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专题跟踪训练692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复习题:专题五:大气运动规律

高三地理复习题:专题五:大气运动规律

4炉2021〜2021学年度咼三二轮复习专题卷(五)地理•大气运动规律(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

0杆面喇強一风向1. 图中甲天气系统正在西伸北进,此日最可能在A. 4月B.7月C.8月D.10月2. 关于此日以下地区天气状况的表达,最可能的是A.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炎热枯燥B.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天气晴朗C.我国南海大局部地区阴雨连绵D.我国台湾岛盛行西北风右图中XY 线为等温线,PQ 为锋线,答复3〜4题。

3. 图示区域位于A.南半球B.东半球C.北半球D.西半球4. 关于PQ 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为冷锋,雨区位于PQ 西北侧B.为冷锋,雨区位于PQ 东南侧C.为暖锋,雨区位于PQ 西北侧D.为暖锋,雨区位于PQ 东南侧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

读“理想大陆分布图〃,答复5〜6题。

5.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那么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6.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依然存在,那么以下有关该气候类型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河流含沙量大B.径流年际变化大C.径流季节变化大D.河流无结冰现象以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答复7〜8题。

气流7。

以下有关该图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B.甲、乙中一定有一个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8.假设甲、乙风向相反,那么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风带一定是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一定温和多雨C.甲丙交替控制的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D.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下表为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答复9〜11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自然地理规律及原理运用 第2课时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自然地理规律及原理运用 第2课时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第 2 课时 大气运动规律
备考导航 系统构建 核心突破 热点预测
备考导航 —— 了考情 明考向
考点 气温的时空分
布 大气热力作用
和大气运动 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判 读
命题规律 大气运动规律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从考查内容上看, 一是侧重于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线的判读,并 以此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二是侧重于考查冷锋、暖 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与判断,三是侧 重于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分布、特点、成因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部分出 现,通过某一地区的等温线、等压线或气候资料等进 行考查,往往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原理 及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考查学生的分析、 判断及读图、识图提取有效信息和对知识进行迁移来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大气中 PM2.5 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 关。(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 PM2.5 浓度;反之,PM2.5 容 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 PM2.5 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 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 PM2.5 浓度。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 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 答两点即可)
②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a.出现多雾和晴朗干燥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 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甚至引起交通事故。 b.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 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 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c.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 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 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 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 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网络构建名师点拨本讲复习过程中,应围绕“大气运动”这一核心,把握以下几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点;(4)天气系统变化及其影响;(5)注重对等温线、等压线和天气系统图示及气候资料图的分析和判读。

1.(2015·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 D解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温度下降。

(2016·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第2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2.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答案 C解析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2015·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仔细读图,根据逆温层上界和强逆温层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少,A项正确。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PPT优秀课件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PPT优秀课件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 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 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 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C 项正 确;连续层片状、鱼鳞状和条带状的云,都在空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不符合 空气对流运动下积云的特点,A、B、D 三项错误。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稀疏,乙地等压线密集,甲地风力小于乙 地,A 项错误;乙地处于冷锋锋后,风力较大,已远离锋面,沙尘天气有所 好转,B 项正确;丙地与丁地的气压值都在 1 015~1 020 hPa 之间,它们的 气压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 项错误;丁地此时受暖气团控制,为晴天, D 项错误。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 A
解析 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 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A 项正确; 正午、午夜和日落前后的温度一般要高于日出前后,因而对流运动相对较强, 其形成积云的云底高度也相对较高,B、C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 a 减小、d 增大,①④错误。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 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c 减少,③正确。云层多,大气逆辐射 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b 增大,②正确。
考向 2 大气受热过程对雨云形成的影响 (2019·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 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 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 1~3 题。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专题检测PPT优秀课件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专题检测PPT优秀课件

1.与鸟粪降低北极地区气温相关的环节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答案 D
解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 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 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 故选 D 项。
(2019·四川一诊)2018 年 8 月 7 日全国天气预报:未来一周,华北、东北
大部地区高温过程结束;上海、杭州等长江流域多地高温、高湿天气还将发
展加强。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据此完成 10~11 题。
10.华北、东北大部地区高温过程结束的原因,最可能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距海洋近,受寒流影响 B.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结合等压线形态,当日 2 时至 14 时,选项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 显的是②,由受低压槽控制转化为受高压脊控制,B 项正确;①④始终受高 压脊控制,③始终受低压槽控制,天气变化小,A、C、D 三项错误。
(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三模)下图为 2018 年 11 月 28 日 8:00 某区域天 气形势分析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 8~9 题。
(名校课堂)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二 轮复习 专题提 分教程 专题二 大气运 动规律 专题检 测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名校课堂)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二 轮复习 专题提 分教程 专题二 大气运 动规律 专题检 测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答案 (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以及山麓地带(冲积扇)。 (2)近地面绿洲气温低于邻近荒漠,空气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荒漠气 温高于邻近绿洲,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荒漠。 有利影响:绿洲近地面气流下沉,抑制水分蒸发;通过近地面的风将 水分输送给邻近荒漠;利于邻近荒漠植被的生长,形成绿洲外围生态保护 带。 (3)覆盖层可减弱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大昼夜温差。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高频考点 预测演练)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高频考点 预测演练)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答案 A
4.图中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
)
A.5:30—6:30
B.8:30—9:30
C.13:30—14:30 D.17:30—18:30
解析 据上题分析结合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变化曲线图可知:图中 8: 30—9:30 是风速距平由负距平向正距平变化,因此此时为陆风转湖风的时刻; 17:30—18:30 是风速距平由正距平向负距平变化,因此此时为湖风转陆风的时 刻,故本题选 B。
C.⑥至⑦ D.⑨至⑩
(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时间间隔相同的相邻两点的距离越远,表明气球漂移的速度越快,即气球受水平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③点与④点相距最远,故 A 项正确。(2)首先根 据乙图的经纬网,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中心为南极点。然后根据图甲中 ⑦和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4.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应用体验 (2016·浙江省金华十校高考模拟)读我国 4 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 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 1—2 题。
1.温室内、外的气温( A.阴天时大致相同 C.晴天时相差不大
) B.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 D.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解析】 (1)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画图观察两
个重要时间点(6 点和 12 点前后)的气温变化,并注意月初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2019·合肥质量检测)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下图示意195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左图)和19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右图)。

据此完成1~2题。

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A.1.5 km B.8.5 kmC.12.5 km D.22.5 km2.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解析:1.B 2.B 第1题,读右图可知,a月各高度平均气温均低于b月,说明a月属于南极洲寒季,应为7月;b月属于南极洲暖季,应为1月。

1月地面至高度约8.5 km处,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B对。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a月即7月,高度1.5 km以下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属于对流层大气逆温现象,主要是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B对。

7月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为极夜,位于75°S纬线上的哈雷站为极夜时,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和冰面反射太阳辐射现象,A、D错。

读图可知,7月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普遍低于-20 ℃,冰架不会融化,C错。

(2019·太原阶段测评)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 ℃称为高温。

2018年的夏天可谓“火力十足”,高温天气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2018年高温日数与多年平均高温日数。

据此完成3~5题。

3.2018年我国罕见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B.城市热岛效应增强C.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D.全球气候持续变暖4.与图中其他城市相比,重庆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5.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加速农田土壤水分蒸发B.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C.增加农作物的复种指数D.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解析:3.A 4.B 5.A 第3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直接影响我国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2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2
10
2 真题体验
(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
(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
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
完成下题。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的曲线是 A.① C.③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第一部分】 知识专题突破
1
网络构建
WANG LUO GOU JIAN
气压分布规律与 等压面的判读
形成原理与应用
热力 环流
风向与受 力状况
高空风 近地面风
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
大气水 平运动
三圈环流
形成、分布 及其影响
季风环流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 逆温成因与影响
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
大气组成与热力状况 大气运动 大气 天气系统
8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 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 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 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气 温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 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和排放温室气体、废 热等影响气温。
(2018·北京文综,6)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图推断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二 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二 大气运动

【应用点拨】 1.影响气候的因素
2.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3.气候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三要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 分别进行描述。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 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 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 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 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 的多少等。
图表判读
【典图】 气候资料统计图
掌握方法 提高技能
【方法步骤】 步骤1:读图名和图例等明确统计图所示地理要素。如各图中均表示气温、 降水统计资料。 步骤2:气候统计图的核心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最低(高)月均温决定区域的 半球位置,如图1所示气候类型位于北半球;最低月均温决定了气候类型的 温度带,如图2中最低月均温在0~15 ℃,该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气候类型或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的季节分布决定了气候类型,如图2中气候类型降水 集中在夏季,该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步骤3:做具体题目时要结合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获取有效信息或推论信 息。如下题中气候类型的降水和气温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系统构建 考点剖析 专题重组 图表判读 当堂演练
系统构建
整合知识 构建体系

答案:1.削弱 2.保温 3.热力环流 4.锋面
考点剖析
突出热点 剖析解题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规律

全年受 西风带 影响
冬温夏热 夏雨
冬温雨夏 干热
冬寒冷干 燥、夏高 温多雨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 南北纬40°~60° 大陆气 冬寒夏热、
性气候 大陆内部
团控制 干旱少雨

极地大 冬寒
亚寒带大
陆(海 长、
寒 陆性气候 北纬50°~70° 洋)气 夏 短

团控制 暖

苔原气 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 临海
极地气 团控制

天 气 特 征
过 境 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 升,常出现阴天、 下雨、刮风、降温 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 升,其中水汽冷却凝结 产生云、雨,多为连续 性降水
过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

暖气团的位置,气 团的位置,气温上升, 压升高,气温骤降,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后 天气晴朗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 温带季风气候
30°大陆内 部、大陆西岸
副高或信 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 少雨
亚热带季 北纬25°~35° 亚 风气候 大陆东岸
冬夏季 风交替 控制

副高和
带 地中海 南北纬30°~40° 西风带
气候
大陆西岸
交替控 制
温带季风 北纬35°~50°
气候
大陆东岸
冬夏季 风交替 控制
温 带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60° 大陆西岸
冬 雨
冬季多雨,夏季干
型旱
地中海气候300 mm~1 000 mm
少 雨 型
终年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 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Biblioteka <250 mm温带大陆 性气候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nnn
14
【例 1】 (2013·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nn夜n 间减少
15
解析: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①会减 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②会 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反射等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加, 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减少;出现雾霾天气,会增强大气逆辐射 作用,④在夜间会增加。
nnn
3
考情分析 2014 年高考命题预测: 大气的热力性质和大气的运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天气和气候 现象是本讲的常考内容。2013 年高考中,可能利用数据或图像 提供背景信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将气候与农业生产、工程 建设、资源开发等多方面联系起来综合考查;根据天气预报的有 关信息材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结合热点事件,考查全 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nnn
10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nnn
11
3.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nnn
12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①高压区等压面向上 凸,低压区向下凹。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 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如图所示:
nnn
13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 气压低;高空相反。 (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nnn
22
【例 2】 (2013·北京卷)下图(a)为某日 08 时海平面气压分 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 24 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 回答(1)~(2)题。

专题02+大气的运动规律(教学案)-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解析

专题02+大气的运动规律(教学案)-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解析

本讲内容较多,虽不像地球运动那样对考生空间立体想象能力要求高,但是涉及的地理空间位置较多,所以在复习本讲时,要多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世界1、7月海平面气压图。

除此之外,注意以下几点:①理解气温、气压、海拔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②关注现实生活,用地理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③识记各种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征。

④识记重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分布规律,但要充分利用试题中所给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

【络构建】一、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1.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同纬度地带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地形(地势高低)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低,暖流经过气温高洋流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0 ℃等温线大致经秦岭—淮河一线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冬季风(大气环流)夏季等温线稀疏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北方白昼时间长)2.气温分布时间规律(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凹地大于高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

(2)年变化: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北半球)。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3.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1)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6℃/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跟踪训练(六) 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一、选择题(2018·辽宁省大连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大湖气象综合观测站多年平均气温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湖泊可能是( )A.青海湖B.鄱阳湖C.长白山天池D.滇池[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泊12月气温低、6月气温高,12月份北京时间8时气温最低,6月份6时气温最低,该湖泊可能是青海湖,所以A正确。

[答案] A2.该气象综合观测站( )A.12月最低气温高于-15 ℃B.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C.6月份最高气温不高于14 ℃D.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象综合观测站12月最低气温低于-15 ℃,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6月份最高气温高于14 ℃,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无关,所以B正确。

[答案] B(2018·湖南衡阳第二次联考)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

下图为50°S~70°N对流层水汽压和温度的分布规律。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低,水汽压越低B.海拔越高,水汽压越低C.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D.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赤道向亚热带输送[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温度越低,水汽压越高,海拔越高,水汽压越高,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亚热带向赤道输送,所以C正确。

[答案] C4.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 )A.赤道B.20°N C.40°S D.60°N[解析] 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20°N,所以B正确。

[答案] B(2018·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

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 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

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1951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稳定的是( ) A.日本群岛B.中亚C.中国D.东西伯利亚[解析] 1025 hPa等压线的位置变动反映亚洲高压的强弱及其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显示中亚地区该线位置最稳定,说明中亚地区受亚洲高压影响的冬季气候最稳定,所以B正确。

[答案] B6.与亚洲高压1025 hPa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B.洋流性质C.海陆温差D.地形地势差异[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该纬度海陆之间产生温差,海陆温差越大,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高压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控制范围呈正相关关系。

[答案] C(201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测卷)“副热带高气压”是影响台风及热带气旋路径的重要因素。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时天气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此时,我国东沙群岛附近海面的主导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解析] 从图中看,此时,我国东沙群岛位于台风的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向右偏,附近海面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选择A。

[答案] A8.图示“副高”高压脊内部所控制的海域( )A.风大浪高B.持续暴雨C.电闪雷鸣D.晴朗少云[解析] 高压气流以下沉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图示“副高”高压脊内部所控制的海域晴朗少云,D对;高压控制风力较小,A、B、C错误。

[答案] D(2018·武昌调研)下面分别是秦岭南坡与北坡地区1981~2007年年均温变化图和年均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9~10题。

9.1981~2007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A.气温降低,降水增加B.气温降低,降水减少C.气温增高,降水增加D.气温增高,降水减少[解析] 由1981~2007年年均温变化图可知,秦岭南坡和北坡气温曲线大致平行,呈上升趋势;由1981~2007年年均降水量变化图可知,秦岭南坡和北坡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 D10.下列有关秦岭南北坡地区1981~2007年的气候及其要素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坡较北坡增温幅度大B.南坡较北坡降水减少多C.北坡地区气候更加干冷D.南坡地区气候更加暖湿[解析] 由1981~2007年年均降水量变化图可知,秦岭南坡年均降水量降幅大于北坡,故秦岭南坡较北坡降水量减少多,B正确。

[答案] B(2018·湖南郴州第一次质检)下面左、右图分别为“某月13日9时和15日9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日正值北半球(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解析] 由图可知,此时亚洲受高气压控制,高压中心主要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说明正值北半球的冬季,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答案] D12.15日9时与13日9时相比( )A.日本南部受强台风影响 B.我国东部海域风力减弱C.华南地区天气持续晴朗 D.朝鲜半岛天气状况稳定[解析] 由图可知,15日9时和13日9时相比,日本南部受低压系统控制,但不受强台风影响(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A错误;我国东部海域等压线较密集,说明风力增强,B项错误;我国华南地区一直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C正确;朝鲜半岛出现大风天气,天气状况不稳定,D错误。

故选C。

[答案] C二、综合题13.(2018·广东省广州市第三次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泰山横亘于中、俄、蒙三国界山,位于亚洲腹地的干旱荒漠和干旱半荒漠地带,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约2000 km。

科学家利用HYSPLIT 气团轨迹模型(如下图a中1、2、3所示)和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水汽来源对阿尔泰山降水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阿尔泰山脉降水受西风急流和极地气团的共同影响,下图b是其近100年来南、北坡降水规律统计示意图。

(1)描述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的规律。

(2)指出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水汽来源的差异。

(3)分析正常年份,阿尔泰山南坡较北坡降水多的原因。

(4)分析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规律的形成原因。

[解析] (1)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的规律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读取,注意两个高值之间的时间段变化规律,及南北坡降水波动的相关性即呈何种相关关系。

(2)据图可知,阿尔泰山南坡水汽主要是大西洋、里海等地的西风急流;北坡主要是北冰洋、西伯利亚等地的极地气团带来的水汽。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阿尔泰山降水最主要水汽来源于大西洋;风向主要是西南风,则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北坡是背风坡,所以南坡较北坡降水多。

(4)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之间的波动大小呈相反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源于降水的来源不同。

[答案] (1)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有大约18~20年波动周期时间规律;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之间的波动大小呈相反(或者反相、负相关)规律。

(2)阿尔泰山南坡水汽主要是来自大西洋、里海;北坡主要是来自北冰洋、西伯利亚。

(3)阿尔泰山降水最主要水汽来源于大西洋;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北坡是背风坡,所以南坡较北坡降水多。

(4)阿尔泰山降水受西风急流和极地气团的共同影响;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北坡是背风坡,而从极地偏北气流而言,南坡是北风的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阿尔泰山受西风和北风强弱交替影响,所以其南、北坡降水波动规律呈反向(相)规律。

14.(201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测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年9月3日,应智利、巴西、阿根廷三国海军邀请,由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兰州舰、导弹护卫舰柳州舰和东海舰队综合补给舰鄱阳湖舰组成的舰艇出访编队,从海南三亚某军港起航。

此次出访,编队横跨太平洋,航经麦哲伦海峡跨入大西洋,先后抵达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友好访问,并技术停靠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帕皮提港,其中阿根廷为中国海军军舰首次出访。

据悉,出访编队携带直升机一架,随舰官兵60多人,总航程28000余海里。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南美三国路线图及瓦尔帕莱索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气候资料图。

(1)舰艇编队10月6日至10日凌晨访问瓦尔帕莱索军港期间,多次遇到漫天大雾。

雾多形成于静风或者微风、晴朗、近地面水汽比较充足、下垫面较冷、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阐释瓦尔帕莱索港多漫天大雾的原因。

(2)描述舰艇编队在途经麦哲伦海峡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3)比较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瓦尔帕莱索在气候特征方面的异同点,并简析其成因。

[解析] (1)雾是水汽凝结物,当时瓦尔帕莱索为初夏,近地面气温高,蒸发旺盛,受海洋影响大,空气暖湿;秘鲁寒流经过,造成下垫面附近气温比高空低,形成逆温;寒流遇暖湿气流容易使水汽凝结成雾,所以此时多漫天大雾。

(2) 舰艇编队在途经麦哲伦海峡时,首先遭遇强大西风,风大浪高,舰艇将经受剧烈的颠簸考验;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雾,天气状况复杂多变。

(3) 通过比较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瓦尔帕莱索的气候图可知,二者在气候特征方面的相同点是气温的升降变化大体一致。

这是因为二者的纬度接近,太阳辐射的变化同步。

两地气候的不同点体现在各月气温比较、气温年较差、降水总量及其季节分配等方面。

这是因为二者的大气环流位置、洋流、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答案] (1)瓦尔帕莱索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空气暖湿;附近有秘鲁寒流经过,造成下垫面附近气温比高空低,形成逆温;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极易凝结形成雾,所以多漫天大雾。

(2)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纬54°附近,位于西风带内,风大浪高,舰艇将经受剧烈的颠簸考验;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雾,天气状况复杂多变。

(3)相同点:气温的升降变化大体一致。

成因:两地纬度大致相同,太阳辐射的变化同步。

不同点:瓦尔帕莱索各月气温相对较低;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小,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布宜诺斯艾利斯各月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成因:瓦尔帕莱索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

布宜诺斯艾利斯受暖流和冬、夏季风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