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 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作物:
广义: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改良、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狭义(field crops):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俗称庄稼。主要是指粮、棉、油、麻、糖、烟、绿肥饲料。
广义引种:指从外地(不同生态区)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狭义引种:指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作物新品种(系),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区(或本国)推广种植的一种育种手段。
第二章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
S形生长过程:作物个体的生长、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以至作物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均经历前期生长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即S形生长过程。作物的生长分析:是以作物的干物质增长过程为对象,以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来衡量作物产量形成的一种方法。
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简称R):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主要受遗传特性控制,但环境对其影响也较大。一般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是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数量。是在群体条件下测定作物叶片光合生产效率的指标。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指取样植株的叶面积与取样土地面积之比。
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io, LAR):是指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即单位干重的叶面积。
作物生长率(Crop Growth Rate,CGR):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同化产物的获取量。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作物对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反应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感温性:作物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
作物感光性的概念:作物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
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个体:作物的一个单株;
群体: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单株的总和。
反馈(Feed-back):体中个体生长发育的变化,引起了群体内部环境的改变,改变了的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这种反复的过程叫做“反馈”。
作物群体结构:是指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单株以及总叶面积、总茎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的动态情况。可分为三个层次:光合层、支架层和吸收层。
株型:株型是指植物体在空间的存在样式。
第三章
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这个总量通常是指地上部分总干物质的总量(除块根、块茎类外)。
经济产量: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指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光合面积:即包括叶片、茎、叶鞘及结实器官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表面积,其中绿叶面积是构成光合面积的主体。
光合时间:是指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
光合效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同化CO 2的毫克数或积累干物质的克数。
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叶片。源的同化产物有就近输送的特性。
库: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库的潜力存在于库的构建中。
流:指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系统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转速率。
作物产品的品质:指产品的质量,即达到人们某种要求的适合度。
第四章
光周期:指白昼与黑夜时间长度的交替。
光周期反应:指作物生育过程因光周期变化而引起生育期长短变化的现象。
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必须大于某一时数(临界日长),或暗期必须短于一定时数作物才能开花结果,否则植株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
日中性作物:这类作物花芽分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较小,只要其它条件适宜,一年四季都能开花。
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必须短于某一时数(临界日长)或暗期必须超过一定时数作物才能开花结实。
三个基点温度: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温度指标: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称为作物生长的三个基点温度。
积温:一是表示某一地区的热量资源;二是表示某种作物对热量的要求。
生物学最低温度:作物不同发育时期中有效生长的温度下限。
活动温度:是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
活动积温:是指作物全生长期内或某一发育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有效积温:是指活动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所得的差数之和。即有效温度的总和。
蒸腾系数:指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
需水临界期:就是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第五章
整地:指作物种植前一系列土地整理的总称。
作物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这一时期就叫作物营养临界期。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作物生长过程中,有一个时期需要养分,无论在吸收速度上,还是在绝对数量上都最大,且这时施肥的作用最明显,增产效率也最高,这一时期称为“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杂草: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
生态适应性:一定地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是作物长期进化过程中经自热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