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荷塘月色》教案4篇
《荷塘月色》教案4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1、背景音乐:(《月光》)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主要完成课文4段的阅读鉴赏。
通过揣摩“景语”,弄清__的写景特点。
一、导语荷花[清]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该诗通过对荷花开放的季节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写,给我们描绘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散文也是关于荷花的,名字叫“荷塘月色”。
二、解题、初步感知1、问:大家觉得题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语还是并列短语?为什么?明确:并列短语,因为第四段是写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写荷塘上的月色。
2、朗读、播放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听清字音,进入情景,体会__的感情基调)三、理清__思路第一部分(1—3段):写夜赏的缘由,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情)第1段: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及缘由。
第2段:去荷塘的路上。
第3段:抒发月下独处时的感受。
第二部分(4—6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的四周。
(景)第4段:写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写荷塘的四周。
第三部分(7—8段):写由眼前之景所发生的联想,回到现实,思乡回家。
(情) 第7段: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和采莲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作者回家。
四、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景语”描写)㈠问:__是如何描写荷塘月色的?主要集中在哪几段?明确:主要集中在4、5、6三段,集中笔力对荷塘月色进行了描写。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 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荷塘月色》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夜晚景色的图片或讲述一些关于夜晚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荷塘月色》这篇散文。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以及《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创作背景。
(三)阅读和理解(15 分钟)1. 学生自行阅读《荷塘月色》,然后回答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基本问题。
2.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内容分析(15 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荷塘月色》的内容,如: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色?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五)艺术特色分析(10 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有什么特点?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六)体会作者情感(10 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让学生通过朗读、绘画等方式,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七)总结(5 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荷塘月色》的内容、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写一篇读后感,描述自己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感受。
《荷塘月色》教案3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了解文章的背景,把握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并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散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美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2. 教学难点:(1)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和写作技巧。
(2)深入理解文章中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
(2)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荷塘月色》,理解文章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2)解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3)赏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荷塘月色》,体会语言的美妙。
(2)让学生默写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巩固学习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
2. 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感悟文章。
3. 收集其他朱自清的作品,进行阅读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熟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文章修辞手法和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将描写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景物之美,并借月夜荷塘的美景来抒发情怀。
它立意含蓄,感情浓烈,意境幽深,色彩淡雅,节奏和谐,语言精练,想象丰富,结构严谨。
其中文眼的确立,线索的安排,情景的交融,比喻和通感的运用,以及从独特意境的描绘中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矛盾等等,都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任务主要是散文的情与景的关系和形与神的关系。
这篇课文在新教材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的第一册第一单元,该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应注意既要能和初中的教学内容有所衔接,又要突出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要突出散文情与景的结合。
至于对本文内涵的深刻研究,可介绍文章写作时的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应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强加给学生。
本文的语言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学习主体为高一学生,本文是作者在特定年代、特殊时期表达自己独特心情的一篇佳作,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读出景色,但难以走进作者的心灵。
为了解决学生阅读隔靴搔痒的感觉,课前让同学们上网查阅写作年代的相关背景以及朱自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真正走进作者。
文中写景多用比喻、通感,很多同学的理解只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这既是本科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荷塘月色课文教案
荷塘月色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荷塘月色的景色和氛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通过图片展示和实地观察,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体验人生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描述和描绘荷塘月色的景色和氛围。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荷塘月色》的文本和注释。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生词和短语的清单。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荷塘月色》。
(2)准备生词和短语的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欣赏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荷塘月色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荷塘月色》。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呈现生词和短语的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通过例句和实际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朗读和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见过的最美的景色。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词和短语的练习题。
(2)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六、教学过程(续):4. 课文解析:(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教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荷塘月色》教学案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及背景,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掌握赏析散文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自主合作、思考探究,欣赏散文的优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探寻作者的精神家园;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富有韵味的语言,理解作者的复杂情绪。
【作家名片】朱自清(原名自华,1898年11月22 H-1948年8月12日),字佩弦,号秋实,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诗作清新明快,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表作为《春》《背影》等,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于北平。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一、散文泰斗(-)开启导航(读以明意,诵以体文)作家怀着什么心情漫步荷塘?行踪是什么?(二)愉快启程(理清轮廓,自拟标题)作者从小路到荷塘,心情如何?为4—6段拟定标题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
物色三动,心亦摇焉。
”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
(三)沿途赏景(研读品味,郢匠挥斤)是怎样的美景让他在池塘中独自宁静,在夜幕下细细聆听,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小组讨论,快速抢答】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参考】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3.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主题和意境。
2.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荷塘月色》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荷塘相关的诗词,如《江南》、《荷花》等。
(2)提问:同学们对荷塘有什么印象?今晚我们将学习一篇与荷塘有关的课文——《荷塘月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并理解其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荷塘月色是怎样的?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2)让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对荷塘月色的赞美之情。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荷塘月色。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7. 作业布置(1)正确书写和记忆生字词。
(2)背诵课文。
(3)写一篇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文《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的诗句。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小作文。
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 分析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
3. 课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传递。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荷塘月色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风格。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表达的主题。
3. 诗句解析与背诵(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要诗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句,加深对诗句的印象。
4. 写作技巧分析(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修辞手法等,并讨论这些写作技巧在课文中的作用。
5. 小作文创作与分享(5分钟)教师布置小作文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作文。
学生完成后,选取几名学生进行分享,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三、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中的重要诗句。
2. 完成小作文,题目为:“荷塘月色”。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小作文的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以及写作技巧的运用情况。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图片导入: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教学思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
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4、5、6三小节,之后也引领学生探讨相关的情景交融的问题,但总觉得学生与文本、教者、作者之间存在隔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作者心理状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到位。
因而此次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文本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明确《荷塘月色》的学习目标为:(一)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二)欣赏荷塘月色的唯美画面,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三)揣摩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三个目标计划在两课时内解决,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前三小节,落实目标(一)的学习,穿插感悟目标(三)中“朴素”的语言风格;第二课时重在落实目标(二),并将目标(三)的学习与目标(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此案例是一课时。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寻求将文本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必修二专题四的标题与前三个专题的标题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学生讨论)师: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三“历史的回声”,这三个专题均有一个统一的话题,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个专题下分设的若干模块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专题的内涵,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则是侧重于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分类。
师:在本专题里我们将要“欣赏”的课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专题四的文章(引领学生翻阅目录以及课文)。
我们将要欣赏的文体有散文和小说,散文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有《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荷塘月色》教案新部编本10010616 孙何萍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荷塘月色》教案(汉语言文学106班孙何萍10010616)一、文本分析本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第一板块“一花一世界”。
本文的内容是描写了作者晚上外出散步看到的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四周的景色,表达了淡淡的忧愁和喜悦的心情。
本文的特点是语言优美: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主要在文章第四段描写荷塘中的景物,“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富有音韵、节奏、美感的叠词的使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等;寓情于景:作者在描写荷塘和月色的同时,情感随之发生变化。
由起初的“颇不宁静”“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难以摆脱的愁)。
二、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揣摩和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鉴赏现代散文的能力。
学生已经基本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其中,在认知上,学生已经学过朱自清的一些散文,同时对现代散文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在情感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感受作者“不宁静”的心情,对优美的语言文字会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梳理法、诵读法、情感体会法等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阐述(一)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本文的内容和特点;2.能解释本文语言的特点及效果;3.能阐述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特点及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本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自主梳理的方法;2.能在鉴赏本文语言的过程中运用诵读的方法;3.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情感体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2.能感受荷塘和月色等景物的优美意境。
(四)教学重点:能解释本文语言的特点及效果。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优秀6篇)语文教案-《荷塘月色》篇一一单元课文特点1.本单元由两篇散文、一篇杂文和一篇悼词组成。
2、本单元课文涉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的比较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有的形象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有的概括了人物一生的伟大业绩,有的在貌似纯知识的“东拉西扯"中,含蓄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只有认真推敲词语和句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3、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十分丰富,应该仔细揣摩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二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辩析、品味。
在阅读中只有注意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
2、要掌握在阅读过程中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
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
荷塘月色 教案(最新6篇)
荷塘月色教案(最新6篇)《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课文2-6小节二、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1、课文第2小节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路上的景色:小路(幽僻、寂寞)树(蓊翁郁郁)月光(淡淡的)“幽僻”、“寂寞”极言环境的寂寥,烘托人物心境的抑郁;“蓊翁郁郁”加强了浓重的夜晚气氛;“阴森森”虚写,渲染恐怖的氛围。
这些景是忧闷郁结的作者眼中之景。
写月光虽然是“淡淡的”,但却与作者此刻的感情相合,“今晚却很好”,可见作者心中淡淡的愁云。
2、课文第4小节写了什么?作者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写了月下荷塘静态:叶:田田、亭亭花:零星点缀微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风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 形象过如明珠--洁白处如星星--绿叶白花色彩如美人--纤尘不染动态:花:花香,如歌声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3、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学生回答:写了塘上月色月光:如流水月影:如名曲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正面:以流水作比(2)通过雾:薄薄的青雾(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4、讨论第6节学生自己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
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1)四面的树(照应第2 节)有远有近:杨柳最多--远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2)写树不忘写月色:阴阴的(3)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
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有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
14.2《荷塘月色》(教案)-【新教材精创】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
《荷塘月色》教案【教材定位】《荷塘月色》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4篇课文的第二课,本文写于1927年7月,是朱自清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文中的景物描写堪称绘物细致、形象传神。
朱自清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发了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仿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朦胧追求。
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边读边沉浸到月色清淡、荷香缕缕的意境中去,品味那种优雅、朦胧、幽静之美。
通过赏析,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学会在景物描写中自然地融入感情,并通过比喻和通感来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素养目标】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作品,了解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学会运用本文的比喻、通感、动词使用、叠音等修辞手法,初步掌握鉴赏散文的技巧。
3.品味文章语言,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分析并把握文章的行文线索,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行文线索,体会情感变化,学习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朱自清曾以一篇《背影》,将月台、父亲和橘子联系在了一起,写出了浓厚的亲情。
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散文《荷塘月色》,体会其中的情感。
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民主主义战士。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给朱自清带来极大的震撼,使其思想和创作发生很大转变。
他的作品不再限于日常生活的抒情小品,也有抨击现实丑恶的杂文。
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欧游杂记》。
2.人物轶事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
当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荷塘月色》的作者及背景。
2. 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培养审美情感。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代表作。
2. 介绍荷塘月色的自然风光和特色。
教学活动:1. 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讲述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学生分享对荷塘月色的印象和感受。
第二章: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理解《荷塘月色》的主题和意境。
教学内容:1. 分析《荷塘月色》的文风和艺术特点。
2. 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意境。
3. 教师总结并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学习《荷塘月色》中的写作技巧。
2. 创作以荷塘月色为背景的短文。
教学活动:1. 教师分析《荷塘月色》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象征手法等。
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以荷塘月色为题材发挥想象。
3.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教师指导改进。
第四章:绘画与手工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激发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表达荷塘月色的美。
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和手工的基本技巧。
2. 创作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绘画或手工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技巧,如水彩画、剪纸等。
2. 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表达荷塘月色的美。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五章:综合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2. 加深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设计综合活动,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
2. 学生展示综合活动成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选择活动形式和角色。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综合活动。
《荷塘月色》教学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词和短语,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 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短文,描绘自己心中的美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并能分享自己的感受。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不够,影响了他们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课文背景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六、教学策略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文章的背景及作者。
(3)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名著的惯,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
(2)体会作者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心情。
(3)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掌握。
(2)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文章文学特色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2)作者情感变化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
(2)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导入课文。
2. 自主研究(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深入探讨文章主题,挖掘作者情感变化。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魅力。
(3)解读作者情感,阐述文章主旨。
5. 练巩固(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布置相关练题,检验学生研究效果。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荷塘月色的看法。
(2)推荐相关名著,培养阅读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者情感变化的解读能力。
4. 学生对文章文学特色的鉴赏能力。
5. 学生阅读名著的惯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荷塘月色》原文。
2. 工具书:字典、词典等。
3.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视频等。
4.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参考】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 作者情感的抒发和作品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作品内容、生字词、作者背景等。
2. 准备《荷塘月色》的文本,每人一份。
3. 相关参考资料,如朱自清的生平介绍、作品赏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提问:“荷塘月色”给你怎样的联想?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品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教师示范解读,学生跟随感悟。
5. 情感体验:(1)学生谈谈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2)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感悟文章。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增强感官体验。
荷塘月色教案 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了加深您对于荷塘月色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品读1、2、3自然段;2、朗读课文原文;3、理解文章情感内容的普遍意义。
一、复习(7分钟)1、全班齐读文章4、5、6自然段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独处的妙处袅娜脉脉的流水倩影踱着二、品读第1自然(10分钟)1、女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2、讨论:“心里颇不宁静” “渐渐” “迷迷糊糊”“悄悄地”等词句的理解。
引导学生明确:视觉所及,是渐渐升高的月亮;听觉所闻,是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
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迷迷糊糊”说明妻子也恹恹欲睡了。
这既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夜深人静,又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渐渐”;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静,妻子的眠歌也听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这些都照应到“夜深人静”。
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
小结:一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全文的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3、一段小结: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一个“忽然”,引出了下文。
实处落笔,渗透一个“静”字。
“悄悄”出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板书]:缘由: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
三、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10分钟)1、男生齐读课文第2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2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教师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
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
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
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
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
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
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
(一)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两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
(二)斯人独处,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暂得于己。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具体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
(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1、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变成这个样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
风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些荷香。
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
”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哪个好?下面我就把咱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一个方面对比分析,讨论一下,朱自清先生文笔高明在哪里,推举一个代表发言。
(分组分任务)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弥望、袅娜、羞涩。
明确:(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
”(指导舒缓朗读)
(2)“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
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叶间零星点缀的白花,“明珠”(温润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莹闪烁微风拂过,动态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刚出浴时免不了有一种“犹抱琵琶”的羞涩与一种洗铅华的清纯,用此来比喻那些“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蕾,充满静谧、优雅的韵味。
(读出荷花的迷人)
(3)通感“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
”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
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所以前提是两种事物有相似点,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两种感觉。
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放在一起,香中有声,声中有香,怎么不让我们陶醉呢?(能否读一读,我想听一听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4)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缓缓流淌,“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5)小结:这一段作者集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正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比喻,才多侧面展现了月下荷塘的宁谧、素雅之美。
花叶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脉脉,此时的作者还依然颇不宁静么?就让我们带着微笑,饱含感情地齐读这一段吧。
2、月下荷塘的美真像一幅工笔画,但画家说,光线是绘画的生命。
所以,朱自清先生能暂得宁静,首先应该感谢的是荷塘上的月色。
下面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能否用几个形容词概括这个夜晚月光的特点呢?谁愿意把你对月光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朦胧淡雅)月光是无形的,作者怎么描绘它呢?(叶子和花,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树影,斑驳交织的光影)你欣赏的是哪一处描写呢,找出来谈谈你的理由,注意这几个词语:泻、浮、洗、画。
明确:一个“泻”字,我们眼前,月光如水,静静流淌。
流在荷塘,流在心上。
流在荷塘,平添秀色;流入我心,清净无尘。
一个“浮”字,写出荷塘之上,薄雾轻扬而上,又漂浮不定。
无色胜似有色,无形更显绰约。
朦胧之中,花更柔美,叶更飘渺。
一个洗字,却用牛乳,洁白无瑕,细腻如丝。
比之水洗,更多些许柔和温润。
一个画字,大自然为画师,以月光代清水,以树影当浓墨,把荷塘当画纸,轻点晕染,明暗有致。
如此画面,这般美景,功劳非“画”字莫属啊。
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呢?
三、课堂练习化无形为有形
朱自清先生很厉害。
月色本无形,他却能以荷塘为依托,化无形为有形,使我们眼前叶朦胧、花朦胧、香飘水溶溶。
月色无处不在。
宋徽宗也曾给画师们出过一道考题“踏花归来马蹄香”,香气如何表现呢?聪明的画师画的是,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在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要求就是化无形为有形。
这些词语是“寒冷,孤独,愁绪,爱”。
时间三分钟。
四、名家评论课堂总结
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
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
(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能够徜徉于文字中的人是丰富而优雅的儒者,能够沉浸于美中的人是诗意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智者!
五、布置作业
1、分别用博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各写两个句子。
2、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幅淡雅、朦胧的荷香月色图诉说着怎样的情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