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屈服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屈服准则
§ 4-1屈服准则的意义:
屈服是弹性变形的终了,塑性变形的开始。
屈服点是一个方向性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屈服点以下为弹性变形区,在该区域,随着应力增加,变形量也不断增加,应力和应变的量不断积累,如果积累的量不超过屈服点,一旦卸载,应力和变形又回到原处。
如果积累的量超过了屈服点,材料性质则发生了质的变化,卸载之后,应力和变形都不会回到原处。
材料内部有残余应力,也有不可回复的塑性变形。
屈服点是材料性能上的一个转折点或者说分界点。
屈服点以下的变形特点是线性、单值、可逆,屈服点以上的变形特点恰恰相反,非线性、非单值、不可逆。
因此,屈服点以下是弹性力学研究的范围,而屈服点以上是塑性力学研究的范围。
从弹性方面说,它是弹性变形的极限,是强度的最高峰,由此构成了强度理论,从事结构研究的人绝对不能接近这一值,他们的活动范围是小于该值。
从塑性加工讲,屈服仅仅是塑性变形的开始,一切塑性加工必须从这一点开始,由此构成了屈服准则。
因此可以说,强度理论和屈服准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必须联系起来看,质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下,若s σσ=1,对于结构而言,构件已经失效。
对于塑性加工,例如拔丝加工刚刚开始。
我们已 经学过第三
]
[31σσσ≤-、第四强度理论
])()()[(2
12
132
32
2
21σσσσ
σσ-+-+-0≤,将第三、第四强度理论综合起来,可以
写成C f ij ≤)(σ;和这两个理论相对应的屈服准则可以写成C f ij =)(σ,由此可见,屈服准则可以定义为:当各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时,质点才进入塑性状态。
因为它是在解塑性力学问题时,除力学、几何、物理方程之外的补充方程,故又称塑性方程。
屈服准则是各应力分量之间的一种组合关系,这种关系是无限的,所发不能用有限的实验去穷属它,而只能在理想化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有限的实验支验证它,在逻辑学上叫有限归纳,所以,到目前为止,屈服准则的本质仍然是分析(推理)型的。
实验验证仍在进行,或许到了某一限度会有突破。
§ 4-2 有关材料性质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 连续:材料中没有空隙、裂纹。
二 均质:各质点性能一样。
三 各向异性: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不一样。
四 各向同性: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一样。
五 理想弹性材料:弹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成线性的材料。
六 理想塑性材料: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
进入塑性状态后应力不再增加可连续产生塑性变形。
七 变形硬化材料:塑性变形时产生硬化的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后不断增加应力才可连续产生塑性变形。
八 刚塑性材料:在塑 性变形前象刚体一样不产生弹性变形,而到达屈服点后不再增加可连续产生塑性变形。
§ 4-3 屈雷斯加(Tresca )准则
一 定义:材料质点中的最大剪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材料产生屈服。
二 数学表达式:c =-21σσ ; c =-31σσ; c =-32σσ;当已知1σ、2σ、3σ的值,且有321σσσ≥≥时,则屈雷斯加(Tresca )准则可写成c =-31σσ;更为简单。
从莫尔圆方面讲,莫尔圆的最大直径达到一定值时材料屈服。
三 屈雷斯加(Tresca )准则的优缺点:
1 优点:一阶线性,数学上处理非常方便,尤其是已知1σ、2σ、3σ的值时,且有
321σσσ≥≥时,则屈雷斯加(Tresca )准则可写成c =-31σσ。
2 缺点:该准则不考虑2σ,在理论上不完整,如果1σ、2σ、3σ的值未知是,不能确定
321σσσ≥≥时,数学上处理不一定方便。
四 常数C 的确定:屈服准则应该适用于任何应力状态的组合:故可用简单的材料试验测定常数C 。
1 单向应力状态:单向拉伸则有0;321===σσσσs ; 则s c σσσ==-31。
2 纯剪应力状态:k k
-===3210σσσs k c σσσ===-231; s k σ2
1=
这是
一个很重要的结论,C 只与材料有关,只与变形历史有关。
这一准则是法国人Tresca1864年研究土力学时,通过对挤压的研究提出的。
§ 4-4 密席斯屈服准则(Mises)
一 定义:当材料质点的应力状态的等效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材料就会屈服。
二 数学表达式:C =-+-+-=])()()[(2
12
132
322
21σσσσσσσ
三 优缺点:
1 优点:全面考虑了三个分量1σ、2σ、3σ,并且从应力到能量在数学上比较严谨。
2 缺点:二阶非线性,数学上处理比较复杂。
四 常数C 的确定: 1单向应力
状态:有0
;321===σσσσs ;
s C σσσσσσ
σσσ===-+-+-=
12
132
32
2
21])()()[(2
1;
s C σ=∴
2 纯剪应力状态:;;0;321k k -===σσσ
s C k k k k σ==--+++-])()0()0[(2
12
2
2
;
s C k σ==∴
3; k=
s s σσ577.03
1=
k s
3])()()[(2
12
13232221==-+-+-=
σ
σσσσσσσ
五 物理意义:1924年Henky 阐明了Mises 准则的物理意义,这就是当材料的质点内的单位体积上的变形能达到某临界值时,材料屈服。
Nadai 则认为,Mises 准则的意义是八面体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材料就屈服。
即:s στ3
28=
§ 4-5 屈服准则的几何表达---屈服表面和屈服轨迹 一 应力空间的屈服表面: 1 应力空间:
1) 定义:以三条主应力为坐标轴构成的空间叫应力空间。
2) 应力空间的点与变形体内质点的应力状态一一对应。
变形体内任意点的应力状态为
()321σσσ,按此值可以在应力空间中确定一个点p ,p 点的坐标为()321σσσ,
反之,在应力空间中有一点,就可以确定一个应力状态,因此,应力状态与应力空间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 应力空间中的应力球张量:
1) 等倾线的定义:与每一个坐标男的夹角都相等 直线叫等倾线。
2) 应力空意味等倾线的意义:等倾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一个球张量。
在应力空间第一卦限中作等倾线ON ,在ON 线上任取一点M ,M 点的坐标分别为()321m m m σσσ,它们在三条坐标轴上的投影为:ασcos 1
OM m =; βσcos 2OM m =;
γσcos 3OM m =; 因为在等倾线上γβα==;所以有: 32
1
m m m σσσ==;M 点表
示一个球应力状态,是一个应力球张量。
由于M 点的任意性,可以确定ON 轴上的每一点
都是一个球张量。
3 在应力空间中应力偏张量的表示:
在应力空间中,任意点p 代表着一个点和应力状态,坐标为()32
1
σσσ,矢量p o
同
样代表这点的应力状态,将p o
向ON 投影得OM ,则OM 等于OP 各分量在ON 上的投影之和,即OM =++γσβσασcos cos cos 321 1c o s c o s c o s 2
2
2
=++γβα ; 又γβα== ; 3
1cos cos cos =
==γβα;
OM =++)(3
132
1σσ
σ;
又2
32221σσσ++=
op ;
=
-=2
2
OM op MP 2
32
12
2322
2
1)
(3
1)(σσ
σσσ
σ++-
++;展开合并同类项而后配
方得:=
MP σσσσσ
σσ3
2])()()[(3
12
13232
2
21=
-+-+-
p o
代表一点的应力张量,M O 代表点的应力球张量,M O p o P M -=代表该点的应力
偏张量。
在应力空间中,=
MP 3
2σ=
3
2s σ时材料就会屈服。
4 应力空间中的屈服准则轨迹: 1) Mises 屈服轨迹:
过p 点作垂直于ON 的平面,由O 点到平面上所有的点的矢量向ON 投影都为OM ,以M 为圆心,以MP 为半径,作圆,圆上的每一个点到M 的距离都等于MP ,圆上所有点
所代表的应力状态的偏张量的模都为MP =
3
2s σ,所以圆上的点表示屈服应力状态。
过p 点作ON 的平行线PQ ,以PQ 为母线作圆柱面,则该圆柱面上的每一点ON 的距离都等于MP ,以O 点到圆柱面上各点的矢量所代表的应力张量的偏张量的模均为
MP =
3
2s σ;所以柱面上每一点都代表屈服应状态。
在圆柱面内部的点所表示的应力张
量的偏张量的模都小于MP =
3
2s σ,都表示弹性应力状态。
对于刚塑性材料,s σσ=而
不能大于s σ。
因为无更大的反作用力,点不会跑到圆柱而的外面。
2)Tresca 屈服准则轨迹:
Tresca 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式为:s σσσ=-21 ; s σσσ=-31; s σσσ=-32; ① s σσσ=-21; s σσσ±=-21 ;
首先讨论s σσσ+=-21 当01=σ时,s σσ-=2; 得点(0,-s σ);当02=σ时;s σσ=1;是点(s σ,0)
; 所以,s σσσ+=-21是一条过点(0,-s σ)和点(s σ,0)的直线。
在空间是过点(s σ,0,0)、点(0,-s σ,0)的一个平面。
② s σσσ-=-21
当01=σ时,s σσ=2; 得点(0,s σ);当02=σ时;s σσ-=1;是点(-s σ,0); 所以,s σσσ-=-21是一条过点(0,s σ)和点(-s σ,0)的直线。
在空间是过点(-s σ,
0,0)、点(0,s σ,0)的一个平面。
③ s σσσ=-21平面的特性:21112
1)()(σσσσσσσσ-=---='-'m m ; 由此可见s σσσ=-21与应力球张量无关。
所以s σσσ±=-21两平面与ON 轴无交点,平行于ON 轴。
所以s σσσ±=-21在空间分别是过点(-s σ,0,0)、点(0,s σ,0)和过点(-s σ,0,0)、点(0,s σ,0)而且都平行于ON 轴的两平面。
同理可证s σσσ=-31在空间是过点(s σ,0,0)、点(0,0,-s σ)的一个平面和过点(-s σ,0,0)、点(0,0,s σ)的一个平面。
而s σσσ=-32,在空间是过点(0,-s σ,0)、点(0,0,s σ)的一个平面和过点(0,s σ,0)、点(0,0,-s σ)的一个平面。
这些平面都平等于ON 轴;且两相交,形成一个以ON 为轴的正六棱柱面。
3)Mises 准则和Tresca 准则的关系:
在应力空间中,令点(s σ,0,0)为A 点,向量OA 的模为s σ,向ON 轴投影为
OM s s ==
σασ3
1cos ;
OM s =σ3
1是A 点应力状态的应力球张量,
A 点的应力偏张量应力为=
-
2
2
3
1s s σσ3
2s σ,即过A 点的棱与ON 轴之的距离为
32s σ。
并且棱与
ON 轴平行。
而Mises 圆柱面的母线与ON 轴的距离或圆柱面的半径为
3
2s σ;
所以棱和圆柱面必定重合,也就是说,棱在圆柱面上,同理其它棱也在圆柱面上。
因此,六棱柱面是圆
柱面的内接六棱柱。
六棱柱面代表Tresca 准则,圆柱面代表Mises 准则,Mises 准则是外接于Tresca 准则这个棱柱面上的圆柱面。
二 π平面上的屈服规迹: 1 π平面
1)定义:在应力空间中,过原点且垂直于ON 轴的平面叫π平面。
2)π平面的方程:因为π平面过原点,其球张量为零,所以有式:0321=++σσσ。
3)π平面的特点:π平面上的任意点都表示一个应力偏张量。
因为它过原点且垂直于ON 轴,其上的每一点向代表球张量的ON 轴投影都为零。
2 π平面上的屈服规迹:
1)轨迹:Mises 准则在应力空间中的轨迹是以ON 为轴的圆柱面,Tresca 准则是以ON 为轴内接于圆柱面的下六棱柱。
π平面垂直于ON 轴,所以与圆柱面的母线垂直,也与六棱柱的棱垂直,所以,六棱柱和圆柱面在π平面上的投影分别是圆和内接于圆的正六棱柱。
2) π平面上的屈服轨迹更清楚地反映屈服准则的性质
在应力空间中,任意矢量向π平面投影,若投影 端点在屈服轨迹上,则表示该点应力屈服,若不在屈服轨迹上,则该点应力在弹性价段。
3)主轴与轨迹的关系
①三根主轴在π平面上的投影互成120°角,将主轴负向也投影到π平面上,把π平面分成6个60 °角的区间,六个区间的轴迹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三条轴的投影将两个轨迹平均分为六份,每份都相同)。
所以一个区间上的轨迹就可以表示整个屈服轨迹的性质。
②π平面上的三条主轴的正负投影代表单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偏张量。
③60 °角的有平分线是纯剪线。
如1σ和3σ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OL 上的每点的坐标为(1σ,3σ)。
因此有31σσ=∴31σσ-=∴⎥⎦
⎤
⎢
⎣
⎡-11σσ是纯剪应力状态,因此为纯剪线。
4)两轨迹的关系
两个轨迹在三条主轴上是一致的,即在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两准则是一致的,在纯剪线上两准则差距最大。
三 两向应力状态时的屈服准则
在应力空间中,Mises 屈服准则为一圆柱面,Tresca 准则为一六棱柱面,它们共同的轴是等倾线ON ,它们的轴是等倾线ON ,用σ1οσ2平面去截这两个柱面,σ1οσ2平面不垂直于ON 轴,所以,所截图形一定为一个椭圆和一个内接六边形,下面求这两个轨迹的方程和图形。
1 Mises 准则:
因为σ1οσ2平面过原点O ,所以,σ3=0,代入s σσ=,整理后得: 2
2
2212
1s σσσσσ=+- (1) 化为标准椭圆方程:
由上式可知:A=1; B=-1; C=1; 所以A=C; 由些得:
4
πα=
, 2
24
cos
4
sin
=
=π
π
,
2
112
32
2σσσ'-
'=
(2) 2
112
32
2σσσ'+
'=
(3) 将(2)和(3)代入(1)式得:2
2
2
2
123s σσσ='+' 12322
2
2
2
21='+
'
s
s
σσσσ
由此可看出:椭圆的长半轴为:s σ2, 短半轴为:
s σ3
2
标准方程为:
1)
3
2(
3)
2(2
222
2
1='+'
s s σσσσ (4)
由此可知: Mises 准则在σ1οσ2平面上,且一个椭圆。
另外,σ1οσ2平面过原点且垂直于3σ轴,所以3σ在σ1οσ2平面上始终为零。
2 Tresca 准则的方程与图形
将03=σ代入Tresca 准则得:s σσσ=-21 s σσ=2 s σσ=3 1) 讨论s σσσ=-21
s σσσ=-21 s σσσ±=-∴21
s σσσ=-21是过点),0(),0,(s s σσ-的直线。
s σσσ-=-21是过点),0(),0,(s s σσ-的直线。
2)讨论s σσ=2
s σσ=2 s σσ±=∴2分别是过点),0(s σ和),0(s σ-且垂直于2σ轴的直线。
3)讨论s σσ=1
s σσ=1 s σσ±=∴1分别是过点)0(,s σ和),0(s σ且垂直于1σ轴的直线。
s σσ=2和s σσ=1所表示的直线分别相交于点),(s s σσ和),(s s σσ--。
六条直线构成的Tresca 准则的图形是椭圆的内接六边形。
四 两轨迹的意义:
1轨迹内部的点表示材料处于弹性状态,轨迹上的点表示材料质点的应力状态处于塑性状态。
对于理想塑性σ1οσ2平面过的点不会落到屈服轨迹的外部。
2 在六个接点处,两准则是一致的,A 、E 、G 、K 点表示单向应力状态,C 点表示双向等拉应力状态,I 点表示双向等压应力状态。
3除了以六点之外,两准则都 不一致,差别最大处在B 、D 、F 、H 、J 、L 等六个点上,其中F 、l 两点表示纯剪应力状态(一拉一压,绝对值相等)。
在这六个点处,两准则的差距最大,差值为0.155。
4 Mises 轨迹在外,而Treseca 准则在内,表示按Mises 准则需要更大的力才能使材料屈服。
§4-6中间主应力的影响 一两准则的区别
Mises 准则和Tresca 准则无论从公式还是从图形上,都可以看出差别很大,其根本区另是Tresca 不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而Mises 准则则考虑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
认为中间主应力对材料的屈服有贡献。
贡献究竟有多么大,为此引入了Lode 参数。
二Lode 参数
1参数形式:2
22
2
2
3
13
123
12
13
213
12
23σσσσσσσσσσστττμσ-+-
=
---
-=
-=
2参数的性质:与应力球张量无关(因为两准则不受平均应力m σ的影响)。
3 参数的变化:当321σσσ>>时,2σ在1σ━3σ之间变化,当12σσ=时,1=σμ,当
32σσ=时,1-=σμ,所以,当2σ在1σ━3σ之间变化时,σμ在1━-1之间变化。
三 用参数表示Mises 的准则
2
23
13
12σσσσσμσ-+-
=
2
2
3
13
12σσμσσσσ++
-=
∴ 代入s σσ=得:
s σμσσσ
2
3132+=-,令
2
32σ
μβ+=
,则,Mises 准则可写为:s βσσσ=-31。
由此Mises 准则化成了Tresca 准
则的形式,β表示2σ的影响。
四 两个准则的比较:
两个准则相比较实质上是讲讨论β,对于Tresca 准则β始终是1,对于Mises 准则β则随2σ而变化。
当12σσ=时 ; 1=σμ; 2
32σ
μβ+=
=1
当32σσ=时;1-=σμ;2
32σ
μβ+=
=-1
当2
3
12σσσ+=
时; 2
23
13
12σσσσσμσ-+-
=
= 0; 3
2322
=
+=
σ
μβ
因为2
3
12σσσ+=
是平面变形,而平面应变在π平面上的投影为纯剪线,两准则的差别最
大处。
所以平面应变状态时β=1.155。
因为Mises 准则在平面应变时β=1.155,Tresca 准则
β=1,所以平面应变状态下两准则的差别最大,相差15.5%。
五 两准则的统一形式
s βσσσ=-31;对于Tresca 准则β=1,对于Mises 准则β=1~1.155; 令k =max τ则2
2
131max s
k σσστ=
=-=。
k 231=-σσ也一种统一形式,对于Tresca 准则2
s k σ=,,对于Mises 准则
s s
k σβσ)577.0~5.0(2
==。
§4-8屈服准则的实验验证
两准则除了六个点之外,都不一致,相差最大值为15.5%,哪个准则更符合实际呢?需要验证。
自1926年以来,这项工作一直在进行,实验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仅讲金属管拉--扭复合载荷法,即P —M 法。
一 实验原理:
如图金属薄壁受管拉--扭复合作用。
2
3
12
2
τ
σσσσ+-±
+=
=
2
242
12
τσσ+±
; 02=σ
1对于Tresca 准则 s στ
σ
σσ=+=
-2
2
314 2
2
2
4s στ
σ
=+ 1)(
4)(
2
2
=+s
s
στσσ是标
准的椭圆方程。
若取X=
s
σσ; Y=
s
στ时,方程的长半轴为1,短半轴为
2
1。
2对于Mises 准则 将
3
1σσ=
2
2
42
12
τ
σ
σ+±
和02=σ都代入σ或将τσ,代入σ得:
2
2
2
3s στ
σ=+ 1)(
3)(
2
2
=+s
s
στσσ
若取X=
s
σσ; Y=
s
στ时,方程则为1)
3
1
(
)(2
2
2
=+
Y X 的长半轴为1,短半轴为3
1。
所
以在X 、Y 构成的平面中,Tresca 准则和Mises 准则是两个不同的椭圆这两个椭圆的长半轴相,而短半径不同,若实验近哪个椭圆,则那个椭圆则更接近实际。
二 实验方法
1 认真准备试件,尽可能做到各向同性。
2 作拉伸试验,实测s σ值(主要是要获取
s
σσ和
s
στ的值)。
3在试件上加一定的扭矩,产生一定的τ。
4 加拉力P ,并将P 值不断增加直至材料屈服。
5 测量P 值,扭转角φ、伸长量L ∆、并作记录。
6 将P 、φ、L ∆转换成σ、γ、ε。
7 由σ、γ、ε求出σ、ε,
8在σ、ε平面上作σ---ε曲线,并找出假想屈服点。
9 求出屈服时的
s
σσ和
s
στ的值,从而在
s
σσ和
s
στ构成的平面上得到一个点。
10 改变加载路线,重复以上步骤可得到另外一个点。
如此可求得许多个实验点,看这些点更接近哪个准则,由此验证两个准则。
§4-8应变硬化材料的屈服准则
Tresca 准则和Mises 准则是各向同性前提下提出的,所以是各向同性材料屈服准则,对于刚刚屈服还未硬化的材料是适用的,对于硬化材料是不适用的。
屈服是应力作用的结果,所以屈服准则还可以统一写成C f ij =)(σ的形式,屈服轨迹的中心位置和形状由
C f ij =)(σ确定,轨迹的大小由C 确定。
由于材料硬化,所以C 由原来的常数变为变量(C
的值不断增加),同样由于材料变形,由各向同性变化为各向异性,使得)(ij f σ发生了变化,所以材料变形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屈服准则的大小和形状都在不断变化。
这样的屈服准则称为后续屈服准则也称后续屈服表面或轨迹。
也称加载表面。
后续屈服准则是很复杂的,到今还处于假说之中,目前最常 用的假说各向同性硬化假说。
一各向同性假说
1假说:材料硬化后还保持各向同性。
2 形状: 因为材料硬化后还保持各向同性,所以屈服轨迹的中心位置和形状不变,仍然为圆柱面和内接正六棱柱,在π平面上是圆和圆的正内接六边形,只是常数C 在不断变化,所以,该假说的屈服轨迹是同轴的不断扩大的圆柱面和内接的正六棱柱面,在π平面上为不断扩大的同心圆和圆的内接的正六边形。
二 C 的假说
1 单一曲线假说:)(εf C =; )(εf 与材料的性质有关,与应力状态无关,因此可以由单向拉伸确定,实际上,C 是我们以后要讲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这种假设已经部分地被证实,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2 能量条件假说:C 是塑性变形功的函数,与应力状态和加载路线无关,这一假说得到了更多的证明,更具有一般性。
但是这种函数关系比较复杂,使用起来极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