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一、旧中国的学制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3.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4.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二、新中国的学制沿革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新学制的主要特点:a.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b.体现学校面向工农的原则。
c.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
d.体现了重视在职干部再教育的原则。
e.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1958年的学制改革1958年9月,我国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三个结合”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六个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及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
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a.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b.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c.中等教育改革d.高等教育改革e.加强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4.《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内容a.确立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b.调整职业教育结构c.改革办学体制d.改革高校招生及毕业生分配制度e.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5.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a.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打好基础;b.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教育学考点:旧中国学制
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学制的类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考点,尤其在山东、河南以及江西等省的考查非常细致,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旧学制的类型,供大家参考学习。
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远在奴隶制社会就有了学校,汉、唐时期就已建立相当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除“官学”与“私学”外,五代以后开始出现书院,这样,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体系便告形成。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随着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学校教育制度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本质上始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从清朝末年开始建立的。
(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行)。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中国首次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
该学制主要抄袭日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
该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1903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另颁发癸卯学制。
修订该学制的目的是使“条目更加详密,课程更加完备,禁戒更加谨严”。
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第一段,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堂(五年≥和高等小学堂(四年)两级;第二段,中等教育,中学堂五年;第三段,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和大学堂(3~4年)。
7岁入学,到28岁毕业,年限很长。
该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3)1912~1913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
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给予平等地位。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该学制缩短了普通教育三年,同时,在实业教育之外,增设了补习学校。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学制:即广义和狭义的学校教育制度。
广义上是指现代国家有关学校教育种种制度的总和;狭义上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类型:双轨制(英国:贵族学校-培养社会上层人物,劳动人民-培养体力劳动者),单轨制(美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分支型(苏联)我国学制的沿革:我国近代学校的诞生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
1.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2.癸卯学制—1904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奏定学制章程》,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
3.壬子癸丑学制—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4.壬戌学制—192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5.我国现行学制—195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新学制的组织系统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
办学体制:也称学校办学制度,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兴办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套制度体系。
学校的形成:1.西周:学在官府2.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学在四夷3.汉唐宋:官私并存,宋书院发展蓬勃4.元明清:官学书院渐趋没落,启蒙教育主要由私学承担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传承与创新文化,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
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主体是学科知识)和经验课程(主体是儿童经验),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显性课程(官方课程)和隐形课程(非预期地学到的知识)课程计划:指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育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它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江南大学教育学网络教育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卷中填涂;1.我国现代第一个实际执行的学制是.A.壬戌学制B.癸卯学制C.辛亥学制D.壬寅学制2.苏格拉底把帮助别人获得知识的教学方式称之为.A.发现法B.讲授法C.演示法D.助产术3.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我们的教育要.A.循序渐进B.抓好关键期C.因材施教D.不凌节而施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苏格拉底5.素质可分为三类: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A.社会素质B.生理素质C.身心素质D.道德素质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马斯洛C.赫尔巴特D.乐正克8.培养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合格师资,这是师范院校的.A.教育方针B.教学目标C.教育指导思想D.培养目标9.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苏格拉底10.教育是一种.A.生物现象B.心理现象C.社会现象D.本能现象11.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A.杜威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舒尔茨12.道德素质属于什么素质.A.社会素质B.生理素质C.身体素质D.心理素质1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与.A.德育B.智育C.教育D.体育14.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有高低,兴趣爱好有不同,这讲的是学生发展的.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5.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对我国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专着是.A.教育诗B.理想国C.论共产主义教育D.教育学16.中国第一部教育文献是.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17.人才培养的总要求称之为.A.培养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18.广义的教育最早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9.“论演说家的教育”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杜威C.昆体良D.苏格拉底20.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我们要.A.循序渐进B.不凌节而施C.因材施教D.抓好关键期教育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卷上正确填涂;1.个体发展的两个个方面指A.身体的发展B.道德的发展C.心理的发展D.人格的发展2.人的素质包括A.自然素质B.心理素质C.社会素质D.道德素质3.制约学制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C.青少年心理特征D.意识形态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实践活动5.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A.教育全民化B.教育终身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信息化6.个体发展具有顺序性、差异性之特征,因此,教育要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考虑年龄特征D.抓好“关键期”7.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A.普及性B.等级性C.民主性D.道统性8.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A.专业知识的发展B.专业才能的发展C.身体健康发展D.专业情意的发展9.美育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A.感受美的能力B.鉴赏美的能力C.社交能力D.创造美的能力10.近代教育的特点是A.教育国家化B.初等教育义务化C.教育宗教化D.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2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E”;1.“双轨制”出现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1分X2.广义的教育随着人类社会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1分Y3.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1分Y4.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民主与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1分Y5.终身教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 1分Y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1分Y7.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包括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1分N8.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虽有多次变动,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贯的;1分Y9.义务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免费教育;1分N10.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1分Y11.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包括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1分N12.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分Y13.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1分Y14.教育民主化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1分Y15.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称之为教学目标;1分N16.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1分N17.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1分Y18.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外活动;1分N19.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的目标或落实,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或途径;1分N20.智育即教学;1分N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教育学第4章至第7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寓教育于教学之中”,此处的教育是指A.广义的教育B.狭义的教育C.学校教育D.思想品德教育2.什么理论是研究教学内容的理论A、教学论B、课程论C、德育的理论D、教学方法的理论3.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测验属于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C.标准化测验D、人格测验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斯金纳C、奥苏伯尔D、根舍因5.案例教学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B、斯金纳C、罗杰斯D、根舍因6.学校的语文课、数学课属于A.活动课程B.隐性课程C.潜在课程D.学科课程7.认知模式在道德教育中特别重视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人们约定成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称之为A、道德B、品德C、品德教育D、道德规则教育9.一个测试工具的可靠性是指A、区分度B、效度C、信度D、难度10.智力测验量表A、教育评价B、教育测验C、教育测量D、主观性测验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当代教学理论有A、认知教学理论B、情感教学理论C、建构教学理论D、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特征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从层次划分的角度分,道德教育包括道德理想教育和A、道德原则教育B、道德规则教育C、道德认知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4.品德的心理成分包括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判断D、道德行为5.教育评价的功能有A、鉴定功能B、激励功能C、导向功能D、诊断功能三、判别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课程论主要研究如何教如何学;N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Y3.班级授课制是基本教学组织形式;Y4.道德认知模式强调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重要性;Y5.课外实践活动不属于课程;N6.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学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Y7.教育实习不属于课程;N8.直接的道德教学优于间接的道德教育;N9.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道德教育,这是间接道德教育;N10.德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学;Y11.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麦克费尔;N12.品德即道德;Y13.“考试是根指挥棒”,这说明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Y14.信度是指测试工具的可靠性;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科中心课程论:2.教学效率:3.品德:4.间接的道德教育:5.效度: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教师的专业发展;2.简述三大课程流派;3.简述理想的师生关系;4.通过道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不足是什么5.简述布莱特效应;六、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你认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2.试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2、B3、B4、B5、D6、D7、A8、A9、C10、B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BCD2、ABCD3、AB4、ABD5、ABCD三、判别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错2、对3、对4、对5、错6、对7、错8、错9、错10、对11、错12、错13、对14、对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2、教学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3、品德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4、间接的道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堂管理、辅助性服务工作中以及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5.效度是指一个测试工具能测出所要测的东西的程度;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答: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的教学人员,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教师专业发展经历四个阶段:专业形成阶段;专业成长阶段;专业成熟阶段;充分专业化阶段;2、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文主义课程论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强调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判断儿童,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要求确定课程;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3.答:现代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4.答:通过道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不足之处是:将道德教学与学科教学相提并论,贬低了德育的价值和地位;德育很难限制在一套固定的课程里进行教学;开设课程实施德育,易导致知行脱节;┅┅5.答:布莱特效应是指儿童在讨论道德两难问题时,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于自己的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六、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要点1.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扮演着“传道者”的角色、“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注:对于教师职业角色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给分;2、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等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教育学第4章至第7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包括的两个方面的特征是AA.身体和心理特征B.气质和性格特征C.认知和情感特征D.情感和意志特征2.课程论是研究BA、怎样教学的理论B、教学什么的理论C、德育的理论D、教学方法的理论3.高中会考属于B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C.标准化测验D、教师自编测验4.按照所学教材的理解,教学主要指AA、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知识的教学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5.非指导性教学的提出者是CA、布鲁纳B、斯金纳C、罗杰斯D、根舍因6.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DA.活动课程B.隐性课程C.潜在课程D.学科课程7.体谅模式在道德教育中特别重视B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从层次划分的角度,德育可分为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原则教育和DA、倡议形式教育B、指令形式教育C、品德教育D、道德规则教育9.一个测试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是BA、区分度B、效度C、信度D、难度10.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称之为AA、教育评价B、教育测验C、教育测量D、主观性测验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ABDA、专业知识的发展B、专业才能的发展C、身体健康发展D、专业情意的发展2.三大课程流派是ABDA、学科中心课程论B、人文主义课程论C、隐性课程论D、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3.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是ABCA、较高的效度B、较高的信度C、较高的区分度D、较高的难度4.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途径是ABCDA、同行评价B、领导评价C、学生评价D、自我评价5.品德的心理成分包括ABD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判断D、道德行为三、判别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2.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3.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所教学科专业上的发展;×4.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权力的主体;√5.课程即教学的科目;×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7.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具体的方法;√8.罗杰斯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9.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10.通过寓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是直接的道德教学;×11.道德原则教育要运用道德禁令形式进行教育;×12.体谅模式的提出者是麦克费尔;√13.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他人或自己的言行进行评价的过程称之为道德判断;√14.“考试是根指挥棒”,这说明教育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3.课程: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4.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3.德育:主要指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教育;4.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5.指标体系:是指反映评价目标、并被赋予一定权重的一系列指标的结构系统;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答: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扮演着“传道者”的角色、“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2.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答: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以及发展需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他们又具有主观能动性;3.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答: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4.通过道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优点是什么答:通过道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优点是:可以使学校德育的实施在课程和时间上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有利于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若教学得法,可以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5.简述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答: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是:建立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评价组织;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的任务;选择和确定评价的项目与指标;选择和设计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和工具;搜集评价所依据的证据和信息;整理和分析信息资料;形成评价报告;六、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试述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答: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讲,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育活动中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学生虽然知之较少,尚未成熟,但作为独立的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要尊重、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到学生,学生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的评价也影响到教师,在社会道德方面,也存在“教学相长”;2.简述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答: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是:评价的指导思想从筛选转向多样化;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扩大到整个教育领域;在方法和技术上单纯的定量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日益重视被评价者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评价将更重视对评价的再评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5道小题总分值3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卷中填涂;1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多林格B.舒尔茨C.伯格D.鲍尔斯2教育的性质是有什么决定的A.生产力水平B.人口因素C.政治经济制度D.科技水平3教育投资的多少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多大的比重,其决定因素是A.对教育的重视程度B.人们的主观意愿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社会制度4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讲,教育的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发展和促进A.生产力发展B.社会发展C.科学技术发展D.文化发展5终身教育引论的作者是A.保罗郎格郎B.杜威C.弗洛伊德D.罗杰斯6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舒尔茨B.多林格C.鲍尔斯D.伯格7根据教育功能作用的性质划分,可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A.社会功能B.筛选功能C.派生功能D.负向功能8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A.精神文化B.显性文化C.亚文化D.隐形文化9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A.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B.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规律C.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的规律D.教育与文化相互制约的规律10对于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的重视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文化传统D.社会制度11一般而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投资在整个投资中所占比例A.越低B.越高C.保持不变D.不确定12教育是一种A.社会现象B.心理现象C.生物现象D.本能现象13社会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多林格B.舒尔茨C.伯格D.鲍尔斯14我国存在教育不平等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制度B.意识形态C.文化原因D.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15教育平等的制度基础是A.普及教育B.义务教育C.终身教育D.制度化教育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卷上正确填涂;1教育结构包括A.纵向结构B.横向结构C.形式结构D.布局结构2教育平等的含义包括的几个重点是A.人即目的B.权利平等C.机会均等D.差别性对待3教育内容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A.科技水平B.生产力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D.社会文化4教育目的受到哪些因素制约A.人口因素B.生产力发展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D.社会文化5教育平等的含义包括的几个重点是A.人即目的B.权利平等C.机会均等D.人人接受同等的教育6制约教育内容的因素有哪些A.科技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文化D.意识形态7从教育功能的性质上进行分类,教育具有A.正向功能B.个体功能C.社会功能D.负向功能8教育投资的来源有A.国家教育投资B.企业教育投资C.个人教育投资D.民间教育投资9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进行分类,教育具有A.个体功能B.基本功能C.社会功能D.派生功能10科技教育的新取向是A.技术化取向B.科技教育人文化C.科学精神的教育D.科学化取向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5道小题总分值3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E”;1在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着教育不平等现象;Y2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着教育不平等现象;Y3科技通过思想观念和技术手段两个途径影响教育;Y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N5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决定了一个人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N6教育平等是指每一个人接受完全同等的教育;N7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起决定作用;Y8“差别性对待”原则是指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教育,且这种教育是适合个人特点的;Y9精神文化又称之为观念文化;Y10教育结构决定经济结构;N11性善论者主张通过教育改造人性;N12对特殊儿童进行特殊教育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则;N13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 Y14教育资源是指整个社会用于教育领域中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力和物力的总和;Y15学习权益是立足于学习者主体的角度,对受教育权利、学习机会、学业成功机会的确认;Y。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国内资本主义势力的兴起,迫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对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于是“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这个学制未及实施,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它以当时的日本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尊孔读经等封建教育的残余。
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
如果6岁入学,中学毕业为20岁,读完通儒院则是32岁。
图4—6 癸卯学制系统图(1904年1月13日,光绪29年11月26日)图4—7 壬戌学制系统图(1922年公布)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
这个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之发展,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给各个地方留有伸缩余地。
在学校系统上,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3段5级:初等教育段为6年,分初小(4年)、高小(2年)2级;中等教育段6年,分初中(3年)、高中(3年)2级;高等教育段为4—6年,不分级。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学制虽几经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影响深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这是我国学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首先,这个学制吸收了老解放区的经验、1922年学制和前苏联学制的合理因素,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其次,职业教育在新学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表现了我国学制向分支型学制方向的发展;第三,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和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表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施教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终身教育的萌芽。
1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
一、选择题1.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五四三”学制解析:B.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该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壬戌学制是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的改革学制方案,通称为“六三三”学制。
2.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哪一特征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和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解析:B。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义务教育从19世纪末开始,逐渐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识之一(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90)。
3.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的重视。
A.人的本性B.遗传因素C.生活环境D.后天教育解析:D。
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
4.“有教无类”体现了()理念A.教育民主化 B.教育平等 C.教育终身化 D.教育全民化解析:B。
教育平等是指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状态、社会地位等所导致的对不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种种歧视和阻碍。
5.“天人合一”体现了()思想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解析:B。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达到和自然的和谐。
6.将自然放到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维多里诺D.洛克解析:B。
卢梭的《爱弥尔》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并险些被抓。
他的“自然”,是指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即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和良知。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国内资本主义势力的兴起,迫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对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于是,“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这个学制未及实施,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它以当时的日本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尊孔读经等封建教育的残余。
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
如果6岁入学,中学毕业为20岁,读完通儒院则是32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
这个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的发展,注重生活教育,在学校系统上,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3段5级:初等教育段为6年,分初小(4年)、高小(2年)2级;中等教育段6年,分初中(3年)、高中(3年)2级;高等教育段为4~6年,不分级。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学制岁几经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影响深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这是中国学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四川民族学院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
教育学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运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人类教育活动展开分析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指导人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
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视为近现代独立形态地教育学的发端。
3、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将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科学化时期。
4、教育家杜威领导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开启了教育学科学化发展的新局面,而且成为后来逐渐席卷整个世界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浪潮巨大的推动力。
5、西方翻译著作王国维《教育世界》斯宾塞《教育论》卢梭《爱弥儿》熊谷五郎《教育学》富山房《学校管理法问答》1920年起,《新青年》陆续出刊了《苏维埃的平民教育》《俄国社会教育》《革命的俄罗斯的学校和学生》6、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论述了德智体“三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6、杨贤江是第一位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
她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著作;《教育史abc》是我国最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史著作。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1、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神话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心理起源论2、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2)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3)原始社会的教育贯穿于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
(4)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极端原始3、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的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内容逐渐丰富并逐渐与生产劳动分离。
(4)教育方法多崇尚死记和体罚。
(5)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6)教学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和集体个别施教。
4、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日趋明显(3)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重要考点之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重要考点之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一、考查形式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其中旧中国学制的发展历程考察比较多。
在考察的过程中,主要是识记类,主要涉及特点、地位与学制的对应。
因此,在备考时候我们需要梳理知识,准确识记。
二、考点指导旧中国学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等。
这四个学制在考查的过程中,考频比较高,接下来我们逐一学习。
(1)壬寅学制,又称为《钦定学堂章程》,是在1902年由清政府颁布的,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该学制在考察的过程中大多是关于地位的对应。
在识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口诀"人颁布"来完成识记。
(2)癸卯学制,又称为《奏定学堂章程》,是在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的,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该学制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其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此外,还规定了各类学堂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衔接的关系。
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该学制在考察的过程中,不仅包括地位的对应,还包括其特点的对应,所以这两方面都需要识记。
我们可以使用口诀"鬼实施"。
(3)壬子癸丑学制,是在1912-1913年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其特点有:除去自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普通教育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
师范教育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级。
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种,均为3年毕业,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各类。
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该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我们可以使用口诀"男女丑资本",来完成识记。
(4)壬戌学制,是在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布的,又称为"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面哪一个不是教育的要素?( C )A. 教育者B.学习者C.教育方式D.教育影响2. 按照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划分的教育形态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B )A.农业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信息社会教育D.工业社会教育3. 按照教育赖以运行的场所或者是空间标准划分的教育形态是:(B)A. 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C.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D.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4. 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A.勒图尔诺与沛西. 能B.孟禄C.马克思D.洛克5. 我国古代最早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D)A.《大学》B.《师说》C.论语》D.《学记》6. 以下哪一本书的是近代教育学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A)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康德的《康德论教育》D.卢梭的《爱弥儿》7. 以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的教育学派别是:(C)A.文化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8.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别的代表人物是(D )A. 杜威和狄尔泰B.鲍尔斯C.马克思和恩格斯D.杜威和克伯屈9.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B )。
A.布鲁纳B.保罗·朗格朗C.康德D.斯宾塞10.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反映其“自然教育”思想的著作( D )。
A.《教育漫话》B.《林哈德与葛笃德》C.《人的教育》D.《爱弥儿》二、概念题1. 教育:(1)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一般来说,主要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下定义的,一个社会角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2)根据对“教育”概念的分析,尝试给出“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综合定义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动力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的特点。
2.教育要素:(1)教育者(2)学习者(3)教育影响3.教育形态:教育形态按照三个标准划分可以分为:(1)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3)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以及信息社会教育4. 教育学:(1)教育学的萌芽(2)教育学发展的脉络()教育学流派(4)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情况5. 实用主义教育学:(1)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育学》为代表(2)主要观点:A教育是不断改造经验、组织经验的过程B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C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做中学”。
2021石家庄二招教基试卷
2021石家庄二招教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教育的起源,持劳动起源说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
A.美国、法国B.英国、德国C.苏联、中国D.希腊、埃及2.()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A.《论语》B.《大学》C.《中庸》D.《学记》3.“性也者,与生俱生也;……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这句话反映了()的基本观点。
A.环境决定论B.社会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先天决定论4.教育能够推动科技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5.()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和专业性。
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6.“狼孩”有健全的躯体,但没有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说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
A.社会化B.个性化C.独特性D.群体性7.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B.发展性教学理论C.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D.终身教育理论8.“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
A.缄默知识B.显性知识C.综合知识D.外化知识9.()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体现着国家的意志。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课程目标D.培养目标10.()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结构主义。
A.经验主义课程理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C.存在主义课程理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11.使影响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因素转化为现实因素,进而真正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是()。
A.遗传物质B.环境条件C.个体发展D.实践活动12.美国的学制是典型的()。
A.单轨制B.分支型学制C.双轨制D.融合型学制1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逐渐被纳入学校的教育内容,反映了()对教育的影响。
A.物质基础B.社会政治C.经济制度D.生产力14.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
小浩学长《教育学原理》单选题和判断题
单选题:1.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C)A.《理想国》B.《大教学论》C.《雄辩术原理》D.《教育漫话》2.我国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是(B)A.《雄辩术原理》B.《学记》C.《论语》D.《大教学论》3.“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之父”分别是(D)A.赫尔巴特,卢梭B.洛克,维多利诺C.孔子,苏格拉底D.夸美纽斯,赫尔巴特4.教育学作为一门课在大学里教授,最早始于(A)A.德国B.中国C.希腊D.日本5.以下哪项不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杜威在对教育性质的判定上提出了三个核心命题?(D)A.教育即生活B.教育即成长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D.教育即创造6.在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中国有哪个思想家他的思想虽然没有专论教育,但是论及了教育?(C)A.司马迁B.荀子C.孔子D.老子7.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典籍是( A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8.( B )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经验的教育价值,主张“从做中学”。
A苏格拉底 B杜威 C康德 D夸美纽斯9.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 D )A.教育是上层建筑B.教育是生产力C.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D.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中介10.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个词来运用的人是(C)A孔子 B许慎C孟子 D韩愈11.以下不属于教育的构成要素的是(B)A.教育者和学习者B.教育风格C.教育内容D.教育手段12.( A )认为:“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斐斯泰洛齐13.“人力资本论”由下面哪位学者提出(C)A.皮亚杰B.布鲁纳C.舒尔茨D.赞科夫14.以下哪一个理论不属于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D)A.《教育万能论》B.《劳动力市场理论》C.《筛选假设理论》D.《大教学论》15.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B)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1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17.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D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18、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问题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B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19.婴儿处于埃里克森发展阶段论的(A)阶段A.信任对不信任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20.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要求学校教育要(A)A.因材施教B.个别教学C.现场教学D.复试教学21.破产会导致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C)得不到满足A.尊重的需要B.生理需要C.安全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22. 教育学中所讲的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个体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所发生的有规律地变化和逐渐( B )A.个性化的过程 B.社会化的过程C.人格化的过程 D.学习化的过程2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B)A潜在性 B可塑性C特殊性 D现实性24.课程实施并不是总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4年度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库汇编(含答案)
2024年度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库汇编(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娶卵学制C.壬子要丑学制D.壬成学制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努力3.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教育学中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教育是指A.家庭教育B.特殊教育C.职业教育D.学校教育5.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
A.教学目标B.课程目标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6.技能的活动方式是()A.合乎法则的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7.教育目的在于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完整人格。
主张这种观点的教育学派别是A.实验教育学B.合作教育学C.北判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8.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的是()。
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生产的进步C.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D.人工智能化生产的普及9.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10.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课外体育锻炼B.课间操C.体育课D.运动会11.某人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能够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观念和事物。
他的这种能力属于A.概括能力B.创造能力C.观察能力D.模仿能力12.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属于()A.程序记忆B.情景记忆C.内隐记忆D.陈述记忆13.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今后要重点推进____的改革与发展。
大理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笔记
大理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笔记一、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1、教育者——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
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者是一种资格,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固定的人,是那些能够根据个体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状况及趋势,在人的发展中起引导、促进、规范作用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支撑性要素。
2、学习者——教育活动中学的主体。
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基本任务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组织中学习的成年人。
学习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驱动性要素,离开了学习者,教育活动便难以发生和展开。
3、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内容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和。
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材。
4、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传授给学习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和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物质手段主要指进行教育活动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
精神手段主要指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各种非实质性手段。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总要求,它适合于各级各类学校,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的总体目标,它的实现需要不断具体化,构成一个层级体系,这一层级体系从抽象到具体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都属于培养人才的概括性要求,前者是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总要求,后者是对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的特殊要求,二者的性质是相同的,它们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都指向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前者是就某一课程而言的,后者是就某一种教学时段而言的,二者在内容指向和要求上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只有具体化程度的不同,相比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更加具体。
简述我国近代学制及特点
简述我国近代学制及特点
招教笔试内容一般为三类:教育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新课改、教学技能、教育写作等等。
简述我国近代学制及特点
(1)1902年壬寅学制,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末实施
(2)l904年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3)l9l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文性质的学制,倡导在小学实行男女同校
(4)l922年壬戌学制,即“刘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首次兼顾了升学及就业。
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实施中的学制发展变革我国第一个实施的学制
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实施中的学制发展变革我国第一个实施的学制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主要类型分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治理规章,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1.双轨学制在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欧,形成双轨制。
一轨自上而下,其构造是大学、中学;另一轨从下而上,其构造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进展为和初中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
双轨制是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由于一轨从中学开头,一轨只有小学。
这样就剥夺了在群众性小学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后来群众性小学进展到中学时,才有了初中这个相对应的局部。
初中阶段的双轨制,一轨是文法中学(英国)、国立中学(法国)和文科中学(德国)的第一阶段,另一轨相应的是现代中学(英国),市立中等学校(法国)和初级中学(德国)。
欧洲国家的学制都曾是这种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这种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
18世纪末,美国由农业国快速向工业国进展,19世纪初,美国小学及中学得到快速的进展,从而形成单轨学制。
美国单轨学制呈现自下而上的阶段:即小学、中学、大学。
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数十年来没有多大变化,由于它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后被世界其他国家先后接受。
经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单轨制对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进展具有更强的适应力量。
3.分支型学制这种学制既有单轨的特点,又有双轨的因素。
它一开头并不分轨,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但又不同于单轨,因它进入中学阶段后又开头分叉。
这种学制的前段小学、初中是单轨,后段分叉(各级各类的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界于单轨与双轨之间的一种学制。
二、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的公布实施窥探我国学制的进展变革2023年初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强调指出:教育要进展,根本在改革。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
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何特点的要求。
(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什么规律的反映。
( B)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4.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5.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B) 。
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塔洛齐D.凯洛夫6.“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 。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8.为了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通常在上课开始时,教师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 B )。
A 检查复习B 组织教学C 布置作业D 提问答疑9.学生的“向师性”和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具有(A)。
A.示范性 B 管理性 C 传道性 D 创造性10.知识学习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A)。
A.获得、保持、再现 B 获得、理解、巩固 C 了解、巩固、运用 D 再认、再现、创造11.儿童中心课程又称为( B)。
A.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潜在课程 D 结构课程12.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选择与制定(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苑中心内部资料翻版必究一、选择题1.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五四三”学制解析:B.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该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壬戌学制是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的改革学制方案,通称为“六三三”学制。
2.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哪一特征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和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解析:B。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义务教育从19世纪末开始,逐渐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识之一(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90)。
3.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的重视。
A.人的本性B.遗传因素C.生活环境D.后天教育解析:D。
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
4.“有教无类”体现了()理念A.教育民主化 B.教育平等 C.教育终身化 D.教育全民化解析:B。
教育平等是指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状态、社会地位等所导致的对不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种种歧视和阻碍。
5.“天人合一”体现了()思想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解析:B。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达到和自然的和谐。
6.将自然放到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的教育家是学苑中心内部资料翻版必究A.夸美纽斯B.卢梭C.维多里诺D.洛克解析:B。
卢梭的《爱弥尔》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并险些被抓。
他的“自然”,是指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即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和良知。
7.()可以被认为是规范教育学形成标志。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凯洛夫的《教育学》解析: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可以被认为是规范教育学形成标志。
前者可以说是奠定了普通教育学的基础;后者的教育思想与前者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对教育学学科完善有深远的影响。
而A、B的出版时间均在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之前。
而凯洛夫的《教育学》是教育学发展到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体现。
8.现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人口不会说自己本民族语,这是一种()A.文化传承B.文化选择C.文化整理D.文化创新解析:B。
文化具有交融性,这就要求人们对文化进行一定的选择。
文化选择有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选择。
9.每个学校都会有校训、校歌,他们属于校园文化中()A.物质文化B.组织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 D 课程活动文化解析:C。
上述四个答案都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校训、校歌往往表达看一定的目标,要求,这是属于精神文化中的理想成分。
10. 当代最著名的社会思想家皮埃尔.布迪厄最重视的是(),这一资本是借助于不同的渠道传统的人类知识文化物品或通过了教育证书形式化了的具有生成性的资本。
A.经济资本 B.文化资本 C.社会资本 D.符号资本解析:B。
文化资本是借助于不同的渠道传统的人类知识文化物品或通过了教育证书形式化了的具有生成性的资本。
11.国内外出现的“文凭热”表明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以()分层的社会。
学苑中心内部资料翻版必究A.政治分层B.经济分层C.文化分层D.知识分层解析:D。
20世纪90年代滞后,学历所代表的教育资本,越来越成为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教育,已经构成了一种身份赋予和社会分层的维度。
“知识分层”是指通过教育所获得的学历具有身份作用,成为影响人社会分层和社会地位的因素。
12.邻居小兰、小邱都10岁,可是小兰就比小邱懂事的多,大家都夸她是个“小大人”,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
A. 不平衡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解析:A。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它不仅体现在身体发展上,同时还体现在心理方面。
13.皮亚杰将个体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
A. 不平衡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解析:C。
皮亚杰个人认知过程分为这几种不同的水平,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这体现了个体在心理认知上的顺序性。
二、填空题1.教育,从形式上看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的过程解析: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2.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除了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还有()和()功能。
解析:道统性、象征性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往往合二为一;象征性,教育的功用性价值不受重视,即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只是,而是受教育本身。
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史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3.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礼、乐、()、()、书、数解析: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射:射技教育;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
这是古代所特有的。
4.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和学苑中心内部资料翻版必究法制化。
解析:教育世俗化。
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使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从宗教教学中分离出来。
有些国家还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学校教育。
5.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知识传授、知识创新和()。
解析:知识转化,也即“社会服务”。
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社会联系得日趋紧密,其社会服务功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6.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著名教育学家是()解析:赫尔巴特。
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7.()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对人的思想、态度、行为倾向都具有统领作用和整合作用。
解析:价值取向。
当今世界都十分重视对年经一代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不平衡性、()、阶段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解析:顺序性。
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而心理的发展总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
三、名词解释1.教育答: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袁振国,2004,4.)2. 学校教育制度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学苑中心内部资料翻版必究3.教育学答: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
4. 人力资本理论答:人力资本理论是在二战后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甚至是首要要素。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于1960年正式提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型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5. 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答: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只是、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金钱和精神收益。
6. 科学技术答: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
技术是根据生产时间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
它还物化在生产工具、设备中,体现在对生产程序的策划、规定上。
7.校园文化答: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8.个体身心发展答: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想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四、判断题学苑中心内部资料翻版必究1.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不具有阶级性。
解析:2.经济决定教育。
解析:错误。
教育受社会的经济条件所制约,它在以下几方面决定教育:(1)经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2)经济决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3)经济决定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经济不能对教育起绝对的决定作用,还有教育的领导权、教育制度和受教育权利、教育目的和性质是由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3.教育是以育人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受制于社会发展需求并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
解析:错误。
教育并不直接作用于社会,而是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通过学习、领会并内化前任优秀的科学文化只是,提高与发展自身,成为“新人”,并由“新人”直接作用于社会。
因此,培养人成为链接教育和社会的桥梁。
4.科学技术决定教育者的观念。
解析:错误。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但不能决定。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额设定。
5.21世纪,知识比能力更重要,所以知识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解析:当今条件下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些观念发生了变化。
现在,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因此对能力的要求提高,能力教育也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五、论述题1.结合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论述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