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
自然地理一.绪论1.地理学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
2.自然环境的定义:自然环境是围绕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的总和,由地球表层中的有机的和无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物质和能量组成,包括水,矿物等。
3.自然环境的范围:一为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为人类影响较轻微,自然面貌为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为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为经过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4.自然环境的特点:二.地球1.太阳系中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共同特点i.偏心率很小,几乎接近于圆ii.各轨道面近似在一个平面上iii.自西向东公转,大多数自转这也是自西向东(除金星,天王)iv.除天王星大多数赤道面对轨道面倾斜较小。
v.大多数卫星公转与母星方向相同2.太阳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i.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和动力来源;ii.太阳活动引起的辐射变化导致地球某些物理性质的变化,如极光,磁暴。
iii.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可以加强或减弱地球的潮汐现象。
3.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i.地球的形状指的是大地水准面的形状;ii.当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扁球状的地球表面时,同一时刻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不同,呈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高,反之则小。
因此,地球表面的增温程度也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引起地表热量分布的不平平衡。
这种不平衡对死囚气候及自然环境中的一切过程产生极大影响,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状况相关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4.地球自转地理意义:5.造成昼夜更替,并使地球上的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i.使同一时刻不同经度地区具有不同的地方时;ii.产生地砖偏向力,使北半球所有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右偏转,南半球则相反;iii.月球与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变现为潮汐;iv.地球整体的自转运动与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等有密切关系。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提纲自己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提纲自己①原生相②衍生相③人源相(文化相)相的各分类级别的划分标志①相种:地貌面、岩性或土质、土壤变种、植物群丛等都相同的一些相②相属:同一种地貌面上相种的合并首先,地表切割和起伏规律以及正负地形交替分布规律其次:考虑地貌发展史此外:根据其它标志和指标限区的各分类级别的划分标志限区科:各限区属的特征概括,代表各个相同水文条件的初级地貌形态类型的自然特征代号:Ⅰ、Ⅱ、Ⅲ限区属:以初级地貌形态的分类为依据,代表各限区种特征的概括代号:A、B、C限区种:代表相同初级地貌形态中具有相同基质和植被的各限区个体的综合代号:1、2、3(3)地方的分类划分标志:地方种:中等地貌形态组合、岩性、土质、土壤、植被的组合等自然特征相同的地方的合并地方属:同一地貌类型或土壤植被特征相同的地方种的合并地方科:根据地方属的地貌或岩性土质特征进一步合并地方目:按地方科的地貌特征作高一级概括,以地貌类型作为划分地方目的主要标志地方纲:以更高一级的地貌类型作为主要分类标志地方门(型):按地带性进行分类4.土地类型的命名(1)两/三名法三名法:植被—土壤—地貌两名法:植被(或土壤)—地貌如:灰褐色森林土针阔混交林低山地褐土宽平墚地(2)采用当地习用名称如:北京山区,活山、死山、软山、深山、浅山(3)用地名来命名土地类型如:澳大利亚的纳珀比土地系统和沃伯顿土地系统5.问题讨论多系列分类系统:每一级的土地分级单位都具有一定的类型级别系统单系列的分类系统:如《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分类系统》,把全国土地类型分为三个级别土地纲:分类单位是水热类型,将全国分出12个高级类型,用A、B、C等表示土地类:土地纲划分出的第一级土地类型,在其英文字母右下角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土地型:土地类之下划分的第二级土地类型,在英文字母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土地型:土地类之下划分的第二级土地类型,在英文字母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这是其基本单元,如,A32各级土地类型单位的划分标准:①土地纲:≥10°C积温、干燥度、无霜期及熟制(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主要根据地貌条件)②土地类:引起土地类型分异的大、中地貌类型划分(山区以垂直地带)③土地型:以引起次一级土地类型分异的植被亚型或群系组、土壤亚类划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分等)评价土地质量优劣,不同利用目的,评价内容不同。
自然地理复习提纲
高三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的分类: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2、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并列)——总星系(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公转轨道距日由近及远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向(黄道面)、同向性(自西向东)、近圆性5、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总15页3)宇宙环境: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稳定,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水。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7、太阳的主要成分和能量来源(总15页4)成分:氢和氦;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8、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人类生产生活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地球上大气、水、生物等运动的动力。
9、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
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天气:天气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10、太阳大气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由内及外依次是: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1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和周期。
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周期为11年1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影响降水。
(四)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3、画图:地球自转的方向(从不同角度看)。
(图册9页图2-1-9)14、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
(图册9页图2-1-10)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昼夜交替):24小时速度:角速度为15º/小时(极点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15、画图: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近日点和远日点。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大地形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四季变化的原因- 白昼和黑夜的原因3. 气候和气象-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气压和风系- 降水和云彩4. 水文地理- 水文循环- 湖泊和河流- 海洋和海洋地理5. 土壤和植被-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植被的分布和生态系统- 土壤和植被对人类的影响6. 自然灾害- 地震和火山- 飓风和台风- 洪水和干旱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 人口数量和分布- 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2. 经济地理- 农业和农业地理- 工业和工业地理- 贸易和交通3. 城市地理- 城市的发展和分布- 城市规模和功能- 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4. 文化地理- 语言和宗教- 传统和现代文化-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5. 政治地理- 国家和政治地理- 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和国际组织6. 人文环境问题- 污染和资源消耗- 能源和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三、地理工具和技术1. 地图和地图投影- 地图的类型和用途- 地图投影的原理和方法- 制图和测量技术2. 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数字地球和虚拟地理3. 地理实验和调查- 地理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地理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地理模拟和预测四、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2. 地理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 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法规3. 地理与资源利用-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供需- 能源开发和利用- 农林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4. 地理与城乡发展- 城市规划和乡村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结:地理知识点内容丰富,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工具和技术等方面,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提纲
综合⾃然地理复习提纲⼀、⾃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个有机的整体。
1、组成包括:⾃然地理环境的物质成分概括为四⼤类:即固态的岩⽯、液态的⽔、⽓态的空⽓和活质有机体。
它们是⾃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为主体构成了下列⾃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圈、⽔圈、沉积岩⽯圈、⽣物圈地貌是⼤⽓圈、⽔圈、⽣物圈(它们蕴含着外⼒)和岩⽯圈(蕴含着内⼒)相互作⽤的结果。
地貌要素反过来⼜影响着其他各个要素的发展。
因为地貌是⼤⽓、⽔和⽣物作⽤的场所,地表形态的差异必然引起各种⾃然地理过程和现象的变化。
⼤⽓蕴含着最终来⾃太阳的热能,它的物理过程⾸先⽀配着地表的热量平衡,同时⽀配着海陆间的⽔分循环,从⽽影响了⽣物分布和陆地⽔⽂⽹的分布,以及它们的动态。
风化壳和⼟壤覆盖层的形成,受着⼤⽓过程各种作⽤的影响。
⼤⽓过程还是各种地貌的外营⼒。
⽔体所起的⼀种重要的环境作⽤,在于其潜热特性。
⽔与⼤⽓相互联系,决定着⾃然地理环境中⽔热的配置。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且⽔还滋养着整个地球的⽣物界,没有⽔就没有⽣命。
因此,各种⽔⽂过程实质成为⾃然地理环境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
⼟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地球表层(可称为⼟壤圈或⼟被)。
它的空间位置正处在四个基本地圈紧密交接的地带。
在整个⾃然地理环境中,⼟壤是结合⽆机界和有机界的枢纽,是联系各⾃然地理要素的关键环节。
⽣物其作⽤表现在:改变⼤⽓圈、⽔圈的组成,参与风化作⽤、⼟壤形成作⽤、地貌的改造、岩⽯和⾮⾦属矿产的建造等等。
⼈类作为⽣物的特殊部分,既有⾃然属性的⼀⾯,⼜有社会属性的⼀⾯。
因此,在⾃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中,⼈类起着⼗分特殊的作⽤。
⾃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下,形成了各种⾃然地理组成要素。
自然地理复习提纲--水资源班整理
自然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2、太阳系包含哪8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3、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4、行星的运动特征5、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8、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第二章1、矿物、岩石的概念2、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简述其特点3、根据岩石的成因,岩石可分为哪三大类?简述其概念,特征及演化过程4、简述岩浆岩的类型,其代表性岩石是什么?5、沉积岩的成因类型有哪些?简述其指示意义6、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
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7、什么是岩石层产状的三要素8、什么是地壳运动?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的特征有哪些9、褶皱、断层的要素有哪些10、举例说明什么是构造地貌11、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其意义12、举例说明火山喷发的类型。
简述其特点13、简述火山地貌类型及其形成过程14、简述地震的分布范围第三章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2、简述大气的垂直分层概况3、解释大气逆辐射、温室效应、地面有效辐射4、什么是气温垂直减率5、分析全球等温线图可获得哪些信息6、北半球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7、简述全球环流图式8、气候形成及变化的因子有哪些?解释厄尔尼诺现象9、全球可分为哪几个气候带?简述其特征10、什么是气压梯度力11、简述大气环流及其类型12、什么是焚风效应13、简述降水类型及其形成机制、降水变率的意义14、如何表示大气湿度15、简述气团类型及其特征16、简述锋的类型及天气状况第四章1、什么是水分循环?区分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差异2、水分循环中的三个环节是什么3、潮汐有哪些类型4、了解各大洋主要洋流和水团运动状况5、简述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解释河流、水系、流域的概念7、简述水系的类型及其特点8、河流的水情要素有哪些9、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10、简述河流补给的类型及其特点11、了解地下水的总矿化度、硬度及其对水分的影响12、岩石的水理性质有哪些13、地下水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其特点14、湖水有哪些特点15、分析沼泽的形成过程16、简述冰川的形成过程及其类型17、雪线有什么指示意义?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哪些18、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五章1、名词解释:泥石流、牛轭湖、洪积扇、河流阶地、准平原、山麓平原、季候泥、冰斗、新月形沙丘、构造土、地貌、风化壳2、简述地貌发育的因素3、简述气候地貌的地带性特征4、风化作用有哪些类型5、简述重力地貌、水流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的类型、形成过程及其特征6、简述坡积物、洪积物、冰碛物、风积物的特征7、季候泥、冰斗的指示意义是什么第六章1、简述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2、土壤肥力的四个因素是什么3、土壤的形态特征有哪些4、简述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特征5、根据土壤的质地类型,土壤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其特点6、土壤有机质分为哪两类?简述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特点7、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8、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9、以欧亚大陆为例,说明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10、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有哪些第七章1、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哪几界2、名词解释:生态学、生境、种群、植被、建群种、群落演替、生态系统、食物链3、简述生物之间的关系4、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简述生态系统的组分及其作用6、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7、生态系统的类型有哪些8、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10、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第八章1、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简述其类型3、地域分异的尺度有哪些4、什么是自然区划?简述区划的原则及其方法。
自然地理学习提纲
第四章 海洋与陆地水
全球水量平衡特点 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河流、水系、流域的概念 径流的形成及集流过程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五章 地貌
地貌成与河漫滩
第六章 土壤圈
土壤、土壤肥力及土壤质地的概念 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土壤水分类型 土壤质地的分类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从 水、肥、气、热四个方面分析) 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利用 对策
自然地理基础自然地理基础学习提纲学习提纲绪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第一章地球?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地壳?常见岩石矿物类型?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地质构造概念及类型?地质构造概念及类型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大气圈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大气能量及保温效应?降水的类型?大气环流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气团锋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第四章海洋与陆地水?全球水量平衡特点?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河流水系?河流水系流域的概念?径流的形成及集流过程?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流域的概念第五章地貌?地貌成因?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的类型?河床与河漫滩第六章土壤圈?土壤土壤肥力及土壤质地的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土壤质地的分类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从水肥气热四个方面分析?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利用对策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其作用特点?生物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分及结构?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考试题型及分值?名词解释
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提纲地理作为集合自然、人文、社会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展示全球和局部地域场所的地理形态、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科学。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自然地理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学习中,自然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结构部分,其中包括地球、水资源、气候、生态环境等。
本文将给出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复习提纲,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自然地理知识。
一、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造1.地球的三维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外核、地幔、地壳)、相互关系及特性;- 地球大气层结构;- 地球表层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发现和代表人物;- 板块构造的类型和对地球表层的影响;- 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理现象。
二、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1.全球水资源的分布- 全球水资源分布规律及世界各地主要河流的分布;- 全球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作用。
2.水的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现状;- 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常见水污染和防治方法。
三、气候与气象1.气候与气候因素- 气候与气象的差异及气候要素;- 全球气候带及其特点;- 局部气候和气候现象的影响因素。
2.气候变化及影响- 气候变化的定义和发展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生态环境与保护1.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2.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 有关生态环境概念的解释;- 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管理。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复习提纲。
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造、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气候与气象、生态环境与保护等知识点。
同时,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和考察,以及民间参与和社会服务等方式进行深入的实践和体验,以提高地理学科的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综合体2、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3、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成分概括为四大类,即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4、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土壤,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动态的。
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
每一组成要素都按着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但是,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
换言之,没有一个要素不受其他要素的影响和给予其他要素以影响,因此,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为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5、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①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②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相物质并存③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④人类聚居的场所6、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一般特性①分层性:对流层、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分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最普遍的结构特性)②交织性:大气层中包含水分、固体物质、生物体;水体包含溶解气体、矿物质、悬浮泥沙生物体;岩石圈包含空气、水、多种生物。
以上分层结构的共同点: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和其他成分处于彼此叠合、相互渗透之中③集中性④综合性⑤差异性⑥多级性7、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时间上稳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的分布格局。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包括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不同自然综合体之间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
8、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结构指维持着空间结构的自然综合体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模式9、系统:一般定义为相互关联的元素的集。
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10、系统的基本分类①功能类型:a孤立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②结构类型:a形态系统b级联系统c过程-响应系统d控制系统③其他分类:钱学森把系统分为a小系统b大系统c简单巨系统d复杂巨系统11、辐射平衡: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辐射平衡12、海洋潮汐、大气潮汐、固体潮汐的概念: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地球发生潮汐变形。
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
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差异及其所表现的空间规律的科学.2、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综合性: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岩石、大气、水、生物、阳光。
区域性: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又有区域性的特点。
(大尺度区域、中尺度区域、小尺度区域)第二章岩石圈3、岩石分类及特征(1)岩浆岩(火成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凝而成的岩石。
按岩石冷却地点距地表的深度可分为两类: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大、结构致密;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小。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急速冷却形成的岩石。
流纹构造和绳状构造:岩浆在流动过程中急剧冷却形成;气孔构造:岩浆中含有的水汽挥发留下气泡;杏仁构造:气孔中填充次生矿物而形成。
(2)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
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层理: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
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逆变层理)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变质岩:地壳中原来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特征:斑点构造;片理构造(板状、片状、片麻状)4、地质作用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P22)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5、水平构造及其地貌类型、丹霞地貌(P24)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
高中自然地理的复习提纲
高中自然地理的复习提纲高中自然地理的复习提纲〖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地理复习题提纲
地理复习题提纲地理复习题提纲一、自然地理1. 大地构造-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等组成部分。
- 掌握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原因。
2.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 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形状,而非完全的球体。
- 掌握地球的半径、直径以及各种地理尺度的计算方法。
3. 地球的运动-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昼夜变化、四季交替等。
- 了解赤道、南北极圈、回归线等地理概念的形成原因。
4. 气候与气象- 掌握气候和气象的区别,了解气候要素和气象要素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 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如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等。
5. 水文地理-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
- 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挑战。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了解人口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指标。
- 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以及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方法。
2. 经济地理- 理解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地理分布特点,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 了解全球化对经济地理的影响,如跨国公司、贸易关系等。
3. 文化地理- 掌握文化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文化的地理分布和交流方式。
- 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以及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4. 城市化与环境- 了解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 掌握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原则和实践,如绿色建筑、城市园林规划等。
5. 地理信息系统(GIS)- 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如地图制作、资源管理等。
- 掌握GIS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地理实践1. 地图阅读与制作-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和符号,能够准确阅读和解释地图信息。
- 了解地图制作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制作简单的地图。
2. 野外考察与实地调查- 熟悉野外考察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应用地理知识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
地理复习提纲2篇
地理复习提纲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篇:自然地理一、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 地球的形状:赤道高,两极低;椭球体。
3.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4. 地球的地壳构造:板块构造理论。
5. 地球的动力与地质现象:火山、地震、地热等。
二、地理的气候与天气1.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与联系。
2. 常见的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3. 影响气候的因素:海洋和陆地分布、大气环流、地形等。
4. 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意义。
三、地理的土地与水1. 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农业、工业与城市等。
2. 主要土地类型的特点:农田、草地、森林、沙漠和湿地等。
3.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淡水资源、水循环和水污染等。
4. 湖泊、河流和冰川的形成和演变。
四、地理的生物资源和环境保护1. 生物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植被、动物和微生物资源等。
2. 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食物链等。
3. 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保护物种等。
4.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第二篇:人文地理一、人口与人口分布1. 人口变动与人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人口增长的原因与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等。
3. 人口分布的规律:城市化、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等。
4. 人口问题与解决方案:老龄化、人口稀疏和人口过剩等。
二、城市与城市化1.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人口规模、经济功能和城市结构等。
2. 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扩大和资源压力等。
3.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城市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城市建设等。
4. 城市问题与解决方案: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等。
三、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1. 资源分布的规律: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的关系。
2. 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等。
3.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等。
4.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与解决方案。
四、交通与通信1. 交通与通信的作用:加快信息传递和促进经济交流等。
地理核心知识规律总结提纲(高考地理复习冲刺)
地理核心知识规律反馈提纲一、自然地理部分Ⅰ、描述部分(有什么)1、如何描述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土壤等方面入手。
例:简述井岗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答: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
2、如何描述某地的地理位置特点: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相对位置、特色位置等。
例:描述上海市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可不要);我国东部沿海,东临东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我国东部沿海的中心位置,和南北方各港口城市遥相呼应,交通便利。
3、如何描述某地区的地形特征:从地形组成、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三个大方面分析。
例: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地貌发育。
4、对气候特征的描述: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入手。
例:描述旧金山的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5、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从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6、描述降水特征: 从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变化、雨季长短等。
7、如何对河流特征进行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落差和峡谷的分布。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1)水位的变化: 大或小,有无汛期和枯水期的变化。
(2)水量的大小:以上与该流域的气候有关。
(3)含沙量:大小与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有关。
(4)结冰期:长短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零摄氏度,河流结冰)(5)水能大小:与河流的落差大小和水量大小有关。
例:描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并分析成因。
答:松花江纬度位置高、冬季长气温低、结冰期长;春季积雪融水补给,而出现春汛,受季风影响有两个月的夏汛期,流经地区林木茂盛,含沙量小,由于补给水较充足,汇入支流较多,水量较丰富。
自然地理学复习纲要
自然地理学复习纲要自然地理学复习纲要一、绪论1、地理环境:指一定社会在某一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关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分类: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任务(1)研究各自然要素的特征、形成和发展(2)研究各自然要素的之间的关系(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5)研究人为环境3、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二、地球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语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日地距离、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哪些影响?最显著区别:存在生命日地距离:保证地球得到适量的太阳辐射,推动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过程;促进臭氧层、电离层形成,以维护地球自身安全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而造成地球表面热量的带状分布及其他自然地理现象的地带性规律大小:促进大气圈的形成,海洋、湖泊、生物的出现和温度的稳定运动:自转:昼夜更替;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地方时差异;地球球面弹性变形公转: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海陆分布:对南北半球的气候有很大影响3、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4、地表海陆分布的特点(1)具有“水球”之称(2)海陆分布不均:水半球和陆半球(3)海陆分布对蹠现象(4)大陆分布的成对现象(5)大陆轮廓形状特点:倒三角形、边缘的吻合性5、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原因: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过程密切相关。
放射性元素的辐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逐渐升高,因而物质具有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6、名词解释(1)恒星:质量很大且能发光、可凭肉眼看见的天体(2)行星:自身不发光,质量较恒星小,绕恒星运动的天体(3)矮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4)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5)海陆起伏曲线:根据陆地等高线和海洋等深线圈,计算各高度陆地和各深度海洋所占面积或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绘出的曲线三、地壳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各有什么特征?岩浆岩:表面存在流纹、块状、斑杂、气孔或杏仁状构造,由岩浆冷却构成沉积岩:具有层理,含有化石;具有碎屑结构和非碎屑结构;层面具有原生构造特征变质岩:含变质矿物,具有变成构造与变余构造等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1)岩石圈是由几个不连续的板块构成(2)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接合部是活动带(4)地幔对流带动板块运动3、板块边界的类型:扩张(或增生)型边界;俯冲(或汇聚)型边界;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4、简单描述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1)水平构造:指层面水平或基本水平(倾角<5°)的岩层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2)倾斜构造:指经构造运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5°~85°)的岩层(3)褶皱构造:指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但仍基本保持其连续完整性(4)断裂构造:岩石所受应力超过其自身强度的极限而发生破裂,导致岩层丧失其连续性的现象5、名词解释(1)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个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2)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3)构造运动: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4)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位四、大气圈与气候系统1、名词解释(1)标准大气压:气象学把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1013.25hPa (2)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3)饱和水汽压: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此时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4)冰晶效应:当水滴和冰晶共存时,在温度相同条件下,由于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水面饱和水汽压,水滴将不断蒸发变小,而冰晶则不断凝华增大(5)水平气压梯度力:通常把存在水平气压梯度时单位质量空气所受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6)大气环流: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7)气团: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8)天气系统: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9)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10)热带气旋: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性涡旋2、大气圈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几层?各层的性质如何?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5层对流层:大气的最低层,平均11km;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主要的天气现象发生于此层平流层:对流层顶-55Km高空;气流稳定,温度随高度不变或微升;水汽尘埃少大气透明;极少云和降水等气候现象中间层:平流层顶-85 km高空;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空气垂直运动剧烈;水汽极少,基本无天气现象;近层顶出现电离层暖层:空气密度很小,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因而温度随高度上升很快增加;该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最顶层常出现极光散逸层:无明显边界,空气极其稀薄,大气质点碰撞频率很小,地球引力很小3、对流层主要特点:空气垂直运动旺盛4、气团和锋面可分为哪些类型?锋面附近气象要素有哪些突变现象?气团:按其热力性质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冷风过境:大风降温,形成锋面雨,雨落在锋后暖锋过境:降水出现在锋前冷区,为连续性降水,历时长但强度小准静止锋过境:连阴雨天气锢囚锋过境:锋两侧均降水,且强度大5、降水形成的条件:雨滴下落速度超过气流上升速度;雨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前不至于完全被蒸发6、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1)使来自东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风强度减弱,造成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偏南,出现南方暴雨成灾、北方干旱少雨的异常现象(2)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偏晚(3)东部地区秋季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雨分布(4)容易出现暖冬(5)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气旋或台风数量偏少7、简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海拔高度、地表形态、方位(坡向和坡度)等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的结构体系2、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第二章岩石圈系统3、岩石圈、软流圈、构造圈4、地壳的元素组成5、矿物、造岩矿物矿物:矿物(mineral)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组成岩石主要成份的矿物,称造岩矿物。
6、断口、解理、节理、断层7、沉积岩(水成岩)特征:层理(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化石层理: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
是不同时期沉积作用所形成的。
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8、沉积岩类型(按沉积物类型):碎屑岩类、黏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9、沉积岩类型(按沉积物颗粒大小):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泥岩、页岩)10、变质作用的类型动力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使原岩破碎、变形及一定程度的重结晶,称~。
如,构造角砾岩、碎裂岩。
接触热变质作用(局部):发生于侵入体与周围岩接触带,围岩受热后矿物发生重结晶、脱水、脱碳,形成变晶结构与新矿物。
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其实质是高温下岩浆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与热液通过与围岩的交代作用使后者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矿物。
区域变质作用(大面积):区域性构造运动导致的深广范围的变质作用,称~。
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间的一张过渡性地质作用。
11、变质岩的特征:斑点构造、片理构造(板状、片状、片麻状)12、地质作用及分类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13、岩石产状三要素岩层产状三要素1、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它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
2、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与走向垂直。
3、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4、水平构造及方山地貌、丹霞地貌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原因:受内力地质作用扰动较小、岩层呈整体上升或下降运动方山地貌:在水平岩层地区,如果地壳大面积上升,可形成构造高原和构造台地,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后,可形成面积大小不一彼此孤立的高地,称为方山。
规模较小的叫桌状山。
方山地貌特征:顶部常由坚硬岩层组成,地形面与岩层面一致;坡折线明显。
丹霞地貌:在红色石英砂岩组成的水平岩层或单斜构造地区,经流水沿垂直节理强烈侵蚀后,造成陡崖和峡谷,峡谷与峡谷之间常形成孤立的石峰、石柱或呈报状的地貌形态。
这种地貌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山最为典型。
15、单斜构造、单斜山(单面山、猪背岭)单斜构造:一个地区的一系列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而岩层的倾角较小(小于25度)。
成因:(1)位于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2)地层不等量抬升;(3)沉积基面倾斜,如大陆架沉积。
单斜岩层形成的山地,在地貌形态上常表现为两坡不对称的单面山。
顺岩层倾向的一坡缓而长,其坡度受岩层倾角控制,称为顺向坡(或后坡);与岩层倾向相反的一坡陡而短,称为逆向坡(或前坡)。
因此,单面山两侧的等高线疏密变化呈现明显的不对称。
两坡都很陡且坡度相同的称为猪背岭(galera)。
16、褶曲的几何要素褶皱是岩层的弯曲,岩层的单个弯曲称为褶曲。
翼:褶曲岩层的两坡核:褶曲岩层的的中心轴面:褶曲两翼的对称面枢纽:轴面与层面的交线17、褶曲的基本类型:背斜、向斜18、复背斜、复向斜19、根据轴面的产状,褶曲分类直立褶曲:轴面近于直立,两翼倾向相反。
倾斜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倾角大小不等。
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平卧褶曲:轴面近于水平。
20、原生地貌、次生地貌21、地形倒置在岩层的褶皱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形成节理,因而侵蚀破坏较快,从而形成谷地,称为背斜谷。
相反,向斜核部因为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致密,故侵蚀较慢,形成向斜山。
这种内部构造与外部起伏完全相反的现象称为地形倒置。
22、断层要素断层面:岩层发生断裂时的破裂面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层盘: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上盘:位于断层面之上的一盘、下盘:位于断层面之下的一盘)23、断层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平推断层:断层沿水平方向相对位移24、断层崖、地垒、地堑断层崖:由于岩层断裂位移造成的陡崖。
地垒:由断层抬升所形成的山地,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
地堑:由断层下降所形成的谷地,滇池、洱海、贝加尔湖为地堑式断层湖,汾河谷地和渭河谷地为地堑谷。
25、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及存在的问题大陆漂移的证据:1.拟合大陆的外形2.地质学:北大西洋两岸地层具有连续性。
3.古气候学:各大陆上存在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岩石类型出现在现代条件下不该出现的地区、极地区分布有古珊瑚礁和热带植物化石、赤道地区发现有古代的冰层4.古生物学:大西洋两岸的古生代动物化石组合很相似、南极洲有许多陆生爬行动物的化石在其它大陆上同样存在5.古地极迁移:在地球磁场的影响下,磁性矿物在岩石形成时保存了地球磁场方向的古地磁记录。
通过从各大陆不同时代地层里测出几千个古磁极的位置,可以推算在2亿年前的所有大陆曾是一块共同的大陆——泛大陆。
大陆漂移学说存在的问题:1.大陆漂移的机制不清,大陆地壳不可能在刚硬的岩上。
2.大西洋两岸可类比的生物仅占生物种属的5%。
3.大陆漂移仅仅在地史的最近一个时期,人们要问,地球最近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大陆分离漂移?在更老的地质时期,大陆地壳又怎样运动呢?26、地幔对流地幔对流:地幔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使地幔物质以每年数厘米的速度进行大规模的热循环,形成对流圈,并作用于岩石圈,成为推动岩石圈运动的主要力量。
洋脊是地幔物质上涌的离散带,海沟是地幔物质下降的潋合带。
27、全球板块划分1、太平洋板块2、欧亚板块3、非洲板块4、美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5、印度板块(印度洋板块、澳洲板块)6、南极洲板块28、板块边界类型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守恒型边界29、离散型板块边界:大洋中脊(全球大洋中脊分布)、大陆裂谷带离散型边界:也叫生长边界,伴随洋壳增生和海底扩张。
特点:两板块做背离运动,向两侧分离大洋中脊:发生于大洋岩石圈之间,由于洋脊拉开,地幔物质上涌,形成大洋中脊,同时洋底岩石圈在大洋中脊不断增生。
大陆裂谷带:发生在大陆岩石圈之间,使统一的大陆岩石圈板块分离。
30、汇聚型板块边界:俯冲边界(海沟—岛弧—盆地系)、碰撞型边界(也称地缝合线)汇聚型边界:也称消亡边界,指两个相互汇聚板块之间的边界。
俯冲边界: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
海沟—岛弧(island arc)—盆地系:在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处,板块俯冲带动洋底陷落,形成海沟。
而俯冲下去的大洋板块将大陆板块拱起,使陆壳抬升弯曲成岛,因而在板块交汇处形成岛弧。
岛弧向大洋一侧是海沟,向大陆一侧为边缘盆地,因而形成海沟—岛弧—盆地系。
碰撞边界:也称地缝合线,是两大陆板块碰撞的边界,表现为活动造山带。
31、全球火山地震带32、地层及地质年代的概念地层:岩石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地质时间内形成的层状和非层状的岩石的总称。
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地质年代:地壳中不同年代的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
包括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33、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方法(地层层序律、生物地层学法、岩石地层学法、构造地层学法)地层层序律:如果一个地区沉积岩没有受到扰动,先沉积的是较老的岩层,后沉积的是较新的岩层,这种上新下老的地层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生物地层学法:1.地球上生物演化的规律: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
2.标准化石:有的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没有变化,它们的化石可以在不同的地层里出现;只有那些延续时间短、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特征显著的化石,才有鉴定地质年代的意义,称为标准化石。
3.指相化石:有些生物只能生存在一定的环境,所以,可以根据地层中的某些化石,推测当时的古地理环境,这种化石叫指相化石。
岩石地层学法:岩相(沉积相):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石特征。
岩性:岩石组成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等。
构造地层学法:沉积岩地层的接触关系34、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地壳长期处于下降地区,沉积物连续沉积,层理相互平行,沉积时间无间断。
假整合接触:地壳运动由下降转为上升,而在上升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只是沉积中断,并遭受剥蚀,而后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从而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某一时代的地层,但新老地层仍然平行,称为假整合接触,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地壳在由下降转为上升过程中,原先沉积的地层发生强烈的变形,经风化剥蚀后,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这时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但有明显的缺失,而且上覆新地层与下覆老地层之间成一定角度相交,称为不整合接触。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35、大气圈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概念、作用)干洁空气:不包括水汽和固态、液态粒子的混合气体。
水汽: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成分;能反射太阳辐射;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气溶胶:气溶胶粒子:大气中悬浮的固态和液态微粒。
气溶胶粒子和气体介质一起称为气溶胶。
水汽的凝结核,对云、雨、雾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降低大气的透明度,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起保温作用36、大气圈结构及特征: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平流层:上热下冷,与对流层刚好相反。
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
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
空气分子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后可发生电离,习惯上称为电离层的D层。
暖层(热层):中间层顶(约85千米)至250km之间的大气层。
从热层底部向上,大气温度迅速增加,达到温度梯度消失时的高度,即为热层顶。
热层几乎吸收了波长短于1750埃的全部太阳紫外辐射,成为主要热源。
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层顶温度可达1500K,昼夜变化很大。
散逸层:亦称“外层”、“逃逸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称为外大气层。
由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气体及微粒可以从这层飞出地球致力场进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