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恨歌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叙事结构《长恨歌》的叙事结构采用回溯法,以唐玄宗登基为起点,以杨贵妃死亡为终点,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相识、相爱、相守、相离的整个过程。
整篇诗歌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唐玄宗的登基、国泰民安的局面,以及他和杨贵妃初次相遇的场景;第二部分则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相处的点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种种表现;第三部分则是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以及唐玄宗废后、赐死杨贵妃的悲剧结局;最后一部分是唐玄宗感悟与悔恨的自白。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整篇叙事流畅自然,为读者展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全貌。
同时,白居易也运用了众多诗歌技巧,如夹叙互补、章回交替、比兴夸张等,使整篇叙事富有变化,情节推进和交错错综,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内涵。
二、艺术特色1.真实情感的表达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感情历程。
他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玄宗的爱情之深、眷恋之切,也因此更能凸显杨贵妃对他的意义和特殊性。
诗中唐玄宗摸索着生活,尝试着表达出自己对杨贵妃的感情,在当时的宫廷中,这样的持久、旷达和畅快的情感是难以被人所理解的。
2.丰富的艺术形式《长恨歌》是一篇非常具有史诗性的诗歌作品,它兼具抒情和叙事两种功能,表现了一个雄伟的时代的生动画卷。
白居易在诗歌表现上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兴、夸张、意象等,在艺术形式上更富表现力和东方美学的内涵。
《长恨歌》的形式美感在不断地演绎和变形之中,达到了一种超越人生、超越时间的境界。
3.强烈的人性关怀《长恨歌》以深切、悠扬的情感引领着读者的情感,它并不是单纯的爱情记录,而是一种振聋发聩的人性关怀,从爱情与婚姻、权力与生命、漠然与自由等多个方面来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复杂和压抑。
白居易虚心地把自己的情感编织进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恋情之中,将自己的书生之气和艺术上的才情都融入到诗歌之中。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全篇共1200余字,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典型的汉唐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探讨《长恨歌》的独特魅力。
一、叙事结构《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描写杨贵妃被选入宫中,并与玄宗相识相恋的过程;中间部分是描写唐玄宗外出游猎时杨贵妃未能随行,因而被人陷害,最终被迫害致死的情节;后半部分是玄宗听闻杨贵妃死讯后,对其充满思念和悲痛的描写。
全文以杨贵妃的生死为主线,通过叙述情节,展现了唐朝的华丽气氛和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
各个部分之间互相呼应、相互炫映,使全篇构成一整个完整的艺术形式。
二、艺术特色(一)浪漫主义色彩浓郁。
《长恨歌》借杨贵妃的悲情经历,表现出了古代的浓烈爱情和悲壮情感。
整篇诗歌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描述了杨贵妃和玄宗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真挚的爱情。
通过对唐代宫廷和爱情的描绘,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强烈的情感需求和渴求。
(二)寓意深刻。
诗中通过杨贵妃的事迹,揭示了宫廷斗争的残酷和人心难测的真相。
她的美貌引来了无数追求者,但也因此引起了无数妒忌者的嫉妒,最终遭到了嫉妒者的陷害,最终走上了悲剧的命运。
这其中也包含了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三)艺术手法高超。
《长恨歌》的唐代特色得以通过艺术手法得到体现。
白居易通过对杨贵妃的芳容、容姿、婉转的声音的生动描绘,以及对唐代宫廷奢华、华丽气氛的展现,使《长恨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佳作。
总体而言,《长恨歌》通过情节的变化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侈、浪漫的爱情和悲壮的命运。
它不仅仅是一篇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诗歌作品,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和人生哲理,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杰出之作。
简述长恨歌的语言特色
简述长恨歌的语言特色
《长恨歌》的语言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简练明快:《长恨歌》的语言风格清新、简练,用词精
准、传神,表现出诗人的高超技巧。
诗中的句子短小精悍,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长恨歌》中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形
象,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到情境之中。
诗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3.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诗人以历史人
物和传说为背景,叙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叙事的过程中,诗人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使诗歌充满了抒情色
彩。
4.押韵工整,对仗工巧:《长恨歌》是一首格律严谨的诗歌,诗
人运用了各种韵律和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诗中的对仗工整巧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5.细腻描绘,情感真挚:《长恨歌》中描绘了许多细腻的情感和
场景,诗人通过这些描绘,将读者带入到故事之中,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让人深受感动。
综上所述,《长恨歌》的语言特色丰富多样,既有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又有形象生动、押韵工整、对仗工巧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这些语言特色共同构成了《长恨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由白居易创作于唐代。
全诗以长篇叙事诗的形式展现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描绘了一个宏大而悲壮的历史画卷。
在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方面,这部作品展现出了白居易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叙事技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来看一下《长恨歌》的叙事结构。
整个诗歌在叙事上分为三个部分:前后叙事部分以及抒情部分。
前叙事部分主要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相识相恋的过程,包括他们的第一次相遇、相知相恋的情景,以及唐玄宗为了杨贵妃所做出的一系列的宠爱之举。
而后叙事部分则主要聚焦于杨贵妃飞黄腾达后的荒淫腐化和唐玄宗的昏庸无能,描绘了他们相爱相杀的恩怨情仇。
最后的抒情部分则是以杨贵妃的口吻叙述了她的悲痛之情和对唐玄宗的留恋之情。
整个诗歌的叙事结构清晰明了,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自然流畅,使整个叙事架构紧凑有序,富有张力。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还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和细腻动人的诗歌语言,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特色。
他善于运用夸张、对比、排比等手法,使诗句更显华丽高远,同时又不失真实感和情感张力。
如“合昏尘、拆穿星”、“玉颜浮、白发露”等,不仅语言上古韵悠长,而且对比鲜明,富有戏剧性,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
白居易还在《长恨歌》中广泛运用了象征意义、双关语、暗示等修辞手法,使诗句寓意深刻,富有启迪和隐喻,给人以更加深刻的艺术享受。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整个作品显得生动而富有张力,引人入胜。
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上来看,《长恨歌》展现出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情感深度,呈现出了白居易高超的叙事技巧和优美的诗歌语言,且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并没有过度的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而是借助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揭示了唐玄宗的昏庸和杨贵妃的荒淫,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长恨歌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古代长篇叙事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长恨歌的研究让我深刻认识到它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长恨歌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其叙事手法的独特性。
长恨歌以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两人的相遇、相知、相爱以及最终的分离,将读者带入一个动人的故事情境之中。
在叙事过程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如对景物的描绘、对人物内心的揣摩、对事件的抒发等,使得整个叙事过程生动而有力,令人难以忘怀。
其次,长恨歌的艺术特点还体现在其语言表达上。
长恨歌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四个字,字字珠玑,句句抑扬顿挫,形式简练而富有韵律感。
同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此外,长恨歌的艺术特点还体现在其意境的塑造上。
整首诗以杨贵妃的遭遇为主线,通过对杨贵妃的心理描写和对历史背景的交代,展现了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
诗中融入了大量的悲壮、浪漫的意象,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最后,长恨歌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上。
长恨歌以一个爱情悲剧为主线,但在叙事过程中,诗人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诗中对宫廷政治的揭露、对人性的探讨、对权力的反思等,使得长恨歌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呼唤。
综上所述,长恨歌作为一首古代长篇叙事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精湛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意境塑造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对于传统文化学者来说,研究长恨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讨人性、社会和历史等重要问题。
长恨歌艺术解析1000字
长恨歌艺术解析1000字《长恨歌》是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以其优美动人的语言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展示了爱情的伟大与悲剧命运的无常,从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结构、叙事、人物形象和语言艺术等方面对《长恨歌》进行艺术解析,从而揭示这首诗歌的深远内涵和艺术魅力。
一、《长恨歌》的结构特色《长恨歌》采用了三段式的叙事结构,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分别描绘了他们的相遇、相爱和离别,以及随后的政治纷争和人物命运的转折。
这种结构既展示了爱情的浓烈与悲壮,也表现了社会政治的波澜起伏,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诗歌的美妙语言,也能深切地体会到爱情与政治的相互交织和影响。
二、《长恨歌》的叙事艺术特色《长恨歌》在叙事方面采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对偶、夸张等,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为读者提供了极富情感冲击力的叙述。
三、《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唐明皇和杨贵妃这两个主要角色在诗歌中都展现了各自的鲜明性格和情感变化。
唐明皇的形象充满了浪漫与痴情,他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杨贵妃的形象则充满了悲情与无奈,她在政治漩涡中的挣扎与痛苦令人扼腕叹息。
这些形象的塑造,为整首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四、《长恨歌》的语言艺术分析《长恨歌》的语言优美动人,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充满了唐诗特有的韵味和诗意。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夸张等,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语言也充满了感情色彩,表现了诗人对于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综上所述,《长恨歌》以其优美动人的语言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展示了爱情的伟大与悲剧命运的无常,从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结构、叙事、人物形象和语言艺术等方面,《长恨歌》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首抒发诗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文学巨著。
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长恨歌》是白居易作品中的代表作。
一篇长恨有风情,体现了它的伟大的爱情主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名句至今仍广为传诵。
然而一篇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应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下面我就浅析一下《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交代了事情发展的起因,统领了全篇,故事由此展开.全文可分成四段,从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为第一段,写了杨贵妃的美貌,以及与唐明皇的爱情。
他们整日沉迷于儿女情长,甚至“从此君王不早朝".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东望都门信马归”为第二段,写了由于唐明皇因美色而荒于朝政,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在马嵬坡唐明皇被逼无奈只有痛杀杨贵妃.从“归来池苑皆依旧”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第三段,唐明皇回来后还是放不下杨贵妃,朝思暮想,以至触景生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他,可“魂魄不曾来入梦".至此,已经将情节写得动人心魄,但文章并没有结束,而笔锋一转写出了以下的故事。
因此,文章的第四段是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最后,诗人借助想象构造了一个妩媚动人的境界,将情节又一次推向高潮。
玄宗在道士的帮助之下在仙境中找到了杨贵妃,在那里又一次地再现了杨贵妃的姿容,并重申前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至此,文章才结束,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但又自具首尾,以李杨二人的爱情始,又以李杨的爱情终,可谓情节完整,自具首尾.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先,《长恨歌》对杨贵妃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非常完整鲜明。
主要通过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来完成的。
文章用了大量笔墨来直接描写杨贵妃的美貌,如“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然就生成了美丽的姿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
“温泉水滑洗凝脂"她的肌肤如玉般圆润光滑.“芙蓉如面柳如眉”等等。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该诗表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通过叙述杨贵妃的生平和悲惨遭遇,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对权力的批判。
该诗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叙事结构方面,《长恨歌》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叙述杨贵妃的成长经历、与唐玄宗的相遇和爱情、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全诗共分为七首,以时间顺序叙述了杨贵妃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和美貌、到她被唐玄宗看中、再到她受宠若惊、最后以死让位,表现了一个爱情悲剧的完整发展过程。
为了增加诗歌的艺术张力,白居易在叙事中插入了一些描写和抒情的内容,以丰富表现手法,突显情感。
整个诗篇的叙事结构严谨有序,铺陈中展开,情节推进自然,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画卷。
在艺术特色方面,首先是《长恨歌》的语言艺术。
白居易运用了许多技巧繁复、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在古文中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感情色彩、动人心弦。
诗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例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形容,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诗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其对杨贵妃形象的刻画上。
在诗中,杨贵妃被描绘成一个美丽、富有智慧和才情的女子,她的形象真实而鲜活,让人们对她的遭遇产生共鸣和感悟。
通过对杨贵妃形象的刻画,使得整个作品在情感上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诗人通过描写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既表现了深情缱绻,又抨击了权力的腐蚀和摧残。
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社会现实的批判相结合,使得《长恨歌》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简述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叙事、写景与强烈的抒情相结合。
在叙事中抒情,故事完整,情节曲折,详略适宜。
在叙事过程中,有景物描写的穿插,并采用了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强烈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
诗中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既有对历史的感慨,又根据当时的民间传说进行了艺术创造。
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
主要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刻画人物,如写明皇“泪垂”时面对眼前的“物是人非”,无不引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语言精美,声调流畅。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体的诗歌,但也有相当程度的律化,有大量对偶或合律的句子。
押韵多变化,或连句押韵,或平声,或仄声,换韵灵活,而又音韵和谐、优美。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摘要】《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抒发作者对长恨别离之恋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本文从叙事结构、主题与情节的融合、人物形象描写、语言运用特色和意境营造等方面对《长恨歌》进行分析。
通过探讨叙事结构的布局和节奏,以及主题与情节的关联,揭示了作品的艺术内涵。
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和语言运用的精湛技法,深化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意境的营造,展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结《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展望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长恨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展现人性情感和生命感悟的艺术画卷,值得珍视和传承。
【关键词】《长恨歌》、叙事结构、艺术特色、背景、作者、重点、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意境、总结、价值、意义。
1. 引言1.1 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全名为《长恨歌长恨歌》。
这首诗描写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末年社会动荡的局面。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涉及诗、文、赋等多个领域,被后人称为“诗圣”。
《长恨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水平。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同时也通过描写庙堂宫廷的情景,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现实。
白居易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人物内心感情的透彻描写,将这段爱情故事置于历史背景之中,展现出了唐朝末年的苍凉和动荡。
通过分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文学创作的风格和思想内涵,也能够更好地领略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本文将着重分析《长恨歌》中的叙事结构,主题与情节的融合,人物形象的描写,语言运用的特色以及意境的营造,从而全面解读这首千古传世之作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1.2 阐述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这首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李夫人的悲哀离别为主题,通过对李夫人与唐明皇之间爱情故事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百态的深切思考。
《长恨歌》无疑是一首具有丰富叙事结构和独特艺术特色的诗篇,本文将对其叙事结构与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我们来看《长恨歌》的叙事结构。
整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李夫人离别的情节、李夫人怀怨的情节和李夫人回忆的情节。
这三个部分通过诗人的叙述和李夫人的独白互相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
在第一部分,诗人通过描写李夫人的离别场景,展现了李夫人与唐明皇的深情厚谊,以及她对离别的不舍与伤感。
第二部分,李夫人在怀怨中对唐明皇不忠于情的忠贞表达了深深的歉疚之情。
第三部分,诗人通过李夫人的怀念之情,回忆起与唐明皇的往事,展现了对逝去爱情的眷恋和缅怀。
整体上,《长恨歌》通过这样的叙事结构,把李夫人的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整个诗篇情感充沛,叙述流畅。
我们来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其辞藻华丽、婉转动人。
比如“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表达了对生离死别的悲凉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对爱情无奈的感慨。
这些婉转动人的辞藻,为整个诗篇增添了许多情感的魅力,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离别与爱情的深沉思考。
诗中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百态的思考。
比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更那堪”,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悲凉感叹;“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情感忠贞的感慨。
这些思考与感悟,使得《长恨歌》不仅仅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篇,更是一首关于人生、时代和情感的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其对音乐的运用。
诗中多处运用了音乐的修辞手法,比如“翩翩起舞,轻摇红袖”、“阮家女儿,彩袖为君绣”,这些修辞手法使得诗篇在语言和音韵的层面更加优美动人,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1. 引言1.1 介绍《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唐代盛世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风貌。
这首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长恨歌》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与才华,以及唐玄宗的痴情与荒唐。
诗中融合了史实与虚构,将历史人物和事件娓娓道来,既有对历史的还原,也有对情感的深刻体验,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震撼。
通过《长恨歌》,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唐代的繁荣与辉煌,更能体味到爱情的悲壮与无奈,以及人性的脆弱与坚强。
这首诗歌在叙述爱情的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引人深思和共鸣。
《长恨歌》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深刻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1.2 叙事结构的重要性叙事结构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构建整个故事框架的基础。
一个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展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与感受。
在《长恨歌》中,叙事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整个诗篇的支撑点,体现了作者在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功力和思考。
通过对叙事结构的把握,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主旨,从而更好地领略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义。
叙事结构的巧妙运用能够使作品的表达更加有力,更具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认识和掌握《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对于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剖析叙事结构,才能更好地解读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
1.3 艺术特色的意义艺术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而艺术特色则是作品鲜明的个性与特点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艺术特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作品独特性的展现,更是作品内涵和情感的具体表现。
在《长恨歌》这首诗中,艺术特色的意义是承载着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展示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物的独到见解,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一首描写杨贵妃与唐玄宗爱恨纠葛的长篇叙事诗,由王之涣所作。
该诗通过细腻的叙事结构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唐代宫廷爱情和政治的错综复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情世故。
本文将着重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试析《长恨歌》。
叙事结构上,《长恨歌》以“汉帝重阁深宫,伤春一路几人回”为开篇,以“始信移金甲,露频转玉鞭”为结尾,贯穿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
整首诗共分为十个段落,每一段落都有明确的叙事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首先是诗人通过描述春宴与夜宴,巧妙的将宫廷生活描绘出来,为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然后是望长安、回长安两个段落,诗中通过描述杨贵妃与唐玄宗小房的事迹,为故事引出了主要的矛盾与问题。
再然后是相思段,通过描述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抒发了一往情深的爱情。
接着是凌波仙子段,再到无字乐段,都分别叙述了夫妻之间的相思之苦,埋下了爱情悲剧的伏笔。
最后几个段落则是诗人通过杨贵妃之死和唐玄宗的执念,巧妙的将故事高潮展示出来,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氛围。
整首诗的叙事结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在艺术特色方面,《长恨歌》的语言凄美动人,雄浑有力,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首先是词藻的精致。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闭月羞花”、“人面桃花”等,让整首诗显得既华丽又真挚。
其次是情感的真挚。
诗中虽然是叙述的宫廷纷争,但诗人通过对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深情厚谊的描写,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悲欢离合的情感。
再次是意境的深远。
诗中通过对宫廷生活和爱情纠葛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险恶,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长恨歌》的叙事手法也十分独特,整首诗通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整个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增添了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这些艺术特色使得《长恨歌》在叙事和艺术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水平,堪称唐代叙事诗的杰作。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该诗主要描写了王昭君与匈奴王的婚姻,以及后来被迫离别的故事。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叙事而富情感《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叙述王昭君与匈奴王相爱、结婚以及分离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这段历史的痛惜之情。
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对王昭君遭遇的同情和痛苦。
比如,诗中表达出的离别之痛,让人不禁为王昭君扼腕叹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白居易通过自己的叙述,将读者带入到这段历史故事中,深刻地体验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悲伤与凄凉。
二、注重细节描写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他通过对王昭君和匈奴王的描写,展现了他们深情厚意的爱情,并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和命运。
例如,诗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将人物的内心感受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感,使人感慨万分。
三、婉约词藻白居易是唐代文人中的代表,他的文字以婉约细腻著称。
《长恨歌》中,他运用了许多巧妙的词藻,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比如,“波渺渺,柳依依”、“酒初醒、钟已初没”等等,都是白居易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到文字中蕴含着一种宛转曲折的美感。
这种婉约的词藻,既能够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沉酣和怀念,又能够与作品的主题相契合,使整个诗篇更具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四、音韵和谐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非常注重音韵的和谐。
《长恨歌》中,他将音韵的和谐融入到句子结构的构建中,使诗句朗朗上口,读起来优美动听。
比如,“万里归人独绣幕,几回天子压香尘”、“今古语音形具备,妃后称觞惟庙祠”,这些句子中的韵脚、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整体节奏感十分流畅。
通过这种音韵的和谐,使作品更加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全诗以玉石山宫内的长春宫为背景,通过描绘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代社会的荣辱悲欢。
《长恨歌》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叙事结构《长恨歌》共有294句,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叙事结构严谨有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开头自序、中部叙事、结尾抒情。
在开头自序部分,白居易通过长春宫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宏大的史诗般的背景,向读者介绍了故事的发生地和主要人物。
在这里,通过对长春宫的描写,诗人以盛大的场面为故事的发生做了铺垫,增加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在中部叙事部分,诗人开始叙述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诗人选用了实景外合的写法,将唐玄宗的重情义和杨玉环的美貌形象重新演绎,同时描绘了他们之间的相知相恋,相濡以沫,相互依偎的爱情故事。
诗人通过描写宫廷生活的点滴,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荣与辛酸,以及唐玄宗自私、奢靡的一面。
在结尾抒情部分,诗人通过对杨玉环的追思和祈祷,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功过得失的反思。
在这里,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通过杨玉环的深情祈盼,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采用了自序、叙事、抒情的叙述手法,将故事的发展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叙事结构严谨有序,达到了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二、艺术特色《长恨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诗中通过对长春宫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唐代宫廷的繁华和辛酸。
全诗以长春宫为背景,通过对长春宫的描绘,展示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长春宫被描绘得如此美丽、富丽堂皇,使读者不禁沉浸感受到了唐代宫廷的壮丽和奢靡。
诗人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也表现出了唐代宫廷的虚荣和荒诞,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生动。
诗中通过对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的叙述,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以女儿国悲恋唐明皇的诗篇,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绝世佳作。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探讨《长恨歌》的价值所在。
一、叙事结构分析《长恨歌》采用对话式叙述,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女儿国国王族与唐明皇之间的爱情纠葛。
整首诗分为七章,分别描述了女儿国国王与唐明皇的爱情和最终的不得圆满的结局。
第一章以“汉家宫阙”为开场,描绘了唐明皇的宫殿和帝王的雄伟气势。
这一章节通过对唐明皇的描写,为后面女儿国国王的出现做了铺垫。
第二章以女儿国国王的登场为开端,描绘了女儿国的风景和女儿国国王邀请唐明皇去女国的情景。
通过女儿国国王的描写,展现了她的聪明美貌和对唐明皇的爱慕之情。
第三章描写了唐明皇的心猿意马,他对女儿国国王的美貌产生了兴趣。
唐明皇对女儿国的景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心想要亲身去女国一探究竟。
第五章讲述了女儿国国王的离别之情,她在唐明皇心里留下了无尽的牵挂。
唐明皇对女儿国国王的离去感到无尽的悲伤,最终导致了女儿国国王的死亡。
第六章以“唳唳黄鹂,啼啼白鸟”为开端,描绘了唐明皇对女儿国国王的思念之情。
唐明皇深陷爱情的痛苦之中,对女儿国国王的想念化作了无尽的悲伤之情。
第七章以“铅华不见于空门”为结尾,揭示了女儿国国王愿意化作黄鸟为唐明皇报仇的壮烈情怀。
这一章节的结尾为整首诗营造出了悲壮的氛围,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动人的句点。
以上从整体上看,《长恨歌》采用了对话式的叙事结构,通过精彩的对白和描写,展现了唐明皇与女儿国国王之间的爱情纠葛。
叙事结构紧扣主题,情节跌宕起伏,层层递进,使整首诗富有戏剧性,引人入胜。
每一章节都有鲜明的主题,各章之间融合紧密,错落有致,为整个故事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艺术特色分析1. 对话式描写《长恨歌》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叙述故事,这种对话式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富有戏剧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诗中女儿国国王和唐明皇之间的对话使得他们的情感表达更加直观真实,读者更容易沉浸感受到两位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起伏。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长篇叙事诗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悲剧故事。
在史诗中,作者以多种叙事手法和艺术手段,勾勒出了杨贵妃一生中的跌宕起伏的经历,既传达了爱情的伟大和悲剧,也抒发了作者对唐朝政治派别的不满。
叙事结构:《长恨歌》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作者采用叠句、重复句式和对偶等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
叙事结构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杨贵妃出生及美貌描写。
描述了杨贵妃的家世和成长背景,揭示出她八面玲珑、机智灵活的性格特点和为了出人头地的心态。
同时,诗中对她的美貌描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特色。
第二段:杨贵妃被选中进宫以及与唐玄宗的爱情纠葛。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杨贵妃在宫中的生活,以及她和唐玄宗相遇、相爱的轨迹。
作者巧妙地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杨贵妃被宠爱所带来的奢侈和扭曲,同时也表达出对唐玄宗放弃国事,专注于娱乐的批判。
这部分的结构相对紧凑,情节也更激烈,以杨贵妃左右逢源、与唐玄宗独处和误解、得知唐玄宗要离弃自己等环节为主。
第三段:杨贵妃身亡及诗人感慨。
这一部分以杨贵妃自杀为结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愤。
诗中描写了杨贵妃自杀的过程,以及唐玄宗被迫宣誓承担责任的情节,又通过回忆的方式对杨贵妃的生平作了总结概述。
艺术特色:1.描写手法丰富。
《长恨歌》采用了叠句、对偶、押韵等多种手法,使得诗歌流畅、令人难以忘记,同时也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杨贵妃美貌和唐朝的文化底蕴。
2.用典巧妙。
在《长恨歌》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汉语成语,使得整个史诗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些典故的运用,也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唐朝的历史文化。
3.描绘人物形象深刻。
无论是杨贵妃,还是唐玄宗,作者都使得角色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杨贵妃的机智、聪明,唐玄宗的颓废和醉心于她的感情,使得整篇史诗更加坚实。
综上所述,《长恨歌》虽然只有十九十八句,却拥有着极其紧密的结构和浓厚的情感体验。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第五十九回。
该回描写了贾宝玉在花园和多情岛上游玩时,与黛玉、芳官、宝琴等人的琴棋书画、嬉戏玩乐的情景。
这一回的叙事结构以贾宝玉与黛玉的亲密互动为中心,通过对琴棋书画、嬉戏玩乐等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从而体现出《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围绕着贾宝玉与黛玉的互动展开。
在这一回中,作者通过详细描写贾宝玉和黛玉在花园和多情岛上嬉戏玩乐的情景,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和默契。
他们一起弹琴、下棋、研究书法,并通过这些活动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通过这种情节安排,作者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贾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亲密互动上,从而突出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细腻的描写细节。
在《长恨歌》中,作者通过详细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贾宝玉与黛玉一起嬉戏玩乐的场景。
作者描写了他们两人一起弹琴的情景,描述了他们轻柔婉转的琴音,详细描绘了贾宝玉的指法和黛玉的眉目表情。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贾宝玉和黛玉的琴音婉转动听,还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
这种细腻的描写细节是《长恨歌》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
另一个《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是音乐化的叙述语言。
在《长恨歌》中,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比喻和修辞手法,使得整个叙述语言具有音乐的美感。
作者用“丝竹聒聒”来形容贾宝玉和黛玉弹琴时的琴声,用“箫笙喧喧”来描绘多情岛上的乐声,用“兰箫直须”来形容黛玉的琴艺。
这种音乐化的叙述语言为《长恨歌》增添了诗意和美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琴声的美妙和乐趣。
通过对《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回通过贾宝玉和黛玉的亲密互动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意,通过细腻的描写细节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们的琴音婉转动听,通过音乐化的叙述语言为整个叙述增添了诗意和美感。
这些特色使得《长恨歌》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独特而精彩的回目。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长达九百多句,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不仅在文学技法上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情感描写和形象刻画上也达到了极为出色的水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一、韵律优美长恨歌以七绝的韵律形式写成,每个小节都是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来叙事,整首诗围绕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展开,以优美的曲调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
长恨歌的韵律非常和谐优美,句句铿锵有力,曲调悠扬动听,给人以深刻而美妙的印象。
二、形象生动长恨歌通过对景物描写的生动刻画,使得爱情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例如诗中写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过对月亮和露水的细腻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身临其境之感,更加带入到杨贵妃、唐明皇的爱情世界中。
三、情感真挚长恨歌作为一首爱情叙事诗,表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情感真挚动人。
诗中的爱情,不仅仅是两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是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政治风貌、官场黑暗等深刻的社会现实。
整首诗情感真挚,措辞优美,充分展现了唐代文学精髓。
四、结构完整长恨歌结构完整,全诗共分十九节,每一节情节发展都完美衔接。
整首诗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每一节又可单独成篇,独立完整,便于阅读。
五、意境深远长恨歌通过对唐朝宫廷生活的描写和爱情故事的叙述,展现了唐朝深如海的文化底蕴。
其意境深远,含义隽永,一方面揭示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遗憾爱情,另一方面又折射出唐代宫廷风貌和历史风云。
六、技巧巧妙长恨歌在艺术创作中运用了许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对仗等,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例如:诗中写到“念奴娇·赋得古原草送别”,运用了“念奴娇”这一典型的唐诗词形式,意境深远,让人思绪万千,满怀悲怆。
总的来说,长恨歌是对唐代爱情的精心刻画和对唐代社会风貌的深入反映,是唐代文学的杰出成就和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今天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分析《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分析《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分析《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歌。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恨在何处?一个皇帝竟无法保全心爱的女子,马嵬兵变,生死离别,昔日共聚的时光是多么美妙,分离之后的寂寞悲伤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唐玄宗本人,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
全诗通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准确把握了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这两个有血有肉、如生的艺术形象。
格调婉转缠绵、凄艳动人。
全诗可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重生男重生女。
”开头六句,叙写杨玉环被选入宫。
接下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
既有“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人之常情,也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失度荒唐,还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艺术夸张。
第二部分写安禄山起兵后玄宗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经过。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
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悲剧。
第三部分,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日里,看到太液池的芙蓉和未央池的柳就想到杨贵妃的容颜,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然泪下。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写夜间唐玄宗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
第四部分写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寻找。
终于在虚无缥缈的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花冠不整下堂来”、“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
第五部分,写杨贵妃的话,极言生离死别之恨难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长恨歌》的艺术美论文摘要《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中的名篇,这也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他曾说过“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长恨歌》更是唐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千百年来被广为传唱的名篇。
我准备结合安史之乱以及诗人白居易的个人生活经历,对《长恨歌》一诗的主题思想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同时想通过对《长恨歌》一诗的情节结构、叙事特点、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对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做以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揭示《长恨歌》这首不朽之作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主题结构特色叙事艺术人物塑造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卒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喜欢白居易《长恨歌》,其实这里面是有原故的,这篇文章是他在做周至县尉时作的,正好我的家乡也在周至,而且《长恨歌》全文曾被毛泽东同志手书,因此我也特别喜欢这篇文章。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以《琵琶行》、《长恨歌》极为有名,下面就《长恨歌》的艺术美谈谈我的看法。
《长恨歌》自问世以来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的读者。
白居易的《长恨歌》可以说是唐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因此,关于《长恨歌》的研究者也是逐年增多。
对于《长恨歌》主题思想的争论一根据我所学和以前老师所讲,对于《长恨歌》的主题研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讽喻说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以讽刺唐玄宗淫乱误国与昏庸不悟为主。
“讥明皇之迷于色而不悟也1[1]。
”二、爱情说认为《长恨歌》是以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为主题的,从而发掘出了人性中的一些美好的、纯真的情感。
三、双重主题说认为《长恨歌》一方面对李、杨二人的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之间的爱情悲剧也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关于“讽喻说”最早的观点应当出自陈鸿的《长恨歌传》。
据其文记载,元和元年十二月,白居易从校书郎调为周至县尉时,陈鸿、王质夫、白居易三人闲暇时一起游览仙游寺,谈起李、杨故事,互相感叹不已。
质夫举酒扵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
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由这一段记载可见,《长恨歌传》是白居易委托陈鸿所做的传文,意对《长恨歌》进行阐释。
陈鸿在《长恨歌传》中认为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这也是对《长恨歌》讽喻主题的最早诠释。
而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一诗的评价则与陈鸿不尽相同。
元和十年,即《长恨歌》创作近十年以后,白居易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2[2]中得意的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作者自述,《长恨歌》乃是一篇风情之作。
白居易在作《长恨歌》时,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自己爱情悲剧的一次祭奠,借诗消愁,感叹人生。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而且“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而白居易写《长恨歌》时,正在经历着一场与心爱之人的生离之痛,愁肠郁结不得排遣。
白居易此时正在热恋着一个名叫湘灵的姑娘,两个人已是海誓山盟,私定终身。
可是受到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白居易并不敢将这段感情公开。
在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时写过一首诗,题名《感情》,透露了自己这段感情的秘密。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对于自己感情的切肤之痛,对于湘灵姑娘无时无刻的思念,白居易只有在写《长恨歌》时才能有感于怀,将李、杨二人的爱情写得感天动地,超越生死。
因此,《长恨歌》结尾时的四句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难道不是白居易对湘灵姑娘的爱情宣言,不是诗人他自己的内心独白吗?所以说,《长恨歌》一诗重在写风情,处处倾注了白居易对李、杨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和歌颂。
同时,也是白居易自己的一次“把酒临风,祭奠远逝的爱情。
”关于《长恨歌》一诗的主题争论,历来也是百家争鸣,并无定论。
下面就对《长恨歌》一诗的艺术特色我做以浅显分析。
结构特色——奔放奇幻、峰回路转《长恨歌》这篇长篇叙事诗共120句,840个字,从结构上可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作者以浓墨重彩的语言描写了李、杨两人的享乐生活,同时也花费了不少笔墨极力刻画了杨玉环的美艳形象。
第二段,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东望都门信马归”。
写安禄山叛乱,将李、杨两人从“尽日君王看不足”的春梦中惊醒,六军行至马嵬坡发生兵变,杨贵妃不幸身死和玄宗李隆基深切的思念之情。
第三段,从“归来池苑皆依旧”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唐玄宗由蜀回到长安,地位发生一落千丈的变化,由一呼百应的君王变成今日连行动都要受到限制的名义上的“太上皇”,面对着落叶满阶,秋雨梧桐,对杨贵妃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
第四段,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
用神话中的蓬莱仙境将李、杨二人的爱情作了进一步的刻画。
全诗的结构曲折而又完整,诗人紧紧抓住了李、杨爱情的主线,以李、杨的相识、分别、思念、仙境寻妃为故事主体,让情节一环一环的连续向前发展,既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每一个大的环节中又有一些小的波澜起伏。
请看:第一段写“重色思倾国”的唐玄宗如何求得杨贵妃的过程。
诗人以巧妙的语言写出了“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说杨玉环是通过选秀而“一朝选在君王侧”的。
这里诗人用寥寥数语就掩盖了杨玉环曾被册封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后来被唐玄宗通过度为女道士从而强行占据的历史真相。
将一个父夺子妻的宫廷丑闻掩盖得不留一点痕迹。
诗人对杨贵妃美貌的刻画丝毫没有吝惜笔墨,她的“天生丽质”竟然达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地步。
作为“重色思倾表现了诗人对唐玄宗沉溺声色荒淫无度的谴责,以至于“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这一段写两人的结合,男欢女悦,如胶似漆。
更是用“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将这种享乐生活的刻画推入到了极点。
紧接着第二段,情节急转直下“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犹如一声青天霹雳将两位主人公从“仙乐风飘处处闻”的青云间抛入万丈深渊。
这一部分包含了杨贵妃香消玉陨和唐玄宗对杨贵妃刻骨铭心的思念。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用顶真的修辞方法使两端衔接紧密,给人以绵绵不绝之感。
唐玄宗从一个大权在握的一国之君突然之间变成了形只影单的孤家寡人,巨大的落差对他的心里肯定产生了不小的刺激。
此情此景之下,他面对着池苑依旧,太液芙蓉,春风桃花,秋雨梧桐,难免要发出“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寂寞宫殿里“孤灯挑尽未成眠”的刻骨思念。
这一段从多种角度,多种侧面对这种相思之情极尽铺陈,渲染。
睹物思人,对景生情,将主人公孤独寂寞的晚景刻画的淋漓尽致。
最后结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情已写绝,话已说尽,似乎这首诗到此为止,已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了。
然而到了第四段,却来了个“忽闻海上有仙山”,以奇异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蓬莱仙境”,竟然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在这一部分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幻境,写出幻境觅妃,托物寄词,重申前世这几个事件。
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杨贵妃如同一枝摇曳于微风之中,霜华冷艳,带着雨露的桃花一般出场,一下子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位卓约仙子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香冷玉形象。
诗的前半段写合、欢,后半段着意突出离、悲,一虚一实,虚中有实,便增3[3]添了许多离奇曲折,给整篇诗歌蒙上了浪漫的传奇色彩。
叙事艺术特色----裁减巧妙、虚实相生在《长恨歌》中,诗人显示了他卓越的叙事艺术功力。
《长恨歌》的叙事艺术不仅体现在她前后连贯,有条不紊的基本要求上,还注意巧妙的剪裁,线索的灵活穿插,恰当的插叙、倒叙、照应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诗人在故事情节上的创造更是发挥了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的创造力。
有人认为唐代传奇对《长恨歌》的叙事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认为这一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是在诗的开头裁去了杨贵妃本为玄宗儿子寿王妃的历史情节,而代之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来解释杨玉环进宫的过程。
诗人这样做的目的何在?按照持“讽喻”的观点角度来看诗人完全没有必要为唐玄宗避讳这一史实。
唯一可以行的通的解释是作者出于作品的艺术结构的需要,即突出李、杨二人爱情的忠贞不渝而决定的。
如果旨在揭漏二人的荒淫误国,这一情节不仅不可以裁剪,而且要加以艺术渲染,从而达到“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的目的。
根据作品的主题取舍材料、结构、故事情节是小说创作的基本方法。
白居易正式遵循着折中叙事艺术的规律写作的。
第二,在细节描写上《长恨歌》在人物肖像、服饰、情态、心理等方面很明显地受到了同时期传奇写作艺术的启发,并加以吸收融入其叙事方法之中。
试看唐传奇《柳毅》3中两段描写龙女的文字,一为在泾阳途中初见之时“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
然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
”一为龙女为钱塘君救回洞庭龙宫“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潼节玲珑。
萧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盈盈,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砀满身,绢縠参差。
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然若喜若悲,零泪如丝。
”再看《长恨歌》中对杨贵妃的形象描写,在刚入宫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及至道士入蓬莱仙境访寻所看到的杨贵妃,听说天子使者来到“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