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2章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PPT
《解释个体差异》课件
目 录
• 个体差异的定义与重要性 • 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 • 影响个体差异的因素 • 个体差异在教育中的应用 • 个体差异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 个体差异的未来研究展望
01
个体差异的定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特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每个个体在行为、思考和感受等方面存在差异。
重要性
理解个体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相互尊重和理解。
在教育、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了解和利用个体差异可以提高个体和团队的绩效。
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体差异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 展。
个体差异的来源
遗传因素
基因和遗传特质是决定个体差异 的重要因素,影响着个体的身体
特征、智力和性格等方面。
了解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包括性格、兴趣、价值观、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 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满意度。
职业测评工具
通过职业测评工具,如性格测试、技能评估等,可以帮助 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 自己的职业。
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挑战
01
优势
个体差异在职业发展中具有优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赋和能力,可以
跨文化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 个体差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感谢观看
THANKS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和文化背景等因 素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塑造 了个体的个性、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
生活经历
个人生活经历和经验也是个体差异 的重要来源,如创伤、挑战和机遇 等经历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02
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
教育心理学(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一、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心理角度来看,包括认知差异与性格差异。
其中认知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差异和认知方式差异。
(一)认知能力差异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在13岁以前是直线上升发展的,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时达到最高峰,26~35岁保持高原水平,35岁开始有下降趋势。
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智力类型差异智力类型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
知觉方面的差异有三种类型:综合型,即知觉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能力较弱;分析型,即知觉具有强的分析能力,对细节感知清晰,但整体性较差;分析综合型,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即同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记忆类型的差异,根据人们怎样记忆材料可分为:视觉型,运用视觉记忆效果好;听觉型,运用听觉识记效果好;运动型,有运动参加时记忆效果较好;混合型记忆,运用多种记忆效果较好。
言语和思维方面,有的人言语特点富于形象性,情绪因素占优势,属于生动的言语类型或形象思维类型;有的人言语特点富于概括性,逻辑因素占优势,属于逻辑联系的言语类型或抽象思维类型;还有居二者之间的混合型。
在思维能力方面,每个人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品质上又都有自己的特点。
2.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
它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有高有低。
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又称常态分布,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
正态分布函数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
心理学家根据智力发展水平把儿童分成三个等级,即超常儿童、常态儿童、低常儿童。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或某种才能显著超过同龄儿童平均水平的儿童。
一般认为,IQ 超过 130 为智力超常,大约占 4.4%;IQ 低于 70 为智力落后,大约占 2.7%;IQ 超过140 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大约占1.3%。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个别差异与
因材施教
2014-02-17 13:03:56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欢迎来到宁夏教师招聘网,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宁夏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二)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4、差异表现: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差异表现
(1)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2)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1. 1.(2017.广东)小贝在小组讨论中,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往往会因为前面其他人的发言而摇摆不定。
小贝最有可能属于()学习风格。
[单选题] *A.反思型B.冲动型C.场依存型(正确答案)D.场独立型2. 2.皮亚杰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属于() [单选题]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形式运算阶段3. 3.(2017.山东)5岁的毛毛第一次参观海洋馆,当他看到玻璃展缸中的潜水员时,大声喊:“看,消防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毛毛的认知过程属于() [单选题] *A.同化(正确答案)B.顺应C.平衡D.组织4. 4.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从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发展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这指的是心理发展的() [单选题] *A.阶段性与连续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正确答案)C.不平衡性D.差异性5. 5.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
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的表现。
[单选题] *A.婴儿期B.幼儿期C.青年期D.少年期(正确答案)6. 6.(2014.四川)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单选题] *A. 平衡性(正确答案)B.个别差异性C. 阶段性D.顺序性7.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收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认知方式称为() [单选题] *A. 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正确答案)D.发散型8. 8.尽管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和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
例如: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反应迟钝;有的学生开朗活泼,有的学生沉着内向。
这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单选题] *A.不平衡性B.方向性和顺序性C.个体差异性(正确答案)D.协调性9. 9.(2013.山西)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在() [单选题] *A.2岁(正确答案)B.4岁C.5岁以前D. 1-3岁10.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单选题] *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正确答案)11. (2013。
认知发展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
三、认知风格差异与教育
(一)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 ❖ 认知风格(cogni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过程中 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方式,它体现着个人内部认知 活动的特色。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又称学习方 式,是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所偏爱的方式,它体现着学 习者在从事学习任务时的个人特色。
第一节 心理差异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差异
❖ 一般而言,心理差异是指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体心理 的差别性,即一个人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 天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 定的个体心理特点。
❖ 心理差异代表了一个人的独特个性。
❖ 关于心理差异,现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学生已有知 识水平差异、智力差异、能力倾向差异、认知风格差 异、学习动机差异、人格差异、性别心理差异,以及 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等方面 。
❖ 基于上述基本观点,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思想
(二)教育与认知发展的一般关系
1. 适应儿童认知的年龄特点。 2. 严格遵循准备性原则。 学习的准备性(readiness)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
时,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 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3. 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二、智力差异与教育
二、性别心理差异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个体人格因素
三、性别心理差异的教育含义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性别差异 (二)适应性别心理差异 (三)引导积极的性别取向
第五节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一、什么是特殊儿童
❖ 在学校教育中,特殊儿童是指那些在教育上有特殊需 要的儿童。
❖ 认为心理的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 影响下,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 程。
教育心理学第2章精品PPT课件
问:你有兄弟吗? 答:有。 问:他叫什么名字? 答:叫吉姆。 问:吉姆有兄弟吗? 答:没有。
III 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
❖ 这一时期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予以解释时, 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思维(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 (11岁后)
三点补充: (1)各时期之间并非跳跃式的改变,而是连续中 呈现阶 段现象。 (2)对不同个体而言,各期特征的出现,具有很 大的个别差异,有的认知发展较快,有的较慢。 (3)四个时期的前后顺序不变,所有儿童的认知 发展都是遵循四阶段的法则进行的。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1岁后)
1. 假设演绎推理(hypothetic-deductive reasoning) 假设演绎推理是逻辑思维基本形式之一。
2.命题推理(propositional reasoning) 3.组合推理(combinatorial reasoning)
❖所有生物包括人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都 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
❖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 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同化 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个体也正是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中不 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其认知结构受 到刺激影响而发生改变,实现认知发展。
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 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 构与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已有图式不能解 决面临的问题情 境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①不同系统的发展的速度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四)情感发展特点:△初中生:(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五)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3、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品德不良行为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违法犯罪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4、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
3)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的个体差异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学习和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因而制定出针对不同个体的教育策略。
个体差异是指每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个体特点和差异。
本文将讨论教育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并探讨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1. 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好和习惯。
根据学习风格的不同,人们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手型等。
这些差异导致了每个学生对于教育资源和内容的接受和理解方式不同。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图示化教学、听力训练和实践操作,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是个体在认识、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学生在智力方面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擅长逻辑推理,有些学生注重空间思维,还有些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具备突出优势。
因此,教育者在设计教学任务和评估方法时,应注意考虑学生的智力特点,注重发展多种智力,以便激发学生的潜能。
3. 学习动机的个体差异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目标导向。
每个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程度都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对于某些学科有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对于其他学科则缺乏热情。
教育者应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通过引导和激励,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4. 性格特质的个体差异性格特质是个体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不同学生的性格特质会对学习和教育产生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具有外向、开放和合作的性格,更容易与他人合作和学习;而其他学生可能更为内向、谨慎和独立,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质,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合作,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5. 教育背景的个体差异教育背景是指学生在教育方面的经历和所受教育的机会。
不同的教育背景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学生来自良好的教育背景,接受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有较高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来自较差的教育背景,面临较大的学习差距。
第二章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学⽣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认知过程是指学⽣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理过程。
认知过程差异包括认知⽅式和认知能⼒等⽅⾯的个别差异。
(⼀)认知⽅式差异认知⽅式:⼜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和组织信息时所显⽰出来的独特⽽稳定的风格。
学⽣间认知⽅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
1.场独⽴与场依存场独⽴和场依存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威特⾦对知觉的研究。
场独⽴与场依存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式。
场独⽴性是指很容易地将⼀个知觉⽬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场依存性是指在将⼀个知觉⽬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
具有场独⽴⽅式的⼈,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扰;在认知⽅⾯独⽴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平上加⼯,独⽴对事物作出判断。
具有场依存⽅式的⼈,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的依据。
他们的态度和⾃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们,特别是权威⼈⼠的影响和⼲扰,善于察⾔观⾊。
注意并记忆⾔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沉思型与冲动型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沉思型和冲动型就是指在提供多种选择答案的问题情境中,学⽣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的差异。
在有⼏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这种认知⽅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式。
在有⼏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
有些⼉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这种认知⽅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式。
3.辐合型与发散型据美国的吉尔福德研究,辐合型认知⽅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逻辑规律,缩⼩解答范围,直⾄找到最适当的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最终产⽣多种可能的答案⽽不是正确的答案.因⽽容易产⽣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 落实因材施教摘要:每个班级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落实因材施教,尤其是对班级暂差生。
暂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程度一类的素质因素,兴趣、动机、习惯一类的人格因素,学校、家庭、社会一类的环境因素,视力、听力、疾病一类的身体因素。
本文主要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对策,做好暂差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暂差生因材施教教学艺术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情感障碍1、消除学生的自卑感首先要帮助暂差生分析现状,指出目前在学习方面还不如别人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笨,而在于自己的学习行为:一是没有能力正确分析和评价自己,缺乏自信心;二是惰性较强,懒于思考,缺乏良好学习习惯;三是学习方法不对,不重视自学,不重视理解。
通过说理,唤起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只要自己克服缺点,定能迎头赶上的希望。
而后要适时引导、多次强化,使其心理上逐渐形成“定势”,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经常让其体验成功,即通过自我验证,深信自己确实还有前途。
2、消除学生对某些学科的恐惧感为了使暂差生树立持久的自信心,必须在唤起理智的基础上,让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
为此,必须重视“首次效应”即重视每章每节的第一堂课的效果,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觉得该学科的内容不难的感觉,第一堂课的教学也必须做到一清二楚,不遗留任何问题,不能让学生在第一堂课就“欠债”。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第一次测试不能太难,要有一定的梯度,应多给这些暂差生成功的机会,另外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因材施教,或放慢教学进度,或控制教学难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使暂差生消除对英语的恐惧感,进而产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信心。
3、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教师应对暂差生给予更多的关照,通过情感的交融,耐心的辅导,使他们通过学习上的进步获取学习上信心和勇气。
同时,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没有毅力,今天的学习搞不好,今后的工作也不可能搞好;没有毅力,在竞争的时代就会失去竞争斗志,在竞争中就注意要失败。
2015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2.2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内容目录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重点)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知识点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含义(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重点】(一)人格的含义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该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
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作出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
加德纳 多元智力理论 社交智力 空间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音乐智力
智力维度
定义
运算和推理等科学或数学 的一般能力,以及处理较 长推理、识别秩序、发现 模型和建立因果模型的能 力。 运用语言达到各种目的的 能力以及对声音、韵律、 语意、语序和灵活操纵语 言的敏感能力,包括听、 说、读和写的能力。
代表性人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卡特尔(Catell)以及后来的霍恩(John Horn)根据对 智力测验结果的分析,将人的智力分为两类:流体智力和 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 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不受教育与文化影响。流体智 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受教育文化影响 较少。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 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流体智力 的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间的 关系。 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人类学会的技能、 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与流体智力相对应。晶体智力受 后天的经验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 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只是某些技 能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变得无用了。流体智力指基本心理过程的能力, 它随年龄的衰老而减退。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它与教 育、文化有关,并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的速 度渐趋平缓。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学习目标
了解个别差异的含义及其教学意义; 结合自己和其他学生的案例,说明个别差异 形成的原因; 说明学生智力个别差异的含义及适应这种差 异的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利弊; 说明与学习有关的几种认识风格的特征,并 就如何根据学生认知风格进行教学提出建议; 说明适应学生智力个别差异的几种教学方式 的特点,并对之作出简略的评价; 分析焦虑、控制点对学习的影响。
《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导学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导学案
《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别与因材施教》导学案
一、导入
本节课将盘绕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别与因材施教展开讨论。
我们将探讨不同砚生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别,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进修和发展。
二、目标
1. 了解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别对学生进修的影响。
2. 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方法。
3. 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三、导学内容
1. 个体差别对学生进修的影响
-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同
- 学生的情绪状态不同
- 学生的进修风格不同
- 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
2. 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方法
- 知识点的难易水平
- 进修方式的多样性
- 教学资源的个性化
- 进修目标的个性化
3. 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宁进修风格
- 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 制定个性化的进修目标和评估标准
四、导学活动
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个体差别对进修的影响,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方法,并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老师提供几个学生案例,让学生根据个体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到了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别对学生进修的重要性,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方法。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政府主 义型的
喜欢偶然性地探索一些问题,不喜 欢系统性的或指南性的问题,根本 不喜欢本质上是强制性的问题。
喜欢预算做事时间,使自己有更 多的时间和精力做重要的事。
喜欢在阅读理解项目上花费很多 的时间,但也可能无法完成一些 标准化的语言能力测试。
根据意识流、谈话、信手拈来等 形式写文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JPKC
(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 智力差异改革教学方式,适应学生智力差异。 教学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掌握学习、个 别指导及个人化教学系统就是众多适应学 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中较有代表性的教 学方式。
12
三、认知结构的差异与学习 ❖(一)原有知识与学习成绩的总相关
16
(二)认知风格与学习
JPKC
❖ 1.场依存型—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与学习
▪ 场依存性者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依赖外在的 参照(身外客观事物),场独立性者对客观事 物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 感觉。
17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与学习 ❖
JPKC
18
2.冲动型—沉思型认知风格与学习 JPKC
❖ 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 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 准确性。
▪ 沉思型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 认真审视,权衡方法,选择最佳方案,因而错 误较少。
▪ 冲动型学习者则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 据问题的部分信息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较 快,但容易发生错误。
19
3.立法型—执行型—司法型与学习 JPKC
特点,并对之作出简略的评价; 6. 分析焦虑、控制点对学习的影响。
2
第一节 差异心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 JPKC ❖一、差异心理与个别差异 ❖二、个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研究个别差异的意义
3
第一节 差异心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
JPKC
❖ 一、差异心理与个别差异
❖ 差异心理包括心理方面的群体差异与个别 差异。前者包括文化差异、年龄差异、性 别差异等,后者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差异。
水平
总体型的 局部型的
范围
司法型的 喜欢判断和评价人和事。
喜欢评判他人的工作,写批判性 的文章,给予反馈和建议。
君主型的
喜欢在每次做一件事,并为此付出 几乎所有的精力和物力。
喜欢自己专注于一项工作,如艺 术、科学、历史和商业等。
等级型的
喜欢一次做很多事,但会根据时间 和精力优先考虑该做的事。
形 式
寡头型的
喜欢一次做很多事,但在考虑优先 该做哪些事上会犹豫不决。
7
第二节 认知差异与学习
❖ 一、智力理论的新发展 ▪ (一)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自我反省智力
言语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
社交智力
加德纳 多元智力理论
空间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音乐智力
JPKC
8
(二)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JPKC
▪ 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 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 能力,产生这种适应 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 息加工活动中的元成 分、操作成分和知识 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JPKC
主要个体心理因素同学业成就因果关系模型(司继伟,2000)
13
(二)原有知识与教学处理的相互作用
四、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学习
JPKC
❖ (一)认知风格及其分类
▪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 式。
▪ 认知风格的分类。
•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 分析考量型——囫囵吞枣型 • 冲动型——沉思型 • 敏锐型——平稳型 • 冒险型——谨慎型 • 认知繁化型——认知简化型 • 宽容型——偏执型 • 主动求知型——被动求知型 • 统观策略型——集中策略型
5
(五)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JPKC
❖ 1.基因与环境的关系 ❖ 2.反应的交互作用 ❖ 3.唤起的交互作用 ❖ 4.超前的交互作用
6
三、研究个别差异的意义
JPKC
❖ 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依据
▪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任何教育影响的 效果都以落在什么样的“心理基地”上为转移。
▪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其它具 体情况,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进行教 学、教育工作。
20
“心理自我监控”风格表
风格
特征
学习风格实例
立法型的
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发明、 设计、做事,很少有固定的结构。
喜欢做科学项目,写诗、编故事、 音乐与艺术作品原创。
功 能
行政型的
喜欢遵循指导,做一些告诉他(她) 该做的事,要被告知一定的结构。
喜欢解决问题,写特定主题的论 文,依样板做艺术性工作,按设 计来建造,学习固定的信息。
元成分
知识 习得 成分
操作 成分
9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一)智力的个别差异
▪ 1.智力的水平差异 ▪ 2.智力的结构差异
JPKC
10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与学习
JPKC
❖ 1.智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 ❖ 2.智商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 ❖ 3.智力与教学方法在影响学业成绩上的
交互作用
11
根据智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 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指个体心理的差别性, 指个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包括认知方面的个别差异与人格方面的个 别差异。
4
二、个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JPKC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体质状况的影响 ❖(三)社会、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的影响 ❖(四)个人心理生活各方面的联系与制约 ❖(五)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斯腾伯格从“心理自我管理”(mental selfgovernment)理论来探讨思维风格及其学习风 格问题 ❖ 心理自我管理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功能。 立法型风格的特点是喜欢创造和提出规则,依照 自己的方式行事,喜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行政 型风格的特点是喜欢按照既定的规则、程序解决 问题,喜欢已经建构好的活动;司法型风格喜欢 判断和评价事实、程序和规则,喜欢完成分析或 评价任务。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
JPKC
1
【学习目标】
JPKC
1. 了解个别差异的含义及其教学意义; 2. 结合自己和其他学生的案例,说明个别差异形
成的原因; 3. 说明学生智力个别差异的含义及适应这种差异
的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利弊; 4. 说明与学习有关的几种认识风格的特征,并就
如何根据学生认知风格进行教学提出建议; 5. 说明适应学生智力个别差异的几种教学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