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案1 (3)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e2857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c.png)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3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3、初步感受“渔歌⼦”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体会这⾸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教学⽅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 学习⽅法:⾃读⾃悟、⼩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歌景交融( 7 分钟) (⼀)好语积累: 师:出⽰词语(1) 学⽣齐读 师:这组词都是⽤来形容什么的? ⽣:回答 师:出⽰其他⼏组 ⽣:齐读后回答 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师就考考⼤家,就读了这⼀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 ⽣:汇报 师:总结并⿎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样⼀边读⼀边往了脑海⾥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才会提⾼的快。
(⼆)激趣导⼊: 师:播放歌曲:《渔歌⼦》 师:你从画⾯中都看到了什么? ⽣:汇报看到的内容 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家念出⼏句吗? ⽣:试着背出 师导⼊:刚才这⽀歌,可不是⼀⾸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初读正⾳感知品味( 10分钟 ) 1、解题 师:板书课题 (渔歌⼦【唐】张志和) ⽣齐读课题 师:这《渔歌⼦》不仅是词的题⽬也是词牌名,所以这⾥的“⼦”不 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渔歌⼦》是写什么的? ⽣:回答 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ff36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5.png)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夜的月亮、清晨的露水和壮丽的山川,让学生在美丽的自然画面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随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在这美丽的画面中,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吗?”“你们知道这些景象是如何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4.赏析解读: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形式、内容、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古代诗人及其作品,树立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创作实践,提升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仿写古诗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分享,互相点评,共同提高。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结合诗词内容,讨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5.学生的情感体验: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诗词中感受美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33958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a.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fecb3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7.png)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通过分析诗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美。
2.学习《古诗词三首》第一首:《登鹳雀楼》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师播放古诗词朗读音频,学生聆听并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首:《题临安邸》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三首诗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鉴赏古诗词?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学生在朗读、自读、分享和讨论中,逐步理解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阅读。
2.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语速过快,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思路,需要调整语速和教学方式。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3c9ed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3.png)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三首古诗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2.《望庐山瀑布》: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3.《江雪》: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教学目标1. 熟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韵味。
2. 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3. 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3. 讲解:分析三首古诗词的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
4. 实践情景引入:以《登鹳雀楼》为例,让学生想象站在高楼上俯瞰远方,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讲解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古诗词,展示并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三首古诗词的全文(2)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3)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别以《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为题,仿写一首古诗词。
2. 答案:示例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示例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示例3:《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3ddb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4.png)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登高》——唐代杜甫2.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 《山行》——唐代杜牧详细内容:1. 《登高》:了解诗的背景,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夜书所见》:分析诗中的景象,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
3. 《山行》:描绘山间景色,感悟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熟悉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景象、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解读诗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
2. 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及诗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感受诗的韵律美。
(3)逐句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
3. 例题讲解:(1)分析《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意。
(2)解读《夜书所见》中的“夜深篱落一灯明,破帽遮颜过闹市”句意。
(3)讲解《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句意。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
(2)仿写一首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登高:杜甫,景象描绘,意境感悟。
(2)夜书所见:叶绍翁,内心世界,意境解读。
(3)山行:杜牧,豪情壮志,自然美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结合所学,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写一篇鉴赏短文。
2. 答案:(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鉴赏短文示例:《登高》描绘了秋天登高所见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1)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998d1e9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1d.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述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到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情。
2.《望庐山瀑布》: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3.《夜书所见》: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叙述了诗人在夜晚读书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会诗词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词的背诵、理解和感悟。
难点:《望庐山瀑布》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夜书所见》中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古诗词原文、注释、译文、诗人简介等。
2. 生字卡片:诗词中生字、生词。
3. 诗词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初读诗词: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了解诗词大意。
3. 诗词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词,分析诗词的写作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4. 生字学习:学习诗词中的生字、生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5.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齐读诗词,提高朗读能力。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
7.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登鹳雀楼:王之涣望庐山瀑布:李白夜书所见:叶绍翁2. 生字、生词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古诗词。
2. 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感悟。
作业答案:1. 略2. 略3. 示例:登高望远,我明白了人生要有远大目标。
望着窗外的美景,我想起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夜深人静,书声琅琅,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1)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78061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a.png)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2. 分析和品味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三首古诗词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3. 例题讲解:以《宿建德江》为例,分析诗句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两首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并进行交流讨论。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宿建德江》:孟浩然,写景抒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借景抒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寓情于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三首古诗词。
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2. 答案:背诵三首古诗词,要求熟练、准确。
分析作文中要包含三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内容、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组织一次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本节课的三条教学目标分别为:1. 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d298a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2.png)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朗读与解析(1)学生自读三首诗,注意读音、停顿、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韵律。
(3)解析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讨论,如“空山”、“新雨”、“悬壁”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感悟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句的感悟。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类题材的古诗。
5.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三首诗,注意纠正发音、停顿等。
(2)组织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背诵与默写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发音、停顿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如《山居秋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山中秋日的景色;《望天门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小儿垂钓》为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9baca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0.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cbd70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6.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篇1)教学要求1、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听说咱们一小的经典诵读搞的很好,我们就来聊一聊“经典诵读”吧。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你背诵了多少首唐诗?哇噻!太了不起了,古人云: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
你已经可以成为一个诗人了。
除了古诗还背诵的有什么?(当学生提到宋词的时候)说到词以宋代的最为有名,所以我们常说唐诗宋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南宋词人辛弃疾。
(介绍辛弃疾)2、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闲居时写的一首词《西江月》,板书课题,这个题目和以前学的词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比较《忆江南》《长相思》副板书:词牌、题目。
横排中间加点)3、“夜行黄沙道中”说明这首词写晚上词人在黄沙岭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西江月》,(课件出示全词)1、老师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自己来读一读,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读,正音(读得好的就夸——最后一句“见”我们应该感谢他,没有他的提醒,我们可能还发现不了呢。
――再读最后一句,其他同学听他的字音。
你怎么就知道读xiàn呢?(风吹草低见牛羊)。
太了不起了,你真会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读得不对就质疑:你读得有板有眼,还有感情,但有一点老师给你提个建议。
“见”这个字我们以前学的哪首诗句里也有。
“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古代“见”和“现”意思相同,比较一下读哪个音更合适。
(我们要学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3、再读文本,注意停顿请你把这句再读给我们听听,好吗?(师指点学生这样“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54c7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2.png)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愁、寺”等6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是传承古今的绝唱,是民族血脉的力量,更是语言文字的华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1.古诗词三首。
二、解题: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读题达意,透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地点、时间……)三、回顾前置性学习任务:“我是朗读者”——诵读三首诗词“我是插画师”——选择一首诗词配画“我是书法家”——抄写《枫桥夜泊》“我是采集员”——搜集并整理三首诗词的资料课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预习任务,一定收获颇丰,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交流展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诗词领读”——读准字音,读好诗句《山居秋暝》读准字音“暝”“浣”、读好停顿、语调语速。
《枫桥夜泊》看来练了很多遍,熟悉得能背下来了。
《长相思》讲“榆、畔、聒、更”。
理解了字义,读得更从容。
过渡:我们先来看前两首唐诗,昨天选择“插画”的同学好多都描绘了这两首诗的景色。
学习任务二:“插画解读”——文画关联,图解诗意(一)《山居秋暝》1.图解诗意:参照诗句,解说配画,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板书:月、松、泉、石、竹、女、莲、舟小结:清泉流动,浣女嬉戏,更衬托了山林的幽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2.想象声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这画中有没有声音呢?(水流声、嬉笑声、鸟鸣声、风声……)读出这山林的自然之美——读出这雨后的清新之美——3.配乐朗读如果为这首诗配乐,应该是什么风格的?(惬意闲适)4.借助资料,感悟诗情:“自古逢秋悲寂寥”,而王维为何如此惬意留恋?小结: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王维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写照。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ff115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1.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古诗词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和情感积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五、布置练习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480f3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f.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和分析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音乐,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
(3) 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教师示范解析《夜书所见》。
(5) 学生自主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1) 《登高》中的意象分析。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分析。
4. 随堂练习:(1) 学生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作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三首古诗词的和重点词句。
3. 中间部分:诗词的解析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 背诵并默写答案略。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等。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进行积累。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e91f6b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2.png)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美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高远,表现了诗人胸怀壮阔的抱负。
3. 孟浩然《春晓》:全诗以春天的早晨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节奏和韵律;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节奏和韵律;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瀑布、鹳雀楼、春天早晨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词,体会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感悟诗意。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首诗词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自主分析另外两首诗词,进行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词三首》2. 内容:(1)李白《望庐山瀑布》:壮美景观,敬畏自然(2)王之涣《登鹳雀楼》:高远境界,胸怀壮阔(3)孟浩然《春晓》:生机勃勃,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8f31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5.png)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6c20c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3.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又到了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间了,教案设计栏目我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欢迎各位语文老师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
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词三首【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⒈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
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1)“独”坐是“谁”独坐?(2)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3)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4)“相看”是相互看。
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只有)(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
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
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
[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
1.学生初读古诗。
“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和谐。
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
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2)“和”是和谐的意思。
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
“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
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3.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诗的意境。
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
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
[设计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
画配诗,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第三课时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
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
“忆江南”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设计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
《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éng,是“曾经”的意思。
谙,ān,熟悉。
“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
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
3.说说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不难。
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
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
(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2)“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3)“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设计意图]教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考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
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用词来回答)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
)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设计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
五、综合比较(异同),总结全课。
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2.比较异同。
(老师板书)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3.再读古诗词三首。
师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可以加深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同:作者朝代同景物地点同诗词内容同异:体裁形式不同诗人情感不同表现手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