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检测图解教材

合集下载

低应变检测(RSM-PRT)PPT课件

低应变检测(RSM-PRT)PPT课件
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
目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第二章 检测系统 第三章 现场检测技术 第四章 实测波形汇编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目录
第一节 应力波基本概念 第二节 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 第三节 低应变的检测原理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基本概念
应力波基本概念
应力波:当介质的某个地方突然受 到一种扰动,这 种扰动产 生的变形会沿着介质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这种扰动传播的现象称为应力波。
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传感器安装
传感器用耦合剂粘结时,粘结层应尽可能薄 必要时可采用冲击钻打孔安装方式 传感器安装面应与桩顶面紧密接触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传感器安装
传感器耦合
黄油耦合 橡皮泥耦合 口香糖耦合
使传感器与桩头粘合在一起,要求越紧越好。
说明:传感器是否安装好,可用手指轻弹传感器 侧面,若传感器纹丝不动则说明已经安装好。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检测原理
反射波法用于检测基桩完整性 的基本假设
➢桩自身 :一维、连续、均质、线弹性 ➢没有考虑桩周土的影响 ➢没有考虑桩土耦合面的影响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检测原理
反射波法的检测原理
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 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 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即波 阻抗发生变化)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 射波的传播时间、幅值、相位和波形特征,得出 桩缺陷的大小、性质、位置等信息,最终对桩基 的完整性给予评价。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波形分析
各类桩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
(2)沉管灌注桩 ➢缩颈——成形后的桩身局部小于设计要求 ➢断桩及桩身混凝土坍塌——桩身局部分离,甚 至有一段没有混凝土;桩身某一部位混凝土坍塌, 坍塌处上部没有混凝土 ➢桩身夹泥——桩身混凝土有泥夹层

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课件

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课件
硬土层变为软土层与缩颈信号相似 软土层变为硬土层与扩颈信号相似
解决方案:
1. 利用指数放大 2. 了解土层参数(或地质资料)
.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疑问解答
Q:加速度计与桩面用什么方法 耦合较好? A: 由于桩面凹凸不平,且有砂 石,再加上电缆线的拉作用, 用黄油往往达不到好的耦合效 果。在桩头滴少许502胶,再 将指头大小、粘性较好的橡皮 泥压入桩面,然. 后再将加速度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疑问解答
Q:脉冲频率或滤波频率较低队浅 部缺陷判断有无影响?
A: 当桩身浅部有缺陷,其反射 波的频率较高。若桩身深部也 存在缺陷,其反射波在桩端面 反后经浅部缺陷处又会产生反 射。当脉冲频率或滤波频率较 时,高频反射波部分会丢失,
.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疑问解答
Q:反向过冲较大是否信号较差?
采集仪
RSM—24FDN一体机
.
第二章 低应变检测系统
软件简介
主操作界面
.
第二章 低应变检测系统
软件简介
设置界面
.
第二章 低应变检测系统
软件简介
打印高级设置界面
.
第二章 低应变检测系统
软件简介
波形处理界面
.
第二章 低应变检测系统
软件简介
打印信息预览界面
.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检测原理
低应变所能检测到的现象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检测原理
低应变不能检测到的现象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检测原理
低应变检测的优点

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基本原理与应用课件

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基本原理与应用课件
.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形存盘
单次存 盘键入 文件名 称
单击确 认完成 保存
此时已完成一根桩的现场测试
.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场干扰
•现场有重型机械在施工回产生振动干扰 • 解决方案: 建议在检测采样时停止
•现场电压不稳造成干扰 • 解决方案: 建议仪器使用前提前充满 电。 •
.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波阻抗: Z CA
: 密度;C: 应力波速;A: 桩横截面积。
一维直杆: d<<L的杆件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应力波 在桩中的传播
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
振源: 手锤锤击桩端面。点振源 传播介质: 桩L远大于桩径。一维直 杆 传播: 应力波以锤击点为中心半球 向外传播,当应力波传播至桩身一 定距离S后(一般S>1D-2D),波 振面才近似为平面。此时手锤锤击 桩端认为是应力波在一维杆件中竖 直方向传播
2.简述反射法检测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判定中IV类桩的时域 信号特征有哪些? 答:2L/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了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 无桩底反射法;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波形呈现低频大 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
.
3.简述反射法检测灌注桩的现场检测步骤? 答:(1)灌注桩凿去桩 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 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顶表面应平整干净且无积水;妨碍正 常测试的桩顶外露主筋应割掉。 (2)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 足史够的粘结强度。 (3)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 距桩中心2/3半径处。 (4)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锤垫, 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 获取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号。 (5)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4个检测点;每个检测 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3个。

《低应变动测原理》课件

《低应变动测原理》课件
详细描述
低应变动测原理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当结构受到微小的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微小的振 动。这些振动会改变结构的动态特性,如频率、阻尼和模态等。通过测量这些振动特性
,可以推断出结构的内部状况,如损伤、脱胶、腐蚀等。
低应变动测原理的应用范围
总结词
低应变动测原理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的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检测。
详细描述
首先,该方法假设结构损伤不会导致显著的动态特性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损伤前后的振动特性来检测损伤。 其次,该方法假设可以准确测量结构的振动响应,包括振幅、频率和相位等信息。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通 常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并进行适当的信号处理和分析。
Part
02
低应变动测的物理基础
信号的特征提取
时域特征
从信号的时域波形中提取出反映 被测物体特性的特征参数。
波形特征
提取信号的波形特征,如峰值、 谷值、波形畸变等,用于评估被 测物体的状态和性质。
频域特征
将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提取出反 映被测物体特性的频域特征参数 。
统计特征
对信号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出反 映被测物体特性的统计特征参数 。
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将共 同合作,共同推动低应变 动测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地下管线探测
地下管线探测是城市建设和维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低应变动测技术可以通过对 地下管线的振动响应进行测量和分析,确定管线的位置、埋深、走向等信息,为 城市规划和管线维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与传统的钻探方法相比,低应变动测具有无损、高效、准确等优势,能够更好地 保护城市地下设施和环境。
地质勘察
采集频率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 采集频率,确保信号的完 整性和准确性。

低应变检测省培训PPT课件

低应变检测省培训PPT课件
20
四 现场检测
抽样规则与抽检数量:
➢ A)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 B)30%且不得少于20根;一般项目20%且不少于10根; ➢ C)地下水位以上终孔且持力层通过核验的人工挖孔桩、单节
混凝土预制桩,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 D)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砼灌注桩
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材质均匀、截面恒定、弹性杆 面积A 弹模E 密度ρ 波速c)
理论基础是一维波动理论
σ
x
dx
σ+ dx x u
2u x2
1 c2
2u t2
9
二 理论基础
Z1 Va ↓ Vb ↑ Fa ↓ Fb ↑
Vc ↓ Fc ↓ Z2
桩截面变化情况
桩截面变化处平衡 相容条件:
1 位移连续条件 2 力连续条件 3 速度连续条件 4 应力应变关系
7
二 理论基础
测试原理:
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 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 断桩和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 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 波和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 从而判定桩身完整性情况。
8
二 理论基础
5
一 低应变概念
桩身完整性: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
②桩身材料密实性
③桩身材料连续性。
桩身缺陷: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
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夹泥(杂物)、 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桩身缺陷指标:位置、类型(性质)和程度。
6
一 低应变概念
低强度桩:
在复合地基中,采用刚性桩或半刚性桩设计的桩身强度为8~ 15MPa的有粘结强度增强体成为低强度桩。(《建筑地基检 测技术规程》DBJ/T13-146-2012)

低应变检测 ppt课件

低应变检测 ppt课件

一般桩身混凝土的泊桑比σ=(0.2~0.25)
Vp =(1.05 ~ 1.1)VB
VB =(0.9 ~ 0.95) Vp
这是超声波所测声速大于反射波所测声速的原因
1.4 桩土体系内声波传播规律
入射的半球面波有一些是 斜入射的,根据折射定律 ,在桩身侧面将产生折射纵波PP和 折射横波PS,使一部分能量由桩身 折射扩散进入地层。折射入地层的 能量与斜入射的折射系数 RT 有关
B 参数设置: 传感器类型: 速度型、加速度型 激振器:冲击锤、力锤(带传感器的锤)
采样间隔、采样点数: 决定了每次采样的记录时间长度,一般采样长度设置为
1024个点,采样间隔5μs~50μs 举例说明 显示时间:1024×10μs≈10000μs =10ms 假设V=4km/s , 可测桩长L=4km/s×10ms÷2=10m
不同材质的锤头激励脉冲宽度和主频相关关度 (m)
估算主频 (Hz)
铁头
0.5
1.0
1000
铝头
0.75
1.5
666
尼龙头
1.1
2.0
455
聚四氟乙烯 1.3
2.5
385
桩力长 棒 5m 110m.5 20m 330m.0 40m 36000m ΔF(Hz 400 200 100 67 50 33
低应变反射波法 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
第三章 反射波法检测技术
1 声学基础
1.1反射波的基本原理
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 传播,在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界面(如桩底、断桩 或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 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反射波经接收、放大 、滤波和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 射信息。据此计算桩身波速、判断桩身缺陷的程度 及位置。

低应变检测图解

低应变检测图解

低应变一般适用桩的长/径比在30以内,此时,可
得到明显桩底反射,但以下情况除外。
i应力波的衰减程度主要不是桩长/径比,而主要是
由桩土的刚度比决定的,桩土刚度比愈大,应力波衰
减程度就愈小,因此,当细长桩具有较强的摩擦时,
应力波沿桩身的传播也会被严重衰减。
.
基桩检测
ii遇有连续缩颈、混凝土离析或标号低时应力波将 大量被吸收。
1.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确保现场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正常
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低 应变动力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 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检测各类预制桩 和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质量,推定缺陷 类型,性质及其部位。
.
基桩检测
1.3人员职责 检测人员:负责按照低应变方法对被检
v当有多次缺陷时,将记录到多个相到干涉的反射波 组,形成复杂波列。此时应结合工程地质资料、施工 原始记录进行综合分析。
.
.
Z=波阻抗 ρ=密度
Z=K/ ρ s 正常
K=常数 S=截面积
裂、夹、 离、缩
Z变大、 ρ变小或S变小的过程
.
扩径
Z变小 S变大的过程
断桩
t2-t1=t3-t4
.
基桩检测
二、低应变法的现场检测 2.1/检测数量
.
基桩检测
检测系统框图
.
基桩检测
2.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并应
(3)测试中手锤均在桩顶中心敲击部位混凝 土应平整、坚硬,手锤应与桩顶垂直,避免含 有水平分量。
.
(4)测完应做好数据处理和检测记录,检测记录的有 效位数和计量单位均以国际标准为准。
(5)低应变动力信号处理

小应变

小应变

图4 桩身截面减小实测波形图
(b) L1处桩截面增大
如图5所示,在L1
处有 n
Z1 A 1 1 Z 2 A2
, 0。 F
可得结论:截面减小处,VR与VI反号,而VT与VI同号。
图5 桩身截面增大实测波形图
(3)桩身发生断裂 如图6所示,桩身在L1处完全断开,Z2相当于空气的 波阻抗, Z2 趋于0。可得: 可得结论:应力波在断开处发生反射,由于透射波
Z1 1C1 A1 n Z 2 2 C 2 A2
2.2 应力波在阻抗界 面处的反射与透射
如图2所示,应 力波在阻抗界面处产 生反射与透射。
图2应力波的反射与透射
根据应力波理论,由连续条件、牛顿第三定律以 及波阵面动量守恒条件,得
U R FU I U T TU I
射波、反射波、透射波, T 为反射系数, F 为透射系 数,其中
U 为应力波的速度,下标 R 、I 、T 分别表示入
2 T 1 n
1 n F 1 n
3 试验步骤
3.1测试步骤
测试前须收集土层断面图、桩横截面积、长度、总体布 置和打桩工程的一般性能等资料。测试前消除海绵状的突出 部分和松散混凝土,使桩的表面干净平整,使桩头上有压贴 加速度计和用锤敲击的表面。测试步骤如下: (1)连接仪器和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预热数分钟,调 测试仪器至待命工作状态; (2)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桩头的平整部位; (3)用小锤短促而有力的锤击桩头数次,采集锤击所得 信 号; (4)从微机屏幕上选区满意的波形曲线并存盘; (5)根据波的反射特性,对记录曲线进行分析、计算, 评价桩身质量及完整性。
(b)夹泥
Z C n1 1 1 1 1 Z 2 2C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桩完整性检测
一、低应变法检测的概念 二、低应变法的现场检测 三、 检测数据的分析和结果判断
基桩检测
一、低应变法检测的概念 1 .1目的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
术规范》JGJ 106-2003、J256-2003对低应 变工程检测做必要的细化和补充。
基桩检测
1.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确保现场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正常
基桩检测
2.4桩的激振点部位和检测 (1)实心桩的激振点宜选择在桩头中心部位,
传感器应粘贴在距桩中心约2/3R处。敲击产生 的应力波除向下传播外,也沿径向周边传播, 从周边反射回来的波与圆心外散的波会发生迭 加。理论与实践表明,2/3R处波的干扰最小。 空心桩的激振点及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壁 厚1/2处且应在同一水平面上,与桩中心连线形 成的夹角宜为90°。将加速度计粘贴在磨平过 的桩顶表面,粘巾处可用大膏、黄油、橡皮泥 作为耦合介质。
Z=波阻抗 ρ=密度
Z=K/ ρ s 正常
K=常数 S=截面积
裂、夹、 离、缩
Z变大、 ρ变小或S变小的过程
扩径
Z变小 S变大的过程
断桩
t2-t1=t3-t4
基桩检测
二、低应变法的现场检测 2.1/检测数量
基桩检测
检测系统框图
基桩检测
2.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并应
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低 应变动力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 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检测各类预制桩 和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质量,推定缺陷 类型,性质及其部位。
基桩检测
1.3人员职责 检测人员:负责按照低应变方法对被检
样品进行检测。 复核人员:负责对检测操作是否规范以
iii桩截面变化不规则使波的能量在末及桩底前被大
量反射。
iv同时判别一个以上的桩身非常困难,因为靠上的
第一个缺陷已将大部分波的能量被反射的问题。
v当桩径较大或脉冲宽度过窄时,部分锤击能量将
以表面波的形式在桩顶表面传播即锤击能量不是全部
(或大部)以上维波动的形式沿桩身纵向传播。
vi锤击信号的脉冲宽度愈窄,脉冲中的高频分量的
v当有多次缺陷时,将记录到多个相到干涉的反射波 组,形成复杂波列。此时应结合工程地质资料、施工 原始记录进行综合分析。
3.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 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的规定,将桩身质 量等级划分为四类,即:
低应变动测桩身完整性判定(JGJ106- 2003)
低应变一般适用桩的长/径比在30以内,此时,可
得到明显桩底反射,但以下情况除外。
i应力波的衰减程度主要不是桩长/径比,而主要是
由桩土的刚度比决定的,桩土刚度比愈大,应力波衰
减程度就愈小,因此,当细长桩具有较强的摩擦时,
应力波沿桩身的传播也会被严重衰减。
基桩检测
ii遇有连续缩颈、混凝土离析或标号低时应力波将 大量被吸收。
类别
时域信号特征
幅频信号特征

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 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
底反射波
其相邻频差Δf≈c/2L
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

2L/c时刻前出现缺陷反射波,有 距,其相邻频差Δf≈c/2L,轻
桩底反射波
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底谐
振峰之间的频差Δf’>c/2L
Ⅲ 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特征介于Ⅱ类与Ⅳ类之间
审定人。
基桩检测
R R
2/3R
传感器安装点
(A)
激振锤击点
(B)
图2-2 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图
( A )实心桩 ( B )空心桩
基桩检测
(2)对直径大于1000mm的桩(含1000),加 速度宜设置四个轴对称测点,每个测点需采集 一组信号后,将所有信号叠加平均;直径低于 600~1000mm的桩(含600),加速度宜设置 二个轴对称测点,每个测点采集一组信号进行 叠加平均;直径低于600mm的桩,可设置一个 测点。
波长也愈短,当高频分量的波长和桩径属同一数量级
时,会使应力波产生严重的弥散,但往往为了探测浅
层缺陷,又不得不采用短脉冲。
基桩检测
三、 检测数据的分析和结果判断 3.1 根据波列图中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
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来推断单桩完整性。 i反射波波形规则,波列清晰,桩底反射波明显,易
于读取反射波到达时间,及桩身混凝土平均波速较高 的桩为完整性好的单桩; ii反射波到达时间晚于桩底反射波到达时间,且波幅 较大,往往出现多次反射,难以观测到桩底反射波的 桩,系桩身断裂; iii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时,其波速较低,反射波幅 减少,频率降低;
基桩检测
iv缩径与扩径的部位可按反射历时进行估算,类型可 按相位特征进行判别。
及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进行复核。 室负责人:监督检测操作和结果审核,
检测报告的签发。
基桩检测
1.4检测原理和方法 桩基动力检测是指在桩顶施加一个动态力
(动载荷),动态力可以是瞬态冲击力或稳态 激振力。桩-土系统在动态力的作用下产生动 态响应,采用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在传感器的桩 顶量测动态响应信号(如位移、速度、加速度 信号),通过对信号的时域分析或传递函数分 析,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用反射波法,对每 一根被检测的单桩均应进行二次以上重复测试; 对同一根基桩,三次锤击所形成的三条波形曲 线在形态、振幅及相位上应基本一致,采集数 据方算合格。
(3)测试中手锤均在桩顶中心敲击部位混凝 土应平整、坚硬,手锤应与桩顶垂直,避免含 有水平分量。
(4)测完应做好数据处理和检测记录,检测记录的有 效位数和计量单位均以国际标准为准。
(5)低应变动力信号处理
信号叠加平均应选择重复性好的信号,其次还要除 去基线漂移大的信号。
低应变激振时桩土体系只产生弹性响应,而要达到 极限状态需使桩周土产生弹塑性响应,因此低应变法 不能提供桩的承载力。
3.6 低应变检测法试验报告包括下内内容:
i工程名称、工程地点、试验目的和试验日期。
ii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拟建上部建筑结构形式。
iii试验场地的工程地质概况,试桩平面图。
iv试验仪器设备以及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的说明。
v实测波形,试验数据整理,分析方法,拟合波形
和试验结果。
vi结论。
Vii出具报告单位名称,试验负责人,报告审核,

2L/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 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 波;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波形 呈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 反射波。
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 相邻频差Δf’>c/2L,无桩底谐 振峰;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 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
三角观测法 超过中线3类桩,低于中线的2类桩或1类桩
新检测;若干扰消除后不影响试验结果,则可继续测 试。
B: 因检测仪器,设备发生意外损坏而中断试验,可用
备用仪器重新检测,若无备用仪器,则须将损坏的仪 器设备进行修复,经检定合格后,再重新检测。
基桩检测
3.5注意事项 对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
成桩工艺相同的桩基,因桩端部分桩身 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导致实测信号 无桩底反射波时,可按本场地同条件下 有桩底反射波的其他桩实测信号判定桩 身完整性类别。
在-10~50℃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在现 场检测时,对仪器屏幕应采取防晒措施。 当仪器长期不用时,应按要求定期通电。
基桩检测
2.3检测步骤 a/仔细观看图纸和地质勘探报告及打桩施工记录。 b/检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桩头应凿去浮浆,露出密
实的混凝土,由于浮浆层不密实,于下部正常混凝土 粘结不良,会形成一个不连续的界面。敲击桩头产生 的应力波在这一界面上多次反射,影响应力波向下传 播,于正常信号叠加后,会掩盖桩下部的信号;激振 点与传感器安装位置应凿成大小合适的平面,平面应 平整并基本与桩身轴线垂直;激振点及传感器安装位 置应远离钢筋笼的主筋,目的是减 少外露主筋对测试 信号产生干扰。若外露主筋过长,影响正常测试,应 将其割短。 c/检测前,应对仪器设计进行检查,性能正常方可使用 d/被测的灌注桩应达到规定养护龄期方可施测,对打 入桩,应在达到地基土有关规范规定的休止期后施测。
基桩检测
3.3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生异常现场时的处理方法
在检测过程中出再重复测度。重复测
试的波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
3.4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方法
A: 正在检测过程因外界干扰和其它不可预见的事故时, 应关机停止检测。若发生干扰影响测试结果,则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