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
把脉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把脉原理知识点总结图把脉原理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反映了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系统总结把脉原理的知识点,包括把脉的方法、脉象的判断和脉搏的特点等内容。
一、把脉的方法1. 位置:把脉通常是在患者的两只手腕处进行,包括尺、联、中三脉。
2. 姿势:患者应保持平静的状态,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尽量松弛肌肉,不要有过分的紧张状态。
3. 把脉手法:中医把脉的手法包括三种基本手法,即一指禅、三指禅和对禅。
医师在诊断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手法。
在医学院中学习中医的人可以选择一门中医诊断学科。
二、脉象的判断1. 脉象的分类:中医把脉包括脉息、脉数、脉缓、脉洪、脉细、脉粗、脉滑、脉涩、脉弦、脉弱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情和体质。
2. 脉象的意义:脉象的判断不仅仅是对患者病情的一个反映,更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一个认知。
医师通过把脉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情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脉搏的特点1. 有节律性:正常人的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跳动。
2. 有力度:脉搏的有力度可以反映体质的强弱。
3. 有速度:脉搏的快慢也可以反映体质的变化。
四、把脉的作用把脉是中医诊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为医师提供重要信息,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在中医治疗中,把脉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医生通过把脉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把脉也可以对患者进行预防保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把脉原理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仔细的把脉,医生可以获取大量有关患者的信息,进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把脉原理的认知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对中医的传统诊疗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把脉,又称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情况,医者可以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从而判断病情。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诀是入门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一、脉象要素脉象要素包括位、数、形、势四个方面。
“位”指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
浮脉位浅,轻取即得;沉脉位深,重按始得。
“数”指脉搏的频率。
快为数脉,一息五六至;慢为迟脉,一息三至。
“形”指脉搏的形状。
如洪脉宽大,状如洪水;细脉如线,细小而软。
“势”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
实脉有力,应指充实;虚脉无力,按之空虚。
二、常见脉象口诀1、浮脉浮脉轻取即可得,外感风邪表证多。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
2、沉脉沉脉重按始应指,里证常见此脉形。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里虚寒。
3、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阴盛气血寒。
4、数脉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阳盛或虚劳。
5、洪脉洪脉来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热盛阳明气分证,脉洪有力为真实。
6、细脉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两虚多常见。
7、滑脉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痰食实热多常见,妇女妊娠亦可见。
8、涩脉涩脉细迟往来难,短且散止又复还。
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亦相干。
9、弦脉弦脉端直似琴弦,肝经病主痛与寒。
10、濡脉濡脉浮细软而棉,气血不足湿邪缠。
11、促脉促脉数而时一止,阳盛实热阴血瘀。
12、结脉结脉缓而时一止,阴盛气结寒痰瘀。
13、代脉代脉动而中止时,良久方还元气亏。
三、脉象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势和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数脉多主热证,迟脉多主寒证;实脉多主实证,虚脉多主虚证。
但脉象的诊断并非单一依靠某一种脉象,而是需要综合多种脉象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进行全面分析。
有时,同一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脉象,或者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出现相同的脉象。
因此,中医把脉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中医把脉是一种古老的诊病方法,凭借医师在脉搏的形态、质地、频率、节律等方面的观察和判断,确定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把脉口诀是中医把脉的基本指南,掌握这些基本的口诀有助于医师更加准确地诊断与治疗。
1、寸口脉:中医把脉的第一处是寸口脉,位于手腕正中,即拇指根部和腕横横轮之间突出的部位。
寸口脉班相应脏腑,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标志。
常见寸口脉口诀:弦脉:(硬而有弹性)多见于感冒或其他疾病的初期,病情较轻。
涩脉:(脉搏有力、有节律)多见于病情严重或病程较长者。
细脉:(与硬脉不同的是质地较为柔软)多见于气血亏虚、营养不良或贫血等病症。
弱脉:(脉搏较弱、无力、无节律)多见于虚弱、贫血等疾病。
滑脉:(脉搏捷而滑)多见于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2、关口脉:关口脉是指在手腕正中线上,寸口脉的上方两个横指的位置。
据中医理论,关口脉是心经气血的所在处。
在诊断患者时,医师需要触摸这个区域,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常见关口脉口诀:紧脉:(节律强有力)多见于急性疾病,如感冒、发热等。
弱脉:(脉搏微弱,不连贯)多见于营养不良、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
滑脉:(脉搏捷而滑)多见于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细脉:(脉搏细小、脆弱)多见于营养不良、脾虚等疾病。
弦脉:(有弹性的脉搏)多见于感冒、过劳等疾病。
3、尺口脉:尺口脉位于前臂掌面的掌背动脉旁边,医师通常用中、食指来摸尺脉,并根据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病情。
常见尺口脉口诀:滑脉:(心气灵活、开阔)多见于健康人或情绪愉悦的人。
弱脉:(脉弱而无力)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
涩脉:(按压过程中有力度的脉搏)多见于病情严重者。
细脉:(质地较柔细)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
坚脉:(质地较硬,有强有力的脉搏)多见于病情严重者,如癌症等。
以上是中医把脉的主要口诀,每一种口诀均有着特殊的诊断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把脉是一门综合性诊断技能,医师需要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和病史等综合情况,才能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把脉口诀必背
中医把脉口诀必背中医把脉是阳气的运行和五行变化在脉络中的反映,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
掌握把脉的技巧与方法,对于中医学习者来说十分必要。
掌握了以下这些把脉口诀,就能更快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了。
一、参阳非阳把哪脉,手上阳脉下阴脉。
这句话告诉我们把脉时要先辨别是阳脉还是阴脉。
阳脉有手阳明、手太阳、足阳明、足太阳四经;阴脉有手厥阴、手少阴、手心主、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三阴三阳六经,只有辨别清楚了阴阳,才能继续辨别其它。
二、左右比较脉同异,缓急来微调查之。
把脉时,一定要始终贯彻左右比较的原则,不同体现出来的不同感觉,提醒我们注意疾病的缓急、病位以及寒热等不同情况,能够帮助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三、盯上道下四脉把,归根经常要细察。
把诊是要抓住四个关键部位,即足厥阴、手少阴、手阳明、足太阳,通过把诊掌握疾病的中心和局部,就可以明确真相,进一步推断出疾病的病因和后果。
四、远中近三类脉,远为风木最难准。
远端、中部和近端三类脉,其中最难以准确诊断的就是远端的脉象,需要观察患者平常所处的气氛,面色,以及一些生活细节,以达到更准确的把诊结果。
五、总之脉来问病,四见缓急状况是。
把脉还不能局限于阳,阴,比较,关键部位和难以诊断的地方,而更复杂的病态应该视为风险项,因为它可能会引发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全面地收集症状信息,搜寻病灶,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解读疾病的病因和病情。
综上所述,掌握把脉口诀是中医诊断的基础之一,但把脉并不是单一的技能,而是一个复杂的诊断过程。
中医领域丰富的把诊技巧,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精通才能准确把握,从而确诊疾病,并正确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把脉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知识点总结
一、把脉的基本方法和常用脉象
1. 把脉的方法
(1)取脉的位置:中医把脉主要取脉位包括两脉三关十二经主脉等等,最常用的是两脉(尺、搏动动脉)、三关(尺、关、尚)和十二经脉。
(2)取脉的方法:中医取脉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取脉、间接取脉、双手并用取脉等方法。
2. 常用脉象
(1)脉象的分类:中医脉象分为浮脉、沉脉、缓脉、数脉、结脉、滑脉、长脉、短脉等
多种类型。
(2)脉象的诊断:通过观察脉象的频率、强度、和谐度、均匀度等来诊断疾病的性质、
部位和进展趋势。
如脉浮为表、脉沉为里等。
二、把脉的注意事项
1. 环境要安静:把脉时要求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2. 时间要充分:把脉时应该足够时间,才能观察脉搏的形态和变化。
3. 力度要均匀:取脉时用力度要轻缓均匀,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适。
4. 饮食要控制:把脉之前患者应该避免饮食刺激,如饮酒、饮浓茶等。
三、把脉的临床应用
1. 疾病辨证:把脉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脉象来辨别疾病的性质和归类。
2. 病情判断:把脉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3. 药物选择:把脉可以根据脉象的不同来选择对应的药物,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观察疗效:治疗后通过把脉可以观察病情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中医把脉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然,把脉是一门高深的医
学技术,需要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的中医知识来进行准确诊断。
希望大家能够多加
练习,掌握把脉的技术,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通过观察、问诊、望闻问切等方式,来了解病人身体的情况。
把脉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介绍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把脉?把脉是指通过触摸病人手腕上的动脉,了解病人身体内部的情况。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经络与经脉相通,血液循环与气血运行有关。
因此,通过触摸手腕上不同位置的动脉来判断病人身体内部气血运行是否正常,并进而确定疾病类型和治疗方案。
二、把脉需要注意什么?1. 技巧把脉需要有一定技巧,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手法。
在初学阶段,建议跟随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实践操作,并注意不要过度用力。
2. 环境在进行把脉时需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干扰或影响判断。
3. 位置把脉的位置在手腕上,通常在桡动脉和尺动脉处。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触摸不同的位置来判断病情。
4. 时间把脉需要在病人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进行。
例如,可以选择在早晨、晚间等较为安静的时间进行把脉。
三、把脉的方法1. 观察观察病人外貌、面色、舌苔等情况。
从这些方面可以了解到病人身体内部的情况。
2. 问诊询问病人有关疾病发生时间、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3. 把脉a) 抬手法:让病人坐直或卧床,将手臂伸直并放置在床头或桌子上。
医生用左手握住右手手掌,并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在不同位置分别感受到不同的跳动。
b) 捏法:让病人坐直或卧床,医生用左手握住右手手腕,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捏住桡动脉和尺动脉,在不同位置分别感受到不同的跳动。
4. 望闻问切通过观察病人舌苔、听取病人声音、闻病人气味等方式来了解病情。
四、把脉的分类1. 按时间分类a) 静息脉:在病人身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把脉,称为静息脉。
b) 运动脉:在病人进行运动时把脉,称为运动脉。
2. 按部位分类a) 头部:包括颈动脉和颞动脉等。
b) 胸部:包括胸骨旁的肋间动脉等。
教你给自己把脉(基础篇)
教你给自己把脉(基础篇)
原创2021-05-23 12:49·无为中医李春盈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最为巧妙的方法之一指中医大夫用手搭在患者手腕部脉搏跳动处体察脉搏跳动,从而判断患者病情的一种方法。
基础的八纲脉
(阴、阳)(表、里)
(虚、实)(寒、热)
最终要得出非阴则阳
表、里或(不表不里)
虚、实或(不虚不实)
寒、热或(不寒不热)
凡脉象不表不里,不虚不实,不寒不热,称为平脉(多见于正常人)
五脏对应脉位
左手寸关尺对应(心肝肾)
右手寸关尺对应(肺脾三焦命门)
通过脉搏性质可分析出具体脏腑的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具体病变性质。
浮脉主表
沉脉主里
迟脉主寒
数脉主热
无力为虚
有力为实
根据脉主病来定性,一般来说八九不离十。
更重要的是随着经验的丰富对脉诊会有自己的体悟。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中医号脉,这28种脉象,教你分辨什么病,收藏!|||1. 浮脉——特点——位于皮肝表浅处,只要把指头轻轻按在皮肝上,就能感觉到脉搏动,如果用力重按,反而会觉得脉搏减弱,或有空虚的感觉。
-主病: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
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 沉脉——特点——位于筋骨的深处,当指头轻轻按在皮肤上时,脉搏的搏动很不明显,必须用力重按到筋骨的深处,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
常见干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3. 迟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多见于寒证。
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4. 数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5. 虚脉——特点——脉象柔软无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弱,脉体软的,都属于虚类脉。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 实脉——特点——脉象强劲有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强,脉体大的,都属于实类脉。
-主病: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中医基础-脉诊
中医基础-脉诊一.脉诊(一)脉象形成的原理①心脏搏动(动力)②气血运行(基础)③五脏协同是脉象正常的前提(肺主气,助心行血;脾主统血,固摄血液;肝主疏泄,通畅血脉;肾可藏精,化血)(二)脉诊的部位①三部九候法:即遍诊法,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②三部诊法:首见于张仲景,即诊人迎(胃气)、寸口(十二经)、趺阳(胃气)三脉,也有加太溪脉(肾气)③寸口诊法:原理:一是寸口脉为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所在,是“脉之大会”;二是肺朝百脉,寸口脉气能反映五脏六腑气血状况;三是此处脉易暴露,切按方便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右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三)脉诊方法:时间:清晨未进食最佳,实际中使病人处于平静的内外环境也可;切诊的时间至少一分钟,以3-5分钟为宜体位: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脉枕指法:以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以右手切按左手;①手指定位和布指:诊脉下指,用中指定关,接着食指按存脉,无名指按尺脉。
三指呈弓形,以指目按触诊体。
②单按和总按:三指同按为总按,目的是总体体会三部九侯脉象;用单指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为单按;临床上两者配合使用③举按寻:诊脉时运指力以探索、辨别脉象的指法;(举即用指轻按皮肤;按即用指重按筋骨间;寻即渐变指力来寻脉最明显的特征)二.脉象(一)脉位:脉管的浅深至数:脉搏的频率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脉力:脉搏的强弱脉宽:脉管的粗细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均匀度:脉动的节律(正常脉象——平脉:脉象从容,和缓流利,柔和有力,节律整齐,沉取应指有力,尺部尤显)脉象与年龄(越小越快)、性别、形体(身高脉长;瘦浮肥沉) ,精神,季节(春微弦、夏微洪、秋微浮、冬微沉)、地理、气候注意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二)脉象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
中医号脉入门知识
中医号脉入门知识中医号脉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它在中医诊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介绍中医号脉的基本知识,包括号脉的意义、方法和常见的脉象等。
一、号脉的意义号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脉搏是人体阴阳气血运行的表现,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等情况。
号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确定病因、辨识疾病的发展趋势,从而指导中医的治疗方案。
二、号脉的方法号脉需要医生使用指尖触诊患者的脉搏,通常使用中指、食指和无名指,轻轻地按压患者的脉搏部位。
常用的脉搏部位有手腕部、颈动脉部和脚背部等。
在号脉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触诊力度:医生应该掌握适当的力度,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到脉搏的判断。
2. 触诊时间:医生需要持续触诊一段时间,通常为数十秒钟,以便全面了解脉象的特点。
3. 触诊频率:医生可以通过改变触诊的频率,如快慢、间断等方式,来了解脉搏的变化。
三、常见脉象中医学中,脉象分为浮脉、沉脉、滑脉、涩脉、数脉、迟脉、结脉、散脉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脉象代表着不同的病理情况。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脉象及其对应的情况:1. 浮脉:脉搏表浅,节律明显,一按即起。
浮脉通常与阳气偏盛、热盛等情况相关。
2. 沉脉:脉搏深沉,节律较慢,按压后回复较慢。
沉脉通常与阴虚、寒盛等情况相关。
3. 滑脉:脉搏滑利,手指触诊时感觉脉搏滑腻。
滑脉通常与湿盛、痰浊等情况相关。
4. 涩脉:脉搏有抵抗感,按压后回复较慢。
涩脉通常与气滞、血瘀等情况相关。
5. 数脉:脉搏频率较快,跳动有力。
数脉通常与阳盛、气虚等情况相关。
6. 迟脉:脉搏跳动缓慢,节律不齐。
迟脉通常与气阻、血瘀等情况相关。
7. 结脉:脉搏有节律性的中断感。
结脉通常与气结、血栓等情况相关。
8. 散脉:脉搏跳动不规则,无固定的节律。
散脉通常与气逆、气虚等情况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脉搏的判断应该综合考虑多个脉象特点,以及与患者其他临床表现的结合。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
中医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和感知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是对中医脉象的详细讲解:1. 脉的位置:中医将人体上的脉搏按位置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左手腕、右手腕和双足背部。
脉搏位于腕关节尺侧两横指宽处被称为“关脉”,背动脉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的凹陷处。
2. 脉的基本特征:中医将脉象分为三个基本特征,即脉质、脉势和脉数。
- 脉质(脉象的品质):包括浮、沉、弦、细、滑、涩等不同质地的描述。
比如,浮脉表示脉搏紧绷而表浅;沉脉表示脉搏沉缓而较深。
- 脉势(脉象的力度):包括弦、细、滑、大、小等不同力度的描述。
比如,弦脉表示脉搏有力而紧绷;细脉表示脉搏虚弱而细弱。
- 脉数(脉象的频率):表示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静息时一般为60-100次/分钟。
3. 脉象的变异情况:中医根据脉搏的不同变异情况,可以判断身体的病理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脉象变异情况和对应的意义:- 洪大:脉搏有力、有势,常见于实热病证。
- 弦滑:脉搏紧绷而有力,表现为同时具备弦脉和滑脉特征,常见于肝气郁结等证候。
- 紧弦:脉搏紧绷而有力,常见于气滞、血瘀等证候。
- 虚细:脉搏虚弱而细弱,常见于气虚、血虚等证候。
- 滑涩:脉搏滑利而有阻滞感,常见于湿热、痰饮等证候。
- 虚滑:脉搏虚弱而滑利,常见于气虚、阳虚等证候。
4. 脉象的诊断与判断:中医医师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诊等综合信息,进行诊断和判断。
不同的脉象特征与不同的身体状况、疾病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脉象的判断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且脉搏的变异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脉诊时最好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诊断。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显著。
把脉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有着千百年的历史。
对于初学者来说,把脉入门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一些把脉入门的必背口诀,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艺。
一、1.1 了解脏腑功能,掌握经络走向在学习把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医的脏腑功能和经络走向。
脏腑是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器官。
经络则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脏腑功能的相互联系和经络的运行规律,为把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1.2 掌握脉象特征,辨别虚实寒热脉象是中医诊断的关键。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在学习把脉时,我们需要掌握各种脉象的特征,以便辨别虚实寒热。
例如:弦脉:紧绷而有力,多见于肝胆气郁。
滑脉:脉象流畅,多见于脾胃湿热。
涩脉:脉象滞涩,多见于血瘀证候。
濡脉:脉象湿润,多见于阳虚湿盛。
散脉:脉象散乱无根,多见于气虚血弱。
三、2.1 三指按脉,轻触重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压患者的寸口、关口、尺口,以获取准确的脉象信息。
按压时要轻触重压,避免用力过大或过小。
要注意手指的温度和力度,保持手部温暖,使患者感到舒适。
四、2.2 循经取穴,观察反应在把脉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经络走向和穴位位置,进行循经取穴。
通过触摸相应的穴位,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太冲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穴,多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等症状。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椎体下方凹陷处,多用于治疗颈肩痛、感冒等症状。
神阙穴:位于胸骨下端凹陷处,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等症状。
五、2.3 结合病史,综合判断把脉不仅要依靠脉象特征,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在把脉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伴随症状。
要全面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表现,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把脉入门知识详解
把脉入门知识详解
把脉是一种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触诊人体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把脉的入门知识的详解:
1. 把脉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的脉搏反映了脏腑功能的变化和气血运行
的状态。
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是否畅通以及脏腑功能是否正常。
2. 把脉的位置:常用的脉搏位置有手腕部的尺泽脉、关冲脉、尺骨外侧脉等。
医生通常会在患者的手腕部位寻找脉搏,并通过按压、摸索等方式来感知脉搏的节律、强弱、速度等变化。
3. 把脉的方法:医生在把脉时,通常会使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轻轻按压患者的脉搏位置,并观察脉搏的变化。
医生可以观察脉搏的弦紧、滑数、虚实、浮沉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4. 把脉的诊断内容:通过把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气血状
况等。
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寒热、虚实、湿燥等病理情况,并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把脉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的技术,准确的把脉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触诊技巧。
作为患者,如果有需要,应该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把脉诊断。
中医把脉知识学习知识汇总
中医把脉知识学习知识汇总中医把脉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技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获取有关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从而辅助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学习中医把脉知识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下面是一些关键的学习知识汇总:1.基本概念:了解中医把脉的基本概念,包括脉象、脉诊、脉理等。
脉象是指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患者的脉搏情况,脉诊是指根据脉象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变化,脉理是指通过脉搏的触感和变化来判断病情。
2.脉搏的基本分类:掌握脉搏的基本分类和分类标准,包括寸脉、关脉、尺脉等。
寸脉是从大腕部位置开始向患者的手指尖端进行触诊,关脉是从足部踝关节上缘向下至拇指底谷的近端进行触诊,尺脉是从大腕部尺侧向患者的小指尖端进行触诊。
3.脉搏的基本参数:了解脉搏的基本参数,包括脉率、脉搏强度、脉搏节律等。
脉率是指每分钟脉搏的次数,脉搏强度是指脉搏的有力程度,脉搏节律是指脉搏的规律性。
4.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学习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包括不同脉象类型与不同疾病的对应关系。
例如,浮脉可能与表证、阳证、气虚等疾病有关,沉脉可能与内伤、阴证、痰湿等疾病有关。
5.辨别脉象的方法和技巧:学习辨别脉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触诊脉搏的手法、注意事项和判断脉象的要点等。
例如,需要注意触诊时的力度和速度,同时还需要观察脉搏的节律和脉搏的表面特征等。
6.脉诊的临床应用:了解脉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
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和疾病表现等,从而指导治疗和调理。
7.与其他诊断技术的结合:了解中医把脉与其他诊断技术的结合,如舌诊、问诊和观察等。
中医诊断通常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来辅助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因此需要了解并掌握不同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之,学习中医把脉需要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脉搏的分类和基本参数、脉象与疾病的关系、辨别脉象的方法和技巧、脉诊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他诊断技术的结合等知识。
同时,在实践中需要加强触诊脉搏的能力和经验积累,才能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脉搏情况并辅助诊断疾病。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一、脉诊基本概念和原理1、脉诊的基本概念脉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反映,也是人体生理和病理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血气状况和阳气阴气的盛衰。
因此,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2、脉诊的基本原理中医把脉的基本原理是"望、闻、问、切"中的"切",即通过手指轻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象的速度、强弱、滑利和有无力等情况,推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情况。
同时,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
二、常见脉象的判读1、脉象的触诊方法脉搏的触诊方法主要有三种:徐缓步细法、弦、滑等脉象和细软、蜷缠等脉象。
其中,徐缓步细法是通过轻轻触诊患者的脉搏,了解脉搏的速度和节律。
弦、滑等脉象主要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脉搏的强弱和滑利程度。
细软、蜷缠等脉象主要是通过手指轻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象的力度和滑利情况。
2、脉象的判读(1)浮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明显,而且触诊起来比较顺滑和有力时,就属于浮脉。
浮脉常见于阳气亢盛,阴气不足,表病初起,中气虚弱等情况。
(2)沉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隐约或者触不明显时,就属于沉脉。
沉脉常见于阴气亢盛,阳气不足,表病发展,中气不足等情况。
(3)缓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缓慢而且触诊起来比较柔和时,就属于缓脉。
缓脉常见于气血亏虚,阳气不足,阳气内陷,阴虚等情况。
(4)虚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弱小、柔软而且触诊起来比较滑利时,就属于虚脉。
虚脉常见于气血不足,阴虚阳亢,脾胃虚弱等情况。
(5)实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强硬而且触诊起来比较紧实时,就属于实脉。
实脉常见于气血亢盛,痰浊内生,阴阳失调等情况。
三、脉象的分析与诊断1、脉象的分析通过触诊患者的脉象,可以初步分析患者的脉象特点、脏腑功能情况和病理情况。
例如,如果患者的脉象比较浮大,有力且触诊起来比较顺滑,就说明患者的阳气亢盛,阴气不足,适合温补、滋阴的治疗方法。
中医脉象口诀
中医脉象口诀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频率、强度和节律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下面是中医脉象口诀的详细内容。
一、脉象基本知识1·脉的定义:脉是人体动脉血液通过脉管输送而形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2·脉的分类:中医将脉象分为脉象有力与没力、浮脉与沉脉、滑脉与涩脉、数脉与迟脉、洪脉与细脉、代脉与结脉、弦脉与弱脉等。
二、脉象辨析1·脉象有力与没力:有力脉象主要有弦脉、滑脉、洪脉,没力脉象主要有弱脉。
2·浮脉与沉脉:浮脉主要有浮大脉、浮细脉、浮滑脉,沉脉主要有沉大脉、沉细脉、沉滑脉。
3·滑脉与涩脉:滑脉主要有滑细脉、滑数脉,涩脉主要有涩细脉、涩数脉。
4·数脉与迟脉:数脉主要有数大脉、数细脉,迟脉主要有迟大脉、迟细脉。
5·洪脉与细脉:洪脉主要有洪大脉、洪细脉,细脉主要有细滑脉、细涩脉。
6·代脉与结脉:代脉主要有代大脉、代细脉,结脉主要有结细脉、结数脉。
7·弦脉与弱脉:弦脉主要有弦大脉、弦细脉,弱脉主要有弱细脉、弱数脉。
三、脉象的意义1·脉象对脏腑辨证:中医将脉象与脏腑相应关联,观察脉象可以判断脏腑功能的强弱、病理情况的变化。
2·脉象对病证辨治: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辨别病证的性质、寻找治疗的方向。
四、常见脉象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虚脉:指的是脉象弱细无力,主要有气虚脉、血虚脉、阴虚脉、阳虚脉。
2·实脉:指的是脉象弦滑有力,主要有实热脉、实寒脉、实血脉、实痰脉。
3·长脉:指的是脉象细长狭窄,主要有肾虚脉、心阴虚脉、肺阴虚脉。
4·短脉:指的是脉象短缩,主要有实火脉、气短脉。
5·弦脉:指的是脉象有力而紧张,主要有肝气郁结脉、悲伤脉。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指中华民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医药学说和医疗实践。
中医把脉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必背口诀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其中把脉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对于学习中医的学生和从事中医工作的医生来说,必须掌握中医把脉的方法和技巧。
其中,中医把脉的要点和关键是口诀,以下就为大家介绍中医把脉必背口诀。
一、手指察脉亦为基,记得三部六位置。
中医把脉要点之一就是察脉的位置和方法,手指是最基本的工具。
掌握察脉的基本方法是中医学习的第一步,而在察脉的时候,要必须掌握三部六位置,即荣枯、浮沉、迟数、左右、寸口、关口。
二、荣卧左手沉至底,荣跳右手中气微。
察脉时,要察荣脉和跳脉。
荣脉在左手,跳脉在右手。
察荣脉时,要让患者仰卧,并将左手手腕放在胸前,右手两指放在荣脉处,向下按压,直至触及底部;察跳脉时,要将患者的右手伸直,右手两指放在跳脉处,向上前方按压。
三、有病之脉有异,四型八脉判病机。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病症会影响人体的脉搏,使之产生不同的变化。
因此,中医把脉的关键是识别不同类型的脉象,结合病症进行分析和判断,以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常见的脉象分为四型八脉,分别是浮脉、沉脉、弦脉、缓脉、数脉、迟脉、结脉和涩脉。
四、六经之脉是基础,手足之别派关键。
中医把脉的分类不仅包括脉象的类型,还要将脉象按照其所属经脉和部位进行分类。
经脉和部位的分类是中医把脉的基础之一,其中经脉包括六经之脉、奇经之脉,部位则是分为手足之别,同时还有一些派别区分。
掌握不同经脉与部位的特点,对于中医学生和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五、脉有运动常寻常,有时长短整分明。
中医把脉不仅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脉象和经脉部位,还要注意脉象的运动特点。
脉搏的运动有时会表现为长度和短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是可以判断疾病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把脉时要注重观察脉搏的运动和变化,寻找不寻常的脉搏变化和长短、整分明的规律。
总之,掌握中医把脉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关键的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中医把脉的要点和关键。
希望这篇文章对于相关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是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和特征,从而获得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在中医中,脉象是反映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阴阳平衡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把脉的基本知识,包括把脉的方法、把脉的内容和解读,以及把脉的应用范围等。
把脉的方法把脉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手腕上的动脉来判断脉搏的变化和特征。
把脉的位置一般在患者手腕上,即手腕部的脉搏位置,具体有中脉、尺脉、关脉等。
把脉时,医生用中、食指和无名指轻轻按压患者手腕上相应的脉搏位置,感觉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把脉的内容和解读把脉时,医生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
如果脉搏频率高于10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发热、心脏病、贫血等情况;如果脉搏频率低于6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情况。
脉搏的节律脉搏的节律是指脉搏的有规律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脉搏有规律地跳动,间隔时间相等。
如果脉搏节律不规律,可能表示患者有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情况。
脉搏的力度脉搏的力度是指脉搏跳动时的力量大小。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力度适中,不过强也不过弱。
如果脉搏力度过弱,可能表示患者有虚寒、气血不足等情况;如果脉搏力度过强,可能表示患者有实热、血压偏高等情况。
脉搏的形态脉搏的形态是指脉搏跳动的形状。
根据脉搏形态,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浮脉、沉脉、弦脉、细脉等形态的不同,可以反映患者的阳虚、阴虚、气血不足等情况。
把脉的应用范围把脉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的诊断。
把脉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根据把脉结果,中医师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教你学诊脉
教你学诊脉一、指法:诊脉的指法很简单,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中指定关,(腕后高骨即为关)三指分别排开,同时根据人之体型合理布指。
高大者指宜疏,瘦小者指宜紧二、腕脉各主脏腑及常脉中医秉持易之原则:“知常达变”。
这一观念一定要明记在心。
只有知常,以常态为尺度,才能知道不正常的表现。
左寸口主心,心脉常态为浮大。
左关上主肝胆,此脉以长弦为常态。
右寸口主肺,肺脉常态为浮涩短。
右关上主脾胃,此脉以缓大为常态。
左右尺中属肾,此脉宜沉软。
同时还要明白四时脉之常态。
对于脉的把握是一个实践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多分析品评,才能深入掌握。
这不在本讲的陈述范围。
本讲主要针对外感脉进行简单的说明。
从六经的角度不讲,只讲太阳经证脉象三、脉之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诊脉是道门坎儿。
是一件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的事情,在一般人看来,不就是用手摸脉吗?或者说所有的脉都是跳动的呀。
其实脉里乾坤大有学问!首先从诊脉不难说起。
知道怎么定位,这就是小小的一个入门,至少你知道怎么把脉了。
然后要了解的就是脉的至数,也就是正常脉的跳动次数。
古代没有钟表,不可能以分钟来计脉搏跳动次数,而是以一息为准。
何为一息?就是正常情况下的一呼一吸。
标准是什么呢?一息四至为平脉。
就是说一呼一吸间,脉搏跳动四次,这是正常的。
比此慢或快于此,皆为病脉。
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无大疴,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即云殂,六至为数七至极,八脱九险十危急。
1、浮脉浮脉属阳脉,主表。
那么什么叫浮脉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浮在皮肤上的脉,用手指轻轻的搭在皮肤上就能感觉到脉的跳动。
从外感的角度来看,此时外邪尚未入里。
一般外感初起,易现浮脉(体质虚弱正气不足者除外)。
2、浮脉主病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中医把脉入门教学
中医把脉入门教学
一、什么是中医把脉?
中医把脉是中医学中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通过判断患者脉搏的变化来了解其身体状况,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
其基本原理是,人体的脏腑经络与气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通过脉象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很多信息。
二、中医把脉的分类
按照脉象的表现形态,中医把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浮脉:脉像较为明显,手指能触及到,一般表现为紧细或滑数等。
2.沉脉:脉像较难触及,一般是指深部血管中的血流情况,表现为沉涩或涩数等。
3.细脉:脉搏细弱,手指难以感知。
4.弦脉:脉搏紧绷有力,常用于判断气血失调等病情。
5.数脉:脉搏跳动频繁,有急促感。
6.滑脉:脉搏如丝绸般滑动,一般表明血气畅通。
三、中医把脉的步骤
1.了解病史:在进行把脉前,先要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病情变化等等,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2.寻找脉搏:在患者手腕上摸寻放松的脉搏,确定手指的位置并轻轻压迫,即可观察到脉象的变化。
3.把握脉搏:可以用三种方式来把握脉搏:用拇指按压、用中指、无名指合成“V”形轻压或用三指轻轻把持。
4.判断脉象:根据患者脉搏的表现形态,如浮脉、沉脉、细脉、弦脉、数脉、滑脉等分类,以便做出诊断。
5.综合分析:将病史和脉象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的疾病及其病因等,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四、中医把脉的重要性
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和分析,能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方案。
除了诊断外,中医把脉还可以判断人体的气血、阴阳、虚实等状况,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
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
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
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
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
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上为总论以下分论之————
分者分部以论:左手侯阴血右手侯阳气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心运血肝藏血血之精华入肾阴
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肺运气脾生气肾之阳化精为气
男为阳气盛故右手脉盛于左手脉
女为阴血盛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
——此为男女之常脉
有妇女右脉强于左脉当作何论?
服药前当辨证为用阳过度不能收敛寸尺多浮
服药后当辨证为阳气得助加快运化中寸尺多沉
同时可见两手关脉最强
右关为脾胃主能量吸收加强【脾主运化】
左关为肝脉主能量收藏加强【肝主藏血】
前提很重要是否服药同样的证辨证意义完全不同
阳之要在于能降寸脉位于上【表】阳位当以收敛沉降为顺中取可得阳之要在于能敛尺脉位于下【里】阴位当以收敛固密为顺重取可得阳之要在于能运关脉位于中【中】中位当以鼓荡滑畅为顺轻取可得简言之两头小中间大——现代社会最佳之财富【能量】结构谓之:橄榄形
辨证运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再辨能量是否收藏【相火是否归位阳明降与否升降调与否】
能量足否脉管之大小有力无力而已不必详论
相火者根于肾先发动于肝故相火不位者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
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肝脉虽弦但有柔和节律之象【犹将军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反弹之力越盛【犹太极高手表面柔和内里刚劲敌强我愈强】
用阳者寸脉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如何区别?
短时用阳者【说话运动用神等等】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
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类于用阳】短时静养寸脉亦不会收敛
相火根于肾则相火不位者尺脉多偏浮【肾水为母肝木为子子败家挥霍不够用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
若静坐后寸脉仍浮即为阳明不降相火不位即可推断:失眠多梦情绪焦躁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
寸脉浮同时尺脉亦浮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
左手尺脉【肾阴】无者绝经闭经断经轻者经量少
右手尺脉【肾阳】无者阳痿性冷淡不孕流产痛经手足冰冷抑郁症失忆症肌无力尿频
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至简者不论脏腑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
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