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趋势 教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概念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趋势“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1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2就说出了“有一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可以说,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往往会超越了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材对教与学的制约是不容否定的客观存在。“课本课本,一课之本” 3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阅读教
学毕竟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阅读课文决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在阅读中,学生一方面从课文中汲取信息,习练语言,一方面又不断地向课文输出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从新世纪对未来人才的挑战和和素质教育对阅读教学深化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着眼,必须把“新概念阅读”的理念和技法推广到小学阅读教学中去。
所谓“新概念阅读”,是针对非科学的落后的阅读旧观念、旧
传统而提出来的,它并非排斥有用的阅读老概念,而是继承和发扬中外阅读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阅
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创立现代化、民族化、科学化的阅读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我们有这么四句口号:“提高阅读科技含量,弘扬阅读人文精神,及早培养读书习惯,努力营造书香社“努力构建课内外联”我认为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会。.
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4,应当是21世纪阅读教学改
革的重要命题。其主要理由是:
──学习的主体特征。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个体的一种自主活动,别人无法代替,也不是由教师单向可以决定的。阅读教学当然也不能背离了学习的这种主体性特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大纲》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都明白,课文一经印成为文本,便凝固不变,它使用的语言文字符号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学生即使在同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也会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也会不甚一致。
──教材的客观局限。虽然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凭借,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见的。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
5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 6的话。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传统教学坚持以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与多年来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有着不可低估的相关性。所以说,既看重文本又超越文本对阅读教学改革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新概念阅读”的理念和技法推广到小学阅读教学中去?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来具体谈谈
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态势:
使以往的在小学低年级开始读文教学,让幼儿学会识字,1
“落后阅读”教育体制向“尽早阅读”教育体制的方向发展。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对的,但必须提早阅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我们不能脱离阅读教识字,纯粹为识字而识字的教育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的语文教改潮流。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改变了传统的以识字为中心的编制,换成了以读写为中心的教材体系。“人文识字”公认为小学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成语识字课《愚公移山》,通过诵读28个字的韵文(“愚公移山志冲天,率领子孙凿石岩,自信努力不中断,王屋太行两山搬。”),很快产生了“文熟字悉”的效果。众多实验表明:“为阅读而识字,在读文中识字”,即以篇章为单位进行语言训练,在阅读汉文的过程中学习汉字,已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不可动摇的原则。
2 阅读教学首先是培养阅读能力,其次才是培养写作能力。必须突出阅读课的本色,使“重在写法指导”向“重在读法指导”方向发展
多年来,受“读只是为了写”的影响,阅读课沦为作文教学的附庸,语文教材中有关阅读的知识和技能的课文太少,教师被迫在阅读课中大讲作者的写法,少讲或不讲读者的读法,多练范文的仿写,少练范文的自读,致使阅读课未能落实自身的教学目标。“新概念阅读教学”强调阅读课应明确多元的阅读教学目标(包括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而以“培养阅读能力”作为首要的最直接的目标,使阅读课显露它的本
色,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阅读知识疏导课、阅读情志修养课。
阅读行为属于智力含量很高的操作技能。凡自觉的科学的阅读教学,训练前应了解每项阅读技能的程序性知识,知其然;训练后应总结该项阅读技能的陈述性知识,知其所以然。小学生的阅读启蒙教育更应以阅读知识为先导,不能再走“自发习得能力”的缓慢老路。具体说,就是要在单元“导读”、课文“预习”、“思考和练习”以及“知识短文”的合理穿插中,有计划地分布阅读的知识点和能力项目,有意传授科学的阅读理念,明确阅读的操作程序,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
3 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给好预习提示,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使预习行之有效。这就是教师教学中的“牵引”,学生通过认真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是字的音形义不懂,还是无法理解片段的意思。对于不懂的字词则可以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帮助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此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同时,学生也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将文章的中心抓住,领会全文的重点所在,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
4 课堂教学中的疑和问。
疑问没有“为什么”就没有今天科技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
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支撑点。课堂中的疑问恰是学生求知欲强烈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扶”。这一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提升
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能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
5 课后的复习和课外阅读。
课后的回读是对文章中心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课间、课后三步反复阅读,才能真正对文章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解自己对文章的掌握情况,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易疏漏的地方,达到引以为戒。那么在下次的学习中就回得心应手,正确寻找出学习一篇文章的捷径。其次是课外阅读,实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也同时是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检验,是达到“不教”或“放”的一中检测。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书籍是
人类进步的阶梯”,多阅读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我们要对名篇名著做到书读百遍,反复体会其中的精华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的充实、发展自己。
6 强化阅读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坚持以精读训练为主,以略读、快读训练为辅,从小树立“精谈、略读、快读三法合用”的新观念
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