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与生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化学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进行讲解。
举例说明化学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列举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能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化学与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2 教学内容化学与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讲解。
举例说明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能提出一些环保的建议,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三章:化学与科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3.2 教学内容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讲解。
举例说明化学在推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感受到化学在科技中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学生能提出一些创新的想法,并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四章:化学与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到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知识讲解。
举例说明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九年级化学下册德育渗透教案(一)
九年级化学下册德育渗透教案(一)九年级化学下册德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道德观,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校纪律。
二、教学内容1. 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探讨科学与道德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社会责任。
•分析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念。
2. 引导文化传承•认识化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古代冶金、炼丹等。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追求。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分组合作完成化学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信任和尊重。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形成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介绍科学与道德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分组讨论科学家在实践中的道德选择和社会责任。
•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科学家应承担的伦理责任。
2. 引导文化传承•分组研究古代科技与古代文化的关联,如冶金、炼丹等。
•分享研究成果,了解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追求。
•通过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化学实验。
•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共同完成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小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和交流,形成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于科学与道德关系的理解。
•评价学生的文化传承研究报告,考察学生对于古代科学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五、教学资源•课本《化学下册》•课件/投影仪•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六、教学环节安排1.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家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道德的关系。
2.渗透思想道德教育(1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科学与道德的关系并讨论。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2.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3. 化学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4. 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5. 德育教育与化学课程的融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2.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3.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4. 德育教育与化学课程的融合方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实验技能等内容。
2. 实践法: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报告、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学生德育教育成果: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
5. 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德育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出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强调其与德育教育的关联。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
课题: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①知道化石燃料是严峻的自然资源;②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③生疏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开发能源的意义;④生疏化学对社会进展的严峻意义。
①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培育学生从多渠道猎取信息的力量及对信息的加工力量;②通过与其它学科或已有学问联系,小组合作并参与沟通和争辩,培育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通过猜测和研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化石燃料为载体来辨证地生疏物质;②通过化石燃料的学习,培育学生对社会的关留意识,对学生进展社会责任感教育;③使学生树立疼惜能源,疼惜环境的意识,坚强学好化学为保护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做出奉献的信念。
【重难点】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学习难点:探讨削减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课前预备】学生:①查阅地理教材有关我国煤石油自然气分布及主要矿区;②查阅化石燃料的用途,以及能源及调查当地的燃料构造和燃料价格。
教师:①预备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②课件制作;③煤和石油的局部产品的实物标本。
【课前预习】1.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分解为、、等,其中适用于冶金的严峻原料。
2.当今世界上最严峻的三大化石燃料是、、3.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教学过程】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化石燃料?【德育评析】本章的课题是《燃烧燃料》,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燃烧,所以这样导课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从已有学问进入的学习主题——化石燃料。
通过学生对已有学问的回忆,概括化石燃料的形成简洁、明白。
〔一〕化石燃料的形成引导学生回忆自然课已学学问:煤和石油的形成大屏幕呈现:化石燃料形成的文字说明和煤、石油、自然气的图片师生活动:回忆和沟通〔二〕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创设问题情境:依据化学理论和已有学问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学生争辩:提出猜测及猜测依据。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学设计引言: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与化学知识相结合,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初中化学为例,探讨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遵循实验守则,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 环境保护:在化学教学中,涉及到许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倡绿色环保的行为。
3. 科学伦理:化学是一门涉及到伦理道德的科学,通过教学,传授学生科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培养其科学精神和诚信意识。
4. 社会责任: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1. 预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化学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
2. 合作学习:设计合适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化学问题的伦理和道德因素,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和处理问题。
4. 实践活动:设计化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讨论式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实验教学: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五、评价方法:1.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
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内容:1. 德育意义介绍:化学实验中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2. 安全操作规范:学生需要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遵守实验室规定,注意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 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互相协助、互相检查,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通过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实验规则和保持团队合作。
2. 教师讲解: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重点强调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的重要性。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任务。
4. 展示成果:学生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实验中的团队合作体会。
5. 总结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团队合作经验,引导学生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评价方式: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安全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验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遵守规则、团队合作等方面。
延伸拓展:1. 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策划并开展化学实验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化学实验安全演示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安全操作规范的认识。
教学反思:1.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2. 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后记:通过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人翁。
2024年初中化学德育渗透计划
在2024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计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道德观念,将化学知识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以下是一份针对2024年初中化学德育渗透的计划,内容丰富,适用性强。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学习,学生能够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德育渗透1.物质构成的奥秘:在学习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时,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培养辩证思维。
通过介绍化学家们发现这些科学原理的过程,教育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物质的化学变化:在讲解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时,结合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溶液中的奥秘:在溶液的学习中,渗透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学会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化学与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实例,如食品添加剂、药品、材料等,教育学生科学地认识化学物质,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安全意识。
5.化学与社会发展:介绍化学在能源、材料、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发展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情境,如环境污染、新能源开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式教学法: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化学家的事迹和化学相关社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责任意识。
4.合作学习法:在实验和讨论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可以解释许多日常生活现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3.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守则。
4.引导学生尊重实验器材,爱护环境,注重合作。
二、教学内容:1.化学是什么?2.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和实验守则。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介绍化学是什么,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和实验守则。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他们动手操作,感受化学的乐趣。
4.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5.总结:总结化学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强调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守则。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守则的遵守情况。
2.听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收获和困惑。
3.在课后作业或小测验中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要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六、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深入了解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
2.开展化学实验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组织化学科普讲座,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环境、尊重实验器材、注重合作的良好习惯,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精选五篇]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精选五篇]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德育是教育教学的灵魂。
正确开展德育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兴趣,开发智力,也有利于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九年级学生面对毕业升学的压力,决定了九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且学习时间较短的困难局面。
而且初中化学教学时间为一年,内容多,学时少,不可能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德育,因此初中化学中德育重在“渗透”,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适时地加入德育,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潜移默化,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德育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化学学习中,从而达到促进化学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我国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钢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
……”在阅读这一段文字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想,与学生一起探讨科学发展对社会、国家的影响,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经过短短的几分钟,得到了了共识,主要有:“落后就会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不容质疑的客观事实,“科教兴国”——势在必行,继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继续谈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师生交流后得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发奋学习,以适应时代并努力去创造时代,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二、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中,除了训练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也应积极融入德育因素。
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教师常采用以下方法:先请学生介绍各自实验内容的注意事项和分工情况(其他学生补充),实行知识的共享和完善,再开展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样做不但要求学生熟悉内容,勤动手,勇实践,还要求每组学生要团结协作,采用最佳合作方式,追求质量和速度双丰收,如此一来,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学生实验中的“看、慢、乱”的现象,效果相当好,如学生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大多数的组在15分钟内完成操作。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化学中常见的实验室用具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4.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实验室用具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化学概念的理解;
2.安全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实验室用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2.安全警示标语;
3.视频资料: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介绍。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2.学习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介绍实验室常见的用具和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室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用具,培养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5.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规范和团队合作意识。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操作要点,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用具,还培养了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可以更加重视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合作意识,建立正确的科学实验观念和责任感。
希望通过化学教育,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的教案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与卫生意识,培养爱护实验室环境的意识;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安全规则和操作技能;3. 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化学实验、珍惜实验机会。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与卫生意识;2. 化学实验的基本安全规则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室环境爱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言或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让学生对安全问题有所意识和思考。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与卫生意识,强调化学实验中危险品的处理和储存;2. 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安全规则和操作技能,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具、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
三、示范与实践(15分钟)1. 老师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安全实验操作;2. 学生分组进行小型实验,操作中老师及时提醒和指导学生遵守安全规则。
四、讨论(10分钟)1. 学生讨论化学实验中的风险和应对策略;2. 学生分享自己对化学实验的看法和体会,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化学实验。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2. 鼓励学生珍惜实验机会,认真对待化学实验,保护实验环境。
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安全与卫生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室环境爱护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和科学精神。
初中化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化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常见的实验事故。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安全意识。
3.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
1.实验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和事故。
2.实验操作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安全意识。
2.如何正确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和事故。
四、教学步骤:
1.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的内容和操作流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事项。
2. 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视频,让学生了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 详细讲解实验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和事故,并分组讨论如何避免和处理这些问题。
4.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并注意安全事项。
5. 实验结束后,学生总结本次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并结合实验中的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反馈:
1.学生书面总结本节课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学习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安全意识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延伸拓展:
1.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竞赛,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2.请专业人员前来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对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也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实验操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化学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化学的实验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4. 化学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在世界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三步:实验操作
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神奇和乐趣,并教导学生实验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第四步:讨论和总结
让学生讨论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五步:展示德育渗透
通过讨论化学的伦理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第六步:课堂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同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培养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化学渗透的基本概念,并通过渗透实验引导学生探讨渗透现象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渗透的定义和原理;2. 学习渗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探讨渗透现象与责任、诚实、团队合作等道德价值观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化学渗透的定义及原理;2. 渗透实验的操作步骤;3. 渗透现象与道德教育的联系。
教学难点:1. 渗透现象与道德教育的深入探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试管、试管夹、色素溶液、薄膜袋;2. 实验原料:色素溶液;3. 实验步骤和操作指导。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渗透”一词,让学生猜测其可能的含义,并讨论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2.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化学渗透的定义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渗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探讨渗透现象与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之间的联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渗透现象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运用渗透理论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困境;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道德教育主题讨论,深化对渗透现象与道德教育的认识。
教学反馈: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渗透实验,监督学生实验操作,及时反馈实验结果;2.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主题讨论,评价学生对道德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价学生对化学渗透的理解和道德教育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初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
2.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和兴趣;
3.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守则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出化学中的道德问题,如科学家的诚实守信和团队合作等;
2.讲解: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实验:让学生参与酸碱中和实验,让他们亲自实践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的道德规范和团队合作;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研究的道德要求和实验守则。
教学方式:
1.互动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2.实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加深他们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兴趣;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德育评价:
本节课通过化学实验结合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守则、团队合作和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
评价将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实验记录质量、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道德素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可结合教材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
初中化学德育融入教案
初中化学德育融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学生能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认识化学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要点1. 物质与元素、化合物等概念。
2.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德育融入1. 通过介绍我国化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化学基本概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研究心得。
第二课时:化学实验教学要点1. 实验基本操作与注意事项。
2.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德育融入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安全意识。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1. 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原理。
2. 学生分组实验,互动交流。
第三课时:化学与生活教学要点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与环境保护。
德育融入1.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1. 举例讲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研究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分析能力等。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四、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3. 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化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会金属的冶炼和防锈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冶炼和防锈方法。
教学难点:金属冶炼的原理和防锈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实验药品、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物理性质,如金属的颜色、状态、导电性等。
2. 提问: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10分钟)1. 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
2. 进行实验演示,如铁与氧气的反应,锌与稀盐酸的反应。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三、金属的冶炼(10分钟)1. 讲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如湿法炼铜、火法炼铜等。
2. 进行实验演示,如湿法炼铜的模拟实验。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的冶炼需要高温条件?四、金属的防锈(10分钟)1. 讲解金属生锈的条件,如氧气、水分、电解质等。
2. 引导学生探讨防锈的方法,如涂油、刷漆等。
3. 进行实验演示,如铁制品的防锈实验。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冶炼和防锈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 讲解环保知识,如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冶炼方法和防锈方法。
2. 强调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及环保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2. 课后习题:巩固金属的化学性质、冶炼方法和防锈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让学生了解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冶炼方法和防锈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渗透德育初中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初中化学教案一、教学内容:化学元素及周期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能够使用周期表查询元素的相关信息;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学会尊重和珍惜化学元素。
三、教学重难点:1. 化学元素的概念及分类;2. 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让学生猜测它们可能是什么元素,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习:讲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周期表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元素的不同性质和周期性规律;3. 练习:让学生使用周期表查询一些常见元素的信息,加深对元素的了解;4. 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他们对化学元素的认识和感想,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资源:1. 化学元素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 周期表的展示板;3. 课堂练习题和讨论题。
六、教学评价:1. 学习笔记: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记录所学内容,并及时复习巩固;2.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互动交流;3.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并且正确率较高。
七、板书设计:化学元素- 概念及分类周期表- 结构和周期性规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元素及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需要加强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与生活1.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化学在饮食、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析。
1.3 教学活动搜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分享和讨论。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化学反应。
1.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章:化学与科技2.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化学科技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2 教学内容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化学科技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3 教学活动观看化学科技相关的视频资料。
讨论化学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激发科学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章:化学与环境3.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2 教学内容化学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环境保护的化学方法和措施。
3.3 教学活动调查周围环境污染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进行环保实验,了解环保化学方法。
3.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能力。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第四章:化学与健康4.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健康事业中的作用,认识化学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科学生活方式。
4.2 教学内容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
4.3 教学活动学习人体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讨论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4.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培养学生对生命健康的敬畏之心,提高生命安全意识。
第五章:化学实验安全教育5.1 教学目标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增强安全意识。
5.2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九年级化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5篇九年级化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
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
(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含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石燃料是严重的自然资源;
②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
③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④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严重意义。
①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
②通过与其它学科或已有知识联系,小组合作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通过猜想和研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化石燃料为载体来辨证地认识物质;②通过化石燃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③使学生树立爱护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坚强学好化学为保护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做出贡献的信念。
【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习难点:探讨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查阅地理教材有关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分布及主要矿区;
②查阅化石燃料的用途,以及新能源及调查当地的燃料结构和燃料价格。
教师:①准备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②课件制作;③煤和石油的部分产品的实物标本。
【课前预习】
1.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适用于冶金的严重原料。
2.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教学过程】
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化石燃料?
【德育评析】本章的课题是《燃烧燃料》,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燃烧,所以这样导课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从已有知识进入新的学习主题——化石燃料。
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概括化石燃料的形成简单、明了。
(一)化石燃料的形成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课已学知识:煤和石油的形成
大屏幕展示:化石燃料形成的文字说明和煤、石油、天然气的图片
师生活动:回顾和交流
(二)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
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及猜想根据。
使学生学会猜想:1、因煤燃烧后生成CO
2、SO
2、H
2O等,故煤中应含C、H、O等元素。
2、因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演变而来的,故应含生物体中所有元素,C、
H、O、N、S、Fe、Ca等。
3、化石燃料是掩埋于地下而形成的,则地壳中所含的元素都应含有,所以还可能有Si、Al等元素。
小结:同学们猜测的依据都是质量守恒定律。
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根据上的猜想往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严重前提,指引我们深入地探究下去。
【德育评析】教师引出话题,让学生充分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互帮互助的结合精神。
通过阅读教材,验证已有知识,获得成就感,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多媒体展示结论)
大屏幕给出中国地图,创设问题情境:你能说出我国煤、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你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吗?(及时鼓励学生)
(三)化石燃料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创设问题情境:你能说说化石燃料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吗?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中学生未知的知识
生;结合地理知识,全班交流与补充交流课前查阅的“西气东输”的小资料。
【德育评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够清撤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化石燃料的用途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实际及所查资料交流学习及阅读教材自学
实物展示讲解:煤的干馏和石油的蒸馏部分产品
多媒体录象: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多种工业产品
【德育评析】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学,并动画演示煤、石油、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西气东输”的主管线。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学生活动:观看实物标本和录象,谈感想:原来它们不仅是简单地作为燃料来燃烧的,我们身边的好多物品都是由它们制成的,我们应爱护它们。
【德育评析】通过看实物和录象,更直观地了解化石燃料的广博用途,认识到化石燃料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并激发学生学好化学回报社会的热情。
过渡:指导学生辨证地认识物质:化石燃料的用途十分广博,但是随着它们的燃烧,也给我们带来了危机的环境污染。
(四)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
创设情境:由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结合常识来推测燃烧产物及对环境的晦气影响
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并全班交流。
1、CO
2能引起温室效应2、SO
2能引起酸雨
3、它们不充分燃烧会产生CO污染大气
4、另外还有烟尘、固体废弃物、余热等造成的污染
多媒体图片和录象:有关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危害
【德育评析】通过图片和录象,更直观的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的污染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展示四个讨论话题,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中
1、对减少CO
2的污染提出建议。
2、对减少SO
2的污染提出建议。
3、汽车将走进千家万户,如何防止汽车对大气的污染?
4、常用民用燃料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你认为选择什么好?理由是什么?
【德育评析】通过四个有关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的讨论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课堂时间无限,所以只能让学生选择一或两个话题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这样也能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
若课堂上学生讨论特别热闹,意犹未尽,可在课后安排一节专题课,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
过渡:引导学生交流新能源的开发情况和开发的意义;媒体展示一些新能源的图片或资料
【德育评析】多渠道使学生了解如地热、核能、可燃冰等新能源,达到师生相互学习目的。
【小结本节课重点】
知道三大化石燃料的严重成分,并分析它们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会从多角度分析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化石燃料的广博用途。
【作业】课本练习与实践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讲解要密切联系时事、环境、能源、航天等,结合现在的某些时事等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关心环保事业。
同时这些内容也是中考命题的素材之一,因此不可忽视。
贵阳市行知学校
012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