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合集下载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第一章绪论一、农业资源(p1):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p2):按客观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分类,可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2大类。

如果按资源能否再生和永续利用,可分为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3大类.三、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p5):地域性和节律性;多用性和有限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稳定性和变化性.四、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p15):1、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

2、经济学原理: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互竞原理与市场法则、农业资源中共享资源与公共选择原理、资源利用中的互补和协同的原则。

3、社会学原理:系统原则、人口原则、法制原则.第二章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一、气候的决定因子(p31):太阳辐射、地理、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二、农业气候资源(p32):指作物生长期的长短(气候资源在单位时间内对某些作物生长的限制)、无霜冻期日数、热量和降水量的多少;光照时数、太阳辐射强度和光质状况;以及影响这些资源有效利用的农业气象灾害情况。

三、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p48):1、冷害: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温度下降到低于作物当时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而最终导致严重减产。

防御措施:回避措施、充分利用热资源、采取应急措施.2、霜冻:指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的温度。

迅速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冷害。

防御措施:熏烟法、灌溉法、喷雾法、防护林法、覆盖物法、化学方法增温或减缓降温速率,也可以选用抗旱品种、早熟品种、改良土壤等农业措施。

3、干旱和洪涝:干旱指某一段持续的时间内,降水量比常规的显著偏少.洪涝灾害指降水时间过长或过于集中对作物造成的危害。

防御措施:一是采取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旱涝品种;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工程)。

我国生物质资源分布与利用

我国生物质资源分布与利用

国内生物质的资源分布与利用对于生物质这个词大家都有肯能感到陌生,所以我们先解释一下这个名词,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

它包括、和。

广义概念:生物质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

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如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木材废弃物和动物粪便。

狭义概念:生物质主要是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简称木质素)、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

特点: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

因为生物质中含有能量,因此引伸出生物质能这个词,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国内生物质的资源分布因为生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以在分析生物质资源分布的时候,我们只考虑植物的分布。

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数量巨大,较常见的有秸秆、稻壳、薪材、锯末和甘蔗渣等。

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约为亿t/年,折合标准煤亿t,稻壳5000万t,折合标准煤2000万t ;林业加工过程产生的木质废弃物约2400万m3,折合标准煤150万t ;各种天然薪材的合理提供量为亿t ,折合标准煤亿t。

农业生物质资源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物质资源丰富。

每年的农业生产废弃物的产量约为亿t,到2010年产量可达亿t,可产生12EJ的能量。

农业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

农作物秸秆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的生活用能,其中水稻、玉米和小麦秸秆占到%;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有稻壳、玉米芯、花生壳和甘蔗渣等。

1999年,我国各地区主要农业生物质可利用量的合计总量达亿t。

列前10位的地区是: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黑龙江、吉林、四川、湖北、安徽和内蒙古。

(2021年整理)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

(2021年整理)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的全部内容。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名词解释1.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的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

2.农业气候资源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各种天然物质和能源(光、温、水、气等),以及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能力3.土地资源是是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利用、用以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4.土地资源的评价:是人们对土地利用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宜程度或价值大小的评定。

实质上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评估鉴定。

5.水资源管理的涵义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工作.6.生物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原料、食品及其他效益的生物的总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

7.生物性肥料资源指与植物、人和动物关系密切的有机肥料资源,植物性肥料资源如作物秸秆、绿肥、野生植物等,动物性肥料资源有人粪尿和家畜尿等。

生物性肥料资源具有再生性。

8.废物农用资源化,又称为废物资源的农业利用,是指将具有农业价值的生产性废物和生活性废物作为一种农用资源利用,投入到农业生产体系中。

9.农业资源区域开发25310.农业资源管理指管理者在资源承载力的允许下,以资源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的人类活动所进行的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一系列过程。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PPT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PPT
• 我国是多种大田作物如稻、粟、荞麦、大豆、小豆及虹豆 等的起源地之一。
• 经济作物及果类方面有茶、桑、竺麻、柑橘、荔枝、梨、 枣、杏、李、板栗、樱桃、山檀、杨梅、称猴桃等;还有 许多蔬菜品种、药用植物都起源于我国。
3.有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轮 作制度
• ①南方稻区水旱轮作复种制。一般有麦稻稻、油 稻稻三熟复种轮作,稻棉、稻薯、稻蔗轮作,水 稻花生轮作等。
• 一类是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 薯类、豆类及其他杂粮;
• 二类是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 麻类作物、糖类作物、烟草、桑、茶、果 等;
• 三类是其他作物,包括蔬菜,饲料作物及 绿肥等。
• 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结构是以粮食作物生产 为主体,围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 作物三大门类进行安排,重点在于粮食作 物和经济作物比例的合理安排,各类作物 之间又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 分割的关系。
1)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 我国粮食作物多种多样,有些作物几乎遍 及全国。但由于各类作物所具有的生态适 应性,形成了各类作物的主产区。
• 粮食生产是以地方性自给为主,尽力避免 远距离大调大运。
1.水稻
•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 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近1/3。
• 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分布特点是南方多 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间、套、复种是我 国玉米栽培的主要特点。
• 根据自然生态和间套复种种植制度的不同 特点,玉米划分为6个区:
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套复夏玉米区; 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 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根据全国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分 布,以种植制度的地带性为基础,积温作为 分带的重要指标,我国划分为6个稻作带: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教案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一、农业资源的概念与特征1、农业资源的概念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2、农业资源的类型1)、自然资源:(1)概念: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气、土壤、水等),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条件。

(2)分类(略)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动力源泉。

(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2)农业科技生产力3、农业资源的特征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2)、多用性和有限性3)、整体性和层次性4)、稳定性和变化性二、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来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源泉和主要推动力.B、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C、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还能部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2、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本原理农业资源利用涉及到的原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农业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一个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

A、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B、人口经济原理与收益递减律C、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三、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方法1、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其研究的基本目标,是要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而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农业资源的利用、配置和管理上,既要从微观入手,又要从宏观把握全局.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采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稳步提高,并在开发利用中切实贯彻国家有关保护珍惜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法规、政策。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Introduction to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ubtropical Agri-bioresources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华南农业大学与广西大学联合共建,2011年3月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实现了广东省属高校中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最高平台,是一个地方或单位科技实力的体现,该实验室以农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作物育性发育与遗传改良、作物抗逆与养分高效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具有鲜明的学科优势、区域优势和研究特色,建设好该实验室对提升我省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Approved by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fo 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ubtropical Agro-bioresources (hereinafter refe rred to as “the State Key Lab”) was established in March, 2010 under the coo peration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and Guangxi University, wit h a breakthrough as the first state key laboratory in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an colleg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 state key laborator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highest platform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hina, reflecting tec hnological prowess in a certain district or institution. The major research area of the State Key Lab contains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as: conservation and ut 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resources, crop growth and genetic improve ment of fertility and crop resistance and nutrition efficient use. With a distinct discipline advantage, regional advantage and unique research feature, the State Key Lab plays a promoting role in furthe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s of Guangdong Province.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作物遗传育种学、果树学和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3个国家重点学科,在作物新种质创建,野生稻、亚热带果树、林木和药用植物等资源收集与保育,杂交水稻的育性控制相关基因克隆与分子机理,根系养分高效吸收的机制及其遗传改良等方面,保持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稻瘟病模式病害系统的遗传学研究、杀虫植物资源研究及功能成分利用等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生物资源与利用总结

生物资源与利用总结

1,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价值与用途的遗传资源、生物体、种群,生态系统及其中的任何组分的总称。

2,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3,生物质资源:是指绿色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及其衍生物,既是生物物质的总称,又是生物能量的总载体。

4,生物资源的根本特性(1)生物资源的再生性:再生性是生物资源的根本属性。

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生物所具有的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的能力。

(2)生物资源的可解体性:生物资源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而导致某些生物种类减少以至灭绝的特性。

〔3〕生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生物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

〔4〕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

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是人类进展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

〔5〕生物资源的未知性:目前有很多生物人类还不知或不完全知道其价值;即使现在已经认识、开发的生物资源,也不是完全清楚其所有的价值。

〔6〕生物资源获取的时间性:不同生物种类,获取有用物质的时间不一样。

〔7〕生物资源的可引种驯化性:野生生物资源可以通过人为的引种驯化而成为家养生物。

生物的引种驯化,不仅可以解决野生生物资源获取的困难,而且可以拯救、保护濒危物种,扩大分布区,提高产量。

〔8〕生物资源的不可逆性:生物资源属可更新自然资源,在天然或人工维护下可不断更新、繁衍和增殖;反之在环境条件恶化或人为破坏及不合理利用下,会退化、解体、耗竭和衰亡,有时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9〕生物资源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变动性。

相对稳定的生物资源系统能较长时间保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平衡,并对来自内外部干扰具有反响机制,使之不破坏系统的稳定性。

但当干扰超过其所能忍受的极限时,资源系统即会崩溃。

5,对生物资源进展科学管理的原那么和方法:(1)使开发利用与物种恢复增殖相协调(2)利用生物资源的强度和开发速度不能超过生物资源的生态耐受能力(3)不能破坏生物资源的复原和再生特性,使之不致出现衰退与灭绝。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全球农业领域共同的难题。

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开始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基因改良基因改良是将外源基因或通过基因突变等技术手段导入到制种物种中,以达到改良作物性状或提高作物抗病性、耐旱能力等目的的技术手段。

目前,基因改良技术已广泛用于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改良中。

例如,现在常见的Bt玉米,就是通过导入一种名为杆菌Bt的细菌基因,使得作物对玉米螟等害虫具有了天然防御能力,从而削减农民的灾害损失。

此外,通过基因转化技术,还可以增加作物中的某些营养元素,如维生素C、铁元素等,使得作物更好地满足人类身体健康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相对于传统育种,基因改良具有更快、更准确、更高效的特点。

二、无毒农药传统的化学农药不仅会对作物造成危害,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例如,利用生物制剂防治作物病虫害,就是一种常见的无毒农药方式。

这种方法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进行防治,不会对作物产生任何危害,而且还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避免化学农药对人体产生的潜在风险。

三、农业生物技术治理生物技术可以帮助实现有组织的农业发展,减少和管理不良的农业实践。

例如,利用实时传感器和轮廓相机监测作物生长情况,结合追踪天气变化,可以准确判断作物在农产品产量、质量,以及施肥、灌溉等的管理,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物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使用生物技术防治作物病虫害也有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气候和劣质脆弱经济体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四、粮食加工和保质期延长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还可以在作物产后使用,从而使得加工和储存更干净、安全。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中的双分子接合技术,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从而使得进口时更加健康和营养。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物种质利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技术。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和创新利用,既可以促进植物品种改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满足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新品种的需要,也为未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首先,进行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挖掘必须从宏观策略和相应的战略指导方向入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挖掘方案,利用不同的挖掘方式挖掘生物资源,筛选出农业生物的实用性和适应性的基因,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返工、再育种等方式,以期获得新品种和改良品种。

其次,要完善基因库建设,将分类学、分子技术、遗传学、细胞学、组织培养等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物原资源的监测和研究中,全面考察农作物的归类及遗传多功能性,构建生物种质研究的数字化研究体系,为今后多品种联合应用和以及实施生物技术原资源保护奠定基础。

此外,也需要进行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充分发挥种质基因组改
造技术,把种质资源利用起来,以及利用临床诊断、分子测序、微生
物学等技术,通过在农作物种质及其环境条件中搜索差异性基因,开
发农业新型商品性状品种,以满足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促进农作物
的种质资源的持续发展。

本篇论文英语写作对于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进行了
简要介绍,包括宏观策略、基因库建设以及创新利用这三个重要方面。

如果在实际中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农业生物资源中,就可以改善农作物
的质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的不断发展需求。

生物质资源及其利用技术分析

生物质资源及其利用技术分析

生物质资源及其利用技术分析摘要:目前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下跌,给新能源的开发带来了压力,但不能因此就放松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新能源大多数是以电的形态进入市场,唯有生物质制油、制气才可以替代石油天然气。

因此,不应该放松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发攻关。

生物质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清洁可再生资源,以其可再生性、永续性、多样性、对环境友好性和对人类的亲和性等重要特点而倍受人们青睐,本文对其进行具体分析:1生物质能的了解生物质能分为多种,其中包括固体生物质、木炭、城市固体废弃物、生物液态燃料和沼气等,这些物质在经过绿植光合作用之后可以转变为一些燃料。

这些燃料根据其能够被大规模替代常规化石能源,可以将生物质能分为两种,分别是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

传统的生物质能主要是来自于农村,这些基本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具有生活用途,主要是一些秸秆、稻草和畜禽粪便等;这种生物质能基本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常见和常用。

现代生物质能是可以大规模代替能源的一些矿物质的生物能,这些生物能在发达国家比较常见。

2生物质能的特点生物质能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再生,这也是其与传统的化石能源之间最大的区别,所以生物能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和重视。

总结起来,生物质能的特点主要有:2.1生物质能在燃烧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危害很小生物质能在燃烧时虽然也会产生CO2,但是这些CO2可以被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进而没有CO2可以被排放到大气中,这就使得大气中CO2含量得到控制,进而能够将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同时生物质能中含有的硫量非常少,所以在燃烧后也不会产生很多的危害其他,对环境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2.2生物质能的含量十分巨大,而且属于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只要有阳光和绿色植物同时在的情况下,发生光合作用就会产生生物质能,所以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多种树和草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还能够为人们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生物质能材料。

2.3生物质能具有普遍性、易取性的特点生物质能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并且其价格也比较便宜,并且很容易采颉,整个过程非常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也比较低。

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保的措施

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保的措施

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保的措施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产业之一,而农业资源的利用和农业环境的保护则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保的措施,以期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一、高效利用农业资源(1)优化土地利用。

土地是农业的核心资源,合理的土地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可采取措施包括推广精细化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合理划分土地用途等。

(2)科学施肥。

合理的施肥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采用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利用微生物生物肥料、科学调配肥料种类和用量等都是有效的做法。

(3)节约用水。

水资源在农业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改进灌溉方式、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等来实现节约用水,不仅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还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推进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1)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设计,实现农作物、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产物物质能量流及其循环利用。

通过农作物残茬还田、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的有效利用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往复。

(2)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指基于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人工合成的农业投入品,而通过生物、生态学和机械化等手段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品质的农业生产方式。

推广有机农业可以降低农产品的农残含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农业生态环保(1)生物多样性保护。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重视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保护生境、合理利用农药、设立保护区域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2)农药和兽药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农药和兽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但滥用这些化学品则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农民应遵循农药和兽药的使用指导,选择绿色环保型产品,科学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农业废弃物处理。

农业废弃物的治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

可通过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科学进行有害物质的处理、推广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手段,有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 2023重点研发指南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 2023重点研发指南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 2023重点研发指南一、研发背景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是指农作物、果树、蔬菜、畜禽、水生动植物等资源的遗传基础和多样性,是农业生产和品种改良的重要基础。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保护和利用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发挥生物种质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成为当前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研发的重点。

二、研发目标本指南的研发目标是挖掘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及其潜在利用价值,推动创新利用现有的农业生物资源,加强对稀有、濒危、野生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我国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利用。

三、研发重点1.农作物重要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对农作物重要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挖掘和评价,包括从野生亲缘资源中筛选耐逆性、抗病虫害性、高产性等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并将其运用于杂交育种和基因改良,提高作物品种的抗逆性和经济效益。

2.果树、蔬菜等特色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果树、蔬菜等特色种质资源的挖掘和保存工作,探索其在抗逆性、品质等方面的优秀性状,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

3.畜禽、水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加强对畜禽、水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深入研究其遗传变异及其在养殖、渔业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推动畜禽、水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稀有、濒危、野生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强对稀有、濒危、野生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开展生态学调查与保护研究,探索其在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品种改良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5.优良基因资源的鉴定与开发加强对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中的优良基因资源的鉴定和开发,推动其在改良现有品种和创新杂交组合中的应用,为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品质和产量提供重要支撑。

6.种质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共享推动种质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共享,建立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加强资源共享与交流,促进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保护。

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1980
禽畜排泄物(干重,亿吨) 亿吨油当量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7
1999
2000
禽畜排泄物生物质能量增长趋势
10
城市生活垃圾
年产出量约1.5亿吨,约合1500万吨油当量,并以每年10%左右 的增长率递增
(3) 用途广泛
利用生物质可以生产清洁燃料,如生物酒精、生物柴油等 可以用于开发出适应未来市场且环境友好的生物基产品
如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生物质精细化学品等 生物质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与环境友好
22
二、利用生物质资源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趋势
3.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1)缓解能源危机,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 (2)促进林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
总生物量 (亿吨) 153~ 166 36~40 62~66 40~42 15~18 9~12 6~7 1~2 2~3 3~4 15~18 8~9 3~4 4~5
可获得生物量(亿吨/年) 6~7(用材、防护、特有和能源林)
3~3.5(采伐剩物和死木清理)
1.8~2(抚育修枝)
1~1.2(抚育间伐)
0.2~0.3(抚育)
要原料
➢ 杜邦公司将2010年销售额的25%定位于生物质产品
➢ 生物质资源将有可能替代化石资源成为所有化学品的来源 18
二、利用生物质资源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趋势
2.生物质资源的特点
(1) 资源丰富 (2) 品种多样 (3) 用途广泛
19
2.生物质资源的特点

利用农业副产品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利用农业副产品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利用农业副产品进行资源循环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业副产品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农业副产品包括稻草、麦秸、玉米秸秆、棉花秆等,这些废弃物在传统农业中往往被焚烧或者堆放,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将这些农业副产品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其中,利用农业副产品进行资源循环利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例如,稻草和麦秸可以用于生产纸张、生物质能等;玉米秸秆可以用于生产饲料、生物质能等;棉花秆可以用于生产肥料、生物质能等。

这些利用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新的资源。

在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种利用方式应该是长期的、可持续的,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选择利用方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可再生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等。

总之,利用农业副产品进行资源循环利用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通过合理的利用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新的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应用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化石能源已经逐渐走向枯竭,开发并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其中,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主要讨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一、生物质资源的概念所谓生物质资源,就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为基础的天然材料或能源。

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更新快、再生性好、环保等优点。

生物质资源主要有植物、林木、养殖、农业和生活废弃物等。

二、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技术目前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化工利用技术、生物制品利用技术和生态环境利用技术等。

1、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是指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作为能源。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热能利用技术、生物质电力利用技术和生物质沼气利用技术。

其中,生物质沼气利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以养殖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沼气池发酵,可以获得沼气和高价值肥料。

2、生物化工利用技术生物化工利用技术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原料,通过生物转化和化学合成等过程,生产出各种基础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医药化学品等。

生物化工利用技术具有资源可再生、产品可降解、环境友好等优点。

其中,生物质乙醇生产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

3、生物制品利用技术生物制品利用技术是指将生物质作为原料生产各种生物制品,包括食品、饲料、化妆品、生物药品等。

生物制品利用技术具有生物可降解、营养丰富、生态安全等优点。

其中,食品和饲料加工技术是生物制品利用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如将生物质制成蛋白粉、鱼粉等,用于食品加工和畜牧养殖。

4、生态环境利用技术生态环境利用技术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原料,通过生态制造和再生利用等方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质能源生态利用技术、生物质工程生态利用技术和生物资源保护技术等。

其中,生物质炭制备技术是生态环境利用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生物质的炭化处理,可以获得具有高活性和吸附性能的生物质炭,用于土壤改良和水源保护等。

农业资源利用区划

农业资源利用区划

一、农业资源利用区划1、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与属性有哪些?答:农业自然资源是为农事活动或农业生产提供原料或能量的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农业经营对象的生物资源,如森林资源、作物资源、牧场和饲料资源、野生及家养动物资源、水产渔业资源和遗传种质资源等。

另一类就是仅为农用生物提供载体或生长的环境,本身并没有物质生产功能,如土地资源、农业气候资源等。

农业自然资源的属性:1)整体性: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也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形成一整体。

2)稀缺性:稀缺性是资源最基本的属性。

这是因为资源具有单向流动的特征,即资源只能是供,社会系统的需求是受体。

而作为供体的资源总是被消耗的,只要是被消耗,随着资源量断减少,而稀缺性则日趋明显。

农业自然资源绝大部分属可更新资源,伹仍表现稀缺的征,当社会的需求大于资源再生能力,就会出现供需不平衡,并随着差距的拉大而加剧。

3)地域性:资源的地域性,即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作为对环境适应的果,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生态适性,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在最适分布区内,生物生产力和济产量最高。

4)层次性: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层次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某一种资源而言,对这种资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和利用。

甚至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多种资源及其环境的总体规律,以了解在系统或生物圈的水平上资源的开发对大区域、互于整个地球环境的影响,从而改善资源经营管理方法,提高环境质量。

5)多用性:一种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即具有多用性,这是自然资源又一重要属性。

6)国际性:有些自然资源却由国际共享(如公海中的自然资源)。

此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后果往往会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而影响其它国家,因此国际间签定了许多协议和公约来协调这方面的工作。

7)竞争性:资源的竞争性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常见的自然资源和利用方式

常见的自然资源和利用方式

常见的自然资源和利用方式自然资源是指人类所依赖的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

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方式。

1. 水资源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人类可以通过建设水库、引水渠等方式对水资源进行利用。

水资源的利用可以分为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方面。

此外,水资源还可以用于发电、灌溉、渔业等。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矿物质和地下含有的各种矿藏。

常见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石等。

矿产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是采矿和提炼。

这些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3. 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基础。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种植、城市建设、工业用地等。

农业种植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供粮食和农产品;城市建设可以用于住宅、商业、交通等设施;工业用地则用于工厂和企业的建设。

4. 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自然界中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雨、太阳辐射等。

气候资源对农业、能源等方面的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人类可以通过利用气候条件进行农作物的选择和种植,以达到最大化农产品的产量。

此外,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依赖于气候资源。

5.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指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包括陆生动物、海洋生物等;植物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农作物等。

生物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食物供应、药物研发、生物能源等方面。

人类可以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常见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人类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些资源进行利用,以满足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林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林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林业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森林生物的干预、管理和利用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的一门技术。

作为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林木育种、森林保护、木材加工等方面。

在森林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林业生物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林木育种林业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常规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精细调控和改变,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例如,通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特定的基因修饰或删除,能够使得林木免受虫害和病害的侵袭,生长速度加快等。

这可以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木材品质,从而推动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森林保护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森林受到日益严峻的威胁。

林业生物技术在森林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林业生物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通过基因编辑、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研发了一批具有高抗性、抗植物病害的新品种,如超级松、抗斑点松、抗松树毛盘孢等。

研究表明,这些新品种不仅能提高森林生产力,还能减少农药使用,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三、木材加工木材加工是林业的重要环节之一。

林业生物技术在木材加工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利用生物技术可以使木材的性能、外观、耐腐蚀性等方面得到提高,从而使得木材的价值得到提升。

例如,研究表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木材的物理、化学、机械特性,使其耐磨、耐火、隔音等性能得到提升。

此外,利用生物技术还可以改变木材的颜色、纹理、光泽等外观特性,使得木材质感更好,更加美观。

总结:林业生物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基因编辑、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林业生物技术将会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章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第二章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荞麦等
一年两熟到三熟
双季稻或双季稻加 冬小麦热带ຫໍສະໝຸດ 滇、粤、台的南部 和海南省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干1湿、地降区水的来干源湿状况
分布地区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
湿3润、地降区水的时年>8空降00分水m布量m
秦岭淮河以南,东北东 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植被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 >4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 原东南部
3、农业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 1)总体特征
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具有明显 的二重性,即总量上是资源大国,人均上是资 源小国。人均占有量少是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 一大劣势,特别是决定国计民生的耕地人均量 过小与淡水供应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两个约束性的稀缺资源。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 总体特征可概括为,①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 量少;②.优质资[较小,劣质资源比重较大; ③资源种类齐全,组成结构良好;:④资源空
(4)长江中下游区
本区是我国人口最稠密、农业自然资 源最丰富、水土资源相对协调、农业生 产最发达的地区、虽然人均耕地不多, 但由于各种农业生产因素方面的优势, 本区的耕地复种指数、粮食单产,人均 粮食等指标皆居各区之首。
(5)华南区
本区以南亚热带气候为主。土地总面 积虽小,但农业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尤 以生物资源为特色。由于山地广阔、平 原狭小、土地垦殖率很低、人口众多及 灌溉不发达,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在各 区中为数最少。
第二章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 点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第一节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概述
1、农业自然资源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 1)南北跨越纬度很大,热量条件地带性差异明
显 2)位于全球最大大陆之间,季风气候异常发达 3)地形起伏多山,深刻影响水、热、土等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最突出的问题是地少人多。
15.11.2020
10
•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种植业生产结构,在今 后一段时间内.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 他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仍将保持在接近 8 :1:1的水平上。
• 经济作物的增长,发展也要受到粮食作物 的制约,还要受到消费、流通渠道、加工 能力的约束等,经济作物比例也不能过度 增大,发展过程中需考虑经济规律和价格 政策的作用。
15.11.2020
8
一、种植业资源概况
• 我国种植业由三大类作物组成:
• 一类是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 薯类、豆类及其他杂粮;
• 二类是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 麻类作物、糖类作物、烟草、桑、茶、果 等;
• 三类是其他作物,包括蔬菜,饲料作物及 绿肥等。
15.11.2020
9
• 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结构是以粮食作物生产 为主体,围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 作物三大门类进行安排,重点在于粮食作 物和经济作物比例的合理安排,各类作物 之间又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 分割的关系。
• ②北方棉、麦换茬轮作和麦田的间、套、复种耕 作制。华北平原通常采用春玉米间作大豆(第一 年),冬小麦套种夏玉米,再间作夏大豆(第二 年);冬小麦后复种夏玉米或夏大豆,次年再与 棉花地换茬轮作;谷子、大豆间套作;花生、甘 薯、土豆间作玉米,花生间作芝麻,高粱间作黑 豆等。
15.11.2020
14
二、种植业的区域分布特点
• 我国是多种大田作物如稻、粟、荞麦、大豆、小豆及虹豆 等的起源地之一。
• 经济作物及果类方面有茶、桑、竺麻、柑橘、荔枝、梨、 枣、杏、李、板栗、樱桃、山檀、杨梅、称猴桃等;还有 许多蔬菜品种、药用植物都起源于我国。
15.11.2020
13
3.有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轮 作制度
• ①南方稻区水旱轮作复种制。一般有麦稻稻、油 稻稻三熟复种轮作,稻棉、稻薯、稻蔗轮作,水 稻花生轮作等。
5
第五章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 第一节 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利用 • 第二节 草地资源的利用 • 第三节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15.11.2020
6
第一节 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 布特点及利用
• 一、种植业资源概况和区域分布特点 • 二、种植业资源区域分布特点 • 三、种植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15.11.2020
11
二、种植业生产的特点:
• 1.人多耕地少,继承和发扬了精 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广大农业 科技人员在吸收传统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从选育良种、因土种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 等方面形成了一套主要农作物高产稳产和低成本 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通过精耕细作,可以发挥 土地的增产潜力。
大家好
第五章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15.11.2020
2
• 生物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 提供原料、食品及其他效益的生物的总称, 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包括各种动物、植物、 微生物,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自然历史的产物。
15.11.2020
3
生物资源通常包括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
• 植物资源按照其外貌特征和环境的不同, 又可以划分为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生 植物资源及栽培植物资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11.2020
12
2.地域辽阔,农作物种类繁多,品 种资源丰富
• 我国东南部属湿润、半湿润区,雨热同季,适宜于大量作 物的生长,是农业集中的富饶区域;而在西北部,属干旱、 半干旱区,由于雨量较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农业生产 相对较为落后,但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 我国的种子植物约有2700属、3万多种之多,世界上现 有被子植物的木本属有95%在我国可以见到。
• 我国的春小麦区产量差异大,有相当部分 单产较低,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春 麦区还有发展潜力,可逐步扩大春小麦的 生产。
15.11.2020
19
3.玉米
• 玉米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的主要粮食作 物之一,同时也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 和食品工业原料。玉米是粮食作物中仅次 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作物。
• 动物资源又可划分为森林动物、草原动物、 水生动物和家禽家畜等资源。
15.11.2020
4
•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生产,是人们利用 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太阳能和农业自然资 源进行直接和间接的积累、转化和利用, 提供人们所需的各种农、畜、水产品。因 此,农业生产是以生物资源为中心。
15.11.2020
• 我国的小麦栽培几乎遍及全国,种植面积 仅次于水稻。小麦划分为8个产区:
黄淮平原麦区;北部麦区;西北麦区;东北 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长江上游麦区;华南麦 区;西藏高原麦区。
15.11.2020
18
• 小麦是北方的主要高产稳产作物,但北方 冬小麦区需适当调减一部分晚熟低产麦田;
• 南方冬小麦区在基本稳定面积的条件下, 局部地区要适当调减;
1)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 我国粮食作物多种多样,有些作物几乎遍 及全国。但由于各类作物所具有的生态适 应性,形成了各类作物的主产区。
• 粮食生产是以地方性自给为主,尽力避免 远距离大调大运。
15.11.2020
15
1.水稻
•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 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近1/3。
• 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分布特点是南方多 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15.11.2020
7
• 我国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 带和寒温带,气候条件复杂,适宜多种农作物的 生长,有着极丰富的种植业资源。
• 种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产业部门, 种植业生产一般是指粮、棉、油、糖、麻、烟、 茶、桑、果、菜、药、杂类作物等。这些农产品 不仅是人类的能量来源,而且也是动物的能量来 源,通过人类、动物和微生物利用、消耗、循环、 运转着,其生产过程连续不断。
15.11.2020
16
根据全国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分 布,以种植制度的地带性为基础,积温作为 分带的重要指标,我国划分为6个稻作带:
• ①华南双季稻作带,
• ②华中单双季稻作带
• ③华北单季稻作带
• ④东北早熟稻作带
• ⑤西北干燥区稻作带
• ⑥西南高原稻作带
15.11.2020
17
2.小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