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音乐中心时期下歌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意大利音乐中心时期下的歌剧发展

摘要:16至18世纪的意大利是当时世界的艺术中心,也是歌剧的发源地。在这段时期内,歌剧艺术经历了无数次的改良与重生,终于在艺术家们的努力下,奠定了现今歌剧格式,更让歌剧成为了音乐史上永远的传承。歌剧诞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它的出现不仅彰显了音乐创作的成熟,也推动了美声唱法的发展,更出现了无数优秀音乐家与流派如蒙特威尔第和拿波里派。本文将从16世纪的意大利开始,浅讲意大利歌剧的起源,发展及盛世的终焉,力图让读者能对音乐中心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轮廓。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美声唱法蒙特威尔第拿波里派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77-02

歌剧是集独白,对话,表演,布景与几乎不间断的音乐于一体的戏剧。在最初,这种表演形式被称为“drama per musicn(音乐的戏剧)”或“falora in musica(音乐的故事)”,而现在,人们称它为opera(作品),中国则译为“歌剧”。从名字上看,中国的译名延续了它从前的涵义,而国际上已很难界定歌剧所倾向的重点到底是音乐还是戏剧,所以只好用这种模糊的名字作为它的通用名称。而事实上,歌剧的侧重点一直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至少从侧面告诉我们,不管音乐或是表演,在歌剧中都是缺一不可。虽然这种表演形式直到16世纪末才真正出现,但它的源头可以看作是

16世纪时下流行的幕间剧,还有说法认为它源于蒙昧时期的西欧宗教剧和田园剧,更有甚者则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诗歌配乐朗诵。其实,在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化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想用一种更加美妙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文明,那就是音乐加语言。我国不也在千年前就出现了《诗经》吗?

从神权到人治,这是国家的发展轨迹;政治中常说,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与它息息相关的艺术,也渐渐摆脱了“赞颂神灵”的桎梏,转而向高贵的人性顶礼膜拜,歌颂神祇一般咏叹这人间一切美丽与污秽。一生一世一场戏,这就是歌剧艺术。

1 歌剧的兴起

文艺的中心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并不是偶然。且不说在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给意大利的人文及艺术带来的风卷残云一般的洗礼,就说16至17世纪欧洲大陆动乱不断,三十年宗教战争让英国、法国、西班牙和德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民不聊生,特别是德国,每次大战就没辉煌过。相比之下,意大利的日子就显得怡然的多。乱世百家论,盛世文艺行。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当国家的经济强盛,国民才会把目光从农业生产集中到高层次的生活内容上,历史的游戏规则总是不尽相同。当时的意大利正处在繁盛的海外贸易时期,再加上和平的日子,一切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意大利歌剧产生在16世纪末的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当时,有一群热爱艺术的有志青年,经常在一个名为巴迪的文艺爱好者家中聚会,共同探讨科学、文学也艺术的问题。这便是后世所熟知的“卡

梅拉塔(camerata)”社团。他们多数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与启发,开始研究古希腊的文明,致力于把古希腊文学与音乐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从而达到复兴古希腊悲剧的目的。既然已经确定文学载体为古希腊悲剧,接下来便要在音乐方面做出改革。我们知道,16世纪是复调音乐的主流时期,这取决于蒙昧时期宗教的主宰地位(宗教音乐所采用的基本上是对位复调音乐)。而新音乐需要的,是古希腊时期的单旋律音乐,简洁但动人。佛罗伦萨学者吉罗拉莫·梅曾说:“希腊人的音乐之所以能获得强烈的效果,是因为它由单旋律组成,不论是独唱,带伴奏唱还是合唱。”多旋律的合唱在那时总是带着空灵而高傲的感觉,像神灵极高处俯瞰人类,而虔诚的信徒却不敢抬头玷污这目光。这是束缚。且改革者认为,复调音乐对歌词并不凸显,甚至遮蔽,因此,他们决定向对位复调音乐进行挑战。社团成员卡契尼在其著作中引用柏拉图的话:“音乐中语言第一,节奏次之,声音居末”作为理论依据。这也促使了“新音乐”风格的形成。

“新音乐”风格的出现是歌剧创作的前期准备。它有两项影响深远的变革:(1)“新音乐”不再遵循复调音乐强调的歌词必须服从音乐的观点,它认为音乐必须服从语言;(2)声乐与器乐相互结合。尤其是第二次变革,对管弦乐队的出现有着重大影响,是的人声与管弦乐队的发展与完善为歌剧艺术奠定了基础。

戏剧院的出现也对意大利歌剧的普及奠定了基础。1597年,意大利真正意义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妮(dafne)》(已失)在科尔西宫

邸演出,那是还没有一座剧院,即便引起再大的轰动,也只是少数人的惊艳。威尼斯第一座歌剧院于1637年建成。在首演的佛朗西斯科的《安德罗梅达》成功后,贵族们意识到这是显示自己庞大财力与地位的好方法,便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修建了12所。

至此,意大利歌剧开始进入蓬勃的创作时代,各种作品层出不穷,且人才辈出。早期作品除了已经遗失的《达芙妮》,还有三部完整的曲谱流传了下来:佛罗伦萨作曲家佩里及卡契尼各自版本的《尤里狄茜(euridice)》和卡瓦利埃作曲的罗马道德剧《灵魂与躯体》。后者可谓是罗马歌剧的先驱。

2 蒙特威尔第

在17世纪音乐史上,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1567—1642)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歌剧的鼻祖。他是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这得益于管弦乐的兴起,可以奏出戏剧的效果。它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l’orfeo)》获得巨大的成功多由于这一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对新宣叙调的得心应手,让观众沉入了极悲极喜的戏剧魅力之中。蒙特威尔第不仅是歌剧的奠基人,也是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丰富的牧歌音乐修养为他的歌剧创作打下了基础,就连在歌剧的创作中也加入了牧歌的元素,由于当时牧歌是意大利一种流行曲种,这也让更多人对他的歌剧音乐产生共鸣。

3 美声唱法与阉人歌手

在17至18世纪的意大利,随着歌剧的发展与剧院的兴建,如卡瓦利、切斯蒂等杰出的作曲家开始服务于供不应求的歌剧行业,更

产生了愈来愈多的优秀作品。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谁来唱,如何唱?

早在15世纪,由于教会禁止妇女进入教堂唱诗班,穷人便把自己多出的孩子送去阉割并由教会挑选漂亮的嗓音后进入教堂代替

女人唱歌。这类阉人歌手有着一副纯净优美的声音,低音若男子般沉静,高音似女子般翩跹;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腔强劲的肺活量,使得他们能在一个音上停留更长的时间却没有杂质。一把好声能让人趋之若鹜;当阉人歌手首次在正歌剧中惊艳全场后,便开始在这一行业大红大紫,吸引了无数官员贵族的青睐,邀请他们至府邸演唱。此后,更多的阉人歌手出现在歌剧中替代正常男女歌手演唱,许多名作曲家如蒙特威尔第,莫扎特,亨德尔等都愿意为他们量身打造。特别是亨德尔,他曾为其“钦点歌手”塞内西诺专门谱写了多部歌剧,如《塞尔斯(serse)》等。可以说塞内西诺为亨德尔的歌剧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美声唱法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形成。美声唱法的意大利文“bel canto”意为“美妙的歌唱”,而这美妙的歌唱指的正是阉人歌手。

17到18世纪是炫技型声乐的巅峰,阉人歌手们在占领乐坛后由于种种原因开始肆无忌惮地攀比起自己的演唱技巧,在咏叹调中加入各种装饰音与华彩段,更有甚者为了突出自己的炫技而自改内容,让观众们只臣服于这争宠般的鏖战中却不那么注重歌剧本身。声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音乐也由此开始走下坡路。

19世纪末,意大利宣布阉割男童为不合法后,阉人歌手开始退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