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十二章 教学概述

教育学第十二章 教学概述

5)发展主义代表人物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 教学论方面》,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6)信息技术主义代表人物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提出教学过程的环节及其教学策略 7)人本主义代表罗杰斯的《论人的形成》,强调 教学过程中的知情合一 8)后现代主义代表斯拉特瑞《后现代时期的课程 编制》,认为课程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变革的, 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和沟通的过程,充满不确定 性和创新性。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 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认识过程, 因而如何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 一直是教学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 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3) 防止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 向。
• 学生认识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获取直接
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 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 识成果。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 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 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 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 关系
3)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教育学科和教学理论开始成为一 门独立学科,教学过程 :“明了、联系、系统、 方法”四个阶段
3、当代教学新观念 1)进步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杜威(实用主义哲 学家) 《儿童与课程》 ——首次根本改变了传统教师中心的教学观 2)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学习的科学和 教学的艺术》,设计了程序教学机器,提 出自动化自我教学思想; 3)科学主义代表人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学》,教学目标的分层。 4)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布鲁纳《教育过程》、 《教学理论探讨》——提倡发现学习

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课件

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课件
共享和理解。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过于强调认知过程而忽视情感因素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认知过程,而对情感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学 习者的情感状态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度的焦虑、压力等负面情感会 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难以完全复制和量化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 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完全复制和量化该理论的应 用效果。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 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自主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 习能力。
问题解决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过于强调主观建构,忽视知识的 客观性和准确性。
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水平会影 响他们的建构过程,容易出现误
教学机器
行为主义理论还被应用于教学机器 的设计中,通过模拟教师的教学模 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1 2
忽视内在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只关注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 关系,忽视了个体的内在因素如认知、情感等对 行为的影响。
缺乏对行为的内部机制的解释
行为主义理论只关注表面现象,即行为的表现和 结果,缺乏对行为的内部机制的解释和理解。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 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教学理论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影响
提供理论指导
教学理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 指导和实践框架,帮助教师更好 地理解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和策 略。
促进实践创新
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可以促进 教学实践的创新和变革,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教学论的主要流派教学论的主要理论(按重要顺序排列)1.洛克―17C英国--《教育漫话》教育作用:“白板说人”人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教育在人个性的形成、发展人的能力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教育目的:培养绅士教育途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体育或健康教育、德育、智育**洛克第一次提出了包含德、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

2.斯宾塞―19C英国--《教育论》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9世纪―英国--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一词。

首次表达了“智育、德育、体育”三个基本范畴,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传统教育主张以科学教育取代古典教育。

注重科学的课程体系:将普通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五个部分:1.生理学和解剖学;2.语言、文学、算术、逻辑学;3.心理学和教育学;4.历史学;5.自然、文化和艺术。

不足:过于强调自然科学教育3.爱尔维修―18世纪--法国―教育万能论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

要求彻底改造旧学校,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教育。

4.狄德罗―18世纪―法国反对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优良的自然素质,抑制不良的自然素质。

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主张推行强迫义务教育。

5.拉夏洛泰―18世纪―法国--《论国民教育》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权应该属于国家而非教会;教育应该为国家培养公民而非为天主教培养教士;主张建立新的教育制度;6.第斯多惠―19世纪―德国―“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天资、教育、自由自主教学论:所有的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教学原则:遵循自然原则;遵循文化原则;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直观教学原则。

论教师:对教师的要求:自我教育、要有崇高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7.乌申斯基―19世纪―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 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学观:教学包括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

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

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

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影响较大的课程改革。 第一次改革出现在20世纪初,改革的理论是杜威的实用主 义思想; 第二次课程改革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的理论基 础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 第三次课程改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理论基础是 新兴的建构主义。
一、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第三节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的必修课 1.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需要 林崇德认为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 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舒尔曼(Shulman)将教师的知识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主 要类别,其中内容知识主要有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的获得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全是实践,实际上 实践性知识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结晶”
2.实现有效教学的需要
有效教学首先应该是合理的,或者说是具有合理性的。而 所谓合理性一是合目的,二是合规律。合目的是价值理性 问题,合规律是工具理性问题。
3.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
㈠掌握基本结构,了解前沿动态,明确探索空间 学科的基本结构由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价值观组成。 基本概念:课程与教学 基本原理:社会、文化、儿童三者的关系;教师与学生、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的人本主义思想和存在主义。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教育 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人”。
2.实施平行课程体系。包括学术性课程、社会体验课程和 自我实现课程;提倡“非指导性教学” 。
(六)存在主义课程论
存在主义课程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奈勒( G. Kneler )
(一)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产生于20世纪初,其理论基础是卢棱的自然主义、杜威的 机能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 1.课程就是教育性经验。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而 经验不是思想出来的,而是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 是在做中学到的,也就是从活动中学到的。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一、行为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变化,通过外界刺激和反馈来促进学习。

行为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接受刺激和反馈,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模式。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角色,强调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强调学习者的行为和结果。

在行为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控制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执行者。

二、认知主义教学论认知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通过个体的思维、记忆和理解来建构知识。

认知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形成新的理解和意义。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在认知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则是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主体。

三、建构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通过个体的社会互动和合作来共同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参与具体的实践和情境,共同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促进,强调学习者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在建构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积极参与和合作的成员。

四、社会文化教学论社会文化教学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通过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社会文化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逐渐掌握和运用文化工具和符号系统。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塑造,强调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认同。

在社会文化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伙伴和指导者,学生则是社会文化实践的参与者。

五、个性化教学论个性化教学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个体差异的过程,通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设计和支持来促进学习。

中学教育学第六章教学理论

中学教育学第六章教学理论
总结词
重视真实情境中的学习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应与实际情境相联系,学生应 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以培养其实践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应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实 践项目,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性和实用性。
03 教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 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常用的教学方法 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 。
教学理论的重要性
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 指导,帮助教师理解教学过程、 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质量。
促进教育改革
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紧密相 关,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 践指导。
培养未来教师
通过学习教学理论,师范生和在职 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本质、掌 握教学技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 者。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就是通过强化和 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它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个被动 的过程。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总结词
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应该系统地提供刺激,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反应,并及时给予强 化或纠正。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格发展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 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格的发展过程,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人需求、情感 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理论十大流派及启示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理论十大流派及启示

一、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理论之所以能够引进并在中国产生深刻的影响,既与这一理论学派的特征与价值倾向性有关,也与中国当时的现实需要密切相连。

这些原因的存在使我们在引进和借鉴世界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之时必须要注意到:1.现实需要是一种教学理论之所以得以引进并能够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2.文化取向是影响一种异域教学理论影响力发挥的重要因素3.教学理论的操作性关乎一种理论在实践中的生命力二、进步主义理论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教学上,以克服传统教育所带来的缺陷为出发点,力图使课程与学生的可实现的需要和当前的兴趣结合起来。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进步教育运动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自发的群众性教育运动。

这就决定了它与教育实践的密切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3、强调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都必须最大限度地吸引教师和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参与。

否则,任何良好的改革愿望和策略都会在实践中遇到种种障碍。

三、要素主义理论要素主义者的观点是针对当时美国教育偏激、教育质量下降的讨论而发的,因此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对立,是与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相对立的,也正是如此它没有超出“二元对立”的怪圈,因而也免不了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儿童作为“人”的一面关注的太少,太注重知识的体系性而忽视了学习时情境的变异性等。

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进行着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的思维模式已经走出了“单一对立”的局面,在“超越二元”的光环中,重新回味要素主义的教育观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我国教育如何在保留传统教育有价值内容的基础上稳步前进而有新发展,是不无意义的。

1.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教育与现实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的矛盾关系。

2.要素主义教育观代表的是狂热的改革浪潮中的另一种声音。

3.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文明遗产和教师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4.学习方式(包括教学形式)的变革:综合化与走向另一“变异”的矛盾。

教学论流派

教学论流派

教学流派一、发展性教学理论——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苏联的一种教学理论,该理论强调教学要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能力的发展;要求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强调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注重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等内部诱因;主张让学生过丰富的精神生活等。

1.代表人物:赞可夫2.教学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难度”:克服障碍。

克服困难和学生做出努力的程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过程中障碍的排除,应该是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努力地结果,而不应是受旁人暗示的结果。

当然,难度要注意分寸,控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那种难度上。

如果超出学生的理解力,高难度反而从一种正面的因素变成反面的因素。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指的是教师讲的东西,只要学生懂了就可以往下讲,不要原地踏步。

高速度也要有分寸,以能否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为标准和依据。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要注重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要求学生理解的是学习过程,掌握知识的过程,要求教师不仅“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5)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3.教学目的: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二、结构主义教学理论1.代表人物:布鲁纳2.主要观点(1)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早期学习(学习准备观念的转变)(3)发现学习三、范例教学1.代表人物:瓦根舍因2.基本原则(1)基本性原则。

强调教学应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和基本规律等,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2)基础性原则。

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本质性和根本性,要求教学内容符号学生生活实际,适应其智力发展水平,难度适中。

(3)范例性原则。

要求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地传授学生知识,而应传授经过精选的、基本性的和基础性的知识,是能够起示范作用的知识。

通过这些“范例”的教学,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

教学理论流派简介

教学理论流派简介





目标教学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硝 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的制定:

认知目标:了解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理 解并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以硝酸的实际用途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的科学精神,以化学家玻尔(N.Bohr, 1885-1962)用“王水溶解金牌”的故事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


课堂教学的组织
• •
以多种方式引入课题。 要求学题(即不同层次的教学目 标),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有重点地再 次阅读教材。主要思考题如下:

了解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王水的组成, 并能正确写出硝酸分解及其与铜、碳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释浓硝酸发烟、发黄的原因,并说明 硝酸的存放方法。 鉴别盐酸、硫酸、硝酸的稀溶液。 从元素化合价的观点说明硝酸在与铜、 碳反应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或实验验证等 方法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交流,逐步达到以上四 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初次反馈信息,教师作出适当的总 结、归纳,并布置课堂形成性练习。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形成性进行恰当的分析 ,对 个别“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同学进行适当 的个别辅导。
二、分层次教学法
一个人从社会得到了什么,以及给予了社会什 么,这两者之间应保持一种严格的和谐。 重视智育,认为智育具有双重任务,即掌握知 识、发展智力。 把劳动教育看成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劳动是“一般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 不可缺少的途径。
八、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项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具体讲: 要求教师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耗费更少的时间取得 更好的教学效果 精选教学内容,达到教育内容最优化 组织教学时要把学生分班、组、个人并将其有机地结 合起来实行教学形式最优化。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特定的 时间,特定的内容遵守最优的教学原则,选择最优的 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

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

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

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

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

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

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课程教学论之课程各流派

课程教学论之课程各流派

课程流派整理一、夸美纽斯的课程理论·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以及教育改革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成果,总结了自己四十余年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他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夸美纽斯的课程论: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即人人应该掌握各种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但也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夸美纽斯在他的泛智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关于课程的比较系统的理论。

1.课程分类夸美纽斯把课程分为三类:主要课程、次要课程和第三类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宗教神学等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体育、音乐、游戏等。

主要课程包括智慧、辩才、正直行为和笃信宗教的本质、核心和内容。

次要课程主要是指为主要课程服务的辅助性课程。

第三类课程主要是指增进健康和换发精神的娱乐游戏等课程。

2.课程体系夸美纽斯提出和论证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课程体系。

他提出,在国语学校,除了当时普遍开设的读、写、算和教义问答外,增加了几何测量、自然常识、地理、历史、唱歌和手工技艺等;在拉丁学校,除了当时普遍开设的七艺之外,主张增加物理、地理、历史,还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本民族语和一门现代外语课程。

3.教科的编写夸美纽斯在教科书的编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认为教科书应当是简明扼要的,内容排列应当是有系统的,而且应当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明白简单的语言来阐述。

4.课程论的特点:(1)扩大了学校教学科目的门类,突出了自然学科的地位,重视语文工具学习。

(2)确立了学校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1.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现代教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现代教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现代教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现代教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2011-03-10 12:46从19世纪以来,教学论孕育出了众多的流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促使教学观念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这里,拟对八种影响比较大的现代教学理论流派进行简要分析介绍。

一、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赫尔巴特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流派,常被人称为"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创始人主要是赫尔巴特,发展者主要是他的学生齐勒(Ziller, J., 1817-1882)和赖因(Rein,W.,1847-1929),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教育目的他们坚持,教育的必要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教育的选择目的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

前者的实质是人对现存制度的服从和迎合传统,后者的实质则是为了使儿童的发展与现实和未来社会分工就业匹配起来。

(二)关于教育目标他们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较近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兴趣。

这样就在教学层面上,把其提出的有着内在矛盾的教育目的观念统一了起来。

(三)关于课程形态他们建构起来了规范化的"学科"课程与教学形态,追求古典人文学科与现代实科相结合。

主要设置有自然(博物)、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文法、自然哲学、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古典语、现代外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19个科目。

(四)关于课程横向结构面对分科导致的知识割裂问题,赫尔巴特主义提出并实践了科目主题中心整合法。

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统觉心理学的整合原理,齐勒继承了赫尔巴特的衣钵,建构起了以"历史、文学、宗教"为中心和以历史为核心的课程整合法。

(五)关于教学方法赫尔巴特认为,儿童要扩大观念就得依靠经验的积累,并主要地在教学中获得知识。

立足于统觉心理学的基础,他将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后经其弟子引申发展,形成著名的"五段教学法",长期风行于欧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

教育学原理 第七章 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教育学原理 第七章 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学科中心)
社会中心(社会改造主义)
学习者中心
人物
泰勒,布鲁纳,要素主义,永恒主义
弗莱雷,布拉梅尔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威(经验主义),奈勒(存在主义)
观点
核心
知识(间接经验)
社会问题
学生
基础
学科分类
社会的需要
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生的生活需要
教学
学科教学
讨论、参与社会实践
活动、问题
开发者
专家
3,不便于在学校实行,尤其是小学。
1,忽略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2,教学质量低下
学生
特点(优点)
1,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及技能
2,有利于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3,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1,强调改造社会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批判意识
1,心理学化
2,锻炼学生的直接经验和能力
评价(缺点)
忽略了人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心理逻辑和实用性
1,夸大了学校对改造社会的职能;
2,即忽略了直接经验又忽略了间接经验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学理论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1)鉴于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那么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如何控制与强化教学的过程,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的传授是可以控制和强化的,这是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2)鉴于重视强化对学习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回去,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强化。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学者斯金纳(Skinner, B.F.)提出的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指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按照逻辑变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流派,它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规律,很多方面直到今天都对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提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和强化等。

但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提出的心理学观点,有些很难直接迁移到人的身上。

它强调外显行为的变化,无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内部心理过程;它可以解释低级学习活动,但不能解释人的高级思维过程。

因此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受到诸多的批评和挑战,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开始出现并成为主导的理论,这就是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认知心理学对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1)学习应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2)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学习的基础,强调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作用;积极的学习心向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在这些影响之下,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主张。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结构。

跟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同,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就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

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与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 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 1982 )与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就是:(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

优点与缺点:见 P182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0 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B、Watson , 1878---1958 )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

她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就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与控制行为。

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与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式。

其中以 B · F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就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就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

她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与预见有机体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四)批判几种错误的教学观
1.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固然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传授知识,但绝非是唯一任务,同时教学是包括教 和学的双边活动,而传授知识只反映了教的方面活 动,却未能反映学的活动。 2.教学就是上课:这种观点是从教学的组织形 式来给教学下定义的,但这也不完整。因为,教学 除了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外,还有其他的组 织形式。所以,教学也不能等同于上课。

2.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不是科学。主要原因是教学涉及人、人的感情和人的价值 观念,而这些方面是科学鞭长莫及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教 学应当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行为科学,可以将教学的诸种因 素、变量分析出来,揭示变量间的关系和规律,以有效控制 教学过程。 其实,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一方面,教学的根本 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的充分发展。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身 心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 律。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构成了教学的科学基 础。另一方面,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化的存在。充满了教师与 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认知的、情感的和价值观念的冲 突。总之,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仅靠科学还不能 充分把握教学的本质的,教学还需要艺术的基础。在教学中, 当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教学 就成为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在这些不同的认识也能找到一些共同点:
第一,都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 第二,都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 的主体地位; 第三,都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功能。义中应该明确地或隐含 地从两个方面给以说明:教学应该怎样;教学应该如 何。因此,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 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 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 冶个体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 水平的活动。 广义的教学包括着人类在所有情况下教和学的共 同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人与人之间的 传授与学习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学。狭义的教学, 它是专指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组织的教和学 的活动。 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 间交往互动与共同的发展。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 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 一定的知识、技能并获得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发展。



教学内容“水可以蒸发”。
第二位教师给学生做了个实验,让学生看到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然 后让学生记住水蒸发原理; 第三位教师问学生水杯子里的水干了,是什么原因?学生议论纷纷, 有的说被小动物喝了,于是教师引导他们证明是否被小动物喝了,学生在 杯子旁放上许多沙子,看有无动物脚印,结果证明不是。另外一个学生提 出是蒸发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证明是蒸发,把水加热....
16
二、教学的意义
1.
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 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是一门专门组织起来进行传授知识的活 动。因而,通过教学能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 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有 力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使青少年学生的个体 发展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 从而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13
(五)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与教育

教 育 教学
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 与整体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 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另一方面,教学工作是学 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他们的关系所示。 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 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 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 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7
(二)教学的涵义

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来探讨教学概念,因此理 解也不一致。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概念。 (1)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 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 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 (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认为, “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 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 (3)我国教育家王策三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 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统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 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 思想品德。” (4)我国教育家李秉德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 导学的人进行学习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 或相统一的活动。” 8
14
(2)教学与智育

智育的途径 作为教育途 径的教学
一方面,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 惟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 实现;另一方面,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 却不是教学的惟一任务,教学也要完德育、体育、 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5
(3)教学与自学

教学还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自学相紧密联系。 教学由教与两方面组成,其中,学既包括学生在 教师的直接教授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为配合教 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独立作业等自学活动,而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 到能独立自主地自学。但是教学与学生在教学之 外独立进行的自学有严格的区别,后者是学生独 立自主进行的学习,根本不同于教学中的预习、 复习和作业。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 学。
第六章 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教育科学系 苏堪宇
1

本编详细介绍教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包括教学的概念与流派、教学过程、教 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 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其改革等。
2
大纲内容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 2.教学的意义 3.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教学理论的概念;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的区 别;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
17


2.从教学的育人作用上看,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 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经。 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包 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知识传 授给学生,促进他们在智、德、体、美、劳等方面按预期 的要求发展。因而,教学成了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 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只有以教学为 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教育质 量,从而保证人才质量。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实践的经验 和教训,从正反两方面证明: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办学 思想,教育质量就能提高;反之,教育质量就必然下降。 3.从教学的日常工作看,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 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以教学为主,是 指学校应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 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
18
三、教学的主要任务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又称“双基”教学。
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 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 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知识去完成某种 实际任务的能力。 基础技能: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 技巧:是指一种操作或动作的自动化。
3

要求学习者明确教学的概念、意义和主 要任务,了解教学理论的概念及与学习理论、 课程理论的区别,理清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 的脉络,认识和掌握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4
第一节 教学概述

[讨论]教学不是指学生的活动,是教师的活动,教学指的是 老师怎样讲课。这样讲对吗? 下面三位教师的教学,你认为哪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19
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普通基础知识和专 业基础知识教育,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各门科学的基 本知识是教学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些基本知识要求反 映人类知识的全部成果,包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 思维科学、哲学各个领域,是完成学校德、智、体、美、 劳必备的知识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劳动并 在劳动实践中发现和创造知识的基础。 我国的学校教学工作必须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 必要的基本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不应该仅仅理解 为使学生获得一些读、写、计算和操作实验仪器等方面 的技能技巧,也包括体育运动、审美活动和从事劳动实 践方面的技能和技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使学生获得人 际交往方面的技能和技巧,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口头语言 和非语言交流方面的技能技巧,这是长期被忽视的一项 任务。

20
2.发展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培养能 力,教会学生学习。 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 水平。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 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5。培养学生的个性。

10
(三)教学涵义的特点

1.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 首先,教不同于学。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主要是教师的行为,学 主要是学生的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与学之间也存在差异。 教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学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正因为教师与学生之 间、教与学之间存在差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才有价值。 其次,教与学互相依赖。教与学之间互为基础、互为方向。在课堂 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内含着教师的教, 这是同一个过程。在教学情境中,不存在没有教的学,也不存在没有学 的教。就是说如果“教”的行为未达成有效的“学”,那么这种“教” 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 第三,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都是主体,而且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之间的交往过 程,构成了教学。学生有独立的人格,独特的精神世界,独特的认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生自愿地、创造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学 过程有选择的权利。教师“闻道在先”,担负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 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总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复杂的多向的 交往关系。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