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学习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指南

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关于家畜育种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畜牧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在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本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与现代生物科学理论技术及畜牧业生产的有关学科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

2、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综合应用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繁殖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家畜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对现有畜禽遗传资源的合理保存和利用,并不断创造新的种质资源,为畜牧业生产服务。是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

3、重点难点:《家畜育种学》的重点是选择原理,选择指数制订,BLUP育种值选择方法、选配原理,新品系、新品种培育方法,杂种优势利用和家畜育种规划等内容。难点为个体遗传评定原理与方法,家畜育种规划,这是家畜育种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懂本门课程的关键。

4、学习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多参加生产实践,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家畜育种学》知识模块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1)基础篇

包括绪论、第一、二、三、四章,共五个部分。主要讲授家畜育种学概论,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数量遗传学基础,家畜主要性状遗传,生产性能测定等内容,是家畜育种工作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认识家畜了解家畜,是学习家畜育种的入门和基础,学习时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有关概念、名词、术语及品种形成和发展规律。学时数占20%。

(2)方法篇

包括第五、六、七、八章,共四个部分。主要讲授选择原理与方法、个体遗传评定、选配方法等内容,是家畜育种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也是育种学中涉及面最广,原理性最强,重点、难点最多的部分。将选择原理、育种值评定、选配方法贯穿与育种工作的全过程。在弄清数理统计、概率论、通径分析、线性代数、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家畜育种的实践。学时数占50%。

(3)应用篇

包括第九、十、十一、十二章,共四个部分。主要讲授在应用上述原理的基础上,家畜育种工作的具体方法、程序、要求、原则等。包括新品系、新品种培育,杂种优势利用,育种规划、品种资源保护等内容。学时数占30%。

5、课程的内容、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学时数)

绪论(3学时)

课程内容:主要阐明家畜育种学概念、发展简史、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性等。

教学目的:通过对家畜育种学的概念及发展历史的讲解,促使学生初步了解《家畜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前景,《家畜育种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为后续各门动物生产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掌握家畜育种学的概念、理解动物农业、植物农业的概念,了解家畜育种学发展简史。明确家畜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章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2学时理论+2学时实习)课程内容:本章主要说明了家畜形成的条件,并阐明当今各种家畜是分别起源于各种野生动物,是人类长期驯养和驯化的结果。并通过图片的识别对不同品种做了介绍。野生动物

在驯化条件下产生变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动物本身具有变异性,这种变异性一方面来自基因突变,另一方面来自基因重组,再加之历代选择的累加作用,使新性状琐琐碎碎得以巩固和发展,使其遗传基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生成了对人类有益的家畜,使同学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进化观点。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还将驯化更多的野生动物,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

教学目的: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合理利用和科学保存家畜品种资源、培育新品种和新品系以及利用杂种优势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基本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有:家畜、驯养、驯化、品种、品系、品系繁育。掌握品种的分类类型及各类型的特征。理解家畜的驯化与驯化过程,及其在驯养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了解各主要家畜物种的祖先,起源的时间。了解家畜品种形成的条件演变。

第二章数量遗传学基础(2学时)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群体遗传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数量性状的概念和遗传基础,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分析,以及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和应用。

教学目的:主要通过学习育种手段对家畜进行遗传改良,将数量遗传理论应用于家畜育种实践。

基本要求:掌握数量性状的特点及其遗传学基础;掌握遗传力的概念和估计原理;重复力概念及其估计原理;遗传相关的概念及其估计原理。了解估计遗传力、估计遗传相关的基本方法。了解遗传相关的作用。

第三章畜禽主要性状的遗传(2学时)

课程内容:本章将对家畜育种工作中常用的一些家畜重要性状,诸如角的有或无、毛色的白或黑、血型的种类、蛋壳的白色或褐色等质量性状和产奶量、剪毛量、产蛋量、日增重、

产仔数等数量性状以及阈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了解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家畜遗传改良、培育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基本要求:了解不同家畜的表型性征;了解不同家畜的血型、蛋白质型;了解家畜的遗传缺陷,充分重视遗传疾病侵害,淘汰有害基因;了解不同家畜的数量性状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如何对数量性状进行选择。

第四章生产性能测定(2学时理论+1学时实习)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讲授了家畜生产性能测定的原则、基本形式以及主要畜禽的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体尺测量和记录系统做了详细介绍。

教学目的: 既要重视生产性能测定,又要使学生掌握生产性能测定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家畜生产性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不同畜种生产性能测定的指标及方法。了解生产性能测定的目的和内容,理解家畜生产性能测定的几种基本形式,并能对不同性能测定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作出正确评价。

第五章选择原理与方法(2学时)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及伴性性状的选择,及选择的概念、方法,并讲解在一个群体中选择隐性性状,显性状和杂合体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特点,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选择在育种的作用,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主要区别,数量性状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的遗传特点如何,家畜的各种选种方法及实际应用,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以及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基本要求:掌握选择的概念、质量现状选择的一般方法、影响选择成效的因素及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