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七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0fdb9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8.png)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七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七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地貌实习报告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实习前那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身穿军服,带上显眼的橙色实习证,我来到了工业设计中心总部,我们的金工实习的篇章就在这里打开。
对实习既有期待又有一丝丝恐惧的我们,来到了三楼的多媒体课室,听老师讲解金工实习的具体要求以及一些安全主意事项。
从书本上了解到金工实习是我们工科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实际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金工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课以及其他后续课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铸工、锻工、焊工、热处理工、机械加工和钳工等工种的生产实践,使学生获得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工作准备条件。
同时也能加强劳动和纪律方面的锻炼,培养学生肯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的精神。
和蔼可亲的老师让我们之前的恐惧消失一空。
她给我们简要介绍完实习内容后,还点出一些我们常犯的毛病,如:产观努力不够,不主动请教师傅,一到车间,就这台机床看一眼,那台机床摸一下,走马观花,不闻不问,自以为一看就懂,到头来,时间过去了,虽然下厂实习,但啥也没学到手,一问三不知;对生产条件比较差的车间产生一种反差心理,觉得平时在学校干干净净,男女同学西装革履,花花绿绿,可是一下到铸造车间,满地是沙了,灰尘到处飞扬,搅拌机、振动器、冲天炉噪音隆隆,第一感觉就是太脏。
因此,有部分学生怕脏怕累,不愿意跟师傅一起干活,也懒得去接近工人,害怕弄储自己的双手和脸蛋,束手束脚的最且还是没有真正学到东西;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问题。
对于安全,大家都不敢马虎,老师列出的件件事例,都告诫我们―大意不得。
好!准备工夫全数做妥,开工!体力大挑战——钳工我们小组是班里最"幸运"的一组,why?因为我们第一天就分到了公认最累的工种―钳工。
地貌实习报告
![地貌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d05b9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0.png)
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汇总8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貌实习报告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xx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xx级实习时间:20xx-12-31二、实习内容1、xx自然保护区概况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
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6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8f5588804d2b160a4ec07a.png)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五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其一):贵州关岭花江大峡谷花江大峡谷:关岭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顺市西部,贵州关岭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面。
东北与镇宁县接壤,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邻。
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西北起岗乌镇的毛草坪,东南至板贵乡的三江口。
全长79公里,平均宽3.8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
共分为5个景区,即夹山景区、铁索桥景区、下瓜寨景区、盘江桥景区和古生物化石景区。
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主峰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区最低点是北盘江和打邦河的交汇合处,海拔仅370米。
山高、峡深、水急、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久远的海百合、龙化石构成“雄奇、宏大、险峻、神秘”的鲜明特色,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碳酸岩石出露分布广泛,岩溶面积92%。
岩溶极为发育,形态类型多样,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态的钙质一应俱全,形成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
(2)实习单位:09级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地理科学专业一班姓名:王斌学号:0812*******(3)实习时间:20xx年6月5号——20xx年6月10号(4)实习器材;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皮尺等(5)指导老师:莫世江教授、丁卫红老师等(6)实习分组:09地理(1)班第一组(7)实习路线;毕节学院——安顺市——黄果树瀑布——关岭县城——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兴义市——万峰林——石林——织金洞——毕节学院二、实习内容1、花江大峡谷地质地貌概况地球的裂缝——花江大峡谷地处贵州高原南部,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杨子台褶带中的黔南古断褶来之西部,出露地层中三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岩性以碳酸岩层为主,这是形成岩溶地貌的基础。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10492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7a.png)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前言实习时间:某某年年7月7日——7月18日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实习人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实习目的: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6、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7、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实习概况:实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目录1实习区概况2实习主要内容3结束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一、实习区概况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
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
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
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
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实习主要内容地层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1、元古界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地貌学实习报告3篇
![地貌学实习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7adb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0.png)
地貌学实习报告地貌学实习报告3篇我们眼下的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貌学实习报告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貌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地貌实习报告范文4篇
![地貌实习报告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c1f1ef4a7302768f99391d.png)
地貌实习报告范文4篇本文目录地貌实习报告范文xx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范文一. 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地点:xx省富阳、xx、富春江流域地区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xx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s=subtitle>xx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范文(2) | 返回目录xx年xx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xx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xx级xx年xx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洪灿哲02地理科学023*******前言: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
为了巩固《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xx年7月9-11日,我们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xx级150名同学在高全洲老师、刘祖发老师和杨清书老师的带领下到xx市七星沿地区进行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是三天的时间,而且我们目前专业知识的匮乏、能力的有限,确实很难对xx七星沿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有很透彻的认识,但在已经掌握了当地详细地质地貌情况的高老师等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加上不少学者之前做的调查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xx市位于xx省的中西部,地跨珠江的主干流—西、北江流域。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b61278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5.png)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一、: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2、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熟悉,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4、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公道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共五天:5月9号——老师在教室给我们先容了我们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及实习时应留意的事项,并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5月10号——我们在莲花洞实习,在这里形成了奇异的喀斯特的地貌。
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言冬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5月11号——我们来到了京娘湖,熟悉并鉴别沉积岩的层理、层面结构,老师并先容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和河谷的形成。
5月12号——到达古武当山,我们了解了片麻岩等岩石的结构、及构造特征和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断层构造。
5月13号——回到学校,把自己做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写完。
三、实习内容:1、实习前的预备:5月9号,老师告诉我们要往武安实习,实习地点有三个:莲花洞、京娘湖、古武当山。
要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已让我们有目的的实习。
实习时留意安全,不能掉队,一切活动应集体行动。
接着老师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d0506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b.png)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 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地点:____地区时间:20__年8月27日—20__年9月2日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
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
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20__年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
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龙井泉处出露了石灰岩,岩层倾向北东,与地形坡向趋近一致。
岩层层面裂隙及节理发育,一条北东方向延伸的断层正好穿过龙井寺,这些都成为龙井泉的导水通道。
地貌实习报告
![地貌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1683d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9.png)
地貌实习报告有关地貌实习报告4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貌实习报告4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貌实习报告篇1【摘要】本次河流地貌认识实习,主要是通过调查、观察漓江上游猫儿山漓江源头和会仙岩溶湿地,了解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以及河流的形成以及其他地形地貌。
【关键字】猫儿山湿地岩溶地貌1、实习内容及目的实习内容: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调查;猫儿山漓江上游源头的土壤、植被调查实习目的: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2、实习过程简述实习时间:第十八周(20xx 年6 月20 日—20xx 年6 月21 日)20xx年6 月15 日(星期五),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老师给我们大致讲述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并给我们介绍实习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20xx年6 月20 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实习,早上八点半乘车从学校出发,两个半小时后便到达了猫儿山山门,然后徒步沿山路向上爬约500米,进入猫儿山自然景区,观察该处土壤和植被分布。
中午休息一个小时。
下午2 点再从山门开始沿另一个方向上山,目标为十里峡谷。
沿途观察植被分布。
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20xx-年6 月21 日(星期四),会仙湿地调查实习,早上八点半乘车从学校出发,半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会仙实习地,乘船进入湿地,游览一圈湿地,中途爬上该处的“龙山”,观察湿地地形地貌,于下午一点左右驱车返校;20xx年6 月22 日(星期五)—20xx年6 月24 日(星期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3、实习成果3.1 猫儿山3.1.1 基本情况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
地理位置北纬25°48 ′-25°58 ′,东经110°20 ′—110°35 ′。
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境内山峦重叠,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d959c15901020207409cf8.png)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地貌学实习报告篇1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2.观察认识内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峰山滴水岩地质观察路线一天观察认识寒武系变质岩、震旦系混合岩的岩石特征,初步掌握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的因素;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黑云母花岗岩)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的穿插关系,了解岩浆侵入作用的机制;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以及接触带附近岩体结晶颗粒的变化,地层受热接触变质作用产生的角岩化、斑点化现象;初步掌握断层的识别描述方法,学习断层素描图的绘制。
地貌实习报告四篇
![地貌实习报告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979a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8.png)
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四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貌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主要任务有: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2、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3、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二、时间与地点为期九天,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地质地貌实习基地。
三、实习区地理概况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
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精选9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2b14f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4.png)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精选9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精选9篇)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就已结束了,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这时候,最关键的实习报告怎么能落下!但很多人说起写实习报告都是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配合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使同学们对所学地质地貌学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2016年7月13日,我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01级的同学在高老师和刘老师的带领下,到全国首批旅游城市之一的肇庆七星岩地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是三天的时间,我们的地质地貌知识也相当有限,但是在已经掌握了当地详细地质地貌情况的高老师和刘老师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加上不少学者之前做的调查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践,验证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本次实习从7月13日开始,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出发,途经中山,江门等市,中午到达高要市,实习考察正式开始,首先在西江南岸卸煤码头考察滑坡和河流阶地,再经西江大桥抵达肇庆市,下午到北岭考察洪积扇,最后是到东岗村观察并讨论了当地冲积平原与洪积扇之间的过渡地貌。
14日考察重点在七星岩风景区的地貌考察,主要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干溶洞,断层带等。
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峡东岸的北岭背斜,总结了实习成果,下午离开肇庆返回珠海,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
二、实习内容7月13日早上,我们乘车出发,所经过的公路基本上都是沿着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开辟的。
南方多丘陵,沿着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边缘建设公路难度一般都较低。
公路两旁可以看到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经风化成砖红壤了,很少有完整的基岩保存下来。
而正是由于肇庆的基岩出露状况比较好,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地质、地貌实习的基地。
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5篇
![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167d1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6.png)
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5篇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篇1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行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
5月30日肇庆七星岩石灰岩山峰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
从表面观察,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灰岩山表面有许多较大的裂痕。
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整。
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
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溶洞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
实习过程中,老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水平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
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现在了人们视线。
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老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较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
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
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
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
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4篇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5e18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b.png)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 (2)地貌研究实习报告 (2)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地貌研究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地貌研究所二、实习时间: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三、实习目的:1. 学习地貌研究方法和技巧;2. 掌握地貌调查和测绘技术;3. 深入了解地貌发展过程和演化规律;4. 积累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经验。
四、实习内容:1. 跟随导师参与地貌调查项目;2. 进行地貌样点的测量和测绘;3. 采集地貌剖面数据并进行分析;4. 制作地貌地图和剖面图;5. 文献调研和研究报告撰写。
五、实习结果和收获:1. 掌握了地貌调查和测绘的基本技术;2. 了解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和特点;3. 学会了运用地貌剖面数据进行地貌演化分析;4. 学习了地貌地图和剖面图的制作方法;5.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地貌研究实习,我对地貌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系列地貌调查和分析技术,提高了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合作和交流,最终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实习目标。
我对地貌研究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增强,也对未来的科研和学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感谢实习单位和导师的指导和支持,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地貌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 (2)精选4篇(二)标题:地貌研究实习报告摘要:本实习报告是基于地貌研究实习经历而撰写的,主要介绍了实习地区的地貌特征、地貌形态、地貌过程以及实习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通过实习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对地貌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的理解,并对地貌研究方法和技术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关键词:地貌研究、地貌特征、地貌形态、地貌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技术一、引言地貌研究是地学学科中重要的分支之一,通过对地表形态、地貌过程和地貌演化机制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表面的变化规律和地造成原因,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89812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5.png)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通用12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 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地点:浙江省富阳、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区时间: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
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
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20xx年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
地质地貌实习汇报4篇_实习汇报.doc
![地质地貌实习汇报4篇_实习汇报.doc](https://img.taocdn.com/s3/m/2e00ebabb7360b4c2f3f64ac.png)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年7月7日—7月18日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实习人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实习目的: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6、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7、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实习概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践,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目录1实习区概况2实习主要内容3结束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一、实习区概况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
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
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
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
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实习主要内容(一)地层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1、元古界(1)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地貌实习报告(共5篇)
![地貌实习报告(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1a49f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b.png)
地貌实习报告(共5篇)第1篇: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姓名:xx xxx院系:xxx学学院班级:09地理科学一班时间:2010年6月10日一、地貌学的意义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及表层的物质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地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地貌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作为人类对地球家园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态的形成规律的探索和解释,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
地貌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预、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研究地貌方法的叙述,突出野外的现场工作、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类型。
二、花岗岩地貌红色风化壳花岗岩本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岩类,后因构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长期的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
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可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
国内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花岗岩地貌研究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形成高山峻岭;二是形成雄伟浑圆的山体和低矮的丘陵岗地。
前者为构造侵蚀的花岗岩峰林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发育在高差的山区,多由岩株状的花岗岩体组成,花岗岩岩石祼露,岩体内多组断裂和节理发育,受冰川或流水强烈切割和风化侵蚀后形成了雄伟高耸、峰峦重叠、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为风景旅游胜地,如我国著名的黄同、九华山、天柱山、三清山、华山等风景名山。
后者由穹隆状的花岗岩体形成,在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岩体上常发育厚层的,形成红土丘陵地貌,如我国华南花岗岩丘陵地区,或经风化剥蚀后也可形成雄伟浑圆状山体,如海南岛的五指山等。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范文3篇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0075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a.png)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范文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综合实习旨在通过对特定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以及地貌形成与演化过程,并分析相关的自然地质灾害风险与防范措施。
本次实习任务包括野外考察、现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实践。
二、实习地区概况本次实习地为XX省的某县,该县位于该省西南部,地势起伏较大,行政区划面积较大,包含山区、河谷和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
三、实习过程及结果1. 野外考察:我们先后采取步行和驾车等方式,对该地区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了该地区的地层分布、地貌类型以及地貌特征。
2. 现地调查:我们对实习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与当地政府和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了该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3.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查阅资料、采集样品和分析实地观测数据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有关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信息和数据,包括地层分布图、地形图、空照图等,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依据。
4. 实地实践:在实习期间,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实地实践活动,包括地质调查、采样和样品分析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四、实习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次综合实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研究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我们对该地区的自然地质灾害风险有了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为相关地质灾害的防范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另外,本次实习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五、实习总结和建议通过本次综合实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地貌实习报告5篇
![地貌实习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d56d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c.png)
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精选5篇(一)报告主题:地貌实习报告报告时间:2023年6月一、报告背景和目的地貌实习是地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本次实习活动是在某山区进行的,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山地地貌的特征,了解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该地区地貌多样,包括山地、溪谷、冰川等。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现场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法,记录了各个地貌单元的地貌特征,包括山体形态、河流特征、土壤类型等。
2. 数据分析和整理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通过制作地图、绘制剖面图等方式,展示了地貌单元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和地貌特征的差异。
同时,我们还对各个地貌单元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1. 地貌特征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山地地貌的特征,包括山峰、山谷、冰川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还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不同地貌单元的特征,为地貌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地貌研究方法的掌握实地考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此次实习,我们熟悉了地貌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地形图、卫星影像等工具进行地貌研究和分析。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实地考察需要团队合作和密切的沟通,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优势。
通过共同完成实地测量、数据整理等任务,我们提升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在地貌实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包括实地考察时间紧张、数据采集不全等。
为了提高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建议在实习前进行充分准备,确定实地考察的重点和目标,并合理安排实地考察时间。
五、总结通过本次地貌实习,我们对地貌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实践应用,提高了地貌研究的能力和技巧。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实地考察对地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学生实习报告实习课名称:地质地貌学专业名称:班学级:号:学生姓名:教师姓名:XX年5月2日口镇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的实习环节,旨在通过本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实习地点:泾阳县口镇实习时间:XX年5月2日实习单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XX级三、实习内容首先老师告诉我们所在的地点正处于第四纪地质代,此年代距今大约二百五十万年左右,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有3点;首先是磁极的转变,南北相互对调。
其次是气候由干热向湿润凉爽转变。
最后便是人类发展的决定性时期—哺乳动物逐渐相人方向转变。
第四纪的地质特征有很明显的特点,较其他纪相比,土质略为松散,黄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我国是黄土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约有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泰山、鲁山连线以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最发育。
黄河中游黄土地貌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黄土的沟间地地形,有塬、梁、峁。
(图依次为黄土塬、梁、峁)二是黄土的冲沟系统,如细沟、切沟、浅沟以及悬崖上的悬沟等等。
在沟谷下切或侵蚀较严重的地区,常形成高达数十米以上乃至百余米的陡峭条件下,这些黄土崖坡常常发生滑坡或崩塌,滑坡土体有时可达黄土崖坡。
在一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这些黄土崖坡常常发生滑坡或崩塌,滑坡土体有时可达几千万方。
三是黄土岩溶地形,有黄土碟、黄土陷穴、黄土天生桥、黄土柱等形态。
我们位于关山盆地又称渭中平原,在山地和盆地的交界处,有一个很显眼的断裂带,也就是断层。
断层是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它也是地壳中常见的一种构造形态。
断层按两盘相对运动分为:1.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一般为陡倾角断面。
2.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进一步细分为:1)低角度逆断层:倾角2)高角度逆断层:倾角>45°3)逆冲断层:位移量较大的低角度逆断层(倾角4)推覆构造:大型逆冲断层,此时,伴有飞来峰和构造窗,并有外来系统,原地系统的称谓。
3.平移断层:两盘岩块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断层(也称走滑断层)左行走滑(反时针):垂直断层走向,见对盘向右滑动。
右行走滑(顺时针):垂直断层走向,见对盘向左滑动。
断层)(图为正、逆、平行之后沿着山的另一面向下走就渭河的是河流地貌了。
流水的侵蚀是对地面的破坏作用。
它与水流的强度与水流的特征有关,有时成片冲刷,有时使地面产生侵蚀沟或河流。
流水还常将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运到别的地方。
被搬运的物质部分溶解于水中,较细的颗粒如粘土及粉沙等可以泥浆的方式悬浮在水里搬运(悬浮作用);沙石和砾石因易于下沉,只能在流水湍急或山洪暴发时呈跳跃式前进(跳跃作用)巨大的砾石虽不能离开水底,但也能在强大水流的冲击下,于水下滚动前进(滚动作用)。
由于河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让我们领略到了3级阶地的风采。
阶地主要是由于新构造运动引起河流下蚀作用的产物。
它的形成基本上分两个阶段:首先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下,河流以侵蚀及堆积作用为主,造成宽广的河床与河漫滩;再是地壳上升,使河流下切,把原有的谷底抬高到一般洪水位之上,转变为阶地。
一级阶地形成最晚,时代最新。
沿着河岸走,河的对面就是连绵不断的山峦,这里有褶皱: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
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的特征,背斜成山,内部岩层时代老,两边时代较新。
向斜成谷,内部新两边年代较久远。
但是因为年代太久远岩石表面已经被风化剥蚀。
之后我们又乘车赶往下一个地点付家村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该滑坡曾发生两次事故,其中一次滑坡竟滑出300多米,直接湮没了一个村庄。
最后我们到了一个被群山包围的小山谷,从上往下看,第一层是q1--早更新代,黄色土壤,它的下面是一层红色土壤,表示湿热气候,风化强烈。
接下来是q2—中更新代,时间在十二万八千年到现在。
第二层红壤下面是q3—晚更新代。
然后是q4—全更新纪。
第五层是最厚的一层,我们叫它古土壤,它也代表着气候湿润怡人。
这表示着第四纪气候不是很稳定,人类的影响是占很小一部分的。
气候的变化有很多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地球轨道的改变,但众说纷纭,至今仍存在争议。
四、实习总结经过这次口镇的实习,使我们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并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充满兴趣,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看到的断层,褶皱,阶地等地貌在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XX年5月4日黑河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锻炼在野外进行勘察等活动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实习概况实习地点:秦岭黑河实习时间:XX年5月4日实习单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XX级三、实习内容经过在校车两个多小时的旅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黑河。
黑河发源于周至县西南厚畛子南北两侧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光头山一带,流向由南向北大致呈东西向后折向北东,于尚材乡石马村处注入渭河,全长126KM,主河道比降88%,流域面积达到2258KM2,其中山区面积占%。
在主河道上游70KM的距离内,集中发育了丰富而奇特的地质、水文、森林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资源。
黑河发源于周至县西南厚畛子南北两侧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光头山一带,流向由南向北大致呈东西向后折向北东,于尚材乡石马村处注入渭河,全长126KM,主河道比降88%,流域面积达到2258KM2,其中山区面积占%。
在主河道上游70KM的距离内,集中发育了丰富而奇特的地质、水文、森林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资源。
秦岭作为中国地质界乃至世界地质界瞩目的造山带,是中朝板块和扬子板块长期碰撞开合而形成的巨型纬向构造带。
在震旦纪—三叠纪期间,经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等多阶段发展,多旋回褶皱的复杂构造运动成为褶皱系,构造的复杂发展奠定了秦岭作为我国水系、气候、植被、物产等南北分界的基础。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中,各种沉积作用、火山活动、岩浆活动、冰川作用相继发生,这些地质作用所留下的各种遗迹如岩石地层、褶皱、断层、冰川地貌、石林、溶洞、地下河、动植物化石、矿产都十分丰富。
黑河河谷横切走向东西的秦岭山脉,这些地质遗迹便集中发育在黑河流域至秦岭梁大约50KM的黑河河谷地带内,地质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黑河从源头注入渭河相对高差达3200余米,其间比降差别大,支流众多,流向多变,又由于穿过的山地岩石类型复杂多变等原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水系类型和河谷特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经初步考察,黑河源流分南北两支,北支上游称红水河,下游称大蟒河,发源于太白山主峰拔仙台南侧,南支源于秦岭主脊光头山,称为花耳坪河。
它们在山间以深切河谷为主,但因流向不同表现为东西向比降小而南北向比降大的不同流域景观,因此河谷宽窄变化多样,而河流直流与曲流交替出现,加之河道中形成的边滩和心滩共同构成了黑河流域由上而下独特的水文旅游景观资源。
黑河流域的火成岩分布非常普遍,除了海底火山和火山熔岩外,还有不同地质时期侵入的花岗岩、闪长岩、绿泥岩、石英岩等等。
老师主要为我们介绍了绿泥岩、石英岩几种岩石老师先在一条盘山公路上为我们介绍了绿泥石,绿泥石chlorite一族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通常所称的绿泥石,指主要为Mg和Fe的矿物种,即斜绿泥石、鲕绿泥石等。
绿泥石是一些变质岩的造岩矿物。
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
绿泥石颜色随含铁量的多少呈深浅不同的绿色。
玻璃光泽至无光泽,解理面可呈珍珠光泽。
主要是中、低温热液作用,浅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的产物。
在火成岩中,绿泥石多是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蚀变的产物。
富铁绿泥石主要产于沉积铁矿中。
由海相沉积而成的鲕绿泥石,达到工业利用指标的,可作铁矿石开采。
绿泥石有十种之多,含有铬离子的绿泥石称为铬绿泥石,颜色发紫,可作工艺品和装饰物。
绿泥石与云母极相似,但前者具有特征的绿色,有挠性而无弹性。
因为绿泥石很多,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都采集了一块作纪念。
接着是观察石英石,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矿物成分为SiO2。
主要指分布广泛的三方晶系的低温石英(α-石英)。
当温度在573℃以上时,则成为六方晶系的高温石英(β-石英)。
低温石英晶体常呈带尖顶的六方柱状。
柱面上有横纹,有左形晶与右形晶的区别。
因粒度、颜色、包裹体等的不同而有许多变种:①显晶质的有:无色透明的水晶;紫色的紫水晶(俗称紫晶);烟黄,烟褐至近于黑色的茶晶、烟晶或墨晶;浅黄色、透明的黄水晶;玫瑰红色的蔷薇石英(俗称芙蓉石);乳白色的乳石英。
因含赤铁矿或云母等鳞片状包裹体而呈斑点状闪光的砂金石。
②隐晶质变种有:纤维状微晶组成的石髓(玉髓);胶体成因的玛瑙;由石英交代纤维状的石棉而成的虎睛石等。
③隐晶质变种由粒状微晶组成,常含其他矿物的混入物,不透明,主要有燧石,灰至黑色(俗称火石)。
碧玉,因含氧化铁杂质而呈暗红色或绿黄、青绿等色。
大的石英晶体主要产于伟晶岩晶洞中;块状的常产于热液矿脉中;粒状石英是花岗岩、片麻岩和砂岩等许多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
除水晶、玛瑙等用作宝石或工艺材料外,较纯净的一般石英大量用作玻璃原料,研磨材料、硅质耐火材料等。
不纯的石英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接下来我们又坐车去了另一个地方,老师带我们看了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
阶篇二:地貌学实习报告第 - 0 - 页共 10 页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地貌学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习地点宜昌水文站,三峡坝区,三游洞实习日期 XX 年11月4号—6号指导教师尹发能实习成绩批阅时间第一章绪言一、实习地简介宜昌:三国古名夷陵(彝陵),是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主战场,清朝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7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作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之肺的宜昌,拥有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等百余处水电枢纽工程;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友好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也都在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