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小专题一 运动图像分析及与速度有关的计算 习题课件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小专题一 运动图像分析及与速度有关的计算 习题课件
二、与速度有关的计算 【方法指导】
应用速度公式 v=st解题注意事项:
(1)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物体的同一时间段或同一段 路程,不能张冠李戴;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2)求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t 应包括中途停留的时
间; 2 (3)计算过程常涉及单位换算:1 min=60 s,1 h=3 600 s,1 km =1 000 m,1 m/s=3.6 km/h。
从福州到莆田的运行时间 t=42 min=0.7 h,
平均速度
v=st=100.57
km h =150
km/h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2)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
v1=ts11=100.57
km h =150
km/h;
莆田到泉州的平均速度 v2=st22=06.935kmh≈197 km/h;
泉州到厦门的平均速度 v3=st33=14032
8.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 s-t 图像,由图像
可知
(B)
A.7~20 s 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 0~5 s 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10 s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 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9.甲车从 M 点、乙车从 N 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 s-t 图像分别如图
(3)求速度。选取图中的点(一般取整数点),根据 v=st计算速度[仅
限于过原点(0,0)的斜线]。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针对训练】 4.甲、乙两个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 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能正确反映两个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九年级第二章知识点物理

九年级第二章知识点物理

九年级第二章知识点物理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主要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力、质量和运动等内容。

1. 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用箭头表示。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则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即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 质量和重力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它决定了物体的惯性和引力。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它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根据牛顿定律,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F=mg计算,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近似取9.8 m/s²。

3.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指的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用公式v=Δs/Δt表示,其中v代表速度,Δs代表位移的变化量,Δt代表时间的变化量。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公式a=Δv/Δt表示,其中a代表加速度,Δv代表速度的变化量,Δt代表时间的变化量。

4. 动量和碰撞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重要属性,它决定了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反应和变化。

动量由质量和速度决定,公式为p=mv,其中p代表动量,m代表质量,v代表速度。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中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在碰撞过程中,动量的转移和改变导致了物体的反弹、变形或改变运动方向等现象。

5. 静电和电流静电是指物体带电的状态,主要包括带正电和带负电两种情况。

带电物体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引发了静电力。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前四章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前四章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前四章第一章:力与压力在九年级物理的学习中,力与压力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产生运动的原因,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通常用牛顿(N)为单位。

而压力是一个面积上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然而,力和压力之间的区别并不仅仅是单位上的区别,它们对物体的影响方式也完全不同。

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形状或者产生变形。

而压力则主要通过作用在物体上的面上产生。

第二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九年级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简单机械主要包括杠杆、轮轴、滑轮等。

这些简单机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也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杠杆是简单机械中最基本的一种。

它由支点、力臂和负力臂组成。

通过改变杠杆上力臂和负力臂的长度,我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轮轴则是由固定在支点上的轮子和通过轴连接的杠杆组成,它可以改变我们施加的力的方向。

滑轮则是由一个或者多个轮轴组成的,它可以改变施加的力的方向和大小。

第三章:能量与功能量与功是九年级物理中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能量是物体由于其运动或位置而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力。

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可以通过计算公式动能=1/2mv²来计算,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而势能则是由于物体所处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它可以通过计算公式势能=mgh来计算,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的高度。

功是作用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也可以理解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功可以通过计算公式功=力×位移来计算,其中力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位移为物体在力作用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第四章:电流与电阻电流与电阻是九年级物理中涉及电学知识的重要内容。

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移动,我们通常用I来表示电流强度,单位为安培(A)。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的大小与电阻成反比,与电压成正比。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教科版)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活动:降落伞比赛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认识运动2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速度4能量第三章声1什么是声音2乐音的三个特征3奇异的声现象4噪音5声与现代科技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1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定律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4光的折射定律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6神奇的眼睛7通过透镜看世界8走进彩色世界第五章物态变化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4物态变化和我们的世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质量2物质的密度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八年级下第七章力1 力3弹力力的测量4重力5摩擦力第八章力与运动1力的合成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3力的平衡4力与运动第九章压强1压强2液体的压强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4大气压强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1在流体中运动2认识浮力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4沉与浮第十一章功与机械1功2杠杆3滑轮4功的原理及应用5机械效率6改变世界的机械第十二章机械能1机械能2机械能的转化3水能和风能九年级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2内能和热量3比热容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热机3热机效率第三章电与磁1磁现象2电现象3电与磁第四章认识电路1电路2电路的连接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第五章探究电流1电流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六章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2测量电阻3等效电路第七章电功率1电功2电功率3灯泡的电功率九年级下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1电磁铁2电磁继电器3电磁感应现象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5电话和传感器第九章家庭用电1家用电器2家庭电路3安全用电与保护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第十章电磁波与性息技术1神奇的电磁波2电磁波的应用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2原子核、核能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知识点即时练)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知识点即时练)

第⼆章运动与能量(知识点即时练)第⼆章运动与能量⼀、重点、难点:1. 认识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然界⼀切物体都在运动。

2. 认识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3. ⽐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法及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4. 会⽤公式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5.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6. 知道不同能量间可以相互转换⼆、知识点分析(⼀)认识运动1. 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先要选⼀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理解: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做参照物。

③同⼀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④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向相同,它们彼此相对静⽌。

运动和静⽌的相对性:判断⼀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的相对性。

2. 微观世界的运动:(1)⼀切物质都是由分⼦组成的,分⼦由原⼦组成的。

(2)原⼦由原⼦核和核外电⼦组成。

(3)原⼦核由质⼦和中⼦构成。

(⼆)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平均速度1. 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国际单位:⽶/秒常⽤单位:千⽶/时换算:1⽶/秒=3.6千⽶/时3.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速度计算:①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s与t成正⽐,s与t的⽐值是不变的,即v是不变的。

4. 变速运动及其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常见运动物体的速度都是变化的,叫做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①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

九年级物理能量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能量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能量知识点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能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和掌握能量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对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中的能量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物理。

一、能量的定义和分类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使其产生作用的能力。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能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能量类型有: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数学表达式为动能=1/2mv^2,其中m代表物体质量,v代表速度。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类型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3. 热能:物体内部粒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热能就越大。

4. 光能:光波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

5. 电能: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6. 化学能:物质由于化学反应而具有的能量。

7. 核能: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

二、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换,其中最常见的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

例如,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当它向上抛起时,动能逐渐减小,而势能逐渐增大;当物体再次下落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即总能量在转换过程中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能量转换前的总能量 = 能量转换后的总能量。

例如,在一个摆动的弹簧中,它的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组成,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不断转换,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能量转换的效率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能量通常不会完全转化为有用的形式,总会有一部分能量以无用形式散失。

因此,我们引入了能量转换的效率的概念。

能量转换的效率定义为有用能量输出与能量输入之比。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效率越高,表示转换的能量利用率越高,能量损失越小。

四、能量量值的计算在物理学习中,常常需要计算能量的量值。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能量计算公式:1. 动能计算:动能 = 1/2mv^22. 重力势能计算:重力势能 = 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能量 课件(教科版)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能量  课件(教科版)

新知讲解
一、能量有多种形式 能量(energy) 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 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海啸,物体做机械运动,具有机械能。
新知讲解
一、能量有多种形式 能量(energy) 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 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化学能。
2.能量可以转化: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来自太阳。 能量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 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利用能量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 化过程。研究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物理学的一项重要 内容。
06 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
课外作业 调查:不同的家用电器 是分别是什么形式能量的转化?
活中的大部分能量来自太阳。清晨,看着 徐徐升起的太阳,想想身边的哪些能量来 自太阳。
新知讲解 二、能量的转化 上图还说明,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
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 可以相互转化。
高压输电,电能转移(同种)。
新知讲解 二、能量的转化 上图还说明,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
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 可以相互转化。
新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
一、能量有多种形式 能量(energy) 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 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雷电发出耀眼的光芒和震耳的声音,具 有光能和机械能。
新知讲解
一、能量有多种形式 能量(energy) 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 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太阳光的能量使冰柱熔化成水。
核能等能量形式。 (3) 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
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2.科学思维
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 的过程。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3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演示能量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2.2 功和能量守恒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及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能量守恒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3.2 浮力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四章:电路和电流4.1 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电路的基本元件,通过实验演示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4.2 电流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电流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五章:电磁现象5.1 电磁感应学习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电磁感应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发电机的原理。

物理九年级上册每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册每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册每章知识点第一章:物理中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力和能量变化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而在九年级上册物理中,我们将要学习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1.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力和能量变化。

这些研究对象有各种物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1.2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用来描述物理现象的特征,如长度、质量、时间、速度等。

而物理量的数值需要有单位来表示,如米、千克、秒等。

在物理学中,国际单位制(SI制)被广泛应用。

1.3 运动和位移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而位移则是描述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位移可以是直线的、曲线的,也可以是相对的或绝对的。

1.4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

而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描述了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1.5 力和力的效果力是一种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作用。

力的效果有很多,如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等。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在物理学中,力是一种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作用。

力的作用和效果是我们在九年级上册物理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2.1 压强和浮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

而浮力是描述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上浮力,它与物体的重量和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有关。

2.2 弹簧的弹性和胡克定律弹簧是一种常见的弹性物体,它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以发生形变。

弹簧的弹性可以用弹性系数来描述,而胡克定律可以用来计算弹簧伸长或压缩的变化量。

2.3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摩擦力是由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而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而滑动摩擦因数则可以用来描述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大小。

2.4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复杂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1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教科版初中物理全目录

教科版初中物理全目录

上册第一章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走进实验室 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 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3 活动:降落伞比赛活动:降落伞比赛第二章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运动与能量 1 认识运动认识运动2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4 能量能量第三章第三章声 1 认识声现象认识声现象 2 乐音的三个特征乐音的三个特征 3 噪声噪声4 声与现代技术声与现代技术第四章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在光的世界里 1 光源光源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 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6 神奇的眼睛神奇的眼睛7 通过透镜看世界通过透镜看世界8 走进彩色世界走进彩色世界第五章第五章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1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 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 3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4 地球上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循环第六章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与密度 1 质量质量 2 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 3 测量密度测量密度下册第七章第七章力 1 力2 力的描述力的描述3 弹力弹力 力的测量力的测量4 重力重力5 摩擦力摩擦力第八章第八章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 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2 力的平衡力的平衡3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第九章第九章 压强压强1 压强压强2 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3 连通器连通器4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第十章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流体的力现象 1 在流体中运动在流体中运动 2 认识浮力认识浮力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4 沉与浮沉与浮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机械与功 1 杠杆杠杆2 滑轮滑轮3 功 功率功率4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5 改变世界的机械改变世界的机械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机械能机械能 1 机械能机械能2 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3 水能与风能水能与风能上册第一章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 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 2 内能与热量内能与热量 3 比热容比热容第二章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改变世界的热机 1 热机热机2 内燃机内燃机3 热机效率热机效率第三章第三章 认识电路认识电路 1 电现象电现象2 电路电路3 电路的连接电路的连接4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第四章第四章 探究电流探究电流 1 电流电流2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3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五章第五章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2 测量电阻测量电阻3 等效电路等效电路第六章第六章 电功率电功率 1 电功电功2 电功率电功率3 焦耳定律焦耳定律4 灯泡的电功率灯泡的电功率第七章第七章 磁与电磁与电 1 磁现象磁现象2 电流的磁场电流的磁场3 电磁铁电磁铁4 电磁及电器电磁及电器第八章第八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 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3 电话与传感器电话与传感器九年级下册 第九章第九章 家庭用电家庭用电 1 家用电器家用电器2 家庭电路家庭电路3 安全用电与保护安全用电与保护 第十章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 神器的电磁波神器的电磁波2 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的应用3 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物理学与能源技术 1 能量的守恒定律能量的守恒定律 2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3 能源能源4 核能核能5 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四节 能量 习题课件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四节  能量 习题课件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综合拓展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6)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7)生物质能:生物具有的能量,实质属于化学能。 2.要判断某一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还是能量的转化,首先明确这一过 程能量的形式有没有变化,能量的形式相同是转移,能量的形式不同是 转化。若是能量转化,弄清消耗了什么能量,得到了什么能量,转化之 前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之后是得到的能量。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综合拓展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17.(黑龙江中考)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很多,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C)
A.摩擦生热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燃料燃烧放热是把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摩擦起电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名师点拨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综合拓展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7.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发生泥石流的时候,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
洪水从高处急速流下,能冲毁房屋、损坏树木和庄稼、伤害人畜,造成
极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具有的能量主要是
( D)
A.核能
B.化学能
C.内能
D.机械能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综合拓展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蓄电池充电时,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蓄电池放电时,是把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综合拓展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推力和拉力等。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可以使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可以使用力的正反向分解原理进行计算。

1.3 动力学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其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ma 表示。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章:压力和浮力2.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 P = F/A,其中 F 为垂直于平面的力,A 为受力面积。

2.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浮出;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悬浮;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沉没。

第三章:机械能与能量转化3.1 功与能- 功的定义:当力作用的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位移的乘积。

- 功的计算:功W = F·s·cosθ,其中 F 为力的大小,s 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 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 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其他因素具有的做功能力。

- 动能和势能:动能为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为物体所具有的位置相关的能量。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转化包括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 杠杆的定义和组成部分:杠杆是由支点、杠杆臂和力臂组成的刚性棍棒。

物理九年级一到三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一到三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一到三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索物质世界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九年级的一到三章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将就这些知识点展开一些论述。

第一章:运动与力运动与力是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九年级物理学习的第一个章节。

在这章中,主要学习了运动的描述和力的概念。

在描述运动时,我们常常用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而速度则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进一步,加速度则描述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量。

这些概念是描述运动的基石,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力是物体运动或变形的原因,也是运动和变形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是力学研究的基础,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也会学习到这些定律的应用。

例如,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则指出任何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章:能能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物体拥有的使其发生运动、变形或发生其他物理现象的能力。

在这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能的种类和能的转化。

能的种类有很多,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和化学能等。

这些能种类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机械能的转化。

例如,一个物体在高处具有重力势能,当物体下落时,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加速前进。

此外,热能的转化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我们烧水时,热能会转化为水的温度上升。

能的转化涉及到能量守恒定律,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封闭系统中是不会被创造或破坏的,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这个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各种物理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声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理现象。

在这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1《认识运动》

2.1《认识运动》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1节理解运动一、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理解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常见机械运动方式。

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有运动。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等,经历观察、理解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理解“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

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展示:这是我们生活的宇宙,这是我们生活的银河系,这是我们生活的太阳系,他们都非常美丽。

运动中的物质世界我们生活的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就是一年,自转一周就是一天。

我们处于一个物质的世界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很多看起来是不动的物体,如讲台、黑板、楼房等实际上都随着地球在太空中运动,就连我们所处的太阳系、银河系也是在持续的运动的。

世界观宏观世界:不涉及分子、原子、离子等结构的物质世界即人类肉眼所及、常识上大于原子、小于日地距离的世界。

微观世界:人的肉眼能分辨直径大于0.1mm以上的物体,小于该尺度的事物都属于微观世界。

对于物质世界的世界观分类比较复杂,在初中阶段,我们熟悉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划分就能够了。

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1.情景创设图片展示—宏观世界的运动通过以上图片找出这些物体运动的共同点?(1)、道路上的汽车:相对于公路,位置发生了变化。

(2)、火箭发射: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

(3)、飞驰的赛车:相对于跑道,位置发生了变化。

(4)、人的奔跑: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

他们的位置(距离和方向)发生了变化。

2定义: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的运动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运动。

九年级上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教科版物理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1 原子与分子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最简单的物质单位是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多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原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1.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1.3 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的种类称为元素,元素用符号表示。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质子数。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组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

1.4 原子的质量与量原子的质量可以用原子质量单位来表示。

原子质量单位(amu)是以碳-12的质量为标准制定的。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克数。

1.5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原子的电子数决定了其化学性质,而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决定了其物理性质。

第二章:能量与能量转换2.1 机械能物体具有质量和速度时,它具有机械能。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有关。

2.2 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转化是物质改变状态或发生运动的基础。

2.3 能量的传递与转换能量可以通过物质间的传递和转换来实现。

能量的传递可以是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

能量的转换可以是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等。

2.4 能源与社会发展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同能源的利用方式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利用能源并发展清洁能源。

第三章:力与压力3.1 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变形。

3.2 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重量等于其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3 压力物体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影响称为压力。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理解惯性的概念。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1.2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力和运动的关系。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1.3 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2.2 功和能量守恒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功的概念。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讲解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响度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描述声音的特征。

3.2 光的传播和反射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现象。

讲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解释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第四章:电和磁4.1 静电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

讲解静电的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描述静电的特性。

4.2 电流和磁场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电流和磁场的关系。

讲解电流的产生和磁场的作用,让学生能够解释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和生活科技5.1 力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力和运动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讲解力和运动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能够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5.2 能量和功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能量和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020年教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单元过关试卷(第二章 运动和能量)附参考答案

2020年教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单元过关试卷(第二章 运动和能量)附参考答案

2020年教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单元过关试卷班级姓名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选择题1.【2019·贵州铜仁中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轻舟B.万重山C.坐在轻舟上的人D.以上说法都不对2.【2018·山东临沂中考】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小明在50 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C.小明50 m测试的成绩是7 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 m/sD.1 000 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 m/s,小亮的成绩是240 s,小明更快3.【2018·浙江杭州中考】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A.1.2 米/秒B.24 米/秒C.36 千米/秒D.48 分米/秒4.【2018·广西玉林中考】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长征七号”B.“天宫二号”C.文昌航天发射场D.地球5.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6.【2019·广东深圳中考】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s~4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4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D.3 s时甲在乙的前方7.【2018·江苏扬州中考】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8.【2019·湖南益阳中考】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9.【2019·自贡】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河岸B.山C.船D.岸边的树木10.【2019·乐山】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A.在0~20 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 s~40 s时间内的速度大B.在整个40 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整个4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D.在20 s~30 s时间内的速度为40 m/s11.【2019·泸州】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t=0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B.在0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2.【2019·眉山】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 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 m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 m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 m/s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 m/s13.【山东济宁中考】甲、乙两人进行100 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 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 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A.同时到B.甲先到C.乙先到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2019·攀枝花】2018年10月歼-20以编队飞行亮相珠海航展,完成各种高难度战术机动,体现优越气动特性.在飞行中,飞行员相对于他驾驶的飞机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完成表演,飞机返场,着陆后由于________飞机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2.【宜宾】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 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__________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2019·吉林中考】长吉公路全长约110 km,一辆轿车以10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长吉公路约需要______h.以正在行驶的轿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护栏是________的.4.【2019·湖南衡阳中考】如图所示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 Hz ,网球的直径约为6 cm ,现将一条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 位置运动到B 位置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s ,网球在AB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m/s.5. 某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6m/s ,现在它在水流速度为2 m/s 的河中逆流行驶,在经过一座桥时掉落了一只空木箱,经过了2 min 船上的人才发现,马上调头去寻找漂走的木箱,从此处到追上木箱,船行驶的路程至少为__________m.6. 【2018·绵阳】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实验线2018年年底将在四川建成,试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 m 、长140 m 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加速到最大400 km/h.若测试时,在2.8 s 时间140 m 距离内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 km/h ,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若列车模型以360 km/h 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通过时间是________s.7. 一个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全程平均速度为12 km/h ,若前23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0 km/h ,则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km/h.8.如图所示,以房子为参照物,则可判断甲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乙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_.三、实验题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3)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停表每格为1 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__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m/s.(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__(选填“长”或“短”)些而便于测量.(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6)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2.【2018·内江B卷】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2018·湖南益阳中考】如图甲所示,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甲(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3)图乙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乙四、计算题1.小明乘汽车去60 km外的杭州.一路上,车上速度计指针从未超过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问:(1)小明到达杭州至少需多少时间?(2)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仪原理如图乙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 s,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 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 s,则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少?(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2.小明家离学校2 km,他以5 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 min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 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问:(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A4.B5.C6.C7.D8.D9.C 10.C11.C 12.D 13.B二、填空题1.静止惯性2. 8.00 0.23.1:1 运动4. 0.04 205. 9606. 50. 1.47. 208. 可能静止,可能运动 向左运动三、实验题1. v =s t 刻度尺 停表0.1 0.09小 长 大 时间2. 2 v =s t小 0.033. s 2-s 1t 小 C四、计算题1.(1)至少需要的时间t =s v =60 km 80 km/h =0.75 h.(2)由于测速仪工作时包含发出和接收信号两个过程,则汽车被测速仪测速的时间t 1=0.4 s 2+(1 s -0.4 s)+0.3 s 2=0.95 s ,测速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s 1=340 m/s ×(0.4 s -0.3 s )2=17 m ,所以汽车的速度v 1=s 1t 1=17 m 0.95 s ≈17.9 m/s. 2. (1)由v =s t 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 1=v 1(t 0+t )…①,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即s 2=s 1=v 2t …②,由①②可得v 1(t 0+t )=v 2t ,即5 km/h ×⎝ ⎛⎭⎪⎫5×160 h +t =10 km/h·t ,解得t =112 h =5 min. (2)由v =s t 可得,出发5 min 小明通过的路程s =v 1t 0=5 km/h ×5×160 h =512 km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v =v 1+v 2=5 km/h +10 km/h =15 km/h ;由v =s t 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 ′=s v =512 km 15 km/h =136 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 2′=v 2t ′=10 km/h ×136 h =518 km ≈0.28 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的距离s ″=s 总-s ′2=2 km -0.28 km =1.72 km.。

《运动与能量》全章教学设计

《运动与能量》全章教学设计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一节理解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 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水平和提出问题的水平。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理解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

【教学难点】对微观世界运动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实验教具】两只空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氮气体;两个铅块(事前用小刀刮亮)铁架台,钩码;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中所说的运动主要指宏观运动和微观运动两大方面。

一、宏观物体的运动: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运动世界。

观察画面(或者动画)。

画面上的内容有:神舟号升空、车辆行驶、大雁南飞、雨从天降。

提出问题: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运动?学生再举出一些运动现象:天体运动(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大气和水的流动、人跑步……通过观看图片和动画以及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物质世界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整个世界都在运动。

而最简单又最基本的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就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问: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九年级物理能量守恒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能量守恒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能量守恒知识点能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能量有关。

能量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理论的基础,它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九年级物理学中关于能量守恒的知识点。

一、能量的定义和分类能量是物体或系统进行工作所具有的能力。

根据其性质和形式,能量主要分为机械能、热能、电能和化学能等几种。

1.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它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部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E = 1/2mv^2来计算,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它又可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2. 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热能是一个物体温度高低的体现,热能的传递是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传递的。

热能的单位是焦耳(J)。

3. 电能:电能是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电能的动能体现在电荷的流动中,电能的势能体现在电荷的分布形式中。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

4. 化学能:化学能是化学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在化学能转化过程中,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导致了化学能的变化。

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一个系统内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表述为:一个系统中的能量总量在封闭过程中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分为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热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无能量损失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的力学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即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在现实情况下,由于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存在,机械能并不能完全守恒。

2. 热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具体表现,描述了热能在系统内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热能守恒定律可以简化为系统所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所做的功和热量的总和。

三、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和传递。

1. 能量转化:能量在物体或系统中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认识运动
【学习目标】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2、理解机械运动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物质的微观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在运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机械运动并能举例说明;物质的微观组成及微观世界的运动。

2、难点:物质的微观组成及微观世界的运动。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阅读教材,课前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

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是的。

2.下列各种现象中:(1)天空中飘动的白云,(2)放在电炉上加热的水壶,(3)地球绕太阳转动,(4)流动的河水。

其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3.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如果你坐在行驶的列车内,以车窗为参照物,你是的,以铁轨为参照物,你是的,可见运动和静止是
4、物质的组成:一切物质都是由组成,而且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

5、物质的三种状态:、、。

6、物质的微观组成:分子由组成,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和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模块二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一
讨论交流:物质所处的状态与分子运动情况有怎样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1)固态物质的分子有位置。

2)液态物质的分子相对。

3)气体物质的分子运动。

列表比较物质的三种状态的特征
状态形状体积备注
固态()固定形状()一定体积
液态()固定形状()一定体积
气态()固定形状()一定体积
实验探究二
认真阅读分析教材“微观世界的运动”,完成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组成图”:物质分子
模块三形成提升
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运动的火车上坐着一个人,以路轨为参照物,人是,火车是;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

(填“运动”或“静止”)。

2、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4、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
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5、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
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
D、关着的车门
6、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加油机和运输机是相对________的。

7、“地球又自转又公转”,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8、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9、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的。

10、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
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 50km/h 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谈谈你的方法,并与看过电影的同学交流。

11.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
?
12.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各作何种运动
?
1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风的形成
B、水的流动
C、灰尘的飞扬
D、打开香水瓶,过一会儿整个房间充满香味
14、下列物体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15、地震灾后,灾区容易产生大量的致病菌感染人体。

关于原子、电子、病菌(直径为微米级)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原子、电子、病菌 B.电子、原子、病菌
C.电子、病菌、原子 D.原子、病菌、电子
16.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模块四小结评价
1、本课知识:
1、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的判断方法
固体
3、物质的三种状态的特征液体
认识运动气体
4、物质组成:分子—原子
2、本课易(混)错点::要在大脑中建立原子结构的模型图,区别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的差异
3、本课困惑:
【运用与拓展】
1、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中的放射现象和电子的先后发现,不仅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了原子的内部,而且更进一步地促使人类积极探索原子核内部组成。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②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
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下列事物中,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衣箱里的卫生球,时间长了会变小
B.教室里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C.冬天大雪纷飞,天地一片白茫茫
D.夏天,水坑里有许多小虫乱动,毫无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