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位置与顺序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 公开课教学设计_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 公开课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0d947658bed5b9f3f90f1ce3.png)
“上下”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上下》,P64-65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前后”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
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五官位置使学生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和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与顺序,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教学的意识。
“练一练”里的习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自己判断上下的位置关系,体会生活中的教学,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尤其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这是理解和体验的重难点;所以这节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地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感到教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的位置和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游戏引入课题(1)让学生听口令做“点鼻子”的游戏。
(2)引导学生说出眼睛、鼻子、嘴的上下位置关系。
(3)揭示课题上下(板书课题)学生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学生能够说出眼睛在鼻子的上面,嘴在鼻子的下面。
齐读课题。
由生动活泼的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https://img.taocdn.com/s3/m/2d90bf8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e.png)
《上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上下》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到目前为止对于1-20的数字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对于空间知识的掌握还不够。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前一课时前后知识的学习基础之上,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
因此,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本节课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和巩固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体验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学方法游戏导入法,讲解法,创设情景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鸟、小松鼠、小鸟的图片;小丑图片等。
七、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T: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老师知道同学们非常的喜欢画画,所以今天老师也画了一幅画。
但是呢,老师总是觉得这幅画有一点怪怪的,所以想请最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的我们4班小朋友来帮帮老师,找一找,这幅画少了什么呢?S:鼻子,鼻子在眼睛的下面/鼻子在嘴巴的上面。
T:同学们真厉害,听完你们的发言后,老师一下子就找到了鼻子的位置,那刚才,在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听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表示位置和顺序的词语,“上面”和“下面”。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认识我们的新朋友——上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上下的含义以及上和下表示相反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1.探究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T:那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大森林里看看,在美丽的大森林中,住着一位树爷爷,看(出示情境图)他善良慈祥,有好多小动物都是他的好朋友,今天啊,是我们树爷爷的生日,好多小动物都来给爷爷庆祝生日啦,让我们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出示课件图)S:小鸟和小白兔T:谁能用上下来说一说小鸟在什么位置呢?S: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T:谁又能用上下来说一说小白兔在什么位置呢?S: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上册五位置与顺序北师大版一年级《上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上册五位置与顺序北师大版一年级《上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48e0b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a.png)
开2号盒子找到宝物)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侦探了。
4.思考题?四、总结全课,收获“上下”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生:开心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认识了上下。
生2:我知道怎样判断物体的上下了。
五、布置作业布置作业P65页第2题板书上下教学反思及评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李老师执教的《上下》的这堂数学课充满了“数学味”,课堂上点燃和激发了学生火热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理性之美,体会到数学不是冷美人,数学是有温度和深度的,数学也是有情感的。
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返璞归真,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
具体而言:本节课,李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感知上下,从主题图中隐含的三层意思去感知体会:两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三只小动物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上下位置的相对性问题。
思维层层递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找出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数学知识,又将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本质属性找出来,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逐步体会到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丰富学生对物体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这节课,课堂气氛和谐生动,全体学生积极、专注,教师教得有思想,学生学得有智慧。
数学思维教育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感知、比较与感悟数学本质的时间和机会,展现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或层次性。
能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和思维的变化提升,李老师站在大课程观下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终身发展开了个好头!“上下”的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相当深的体会。
本节课以讲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感知上下。
后使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认真讨论交流,大胆发言,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体会“上下”的基本含义,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与欲望。
最后通过送礼物,寻找宝物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从中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8b3f6584254b35effd343c.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难点: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四、教学策略:五、教学准备:PPT、田字格六、教学过程一、在故事激趣师:在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树爷爷在森林里面住了几十年了,从来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觉得很孤单,不过在森林里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经常陪着树爷爷,看小鸟在给树伯伯梳头,小兔在陪树爷爷聊天,仔细观察,图中哪只小动物在最上面,哪只小动物在最下面?生: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师:说得真好,“上下”这两个字该怎么写,小眼睛(看老师),咱们一起来认识“上下”这两个字。
(板书)师:你们能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表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生: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板书)师:说得真完整,谁再来说一遍。
师:好全班一起来说。
师:上面和下面这两个词,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表示物体位置的词。
(指黑板)二、在探究中学习活动一:说一说师:听到小兔、小鸟和树爷爷聊得这么开心,可爱的小松鼠也跑来了,谁来说说小松鼠在什么位置生:小松鼠在中间师:在谁的中间,你能说清楚吗生: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师:你能用上下来表示小松鼠的位置吗?生: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位置与顺序-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位置与顺序-上下∣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0b7c4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c.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位置与顺序上下∣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上的是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五个主题,位置与顺序,具体是上下位置。
我选择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教材的第一章,上下位置。
我会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本、笔筒等,还有学生的学具,如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画有两排物品,一排在上,一排在下,并用箭头连接,表示上下位置。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五样物品,用语言描述它们的上下位置。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练习,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细节二、观察和操作的细节在让学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时,我安排了观察和操作的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位置,并动手调整它们的位置,来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这个观察和操作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三、例题讲解的细节在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后,我通过一些例题来进行讲解。
我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描述书桌上的物品的上下位置,让学生思考和解答。
这个例题讲解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上下》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上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596fe969eae009591bec01.png)
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位置与顺序》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上下》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师:上一节课我们学过的前后位置关系你还记得吗?请你用前后来说一说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
【评价反馈】通过巩固前后知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中。
【主要内容】师: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宝物藏在哪个盒子里?请听藏宝物的小狗怎么说?(出示PPT8)“宝物放在1号盒的下面”师:宝物可能藏在?生:2号和3号盒子里。
师:你猜得出来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生:因为说得不够具体。
师:好,那我们继续接着看小狗怎么说。
“宝物放在3号盒的上面”生:2号盒!师:对了,宝物就藏在2号盒里面。
(出示PPT8动画)师: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说一个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是在谁的上面,谁的下面。
师:看大家学得这么开心,起司同学很不服气,他要向你们发起挑战,他带来了他的书柜(出示PPT10)师:你觉得他带书柜是来展示的吗?他可是来挑战大家的,怎么可能空手而来?他还带来了几个问题!你会被他难倒吗?拿出你的学习单,先自己填一填。
师:好,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
(生说,师出示正确答案)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说)师:你把起司没有想出来的问题你都解答了,真厉害,起司已经输得心服口服了。
【评价反馈】1.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述出摆放位置。
2.通过引导,学生都能用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上面两种方式完整地表示出位置。
3.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说物体的位置关系,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拍手操表扬一下自己怎么样?全体起立,我说一句你们跟着我说一句好不好?生:好!师:拍手操。
我的小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师:已经熟悉了是不是?那我们最后一起来一遍好不好?拍手操。
我的小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师:非常棒!表扬一下自己吧!棒棒你们真棒!棒棒向你们学习!师: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下课!【评价反馈】1.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反应出前后上下,但对于左右这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就没有这么准确,可以通过之后左右的学习来引导。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61932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3.png)
《上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上一节课“前后”教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初步发展空间念。
基于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在生活或是具体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帮助学生初步体验和理解,设计了四个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1.说一说。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教师提出“小鸟在小兔的()面”的问题,为学生做了示范,即在说上下关系时,要用“()在()的()面”的方式进行表述。
接着又问“小兔在小鸟的()面”,借助对比初步体会交换位置来说上下的相对性。
2.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上、下表述小动物们的位置。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小鸟下面有谁?”,“小兔的上面有谁?”借助生活经验体会小鸟的下面不单单是指与它相邻才是下面,而小兔的上面不单单是指与它相邻的才是上面。
教师再次提问“那小鸟、小松鼠、小兔它们当中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呢?”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3.理解一只动物的相对性。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上、下表述松鼠的位置,通过交流引导一致得出“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在小鸟的下面”的表述。
这时候教师抛出疑问“为什么一会说松鼠在下面,一会又说松鼠在上面呢?”这个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发现松鼠是在中间的,说它在上面是因为它和最下面的兔子比,说它在下面是因为它和最上面的小鸟比。
学生的感知认识可能不够全面,这就需要老师的总结引导。
4.猜一猜,它是谁?有了第二环节的支撑,学生不再以为小兔的上面只有松鼠了,从看图表述到根据对话推理猜测,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位置与顺序 上下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位置与顺序 上下 ︳北师大版(秋 )](https://img.taocdn.com/s3/m/1b08d7d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9.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位置与顺序上下︳北师大版(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上下”来描述物体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上下”的概念2. “上下”的相对性3. “上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上下”的概念。
2. 学会使用“上下”来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 将“上下”的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PPT等。
2. 学具:练习册、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上下”的位置关系。
2. 提问:你们能告诉我,哪个物体在上面,哪个物体在下面吗?第二阶段:讲解与演示1. 讲解“上下”的概念,并演示“上下”的相对性。
2. 通过PPT或模型,展示“上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练习与讨论1. 让学生分组练习,用“上下”来描述物体位置。
2. 讨论并分享他们的练习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 总结“上下”的概念和应用。
2. 让学生反思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板书设计1. “上下”的概念2. “上下”的相对性3. “上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上下”来描述家里的物品位置。
2. 让学生画一幅画,用“上下”来描述画中的物体位置。
课后反思1. 学生是否理解了“上下”的概念?2.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上下”来描述物体位置?3. 如何改进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上下”的概念?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说明第一阶段:导入导入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上下”位置关系的初步感知。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实物展示:教师可以带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铅笔盒、玩具等,并将它们放置在桌面上,形成明显的上下层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62cbe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71.png)
【导语】《上下》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为以后学习“⽅向与位置”及“⽅向与路线”做好铺垫。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版数学⼀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空间观念的具体⽬标。
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初步培养学⽣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空间观念的第⼀学段。
本节内容“上下”是学⽣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按⼀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初步发展学⽣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标具体化为四个⽅⾯: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的语⾔表达。
(知识技能⽬标) (2)初步发展学⽣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简单的空间推理能⼒。
(能⼒培养⽬标) (3)初步培养学⽣按⼀定顺序进⾏观察的习惯。
(素质培养⽬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进⾏⽐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感觉到数学就在⾝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获得体验和理解。
结合⼀年级学⽣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式和学⽣的学习⽅式,体现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注重对学⽣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2课时 上下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2课时 上下](https://img.taocdn.com/s3/m/dc6d01f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c.png)
上下教学内容:P64-P65 “上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体验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验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尤其是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这是理解和体验的重难点;所以这节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地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好,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在“森林运动会”上学习了“前后”,今天,我们熊伯伯请小动物们到家里做客看看谁先到了?二情境探究,体会领悟1.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初步体验上下(先不让中间的小松鼠出现)。
看,眼前有一棵柏树,还有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2.说一说。
出示松鼠,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瞧!又跳过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在中间)(松鼠在小兔的上面,)(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3.议一议。
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谁说得对呢?为什么?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4.教师小结。
这两个同学说得都对,只是因为一个同学是把松鼠与小兔比,一个同学是把松鼠与小鸟比,所以说法不一样,但是说的都是对的。
5、回答问题:小鸟在小兔的()面松鼠在小兔的()面小兔在小鸟的()面松鼠在小鸟的()面6、猜一猜,她是谁?他在小兔的上面(松鼠和小鸟)他不是在最上面(松鼠)7、小结:说了这么多,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上下)三.放松小游戏。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位置与顺序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位置与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45c45ee90066f5335a8121e7.png)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说一说,它们的位置?
知识点 认识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及相对性
说一说,最上面是谁?最下面是谁?
在最上面 在最下面
(1)
在
的(上)面(2)在(3)在(4)
在
的(下)面 的(上 )面 的(下 )面
要点提示
(1)判断两个或两 个以上物体的位置时, 要注意选择参照物。
(2)上下位置是相 对的,参照物不同,上 下位置也会不同。
它不在最上面 它在小兔的上面
它是小松鼠
摆一摆
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描述时一 定要说清楚,谁的上面或下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2 课时 上 下 表格式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2 课时 上 下 表格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09e29f7e21af45b207a843.png)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 课时上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是森林里的大树爷爷的生日,小兔和小鸟一大早就来为大树爷爷庆祝生日了。
你们看,(教师出示挂图,可以把中间的小松鼠先盖上)他俩站在哪?在干什么呢?生1:小鸟在树上为大树爷爷唱歌。
生2:小兔子在大树底下。
她给大树爷爷送来了胡萝卜。
师:小鸟和小兔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
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教师板书课题——上下)二、互动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图。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说说小鸟在小兔的什么位置,小兔在小鸟的什么位置。
生1: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生2: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教师可以多请几名学生回答,然后指导学生认识“上、下”的书写)2.引入松鼠。
师:小松鼠也是大树爷爷的好朋友,也赶来为大树爷爷庆祝生日了。
你们看,小松鼠站在哪?生1:小松鼠站在小兔和小鸟的中间。
生2:也可以说小松鼠在下面。
生3:这样说不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师追问:为什么呢?生3:因为小松鼠又在小兔的上面。
师:哦,原来小松鼠如果和小鸟比,那是在小鸟的下面;如果和小兔比,又在小兔的上面。
三个动物进行比较的时候,小朋友就要表述完整了。
(教师可以再请几名学生描述一下小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3.变化位置。
教师把小鸟和小松鼠交换位置。
师:大树爷爷和小鸟要说悄悄话,于是,小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你能说说现在他们各自的位置吗?(要求学生先同桌互相说说,再请个别同学反馈)4.指导看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说一说,它们的位置?
知识点 认识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及相对性
说一说,最上面是谁?最下面是谁?
在最上面 在最下面
(1)
在
的(上)面
(2)
在
(3)
在
பைடு நூலகம்
(4)
在
的(下)面 的(上 )面 的(下 )面
要点提示
(1)判断两个或两 个以上物体的位置时, 要注意选择参照物。
(2)上下位置是相 对的,参照物不同,上 下位置也会不同。
它不在最上面 它在小兔的上面
它是小松鼠
摆一摆
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描述时一 定要说清楚,谁的上面或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