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

合集下载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隐性课程 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 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 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 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 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语文课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
……
3、仪式教育 通过十岁生日、入团、入党、开 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各种仪式, 精心组织设计,力求规范长效, 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激 发对生命成长的自豪感,培养积 极的生命价值观,唤起对未来生 活的美好憧憬。
4、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的 重要载体。学校要重点发展绿色环保社团、 生物科技社团、心理互助社团、体育健身社 团等,指导学生广泛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 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进而欣赏和热爱生活。 小学阶段要大力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 兴趣小组,逐步培养小学生参与、组织社团 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生命的探究 兴趣,丰富学生对自然、生命的认识。
• 在国家意识教育过程中,要把国家观念、 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 点内容。
• 国家观念教育——以增进学生的爱国情 感为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在世 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自觉维护国家的荣 誉、利益和尊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英雄的伟大人格和民 族气节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作为中国 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 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 产党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和创造 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 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 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 人文传统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 人文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认识 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 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吸纳中华民 族注重和谐的文化精神,引导学生构建 和谐的人际关系;热爱民族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了解 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继承中华 民族的人文传统。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
1. 2. 3. 4. 5.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促进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能力的形成 着力开发与建设校本课程 建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拓展型学习,学生因该能够: • 拓展和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 • 拓展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形成选择学习、自我规划 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和各做的能力。 • 发展兴趣爱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 格,具有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的精神 • 适应时代的变化,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个性化的基础
3. 评价的形式与结果
① 评价的形式 ② 评价的结果
(二)对教师的评价
1. 评价的要求
① ② ③ ④ ⑤ 课程实施计划的合理性 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层次性和适切性 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程度 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投入程度 在实施、开发和建设拓展型课程过程中其专业水平的 提高程度 ⑥ 课程目标的达成
科目 学科类科目 组(以兴趣 活动、阅读 活动为主) 实践活动类 科目
模块或主题 由若干兴趣活 动和阅读活动 的模块或主题 组成 由班级文化和 班队活动、自 我服务与公益 劳动、社区服 务与社会实践 的模块或主题 组成 由若干专题教 育模块或主题 组成
说明 属自主拓展课程,由 国家、学校开发。 学生自主选择。 属限定拓展课程,由 学校设计实施。 学生限定选择。
1. 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2. 教师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 (四)积极推进信息科技在课程实施中的应用
八、课程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1. 评价的要求
① 差异性和层次性 ② 限定性和自主性 ③ 社会性和校本性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doc文档]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doc文档]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社会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工具,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和人际交流的简明语言,对社会大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

在上海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情况下,上海的青少年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比较完整的基础数学教育,得到基本数学素养的哺育。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难学”,曾经困扰着许多学生;“数学—筛子”,对数学教育目标产生了很大的干扰。

因此必须积极推进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切实改变数学难学的状况,突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教育宗旨,更加重视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必须通过加强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降低形式化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需求等,来落实普及数学教育的要求。

新编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述为《标准》),是在一个时期内进行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依据。

下面我们围绕《标准》的贯彻和使用,讨论几个话题。

话题1:《标准》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是什么?《标准》关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在总体上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这里所说的“打好基础”,涉及到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单纯接受和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也不是仅仅要求会算、会画、会推理。

通过数学学习所要形成的“基础”,包括有基本的、长期起作用的数学知识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算、画图、推理、交流以及使用计算机(器)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抽象概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数式运算以及数学探究、交流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对数学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的“基础”,是数学基本素养的应有之义。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沪教委德【2005】21号)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沪委〔2004〕11号),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现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实际,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上海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需要培育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

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
思考二:拓展型课 程“新”在那里?
3、在实施拓展型课程中,不少学校、 教师认为:
拓展型课程=选修课程
思考三: 拓展 型课程=选修课
程?
4、《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在理论及
实践上对学校、教师应有所指导。
思考四:“纲要”如 何体现“指导”,有 利于实施,而不是框 住手脚?
5、课程实施要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备的课程。
二、关于课程目标
1、目标层次与目标体系:
分 阶 总目标 段 目 标
小学 初中 高中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2、目标内容(小学阶段)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各 自感兴趣学 习领域的一 般规律和特 殊规律,了 解自己的兴 趣爱好,具 有初步的选 择意识……
拓展型课程
社会参与开发课程 学校开发课程
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
解读:关于“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 ”
一、关于拓展型课程的定位
⒈按不同需求夯实不同基础的课程; ⒉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⒊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⒌必须修习与可供选择相结合的课程; ⒍拓展基础型课程并为研究型课程作准
第二部分
认识:拓展型课程的继承与发展
拓展型课程在选修课程基础上的继承 与发展:
1、不仅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养,还关 注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拓展型课程
社会性的发展 个性特长的培养
选修课程
2、关注与基础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之间 的联系,关注三类课程的整体性










普陀区小学拓展型课程

普陀区小学拓展型课程

普陀区小学拓展型课程管理实施常规要求(征求意见稿)普陀区教育局教育研究室二○○九年一月目录一、导言 (2)1.课程定位 (2)2.课程理念 (2)3.小学阶段目标 (2)4.课程设置 (2)二、全面理解课程实施的价值 (3)三、确立科学务实的工作策略 (3)1.整体设计策略 (3)2.整合实施策略 (3)3.小步积累策略 (3)4.点面分层推进策略 (3)5.激励评价导向策略 (4)四、关于课程实施方案编制 (4)1.实施方案体例说明 (4)2.实施方案使用建议 (4)五、关于科目群建设 (5)1.科目开发与设置要求 (5)2.科目与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5)六、关于实施管理与过程指导 (5)1.科目实施管理 (5)2.科目实施过程指导 (6)七、关于课程评价设计与实施 (6)1.课程评价设计 (6)2.课程评价实施 (6)八、关于质量保障机制建设 (6)九、关于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 (7)1.学校教研活动组织 (7)2.学校教研活动实施 (7)附件1:自主拓展科目设计模板 (8)附件2:自主拓展活动设计模板 (9)附件3:自主拓展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1—2年级) (10)附件4:自主拓展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3—5年级) (11)一、导言1.课程定位拓展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发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2.课程理念⑴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⑵拓宽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⑶拓宽学习渠道,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⑷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能力⑸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3.小学阶段目标⑴在广泛参与各学科领域的活动过程中,尝试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有选择地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浅显的现象和规律,初步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萌发某方面的兴趣爱好。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沪教委德【2005】21号)的制定,旨在落实《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XXX、X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沪委〔2004〕11号),并且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以下是该指导纲要的内容概述。

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上海需要培育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研究、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惯。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

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

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全员参加并在活动中自主发展的课程。

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的实施,提高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类课程指导纲要(草案)》和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活动课程课程标准(草案)》、《高级中学活动课程课程标准(草案)》,吸取本市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市中小学办学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纲要。

一、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活动课程是中小学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一样,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

设置活动课程是转变传统教育方式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体实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活动课程的主要作用是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活动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动手和动脑能力,发展兴趣和特长,全面提高素质。

其内容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层次性。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办学条件和本地、本校的教育发展规划,科学地安排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

活动课程一般由5部分组成,其内容与要求如下:1.校班会活动通过校会、班会(包括少先队及共青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遵纪守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指导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体育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所爱好并选择参与的各类群体活动、竞技体育训练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如田径、球类、体操、水上运动、棋牌类、国防体育、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体育活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发育,培养团结协作、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的目的。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试行稿”)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试行稿”是在“讨论稿”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几易其稿,最后由专家审定而付印的。

“试行稿”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期望使语文课程更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能切实改变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

现在,小学一年级已全部使用新“课标”、新教材,明年,六年级将全部使用新“课标”、新教材,后年,高一年级将全部使用新“课标”、新教材。

未全部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学校、年级,也将在语文课程活动中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试行稿”编写者的理想,理想的实现,还是要靠师生的共同探索。

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在这几年新教材试验过程中已经反映出来了。

为了使学校、社会对新“课标”有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特确定一些话题对“试行稿”作解读。

[话题一]“试行稿”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那么课堂教学将处于怎样的地位?关于“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试行稿”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这一表述首先肯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中的地位——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主渠道,也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得”。

学生从不识字到识字,进而进入阅读天地,逐步地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将口语表达转化为书面语表达,并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文的课堂教学;随着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步地增加文化积淀,提高思辨、鉴赏能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价值观,主要也是通过语文的课堂教学。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全文)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全文)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精神,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旨在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建设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

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包括那些内容,拓展型课程对孩子的成长有那些好处等等,这是许多家长和社会所关心的。

现就拓展型课程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1.为什么要设置拓展型课程?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应该具有超前的培养意识,要随时根据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未来教育作出的预测,调整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课程。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而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

拓展型课程正是着眼于这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作为重点,努力改变学校教育“千人一面,万人同一张课程表”的培养模式,改变基础教育课程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

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拓展型课程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人才设置了学习通道。

拓展型课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兴趣和爱好、需要和追求。

学校通过三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既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具备坚实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全文)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全文)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精神,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旨在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关于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的

关于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的
思考二:拓展型课 程“新”在那里?
3、在实施拓展型课程中,不少学校、 教师认为:
拓展型课程=选修课程
思考三: 拓展 型课程=?选修
课程
4、领导的意图:
要求制订的《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在 理论及实践上对学校、教师有所指导。
思考四:“纲要”如 何体现“指导”,有 利于实施,而不是框 住手脚?
新课程方案精神
关于《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 的研究
市教研室
顾谦正
2003、11、4
汇报的内容:
●第 一 部 分 关于对“纲要”研究的思维过程
●第 二 部 分 拓展型课程的继承与发展
●第 三 部 分 关于“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 (征求意见稿)
简介
第一部分
关于对“纲要”研究的思维过 程
一、思考的几个问题
1、新课程方案对拓展型课程提出要求:
初 中
学习领域的一般规律 和特殊规律。初步具 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爱好,自主选择适合自身 发展的课程,具有某些个 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
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具有 审美情趣以及社会责任感, 关心祖国前途、社会发展、
定向选择的能力和适 验,初步形成某一方面的 科技进步,初步形成健康的
应社会的能力…… 兴趣爱好或个性特长…… 个性特长和良好的个性心理
择和适应社会的能 爱好或特长并使其得到进
力……
一步的拓展或深化。
总目标
学 生 个 性 和 社 会 性 的 逐 步 达 成
三、课程结构
1、拓展型课程结构的设计思路 ⑴兼顾整体性与阶段性
统筹规划12年的课程设置,根据不同的学 段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现学生的不同年 龄特征。 ⑵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⑶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三)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意见,以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核心,从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 课程内容适度强化文言诗文的学习 汉语知识的学习不求系统,让学生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重在 提高语言应用的能力 三类课程设置: 基础型课程 (全体学生,渗透研究性学习能力) 拓展型课程 (高中选修) 研究型课程(主要融于“综合学习”之中)
• 写作 1、对有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不同学生不同标准(日常评价) 3、建学生写作档案 4、课用等第、评语等
• 口语交际 1、参与意识、情感态度及实际能力 2、对各类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 综合学习 1、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不同学生不同标准 3、鼓励非常规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保障措施
1、教师素养 1)学识修养方面 2)独立处理教材能力 3)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能力 4)较强的设计练习的能力 5)作业处理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7)写字上花工夫
(一)课程定位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 在目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 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 求的意义,其中最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 如果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 学”,那么,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 学”以及“将会怎样去学”。这四个问题是完整的学习过程的必要 的构成部分,是与学习者休戚相关的。其中,“应学什么”的逻辑 前提是“为什么而学”,“为什么而学”的问题是历史地形成的, 而不是先验地预成的。

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假设干意见

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假设干意见

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假设干意见(试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一、明确课程功能定位,提升课程育人作用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要紧依据是《上海市一般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一般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份,旨在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进展学生的不同基础、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治理和选择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的自我进展方向。

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有利于落实学校育人目标、表现治理者的办学思想、增进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拓展;有利于学校依照自身特点吸收和内化国内外先进教学体会,形成办学特色。

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课程结构的整体熟悉、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手腕、完善教学方式、积存并迁移教学体会,增进教师的专业进展。

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有利于学生通过选择学习,学会自主选择与自我计划;有利于学生丰硕学习经历、激发学习情感、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组成。

限定拓展课程包括专题教育、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紧由国家、地址和学校负责建设,学校负责选择与实施;自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及各类爱好活动和阅读活动,要紧由学校负责计划与实施,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本意见的“学校拓展型课程”特指自主拓展课程。

二、明确课程建设要求,形成课程建设标准1.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属学校课程建设范围,应表现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思想,依照学校的育人目标及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学校条件、学生需求等要素,制定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统领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2.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应做到门类完备、活动(科目)品种丰硕,具有必然的系统性、较强的选择性和相对的稳固性。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5.27•【字号】沪教委基[2014]54号•【施行日期】2014.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沪教委基〔2014〕54号)各区县教育局: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对中小学开展各类专题教育的要求,提高本市中小学校课程领导力,探索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的有效经验,我委联合有关部门对中小学专题教育的内容要求进行系统梳理,并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自2014学年度起试行,请认真落实。

各区县和中小学整合实施专题教育的有效经验,请及时报我委基础教育处,以便推广辐射。

联系人:金莉莉;联系电话:23116707附件: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4年5月27日附件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进一步整合中小学专题教育课程资源,加强对专题教育教学和评价的专业指导和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挖掘中小学专题教育的丰富内涵,努力将专题教育纳入课程改革全过程,使专题教育成为学校坚持全面质量观,创新课程教学活动,提高办学水平的载体;使专题教育实施过程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引领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课程设置(一)课时安排中小学专题教育一般安排在拓展型课程的课时内进行,平均每周1课时。

各学段专题教育可根据课程计划要求自行安排,课时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社会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从1998年开始酝酿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颁布,为了与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现将就有关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作简要的说明。

一、新《标准》是怎样的一个文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标准》是有关音乐课程建设的文件,它表达了政府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科的定位、性质、目标、内容与要求,并针对课程实施中重要问题提出了意见。

《标准》是音乐教材编写、音乐教学及其评估的基本依据,因此,《标准》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纲领性的一个文本。

二、《标准》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标准》是由市教委教学研究室,汇集了从事本市音乐教育方面研究的高校教师、市区教研员、中小学教师中的精英,历尽四年的时间,反复调研、查阅并吸纳国内外学校音乐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形成的。

编制组对该文本进行了几十次的修订,并通过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审查。

《标准》的框架结构由五大部分组成:一是导言、二是课程目标、三是课程设置、四是内容与要求、五是实施建议,每一部分由若干条目组成。

课程目标有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两个条目。

内容与要求中分三个阶段:小学阶段(一至二年级)与(三至五年级),初中阶段有(六至七年级),每阶段分别按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表述,同时提供探究型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和内容示例。

上述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为全体学生及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大地空间和有选择地学习音乐而设置的。

实施意见有教材编写、教学建议、学习训练、评价意见和保障措施五个条目组成。

四、《标准》的实施使学生在音乐方面有哪些受益?这次课程改革总的定位是大众化的基础教育,基本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学习音乐的权利,在音乐的能力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标准》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做到“爱音乐、能表演、会编创”,从中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建设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

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包括那些内容,拓展型课程对孩子的成长有那些好处等等,这是许多家长和社会所关心的。

现就拓展型课程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1.为什么要设置拓展型课程?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应该具有超前的培养意识,要随时根据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未来教育作出的预测,调整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课程。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而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

拓展型课程正是着眼于这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作为重点,努力改变学校教育“千人一面,万人同一张课程表”的培养模式,改变基础教育课程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

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拓展型课程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人才设置了学习通道。

拓展型课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兴趣和爱好、需要和追求。

学校通过三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既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具备坚实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拓展型课程有那些特点?⑴拓展型课程扩大了课程范围,具有广域性。

在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在缩短,职业选择的变化周期在缩短的情况下,拓展型课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传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扩大了课程范围:更注重提供与先进文化、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更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广泛接触科学、技术、社会与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更注重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满足学生的需求。

⑵拓展型课程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具有选择性。

以往学生学习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无需学生选择,学生也无法选择,而且课程的设置较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拓展型课程的开设给了学生有较充分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通过一系列自主选择修习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选择中,学会认识自我与社会,认识自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

⑶拓展型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具有层次性。

拓展型课程的宗旨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拓展型课程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均有相应的课程内容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并逐步形成健康的个性。

4.学生不学拓展型课程行吗?上海市中小学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

基础型课程是为落实国家对中小学生共同基础要求而设置的,它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其特征是基础性和系统性。

因此基础型课程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较强,主要形成学生共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方法、基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研究型课程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基于生活经验与课程资源的学习能力为目的。

通常,研究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一定的课题、项目,参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和应用知识,体验和感悟学习,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是为研究型课程的学习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能力、经验与方法。

拓展型课程在基础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所处的位置,如果用比较通俗的话语说,就是用左手牵着基础型课程,用右手牵着研究型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深广度、综合性以及应用性等方面加以拓展,对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训练等方面加以强化,为学生兴趣发展和个性的形成提供了课程保障。

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学生在完成一定的拓展型课程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要求后,方可毕业。

因此,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每个中小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5.拓展型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学生是学习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从一个自然人真正成长为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就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约束和自主创造。

拓展型课程是以基础型课程的知识与能力作为生长点,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个性打下不同的基础,就象建造不同层次的高楼,需要打下不同的基础桩一样。

目前,拓展型课程已列入上海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它将使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更好的落实,使全体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得到充分发展。

拓展型课程对学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好处: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型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内涵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智力的片面发展;着眼于学生有个性、有差异的发展,而不是全体学生同一个“模式”的发展;着重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

在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校要根据各个年龄层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开设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拓展型课程,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拓展型课程为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创设了平台,使学生各取所需,让学生自主选择修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主体意识。

⑵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在新课程的设计中,期望学生通过基础型课程的学习,掌握通性、通法、通则等体现可再生长的基础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能力,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扩展知识,提高阅读与交流表达、科学探究、问题解决、运用信息技术、团队合作、自我规划等一般能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规定,所有中小学生除了学习规定的基础型课程外,还必须进行有关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并要求达到一定的考核要求才允许毕业,这样才算完成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全部课程的学习。

在课程安排上:小学1-5年级每周分别有5节兴趣活动课、专题教育及班团队活动,每学期有1-2周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

初中阶段每周分别有5-6节学科类、活动类、专题教育及班团队活动,每学期有2周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

高中阶段每周分别有7-14节学科类、活动类、专题教育及班团队活动,每学期有2周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

学校在课时安排上,不能随意增减拓展型课程的课时,在实施中还要通过评价措施的制定,保证拓展型课程的开设。

因此,拓展型课程在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同时,同样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有个性、有差异地发展。

⑶有利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和不同智能的组合”每个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拥有多种智能,学生与学生的差别在于所拥有的智能和组合不同。

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因素不同,每个学生在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状态不尽相同。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生涯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寻找适合个人智能组合的学科和技艺,使学生发现适合自己智能状态的职业机会。

开设拓展型课程有助于学生选择特别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

在拓展型课程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实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想法,学生能够探索他们在基础型课程中不一定会被发现的兴趣和能力,使教育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

⑷有利于学生社会化拓展型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养成,并使其和谐统一。

为此,拓展型课程要更多地关注主体意识的形成,更多地关注学生人格和潜能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养成,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使学生社会化,理解并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拓展型课程就是要开辟各种渠道,以一种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意义的方式,把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经验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及文化等多方面结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专长,增强自信心,成为各个岗位上有用之才。

6.拓展型课程在学校里包括那些内容?拓展型课程的内容涉及语言文学、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体育与健身、艺术、综合实践八个学习领域。

拓展型课程的科目包括学科类、活动类、专题教育类三个科目组。

学科类科目组包括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指定的除综合实践学习领域外的其他七个学习领域的各学科课程,以及由七个学习领域延伸、综合或拓宽而形成的其它学科课程。

活动类科目组包括各类兴趣活动、阅读活动,以及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社团活动、学校文化活动与班团队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活动。

专题教育类科目组是指学校依据国家指定的专项教育内容而设置的科目。

通过设置学科类课程,使向某一方面发展的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满足。

如有意在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需要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课程中加以发展,一方面提供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同时在校本课程中还提供围绕理科发展方向的拓宽或加深等内容,使学生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学校提供的课程范围内有序的加以选择学习。

通过设置活动类科目组,向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经历和为学校、社会作出个人贡献的机会,提供接触和职业有关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与学习态度,探索个人对职业的期望。

7.拓展型课程要考试吗如何进行学习评价拓展型课程的学习评价要贯串于拓展型课程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使学习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现和发展个性潜能的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

拓展型课程的学习评价应视学生和课程的不同,在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等方面采取多种方法,以适应拓展型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特点。

⑴学校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观察,学习感受的交流,学习情况的记录,学习作业的分析,以及通过各种形式的问卷和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等有关方面的过程证明、记录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