
01 思考:这首诗表现出什么?
02
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 但悲而不失其壮。也表现出
盛唐诗人的宽阔胸怀。
主题思想
《凉州词》一诗,作者通过对驻守在黄河上游、生 活艰苦的孤城将士们听到羌笛吹奏《折柳曲》,不 免产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的描写,表达了诗 人豪迈的气概和柔细之情。也寄予诗人对守卫边疆 的将士们的深切同情。
“一片孤城 万仞山”
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羌笛何须 怨杨柳”
将士们何必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 呢?
“春风不度 玉门关”
要知道,春风是难以吹过玉 门关外的。
整首诗意
辽阔的高原上, 黄河奔腾而来, 远远向西望去, 好像是从白云 中流出来的一 般。
在高山大河的 环抱下,一座 地处边塞的孤 城巍然屹立。
万仞:形容极高。仞,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 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掌握词义:
羌笛:指羌族的笛子, 这里指羌笛声。
何须:何必。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 柳》的歌曲。唐朝有折 柳赠别的风俗。“柳” 与“留”谐音,赠柳表 示留念。
度:越过。
“黄河远上白 云间”
而来,远远望去,好像是 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题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是流行于古代乐府民歌的一种曲调, 唐朝开元年间,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皇 帝唐玄宗,唐玄宗让人翻译成中国的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 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 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赏析《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描写戍边士兵生活的诗歌。

这首诗以广阔的视野、雄浑的笔触展现了边塞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抒发了戍边士兵离乡背井的愁绪。

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特点和意境。

诗的原文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首先,从构图上看,诗人以黄河为背景,描绘出一幅雄浑壮观的画面。

黄河远上白云间,给人一种辽阔、高远的感受,为诗篇开篇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氛围。

接着,诗人提到一片孤城万仞山,形象地展现了边塞城堡孤立险峻的地理环境。

这两句诗通过对地理形势的描绘,凸显了戍边士兵所面临的艰苦生活环境。

其次,诗的后两句深入戍边士兵的内心世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这里,诗人以春风代表温暖和希望,玉门关则是边塞的代名词。

诗人说羌笛不必怨杨柳,是因为春风无法吹过玉门关,这里的杨柳象征着家乡的温馨。

这两句诗表达了戍边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边疆的坚韧精神。

从整体来看,《凉州词》通过对边塞自然风光和戍边士兵心理的描绘,展现了戍边生活的苍凉慷慨之美。

诗人以开阔的胸怀、雄浑的笔力,将边塞风光与士兵的情感相互交织,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首诗既有边塞诗的雄浑壮丽,又有对人性的深刻挖掘,展现了盛唐时期的豁达胸怀和崇高精神。

总之,《凉州词》是一首具有浓郁边塞风情和深刻人文关怀的唐代诗歌,深受后人喜爱和传颂。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戍边士兵的艰辛生活,也可以领略到祖国山川的壮美。

同时,这首诗还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 赏析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 赏析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古诗。

这首诗主要通过对凉州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凉州词》的简要赏析:
1.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王之涣在诗中通过描绘凉州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在那里的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凉州的美景与王之涣心中的故乡形成了对比,使得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2. 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提到“众飞洛阳辙,孤介云中道”,反映了王之涣在流亡他乡的经历,以及对人生沉浮的感慨。

他孤独地行走在云中之间,对人生的彷徨和无常有着深刻的感叹。

3. 描绘凉州的自然景色
王之涣以豪放的笔墨描绘了凉州的壮丽自然景色,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凉州的沙漠风光和辽阔天地。

4. 表达追求理想的决心
诗中表现了王之涣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不畏艰险、不退缩。

通过“众飞洛阳辙,孤介云中道”这样的表述,表达了他追求理想的孤独而坚定的信念。

5. 雄浑豪放的风格
《凉州词》的语言豪放激昂,描绘生动,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觉。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藻,使整首诗富有力量感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凉州词》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等多重情感的表达,展示了王之涣豪放、坚定的个性,同
时也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凉州的壮丽景色。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

羌笛何须怨杨柳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释:①凉州词:原为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

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边陲的塞上风光和战争情景。

②万仞:千万丈。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

③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古代一种歌曲。

④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边关悲壮苍凉的景色、戍边将士的思乡怨情,同时也抒发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开头写黄河,汹涌咆哮的黄河,“远上”,多么远呢,无边无垠,视野所及,此由近及远。

接着写在万仞山下的一座孤城,此由上而下。

这就把黄河、白云、孤城、高山等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十足边塞色彩的自然景观。

多么开阔,何等壮观。

而细细品味,置孤城于雄阔的背景之前,又会有一种寂寥荒凉之感。

顺势一转引入笛声。

“羌笛何须怨杨柳”,从南北朝以来,有一种折杨柳枝送别的风俗,因而“折杨柳”又成为送别的乐曲。

现在又听到了这支曲子,想那吹笛人一定是有满腔怀乡怨别之情吧! 于是诗人说: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都吹不到,哪里有杨柳可折? 你吹笛的人也不要怨杨柳了吧!诗由山川的雄阔苍凉写到孤城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继而引发征夫的离愁别恨,情与景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何须怨”三字其艺术手法委婉蕴藉,可见当边关将士乡愁难禁时,是卫国戍边的重大责任使他们做出如此自我宽解,于是悲切的怨情中也便有了悲壮与慷慨,也体现了唯有盛唐诗人才有的广阔的胸襟。

“春风不度玉门关”成为盛传的名句。

今人写到大西北的开发、繁荣昌盛之时,每每化用春风“普度”、“又度”、“再度”玉门关之句,足见王诗影响的深远。

部编版小学语文《凉州词》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凉州词》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凉州词》课文原文及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边塞诗,以下是课文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凉州词》以其壮丽的景色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士们的坚韧精神。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以黄河的浩渺和白云的高远,构建出一幅辽阔壮丽的边塞风光图。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祖国的深厚底蕴,而其远上白云间,则寓言了边疆之地的偏远和荒凉。

“一片孤城万仞山”描绘了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形象地表现出边疆戍守之地的孤独和艰难。

这座孤城不仅是军事防线,更是战士们坚守的阵地和家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两句诗表达了士兵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

羌笛吹奏的杨柳曲,通常寓意离别和思乡,但诗人却说“何须怨”,暗示战士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他们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即使春风无法到达这遥远的玉门关,他们依然坚守岗位,无怨无悔。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色和士兵的生活,展现了边疆战士们的坚韧和忠诚,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伟大。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凉州词》王之涣诗赏析(最终五篇)

《凉州词》王之涣诗赏析(最终五篇)

《凉州词》王之涣诗赏析(最终五篇)第一篇:《凉州词》王之涣诗赏析《凉州词》王之涣诗赏析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被诬罢职,遂漫游北方,到过边塞。

闲居十五年后,复出任文安县尉,唐玄宗天宝元年卒于官舍。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与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等相唱和,名动一时。

其传世之作仅六首,但都是热情洋溢的佳作,其中《凉州词》和《登鹳雀楼》等尤为大气磅礴,韵调优美,皆可列入盛唐代表作中。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诗鉴赏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

“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作。

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

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

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

这种美使人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

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

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

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诗人真实的.感受。

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

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

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

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

王之涣《凉州词》唐诗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唐诗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唐诗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唐诗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主要描写了什么景⾊呢?全诗寄托了诗⼈怎样的情感Array 凉州词·黄河远上⽩云间 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的⼀种曲⼦(《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仞相当于七⼋尺。

5.羌笛:羌族的⼀种乐器。

6.杨柳:指⼀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门关外啊! 赏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的⼀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宗。

⽞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诗写戍边⼠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不失其壮,虽极⼒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的⼴阔胸怀。

⾸句“黄河远上⽩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幅动⼈的图画:辽阔的⾼原上,黄河奔腾⽽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云中流出来的⼀般。

次句“⼀⽚孤城万仞⼭”,写塞上的孤城。

在⾼⼭⼤河的环抱下,⼀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川的雄伟⽓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理提供了⼀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赠柳表⽰留念。

北朝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客⼉。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详细版)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详细版)

王之涣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文解释】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

“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进。

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

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把我们带到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面前。

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

这种美使人立即感到历史和未来,立即感到永恒和无穷。

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

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

它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诗人真实的感受。

李白不是也有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吗?这绝非偶然的巧合。

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似乎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

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

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

水在流,云在飞,使人感到宇宙的脉搏与呼吸。

稍稍将目光转移,诗人看到了天地间别的景物。

“一片孤城万仞山”。

对此仍是那样地强烈。

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则众多,高达万仞。

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愈见其城之孤。

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

诗人在上两句用这么大的魄力写景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为了写景中之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

这就是诗的后两句的内容。

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

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

笛声充满了哀怨之情,在寂寥的山野间萦绕。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篇1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

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

王之涣才华过人,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大概是一部分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

本诗表面描写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实在是描写诗人对世人所云‘内心的悲凉’的独特哲学理解。

一个凉字,尽显本诗的主旨,才华如果被比喻为‘春’,国家不希罕这样的才华,才华就没有施展的舞台,终生悲凉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

然则诗人并不哀伤,看那黄河,不也就是从‘一片孤城’中杀出,跨过‘万仞山’,才成就‘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美丽景象的吗?【字面译文】黄河奔流千里而来,从天空往下看,白云、黄河之水云似乎交织成了一体,蔚然壮观。

有容乃大,黄河的壮观,也有一个微不足道的源头,跨越了人迹罕至的孤独,汇集千万条溪水,跨越千山,终于成就了黄河上的千古繁华。

眼光远一点,境界高一点,羌笛以苍凉之音状秋色,杨柳以春绿丽春色,羌笛、杨柳各有特长,羌笛何须怨杨柳?当世尽享人间富贵,死后又能名垂千古,天地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春风也有她的不足之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你看那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啊!【诗词鉴赏】作学问要能耐寂寞,尽管不能显于当时、当世,却终能成就文化史上的奇迹。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

3m或2。

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译文1: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2: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简】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原文(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介绍】: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

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但是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王之涣的个性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还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凉州词王之涣注释及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注释及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注释及赏析《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之涣注释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我们来看看。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赏析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这首诗表现出什么?
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 但悲而不失其壮。也表现出盛唐诗 人的宽阔胸怀。
主题思想
• 《凉州词》一诗,作者通过对驻守在黄 河上游、生活艰苦的孤城将士们听到羌 笛吹奏《折柳曲》,不免产生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之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迈 的气概和柔细之情。也寄予诗人对守卫 边疆的将士们的深切同情。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Βιβλιοθήκη 春风不度玉门关。解 题
•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是流行于古代 乐府民歌的一种曲调,唐朝开元年间,节 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 给皇帝唐玄宗,唐玄宗让人翻译成中国的 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 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 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诗 人都写有《凉州词》
另外两首边塞诗
• • • • •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出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 而来,远远望去,好像是从 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零零一座边城 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羌笛何须怨杨柳”
将士们何必老是吹奏那哀 怨的《折杨柳》曲调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
要知道,春风是难以 吹过玉门关外的。
整首诗意
•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 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 城巍然屹立。 • 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 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 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作者:(唐)王之涣
公元688-742,字季凌, 原籍晋阳(也 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他曾经作过县蔚 等小官,由于遭人陷害,曾一度弃官漫游。 王之涣为人慷慨有大略,是盛唐时期著名 的边塞诗人,与高适、王昌龄关系很好, 名动一时。《全唐诗》存有他绝句六首, 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掌握词义:
1、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 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甘肃武威。 2、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 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3、羌笛:指羌族的笛子,这里指羌笛声。 4、何须:何必。 5、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 柳赠别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 留念。 6、度:越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