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东大环境化学课件—土壤 沉积物的吸附系数
环境化学课件——土壤环境化学
一、土壤组成
4. 土壤中的空气
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基本相似,主要成分都是 N2、O2和CO2。 差异:①土壤空气存在于相互隔离的土壤孔隙中, 是一个不连续的体系;
②在O2和CO2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土壤空气 中CO2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氧的含量低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还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如CH4、 H2S、H2、NH3等。如果是被污染的土壤,其空 气中还可能存在污染物。
角闪石等,其中以石英为主,粒径为1-0.05mm。在冲
积平原土壤中常见。土壤含砂粒多时,孔隙大,通气 和透水性强,毛管水上升高度很低(小于33cm),保 水保肥能力弱,营养元素含量少。
(3)粘粒:主要是次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含粘粒 多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丰富,团聚能力较强,有良好的 保水保肥能力,但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较差。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第二节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
的迁移及其机制
第三节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一、土壤组成 二、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 三、土壤吸附性 四、土壤酸碱性 五、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一、土壤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 组成的多相体系,它们的相对含量因时因 地而异。
(2)土壤胶体的电性
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 微粒的内部称微粒核,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即决定 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又称反
离子层,包括非活动性离子层和扩散层),即合称为双电层。
1.土壤胶体的性质
(3)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胶体的凝聚性: 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
下水和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成为土壤水分。 ❖ 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力和微细孔隙的毛细管力,可将—部分水保
2有机污染化学-吸附
有机碳吸附系数Koc
土壤/沉积物吸附系数的估算
研 究 实 例
1. 通过实验确定土样对 TCE 的吸附平衡时间,分析 TCE 随时 间在气液固三相中的变化规律。 2. 通过静态吸附平衡实验探讨实验土样对TCE的吸附模式, 讨论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分析TCE 在土壤和水相的分配 规律。 3. 通过对土壤有机碳聚合形式对吸附行为影响研究,讨论 不同的有机碳聚合形式对有机物吸附的差异。
XY JS ZY
40 30 20 10 0 0 200 400 平衡浓度(ug/L) 包气带深层土对TCE的等温吸附曲线 600 800 MJ HX BT
土样 XY JS ZY MJ HX NhomakorabeaBT线性方程 q=1.245Ce+35.894 q=3.474Ce+12.723 q=3.070Ce+48.002 q=Ce/(0.168Ce+19.943) q=Ce/(0.023Ce+2.312) q=Ce/(0.029Ce+4.171)
logKd 0.482±0.051 0.122±0.460 0.140±0.399 0.802±0.229 0.514±0.531 0.226±0.065 0.208±0.048 0.728±0.049
logKoc 2.288±0.051 2.294±0.460 2.657±0.399 2.832±0.229 2.668±0.531 2.412±0.065 2.735±0.048 2.747±0.049
有机碳含量对吸附行为的影响试验
2.标准参考样实验结果如图:
吸附浓度(ug/Kg)
一级土样(foc=1.831%) 二级土样(foc=0.310%)
吸 浓 (ug/Kg) 附 度
土壤沉积物对有机物吸附系数的测定.
土壤沉积物的有机碳吸附系数的测定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一、实验目的与内容实验目的¾¾掌握土壤沉积物的有机碳吸附系数(KOC)的测定方法;通过KOC的测定,深入了解其在评价有机物的环境行为方面的重要性。
实验内容¾¾确定甲草胺在土壤和水相之间的平衡时间;并利用批量平衡法测定甲草胺的KOC。
二、实验原理有机污染物吸附悬浮颗粒物水环境土壤及沉积物化学物质分子被颗粒表面束缚的物理化学过程使用批量平衡法测定土壤及沉积物对有机物的吸附系数建立吸附等温方程探索化合物在颗粒物相和水相中浓度的比例,然后按此比例混合,恒温振荡器上振荡,直到有机物的浓度在固、液两相中达到平衡;分别测定两相中有机物的浓度,或通过差减法求出固相中有机物的浓度,最后求出吸附量;用线性回归法(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变形)求出有机物在水体悬浮颗粒物或土壤中的吸附常数。
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Linear吸附等温方程 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有机物在粘土上的吸附 Cs:平衡时吸附在颗粒物或土壤上的化学品浓度 Cs = Kd ⋅ C a eq 被吸附化学品的质量(mg) 土壤或沉积物的质量(mg) Ceq:平衡时水相中化学品浓度(mg/L); = Kd:吸附常数; a:指数项常数,一般介于0.7~1.1之间 Kd KOC= ×100 OC KOC:土壤中有机碳吸附系数 OC(%):土壤或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百分数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恒温振荡器;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50 µL微量进样器;5 mL具塞离心管若干;50 mL锥形瓶若干;各种规格移液管若干;pH计仪器条件:高效液相色谱运行条件:大连依利特YWG C18 10 µm 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流动相组成为35:65(V/V)的磷酸缓冲液(pH=3)/乙腈;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20 µL;检测波长220nm;检测温度为室温。
第四篇土壤环境化学课件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 程中由于不合理的管理措施而 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如化肥、 农药、畜禽粪便等。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包括 优化施肥方式、推广环保型农 业技术、建设生态拦截工程等 。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于保护农 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 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的性质
01
02
03
04
土壤质地
指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 比例,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
水能力和肥力。
土壤结构
指土壤颗粒的排列和连接方式 ,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助于保持
水分和空气。
土壤酸碱度
指土壤的酸碱反应,影响土壤 中养分的有效性以及植物的生
长。
土壤肥力
指土壤提供养分的能力,与土 壤有机质、矿物质和微生物活
06 未来展望与挑战
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
土壤环境化学过程与机制
深入研究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归 趋等过程,揭示其内在机制。
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研究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保障食 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
发展高效、环保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实现 土壤污染的源头控制和生态恢复。
土壤环境与全球变化
利用和改良提供依据。
03 土壤污染与自净
土壤污染的定义与来源
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生 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现象。
土壤污染的来源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垃圾和污水等。工业排放的废 气、废水和废渣,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城市垃圾和污水的不合理排 放等,都会导致土壤污染。
环境化学 大气 水 土壤 环境PPT课件
活体 (根系、土壤中的生物)
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非腐殖质
非活体
腐殖质
9
3.土壤水分(Water in Soil)
土壤水分的意义: 土壤水分既是植物营养物的来源,
也是污染物向其他圈层迁移的媒介。
10
土壤水分存在的形式:
土壤颗粒吸附的水分称吸着水,几乎不移动, 不被植物吸收。
1非离子型农药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分配作用吸附作用adsorption分配作用partition分子间范德华力化学键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等不需活化能需活化能吸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瞬间达到慢于物理吸附作用力分子力范德华力溶解作用和化学键力吸附热低吸附热高吸附热吸附等温线线性非线性竞争作用非竞争吸附竞争吸附与溶解度相关极性水分子和矿物质表面发生强烈的偶极作用使非离子性有机物很难占据矿物表面的吸附位因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在土壤表面矿物质上的吸附起着一种有效的抑制作用
呈碱性。
39
3、土壤的缓冲作用
(Buffer Action of Soil) (1)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 酸、腐殖酸和其它有机酸及其盐类, 构成很好的缓冲体系。
40
有机酸的缓冲作用(Buffer Action of Organic Acid)
NH2 R-CH + HCl
一、土壤组成 (Soil Constitution)
固相(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液相 (水分及水溶物) 气相(空气)
5
土壤中固、液、气相结构图
6
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层次
覆盖层(A0) 淋溶层(A) 淀积层(B) 母质层(C) 基岩(D)
《环境化工》课件-4吸附法
1.固体吸附剂的吸附作用
1.固体吸附剂的吸附作用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1.固体吸附剂的吸附作用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交换吸附:
物理吸附: ①在表面上,通过范德华力进行物理吸附
国际纯及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定义: 微孔: 孔径(直径) < 2nm 中孔: 2nm < 孔径 < 50nm 大孔: 孔径 > 50nm
孔隙率
孔体积
颗粒体积
孔的简化模型
国际纯及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定义: 微孔: 孔径(直径) < 2nm 中孔: 2nm < 孔径 < 50nm 大孔: 孔径 > 50nm
V-t plot方法验证。
IV型吸附等温线
脱附等温线
rn
吸附等温线
rb
两端开口的圆柱孔
rb>rn,因此发生凝聚的压力 pb > pn
IV型吸附、脱附等温线 :对应于中孔物质
rn
rb
两端开口的圆柱孔
rb>rn,因此发生凝聚的压力 pb>pn
VI型吸附、脱附等温线对应含中孔的物质,但不能排除微孔的
存在,特别是有明显的拐点(B点),说明含有微孔。这需要用Vt plot方法验证。
➢ 抽真空
➢ 吸附量=P1V1-P2(V1+V2)
V1
样品 V2
(8)由于1/(CVm)比较小,所以有时只测一个点,而让直线直
接过原点,作为简单的方法:单点法(快速)
P 1 C 1 P V (P0 P) C Vm C Vm P0
比孔容:1g催化剂具有的孔体积 (经常简称为孔容)
比孔容:1g催化剂具有的孔体积 (经常简称为孔容)
吸附系数和分配系数
吸附系数和分配系数
吸附系数和分配系数是描述化学物质在不同相之间分布的重要
参数。
吸附系数是指固体表面吸附物质的能力,通常用于描述固体颗粒表面与液态溶液中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配系数则是指物质在两种相(通常是液态溶液和固体)之间的分布比例,通常用于描述药物在体内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吸附系数和分配系数的值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溶液pH 值、温度、表面积、孔径大小、物质分子大小和化学结构等因素。
此外,吸附系数和分配系数也可以用于评估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行为,以及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等。
因此,吸附系数和分配系数是重要的化学参数,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环境科学、化学工程、药学和土壤科学等领域。
- 1 -。
土壤环境化学环境课件讲义
高岭石
P204-205
[Al4Si4O10(OH)8] 是风化程度极高的矿物 特点:粒径较大,为0.1-5.0μm,
膨胀性小,阳离子代换量也低,极少发 生同晶取代。透水性好但保肥能力低。
请比较三类土壤矿物质的特性!
2.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土 壤肥力的表现,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 (Soil Organic Matter,SOM),包括:
1.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和化 学风化的产物,主要元素 O、Si,Al、 Fe、C、Ca、K、Na、Mg、Ti、 N、S、P等。
原生矿物
土壤中原先存在的岩石颗粒,受到不 同程度物理和化学风化后形成的硅酸盐 (石英、长石、云母等),氧化物(SiO2 、 Al2O3、 TiO2、 Fe2O3),硫化物 (FeS),磷 酸盐如氟磷灰石Ca5(PO4)3F等。
岩石化学风化的过程
氧化:
2(Mg,
Fe)SiO4
(s)
1 2
O2
(g
)
5H
2O
Fe2O3 3H2O(s) Mg2SiO4 (s) H4SiO4 (aq)
水解:
2(Mg, Fe)SiO4 (s) 4H2O 2Mg2 (aq) 4OH (aq) Fe2SiO4 (s) H4SiO4 (aq)殖质(动植物残体、蛋白质、糖 类、纤维素、树脂、有机磷、有机氮、有 机酸等,约占10%) 腐殖质(土壤中特有的有机物,由植 物经微生物降解转化而成,不属于有机化 学中现有的任何一类,占85-90%)
3.土壤水分
土壤溶质包括:无机胶体、有机胶体、 无机盐类、有机化合物、配合物、溶 解气体
在沙漠化的过程中人为破坏的因素是 最大的危害,由于不适当的开荒造成了内 蒙、黑龙江、吉林、宁夏等地区沙漠化面 积达26400km2。同样由于天然植被的破 坏,新疆、内蒙、甘肃等土地沙漠化的面 积达22600 km2。原来著名的科尔沁草原 和额尔多斯草原不得不更名为科尔沁沙地 和毛乌素沙地。
东大环境化学课件—土壤沉积物的吸附系数
lg Koc = 1.00 lg Kow − 0.21
106
0.71 不同类型,多用于农药
10
0.94
多环芳烃
15
0.99
氯代烃
45
0.74 不同类型,多用于农药
19
0.95 多环芳烃、二硝基苯胺、
除莠剂
10
1.00
同上
lg Koc = 0.94 lg Kow+0.02
一.土壤/沉积物的有机质/水分配系数
Schwarzenbach将天然有机质描述成呈螺旋环绕状的长链有机分子,这种结 构有利于有机质在水相中减小其疏水性表面,使其在热力学上在水溶液中 保持稳定;同时,这种螺旋结构具有一定的“孔隙”特性,非极性有机物 分子可以进入螺旋状链式结构内部并“溶解”在其中。事实上,由于疏水 性有机物分子是进入土壤/沉积物有机质内部,可以把它想象成有机物在不 相混溶的两相之间的分配。
Weber等(1991)认为线性模型适用于吸附能量恒定、不随吸附质 浓度变化的情况。通常疏水性有机物在较小的浓度范围内的吸附 均遵循此模型。
6
2.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
qs = Kf cwn
式中:n—Freundlich指数; Kf—Freundlich参数,表示吸附作用强度。
将式2.2取对数可得: lg qs = lg Kf + n lg cw
2
2.1 吸附简介
SEU
一.吸附的一般概念
1.吸附
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主要是指有机污染物在气-固或 液-固两相介质中,使其在气相或液相中浓度下降, 在固相中浓度升高的过程,包括一切使溶质从气相 或液相转入固相的反应,如静电吸附、化学吸附、 分配、沉淀、络合及共沉淀等反应。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PPT课件
氧化 : 以橄榄石为例 , 其化学组成为 (Mg Fe)Si04, 其中 Fe(Ⅱ) 可以 氧化为 Fe(Ⅲ) 。
-
22
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 : 一类是致酸离子 , 包括 H+ 和 Al3+;另一类是 盐基离子 , 包括 Ca2+ 、 Mg2+ 、 K+、 Na+ 、 NH4+ 等。
盐基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 , 且已达到吸
附饱和时的土壤 , 称为盐基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
-
24
1.4土壤酸碱性
根据土壤的酸度可以将其划分为9 个等级 (如表4-8)。我国土壤的 pH 大多 在 4.5-8.5 范围内 , 并有由南向北 pH 值递增的规律性 , 长江( 北纬 33 。 )以 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 ; 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 , 如华北、 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03,pH 值一般在7.5-8.5 之间 , 少数强碱性土壤的 pH 值高达 10.5。
很少
冲积平原土壤 中
少
丰富
黄土中含量较 多
较丰富
-
16
1.2.3. 土壤质地分类及其特性
土壤质地: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 , 称为 土壤质地 ( 或土壤机械组成 ) 。
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标准的。主 要有国际制 ( 如表 4-5) 、美国制和前苏联制。国际制和美国制均采用三 级分类法 , 即按砂粒、粉砂粒、粘粒三种粒级的百分数 , 划分为砂土、壤 土、粘壤土和粘土四类十二级。
土壤吸附性能资料
>80%
较高
土壤肥力 较低
考虑土壤保肥能力时,应从CEC和BS 两个方面进行。
(五)交换性阳离子的有效度
被土壤吸附的阳离子可通过下面两种途径被植物吸收。
① 交换性盐基离子先被土壤溶液中的H+交换到溶液中来, 然后由植物吸收。
土壤胶体
K+ + 2H+ K+
土壤胶体
H+ + 2K+ H+
② 植物的根毛直接和土壤胶体接触交换。
浓度与Ca2+、Mg2+浓度之和的平方根的 比值。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
(1)质地 质地越粘重的土壤,含粘粒越多, 其阳离子交换量也越大。
质地 砂土 砂壤土 壤土 粘土
CEC
1~5
7~8
15~18
25~30
(2)有机质含量 OM % ∝ CEC
(3)胶体的性质及构造
蒙脱石 > 伊利石(水云母)>高岭石
保肥能力
低
中
高
ESP—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指交换 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ESR—exchangeable sodium ratio 指溶液中交
换性钠与交换性Ca2+、Mg2+离子浓度之 和的比值。
SAR—sodium adsorption ratio 指溶液中Na+
SO42CO32-
常见的阴离子被土壤吸附的次序如下:
F- > 草酸根 > 柠檬酸根 > H2PO4- > HCO3- > HBO3- > SO42- > Cl - > NO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6 10 15 45 19 10 9 13 30 29 13 22
0.91 0.84 0.69 0.76 0.83
注:本表引自Lyman等,1982。等张比容P,生成氢键的分子数N。
SEU
例1. 已知三氯乙烷的Kow值为195,土壤有机碳 含量为5%,溶液浓度为10mg/L,试估算三氯 乙烷的Koc、 Kd和 x/m。
有机物的理化参数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邵云 2008年2月
1
2. 土壤/沉积物的吸附系数
2.1 吸附简介
一.吸附的一般概念 二.常见的吸附模型
SEU
2.2 土壤/沉积物的吸附系数
一.土壤/沉积物的有机质/水分配系数 二.有机碳吸附系数Koc 三.影响K和Koc的因素
2.3 土壤/沉积物吸附系数的估算方法
(2.7)
式中: Kd—有机物的吸附系数; fom—表示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成分含量。
注意:对于一个特定的吸附体系(某一给定化合物和某一特点的
环境条件),在疏水性化合物所有浓度范围内, Kom保持基本 恒定,这一结果已为实验所证实。
9
二.有机碳吸附系数Koc
1.定义:Koc可以看作是土壤或沉积物中单位质量有机碳所吸附 的化学品量与化学品在单位体积溶液中的量达到平衡时的比 值,即: 被吸附的有机物量(μ g/g) K oc = (2.8) 化学品在溶液中的浓度(μ g/ml) 2. Koc的测定方法
2
2.1 吸附简介
一.吸附的一般概念 1.吸附
SEU
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主要是指有机污染物在气-固或 液-固两相介质中,使其在气相或液相中浓度下降, 在固相中浓度升高的过程,包括一切使溶质从气相 或液相转入固相的反应,如静电吸附、化学吸附、 分配、沉淀、络合及共沉淀等反应。
3
SEU
吸持:污染物在固相表面的吸附现象,是一种固定位点吸附作用; 吸附 分配: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对外来化学物质或污染物的溶解作用.
6
2.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
n qs = K f cw
(2.2)
式中:n—Freundlich指数; Kf—Freundlich参数,表示吸附作用强度。
将式2.2取对数可得: lg qs = lg K f + n lg cw ngmuir 吸附等温式
(2.3) (2.4)
qs = Γ max K L cw /(1 + K L cw )
有机物在有机质上的吸附能力可以用有机物在两相中的浓度之 比来表示,即: com K om = (2.6)
cw
式中: com,cw—有机物在有机相和水相中的浓度; Kom—有机质/水分配系数。
8
SEU
对于疏水性有机物在土壤/沉积物-水之间的分配,有:
K d = f om
cபைடு நூலகம்m = f om K om cw
式中:a和b是常数;等张比容P可以直接与lg Koc回归。 其中辛醇/水分配系数应用得最多,已经报道的方程很多,每 一个方程都来自不同的数据,代表着不同的化学品,例如杀虫 剂、除草剂,或结构上与其相似的化合物。有关芳烃和多环芳 烃方面的工作报道的也很多。
12
表1 估算Koc的回归方程
方程
lg K oc = −0.55lg S+3.64 lg K oc = −0.54 lg S+0.44 lg K oc = −0.55lg S+4.277 lg K oc = 0.544 lg K ow+1.377 lg K oc = 0.937 lg K ow − 0.006 lg K oc = 1.00 lg K ow − 0.21 lg K oc = 0.94 lg K ow+0.02 lg K oc = 1.029 lg K ow − 0.18 lg K oc = 0.524 lg K ow+0.855 lg K oc = 0.0067(P − 45N)+0.237 lg K oc = 0.681lg BCF ( f )+1.963 lg K oc = 0.681lg BCF (t )+1.963
5
SEU
二.常见的吸附模型
1.线性吸附模型 有机物在土壤/沉积物上的吸附量qs与其液相浓度cw成正比,即:
qs = K d cw
(2.1)
式中:cw—污染物在液相中的浓度;Kd—有机质/水分配系数。 Chiou等(1979)对于有机氯农药的土壤吸附结果以及Means等对 PAHs类在土壤和沉积物上吸附过程的研究结果均可由线性模型描 述。 Weber等(1991)认为线性模型适用于吸附能量恒定、不随吸附质 浓度变化的情况。通常疏水性有机物在较小的浓度范围内的吸附 均遵循此模型。
化学品数目
r2 0.71 0.94 0.99 0.74 0.95 1.00
不适用
代表的化合物类别 不同类型,多用于农药 多环芳烃 氯代烃 不同类型,多用于农药 多环芳烃、二硝基苯胺、 除莠剂 同上 二硝基苯胺、除莠剂 农药、除莠剂、熏蒸剂 取代苯基脲、烷基-N-取 代甲基苯甲酸酯 芳烃、脲 不同类型,农药 不同类型,农药
式中:Γmax—单位质量吸附剂的表面位点总数,通常表示给定化合物的最大 表面浓度(即Γmax= qs, max); KL—Langmuir参数,定义为吸附反应的平衡常数。
1 1 1 1 ) + =( qs qs ,max K L cw qs ,max
(2.5)
Langmuir 吸附模型最初是用来描述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的单层吸附过程,使用 时有两条假定:①各分子的吸附能相同且与其在吸附质表面的覆盖程度无关;② 有机物的吸附仅发生在吸附剂的固定位置并且吸附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瑞典化学家Schwarzenbach认为:
吸持:化合物分子向一个二维表面的迁移; 吸附 吸收:化合物分子渗入到一个三维体系内的运动。
吸附作用可定义为“一个始于固定位点吸持而结束于一个三维体 系内分配的过程”。
4
SEU
2.吸附剂与吸附质 吸附剂是指用来作为载体的物质,如活性碳、土壤、沉积物、 腐殖质等; 吸附质是指吸附于载体之上的物质。 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力使两者构成了一个 吸附体系。 3.吸附与解吸平衡 有机物在载体上的吸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有机物分子被 吸附到载体颗粒物表面的同时,也有许多有机物分子从吸附 剂上解离,当吸附速率与解吸速率达到同一水平时,在吸附 介质上的有机物分子吸附量将保持不变,这一状态即为吸附 与解吸平衡。
x qs = = K c n ①先测定吸附等温线以确定吸附系数K和n; m
②再通过公式计算:
K oc =
Kd [OC]
× 100
(2.9)
式中:[OC](%)—土壤或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
SEU
三.影响K和Koc的因素
在实际环境条件下,影响Koc值测定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土 壤和水的pH、颗粒物大小和表面积、水中盐的浓度、水中溶 解的有机质、表面水中悬浮的颗粒物、非平衡吸附以及固体 和液体的比例等。 不同的实验方法也对Koc具有重要的影响。 挥发、化学或生物降解等造成的化学物质的损失也会带来一 定影响。
2.2 土壤/沉积物的吸附系数
一.土壤/沉积物的有机质/水分配系数
SEU
Schwarzenbach将天然有机质描述成呈螺旋环绕状的长链有机分子,这种结 构有利于有机质在水相中减小其疏水性表面,使其在热力学上在水溶液中 保持稳定;同时,这种螺旋结构具有一定的“孔隙”特性,非极性有机物 分子可以进入螺旋状链式结构内部并“溶解”在其中。事实上,由于疏水 性有机物分子是进入土壤/沉积物有机质内部,可以把它想象成有机物在不 相混溶的两相之间的分配。
14
15
11
2.3 土壤/沉积物吸附系数的估算方法
SEU
所有估算Koc的方法都与化学品的一些理化性质——水溶解度 (S)、辛醇/水分配系数、水生生物富集因子 (BCF)或等张比容(P) 有关,其相关性用很多数据得到的回归方程表征,通常以对数 的形式表现出来:
lg K oc = a lg( S , K ow或BC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