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锡证伪燃素说
历史趣谈:拉瓦锡在化学上的伟大成就?他如何推翻了燃素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拉瓦锡在化学上的伟大成就?他如何推翻了燃素
说
导语:拉瓦锡是一位法国的贵族,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化学家,由于其在化学上的成就,拉瓦锡至今仍被人们所尊敬,可见科学的魅力是巨大的,就来介绍
拉瓦锡是一位法国的贵族,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化学家,由于其在化学上的成就,拉瓦锡至今仍被人们所尊敬,可见科学的魅力是巨大的,就来介绍几则拉瓦锡的故事。
断头台上的故事,在1794年5月8日,51岁的拉瓦锡因为一个指控——在士兵的烟草中掺水,而被送上了断头台,其实当时的拉瓦锡在科学界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在化学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大的。
可是面对这项错误的指控,只要能够让其活下来,能够继续做实验,他甘愿只做一名药剂师,可是就是这样的要求也没有被批准。
眨眼睛的故事,在拉瓦锡被行刑前,他还想着试验,也就是身首分离的人,大脑多长时间才能死亡,他与刽子手商量,在他身首分离的时候,他努力的眨眼睛,看看到底多长时间大脑才能真正的死亡,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拉瓦锡作为一名科学家在面对死亡时的豁达以及对科学的严谨。
氧气的故事,拉瓦锡的故事中有一个关于氧气的故事,当时流行着“燃素学说”,可是对于这一学说的正确性拉瓦锡一直持怀疑态度。
他做了一个试验,发明了钟罩,从中得出了空气也参与到燃烧的过程中了,这一发现,打破了“燃素学说”这一错误的思想。
拉瓦锡的故事一生中有许多,大多都是关于研究方面的,从这些故事中,可以让大家感受到拉瓦锡思想的光芒以及人格的魅力。
拉瓦锡有什么重要贡献?拉瓦锡的重要贡献之多,太令人惊讶。
但
生活常识分享。
化学小史(1)——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化学小史(1)——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这期为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拉瓦锡是法国伟大的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1743年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1761年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1763年获得律师资格。
拉瓦锡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自然科学,其后组织参加对法国矿产的考察,1768年25岁的拉瓦锡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拉瓦锡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对近代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在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对物质基本构成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四元素说”与“燃素说”这两种理论上。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学说:“四元素说”“四元素说”起源于古希腊,经泰利斯、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发展起来,“四元素说”认为世界万物均是由土、气、水、火组成,并且这四种元素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毕达哥拉斯提出土、气、水、火是由冷、热、湿、燥四种基本物性两两组合形成的。
虽然“四元素说”的提出说明古希腊哲学家已经意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但是由于这种学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统治着科学界,导致化学的发展停滞不前。
四元素说示意图“燃素说”17世纪,德国化学家施塔尔对大量燃烧现象进行总结后,系统地提出“燃素学说”,他认为火是由无数活性小颗粒构成的,这些颗粒可以与其他元素相互化合形成新的物质,也能以游离形式存在,这些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火焰,分散在大气中则使人感受到热量,这便是所谓的“燃素”。
他指出物体一旦失去燃素就会变成没有生命的灰烬,而当灰烬获得燃素,物体又会复活。
在当时有限的认识水平上,这两种学说能够较好地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些学说逐渐与许多新发现的自然现象产生矛盾,随着矛盾不断激化,拉瓦锡等一批近代化学先驱开始通过各种实验手段推翻这些错误的学说。
“鹈鹕蒸馏实验”为推翻土是由水转化而来的论断,拉瓦锡设计了“鹈鹕蒸馏实验”。
他首先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到鹈鹕蒸馏器中,密闭后称量装置的总重量M1;然后连续加热装置101天,因为鹈鹕蒸馏器可以将水蒸气冷凝并重新流入到蒸馏器内部,所以在加热过程中不会造成水汽的蒸发,经过长时间加热会在装置底部析出少量沉淀物;接着称量加热后装置的总重量M2,比较发现M2=M1;更重要的是,拉瓦锡发现沉淀物重量恰好等于蒸馏器加热前后重量的减少值,并且加热前后装置中水的重量几乎没有变化。
拉瓦锡的科学研究方法
拉瓦锡的科学研究方法拉瓦锡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什么拉瓦锡研究化学的业绩,人们尊称之为化学革命呢?这不仅仅在于他认识了氧气,否定了燃素的存在,而在于化学观念的根本变革,从整体推倒了旧的理论体系而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
正如恩格斯所说,拉瓦锡“使过去在燃素说形式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
拉瓦锡之所以能做出这样伟大的功绩,是同他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
他在研究化学方法上所作的贡献,是他化学革命的一部分、并不亚于他在化学理论方面的成就。
所以他的科学方法,至今对科学研究和教学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一、重视实验而且作了定量要求拉瓦锡研究科学的名言是,“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
他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充分的实验根据,不能推导出严格的定律。
他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使我们的推理受到实验的检验,除了通过实验和观察的自然道路去寻求真理之外,别无他途。
”他对待任何化学问题,都要用实验来检验。
关于金属在空气中锻炼变成灰渣,其重量增加的解释问题。
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提出“火微粒”的假说,认为金属灰渣重量的增加,来自增加了具有重量的火微粒。
可是,拉瓦锡对此并未主观地予以否定,而是用实验来检验,然后作出结论。
古希腊哲学家提出水转为土的古老论点,曾经获得权威人士海尔蒙特和波义耳的支持。
拉瓦锡并没有盲目轻信,而是通过他亲自操作的101天加热水的实验,证明了水不能转变成土。
至于从水中得到的沉淀,实际上是容器被溶下来的固体物质,从而推翻了水变为土的说法。
拉瓦锡开始从事化学研究,就应用了精确的测量方法。
他21岁时做的一个实验,就是定量地测定了石膏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水分的变化。
24岁时,他在地质勘查活动中用自己设计的比重计研究法国各地的水的比重。
关于燃素是否存在的问题,拉瓦锡认为假如有燃素这种东西,我们就能把它提取出来看看,而且在天平上一定能够觉察出来。
他用磷和硫分别作燃烧实验,就是应用了定量测定方法证明了氧气参加了变化。
正是由于拉瓦锡采用了定量实验,才能“把以前人们所做的一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
拉瓦锡测定氧气的实验原理
拉瓦锡测定氧气的实验原理在化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拉瓦锡就是其中极为耀眼的一颗。
今天呀,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拉瓦锡测定氧气的实验原理,这可真是一个超级有趣又无比重要的事儿呢!我先给你讲个小故事吧。
在拉瓦锡之前,人们对于燃烧的理解那是相当的模糊。
有的人觉得,东西燃烧是因为有一种叫“燃素”的东西跑掉了。
哼,这“燃素说”就像一个笼罩在人们头上的迷雾,让大家在化学的道路上走得晕头转向。
拉瓦锡呢,他就像是一个智慧的侦探,决心要揭开燃烧背后的真相。
他做的这个测定氧气的实验,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魔术揭秘。
他用到了一些很普通的东西,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一样常见。
比如说汞,也就是水银。
这个汞啊,在拉瓦锡的实验里可是个大明星呢。
他把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就像把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关进了一个小房间里。
然后,他开始给这个容器加热。
哎呀,这一加热可不得了。
汞就像被唤醒了一样,开始发生变化。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它到底发生了啥变化呢?嘿,汞在加热的情况下,慢慢地变成了一种红色的粉末,这个粉末叫氧化汞。
这就好比是汞这个小娃娃穿上了一件红色的新衣服。
你看,是不是很神奇?那这个过程到底隐藏着什么原理呢?其实啊,这就是一个化学反应。
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
空气中的氧气就像一个热情的拥抱者,和汞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形成了氧化汞。
那拉瓦锡怎么知道是氧气在起作用呢?这就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了。
他继续对这个红色的氧化汞进行加热。
这时候,氧化汞又发生了变化。
它像一个被解开魔法的精灵,又变回了汞,同时呢,还有一种气体产生了。
这种气体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氧气。
拉瓦锡通过精确的测量发现,产生的氧气的体积和之前容器里减少的那部分气体的体积几乎是一样的。
这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燃烧秘密的大门。
想象一下,拉瓦锡当时的心情该有多激动啊!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的探险家,终于找到了宝藏。
他这个实验原理其实很简单又很深刻。
拉瓦锡证伪燃素说给人们的启示
拉瓦锡证伪燃素说给人们的启示摘要:拉瓦锡没有发现过新物质,没有设计过新仪器,没有改进过实验手段和方法,这位现代化学之父的伟大功绩是什么?这不仅仅在于他认识了氧,建立氧化学说和新的理论体系,“使过去在燃素说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更多的是他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给人们的启示:继承别人完成的实验工作,用自己的定量实验补充、加强,通过严格的合乎逻辑的步骤,阐明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
关键词:拉瓦锡;燃素说;实验;定量研究;正确的观念1777年,拉瓦锡在向法国科学院提交的《燃烧通论》这篇论文中,详尽列举了推翻燃素说的实验数据,提出他的新的燃烧的氧化学说。
他的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的贡献,是化学革命的一部分,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1、定量的方法拉瓦锡工作的一个特点是系统的定量性,他善于使用天平进行精密分析。
应用定量方法室必须假定质量守恒定律成立,拉瓦锡将其描述为“我们必须假定被检定的物体的要素和其分解产物的要素精确相等”。
关于燃素是否存在的这个问题,他认为通过天平测量质量的增减能够回答。
通过实验他发现,在空气中燃烧硫和磷,其质量会增加,且增加的质量和所用的1/5体积的空气的质量非常接近。
而在曲颈瓶中焙烧锡和铅,前后质量没有变化,从而推翻的玻意尔的“火微粒”假说。
正是通过定量的测验和计算,证明了氧气参加了反应。
另外,拉瓦锡在一个定量实验中把糖和硝酸共煮,糖被氧化,放出亚硝空气(NO)和(气态)“白垩酸”(即二氧化碳),并产生草酸,它“是由白糖和大约1/3糖重的酸化要素化合而成”。
证明了几乎所有酸都含有与氧素结合在一起的各种不同基。
正是由于拉瓦锡采用了定量实验,才能“把以前人们所做的一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因而他才敢于对已为人们所肯定的实验予以检验,从而掀起了化学革命的风暴。
2、继承前人的实验工作,得出正确的解释(1)拉瓦锡善于学习,善于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提出新的学术思想。
对于前人的有关研究,他的学习是很认真的,他能把前人对于同一实验所作的不同解释加以分析比较,从中发现矛盾和问题。
推翻燃素说的学者──拉瓦锡
推翻燃素说的学者──拉瓦锡从17世纪末至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之前大约一百年间,欧洲流传着的燃素学说占统治地位。
燃素说是普鲁士医生施塔尔提出的。
照他的理论,可以用下面两个简单的式子来说明燃烧反应:燃素学说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可是风行了一百多年。
许多著名的化学家,如舍勒、普利斯斯特里、卡文迪许都拥护燃素学说。
推翻燃素学说的科学家是拉瓦锡,关于拉瓦锡的传记很多,在自然科学史里,前后介绍他的生平的书籍和论文有好几十种之多。
拉瓦锡的全名是安都昂·罗朗·拉瓦锡,他于1743年8月26日生在巴黎,他一生的工作除了到外地参观视察以外,主要成就大都是在巴黎完成的。
1794年5月8日他因当过征税官而被送上断头台,年仅51岁。
因此没有发挥他科学上更多的专长,这是相当可惜的。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所以从小就培养他学法律。
他在1763年20岁的时候,得到了法律学士的学位,并且获得律师开业证书。
当时他家里很富有,他不急于去当律师,他的兴趣转向了自然科学。
他最早感兴趣的是植物学,由于要采集植物标本,所以要经常上山。
他在这期间,对于气象学发生了兴趣,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气压计,这使他一生详细记录气象变化而没有停止。
他的父亲和亲友感觉到他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没有再勉强他做律师工作。
他从21岁起就专门跟着一位地质学家葛太德从事地质学研究,得到了法国政府资助,使他们能从事全国地质图的绘制工作。
由于他的地质老师的建议,他去学化学,当时在巴黎教化学的老师是一位很有名的教授,他的名字是鲁伊勒,教课是很有名的。
在巴黎讲课时室内外挤满了听众,不仅有学化学的学生和药剂师,并且有许多社会名流,例如狄特罗和卢梭等人都来听他的报告,在他的报告里主要讲了当时的矿物学和矿物的化学作用。
拉瓦锡很用心地听了他的报告,增加了许多化学知识。
尽管拉瓦锡的大量工作是关于化学的贡献,可是他一生没有放弃对于矿物的研究。
燃素说和拉瓦锡
燃素说和拉瓦锡数学学院谢盼恩格斯对拉瓦锡的燃烧的氧化学说给予很高评价,把燃素学说之于燃烧的氧化学说与黑格尔辩证法之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相比拟,这让我对燃素说产生了兴趣,于是写下这篇关于燃素说和拉瓦锡的文章。
一·燃素说的产生和兴起燃烧过程和金属锻造在十七世纪末引起了化学家们的特别注意,然而对燃烧现象的解释只能根据燃烧是物质分解的固有概念。
这些观点来源于当时普遍承认的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轮或者是炼金术的三要素论,而波义耳关于元素的新观点没有得到承认和发展(波义耳认为元素是确定的,初始的,简单的,完全未混合的物质。
它们彼此不互相构成,而是由他们构成一切的所谓的混合物体,而这些混合物体归根结蒂可以分解为其组成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燃素说诞生了。
一般认为燃素说的创始人是德国化学家贝歇尔和他的追随者施塔尔(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应该是后者,因为前者的观点太过混乱,有些自相矛盾)。
施塔尔这样解释燃烧现象,他认为一切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可以归结为物体吸收燃素或放出燃素的过程。
例如,煅烧金属时,燃素从中逃逸出来,变成煅渣;将煅渣与木炭共燃,则煅渣又从木炭中吸取燃素而重回到金属面目。
硫磺燃烧后变成硫酸,硫酸与松节油共煮而变成硫磺,都是由于物质中的燃素得失而完成变化的。
在施塔尔看来,物体中所含燃素的多少决定了该物质可燃性的大小。
根据这一错误理论发展起来的燃素说没有任何合理的根据,也从来没人制出过燃素。
但这一学说用统一的观点来研究和解释完全不同的化学现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二·燃素说的危机在18世纪中期,尽管燃素说统治着整个化学领域,但已有不少化学家开始对其怀疑。
当时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国科学繁荣昌盛。
因此,欧洲其他的许多科学家都赞同法国科学家所提出的许多发现和新的科学原理。
十八世纪中期,在化学领域开始了迅速积累关于物质成分的试验资料过程,化学家们开始注意对某些化学变化产生的气体的研究。
拉瓦锡,近代化学的奠基者
拉瓦锡,近代化学的奠基者作者:聂文颖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7年第08期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
1763年,20岁的拉瓦锡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
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
所以拉瓦锡没有去律师所上班,因为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
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著名的化学家鲁伊勒教授。
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试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
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
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拉瓦锡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
拉瓦锡用天平仔细称量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
他的导师鲁伊勒把失去水蒸气称为“结晶水”,从此就多了一个化学名词——结晶水。
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锡养成了经常使用天平的习惯。
由此,他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成为他进行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
为了表明守恒的思想,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
如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葡萄糖=碳酸(CO2)+酒精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
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拉瓦锡又撰文写到:“可以设想,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通过实验,算出它们的值。
这样,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计算。
我就经常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改进实验,直到获得成功。
”拉瓦锡对化学的第二大贡献是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定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灰烬(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灰烬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
化学质量守恒的认识历史
为什么拉瓦锡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呢? 这是因为拉瓦锡善于运用理论思维去概 括别人的气体化学成果,从而完成科学 上的重大发现。他在每进行一项科学研 究之前,力争熟悉前人和同代人的一切 结论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先在自 己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建立在先人研究 基础上的想法或纲领,并以此提出自己 的观点和假说,然后进行有的放矢的探 索。
但是,人们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经过了一 个漫长的阶段。在18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 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并不清楚,主要是由 于自然界中的化学变化很复杂,人们的观察能 力和方法很有限,特别是对于生成气体的物质 和与气体结合的物质往往觉察不到,心中存有 许多疑团,无法得到回答。例如:木柴燃烧后, 除了少部分灰烬外,大部分都“消失”了。蜡 烛点到尾“一点也不剩”,好象它们都无影无 踪地“消失”了。又如,一颗小小的种子,在 花盆里会长成很大的花卉,而花盆里的泥土重 量并没有变,花卉却“无”中生出来了。
万物都不会死,每死必有生。“到了18世纪,天平渐渐引入化 学实验,成为许多化学家的重要工具。靠天平的帮助,可以解决 许多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当时,天平主要用于分析化学。将 其用于研究物质变化前后质量关系的首推苏格兰化学家布莱克 (1728~1799年)。1750年,26岁的布莱克,完成了他的最有名 的博士论文,取得了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盐基性碳酸镁、石 灰和其他碱质之试验“,论文公布了他最重要的实验结果:他用 天平称取白垩(CaCO3)120g在高温下强热,放出”固定空气 “(CO2),得到68g的石灰(CaO),那么失去的”固定空气 “是多少?他认为白垩重量减去石灰重量得到52g,就是”固定空 气“的重量,占白垩重量的44%。这个实验使布莱克第一次发现 了”固定空气“(CO2),并第一次运用质量守恒原理计算了生 成二氧化碳的量。只是他没有理解他发现的全部意义。但他的定 量化研究,给后人带来许多启发
经典教育故事之二十九:拉瓦锡推翻“燃素说”引发的思考
经典教育故事之⼆⼗九:拉⽡锡推翻“燃素说”引发的思考拉⽡锡推翻“燃素说”引发的思考在化学发展史上,流传着这样⼀件事:为了解释“燃烧”这⼀常见的化学现象,德国医⽣斯塔尔提出燃素说,认为物质在空⽓中燃烧是物质失去燃素,空⽓得到燃素的过程。
燃素说可以解释⼀些现象,因此很多化学家包括普利斯特⾥和舍勒等⼈都拥护这⼀说法。
普利斯特⾥更是将⾃⼰发现的氧⽓称为“脱燃素空⽓”,⽤来解释物质在氧⽓中燃烧⽐空⽓中剧烈。
但是燃素说始终难以解释⾦属燃烧之后变重这个问题。
当时,⼀派⼈索性盲⽬认为这是因为测量的误差导致,另⼀派⽐较极端的燃素说维护者甚⾄认为在⾦属燃烧反应中燃素带有负质量。
⾯对如此的局⾯,1772年秋天开始,年轻的拉⽡锡对硫、锡和铅在空⽓中燃烧的现象进⾏研究。
为了确定空⽓是否参加反应,他设计了著名的钟罩实验。
通过这⼀实验,可以测量反应前后⽓体体积的变化,得到参与反应的⽓体体积。
测出了空⽓中氧⽓的含量。
拉⽡锡并不相信燃素说,他通过⾦属煅烧实验,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出了⼀篇报告《燃烧概论》,阐明了燃烧作⽤的氧化学说,他还通过精确的定量实验,证明物质虽然在⼀系列化学反应中改变了状态,但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总量在反应前后都是相同的。
他⽤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拉⽡锡的氧化学说彻底地推翻了燃素说,使化学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思想、科学⽅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执着坚定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敬仰。
但是敢于质疑前⼈的不⾜,继承前⼈的成果,就是站在巨⼈的肩膀上,⼿可摘星⾠。
综观拉⽡锡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树,他既没有发现新物质,也没有提出新的实验项⽬,甚⾄没有创新或改进实验⼿段或⽅法,然⽽他却在重复前⼈的实验中,通过严格的合乎逻辑的步骤,阐明了所得结果的正确解释,作出了化学发展上的不朽功绩。
这种尊重科学事实的思想,使他能把前⼈所作的⼀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不是教条。
正是他批判地继承了前⼈的⼯作成果,敢于进⾏理论上的⾰命,从⽽成为伟⼤的科学家。
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贡献
1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奉献1775年,拉瓦锡对氧气进行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局部空气,实际上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这就是彻底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学说.1777年,拉瓦锡批判燃素学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1777年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拉瓦锡对化学的第三大奉献是否认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建立在科学实验根底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到达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基于氧化说和质量守恒定律,1789年拉瓦锡发表了?化学根底?〔TraitéÉlémentaire de Chimie〕这部集他的观点之大成的教科书,在这部书里拉瓦锡定义了元素的概念,并对当时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总结出三十三种元素〔尽管一些实际上是化合物〕和常见化合物,使得当时零碎的化学知识逐渐清晰化。
在该书中的实验局部中拉瓦锡强调了定量分析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拉瓦锡在这部书中成功的将很多实验结果通过他自己的氧化说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系统进行了圆满的解释。
燃素说和拉瓦锡
燃素说和拉瓦锡数学学院谢盼恩格斯对拉瓦锡的燃烧的氧化学说给予很高评价,把燃素学说之于燃烧的氧化学说与黑格尔辩证法之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相比拟,这让我对燃素说产生了兴趣,于是写下这篇关于燃素说和拉瓦锡的文章。
一·燃素说的产生和兴起燃烧过程和金属锻造在十七世纪末引起了化学家们的特别注意,然而对燃烧现象的解释只能根据燃烧是物质分解的固有概念。
这些观点来源于当时普遍承认的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轮或者是炼金术的三要素论,而波义耳关于元素的新观点没有得到承认和发展(波义耳认为元素是确定的,初始的,简单的,完全未混合的物质。
它们彼此不互相构成,而是由他们构成一切的所谓的混合物体,而这些混合物体归根结蒂可以分解为其组成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燃素说诞生了。
一般认为燃素说的创始人是德国化学家贝歇尔和他的追随者施塔尔(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应该是后者,因为前者的观点太过混乱,有些自相矛盾)。
施塔尔这样解释燃烧现象,他认为一切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可以归结为物体吸收燃素或放出燃素的过程。
例如,煅烧金属时,燃素从中逃逸出来,变成煅渣;将煅渣与木炭共燃,则煅渣又从木炭中吸取燃素而重回到金属面目。
硫磺燃烧后变成硫酸,硫酸与松节油共煮而变成硫磺,都是由于物质中的燃素得失而完成变化的。
在施塔尔看来,物体中所含燃素的多少决定了该物质可燃性的大小。
根据这一错误理论发展起来的燃素说没有任何合理的根据,也从来没人制出过燃素。
但这一学说用统一的观点来研究和解释完全不同的化学现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二·燃素说的危机在18世纪中期,尽管燃素说统治着整个化学领域,但已有不少化学家开始对其怀疑。
当时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国科学繁荣昌盛。
因此,欧洲其他的许多科学家都赞同法国科学家所提出的许多发现和新的科学原理。
十八世纪中期,在化学领域开始了迅速积累关于物质成分的试验资料过程,化学家们开始注意对某些化学变化产生的气体的研究。
中外化学学家小传:拉瓦锡
中外化学学家小传:拉瓦锡拉瓦锡,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
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
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安东·尼罗朗·拉瓦锡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
5岁那年他母亲园病去世,从此他在姨母照料下生活、11岁时,他进入当时巴黎的名牌学校——马沙兰学校。
以后升人法政大学,21岁毕业而取得律师的资格。
他的家庭打算让他继承父业成为一个开业律师,然而在大学里他已对自然科学产主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地拜一些著名学者为师,学习数学、天文、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和化学。
从20岁开始,他坚持每天作气象观测,假期还跟随地质学家格塔尔到各地作地质考察旅行。
他最初发表的关于石膏组成和凝固的论文就是在地质调查之中写成的,1765年,法国科学院以重奖征集一种使路灯既明亮又经济的设计方案,22岁的拉瓦锡勇敢地参加了竞赛。
他的设计虽然未获奖金,但被评为优秀方案,荣获国王颁发的金质奖章,这项活动给崭露头角的拉瓦锡以很大的鼓舞、使他更热情地投入科学研究的事业中、同时他的科研才华也开始引起了科学界的注目。
因为拉瓦锡接连不断地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也因为他具备了无需忧虑生活来源的优越科研条件,1768年他被任命为法国皇家科学院的副会员,1778年成为有表决权的18名正式会员之一。
1785年他担任了科学院的秘书长,实际上成为科学院的负责人。
拉瓦锡成为科学院的成员后,科学研究愈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1778年起,他逐个地取得了化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拉瓦锡和氧气
拉瓦锡和氧气拉瓦锡是一位闻名的法国科学家,他的氧化学说的提出在化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人称“化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在拉瓦锡的氧化学说提出之前,普遍流行着一种物质燃烧的理论,这确实是燃素学说,该学说认为:“燃素是构成火的元素,充塞于天地之间,大气中含有燃素就会引起闪电,生物因含燃素才有生命,物质含有燃素才能燃烧。
”拉瓦锡对当时所流行的这种理论相当不满,立意要搞清那个问题。
在他之前差不多有两位化学家发觉了氧气,一位是英国的化学家普利斯特里。
1774年8月1日,他把氧化汞放在玻璃中加热,突然发觉有一种气体放出,他把这种气体取名为“脱燃素的空气”,也确实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氧气。
另一位是瑞典的药剂师卡尔.舍勒。
他14岁跟一个药剂师当学徒,熟读各种化学名著,同时把书中所介绍的化学实验程序一一亲自试验。
1773年,他用碳酸钠、碳酸汞、氧化汞、硝石和硝酸镁加热,都得到了一种气体,并把实验结果写入《水与空气》一书中,他比普利斯特里还早一年就发觉了氧气,但他和普利斯特里同样都相信燃素说,全然没有意识到他们发觉的伟大意义。
法国科学家曾中肯地批判道:“普利斯特里是现代化学之父,然而,他绐终不承认自己的亲生女儿。
”拉瓦锡又是如何样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突破的呢?他不象普利斯特里和舍勒只注重物质高化现象的记录,而专门注重定量的研究,善于用天平作为研究的工具,他在一只瓶内放入锡,瓶子和瓶中的东西都在天平上称出其质量,作好记录,然后封闭瓶口进行加热,尽管锡差不多变成灰,然而总质量并没有变化,打开瓶子后,发觉锻烧后的锡质量却增加了。
这时,拉瓦锡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认确实摸索和分析:锡所增加的重量既非来自火中,亦非来自瓶外的任何物质,只可能是结合了瓶中空气的缘故;另一方面,当他打开瓶盖时,有一股空气冲进瓶中,如此瓶子和瓶中的锡重量就增加了,而且进入空气的重量正好和锡锻烧后增加的重量相等,从这一实验结果,他总结到:锡灰能够看作是锡与空气的化合物。
燃素说——精选推荐
错误的燃素说的积极作用在近代化学的孕育和形成时期,燃素说曾统治了化学界百余年。
它把许多伟大的化学家引导到研究燃烧现象的正确方向,却又限制了人们在科学发展上可能达到的高度,阻碍了科学的前进,作为曾经被人们视为理论的假说,它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
一、什么是燃素说燃素学说是三百年前的化学家们对燃烧的解释,他们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
这种火的微粒既能同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又能以游离的方式存在。
大量游离的火微粒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明显的火焰,它弥散于大气之中便给人以热的感觉,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素”。
燃素学说形成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它是一个解释燃烧现象甚至整个化学的学说。
燃素学说认为,可燃的要素是一种气态的物质,存在于一切可燃物质当中,这种要素就是燃素。
燃素学说还认为,燃烧和锻烧的过程牵涉到化合物分解为组成部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也就是分解为硫质的“油土”和固定的“石土”。
理论上,简单的物体不能发生燃烧,因为含有“油土”和另一种“石土”的物质必然是化合物。
二、燃素说是一种错误的假说燃素说认为燃烧是物质放出燃素的现象,认为燃素是看不见、嗅不到、摸不着的,并且是具有负重量的东西。
事实上,这种假想物是不存在的。
燃烧并不是因为物质含有燃素,而是因为物质含有能够与氧化合的元素,元素是具体的,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仅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也具有重量。
目前知道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像硫粉、木炭等都是由单元素组成的物质,都能看的到、摸的着,有些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也是可以分离出来的。
燃素说是一个错误的学说,它用一种假想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燃素来解释燃烧现象,颠倒了真实的关系。
随着化学的发展,日益就会暴露出不可克服的矛盾。
化学家们经过百余年的努力,始终没有分离出燃素,随着定量分析的开展以及物理学成就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化学家认为燃素既然是一种物质实体,就应该具有重量。
金属燃烧后增重的事实,使燃素说陷入难以解脱的困境,而燃素论者又提出燃素有时具有负重量的说法明显违反了物理学定律,更加显得荒唐,另外,燃素说作为解释各种化学现象的普遍原理,在许多情况下令人难以捉摸。
九年级化学空气的成分科学家拉瓦锡资料
九年级化学空⽓的成分科学家拉⽡锡资料拉⽡锡实验⼀七四三年,拉⽡锡出⽣在⼀个律师之家。
⼆⼗岁的时候,拉⽡锡从⼤学法律系毕业。
可是,他酷爱化学,⼆⼗五岁时成为法国科学院院⼠。
就在他成为院⼠的时候,他读到的⼀篇论⽂,说⾦刚⽯在空⽓中加热,会燃烧起来,变成⼀股⽓体,消踪匿迹(⾦刚⽯的化学成分是碳。
它会燃烧,变成⼆氧化碳)。
这篇论⽂使拉⽡锡深感兴趣。
拉⽡锡重做实验。
不过,他采⽤不同的⽅法:他在⾦刚⽯上⾯涂了⼀层厚厚的⽯墨稠膏,加热到发红。
⼏⼩时以后,冷却,剥掉外⾯的稠膏,⾦刚⽯好端端的,没有烧掉!“燃烧,跟空⽓⼤有关系。
”拉⽡锡猜测道。
他认为,⽤⽯墨稠膏涂在⾦刚⽯上,使⾦刚⽯隔绝了空⽓,所以⾦刚⽯没有烧掉。
也就是说,空⽓在燃烧现象中,扮演了很重要的⾓⾊。
⼀七七⼆年⼗⼀⽉,法国科学院收到拉⽡锡密封的论⽂。
院⼠们拆开信封,获知拉⽡锡对于燃烧现象的研究,⼜前进了⼀步:磷,在空⽓中会燃烧,冒出⽩⾊的浓烟,这是早就知道的化学现象。
拉⽡锡别出⼼裁地想办法把这些浓烟全部收集起来。
他指出,浓烟是⼀种极细的⽩⾊粉末,它的总重量⽐原来的磷要重!也就是说,在磷燃饶的时候,可能与空⽓化合了。
两年之后──⼀七七四年⼗⽉,普利斯特⾥来到巴黎,拜访了拉⽡锡。
拉⽡锡盛宴招待普利斯特⾥。
在宴会上,普利斯特⾥把⾃⼰两个⽉前的重要发现,告诉了拉⽡锡。
拉⽡锡⾮常仔细地听着,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
也就在这个时候,拉⽡锡还收到瑞典化学家舍勒九⽉三⼗⽇的来信,舍勒把⾃⼰发现氧⽓的情况告诉了拉⽡锡。
不过,舍勒也是⼀个“燃素学说”的虔诚的拥护者,他把氧⽓称为“⽕空⽓”。
正因为这样,他同样没有揭开燃烧的奥秘,坐失良机。
拉⽡锡受到普利斯特⾥和舍勒的启发,做了很精细的实验。
由于这个实验⼀连进⾏了⼆⼗天,所以被⼈们称为“⼆⼗天实验”。
拉⽡锡夫⼈是拉⽡锡在化学研究⼯作中的好助⼿。
她不仅帮助拉⽡锡做实验,⽽且精确地描绘了实验时的情景,使后⼈能够⼀⽬了然。
拉⽡锡所有化学著作的插图,⼏乎都是拉⽡锡夫⼈亲⼿绘制的。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开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
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那么,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
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根底。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
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了律师从业证书。
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做律师。
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
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着名的伊勒教授学习化学。
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业绩是将过去和当时的许多实验结果加以综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
1766年,年仅23岁的拉瓦锡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荣获了法国科学院金质奖。
1772年,由于他对天然水的研究卓有成果而中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他所进行的长达百天之久的烧干了水不会变土的实验,是人所共知的。
通过这一实验,他推翻了物质不能互变的学说,并进一步了物质不灭的正确性。
2:对燃素学说持疑心态度的拉瓦锡,实在难以接受燃素是物质燃烧原因的观点。
1772年2月,他读到了达尔塞的一篇研究,其中谈到在高温下烧得炽热的金刚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实验结果使他深受启发。
那么,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金刚石会怎样呢于是他把金刚石用调成糊状的石墨厚厚地包上一层,再把这些乌黑的圆球放在烈火中烧得通红。
几小时后,剥开石墨外衣,里面的金刚石竟然完好无损!拉瓦锡捉摸着:金刚石的失踪看来与空气有关!莫非它与空气发生作用了这种想法和当时流行的燃素学说截然相反!为了证明自己的设想,他用白磷作了一系列实验,毫无例外,白磷燃烧之后产生的白烟比白磷重了,这证明磷和空气发生了化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瓦锡证伪燃素说给人们的启示
摘要:拉瓦锡没有发现过新物质,没有设计过新仪器,没有改进过实验手段和方法,这位现代化学之父的伟大功绩是什么?这不仅仅在于他认识了氧,建立氧化学说和新的理论体系,“使过去在燃素说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更多的是他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给人们的启示:继承别人完成的实验工作,用自己的定量实验补充、加强,通过严格的合乎逻辑的步骤,阐明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
关键词:拉瓦锡;燃素说;实验;定量研究;正确的观念
1777年,拉瓦锡在向法国科学院提交的《燃烧通论》这篇论文中,详尽列举了推翻燃素说的实验数据,提出他的新的燃烧的氧化学说。
他的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的贡献,是化学革命的一部分,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1、定量的方法
拉瓦锡工作的一个特点是系统的定量性,他善于使用天平进行精密分析。
应用定量方法室必须假定质量守恒定律成立,拉瓦锡将其描述为“我们必须假定被检定的物体的要素和其分解产物的要素精确相等”。
关于燃素是否存在的这个问题,他认为通过天平测量质量的增减能够回答。
通过实验他发现,在空气中燃烧硫和磷,其质量会增加,且增加的质量和所用的1/5体积的空气的质量非常接近。
而在曲颈瓶中焙烧锡和铅,前后质量没有变化,从而推翻的玻意尔的“火微粒”假说。
正是通过定量的测验和计算,证明了氧气参加了反应。
另外,拉瓦锡在一个定量实验中把糖和硝酸共煮,糖被氧化,放出亚硝空气(NO)和(气态)“白垩酸”(即二氧化碳),并产生草酸,它“是由白糖和大约1/3糖重的酸化要素化合而成”。
证明了几乎所有酸都含有与氧素结合在一起的各种不同基。
(1)
正是由于拉瓦锡采用了定量实验,才能“把以前人们所做的一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因而他才敢于对已为人们所肯定的实验予以检验,从而掀起了化学革命的风暴。
2、继承前人的实验工作,得出正确的解释
拉瓦锡善于学习,善于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提出新的学术思想。
对于前人的有关研究,他的学习是很认真的,他能把前人对于同一实验所作的不同解释加以分析比较,从中发现矛盾和问题。
他把布莱克、普利司特里、卡文迪许的工作完成了,并给出了最正确的解释。
在证伪燃素说的过程中,拉瓦锡并不是第一个发现硫和磷在空气中燃烧质量会增加的人,玛格拉夫早在1740年就发现了磷的这个事实,而黑尔斯也1727
年时便发现了硫和磷在燃烧时会吸收一些空气。
此外,氧也不是拉瓦锡发现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这种气体,普利司特里先生、舍勒先生和我大约同时发现”,普利司特里称他曾告诉过拉瓦锡他用聚光镜加热红色沉淀物(氧化汞)制得氧气的实验。
虽然拉瓦锡没有发现氧,但是他想到了这种气体可能正是他预想的在还原金属煅烧灰是放出的气体,也正是在燃烧中被吸收的那部分空气,于是他重复了普利司特里的实验,从汞锻灰中分解得到了“上等纯空气”,并把它命名为氧气。
拉瓦锡是第一个真正正确理解这些实验后果的人,也是理解了氧作为元素的本来性质的第一人。
而关于水的组成实验,拉瓦锡也是根据卡文迪许的实验,首次把结果解释清楚。
前人的工作启发他找到了研究的课题,重复、改进别人的实验以判断其真伪,他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当我研究所有从物质中所析出或与物质结合的空气的全部历史时,一些不同的解释全部呈现。
由于这项研究结果的重要性促使我担任这项工作,这项研究最后可能导致物理学和化学的革命。
我认为过去做的实验仅供参考,有人建议我用新的方法重做这些实验以便将空气从物体中析出或与物体结合的知识同其他知识融合,以形成一项新的理论。
”(2)
3、注重科学实验,以事实为依据
1703年,德国医生兼化学家贝歇尔和他的学生施塔尔共同提出著名的燃素学说来解释燃烧现象。
他们认为:“燃素是一种很微小的物质,它能穿过稠密的物质。
燃素本身既不燃烧又不发光,也不可见。
但是,一旦它迅速运动,就能将它的运动传递给接受它的物质粒子,产生火光。
火就是一堆燃素的聚集体。
”然而事实上,没有人见过燃素,也无法从实验中得到;物质燃烧后失去燃素质量却会增加。
这些问题燃素说都不能很好的解释。
相反,拉瓦锡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充分的实验根据,不能推导出严格的定律。
他研究科学的名言是,“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了有力的论据,使得拉瓦锡最终彻底地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全新的氧化学说理论。
化学自此完全切断了与炼金术的联系,进入到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化学阶段。
4、开放的观念,敢于接受新的理论
普利司特里发现了不易溶于水,有助燃能力,适宜于动物和人呼吸的氧气,但是他也是燃素说的支持者,他认为这是一种失去燃素的空气,保守主意让他与真理失之交臂,他坚持传统的燃素说直到死去,而不赞成靠他的氧的发现而建立起来的那些新学说。
同样的还有卡文迪许,他甚至在最后由于无法适应在自己的实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新的化学体系,放弃了化学研究。
(3)他们无法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出新的结论,却给拉瓦锡提供了材料和机会。
拉瓦锡并没有发现新的物质,甚至只是重复了前人的实验,加以逻辑的推导和阐释,却建立了崭新的理论体系,酝酿了变革的风暴。
前人的保守和自己的开放观念,与时俱进以及敢于接受新的理论为拉瓦锡的工作和成功造就了良好的机会。
5、总结
拉瓦锡证伪燃素说,建立氧化学说,对近代化学新体系的建立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然而,我认为他在从事研究时的严谨的态度,接受新思想的观念以及科学有效的方法更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
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应该被广泛地应用与科学实验,学术研究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英]J.R.柏庭顿.化学简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2)曾敬民. 拉瓦锡的科学研究方法[J]. 化学通报, 1988
(3)[英]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7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