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名词解释
经济史名词解释

经济史名词解释
经济史名词解释
正文:
经济史是指研究历史上经济现象、经济组织、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学科。
在经济史研究中,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的解释通常依赖于经济名词和术语。
以下是一些经济史中的常用名词及其解释:
1. 农业: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资源,包括种植、畜牧和渔业等。
2. 商业:指在交换中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3. 工业: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机器和设备以提高生产力的经济活动。
4. 贸易:指商品和服务的交换,通常涉及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贸易活动。
5. 货币:指用于交换的基本单位,通常是一种金属或纸币。
6. 商品:指用于交换的基本物品,可以是实物或服务。
7. 货币制度:指国家或地区发行货币并制定货币制度的政策。
8.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所有活力的增加,通常与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相关。
9.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常会导致货币贬值和减少投资。
10. 市场:指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可以是线上或线下市场。
11. 计划经济:指由政府控制和规划的经济体系,通常以计划生产和分配商
品和服务为特征。
12. 市场经济:指由市场决定生产和分配商品和服务的经济体系,通常强调
竞争和自由市场。
除了以上常见的经济名词外,经济史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概念和术语,这些概念和术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对经济史中常用名词的理解和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上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过程,有助于加深对经济史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名解及简答

名词解释庚子赔款民族资本买办制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善后大借款封建土地所有制商业性农业中国资本原始积累义和团运动蓝辛石井协定补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美国也加强侵略中国,因而两国之间矛盾很大。
由于日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吞在中国的权益,1917年11月,美国国务卿兰辛和日本特命全权大使石井菊次郞订立协定,双方达成妥协,日本再一次承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则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
这就是美日双方互相利用,暗中瓜分中国进行勾结的所谓的《兰辛石井协定》。
农村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关税自主法币政策金园券银园券资源委员会工厂内迁中国土地法大纲五四指示土地改革简答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形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中国贸易由出起国变为入超国白银外流与银贵钱贱列强对中国的控制私人资本创办近代工业的性质和作用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西方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民国北京国民政府对争取关税自主权的努力民国初年出现了哪些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民国初年城乡不平衡发展的表现民国初年金融业在城市的发展国民党政府对私人商业银行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物资和贸易的控制满州国经济建设纲要国民党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空中运输协定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土地法大纲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解放区的农村政策和土地政策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简述20世纪10-20年代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自然经济性质的特征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经济危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主要变化简述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原因汇丰银行在中国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一、简答题1.简述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40--1894年:从整个国民经济看,虽然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但是由于外国侵略势力的掠夺,以及长期大规模内战的破坏等内外因素,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极其困难,国内生产总值为负增长。
第二阶段为1895--1937年7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致是缓慢上升趋势,虽然年均增长率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相比仍然很低,但是毕竟是正值,经济在增长。
第三阶段为1937年7月--1949年:战争使中国出现了三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互相较量的局面----日占区的殖民地型经济、国统区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加农村封建主义经济、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这三种经济制度一方面都受战争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由于各自的本质区别决定了各自的前途。
总体来讲也是在增长。
1.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明代万历时张居正改革后明朝所实行的一项赋役制度。
15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开始把江南田赋折征银两。
后来有的地区将田赋和徭役及杂税合并折银征收,在各地也逐渐施行,叫做一条鞭法。
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方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并与夏秋两税及其他杂税合编一条,无论税粮、差役合并且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政府用银雇人充当代替民间自理。
一条鞭法是一种赋役制度历史上与地域上的发展。
款目简单,税额确定,征输利便,负担公平。
是我国古代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2.闭关制度闭关制度是明清尤其是清统治者采取一种限制、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一种制度!清统治者害怕东南沿海汉人武装和外国人以及抗清组织联系助长反清情绪;西方海盗商人入侵东南沿海,威胁其安定统治;同时思想观念陈旧,自认天朝上国。
因此,通过限制通商口岸、设立行商制度、限制进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限制外商的居住和行动等等闭关措施以维护自身统治。
在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的时代,这种措施违背历史潮流,种种不合理的规定限制、阻碍了正常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对外贸易,压制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011自考近现代经济史名词解释

8、虎门销烟:18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用鸦片充当商品,对中国封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林则徐于1839年将之前缴获的2万多箱鸦片在虎门统统销毁。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痛恨鸦片贸易、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
11、汇丰银行:是1865年成立的,是第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外国资本银行,是英国洋行和资本家集资创办的。创办资本为500万港元,每股250元。总部设在香港,上海设管理行。它在中国近代金融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国家银行。
?12、 纺织分离:西方列强机器纺纱大量涌入中国代替手工纺纱,使农业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发生分离。织纺业是中国传统小农家庭手工业的重要内容,以织助耕是小农经济的优势所在,但是在西方机器纺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后,纺纱与织布过程就分离了。
34、 裁厘改统: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裁撤厘金后,即推广统税,如对卷烟、麦粉、火柴、水泥等工业产品征收的一种货物出厂税。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这就叫裁厘改统。这项税收政府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商品流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裁厘不彻底严重地影响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1、 自然经பைடு நூலகம்: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典型的经济结构,它的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与市场的联系降到了最低限度。
2、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促耕,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基本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经济史名词解释

北四行:近代中国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四家在北方著名的私营银行的合称,为中华民国时期北方金融集团之一。
盐业银行由河南省都督张镇芳于1915年创办于天津。
金城银行由周作民与军阀倪嗣冲及其幕僚王郅隆等于1917年创办。
中南银行由华侨商人黄奕住和上海报业资本家史量才等于1921年创办,聘胡笔江任总经理。
前面的三行投资人主要是北洋军阀,其主要业务为承购北洋政府公债、库券和对政府机关放款,并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了华北的金融业务。
大陆银行成立于1919年,总行设在天津,后于1942年迁至上海。
为了巩固和扩张实力,四家银行共组“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库”,并联合发行中南银行钞票。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它们又依附于国民党政权。
1948年,四行储蓄会和四行信托部改组为联合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四行及联合银行于1952年底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
南三行:是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合称。
三家银行都由江浙籍银行家投资创办和主持管理,并都以上海为基地,在经营上互相声援、互相支持,互兼董监,虽没有联营或集团的组织形式,但实际上收到联合经营的指臂相助的成效。
民国21年(1932年)银行联合准备库未成立前,互相对开户头,使三行之间的票据,可不托其他银行、钱庄代理,而自行轧抵清算;三行中头寸有紧缺时,互相融通支援;三行相互代理收解,互通往来,并在利息上给予优惠等。
在互兼董监方面,浙江兴业、上海两行中均有浙江实业银行的人担任董事;浙江实业银行的董事会中,也有上海、浙江兴业两行的人担任;浙江兴业银行的人还担任浙江实业银行的监察。
洋行: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
18世纪60年代兴起散商贸易,随之产生外商代理行号。
1840年以后,外国在华洋行日益发展,是外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
怡和洋行:怡和洋行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贸易。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中国经济一、知识归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表现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1、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的生存条件。
带有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排斥社会分工,抵制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在外国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瓦解的。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接替。
其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接替,但整体而言这是个长期过程,一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封建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封建上层建筑对它又有巩固和保护作用。
封建自然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国内外资本主义经济有顽强的抵制作用,但反过来又被它们逐渐瓦解.随着中外反动势力在政治上的勾结,也出现了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赖的一面。
而在此基础上,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使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又决定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阶级。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由、开放、充满活力。
为了抢占市场和掠夺廉价原料,其扩张过程与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息息相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生产,使其产品物美价廉,市场竞争能力强。
①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是鸦片贸易.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也有部分早期资本输出,但数量不大,为商品输出服务,同时又为后来的大规模资本输出奠定了基础。
③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列强的经济侵略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④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对经济侵略放松,使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局面。
⑤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⑥国民政府前期,列强一方面继续扩大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和财政.⑦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目的下对沦陷区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
中国经济史: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近代西方史学受兰克(1795-1856)实 证主义史学影响深重,尽管19世纪后 期经济理论的发展促成了经济史学科 的形成,但直到二战之前,经济理论 对经济史研究的影响仍很有限。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二战后,西方史学界发生革命性变化,实 证主义受到批判,历史主义几乎被打倒, 社会科学方法用于史学,叙述的史学变成 分析的史学。同时,西方经济学也发生革 命性变化,宏观经济学兴起,增长理论成 为研究重点,结构主义代替线性发展,模 型法凌驾于因素分析。
■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在经济发展过 程中,收入分配差别变动的长期趋势是先 扩大,再缩小,即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 型
■ 威廉姆森的倒“U”理论:区域经济增长 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 诺斯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新制度经济 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经济史是社会制度史的一部分,是研究一 个社会以往(或历史上的)经济方面的社 会制度。在方法上,经济史的特点主要着 眼于量的研究,因此经济史应是最精确的 历史。
■
——John H.Clapham,19世纪30年代
初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位经济史教授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J.U.Nef认为经济史不应当只是经济的历史, 而应当研究历史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historical interrelationships),不 同历史现象(时期、体制、制度)之间的 相互关系,甚至于探索历史的主旨(中心 意义),即essence of history。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南开经济研究所(何廉) ■ 1932年北平社会调查所(《中国近代/(社会)
中国近代经济史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近代经济史名词解释论述题第一篇:中国近代经济史名词解释论述题商品经济(P11)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中英《虎门条约》)这就是说只要中国给其他国家好处,英国就可以同享。
背景:1843年八月十五日订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其中首先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年五月十八日,《中美五口通商章程》。
美国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年九月十三日,《中法黄埔条约》。
法国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影响:片面最惠国待遇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严重侵犯,是一项影响极深远的经济侵略措施。
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
使中国的进口税成为世界上最低的。
自此中国自己不能调整税率,海关不能起保护本国工商业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侵略者用之以倾销洋货和掠夺中国原料出口的工具。
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官督商办:清末洋务派官僚委托商人招募民间资金,采用机器进行民用工业生产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官督商办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兴盛于80年代。
主要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最初是适应“求富”的目的,或为解决军用企业的资金和对原料、燃料、交通运输等的需要创办的。
资金来自民间招募的商股,有时政府也预先垫款以做资本,但开办以后要陆续归还。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经济史1、经济史的基本含义什么是经济史?顾名思义,经济史就是“经济”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谓经济,指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目前,这两个方面都有许多专门学科加以研究。
生产力方面,如地理、化学、冶金、电力、煤炭等;生产关系方面,如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经济财贸学等。
但是,经济史研究的重点不是社会生产力,而是社会生产关系。
因此,所谓经济史,主要指的就是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
换句话来说,经济史是专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这就是经济史一词的基本含义,需要同学们首先加以明确。
2、经济史的研究对象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某一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专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一门学科。
但是,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具有反作用,它能够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经济史的学习和研究中,不可能完全脱离生产力,而孤立地、片面地研究生产关系。
这就是说我们把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作为经济史研究的对象,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发,从当时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去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只有这样的学习和研究,才是科学的、全面的、完整的。
3、经济史与历史学的关系由于经济史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因此,它与一般的经济学和一般的历史学有所不同。
一是重点不同。
经济学的许多分支都是以现实经济为研究对象,并且偏重于理论抽象。
历史学的许多学科都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偏重于理论综合。
经济史则只是研究历史经济,并且偏重于历史经济发展过程本身的论述。
二是作用不同。
经济学主要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历史学主要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经济史学只限于历史经济某一地区或某一领域。
2021年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名词解释

I don't like robbing others in my life, but I won't let what I get.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名词解释【经济史】经济史即经济发展的历史,是研究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以及他们的运行机制和绩效;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交引】宋代,国家招募商人输送粮草,根据道路远近,以高于市价的价格付给称作“交引”的取款凭证,商人凭此到京师取钱,或到江淮领取茶盐等物。
交引本质上是一种信用凭证,可以转让,形成了有价证券市场;它的出现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飞钱】唐朝,商人把钱款交给本道驻京办事处——节度使或者富商家中,由其开给分为两半的票券,一半给交钱者,一半由收钱者寄回本道。
商人返回本道后到当地富商家中核对票券无误,领回钱款。
是一种典型的此地存彼地取的汇兑业务;飞钱的出现把信用制度推进了一大步。
【洋务运动】指十九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但对中国近代化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钱庄】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由传统钱铺、金店发展而来。
最基本业务是钱币兑换、后来发展出存放款、发行兑换券、票据结算等业务。
钱庄的出现推动了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
【票号】也叫票庄,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山西,也叫山西票号。
是中国的旧式银行,专门经营汇兑业务,是中国近代化发展中重要的金融力量。
同样推动了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
【废两改元】1933年3月10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再用银两,中国币制开始废用银两改用银元;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货币制度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摘要:一、鸦片战争二、太平天国运动三、洋务运动四、戊戌变法五、辛亥革命六、五四运动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抗日战争九、解放战争十、新中国成立正文: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指1840 年至1842 年发生在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英国为了扩大对华贸易,通过强行向中国输出鸦片,使许多中国人沦为鸦片瘾君子,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秩序。
最终,清政府在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支付巨额赔款。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指1851 年至1864 年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
起义由洪秀全等人发起,主张建立“太平天国”,实行平均地权、废除封建制度等改革措施。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曾取得一定胜利,但最终在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三、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 世纪末清政府推行的一系列自强改革措施,旨在借鉴西方科技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防实力,推动国家现代化。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其既定目标。
四、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指1898 年发生在中国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们试图通过推行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挽救国家危机。
然而,戊戌变法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在短短的103 天后失败。
五、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1911 年发生在中国的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民主与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六、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指1919 年5 月4 日发生在中国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运动中,广大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巴黎和约对中国的不公,呼吁民主与科学,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总结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总结中国近代经济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遭受到了许多磨难,但同时也发生了很多值得一提的变革,例如在资本主义用工及工业化方面的进步。
本文将概括中国近代经济史中最主要的资料与事件,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起源近代中国经济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这个时期,中国与西方列强发生了接触,并且在军事和经济上逐渐落后。
鸦片战争(1840-1842),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并被迫向西方输出商品,尤其是丝绸、茶叶和烟草等农产品。
规模变化19世纪末,中国经济规模较小。
虽然中国在全球生产总值排名上名列第一,但其与美国相比,则受到很大的差距。
然而,在20世纪初,中国的地位开始显著提高。
由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以及内战和外部压力的恶化影响,中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了一次巨大变化。
日本占领20世纪30年代,“大宁社地租削减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崩溃的标志,而这也为1937年的日中战争埋下了伏笔。
日本在当年占领了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并抢夺了海外贸易,这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尽管中国经济在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后真正开始恢复,但整个时期的新变革和变化为中国经济奠定了基础。
结论综合以上所述,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的丰富,包括有鸦片战争、大宁社、日中战争等等重要事件,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经济的历史和现状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中国在这段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各种挑战与变法,也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摘要:一、领事裁判权二、片面最惠国待遇三、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四、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五、好政府主义六、八七会议七、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生产运动九、整风运动十、乡村建设派十一、东南互保十二、虎门销烟十三、租界十四、片面最惠国待遇十五、海国图志十六、湘军十七、厘金制度十八、圣库制度十九、淮军二十、捻军二十一、亚罗号事件二十二、清流派二十三、赫德二十四、总理衙门二十五、马嘉理事件二十六、中俄伊犁条约二十七、黑旗军二十八、公车上书二十九、强学会三十、保国会三十一、戊戌六君子三十二、东南互保三十三、保路运动三十四、皇族内阁三十五、苏报案三十六、黄花岗起义三十七、国粹派三十八、《天义报》三十九、南京惨案四十、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十一、南京国民政府四十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四十三、南昌起义四十四、秋收起义四十五、广州起义四十六、八七会议四十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文:本文为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主要包括了从鸦片战争至今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以下是这些名词的解释:1.领事裁判权: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
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近代西方列强通过缔约强迫中国单方面给予他们在贸易、关税、居留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3.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包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土地改革纲领,而《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些许资本主义性质的纲领。
4.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在中国近代史上,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的指导思想。
5.好政府主义: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张。
主张组织一个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6.八七会议: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7.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经济史名词解释

中国经济史名词解释1. 经济史 (Economic History)经济史是研究过去社会经济发展、生产、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学科。
它探讨经济制度、政策以及各种经济现象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中国经济 (Chinese Economy)中国经济指的是中国国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体系。
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情况、企业发展等方面,并与国际经济关系密切相关。
3. 历史唯物主义 (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4. 市场经济 (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核心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由供求关系自由形成,企业和个人可以自主决策和进行交换。
5. 计划经济 (Planned Economy)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国家通过中央计划来安排和控制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指导和干预。
6. 改革开放 (Reform and Opening-Up)改革开放是1978年中国启动的经济改革和外向型开放政策。
这一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外资本和技术的引进,开辟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市场经济”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8. 供应链 (Supply Chain)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分销和最终销售组成的,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的一系列活动和关系。
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至关重要。
9. 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是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设施和公共设施。
例如,道路、桥梁、港口、电网等都被视为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发展和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名词解释汇总

1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典型的经济结构,2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男耕女织,以织促耕,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基本需要,而且也3地主购 4的租佃农民,通过双方订立租佃契约,确立出租者和承租者二者之间的租佃关系以及双方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承租者据此经营所承租的土地,掌握一定时期内土地的经营权,出租者基于对土地的占有权或所有权,按契约规定的 5中国政府不直接6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它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五口通商、勒索巨款、协定关税、取消洋行制度、开设租界、71844年7月3日签订的。
条约共34条,美国依据得益均沾的原则,除了取得英国已取得的一切特权外,还获得了在中英条约中没有或尚不明确的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对中国封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林则徐于1839年将之前缴获的2万多箱鸦片在虎门统统销毁。
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痛恨鸦片贸易、反对外国侵9讼”的权力。
即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不按中国法律处置, 10他们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服务。
买办较早地接触到近代工业,并在外国在华企业中“附股搭办” 111865年成立的,是第一家以中国为创办资本为500万港元,每股250元。
总部设在香港,上海设管理行。
它在中国近代金融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12织纺业是中国传统小农家庭手工业的重要内容,以织助耕是小农经济的优势所在,但是在西方机器纺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13在家庭纺纱业被排斥,家庭织布业也因洋布物美价廉而受到打击。
洋布需求日益扩大,土布市场不断缩小,最后几乎 14、它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联系程度,即它的自给率或商品率等状况。
中国传统农业是以单一粮食作物种植为 15、 通过小农经济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加剧了中国近代农业的危机和小农经济的贫困破产来维持的,它是一种依附并服务于外国资本16、 是1853年在洪秀全直接指导面的政纲,集中体现了他对社会改革的思想。
中国经济史复习资料

中国经济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经济史:是指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去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因而它具有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和特点。
经济史属于动态经济学的范畴,其研究任务就是按时序解释经济结构及其实绩。
2.中国经济近现代化:从传统经济走向现代经济的转变过程,经济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在中国也就是工业化和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表现为:生产力从手工生产转向采用机器生产;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政治上由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转向民主共和。
近代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化。
3.工商食官:西周由官府经营的工商业制度,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官府作坊和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是为贵族统治者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西周设“司工”一职,总理官府手工业,其下属官员分管具体的生产部门。
官府经营商业,其商品的主要来源是官府的手工业产品,其次是农林牧副业产品和市场上的买进卖出。
4.井田制:西周时期盛行的土地制度,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作为一个耕种单位,称为一田,是当时一个劳动力所能耕种的标准。
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十井称为一成,百井称为一同。
在井田制下,卿大夫以下的贵族所分得的土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是不得随意转让买卖的,这里就是“田里不鬻”,因而称为“公田”。
西周晚期以后随着私田的出现,井田制逐步衰落。
5.授田制:西周末年到春秋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表现为奴隶主贵族的藉田经营的没落。
各国统制者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田制和税制改革。
授田制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的对国有土地的分配运动,授田的对象是个体农民和有功于国家的人,土地一经受与,可以子孙传袭,以为世业。
时间即久,即成为个人私财。
6.均田制:是北魏时期颁布的土地政策,一直延续到唐朝中叶。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第一讲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讲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社会经济概况一、名词解释1.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人们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
2.分租制:又称活租制,它只规定土地收货物在地主与佃户之间分配的比例,地租数量随收获的多寡而年年变化。
3.定租制:按照租佃土地的面积预先规定土地数额。
4.公行制度:清朝前期实行的一种对外贸易制度,规定西方商人在中国一切贸易和其他事务均需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行,不得和中国其他商人直接进行买卖。
二、简答题1.简述洪亮吉的人口理论。
①生活资料的增加与人口的增长不存在直接的比例关系。
②像洪水、饥荒和瘟疫一类的自然灾害不能消灭剩余人口。
③依靠别人为生的人比参加生产的人多。
④人口越多,人均收入越少。
⑤人口越多,劳力将越不值钱,但货价将会越高,这是由于劳力供过于求而货物求多与供。
⑥人口越多,人民维持生计越难。
⑦人民中财富分配不均。
⑧像饥荒、洪水和瘟疫之类的自然灾害中那些无财无业的人将会冻饿而死。
2.简述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政策。
①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可分为海、陆两路。
②康熙二十三年开发广州、厦门、宁波和上海四口岸对外通商,许人民出海贸易。
③1757年起对中西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只许欧美国家商人到广州一个口岸通商,并实行“公行”制度。
三、论述题试述清朝前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①中国城乡市场网络体系已具有比以往更大的规模。
墟集、草市大大增加,形成了新兴的市镇城市。
②随着国内市场显著扩大,长途贩运进一步发展。
以往传统贩运的商品以奢侈品及特产品贸易为主,明代以逐步转向以民生日用品的贸易为主,清代长途贸易品种增多,贸易量增大。
③在城乡市场上,活跃着大小商人资本。
清代已有信贷的发展。
市场积累货币资本的能力大大提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及简答名词解释:1.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典型的经济结构,它的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与市场的联系降到了最低限度。
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促耕,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基本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地主制经济:是一种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目的的自然经济,它实际上是若干租佃小农经济的集合体,地主购买和占有土地,其经济目标是为了自身的消费需要。
附: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
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
2.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资本主义国家侵入封建国家,促使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把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同时控制这些国家,使它们在政治上、经济上从属于自己,把独立国家变为半封建国家。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经济形态。
在这种社会经济中,新旧、内外各种政治、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复杂的矛盾。
4.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
初期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他们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服务。
买办较早地接触到近代工业,并在外国在华企业中“附股搭办”,依靠外资生存、发展,后期自行投资办厂。
买办:是指在那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中,替外国公司在本国市场上经营对外贸易、商业、银行业、工矿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的中间人或经纪人。
5.四行二局:是国民党政府国家金融垄断体系的核心,包括: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与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
7.满铁: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它主要经营在华铁路为主、还经营船舶、码头、矿业、钢铁、金融等,并拥有铁路守备军队和宠大的调查机构,广泛招集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名词解释
1.自然经济:一家一户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自给自足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肋耕,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基本的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2.行商制度:中国政府不直接同外国商人从事贸易活动,使用行商制度,其业务主要是垄断对外贸易,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
3.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号,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就是其主要条款是,割让香
港,五口通商,勒索巨款,协定关税,取消洋行制度,开设租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4.望厦条约:中美与1844年7月3日签订了,条约共三十四款
5.汇丰银行:是第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外国资本银行,它的全称是“香港上海股份银行”汇丰是人们对它的简称,汇丰银行是由在华多年的英国洋行和资本家集资创办的
6.资政新篇:是洪仁轩总理朝政后作为施政纲领而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洪仁轩的政治,经济思想,并得到洪秀全的赞同,1859年正式发行
7.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政权对全部社会产品按绝对平均主义原则进行分配,并集中管理和支配所有剩余产品的国家机构
8.洋务派:从旧的政治集团中分化出一批比较开明,但同外国侵略势力关系密切的政治集团
9.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10.中国近代工业的形式:1.地主,官僚,商人等原有社会财富占有者的投资占有了很大比重
11.马关条约:甲午战败,与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共11款
12.门户开放:是美国要求在华的经济侵略不受各国所划定的势力范围的限制。
美国承认各国在利益及势力范围,各国在华所划定的势力范围不排斥美国的经济侵略活动
13.西原借款: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项,其中最巧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就叫西原借款。
为取得这笔款项,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隐患黄金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21年战后几年,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14.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15.经营地主:是旧中国农村经济中带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形式,即一些较多土地的地主,用部分土地雇工经营北四行: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出现的盐业银行,大陆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农牧垦殖公司:19世纪未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放垦官荒,即将大量生熟荒废地廉价出售,鼓励民间开垦,不少官僚地主,商人,资本家纷纷筹款廉价领出荒,废地,大量雇工或招佃开垦耕种
16.统税:是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裁撤厘金后推广的一种税种,它是对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工业产品征收的一种货物出厂税,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
17.废两改元:1932年7月,国民党政府进行的币制改革,废除银两制度,实行银远制度,四行二局:是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四行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两局是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
18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井冈山土地法:1928.12经过一年多的土地革命实践,在取得一些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共9条14款
19.粮食出荷:意为出售货物或商品,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制农民将其所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按照日伪政府所规定的收购数量和最低的收购价格交售的政策
20.伪满洲中央银行:在东北原有四行号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中央银,它成为伪满政权金融的中心。
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金融统治,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来实现
21.华北开发社会:成立与1938年6月,是日本最高当局一手策划成立的一个经营华北重要工矿企业的实体,由大仓财阀太谷尊任总裁
22.华中振兴会社:成立于1938年11月,由儿玉谦为总裁,主要从事华中各省的钱路水电,航运,电报,电话,无线电等项目,总部社在上海
23.经济统制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以所谓“非常时期"为由,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限价等方法
24.四联总处:1937年国民党政府在武汉成立了"四行联合办事处"(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行联合办事处的简称)。
同年11月,联合办事处迁往汉口,改为"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简称四联总处
25.亲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26.五口通商: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
实际作用是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破坏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27.百日维新:在改良派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4月23号,清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的上谕,开始了"百日维新"。
清光绪皇帝和改良派的变法维新活动,严重地触及到清朝统治者的政治利益,超出了慈禧太后等人的允许范围,反对变法的人集结在她的周围,同年9月21日,变法活动严重受挫。
28.南三行: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出现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被称为南三行是实力雄厚的银行资本集团
29.满铁: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
它是1906年日本天皇下诏书指令成立的一个殖民机构,总部设在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