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 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

合集下载

论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的建构

论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的建构

论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的建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为高校教育的基础,通识教育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同时兼具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素质、基本素养和人文精神。

而选修课程的设置是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选修课程的建构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

本文将从选修课程的体系建设和供给侧管理两个方面,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建构进行探讨。

一、选修课程的体系建设选修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直接关系到通识教育的质量。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学科门类齐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应该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科门类应该齐全,既要包括风景线上的知识,也要包括应用型的知识。

只有全面齐全的学科体系,才能够满足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

(二)热点问题与时事热点贯穿教学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技术和新思想不断涌现,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关注社会热点和热点问题。

通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最有效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将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注重手-on实践和创新性思维通识选修课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纯粹的理论研究和知识阐释,还应该强调实践应用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田野调查、社区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形成灵活的职场应对能力。

(四)注重国际视野通识选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透过不同视角来看待世界的的观点和态度,因此应注重国际视野的开阔。

可以通过组织海外游学、交换学生等方式,将学生带到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让学生深入接触国际文化,拓展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世界性见识。

二、供给侧管理除了上述选修课程的体系外,如何进行供给侧管理,也是选修课程建构的重要方面。

对于大学而言,要做到选修课程的供应侧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需求调研学校可以利用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不同学科和课程的需求,聚集师生意见,为选修课程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设置提供重要信息。

宁波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暂行办法

宁波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暂行办法

宁波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暂行办法宁大政〔2007〕117号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根据2007年《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中有关通识教育课程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培养目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旨在实现我校学生拓宽基础、沟通文理、增强能力、健全人格的目标,使学生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置原则1.充分利用我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和资源,在吸收、改造现有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和文化素质类课程的基础上,科学设置涉及各大学科门类的通识教育课程。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须体现基础性与广博性的统一,通过内容整合、重组形成由浅入深的、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在普及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开设专题研究型和经典著作选读型的课程。

3.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承担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同时,深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坚持通识教育不断线,课程四年贯通。

一般情况下,要求每学年滚动开设,大力鼓励有条件的通识教育课程每学期滚动开课。

三、课程体系及其设置要求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所必需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类。

1.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按照学科特点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参照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我校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综合等五个板块。

人文科学板块包括语言、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中外文化等方面的课程;社会科学板块包含思想政治、法律、军事、体育、卫生、心理健康、经济、管理、教育等方面的课程;自然科学板块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的课程;工程技术板块涉及机电产品、信息技术、资源环境、安全、房屋建筑、海洋工程等工科类的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管理暂行办法

通识选修课程管理暂行办法

通识选修课程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保证通识选修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通识选修课程是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与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受益终生的品格、兴趣、爱好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第三条各教学单位应当加强通识选修课程的建设与管理,保证通识选修课程的相对稳定,原则上要求每学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不低于师均课程门数10%o第二章课程设置原则第四条课程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中最基本的科学知识、思维和方法。

力求适合全院所有本专科专业的学生,突出基础性与普适性。

第五条课程要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贯通,不仅要让学生获取广泛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掌握相应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综合性与实用性。

第六条课程应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理解和应用,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教学内容应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新信息、新趋势,突出启发性与新颖性。

第三章课程设置领域第七条通识选修课程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四大类别。

第八条自然科学类。

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领域。

旨在让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内容和理论,了解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提升科学素养和环境素养,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

第九条人文科学类。

主要涵盖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

旨在让学生学会以哲学、历史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解世界文化发展脉络,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思辨能力、审美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感。

第十条社会科学类。

主要涵盖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

旨在让学生学习一些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正确地研判社会形势,妥善处理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表现力。

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长春理工大学教务处

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长春理工大学教务处

长春理工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长理工教字〔2009〕1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我校为扩大大学生知识面、开拓视野、推进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类课程,它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各学院及广大优秀教师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教师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与其他课程一样考核,同等待遇。

第三条通识教育选修课由教务处统一负责组织、审批、管理。

第二章通识教育选修课设置原则第四条有利于在自然、社会和人文领域培养、拓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国际视野。

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第五条有利于学生在最基本的学科领域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思路、视角与方法。

第六条强调课程内容的价值导向性,偏重于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规范和恒久价值,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素养和学识的培育,突出人文素质教育。

第七条教学中能积极进行改革,避免照本宣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应加强对学生思辨、批判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课程第八条通识教育选修课按所属学科分为自然科学与技术类、人文社会科学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创新创业类、光电特色类等六大类系列课程。

第九条通识教育选修课编入学校的培养方案中,由开课学院选派专职教师开设或由聘请校外符合开课资格的教师授课。

第十条通识教育选修课由各相关学院申报(学院组织填写《长春理工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申请表》)并提供完整的课程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进度、参考资料目录、作业要求,成绩考核办法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课程,教务处建立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库,开课时不需重新申请。

为确保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课程库每2年更新1次。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选修课工作条例-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选修课工作条例-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选修课工作条例第一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完善学生知识与智能结构而设置的课程。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特长,结合专业教育要求,在班主任(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修课程。

第二条通识教育选修课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促进该项工作的发展,丰富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课程质量,规范管理工作程序和职责,特制定本工作条例。

一课程的开设第三条开课的组织、管理。

通识教育选修课可开设社会科学类(如艺术类、文化类、历史类、管理与经济类、语言类等)、自然科学类、基础工程技术类等课程,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管理。

各单位应挖掘潜力、调动教职工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服务于教书育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光荣目标。

第四条任课教师。

为保证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质量,一般应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任课。

对暂不能满足本条件的新开选修课,须选派能够独立制订教学文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开课单位应在开课前安排典型章节的试讲、评审,教学效果符合要求者方能正式开课。

第五条教学资料。

通识教育选修课必须有经过开课单位、教务处审定的正式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材、讲义(参考书),并注明课程考核形式。

第六条接收学生人数。

新开通识教育选修课接收听课学生人数一般不应超过60人。

根据首次开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确定该选修课的继续开设与否及接收学生人数。

第七条开课申请。

在具备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设条件后,任课教师应提前一学期填写“开课申请表”(附教学大纲),经开课单位批准,报教务处审核。

原则上,选修课人数在30人以上方可开课(艺术类课程除外)。

二课程选修规定第八条选修学分总数与结构要求。

按“2003版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计划”,本科毕业生必须满足如下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总数与结构要求,否则不予毕业。

信息、理科类专业本科生不得少于6学分(其中艺术类通识教育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机械(含军工)、化工、管理、人文、艺术类专业本科生不得少于8学分(其中非艺术类专业本科生选修艺术类通识教育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管理办法

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管理办法

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管理办法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是我校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落实《XX 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优化课程结构,规范课程教学,提升课程质量,依据《XX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课程管理第一条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课程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本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课程,由课程归属学院负责课程建设、任务执行与管理;二是聘请外校教师或行业专家开设的课程,由教务处负责教师的选聘与管理,教学档案由课程归属学院存档;三是从校外引进的优质在线课程,由教务处负责建设和管理。

三部分课程均由教务处按照相关办法进行整体协调、课程评价、质量监控、更新淘汰。

第二章准入、退出与停开第二条学校每年开展一次通识教育新增课程申报工作。

申报课程的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和高校教师资格证。

申报的课程应符合《实施方案》中对课程在基本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的规定,教学文件齐备(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案、教材或参考书、习题、参考资料等)。

第三条因主讲教师生病、调动、出国等原因造成课程无法正常开设的,由主讲老师提出书面申请,归属学院批准盖章后,交教务处通识教育科备案。

第四条选课学生不足20人的,该学期该门课程停开。

第五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该门课程从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录中删除:1、课程不再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或通识教育理念;2、连续三学期无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3、连续三学期选课学生不足20人。

第六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教师的通识教育课程讲授资格:1、在教学中散布违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及其他错误思想和观点;2、无正当理由不接受教学任务;3、学生评教连续三轮低于85分;4、学生、专家、同行等反映问题较多,并经专家组或相关管理部门评估确有问题,限期整改一学期后仍无改观。

通识教育措施

通识教育措施

通识教育措施事实上现在北大清华等很多学校研究生人数都已经超过本科生。

我们知道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普遍采用小班讨论制,其前提就是大量用研究生作助教来带领本科的小班讨论,但中国的研究生基本都不参与教学。

我认为中国大学同样应该建立研究生作助教的制度,来开展通识教育课程的小班讨论课。

这里的关键在于,应该把助教制度看成本身就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方式,而不应该看作单纯的打工和额外负担。

国内研究生大量扩招以后,研究生本身的质量同样是个很大问题,许多研究生本身就基础薄弱,助教制度既可以强化研究生的基础训练,同时也培养研究生主持讨论班的能力,包括综合问题的能力,清楚表达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批改作业等判断能力,以及以后独立授课的能力,这些恰恰都是国内研究生现在普遍缺乏训练而往往能力很弱的方面。

针对我国大学目前通识教育的目前状况,为推进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促进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机制,为通识教育发展奠定思想根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我国大学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同时要坚持学术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导向引导大学提高对通识教育的熟悉,为高校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借鉴国际通识教育发展经验。

和此同时吸取中国人文教育传统中的精髓,既要进行本土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又要致力于中西通识教育传统的综合创新。

推进大学的通识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起到引领方向、宏观指导的重要功能。

组织专家进行高层次的探究,对大学的通识教育予以有效的指导;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考察学习借鉴国内外大学成熟的做法;对有益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效予以交流推广,并给以相应的经费资助。

2.大学根据自身发展特征,制定发展通识教育计划及实施细则。

大学要善于吸取符合时代发展的、具有生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改变过去过于注重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

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

附件1: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我校为扩大大学生知识面、开拓视野、推进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类课程,它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各学院及广大优秀教师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教师开设的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与其他课程一样考核,同等待遇。

第三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由教务处统一负责组织、审批、管理。

第二章课程第四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按所属学科分为科学与技术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类、矿业特色类、体育艺术类等六大类系列课程。

第五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按开课类型分为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和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

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指由学校指定开设的系列选修课程,该类课程编入学校的培养方案中,由开课学院选派专职教师开设或由教务处聘请校外符合开课资格的教师授课。

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指由具有开课资格的人员向学校申请开设的系列选修课程,该类课程不进入培养方案,由申请开课的人员授课。

第六条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全校设置140门左右,该类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各相关学院申报(学院组织填写《中国矿业大学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申请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课程,另一部分是由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要求而指定开设的课程,建立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库,开课时不需重新申请。

为确保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课程库每2年更新1次。

对于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库内的所有课程,每学期至少开出一个教学班(选课容量一般不少于90人)。

第七条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首先由拟开新课教师向本人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填写《中国矿业大学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申请表》并提供完整的课程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进度、参考资料目录、作业要求,成绩考核办法等),然后由单位负责人对申请人的开课资格、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于每学期第12周之前报教务处教学研究科,教务处组织课程建设委员会进行审批,审批通过的课程进入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

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

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通识教育选修课(以下简称“通选课”)是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培育学生健全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通选课(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通识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构建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三条通选课设置原则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涵养和艺术素养,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

2.有利于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培养和拓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国际视野。

应当强化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以及课程的综合性,实现课程模块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有利于学生在最基本的学科领域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思路、视角与方法。

强调课程内容的价值导向性和思想引领性,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始终。

第四条通选课模块设置1.通选课总体设置为三大模块六类课程。

(1)通选(艺术)模块:对应“艺术天地”类别,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2)通选(心理)模块:对应“心理健康”类别,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通选模块:包括“人文社会、科技世界、XX文化、创新创业”四个类别的课程。

以上三大模块六类课程组成了涵盖公共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理论、XX特色文化、科学技术世界、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安全教育等人文社会和科学素养类内容的通选课体系。

2.学校在线下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遴选引进通识教育类优秀在线课程(包括外校和本校教师建设的课程),丰富通选课资源。

第五条通选课学分设置及要求1.原则上所有通选课每门课程为1学分,对应16个学时。

2.四年制本科学生至少修读8学分,原则上在线课程(慕课)不得超过5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我的小发现》我呀,在学校里可是经历了不少课程呢。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就像一个神秘又有趣的大宝藏,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唠唠这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就像是一个超级大拼盘,啥知识都有那么一点儿。

我觉得它的目的呀,就像是给我们的小脑袋瓜儿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窗户。

比如说,有一次我们上艺术通识课,老师给我们看了好多特别有名的画,像梵高的《向日葵》。

哇,那画里的向日葵就像是一个个小太阳,金黄得耀眼,感觉都要从画里跳出来了。

在那之前,我只知道每天抬头看到的太阳,可通过这堂课,我看到了画家眼中的“太阳”,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这就是通识教育的魔力呀,它让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就像从一个小小的洞穴里走出来,看到了外面广阔的天地。

再说说科学通识课吧。

我原本觉得科学就是那些特别难懂的公式和实验,可是在通识课上,老师用特别有趣的方式给我们讲了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

他说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皮球,太阳就像一个超级大灯,大皮球在大灯前面转呀转,有时候我们这边就被照亮了,就是白天,转过去没被照着的地方就是黑夜。

嘿,这么一讲,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可不就是这样嘛,把那些看似高深的知识变得简单又好玩,让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要去探索更多。

那通识教育课程有啥要求呢?我觉得呀,它要求我们像小海绵一样去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

我的同桌,他之前对历史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觉得那些都是过去的事儿,有啥意思呢?可是在历史通识课上,老师讲了好多英雄的故事,像岳飞精忠报国。

老师讲得绘声绘色的,说岳飞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国家。

我同桌听着听着就入迷了,从那以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主动找历史书看。

这就是通识教育课程对我们的要求,不管我们之前喜不喜欢,都要试着去接受,去学习。

而且呀,通识教育课程还要求我们学会思考。

就像在文学通识课上,老师让我们读《小红帽》的故事。

读完之后,老师问我们:“你们觉得小红帽有没有做错的地方呀?”大家都愣住了,小红帽不是受害者吗?还能有啥错?可是后来大家一讨论,有人就说小红帽不应该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呀。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 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 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是现代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要求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课程目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估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探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要求。

首先,设置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目的是提供学生一种机会,通过学习不同学科领域的课程,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其能够在求职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备竞争力。

其次,设置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要求包括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课程内容应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力求呈现出一幅全面丰富的知识图谱。

同时,课程还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再次,设置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要求还包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课程教学方法应采用互动式教学、实践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和实际操作,增强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设置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要求还包括课程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评估方法应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评估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论文、项目报告、小组讨论等,既能够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够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设置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要求还包括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质量要求。

学校应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队伍、教室设施、实验设备等,以确保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还应与相关机构合作,如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以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要求涉及到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估和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

福州大学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福州大学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福州大学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拓宽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建设一批教学效果好、具有学校特色、能够面向全校学生长期稳定开设的高质量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课程体系设置第二条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由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文学与艺术类、创新创业类四大模块构成。

1、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学科和众多的工程技术领域,使学生通过对所涉领域的总体理解,认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2、人文社会科学类:主要涵盖哲学、历史学、伦理、政治、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领域。

旨在使学生了解哲学分析的方法,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学会用历史的方法和眼光认识事物;熟悉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方法加强对当代人类行为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文学与艺术类:主要涵盖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

旨在培育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使其在文学艺术作品的赏析过程中感悟文学与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创新创业类:主要包括创新方法、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创新创业基本素养等内容。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的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

第三章课程设置原则第三条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课程设置原则如下:1、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

2、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

5、有利于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管理办法试行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武汉理工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管理办法试行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武汉理工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管理办法(试行)(经2014年第5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进一步加强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课程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的基本要求与学校其他各类课程一致。

第二章课程分类与审批第三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开设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创新创业类5大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第四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每门课的总学时原则上控制在32学时以内,由课程归口单位和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设置,在课程申请开课时确定。

第五条学校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引进国内外优秀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支持和鼓励校内教师开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所需要的各类通识教育课程,聘请校外优秀教师开设相应课程。

第六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课审核与审批由教务处组织。

开课教师须按要求填写开课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教学资料,教务处审核后报学校教学委员会审批开课。

聘请校外教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以及引进国内外优秀网络课程资源,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各单位可根据学生培养需求向教务处推荐校外优秀教师和国内外优秀课程资源。

第三章课程的修读与管理第七条全日制本科生必须修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至少取得9个学分方可毕业,修读课程中必须包含艺术体育类课程中的艺术类相关课程且至少取得2个学分.第八条理工科专业学生选修的通识教育课程必须包含人文社科或经济管理类课程,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的通识教育课程必须包含科学技术类课程。

第九条学校为网络课程配备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完成相应的作业等学习任务,组织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等活动。

学校支持和鼓励辅导教师在课程辅导过程中学习和借鉴相应课程的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独立开设相应课程.第十条通识教育选修课任课教师应给学生指定教材和参考书,鼓励教师使用自编讲义授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
的和要求通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剖析不同学术领域和文化的研究层面、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从而为资质、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所必须的方法和眼界。

通识教育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识课程,要求课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又能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

课程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并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识课程要求打破专业局限,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要求教师能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系统的把握,对研究前沿动态有敏锐的眼光,并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保证课程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同时对不同学科学生有广泛吸引力和思维启发性。

通识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而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促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使其全面发展,塑造完整人格。

通识课程也不同于素质课程,素质教育更多地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调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识课程的特点在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
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

通识课程内容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1.基本性:课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中最根本、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素质;
2.主体性:课程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建立人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能以本身为主体去看待知识,通过讨论、思辩、批判与比较,去了解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自然世界、社会环境及时代与文化;
3.多元性:课程内容应该拓宽学生视野,养成尊重多元差异的人格与精神;
4.整合性:课程内容整合不同领域之知识,以启发学生的心智,拓展专业知识之直观与创意,并赋予新的诠释和内涵;
1
5.趣味性:课程内容探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但问题的设定,不以学生修读系统性专业知识为前提,而讲授方式深入浅出,借由问题的探讨深化思维方法的训练。

二、通识课程教学要求
通识课程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强调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注重考核方式多样化。

通识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符合如下要求:
1.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灌输知识的细节。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细节或事情的详细经过应当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去掌握。

2.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等几个部分。

应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并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课外阅读量要求。

还应通过讨论和撰写读书报告等办法,检测学生读书的质和量。

3.鼓励使用先进教学手段,提倡运用课堂模拟、项目参与、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大课的讨论可以分组进行,聘请助教协助组织和主持。

4.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应由讨论、作业、考试等多种检测指标来决定。

考试内容应能检测学生读书和自主学习的情况。

5.开课时即应发给学生教学大纲,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大致的进度、基本参考资料目录、成绩考核办法,以及上课时间、地点、课程编号、教师姓名、联系办法等。

三、通识课程申报要求
1.通识课程建设采用“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的模式,申报教师要求本科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对通识教育的理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各学科专业的骨干教师。

2.要求申报课程的教师在2017年秋季学期开出相应课程,并且每年至少开课1次。

3.申报课程的学分数一般不超过2学分。

4.不能申报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开设课程名称相似或内容相近的课程。

5.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通识课程纳入我校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