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
发酵工艺学 复习提纲
发酵工艺学复习提纲啤酒一、中国啤酒工业发展历程。
啤酒是以优质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大米、酒花等为辅料,经过制麦、糖化、啤酒酵母发酵等工序酿制而成的一种含有C02、低酒精浓度和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
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酒种之一。
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简史:中国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古代啤酒。
中国近代啤酒是从欧洲传入的,第一家现代化啤酒厂是1903年在青岛由德国酿造师建立的英德啤酒厂,从1902年到1949年的40多年中,中国只建立了不到10个工厂,年产啤酒近1万t。
从1949年到1993年,我们用43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啤酒第二生产大国。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啤酒工业得到迅猛发展,2001年啤酒产量为2274万吨,2002年啤酒产量达到2386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
二、啤酒的分类。
1、据工艺分类可分两大类:以德国、捷克、丹麦、荷兰为典型的下面发酵法啤酒;以及以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的上面发酵法啤酒。
2、根据是否巴氏灭菌分为:生啤酒/熟啤酒。
3、根据麦芽度可分为:8o啤酒/10o啤酒/12o啤酒/14o啤酒/18o啤酒。
4、根据色泽可分为:黑啤酒/黄啤酒/淡色啤酒。
啤酒种类:啤酒种类很多,有生啤酒、熟啤酒、低醇啤酒、果味啤酒等。
生啤酒:又叫鲜啤酒,这种啤酒不经过杀菌,具有独特的啤酒风味,采用的是硅藻土过滤机,菌不能被滤掉,因此其保质期一般在3-7天。
酒中活酵母菌在灌装后,甚至在人体内仍可以继续进行生化反应。
纯生啤酒:是采用无菌膜过滤技术,滤除了酵母菌和杂菌,使啤酒避免了热损伤,保持了原有的新鲜口味。
最后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无菌灌装,避免了二次污染,保质期可达180天。
啤酒种类。
熟啤酒:普通啤酒都是要杀菌(巴氏杀菌),杀了菌之后叫熟啤酒。
因为酒中的酵母已被加温杀死,不会继续发酵,稳定性较好。
干啤酒:使用特殊的酵母使剩余的糖继续发酵,把糖降到一定的浓度之下,就叫干啤酒。
低醇和无醇啤酒:利用特制的工艺令酵母不发酵糖,只产生香气物质,啤酒的各种特性都具备,滋味、口感都很好。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局部腐蚀2、市乳3、食品工艺学4、无菌包装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单宁的加工特性?2、罐头杀菌工艺条件表达式是什么?如何合理选择杀菌工艺条件?3、冰淇淋生产中,产生收缩的原因是什么?4、真空封罐时,在什么情况下要补充加热?5、生产甜酥性饼干和面包用油有什么要求?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1、食品干制前的水分含量为87.8%,干制品水分含量4.2%,干制品和复水后的干制品沥干重为3.3kg和14.8kg,计算它的干燥率和复水率?2、今有1000kg含脂率为3.1%的原料乳,欲使其脂肪含量为3.5%,应加脂肪含量为32%的稀奶油多少?六、综合题(15分)生产面包对面粉有什么要求?如不符合如何改良?试设计一次发酵法生产主食面包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三、名解释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食品罐藏2、集中腐蚀3、异常乳4、酸性极限PH值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果胶的加工特性?2、根据食品的PH值,食品可分为哪几大类?3、热杀菌罐头为什么要冷却?冷却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奶油加盐和压炼的目的是什么?5、分析归纳焙烤用的原辅料对酵母发酵起什么作用?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1、在标准大气压下真空封罐时,食品温度为85℃,真空室的真空度应为多大才不会产生瞬间沸腾现象?(85℃时的饱和蒸汽压为57.8(Kpa))2、今有1000kg含脂率为3.5%的原料乳,因含脂率过高,拟用脂肪含量为0.2%的脱脂乳调整,例标准化后的混合乳脂肪含量为3.2%,需加脱脂乳多少?六、综合题(15分)生产韧性饼干对面粉有何要求?如不符合,如何改良?试设计韧性饼干生产的工艺流程,并写出工艺条件。
三、名解释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大豆蛋白的溶解度2、泡沫体3、冰淇淋4、排气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在果蔬加工中,为什么要用铝制品或玻璃器皿而不用铁制品?2、在加热过程中,肉的颜色和蛋白质有何变化?3、在制蜜饯过程中,硬化处理的目的及原理是什么?4、淡炼乳和甜炼乳在生产工艺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巧克力制品在商品保藏期内会有哪些变化五、计算题(16分)生产酥性饼干时,面团调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试设计酥性饼干生产的工艺流程,并写出主要工艺条件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氮溶解指数2、返砂3、软罐头4、干酪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有机酸的加工特性?2、什么是肉的持水性?在腌制中持水性如何变化?3、在罐头生产中,装罐时为什么要留有一定的顶隙?4、凝胶糖果在保存期内有哪些质变?5、加糖炼乳控制块状物质的形成的方法有哪些?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1、食品干制前的水分含量为86.6%,干制品水分含量3.8%,干制品和复水后的干制品沥干重为4.4kg和15.8kg,计算它的干燥率和复水率?2、生产425g蘑菇罐头,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对象菌。
《发酵工艺学》复习大纲
《发酵工艺学》复习大纲一、基本要求:《发酵工艺学》是发酵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
这门课程的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对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或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发酵工业的历史;微生物发酵的特点及研究对象;发酵工艺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微生物代谢调控理论及其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代谢调节有关的酶;反馈调节;代谢调节控制的应用。
第三章发酵工艺学基础及主要设备一、微生物发酵的工艺过程:菌种活化与扩大培养;发酵原料前处理及培养基制备;发酵;产物分离、提取与后加工二、微生物发酵的动力学:分批发酵三、发酵工艺控制: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溶解氧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监控;pH值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及其控制;二氧化碳和呼吸熵;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补料控制;泡沫控制;发酵终点判断。
四、发酵的主要设备:原料处理设备;固体发酵设备;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生物反应器);空气净化系统;培养基灭菌系统;产物分离与提取设备。
第四章酒精发酵与酿酒一、酒精发酵:酒精发酵原料;与酒精发酵有关的微生物;酒精发酵生化机制;酒精发酵工艺;酒精蒸馏与精制。
二、啤酒酿造:啤酒种类与质量标准;啤酒酿造原料;麦芽制造;麦芽汁制备;啤酒发酵;过滤与灌装。
第五章氨基酸发酵谷氨酸生产:谷氨酸生产原料及其处理;谷氨酸产生菌;谷氨酸合成途径;谷氨酸发酵工艺;谷氨酸提取。
第六章有机酸发酵一、乳酸发酵:乳酸发酵类型及其微生物;乳酸制造;发酵乳制品;其它乳酸发酵食品。
二、醋酸发酵:醋酸发酵原料;醋酸发酵有关的微生物;醋酸发酵生化机制。
第七章酶制剂生产酶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工业化酶制剂生产的优点;酶制剂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淀粉酶生产;酶应用新技术。
第八章发酵豆制品酱类与酱油酿造原料;制酱与酱油酿造的微生物;制酱与酱酒酿造的生物化学。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白酒白酒的分类按酒的香型分为5类:酱香型(茅台酒)、清香型(山西汾酒、二锅头)、浓香型(五粮液、剑南春)、米香型(桂林三花酒)、兼香型(贵州董酒)。
固态发酵法白酒生产的特点: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工艺,发酵过程中水分基本上是包含于酿酒原料的颗粒中。
续渣发酵法的优点:(1) 淀粉利用率提高,酒糟残余淀粉也低。
(2)有利于积累酒香味的前体物质,特别容易形成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窖底香,有利于生产浓香型大曲酒。
(3) 新料和发酵酒醅一起蒸馏、蒸煮,热能利用比较经济,劳动生产率也相对比较高.续渣混蒸操作法优点:(1) 对酒起增香作用,这香称粮香.(2) 吸收酒醅的酸和水,有利于原料的糊化。
(3)在酒醅中混入新料,可减少蒸酒时加入填充料(小米壳或稻壳)的用量。
(4)原料经多次反复发酵,可提高淀粉利用率。
大曲是酿制大曲酒用的糖化发酵剂.大曲特点:大曲是用生料制曲;大曲是多种微生物的混合体系;大曲含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大曲成品便于保藏和运输。
麸曲白酒是以高梁、薯干、玉米及高梁糠等含淀粉的物质为原料,采用纯种麸曲酒母代替大曲(砖曲)作糖化发酵剂,用固态法所生产的蒸馏酒。
白酒贮存的作用:1.物理变化:酒精-水分子间缔合,使乙醇分子受到束缚,降低了分子活性,从而对味觉刺激性变小,使人感到口味柔和,风味醇和浓厚;2.化学变化:在贮存过程中,就业会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还原、酯化和缩合等化学反应,促进了白酒的老熟,风味会有良好的改变;3.挥发作用:经贮存,白酒中一些具有异杂味的微量成分被挥发掉,起到除杂醇和的作用。
贮存设备:陶瓷缸啤酒啤酒生产用水:设备洗涤水、CIP洗涤用水、车间清洁用水、锅炉用水、冷却水、投料水、啤酒稀释用水、洗糟水等啤酒酿造用水:指直接参与啤酒酿造并成为啤酒组成分的生产用水.包括糊化和糖化的投料水、洗糟水、高浓酿造中的稀释用水。
麦芽汁制造过程(糖化):原料的粉碎,原料的糊化、糖化,糖化醪的过滤;混合麦汁加酒花煮沸;麦汁处理:澄清,冷却、通氧等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加工过程。
食品发酵工艺学复习提纲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在发酵与酿造历史上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他们的贡献分别是什么?列文虎克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单细胞生命体-----微生物。
巴斯德发明了巴斯德灭菌法。
1861年,巴斯德实验,结束了绵延100多年的争论,把自然发生论赶出了科学界。
1865年,巴斯德受农业部长的重托,解决了法国南部蚕业上遇到的疾病使蚕大量死亡的难题。
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他还指出这种病原物是某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性的超微生物”。
科赫1881年后,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
建立了单种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
1882年3月24日科赫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了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是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的第一个转折点。
20世纪40年代,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
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和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重组技术,又大大推动了发酵与酿造技术的发展。
2,与化学工业相比,发酵和酿造工业具有什么特点?与化学工业相比,发酵与酿造工业的特点:安全、简单;原料广泛;反应专一;代谢多样;易受污染;菌种选育3.发酵技术的两个核心分别是什么?生物催化剂、生物反应系统4.发酵和酿造的概念分别是什么?两者有何区别?试分别举出几个发酵和酿造的例子。
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的过程。
通常所说的发酵指生物或离体的酶,不彻底地分解代谢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酿造: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一些特定产品进行发酵生产的一种称谓,通常把成分复杂、风味要求较高,诸如黄酒、白酒、啤酒、葡萄酒等酒类以及酱油、酱、食醋、腐乳、豆豉、酱腌菜等食佐餐调味品的生产称谓酿造。
5.酿造与发酵的区别:利用生物体或生物体长生的酶进行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1.名词:诱变育种、诱变剂、原生质体融合诱变育种:人为地将对象生物置于诱变因子中,使该生物体发生突变,从这些突变体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的过程。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要点.doc
1发酵工业:(巳斯德)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叫发酵工业。
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2酿造工业: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耍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
如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3标准菌株:由国内或国际菌种保藏机构保藏的,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菌株。
4合成代谢: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的大分子的过程,即同化作用。
5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昔三磷酸(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的作用,即异化作用。
6初级代谢:提供能量、前体、结构物质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代谢物的代谢类型; 合成的产物称为初级代谢产物,包括:氨基酸、核昔酸等。
7次级代谢:在一定生长阶段出现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代谢类型;合成的产物称为次级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色素、激素、生物碱等。
8同工酶:指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但催化相同反应的一组酶。
9别构酶:又称变构酶,是具有别构作用(变构作用)的酶。
是指一些含有2个或2个以上亚基的寡聚酶。
10接种龄: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体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11延滞期:把微生物从一•种培养基中转接到另一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尽管微生物细胞的重量有所增加,但细胞的数量没有增加。
这段时间称之为延滞期。
12续渣法:是大曲酒和敖曲酒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酿造方法,它是将粉碎后的生原料(称为渣子)与酒酷(或称母糟)混合后在甑桶内同时进行盖料和蒸酒(称为混烧),凉冷后加入大曲继续发酵,如此不断反复;13间歇浸麦法:又叫断水浸麦法,它先将大麦上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把水放掉,进行空气体止,并通风排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放进新鲜水浸泡,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所要求的浸麦度。
14煮出糖化法:将糖化醪液的一部分,分批地加热到沸点,然后与其余末煮沸的醪液混合,使全部醪液温度分阶段地升高到不同酶分解底物所要求的温度,最后达到糖化终了温度。
食品发酵技术复习提纲
双酶法制糖工艺
原理:先用淀粉酶将原料水解成糊精或低聚 糖,再用糖化酶将后者水解成葡萄糖。
主要包括淀粉的液化和糖化两个步骤。 1.淀粉的液化 在-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高温液化法:90℃保温40min 。
2.淀粉的糖化
若用曲霉糖化剂,温度控制在60℃, pH 为
4.0~4.5;若用根霉糖化剂,温度控制在55℃, pH 为
3.有机酸的变化
黄酒中的有机酸部分来自原料、酒母、曲和浆水,但大 部分是发酵过程中由酵母的代谢产生,如琥珀酸等;也 有些是因杂菌污染所致,如乳酸、醋酸、丁酸等。 这些都是由可发酵性糖转化而成的。在正常的黄酒发酵 中,有机酸以琥珀酸和乳酸为主,此外尚有少量的柠檬 酸、延胡索酸和醋酸等。这些有机酸对黄酒的香味和缓 冲作用很重要。
12.0—50.0 g/L
>50g/L
SO2的作用
1.杀菌和抑菌
SO2的添加
SO2 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细菌对SO2最敏感,其次是尖端酵母
而葡萄酒酵母抗SO2的能力强。
2.澄清作用 由于SO2的抑菌作用,使发酵起始时间延长,从而使葡萄汁 中的杂质有时间沉降下来并除去。
3.溶解作用 添加SO2后生成的亚硫酸有利于果皮中色素、酒石、无机 盐等的溶解,增加酒的色度和浸出物的含量。
5.0以下。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包括 糖酵解作用
磷酸己糖途径
三羧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 丙酮酸羧化支路(CO2固 定反应)
酒花的有效成分——酒花精油 易挥发,使啤酒“开瓶 闻香” 啤酒的酒花香气是由酒 花精油和苦味物质的挥 发组分降解后共同形成 的
啤酒生产工艺过程
1.制麦 大麦→粗选→精选→ 浸麦→发芽 →绿麦芽 →烘干、除根 ↓ 成品麦芽 2.糖化 麦芽及辅料→粉碎→糊化、糖化→过滤→煮沸→冷却→冷麦汁 ↑ ↑ 水 酒花 3.发酵 冷麦汁→主发酵→后发酵
发酵工程复习提纲
发酵工程复习提纲发酵工程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发酵:指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
是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
2.前体:指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其加入而有较大提高的一类化合物。
3.连续灭菌:指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送的同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灭菌操作的过程。
4.临界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对产物而言,就是不影响产物合成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5.接种量: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
6.分批灭菌:指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一起进行灭菌的操作过程,也称实罐灭菌。
7.生长因子: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
8.种子培养:指将冷冻干燥管、沙土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工业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
9.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的情况下,基于架桥作用,使胶粒形成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单选、多选、简答或问答1.絮凝剂:P173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长链结构,其链节上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官能团,包含带电荷的阴离子,以及不带电荷的非离子型基团。
2.提高溶氧的方法:p128(1).在通气中掺入纯氧或富氧,使氧分压提高;(2).提高罐压(3).改变通气速率3.发酵工业培养基的分类:(1)按组成分: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2)按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3)按用途分:孢子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4.发酵过程中参数的分类:P1181>按性质可分为三类:(1)物理参数:温度、搅拌转速、罐压、空气流量、溶解氧、表观粘度、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2)化学参数:基质浓度(包括糖、氮、磷)、pH、产物浓度、核酸量等(3)生物参数:菌丝形态、菌体浓度、菌体比生长速率、呼吸强度、摄氧率(耗氧量)、关键酶活力等2>按获取方式可分为两类:(1)直接参数:如T、pH、罐压、空气流量、搅拌转速、溶氧浓度等(2)间接参数:将直接参数通过公式计算获得的参数,如摄氧率(γ)、呼吸强度(Q O2)、比生长速率(μ) 、体积溶氧系数(K L a)、呼吸商(RQ)等3>按参数的测量形式分:(1)离线测量:基质(糖、脂类、无机盐等)、前体和代谢产物(抗生素、酶、有机酸、氨基酸等)黏度、搅拌转速等(2)在线测量:如T、pH、DO、溶解CO2、尾气CO2、5.产物的提取与精制过程的一般工艺流程:P171工艺过程的四个阶段:(1)预处理和固液分离:目的是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细胞和不溶性固体杂质。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2020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菌种选育?优良菌种选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3、微生物菌种保藏的目的(3个)、原理(2点)及常用的保藏方法(7种)。
4、造成菌种退化的原因是什么?生产中如何防止菌种的退化?(二)生产工艺流程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调控理论及其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代谢过程的自我调节主要表现在哪些环节上?3、微生物代谢的反馈调节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在发酵生产中如何克服微生物代谢的反馈调节作用?(1)类型: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2)措施:1.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2. 控制发酵的工艺条件;3.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4、什么是代谢控制发酵?在发酵生产中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来调控代谢的方法有哪些?5、通过控制细胞膜渗透性来提高发酵产物产量的原理是什么?(二)生产工艺流程第四章发酵工程学基础(一)复习思考题6、根据你所学的发酵工艺学知识,简述补料分批发酵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7、发酵过程中引起发酵液温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对发酵过程有何影响?生产上发酵温度选择的依据是什么?(1)因素:生物热、搅拌热、辐射热、蒸发热(2)影响:温度影响细胞酶的活性、发酵液的性质、代谢产物的合成方向。
(3)依据:综合考虑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发酵产物生成、通气条件等因素。
8、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对发酵过程有何影响?生产上如何控制发酵液溶解氧浓度?(1)影响:溶氧过高会引起能量过度消耗并对细胞产生危害、抑制代谢产物的合成、影响培养基的电位;溶氧过低影响微生物的呼吸,造成代谢异常。
(2)措施:配置搅拌叶和挡板,分散气体;改变通气量和搅拌速度,控制溶氧速率;控制发酵液黏度,改变传质阻力。
9、发酵过程中引起发酵液pH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对发酵过程有何影响?生产上如何控制发酵液pH?(1)因素:①引起发酵液pH下降的因素—碳源过多、消泡油加多、生理酸性物质过多;②引起发酵液pH上升的因素—氮源过多、生理碱性物质过多、中间补料时,碱性物质添加过多。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
发酵工艺学1、我国发酵食品的工艺特色采用多种原料,且多以淀粉质原料为主。
多菌种混合发酵,且多以霉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国外多以细菌、乳酸菌)。
工艺复杂、多用曲:董酒生产制的曲用72味中药。
多为固态发酵:醅、醪。
2、生产酱油用的原料、菌种有哪些?P7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豆粕、豆饼、花生饼、大豆、其它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麸皮、小麦、碎米、米糠、玉米、甘薯、大麦、粟、高粱等)、食盐、水及一些辅助原料(苯甲酸钠、山梨酸钠,丙酸)。
菌种①霉菌主要为曲霉(米曲霉、黑曲霉、甘薯曲霉、黄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其产酶能力较强。
②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③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菌属。
3、酱油发酵剂:酱油发酵料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发酵前和发酵后有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发酵前温度较低,适合各类微生物生长,当进入高温期(55~60℃)后,大部分微生物被淘汰,仅剩下一些高温且耐盐的微生物继续生长。
从微生物优势菌群变化情况来看,低温发酵时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霉菌,再次是酵母菌;当发酵进入高温期后,细菌大量衰亡,被霉菌中少数耐热种取代,但芽孢菌的数量和优势变化不大。
酱油发酵料中的主要霉菌为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其产酶能力较强。
酱油发酵料中主要的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
酱油发酵醪液的初始pH值一般为6.5-7.0,由于蛋白质被酶降解成氨基酸和低肽以及乳酸菌的发酵,pH会迅速降低。
酱油醪中的主要乳酸菌为酱油足球菌、大豆足球菌以及植物乳杆菌。
如果pH低于5.5-5.0,这些菌生长将逐渐趋缓。
发酵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酿造和发酵的定义及两者的主要区别2、发酵具有哪些特点?3、根据发酵的特点和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要,发酵分为哪些类型?4、典型的发酵过程分为哪几个基本部分?可以用简图表示。
5、工业发酵的产品,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6、什么叫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结合微生物生长特点解释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7、发酵食品的本质是什么?举例说明发酵食品的特点。
第二章菌种的扩大培养与保藏1、发酵工业中,种子必须满足哪些条件?2、什么叫菌种的扩大培养?3、菌种扩大培养的级数是根据什么因素决定的?4、确定菌种培养级数时要考虑哪些问题?5、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进行控制?6、什么叫种龄?确定合理的种龄对发酵有何影响?7、什么叫接种量?接种量大小与发酵控制有何关系?8、种子质量标准包括哪些因素?9、防止菌种衰退和退化菌种的复壮措施有哪些?第三章酱油及酱油制品1、酱油的定义及其分类2、什么是酿造酱油?配制酱油的定义。
3、从物质转化的观点分析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来源。
4、为什么酱油发酵前期采用保温发酵?5、为什么酱油制作时低盐发酵一个月,高盐发酵为半年以上。
6、后期发酵时温度过高、pH值小于6时鲜味差。
7、米曲霉分泌的主要蛋白酶是什么?制曲时合适的PH值是多少?8、酱油的色、香、味、体的形成机理。
9、酱油发酵米曲霉的条件有那些?酱油制作重要的乳酸菌是什么?酱油发酵的酵母菌有哪些?它们出现在发酵的哪个阶段?10、酱油制作对原料有哪些基本要求?它们与酱油制作有何关系?11、用于酱油发酵制曲的菌种有何要求?酱油生产中种曲和成曲各有何要求?12、酱醪和酱醅的定义13、酱油制作工艺有哪几种?请从盐浓度、形态、温度、发酵周期、生产工艺、设备、产品滋味、产品色泽比较几种不同工艺。
14、什么是酱油的三套循环淋油法,请具体说明15、酱油制作后期加热的目的。
16、酱油的质量标准有哪些?与原料、工艺控制有何关系?17、酱油有哪些保健功能?制作技术有哪些进展?18、3—MCPD代表什么?在配制酱油和植物蛋白水解液中为什么要控制该指标?第四章发酵豆制品1、腐乳的定义?红方、青方、糟方2、腐乳制作需要那些主要原料?与产品有何关系?3、腐乳制作中前期培菌和后期发酵的机理4、腐乳制作中腌坯的作用。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讲解
绪论第一章食品腐败变质因素及其控制1.什么是食品保藏学,食品保藏的类型食品保藏学:专门研究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食品保藏方法的原理和基本工艺,解释各种食品腐败变质现象的机理并提出合理的、科学的防止措施,从而为食品的储藏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的学科。
食品保藏的类型: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冷藏法,气调法2.抑制变质因素的活动达到食品保藏目的的方法:冷冻干藏腌制熏制化学保藏改性气体包装保藏3.运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4.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罐藏辐照保藏无菌包装2. 影响食品腐败变质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抑制酶促褐变的措施;防止美拉德反应的措施等。
抑制酶促褐变的措施:控制酶的活性(热烫处理、降低PH值)和采取隔氧措施防止美拉德反应的措施:降低储藏温度;调节食品水分含量;降低食品PH值,使食品变为酸性;用惰性气体置换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氧气;控制食品转化糖的含量;添加防褐变剂如亚硫酸盐。
3. 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掌握要点)如,加热杀菌程度:商业无菌;低渗高渗对微生物的影响等。
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针对微生物变质提出,主要是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不完全生机原理,完全生机原理加热杀菌:利用无生机原理保藏食品的一种主要手段,加热后要使食品所处的体系处于无生机状态。
巴氏杀菌法:65-80 常压杀菌法100度下4.5以下高压低酸度大于4.5 100上商业无菌: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病原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件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
低渗高渗对微生物的影响:低,微生物细胞因吸水而膨胀甚至破裂;高,失水过多而质壁分离。
低温对微生物有什么影响:在最低生长温度新陈代谢降到最低,休眠状态,低于最低温度,生长抑制,温度越低,活动能力越弱。
4.栅栏效应和栅栏因子(名词)栅栏效应:在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中,他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存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食品从微生物学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全的,这就是所谓的栅栏。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发酵⾷品⼯艺学复习资料第⼀章酱油的⽣产技术:1、酱油发酵中主要微⽣物及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2、固态低盐法酿造酱油的⼯艺流程及关键步骤3、酱油颜⾊与风味等的形成机理(重点)酱油:是以植物蛋⽩及碳⽔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物酶的作⽤,发酵⽔解⽣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泽、⾹⽓、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酿造酱油: 以蛋⽩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泽、⾹⽓、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按发酵⼯艺分为两类:1)⾼盐稀态发酵酱油:①⾼盐稀态发酵酱油②固稀发酵酱油2)低盐固态发酵酱油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解植物蛋⽩调味液,⾷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中的酿造酱油⽐例不得少于50%。
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以及⽤⾮⾷品原料⽣产的氨基酸液)化学酱油:也叫酸⽔解植物蛋⽩调味液,是以含有⾷⽤植物蛋⽩的脱脂⼤⾖、花⽣粕、⼩麦蛋⽩或⽟⽶蛋⽩为原料,经盐酸⽔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安全问题:氯丙醇。
) ⽣抽——是以优质的黄⾖和⾯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级、⼆级和三级。
⽼抽——是在⽣抽中加⼊焦糖,经特别⼯艺制成浓⾊酱油,适合⾁类增⾊之⽤。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蛋⽩质原料、淀粉质原料、⾷盐、⽔、其他辅助原料(重点)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物: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个阶段是制曲,主要微⽣物是霉菌;第⼆个阶段是发酵,主要微⽣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
⽤于酱油酿造的霉菌应满⾜的基本条件:1)不⽣产真菌毒素、2)有较⾼的产蛋⽩酶和淀粉酶的能⼒;3)⽣长快、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强;4)不产⽣异味。
⼀、曲霉1、⽶曲霉是⽣产酱油的主发酵菌。
碳源:单糖、双糖、有机酸、醇类、淀粉。
氮源:如铵盐、硝酸盐、尿素、蛋⽩质、酰胺等都可以利⽤。
基本⽣长条件:最适⽣长温度32-35℃,曲含⽔48%-50%,pH约6.5-6.8,好氧。
发酵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酵⾷品⼯艺学期末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 名词解释:发酵、酿造、发酵⼯业、酿造⼯业(1)、传统发酵:描述酵母菌作⽤于果汁或麦芽汁产⽣⽓泡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产过程。
(2)、⽣化和⽣理学意义的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3)、⼯业上的发酵:利⽤微⽣物在⽆氧或有氧条件下的⽣命活动来制备微⽣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酿造(brewing):我国⼈们对对⼀些特定产品发酵⽣产的特殊称法,是未知的混合微⽣物区系参与的⼀种⾃然发酵。
酿造⼯业:经⾃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品或调味品的⽣产过程。
如黄酒、⽩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豉、⾯酱等。
发酵⼯业: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风味要求的产品的⽣产过程。
如酒精、抗⽣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素、某些⾊素等。
2.发酵⾷品历史上的⼏个阶段和重要的转折点天然发酵阶段(古代--)→纯培养技术的建⽴(1905年--)→通⽓搅拌发酵技术(1940年--青霉素→抗菌素)→代谢控制发酵(1950年--氨基酸,核酸)→开拓发酵原料时期(1960年--)→基因⼯程阶段第⼀个转折点:纯培养技术第⼆个转折点:深层培养技术第三个转折点:⼈⼯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程技术第四个转折点:发酵动⼒学、发酵的连续化⾃动化⼯程技术第五个转折点:DNA重组技术,动、植物细胞发酵,海洋⽣物资源的利⽤3.请画出⼯业发酵的流程⽰意图。
空⽓保藏菌种碳源、氮源、⽆机盐等营养物空⽓净化处理斜⾯活化扩⼤培养种⼦罐灭菌主发酵产物分离纯化成品4.影响发酵产物⽣产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哪⼏个因素营养物质的浓度、种类、⽐例溶解氧浓度氧化还原电位CO2发酵液黏度温度pH值泡沫酶和代谢产物此外,还包括菌体浓度、⽣长速率、死亡速率、细胞状态等⽣物学因素。
5.⾷品发酵的⼀般流程是怎么样的各种发酵⾷品⽣产⼯艺上都存在着某些共同点,⽐如原料的选择、加⼯、制曲、发酵、后处理等⽅⾯都有相似之处,其过程图如下:原料⼤分⼦物质降解第⼀阶段醇类、脂类、有机酸、芳⾹族化合物等的形成第⼆阶段产物再平衡第三阶段第⼆章⽩酒名词解释:⽩酒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曲酒⼩曲酒麸曲酒⾼温曲中温曲续渣发酵清渣发酵清蒸混蒸⽼五甑操作法淀粉糖化滴窖降⽔滴窖降酸⽩酒陈酿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堆积发酵双边发酵出酒率勾兑调味⽩酒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酿制⽽成的各类酒。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提纲(期末复习)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提纲(期末复习)酿造工艺学一、填空题1.发酵的基本要素:发酵基质、环境条件、发酵微生物2.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霉菌、酵母菌、细菌3.菌种选育的常用方法:自然选育,诱变育种,菌种的基因重组4.制曲其实就是种曲扩大培养的过程5.大曲白酒通常采用固态制醅发酵工艺,固态蒸馏工艺。
6.我国白酒的分类方法多样,其中以香型分类为常用,一般认为白酒可分为四种,即浓香型酒,以泸州老窖酒为代表;酱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清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米香型,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
浓香型白酒主要香气成分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酱香型白酒主要香气成分是高沸点羟基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清香型白酒主要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7.种曲作用是提供大量的孢子,而曲通常用来提供大量的菌体或酶。
8.发酵工艺按发酵基质的物理性质分类,分为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半固态发酵三种。
9.根据制曲过程中控制曲坯最高温度不同,可将大曲分为:高温大曲、偏高温大曲和中温大曲。
10.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最重要的微生物是酵母菌,乳酸菌也起到一定作用。
11.发酵过程中的消泡可分为机械消泡和化学消泡二类。
12.乳酸发酵类型一般分同型乳酸发酵途径、异型乳酸发酵途径和双歧途径。
13.菌种扩大培养可分2个阶段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和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14.谷物酿造分为两类谷物发芽、谷物制曲二、名词解释1.酿造:是我国人们对一些特定产品发酵生产的特殊称法,是未知的混合微生物区系参与的一种自然发酵。
2.菌种选育:是利用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性,采用各种手段改变菌种的遗传性状,经筛选获得新的适合生产的菌株。
3.大曲:是以小麦或大麦和豌豆等为原料,经破碎、加水拌料、压成砖块状的曲坯后,再在人工控制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风干而制成。
4.小曲:是以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中草药,自然培育或接种母曲,或接种纯粹根霉和酵母,然后培养而成,呈颗粒状或饼状。
5.淀粉糊化:淀粉在水中经加热会吸收一部分水而发生溶胀,如果继续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60~80℃),淀粉粒即发生破裂,造成黏度迅速增大,体积也随之迅速变大,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发酵复习提纲
发酵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1生工(2)1、临界氧:各种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氧浓度有一个最低要求,这一溶氧浓度叫做临界氧2、前体:一些添加到培养基中,不促进微生物生长,但在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利用构成产物分子结构的一部分,本身的结构基本不变,而产物产量因此有较大的提高的物质。
3、葡萄糖效应:葡萄糖作为碳源,在葡萄糖没有被利用完之前,乳糖操纵子就一直被阻遏,乳糖不能被利用,直到葡萄糖被利用完后,乳糖操纵子才进行转录,形成利用乳糖的酶,这种现象称葡萄糖效应。
4、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5、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化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6、发酵热: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净热量,由生物热Q生物、搅拌热Q搅拌、蒸发热Q蒸发、辐射热Q辐射组成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7、根据灭菌程度可分为:灭菌,消毒,防腐,清洁8、代谢控制发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这种发酵形象地称为代谢控制发酵。
二、发酵现象分析:1、以谷氨酸发酵为例:条件过多(高)过低PH前期7.5到8后期1降低产率N-乙酰谷氨酰胺到1.6溶氧(通风)浪费产生机械热乳酸/琥珀酸NH4+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磷酸缬氨酸降低产量Mn2+增加CO2的固定有利于谷氨酸合成B族维生素会使乙酰辅酶A会促进脂肪酸合成,使细胞壁完整谷氨酸运输困难生物素乳酸/琥珀酸产量降低C/N比100:15~25 前期反应速度快容易出现溶氧降低谷氨酸产量不足温度过高后劲不足2、发酵现象分析:2.1发酵液pH异常可能原因:①是否污染(染菌不同导致pH变化)②碳氮比是否合理,过高偏酸,过低偏碱③CO2溶解量过高偏酸④氨基氮含量过高偏碱2.2解决方法:①染菌处理,根据染菌时间可分解决方案,前期则直接将培养基再次灭菌,再次接种,中期只能倒罐,末期控制代谢条件尽快结束发酵过程降低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工艺学1、我国发酵食品的工艺特色采用多种原料,且多以淀粉质原料为主。
多菌种混合发酵,且多以霉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国外多以细菌、乳酸菌)。
工艺复杂、多用曲:董酒生产制的曲用72味中药。
多为固态发酵:醅、醪。
2、生产酱油用的原料、菌种有哪些?P7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豆粕、豆饼、花生饼、大豆、其它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麸皮、小麦、碎米、米糠、玉米、甘薯、大麦、粟、高粱等)、食盐、水及一些辅助原料(苯甲酸钠、山梨酸钠,丙酸)。
菌种①霉菌主要为曲霉(米曲霉、黑曲霉、甘薯曲霉、黄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其产酶能力较强。
②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③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菌属。
3、酱油发酵剂:酱油发酵料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发酵前和发酵后有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发酵前温度较低,适合各类微生物生长,当进入高温期(55~60℃)后,大部分微生物被淘汰,仅剩下一些高温且耐盐的微生物继续生长。
从微生物优势菌群变化情况来看,低温发酵时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霉菌,再次是酵母菌;当发酵进入高温期后,细菌大量衰亡,被霉菌中少数耐热种取代,但芽孢菌的数量和优势变化不大。
酱油发酵料中的主要霉菌为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其产酶能力较强。
酱油发酵料中主要的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
酱油发酵醪液的初始pH值一般为6.5-7.0,由于蛋白质被酶降解成氨基酸和低肽以及乳酸菌的发酵,pH会迅速降低。
酱油醪中的主要乳酸菌为酱油足球菌、大豆足球菌以及植物乳杆菌。
如果pH低于5.5-5.0,这些菌生长将逐渐趋缓。
在酱油醪中主要发酵酵母的耐渗透压酵母,在18%的盐溶液中最适pH为4.0-5.0。
因此当醪液的pH降至5.5-5.0时,酵母发酵取代乳酸发酵。
当pH在这个范围内时,常添加耐酸酵母菌的纯培养种子。
在酱油发酵醪中,耐渗透压酵母、假丝酵母,耐渗透压酵母和假丝酵母的水活度分别为0.78 -0.8 1和0.84-0.98。
这两种酵母都能在24%和26%的盐溶液中生长。
产膜酵母是引起酱油污染的主要菌。
比如异常汉逊酵母和膜醭毕赤氏酵母这两种酵母就会在酱油表面氧化生长,并形成白色的薄膜,从而降低酱油的感官和营养品质。
当酱油的盐分降低至15%以下还会生成一些对酱油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的乳酸菌,如胚芽乳杆菌,降低酱油的风味。
4、酱油加工的生化变化有哪些?P21①原料植物组织的分解②蛋白质分解③淀粉糖化④脂肪的水解⑤酒精发酵⑥酸类发酵5、生酱油需经过加热的目的是什么?杀灭酱油中残存微生物,延长酱油保存期。
破坏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特别是脱羧酶和磷酸单酯酶,避免继续分解氨基酸而降低酱油质量。
还有澄清、调和香味,增加色泽作用。
6、简述酱油的酿造原理和工艺流程。
P12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米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分解成多肽、氨基酸,谷氨酰胺酶使谷氨酰胺转化为谷氨酸。
原料中的淀粉质经米曲霉分泌的淀粉酶糖化作用,水解成糊精和葡萄糖。
EMP途径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二氧化碳和一些副产品(甘又、有机酸)。
酒精氧化成有机酸,挥发散失,与有机酸合成酯,少量残留形成香气。
乳酸菌发酵醣类生成乳酸,调和酱油风味。
流程:原料→润水→蒸煮→冷却→接种→通风制曲→成曲拌盐水→入池发酵→成熟酱醅、浸出淋油→生酱油→加热→调配→澄清→检验质量→成品7、简述酱油色香味的形成机理及其主要组成成分。
P22①色素形成:非酶褐变(美拉德,焦糖化),酶褐变(酪氨酸在酚酶催化下氧化生成黑色素)②香气形成:酱油应具有酱香及酯香气,无不良气味。
主要是醇、醛、酯、酚、有机酸、缩醛和呋喃酮。
③味:酱油味觉是咸而鲜,稍带甜味,具有醇和香味,不苦,其中包括呈咸、鲜、甜、酸、苦的物质,作为调味料,以鲜味最为主。
鲜味-肽类、氨基酸、核酸,咸味-食盐,肽,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等使咸味柔和。
甜味–糖类以及甜味氨基酸,酸味-乳酸、醋酸等。
微苦味-络氨酸等苦味氨基酸,能增加酱油醇厚感,但不能有焦苦味。
④体:酱油的浓稠度为其体态。
由无盐的可溶性固形物组成(主要有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糖类物质)是酱油的质量指标之一,优质酱油的无盐可溶性固形物应大于20g/10ml。
8、豆类发酵食品有哪些?豆瓣酱、豆腐乳、豆鼓、纳豆、味噌、丹贝等9、腐乳的发酵剂:腐乳发酵分为前期培菌和后期发酵。
前期培菌主要是培养菌系,后期发酵主要是酶系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采用传统的自然发酵法生产腐乳时,在前期培菌(发酵)过程中参与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也有些品种是根霉或细菌),如腐乳毛霉、鲁氏毛霉、总状毛霉等。
毛霉的生长大致分为孢子发芽生长期、菌丝生长旺盛期和菌丝产酶期。
毛霉在前期培菌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使坯表面有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形状;2是分泌蛋白酶,以利于蛋白质水解。
在后期发酵过程中,参与作用的还有红曲霉、紫红曲霉、米曲霉、溶胶根霉、青霉、交链孢霉(Alternaria)、枝孢霉(Cladosporium),以及少量的酵母、乳酸菌(如弯曲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杆菌、链球菌、小球菌、棒杆菌等。
由于它们的协同作用,使代谢产生各种有机酸和乙醇形成酯类,以及蛋白质水解产生的多肽和氨基酸,共同构成腐乳的特殊香气。
同时产生色素(如红曲霉产生的红色素)形成腐乳的特有颜色。
青腐乳中刺激食欲的特殊气味是由细菌作用的结果,所以盐分不能太高。
另外,自然发酵的腐乳还可能被大肠菌群、芽孢杆菌(如腊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杂菌污染。
❤红腐乳上的“红衣”:红曲霉所产生出来的色素,称为“红曲”,是一种颜色鲜红、不易褪色而没有毒性的食用色素。
为了使乳腐染成美丽的红色,加些红曲,坛口用泥土密封好,几个月后,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了酒精,乳酸,以及芳香的酯类,这就构成了腐乳特有的香味。
霉豆腐上的绒毛也倒伏下来,粘结成一层外皮,又被红曲的色素染红,于是就成为红乳腐的红外衣。
10、豆豉可分为毛霉型、曲霉型、根霉型和细菌型等。
P481、曲霉型腐乳利用毛霉,经一段时间培养后,使豆腐胚外长满网状白色毛霉菌丝,菌丝赋予腐乳良好的整体,其蛋白酶分解豆腐乳中的蛋白质,使产品具有良好品味。
2、毛霉腐乳以豆腐坯培养毛霉,称前期发酵,使白色菌丝长满豆腐坯表面,形成坚韧皮膜,积累大量蛋白酶,为腌制装坛后期发酵创造条件。
3、根霉型腐乳采用耐高温的根霉菌,经纯菌培养,人工接种,在夏季高温季节也能生产腐乳。
4、细菌腐乳豆腐坯用盐腌制后,切洗,用小球菌接种,培养7d后,烘干,装坛加入各种辅料后熟为成品,如黑龙江克东腐乳。
11、简述醋的发酵原理和加工工艺。
P65食醋是淀粉质原料经淀粉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或糖质原料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或酒精质原料经醋酸发酵,再经后熟陈酿而制成的。
①固态发酵法酿制麸曲醋工艺流程:麸曲、酒母、水+薯干(碎米或高粱)→粉碎→加麸皮、谷糠拌匀→润水→蒸料→冷却→接种→入缸(边糖化边发酵)→拌糠、接种→翻醅→加盐陈酿→淋醋→陈酿贮存→配兑→加热灭菌→成品②酶法液化通风回流法工序:原料配料→水磨与调浆→液化与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淋醋→调配与灭菌③液态深层通风发酵法工艺流程:加水α–淀粉酶麸曲酒母醋酸菌↓↓↓↓↓碎大米→浸泡→磨浆——→液化—----→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压滤→→调兑→灭菌→贮存→成品↑CaCl2、Na2CO3 ,豆饼水解液12、生产醋的发酵原料有哪些?P59①主料:能被微生物发酵而生成醋酸。
包括含淀粉质或含糖、含酒精的物质,如谷物、薯类(甘薯、木薯、马铃薯)、果蔬、食糖与糖蜜、酒糟及野生植物等。
②辅料:辅料一般采用细谷糠、麸皮或豆粕,因为在谷糠、麸皮及豆粕中,不但含有碳水化合物,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增加食醋中的糖份或氨基酸的含量。
辅料与食醋的色、香、味有密切的关系,在固态发酵中,辅料还起着吸收水分、疏松醋醅及贮藏空气的作用。
③填充料:常用有谷壳、稻壳、高粱壳、玉米芯等接触面积表面积大,纤维质具有适当的硬度和惰性,没有异味的物质。
固态发酵制醋和速酿法制醋都需要填充料,其主要作用是疏松醋醅,积存并使空气流通,以利于醋酸菌进行好氧发酵。
原料中含有淀粉量大则需要较多的填充料。
13、黄酒发酵醪酸败的表现?①主发酵阶段,酒醪品温很难上升或停止。
②酸度上升速度加快,而酒精含量增加缓慢,酒醪的酒精含量达14﹪时,酒精发酵几乎处于停止。
③糖度下降缓慢或停止。
④酒醅发黏或醪液表面的泡沫发亮,出现酸味甚至酸臭。
⑤镜检酵母细胞浓度降低而杆菌数增加。
❤黄酒发酵醪酸败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①原料中蛋白质、脂肪的代谢会升温升酸,尤其侵入杂菌后,升温现象会更明显。
②糖化曲中本身带有杂菌若使用的糖化发酵剂过量,酒醅的液化、糖化速度过快,使糖化发酵失去平衡,促使酵母细胞早衰,抑制杂菌能力减弱,易于发生酸败。
③③前发酵(主发酵)温度控制太高,即落缸温度太高或开耙时间拖延太久,使醪液品温长时间处于高温下(大于35℃),酵母受热早衰,残糖升高,也容易造成酸败。
④厌氧条件大罐发酵中厌氧条件好可使黄酒出品率高,但也会造成酵母存活率降低50﹪以上,且厌氧细菌大量生长,使他们之间失去平衡和制约而发生酸败。
一般要求发酵后期醪液酵母浓度应大于107个/ml。
另外大罐后发酵醪液的流动性差,中心热量难以传出,会出现局部过热。
⑤杂菌污染发酵设备、管道阀门出现死角,造成灭菌不透,成为杂菌污染源,导致发酵醪的酸败。
预防和处理:①严格消毒灭菌,保持环境卫生。
②控制曲、酒母质量,控制酒母中的杂菌数。
③控制发酵温度,协调好糖化发酵的速度。
尽量控制在30℃左右进行主发酵,避免出现36℃以上的高温,在后发酵时,必须控制品温在15℃以下,以保证发酵正常进行。
④发酵时必须有足够健壮的酵母细胞。
可通过添加旺盛发酵的主发酵醪,或增加酒母用量,以保证酵母菌在发酵醪中的绝对优势,抑制杂菌的滋生。
生产上常提供适量的无菌空气,以加速酵母在发酵前期的增殖和后期的存活率。
⑤添加偏重亚硫酸钾,在不影响酒的质量的情况下一定程度的杀灭乳酸杆菌。
⑥在主发酵过程中,如发现升酸现象,可以及时将主发酵醪液分装较小的容器,降温发酵,防止升酸加快,并尽早压滤灭菌;成熟发酵醪中如有轻度超酸,可以与酸度偏低的醪液混合,以便降低酸度,然后及时压滤;中度超酸者,可在压滤澄清时添加碳酸钠等中和酸度,并尽快煎酒灭菌;对于重度超酸者,可加清水冲稀醪液,采用蒸馏方法回收酒精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