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把握简单工程问题突破难关

合集下载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一个模块。

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这一部分取得不错的成绩。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行测数量关系中常见的题型以及对应的答题技巧。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比较常见且容易掌握的一类题型。

其核心公式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在解题时,我们通常需要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先确定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这三个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求解。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

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设工作总量为 1(也可以设为甲、乙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30),那么甲的工作效率就是 1/10,乙的工作效率就是 1/15。

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1/10 + 1/15 = 1/6,所以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为 1÷(1/6) = 6 天。

答题技巧:对于工程问题,当题目中给出的工作时间的数值是具体的量时,我们往往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可以方便计算工作效率。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高频考点,主要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相遇问题的核心公式为: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为: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中,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

A、B 两地相距多远?根据相遇问题的公式,相遇路程=(5 + 3)×2 = 16 千米,即 A、B 两地相距 16 千米。

再如: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在乙前面 10 千米处,甲的速度为 4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6 千米/小时,乙多久能追上甲?根据追及问题的公式,追及时间= 10÷(6 4)= 5 小时。

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可以放弃吗,我一看到计算题我就晕圈,数量关系题对我来说太难了,求解

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可以放弃吗,我一看到计算题我就晕圈,数量关系题对我来说太难了,求解

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可以放弃吗,我一看到计算题我就晕圈,数量关系题对我来说太难了,求解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可以放弃吗,我一看到计算题我就晕圈,数量关系题对我来说太难了,求解? -不要放弃。

数量关系没学好,要么是基础没打好,要么是练习整太少。

学会结合选项看问题,难题直接放弃考好数量关系不难。

很多人说数量关系特别难,做了也是白做,学了也是白学,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认识数量关系:有简单题,有难题。

数量关系当中有难题,同时也是有简单题的。

我们需要对它们做出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

我们要把其中简单一些的题认真做完,把那些复杂的题目果断放弃。

所以我建议在公考考场上,做一半数量关系,蒙一半数量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做一半蒙一半的方法。

在备考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复习数量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题而不是看视频,要做大量的题,起码要做 30 套以上的题,也就意味着要做 300 道题目以上。

像其他的模块,比如言语理解、常识判断、判断推理的一些题目,无论你有没有复习过,也能够做出不少题目,大家之间分数差距不是太大。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去分析命题人,他们在设置选项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技巧,分析命题人是备考的核心,后面我以具体习题给大家分享如何分析命题人的命题思路。

一定要重视真题,我们可以通过今年的真题来预测明年可能怎么考,从而做到对未来做预判。

我们不要忘了行测的特点,都是单选题,选项非常重要,可以说选项才是数量关系最大的技巧。

还有一点很重要,坚持就是胜利,数量关系这个模块近几年逐渐成了区分考生素质的最佳题型,因为绝大部分考生对待数学都是放弃,我们只要坚持到底,我们就是最后胜利的那一拨人。

下面结合真题体验一下:(广东 2017-45)现有浓度为 15% 和 30% 的盐水若干,如果要配出 600g 浓度为 25% 的盐水,则分别需要浓度 15% 和30% 的盐水多少克?()a. 100、300b. 200、400c. 300、600d. 400、600题目要求的是 600g 的盐水,结合选项观察,a 选项加一起是400g,b 选项加一起是 600g,c 选项加一起是 900g,d 选项加一起是 1200g。

行测备考:一举攻破工程问题

行测备考:一举攻破工程问题

行测备考:一举攻破工程问题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经常会考到工程问题,中公网校专家在此将常考的工程问题进行总结,并且给出相应的解题方法,以帮助各位考生拿下这类题。

一、一人单干,效率有变这类工程问题是属于比较简单的,涉及的人比较少,易于分析。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方程法或比例法。

例1.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 15个,若干天可以完成。

当完成加工任务的60%时,采用新技术,效率提高20%。

结果,完成任务的时问提前10天,这批零件共有几个?A.900B.1500C.2250D.3450二、多者合作当题干中出现多个人或多个工程队合作时,题目就会变得比较复杂,这时需要我们去分析清楚每个人的效率是多少。

而如何去分析,就需要用到一种方法叫特值法,结合比例法求解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例2.一项工程如果交给甲乙两队共同施工,8天能完成;如果交给甲丙两队共同施工,10天能完成;如果交给甲丁两队共同施工,15天能完成;如果交给乙丙丁三队共同施工,6天就可以完成。

如果甲队独立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A.16B.20C.24D.28【答案】C。

中公解析:设工作总量为8、10、15、6的最小公倍数120,则有:P甲+P乙=15; ①P甲+P丙=12; ②P甲+P丁=8; ③P乙+P丙+P丁=20; ④P甲=(①+ ②+③-④)/3=5;甲单独做需要的时间为120/5=24天。

三、多者交替合作多者交替合作与上一种多者合作看似差不多,但差别很大。

最大的不同在于多者合作是每个人都同时在做,而交替合作是一个接替一个做,不同时做。

这种题目我们需要分析清楚每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效率、工作量。

常规的考法是考察几个人都是正效率的情况,如下:例3.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

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

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A.13B. 13.5C. 14D. 15.5【答案】C。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数量关系往往使多数考生感到头疼,也向来是得分率最低的一部分。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尽管多数考生在考前的备考阶段把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在数学部分的演练上,可一旦走进考场之后,最先放弃的也是数学部分。

这绝对算不上明智的选择。

毫不夸张的说,放弃数量关系,几乎等同于放弃公务员考试。

原因很简单,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整套试卷中,数量关系的平均分值是最高的,每道题的平均分可以达到一分左右。

也就是说,要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一科目上取得较高的成绩,数量关系是一定要在考场上攻克的“难关”。

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面对几乎成为广大考生梦魇的这一“难关”,如何攻破?首先最需要澄清的是一个误区,那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量关系部分难度究竟如何,到底有多难?关于难度,请先看这样一道选择题: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的数量关系模块,你认为其难度是( )A。

小学水平 B。

初中水平 C。

高中水平 D。

大学水平很多人会选择高中水平甚至于大学水平,但实际上,数量关系部分真正的难度只有初中水平。

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初中水平指的是解题中所实际应用到的基本知识点,而非题型设置。

纵观历年以来的数量关系真题,考查的基本知识点99%均来自于初二上册数学大纲,“超纲”知识点实际上只有两个。

第一个超纲知识点是“数列”的概念,这是高中数学才开始正式接触的内容,但在公务员考试中只是简单用到这个概念而已,因为数字推理目前最主要的题型就是数列推理,而关于数列的一些性质方面应用,几乎不在公务员考试中涉及。

第二个超纲知识点是“排列组合”,在2009年之前的考试中,只需要应用初中学习过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两个很简单的原理就可以解决公务员考试中与排列组合相关的问题,200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则将这一要求小小向前迈进了一步,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最最基本的组合数即可。

因此,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解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是完全具备的。

内蒙古通辽事业单位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工程问题解题思路

内蒙古通辽事业单位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工程问题解题思路
18
D.20
【中公教育解析】第一步,设工作总量:题目中出现了30分钟、45分钟,因此将工作总量设为30与45的最小公倍数90;第二步,求工作效率: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2;第三步,求解:两人合作的效率和是5,合作时间为90÷5=18,故答案为C。
【例题2】一篇文章,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0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 )小时能够完成。
A.15
B.18
C.20
D.25
【中公教育解析】第一步,设工作总量为60;第二步:求工作效率,甲、乙的效率和为6,乙、丙的效率和为5;第三步:求解,丙干了12小时,可以看成与甲、乙分别合干4小时,又单干4小时,与甲合干4小时完成24份工,与乙合干4小时完成20份工,剩余的16份工由乙4小时完成,因此乙的效率为4,总的工作时间为15,故答案为A。
内蒙古通辽事业单位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工程问题解题思路
工程问题是数学运算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其中主要涉及到三个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其中,工作效率是解决工程问题的突破口;解决工程问题分三步:设工作总量,求工作效率,求得答案。(在设工作总量的时候,最好是设最小公倍数。因为通常设“1”会涉及到分数;设“X”会涉及到消元。),接下来通过两个例子让你认识工程问题的解答技巧。【例题1】一项任务甲做要半小时完成,乙做要45分钟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分钟完成( )。

行测题型难点突破

行测题型难点突破

行测题型难点突破行测,作为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涵盖了众多题型,每一种题型都有其特点和难点。

对于考生来说,突破这些难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行测中几种常见题型的难点,并提供一些有效的突破方法。

首先,我们来谈谈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题型。

其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常常让考生感到困惑。

难点主要在于文章篇幅较长,信息量大,需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主旨和关键细节。

很多考生容易陷入对细节的过度纠结,而忽略了整体的逻辑和主旨。

此外,对于一些含义较为模糊或者抽象的语句,理解起来也颇具挑战。

要突破这一难点,首先需要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平时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各类文章来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逐渐适应快速获取信息的节奏。

在做题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比如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一些转折、总结性的词汇。

同时,要注重对文章结构的分析,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主旨。

其次,数量关系题型也是考生们普遍感到头疼的部分。

其难点在于题目涉及的数学知识较为广泛,解题方法多样,而且时间有限,需要在短时间内选择最有效的解题策略。

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往往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对于数量关系题型的突破,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和解题技巧。

例如,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公式,工程问题中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等。

同时,要善于运用代入法、排除法等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此外,多做真题,总结常见题型的规律和特点,也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

判断推理题型中的图形推理是一个难点。

图形的变化规律多种多样,有时候很难一眼看出其中的规律。

而且,随着考试难度的增加,图形的复杂程度也在提高,更加考验考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突破图形推理的难点,需要熟悉各种常见的图形规律,如位置变化、数量规律、样式规律等。

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对图形的敏感度。

在做题时,可以从最简单的图形特征入手,逐步分析,尝试不同的规律假设,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

行测数量关系难题和解析

行测数量关系难题和解析

行测数量关系难题和解析一、难题一:工程问题中的合作与交替工作1. 题目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

如果甲先做3天,然后甲乙合作2天,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需要多少天?2. 解析我们先算出甲和乙的工作效率。

甲单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一天的工作效率就是1÷10 = 1/10;乙单独做15天完成,乙一天的工作效率就是1÷15 = 1/15。

甲先做3天,完成的工作量就是3×(1/10)=3/10。

甲乙合作2天,完成的工作量就是2×(1/10 + 1/15)。

1/10+1/15 = 3/30+2/30 = 5/30 = 1/6,那么合作2天完成的工作量就是2×(1/6)=1/3。

总共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那么剩下的工作量就是 1 - 3/10 - 1/3。

3/10 = 9/30,1/3 = 10/30,所以剩下的工作量是 1 - 9/30 - 10/30 = 11/30。

乙单独完成需要的时间就是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乙的工作效率,即(11/30)÷(1/15)=11/30×15 = 11/2 = 5.5天。

二、难题二:行程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1. 题目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两人相遇后继续前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也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距离A地8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

2. 解析设A、B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

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走过的路程之和就是A、B两地的距离,根据时间 = 路程÷速度,两人相遇所用时间为x÷(6 + 4)=x/10小时。

第二次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之和是3倍的A、B两地的距离,所用时间就是3x÷(6 + 4)=3x/10小时。

甲在第二次相遇时走过的路程是x + 8千米,甲的速度是6千米每小时,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可得到方程6×(3x/10)=x + 8。

行测工程问题 解题技巧

行测工程问题 解题技巧

行测工程问题解题技巧哎呀,行测工程问题,这玩意儿听起来就挺头大的,但别急,我来给你捋一捋。

首先,行测里的工程问题,其实就是要你计算一些工程进度、成本、效率之类的东西。

这玩意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要找到解题的窍门。

比如说,有这么一个题目吧,给你一个工程,需要10天完成,第一天完成了20%,第二天完成了30%,问你第三天开始每天需要完成多少百分比,才能在10天内完成整个工程。

这题,你可别一上来就瞎算,得先冷静,想想这工程的总进度。

第一天20%,第二天30%,加起来就是50%,对吧?那剩下的就是50%。

现在还剩8天,你把50%除以8,算出来每天得完成6.25%。

但是,这题里有个坑,因为你不能只算百分比,还得考虑实际情况。

比如说,第三天开始,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工作效率会提高或者降低。

所以,你得留点余地,不能真的就每天6.25%。

你可以考虑留出一天来应对意外情况,这样你每天需要完成的百分比就少一点,压力也小一点。

这就是解题技巧之一,你得会灵活运用,不能死板地套公式。

而且,你得有预判能力,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再比如,有时候题目会给你一些额外的信息,比如天气、人力、材料供应之类的。

这些信息,你可别小看,它们往往能帮你找到解题的关键。

比如,如果题目告诉你,因为天气原因,有两天工程进度会减半,那你就得重新计算,看看怎么调整进度。

说到底,行测工程问题,就是要你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你得像一个真正的工程师一样,考虑各种因素,做出合理的计划。

而且,别忘了,有时候,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你得学会灵活变通。

最后,别忘了,行测工程问题,其实就是在模拟现实中的工程管理。

所以,你得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项目经理,站在那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样,你的答案才会更加贴近实际,也更容易得到高分。

行了,就说这么多吧,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记得,行测工程问题,就是要你动脑子,别怕麻烦,多练习,多总结,慢慢就能找到感觉了。

加油!。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工程问题题型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工程问题题型解题技巧

工程问题也是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重点掌握工程问题涉及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对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工程问题主要考查二人合作型、多人合作型和水管问题。

其中,二人或者多人合作的工程问题考查的比较多,教育专家研究认为,这类问题解题关键是找到二人或者多人的工作效率和。

下面,专家就针对工程问题题型进行全面讲解。

一、工程问题基本概念及关系式工程问题中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三个量。

工作量:指工作的多少,可以是全部工作量,在没有指明具体数量时,工作总量可视为已知量。

一般来说,可设总量为“1”;部分工作量用分数表示。

工作时间:指完成工作的所需时间,常见的单位一般为小时、天。

这里需要注意“单位时间”这个概念。

当工作时间的单位是小时,那么单位时间为1小时;当工作时间的单位是天,那么单位时间为1天。

工作效率:指工作的快慢,也就是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

工作效率的单位一般是“工作量/天”或“工作量/小时”。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个量之间存在如下基本关系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解决基本的工程问题时,要明确所求,找出题目中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量中的已知量,再利用公式求出未知量。

二、工程问题常考题型(一)二人合作型例题:有甲、乙两项工程,张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6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30天,李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18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24天,若合作两项工程,最少需要的天数为:A.16天B.15天C.12天D.10天(二)多人合作型例题: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工程,乙队负责B工程,丙队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工程。

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16天同时结束。

问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多少天?A.6B.7C.8D.9解析:本题答案选A。

2023国考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题技巧810

2023国考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题技巧810

2023国考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题技巧(8.10)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行测题]一、工程问题(1)当题干中给出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该工程的工作总量设为所有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得出各自的效率。

例L 一项工程,甲一人做完需30天,甲、乙合作完成需18天,乙、丙合作完成需要15天。

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多少天?()A. 8 天B. 9 天C. 10 天D. 12 天【答案】C解析:此题给了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工作总量设为30、18和15 的最小公倍数90。

则容易得到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2,丙的效率为4,故他们的和效率为3+2+4=9O因此需要90÷9=10天。

例2.完成某项工程,甲需要18天,乙需要15天,丙需要12天,丁需要9 天。

先按甲、乙、丙、丁的顺序轮班工作,每次轮班的工作时间为一天,则完成该项工作当天是()在轮班。

A.甲B.乙C.丙D. T【答案】A解析:此题给了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工作总量设为18、15、12、9 的最小公倍数180。

则容易得到甲的效率为10,乙的效率为12,丙的效率为15, 丁的效率为20.故他们一个循环的工作量为10+12+15+20=57。

接下来计算180÷ 57=3-9,可知完整循环3次之后还剩下9的工作量,由甲来干,一天能干完。

故答案选择A。

(2)当题干中给出效率之比(有时会给出各队的效率关系,通过转化得出效率之比),可把各自的效率直接设为最简比中所占的份数。

例L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之比为2:3:4。

某项工程,乙先做了1/3后,余下的交由甲与丙合作完成,3天后完成。

问完成此工程共用了多少天?()A. 6B. 7C. 8D.9【答案】C解析:此题给了效率之比,因此可把各自的效率直接设为最简比中所占的份数。

甲的效率设为2,乙的效率设为3,丙的效率设为4。

行测题型难点突破

行测题型难点突破

行测题型难点突破行测,全称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各类公职类考试中常见的科目之一。

它涵盖了众多题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

对于考生来说,想要在行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需要突破各个题型中的难点。

首先来谈谈言语理解与表达。

这部分题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其中的逻辑填空,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词汇积累和对语境的准确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近义词,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极为相似,让人难以抉择。

比如“遏制”和“遏止”,“反映”和“反应”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明白词语的基本含义,还要能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出词语在情感色彩、语义轻重、搭配对象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而在阅读理解中,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常常让考生感到困惑。

如何快速准确地抓住文段的重点,提取关键信息,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有些文段结构复杂,信息量大,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数量关系一直是行测中的“硬骨头”。

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每一个都可能让考生头疼不已。

以行程问题为例,其中涉及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题目中的条件往往隐藏较深,需要我们通过仔细分析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还有排列组合问题,其计算方法多样,容易出现重复计算或者遗漏的情况。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各种数学公式和解题技巧,另一方面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耐心,能够在复杂的条件中理清思路。

判断推理中的图形推理也是一个难点。

图形的规律千变万化,可能是数量规律,比如点、线、面的数量;也可能是位置规律,如平移、旋转、翻转;还可能是属性规律,像对称性、曲直性、封闭性等。

有时候,多种规律可能会同时存在,这就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要攻克图形推理,需要大量的练习,培养对图形的敏感度,能够快速判断出可能的规律方向。

而逻辑判断中的加强削弱题,对于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我们需要准确地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找出选项中能够有力支持或者反驳论点的内容。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攻略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攻略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攻略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又爱又恨的部分。

爱它,是因为每攻克一道数量关系题,都能带来满满的成就感;恨它,是因为这部分题目难度较大,耗费时间长。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数量关系并非不可逾越的难关。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的常见题型及攻略。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其核心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在解题时,我们通常需要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设出工作总量或者工作效率,然后通过列方程来求解。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

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可以设工作总量为 30(1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那么甲的工作效率就是 3,乙的工作效率就是 2,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就是 5,所以合作完成所需时间为 30÷5 = 6 天。

对于工程问题,我们要善于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灵活运用假设法和方程法。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国考中的常客,涉及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题型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比如相遇问题: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米/秒,乙的速度为 3 米/秒,经过 10 秒相遇,求 A、B两地的距离。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可得 A、B 两地的距离为(5 +3)×10 = 80 米。

追及问题则是“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要考虑水流速度对船速的影响。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一定要画好行程图,清晰地展现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比如: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 9 折出售,求该商品的利润。

首先,定价为 100×(1 + 20%)= 120 元,打 9 折后的售价为120×09 = 108 元,利润为 108 100 = 8 元。

2023年事业单位行测技巧:数量关系常用解题方法

2023年事业单位行测技巧:数量关系常用解题方法

2023年事业单位行测技巧:数量关系常用解题方法1500字数量关系是事业单位行测中的一个常见题型,涉及到数字、比例、概率等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1. 理解题意:首先要清楚题目所描述的情境和要求,理解题目的含义对正确解题至关重要。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所给的条件和要求,正确把握关键信息。

2. 绘制图表:对于涉及到比例、数量关系的问题,适合使用图表来进行解题。

绘制适当的图表,如表格、柱状图、饼状图等,可以更清晰地表示数量关系,有助于问题的理解和计算。

3. 建立方程式:根据问题所给的条件,建立适当的方程式。

方程式可以是线性方程、比例方程、概率方程等,通过建立方程式将题目转化为数学问题,以便进行求解。

4. 利用逻辑推理:对于数量关系题目,经常涉及到逻辑关系的推理。

通过分析问题中的逻辑关系,找出规律和推理方法,可以快速解答问题。

5. 运用数学工具:事业单位行测中常用的数学工具有比例、百分数、平均数、概率等。

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及其计算方法,可以更快速地解决数量关系问题。

6. 穷举法:对于一些特殊的数量关系问题,可以通过穷举法进行求解。

即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逐一验证,找出符合条件的解答。

7. 运用逻辑推理法:数量关系题目往往涉及到逻辑关系的推理。

通过观察数据之间的规律和关系,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8. 逻辑推理法:对于一些隐含条件的问题,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题。

通过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运用逻辑推理,推导出隐含条件,从而解答问题。

9. 注意计算细节: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计算细节,尤其是小数点的处理、单位的换算等,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答案错误。

10. 注意逆向思维:对于一些较难的数量关系问题,可以尝试逆向思维。

即从问题的答案入手,反推出符合条件的数据,以达到解题的目的。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通过理解题意,建立方程式,运用逻辑推理等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解答数量关系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进行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效率。

2021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很简单

2021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很简单

2021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很简单我们知道,在工程问题中,主要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时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不过“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基本不会在题干中出现具体的数值,基于此,我们大能够使用“赋值法”来取代传统的“方程法”,给工作总量或工作效率赋予一个好算、简单的数字,以简化计算,提升做题效率与准确率。

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在工程问题中使用“赋值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道广东省考的真题。

(广东2021-53)有20名工人修筑一段公路,计划15天完成。

动工3天后抽出5人去其他工地,其余人继续修路。

如果每人工作效率不变,那么修完这段公路实际用( )。

A. 19天B. 18天C. 17天D. 16天拿到题目后,我们发现,题干中只给出了“工作时间”以及“工作人数”,并没有给出工作总量。

如果将工作总量设为“1”或者“x”,都会使方程出现很多分数,不方便计算。

此时,我们不妨先不直接考虑工作总量,而从工作效率入手。

假设每名工人每天的工作量为1,那么20人一天的工作量为20。

又20人15天完成所有工作,所以能够求出工作总量=20*15=300。

有了工作总量,我们再来考虑题干中的“实际”情况。

20人动工了三天,完成的工作量应该为20*3=60。

那么还剩300-60=240的工作量由剩下的15人来完成,即工作效率变为了15。

需要的工作时间为240/15=16天。

所以修路总共用了16+3=19天。

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

通过以上这道例题,我们发现,题目中给了时间,并且给了工作人数,我们能够直接用将工作人数赋值为工作效率,并直接用效率*时间求出工作总量,从而取代设“1”、“x”等方法,使“工作总量”有一个具体的、好算的、符合题目要求的值,简化我们的计算过程。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道省考真题,看看工程类问题的另一种题型如何使用“赋值法”快速解答。

(广东2008上-50)要折叠一批纸飞机,若甲单独折叠要半个小时完成,乙单独折叠需要45分钟完成。

2022年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之工程问题考点预测

2022年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之工程问题考点预测

2022 年国考行测数量之工程问题考点预测国考行测数量考查 10~15 道题,一般而言,地市级 10 道,省部级 15 道。

数量模块难度较大,需要策略性答题,一般来说,“做一半,蒙一半”是最佳策略,由此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做哪一半,蒙哪一半”?毫无疑问,应该做相对简单的有把握的题型,国考数量中,相对简单且为高频考点的题型主要有基础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今天就针对工程问题为大家进行考点剖析并进行试题预测。

工程问题是在小学阶段就学过的数学应用题,当然,行测的考题肯定比小学题目难,如果你不知道方法,不懂技巧,很难快速解出。

但总的来说,工程问题只有三个要素,效率、时间、工作总量,相对而言,比其他题型简单很多。

1.从解题方法角度对工程问题进行分类(1)题型:给定时间型特征:给出某人或某几人完成某项工作所用的时间解法:第一步:赋值工作总量第二步:计算工作效率第三步:依题意进行后续计算(2)题型:效率制约型特征:给出某两人或某几人做工时的效率比解法:第一步:赋值工作效率第二步:计算工作总量第三步:依题意进行后续计算(3)题型:条件综合型特征:给出较多具体数据,一般而言,时间、效率、工作总量给出其中两个的具体数据或相关信息解法:第一步:设未知数第二步: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第四步:依题意进行后续计算2.从合作角度对工程问题进行分类(1)类型:合作方式题型:第一种:一般合作第二种:交替合作第三种:优化合作讲解:第一种:一般合作,即最常见题型。

第二种:交替合作,即周期性合作。

第三种:优化合作,即工程问题中求最值的题型。

它又包含两种情形,一是效率角度(包括相对效率与绝对效率两种题型),二是成本角度。

(2)类型:合作方向题型:一种:同向合作第二种:反向合作讲解:第从合作方向角度进行命题,这类题即牛吃草问题。

(3)类型:合作对象题型:第一种:个体合作第二种:团体合作讲解:个体合作,例如甲、乙两人合干,即为个体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数量关系:把握简单工程问题突破难关
数量的题型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多,而在这些题型里面有简单的也有复杂一些的,但是,对于工程问题而言,在整个数量关系里面可
以说属于比较简单的一类题型,由于公式比较唯一,只有一个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而做题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一般工
程问题我们都可以利用特值法解题,减少计算提高做题速度。

所以
在考试的过程中,对于工程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快速辨别它并且
快速利用相应的公式解题。

工程问题中多者合作问题主要考察的核心是效率加和。

运用特值法主要由三个设特值的方法:1、已知工作时间,设工作总量为时间
的最小公倍数;2、已知效率比,优先设效率最简比为效率实际值;3、多人参与并有时间描述,若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设每次单位时
间的工作效率为1。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7天完成,乙单独做14天完成。


两人合作,乙有事先离开,这最后用了5天完成这项工程。

乙提前
离开了几天?
A.3
B.2.5
C.2
D.1
本题很显然是多者合作问题,之前说了,多者合作问题一般用特值去做,而特值在多者合作里面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特值公倍数,而特值的对象为题目中的不变量或者公共量;同时这类题目有个很好
的特征去判定,那就是在无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已知的是时间,对
于这类题,统一特值为公倍数,一般特值对象是工作总量。

【答案】D。

解析:本题显然是已知时间的题目,特值工作总量
为7与14的公倍数,一般取最小公倍数为14。

则根据时间求出甲
的效率为2,乙的效率为1,由于乙提前离开了几天,所以5天才可
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甲没有休息,则甲5天完成的工作量为10,
余下的4个工作量乙要4天完成,最终提前离开了1天。

1、水果超市以每斤1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山竹,售价为每斤15元,卖了50斤后,剩余的打八折,卖完全部的一共获利280元,求全部山竹的利润率约为()。

A.39%
B.43%
C.45%
D.48%
2、课间游戏时,小朋友在玩投掷沙包的游戏,在一个“田”字型的方格中,已知掷在四个区域的概率相同,而小宏掷4次,有3次落在同一个区域的概率为()
答案:
1、【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进价10元,售价15元,即每斤挣5元,50斤共挣250元,由于全部挣280元,所以打折后挣了30元,打折后售价为15×80%=12元,所以打折后又卖了
30÷2=15斤,共计65斤,即总成本为650元,所以利润率
=280÷650约为43%。

来源:中公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