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先秦儒家哲学PPT
儒家哲学讲义(PPT 119页)
子
提出“未能事人,焉
的
能事鬼”、“未知生,
学 说
焉知死”的观点,具 有积极的入世意义。 同时孔子重视“慎终
及
追远”的祭祖思想,
影
可见其天道观及出世
响
意义。
2.孔子的伦理观:
一
以“仁”为中心思想,
“仁”就是指个人内在修养
孔 子
及感情的蕴蓄。
孔子探求有关人道的学 问,发现人道归根究底就是个
的
“仁”字,人自所包含的事:
战国时期孔子的门徒开 始推崇孔子、孔子时期推崇 圣王、后来推崇孔子、后来 孔子超越了圣王。孔子成了 最为伟大的、不在其位却做 出了万世师表、是帝王之师, 是全体人类之师。
孔子为万民指引了一个 人之为人的方向、为帝王指 明了根基于仁的王政、“高 山仰止”。
孔子的基本是的思想是礼 与仁。仁体现了孔子的做,礼 体现了孔子的术。透过仁孔子 为仁找到了价值之根据。
御、书、数”, 小六艺“诗、书、礼、
乐、易、春秋”。 主要目的是涵养人的德
性,是处世立身所应把握的。
孔子五岁致于学,孔子三 十而立,是立于人之所以为人 之正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其核心继承了后天上 帝之命。
在对待天使和人文的关系 上,孔子提出了自强不息,知 其不可而为之者,但出于深沉 的救世之心,一生凄惶,颠沛 流离。
孔子认为通权达辩是 最高的智慧。人之所以为 人应当去做其应该做的, 其成效如何不要去在意, “尽人事而听天命。”
在颜渊的心目中,孔 子才是一个浑圆的圣人形 象。
最高的精神的境界 是天地之境界。周敦颐 《邵州新迁学释祝文》 中称颂孔子说:“惟夫 子道德高厚,教化无穷, 实与天地参而四时 同……施其道,泽及生 民者,代有之,然而夫 子之宫可忽欤!”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儒家文化PPT课件
泰州学派:心学异端
阳明之后,王学发生分化,王艮 发展为泰州学派,成为王学左派, 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肯定饮食男 女之性。李贽师王艮之子,倡“童 心说”和“自然人性论”。
三、儒教三义
仁义 礼乐 内圣外王
1,仁义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际之间 的亲善关系,在此基础上孔子将 “仁”提升为儒家伦理道德的最高 范畴。 如何达到“仁”?孔子提出了两 个根本标准:忠恕。
三礼与五礼
• 三礼:儒家的三部典籍。
《周礼》,周王朝国家建构的基本大法; 《仪礼》,礼乐制度下贵族生活的细节规
定; 《礼记》,从礼的各种规定中阐发出的治
国为帮的微言要义。
• 五礼:吉、凶、军、宾、嘉
孔子礼乐观: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恢复西周 的礼乐制度,“行夏之时,乘殷之 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孔子晚年返鲁,以六艺教人,其中 礼与乐最为重要,孔子是礼乐文化 的传播者。
援“仁”入礼乐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 子夏曰:礼后(于仁)乎?
游于艺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
•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 孔与民同乐
孟子说“今之乐由(犹)古 之乐也”,孟子并不在乎新乐 还是雅乐,而在乎统治者是否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是否与民 同乐。
孟子
孟子,名柯, 邹国(今山东邹 县))人。生卒 年不详,据《孟 子》一书推断, 约生于周安王十 七年,卒于周赧 王十一年(前 385-前304)。
孟子提出了“性善”理论。 “尽
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 矣” 。并提出了“仁政”学说和
“民本”思想,作出了“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 还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
第二讲 儒家的政治思想(一)25页PPT
(三)魏晋至唐代儒学
❖ 儒学平稳,道教、佛教兴盛,三教鼎立。
❖ 孔颖达《五经正义》:整合以往的经学成果,学术 价值很高,是第一部由朝廷颁布的官方经学丛书, 成为士子习经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一直影响到 宋元时期。
❖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 重要的法典。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刑事法典。乃以 儒学立法之大成。援礼入法,以宗法伦理、纲常名 教为立法标准。如“十恶”不赦、八议、亲亲互隐。
为了准确解释儒家经书古文经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作了精深的研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如刘歆认为六书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法则扬雄著方言许慎著说文解字等皆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至今仍为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钥匙
第二讲 儒家的政治思想(一)
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
第二讲 儒家的政治思想(一)
一 儒学脉络
❖ 儒学的特点
❖ 现代性的弊病与对启蒙的反思——从梁启超开 始,以新儒家为代表,传统文化复兴的潜流。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当代儒学复兴与中华 民族崛起、政治改良。
二 王道仁政学说
(一)王道源流
以上古及三代圣王为榜样,以仁义道德统治天下的 政治模式。 1. 《尚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 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 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 正直。……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 公平正直的理念。 2.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礼义 教导、约束民众,而不是用命令、刑罚强制民众服 从统治。开启了德主刑辅的基调。 3. 孟子:扬王道,黜霸道。(主张仁政而非力政)
❖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 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 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ppt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哀叹“世风不古 ,人心日下”,主张维护西周的旧制度 ——那种名分固定又温馨和睦的礼乐制 度,但旧制度崩溃是大势所趋,并不因 为儒家维护而停止。所以,先秦儒家的 政治主张带有保守性和不合适宜性,必 然不受欢迎,但其中温和的统治思想却 很适合社会稳定时期,故到汉代被统治 者采纳。
怕也只有古希腊的群哲、西方文艺复兴 时期人才辈出可与比肩。所谓“乱世出 英雄”。社会秩序混乱动荡,但思想文 化繁荣,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 代。给士人提供了展露才华的机会,士 人自信自傲。 2021/6/18
参见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225227页。孟尝君与门人冯欢的故事。
先秦士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孟子:民贵君 轻社稷次之 (也有朝秦暮楚不讲操守者,如张 仪之流,屈原的《橘颂》独立不迁;不人道者 ,如吴起杀妻),傲气傲骨,在大一统社会建 立后失去,屈服卑躬,甚至是“妾妇”心理, 在唯一的王权面前被选择,被动,人格很难独 立“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没有现在的 社会分工,知识分子专业化)“皮之不存,毛 将附焉?”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不畏权势、不媚世俗 ,服膺真理。知识分子如何保持人格独立?
2021/6/18
西周时期,社会实行的是贵族政治,权力 、财富、文化都被贵族(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尤其是上层贵族掌握而且 世袭,庶人不得参政议政。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有些出身下层的人——主要 是卿大夫阶层,不满足于这种生来的不 平等,要求重新分配权力及其他社会资 源。于是出现了许多以下犯上、破坏等 级秩序的“篡权”行为,周天子的威望 大大下降,诸侯国之间展开了争夺霸主 的残酷斗争,人民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面对这种社会大动荡,士人如何评价
2021/6/18
儒家哲学概述(PPT 131页)
《论语》的版本
汉初,《论语》的版本主要有《鲁论语》20篇、《 齐论语》22篇和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 语》21篇。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治《论语》,并 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 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 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 语注》,是为今本《论语》 。
1973年在河北省定州八角廊村的西汉墓中出土了《 论语》的最早抄本,并于1997年由河北省文物研 究所整理小组整理出版,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论语》注本
• 郑玄《论语注》 • 朱熹《论语集注》 • 刘宝楠《论语正义》 • 杨伯峻《论语译注》
孔子教育思想
• 平民教育,普及教育 • 无论善恶,一律平等 • 资质优劣,一律包容(颜渊,冉求) • 教学内容,五经六艺 • 教学特色,素质教育 • 教学费用,十根肉条
月 • 《孔子的智慧》,林语堂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 《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4
月 • 《论语讲座》,夏传才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 《裴斐〈论语〉讲评》,裴斐著,凤凰出版社,2007年8月
孔子的一生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诸子界定
•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 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 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诸子,大部分生 活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又称为先 秦诸子,指的是那些在当时影响深远的思 想家,包括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 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 、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孙武、孙 膑、张仪、苏秦、吕不韦、管子、鬼谷子 等。
第二讲先秦儒家哲学新)
第二讲先秦儒家哲学提纲:一、先秦哲学分类二、孔子哲学思想(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三、孟子哲学思想(心性之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四、荀子哲学思想(自然哲学、伦理学(礼乐之学)与政治哲学)一、先秦哲学分类1.庄子:《庄子.天下篇》(庄子:公元前369年-286年;最早之哲学史文献。
庄子分五家,不谈儒家;庄子是反对儒家学说的。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
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1)墨家: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
为之大过,已之大循。
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
墨子泛爱,兼利而非鬬,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
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
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瓣寸而无椁,以为法式。
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
(2)稷下道家(学于公孙龙):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
见侮不辱,救民之鬬,禁攻寝兵,救世之战。
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
(3)法家: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
儒家思想的概况PPT课件
.
5
先秦儒家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 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6岁时,齐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 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图指导国家政治, 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孔 子在鲁国做过小官,一度曾摄相事。但在 鲁定公十三年他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 14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
.
3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儒家
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 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 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高。”
.
4
先秦儒家
3、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 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 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 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1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 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 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 始人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儒分为八”。其中以孟子与荀 子影响最大。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二千余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 说,又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
《中国哲学史》第一篇先秦哲学课件02先秦诸子哲学概观
二、确立中国哲学的社会(思想)精英
西周
春秋、战国
地位
士(官)
贵族 贵族之一
游士 养士(师) 平民
四民之一
职位 世袭
依附
固定职业
职业 以六艺教民
自由职业 专业文化层
三、中国哲学确立的主要学派
▪ “百家”之说:
学派林立 :按《汉书艺文志》 记载的著作分为189家。
内容博杂:政治、经济、文化、 哲学、道德、宗教、 艺术、军事、医学。
诸家之核心范畴
▪ 儒家:仁、礼、天命 ▪ 墨家:兼爱、天志 ▪ 道家:道、德、无为 ▪ 法家:理、法、术、势
参考书目:
▪ 胡适:《先秦名学史》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年。 ▪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商务印书馆1919年。 ▪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台北:商务1987年。 ▪ 方东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 ▪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 ▪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年。 ▪ 《诸子集成》全八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 《百子全书》(1——8册),湖北崇文书局1875年初刻。
子
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天下》
思
班固《汉书·艺文志》: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掌土地和人民);
想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掌天文历法);
之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来
孔子曰“必也正名”。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先秦儒学宋明理学ppt课件-精品文档
理学内容:
儒家学者重新诠释儒学经典,融合佛、道思想, 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 度, 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探讨,创成新儒学体系— —理学
一、程朱理学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主要思想
“二程”: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观念。(理 学正式形成) 认为天理是超越万物、永恒存在的宇宙本原,主张 万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还将天 理与礼治秩序和伦理纲常直接联系。 朱熹:完整理论体系核心是“天理论”(理学成熟 与完成) 认为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就是其具体体现。 “明天理,灭人欲”。
(2019上海高考)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009年高考题)3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 “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 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 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12分)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 分)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3分)
春秋: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以“礼”的 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 则,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 战国:孟子、荀子分别从不同方向发展了儒家学说。孟 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熔礼、法于一炉。 汉朝:董仲舒采用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人感应”; 倡导“君权神授”,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 统”,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官 方哲学。 北宋:程颢、程颐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观念; 南宋:朱熹继承、发扬“二程”之学,融会贯通诸家之 说,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天理论”, “明天理,灭人欲”。陆九渊提出心理合一的观点。 明代:王守仁提出“心即理”,核心是除人欲、“致良
儒家思想PPT课件
▪ 经过春秋以来长期的兼并和争夺,形成了齐 、魏、赵、韩、楚、秦、燕七国对峙的局面
▪ 这七国内部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改革与保守 的斗争,外部都面临着激战,在内外矛盾的 促使下,各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一些政治改 革。
▪ 著名的有魏国魏文侯、李悝的变法,楚国楚 悼王支持的吴起变法,齐国齐威王的改革, 秦国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赵国赵武灵王 的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
子 以 四 教 , 文 、 行
诗 、 书 、 礼
六 艺 到 六 经
、
乐
、
——
、
易
天忠Leabharlann 、下、春
无
信
秋
道
。
。
学 在 礼官 、府 乐与 、六 射艺 、 御 、 书 、 数 。
二、政治理想
▪ 理想国——有道世界。
▪ “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 原则,具有以下特点:
▪ 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 ,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儒家 “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 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
第一节 孔子
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出身破落贵族。 他从小受到贵族教育,“十五 志于学”,“三十而立”,通 晓礼仪,成为鲁国有名望的人, 并开始私人办学,招收弟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
一、孔子的历史地位
从
▪ 兴办私学
▪ 整理典籍 ▪ 创建学派天 下
有 道
学 而 优 则 仕 。
▪ 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 要在“分”中注之以“和”与“仁”。
▪ “和”不是消除贵贱上下之别,而是在“别 ”中求得和谐。
▪ 实现和谐要靠“仁”。仁包括许多内容,其 中心是忠恕,即爱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孔子:儒家哲学的创始人
一、孔子再评价: ·孔子本人与历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仁学与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儒学; 孔子仁学的现代价值
二、关于孔子思想的几个主要问题: 1、孔子的天命论 2、仁与礼:孰为思想核心? 3、义利观:儒家反对物质利益吗? 4、已与群:孔子倡导“为已之学” 5、尽善尽美:君子与完全人格
3、性善说及其论证
➢ “心”与“性”之概念区别
• “心” 指的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的主体。心 之所指:既有物质欲望,也有超越性(形而上) 的需要。而“性” 之内涵通常与食、色等形而下 的感性欲求相反,而与“本质”、“本体”、 “规律”等概念相近,属于形而上层次。
•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是第一个区分“心”和 “性”这二个概念,并对“性”这一范畴作出哲 学上解释的思想家。
殷、周天命神学思想
周公旦:“以德配天”的思想: “惟命不于常”(《康诰》),“天命靡常”(《诗·文王》) ,因此
他不管干什么,都称是天或上帝的意志和命令。《大诰》:“已 予唯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国。” 《尚书》中的“敬德保民” 思想: “天惟时求民主”《尚书-多方》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 “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尚书-泰誓》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 “敛时五福,用敷锡厥民;维时厥民于汝极,锡保汝极”《尚书-洪范》 西周统治者从商朝的灭亡吸取了教训,认为“民心”比“天命”更重 要,如果失掉民心,就会导致天命的坠落。 主宰之天——>公平之天、正义之天
2、早期天命观念的继承
君权神受--历代帝王的神异传说
• 商朝的祖先是“后契”,据传是他的母亲吞吃巨卵后怀孕而生的,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 周的祖先“后稷”是他的母亲踩上巨人的足迹后怀孕而生的。 • 汉高祖刘邦为了神化自己的地位,就造了传说:说自己的母亲在生
他的时候,梦见了龙,所以他是神圣的真龙天子。从此由中国早期 多个部落图腾组合起来的“龙”图腾,就成了国家和天子的象征。
➢ 内求型,由探讨“人之所 于禽兽者”出发讲明心见性。 以思孟学派为主,后来的宋 明理学就是在这一系的基础 上发挥而成 。
“郭店楚简”的发现与先秦儒、道哲 学的重新定位
❖ 1993年十月,湖北省荆门四方乡郭店村的一座战国墓中, 出土了一批文字竹简。计13000余字。全为学术著作。 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郭店楚简为廓清学术史上一系列 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和线索,意味着先秦儒 道哲学的重新定位。
❖ 竹简篇目:出土的著作共有十五种,分为儒、道二部分。 ➢ 道:《老子》(甲、乙、丙)三种,《太一生水》一篇。 ➢ 儒家:《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
《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 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各一篇, 《语丛》四篇。这些著作被认为是《子思子》或曰思孟 学派的著作。
第二章:先秦儒家哲学
.
儒家思想的起源
❖ 1、原“儒”:儒与儒家有别。儒是指以教书、相礼为 业的一种人,周代已有;儒家指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派。
• 《论语》: “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 •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 《说文解字》: “儒者,柔也,术士之称”。 • 章太炎:以“达、类、私”分别释“儒”: 达名—术士,通晓一切法术之士,如祝史、巫祝; 类名——“儒者以六艺为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私名——儒者本为周代“以贤得民”之师氏、保氏。
B、发现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及致思倾向。此前,人们一 直认为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长于政治伦理,而短 于哲学建树。然而竹简儒书皆为主要探讨天命、人之 性与情等纯理论问题的哲学著作,故需重新审视传统 的儒学研究。
➢ 关于道家部分:
A、专家认为,竹简《老子》与今本《老子》不属于同一作者。 认定太史儋与老聃是二人,简本《老子》乃与孔子同时的老 聃所著,是迄今为止最原始、也是最完整的本子;今本《老 子》为战国太史儋所著。因此,传统的《老子》出自战国晚 期的说法不成立,老子实为中国最早的哲学家,《老子》 (竹简本)为中国私人著述之首。
➢ 先验的逻辑论证:所谓“天赋善端”,“我固有
之”;以类推的方式来阐述:“人之所异于禽兽者”, “口之于味,有同嗜也,┉心之所同然者?”
三、其他概念和命题
• 仁爱与“为政以德”; • 中庸:标准与方法 • 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天人观:罕言天道(天命); “知天命”、
尽人事——知其不可而为之。力命之争。 • 关于人格分类:圣人,仁人,君子,狂与狷,
小人的不同。
四、孔子“仁学”的后世演变
➢ 外探型,由探讨宇宙本体而 至于社会功利,推天及人, 以《易传》及荀子为代表;
郭店楚简的学术价值
➢ 关于儒家部分:
A、确认了《论语》类文献的可靠性,填补了我们研究孔 孟之间的思想传承的材料空缺。且出土的11种儒家文 献,多与历史上所谓的思孟学派有关,故有学者认为 是相传的《子思子》一书。这也证实了思孟学派的存 在。这一批材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由孔子“性相近”→ 孟子“性本善”,以及孔子之“仁”→孟子“仁义” 并举的转变之说明。
3、儒家哲学的社会背景
• 1)、信仰: • 日常生活里崇拜天、崇拜祖先。 • 最早的武圣人是姜尚、后来是关公,文化上崇拜孔子。 • 2)、社会关系: • 中国社会重视血缘关系,是以宗族关系血缘为纽带建立起的宗法制
度社会。所以儒家的爱是有差等的:亲亲、仁民、爱物是不一样的。 • 三纲(君臣、父子、夫妇) • 六纪(诸父、兄弟、亲族、诸舅、师长、朋友) •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重孙、玄孙。
B、关于儒道之间的关系。竹简本老子未(强烈地)批评儒家, 甚至对圣、仁义、孝慈、礼等观念皆持肯定态度。今本老子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简本作“绝为弃作,民复孝慈”。
C、《太一生水》篇双轨的宇宙发生、生成模式。
孟子的性善说与仁政学说
1、生平 2、思想特征:
性善说与本质论; 主体意识:“舍我其谁”; 道义论与非功利主义; 民本意识:民贵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