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血液一般检查

合集下载

第二章——白细胞检查

第二章——白细胞检查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标志着中性粒细胞从新生细胞以至衰老细胞的发育阶段。正常情况外周血以分 叶核为主,胞核常为2-5叶,杆状核较少。分叶核与杆状核比值为13:1
@核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常 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及应用细胞因子。分为轻、中、重三级。 1、再生性核左移 指核左移伴WBC增高。表示骨髓造血和释放能力旺盛。机体 抵抗力强。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2、退行性核左移 核左移伴WBC正常或减低。骨髓释放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 差。见于再障、粒细胞缺乏、伤寒。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空泡形成:中性粒细胞胞质或胞核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是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
缺失的结果。常见于严重感染或败血症。
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化而
在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 、梨形,染成天蓝色。是胞质发育不成 熟的表现。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 、败血症、烧伤。
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胀、边缘不清晰、
白细胞计数(WBC)
WBC指单位容积内外周血各种白细胞的总和。 @显微镜计数法: 用白细胞稀释液(冰乙酸)将全血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固 定白细胞。充入改良牛鲍计数板,在低倍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白细胞数量 ,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白细胞总数。 @血液分析仪法
方法学评价 @显微镜计数(参考方法) 优点 校准血液分析仪、异常结果复合 缺点 费时、易受微量吸管、计数板质量,细胞 分布状态、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 @血液分析仪法 优点 计数细胞数量多、易标准化、准确度精确 度高 缺点 人为或病理因素可干扰计数(外周血抗凝 不充分、外周血出现有核细胞、巨大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红细胞碎片)
2019/4/2

急诊常见检验值及临床意义

急诊常见检验值及临床意义
50%GS 10%GS
1~2g 50~100ml 5~10 u
50ml 1000ml
静脉注射 5~10 分钟
静脉注射 2~5 分钟
与50ml 50%GS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5分钟 以上
静脉滴注1~2h
速尿
20~40mg
静脉注射
血透
--
--
起效时间 1~2分钟 30分钟 15~45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5~15分钟
N末端前脑钠肽(BNP)
BNP<100pg/ml
50岁
50-75岁
>75岁
排除心衰的可能 ≤300pg/ml
≤300pg/ml
≤300pg/ml
心衰的可能性较低 ≤450pg/ml
≤900pg/ml
≤1800pg/ml
心衰的可能性较高 ≥450pg/ml
≥900pg/ml
≥1800pg/ml
THANKS
持续可 检测时间
灵敏度
特异性
12
1.5-2小时 8-12小时 +++ ++
16
1.5-2小时 8-12小时 +++ +
83
2-3小时 1-2天
+++ +++
38
3-4小时 7-14天 ++++ ++++
96
4-6小时 2-3天
++
++
103 6-10小时 3-5天
++

135 6-10小时 5-7天
立即
维持时间 10~30分钟
2~6h 2~6h 2~6h 2~6h 4~6h --
血清钠:135~145mmol/L
血清钠是指血清中钠离子浓度,血清钠的 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有助于脱 水的治疗。
危急值(低值):≤ 110 mmol/L (高值):≥170 mol/L

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二)2024

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二)2024

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二)引言: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患者体液、组织等样本的分析和检测,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的五个大点,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正文:一、血液检查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患者的血细胞情况。

2.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测定:用于评估患者贫血程度和血液稀释程度。

3.血液凝固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4.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用于手术前确定患者的血型和进行输血配血。

5.血液中特定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如白细胞计数和分类、C反应蛋白等,用于辅助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

二、尿液检查1.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液颜色、pH值、比重、蛋白质、糖等的检测,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排尿状态。

2.尿液沉渣检查: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有无异常表示存在潜在疾病。

3.尿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用于检测患者尿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确定针对该细菌的合适抗生素。

4.尿液中特定物质的检测:如尿蛋白定量、尿酮体等,用于评估患者肾功能和代谢状态。

5.尿液中特定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如尿肌酐、尿蛋白等,用于辅助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

三、生化检查1.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肝功能。

2.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排泄功能。

3.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血脂水平和代谢状态。

4.血糖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糖代谢情况。

5.电解质检查:包括血钠、血钾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四、微生物检查1.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用于检测患者体液或分泌物中的细菌感染,并确定针对该细菌的合适抗生素。

2.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用于检测患者体液或分泌物中的真菌感染,并确定针对该真菌的合适抗真菌药物。

凝血2项检查

凝血2项检查

凝血2项检查凝血2项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体检项目,用于评估人体血液凝血功能的指标。

这两项检查分别是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通过这两项指标的测量,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PT是一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用于评估凝血因子活性。

它测量的是血液中血浆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T 的值在11-13秒之间。

如果PT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APTT是另一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用于评估凝血酶活性。

它测量的是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激活和凝血级联反应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APTT的值在25-35秒之间。

如果APTT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或凝血抑制物质的增加,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2项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例如,在手术前进行凝血2项检查可以评估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以避免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此外,凝血2项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凝血因子的活性和血液凝固的疾病,如血友病等。

需要强调的是,凝血2项检查只是评估凝血功能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用来确定疾病的诊断。

如果凝血2项检查异常,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具体的病因。

此外,凝血2项检查的结果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药物使用等。

因此,在进行凝血2项检查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凝血2项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体检项目,用于评估人体血液凝血功能的指标。

通过测量PT和APTT的值,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凝血2项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凝血2项检查只是评估凝血功能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用来确定疾病的诊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ppt课件
26
2. 参考值范围:
WBC 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 (15.0~20.0) ×109/L 6个月~2岁 (11.0~12.0) ×109/L
D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27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1)生理变化:
年龄、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 (2)病理变化:
Leukopenia Leukophil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
28
29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造血异常、应用抗代谢药物、炎症恢复期)
35
36
3. 白细胞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的诊断
疾病治疗的监测
疾病的预后
WBC N
预后较好 ↑

病情较重 ↑

病情危重 ↑/↓

恢复期
N
N
E
+ -
+
L
核象
/ 轻度左移
↓ 中度左移
↓ 重度左移
↑ 恢复正常
37
血小板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BPC) 及相关指标:
1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 以皮克(pg)为单位 。 MCH = Hb/RBC
参考值:手工法27~31pg 仪器法27~34 pg

最新1血液一般检查见习2

最新1血液一般检查见习2
胞、嗜碱性粒细胞 ➢ 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容量、电导、光散射检测原理(VCS)
Volume conductivity light scantter
➢ Volume:应用电阻抗原理测量细胞体积 ➢ Conductivity:根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电流
的性能,采用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 结构,即以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比例、细胞内 颗粒的大小和密度,来辨别体积相同,但性 质不同的两个细胞群体。
➢ 滴加瑞-姬复合染液数滴于血涂片上(以盖住血膜为 度),静置约半min,目的在于用染液的甲醇成分固 定血细胞。
➢ 加相当于染液2倍量的缓冲液充分混匀。 ➢ 染色约l0min,用水冲去染液,干燥后镜检。
白细胞分类计数
White blood cell differential count,DC
➢ 先用低倍镜选好薄厚适宜、 染色良好、细胞分布均匀 处,再用油浸镜观察。
1血液一般检查见习2
血液一般检查
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
北医三院检验科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2. 全血细胞计数(CBC)
➢ 了解血液分析仪的各项参数、参考值、操作方法与 结果分析 。
Lymphocyte
Large lymphocyte
胞体12~18μm,圆形。 胞浆天蓝色,透明,可 有少数较大的嗜苯胺蓝 颗粒。胞核类圆形,核 染色质固缩成一团,染 成紫红色,着色比小淋 巴细胞为淡。有时刻隐 约可见核仁痕迹。
➢ 熟悉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 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瑞特-吉姆萨染色。 ➢ 掌握显微镜法外周血分类计数的方法、各种WBC

血液一般检测-ret-esr等-2

血液一般检测-ret-esr等-2
( hematocrit ,HCT , 或 packed cell volume, PCV)
参考值 微量法:男 0.467±0.039L/L; 女 0.421±0.054L/L 温氏法: 男 0.40-0.50L/L,平均0.45L/L 女 0.37-0.48L/L,平均0.40L/L
临床意义
① 红细胞比容增高:见于血液浓缩及 RBC绝对性增多 ② 红细胞比容减低:各种贫血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ITP、SLE、 恶性淋巴瘤、DIC、TTP等。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血液被稀 释等。
2.血小板增多 (PLT>400×109/L)
原发性增多:MPD如PV和原发性血小板 增多症、CML。 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 某些癌症等。
(二)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参考值:320-360g/L
贫血的形
MCV MHC MCHC
病因
态学分类
(80-100 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7-34 pg) (32-36%)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27-34 32-36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
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骨髓
病性贫血如白血病等。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4 32-36 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
②白血病患者MPV减低;
③MPV随血小板数持续下降是骨 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标之一。
2.血小板分布宽度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 ) 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
PDW减少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 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
(三)外周血小板形态(自学)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包含哪些(二)

实验室检查包含哪些(二)

实验室检查包含哪些(二)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身体样本中的生理指标和病理标志物来诊断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检查包含的五个方面内容。

正文:一、血液检查:1. 血红蛋白:测定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用来评估贫血程度。

2. 血小板计数: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用于评估凝血功能。

3. 血浆电解质:测定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如钠、钾、钙等,用于评估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4. 白细胞计数:评估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

5.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血液中的血糖控制情况,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二、尿液检查:1. 尿蛋白: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用于评估肾功能和筛查潜在的肾病。

2. 尿潜血:检测尿液中的隐血,可以用于筛查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肾盂肾炎等。

3. 尿比重:测定尿液的比重,可以评估肾脏浓缩功能和水平衡。

4. 尿白细胞计数:评估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用于检测泌尿系统感染。

5. 尿葡萄糖:测定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三、生化检查:1. 肝功能:检测血液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肝脏酶的活性,用于评估肝功能。

2. 肾功能:测定血液中的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排泄和调节功能。

3. 血脂检测:测定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用于评估脂代谢状态和心血管健康。

4. 电解质及血糖:测定血液中的钠、钾、钙、血糖等指标,用于评估体内电解质平衡和糖代谢状况。

5. 血清蛋白质:测定血液中的白蛋白、球蛋白等蛋白质含量,用于评估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四、免疫学检查:1. 微量抗原/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微量抗原或抗体的存在来判断某些疾病的感染、免疫状态和疫苗效果。

2. 免疫球蛋白检测:测定血液中特定免疫球蛋白(如IgG、IgM、IgA)的含量,以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最新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02 红细胞部分(下)

最新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02 红细胞部分(下)

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
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 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4 型(表2-23,图2-20)。
图2-20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增生增 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估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毒药物 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造血情况。
【检测原理】 1.手工法 根据RBC、Hb、HCT测定
结果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表2-20)。 2.血液分析仪法 MCV由血液分析仪
直接测定导出;由仪器测定HGB、RBC可计 算出MCH=HGB/RBC;MCHC=HGB/
(RBC×MCV)。
【方法学评价】手工法红细胞平均指数 由RBC、HGB、HCT测定后计算而来,因 此,必须采用同一抗凝血标本,且所检测的 结果必须准确。仪器法红细胞平均指数的测 定同样依赖于RBC、HGB和MCV测定的准
对增加或血浆量减少所致(表2-19)。HCT的主要应
用价值为: 1.临床补液量的参考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指标
五、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 胞平均指数有助于深入认识红细胞特征,为贫 血的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胞平均体积导出HCT,HCT=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平均体积。 【方法学评价】HCT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见表2-18。
【质量保证】
【参考区间】 ①成年 男性:0.40~0.50;女性:
0.37~0.48。②新生儿0.47~0.67。③儿童:0.33~
0.42。 【临床意义】HCT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 HCT减低是诊断贫血的指标,若红细胞数量正常,血 浆量增加,为假性贫血;HCT增加可因红细胞数量绝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2讲课文档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2讲课文档
第16页,共84页。
RBC、Hb临床意义:
• 病理变化------减少:
•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 3.5 X1012/L为贫血。
• 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
轻度: 90g/L <血红蛋白<120g/L、 中度:血红蛋白60~90g/L、 重度:血红蛋白30~60g/L、 极度:血红蛋白<30g/L。 当RBC<1.5×1012/L,Hb<45g/L时,应考虑输血
在骨髓内粗制滥造;也可能因红细胞脆 性增大,在推片时碎裂所致。
第42页,共84页。
泪滴状 RBC
第43页,共84页。
(3)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①正常色素性normochmic :
见于:正常人、急性失血、再障等。
②低色素性hypochromic : 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
③高色素性hyperchromic :
• 见于:巨幼贫、铅中毒。
第52页,共84页。
卡波氏环
第53页,共84页。
④有核红细胞
(nucleated eryhrocyte)
• 幼稚红细胞,病理时出现。
• 见于:
溶血性贫血;
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脾切除后。
第54页,共84页。
有核红 细胞
第55页,共84页。
第7页,共84页。
(三). 血红蛋白Hb测定
即测定血液中各种血红蛋白的总浓度。 (xx g/L)
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 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 蛋白或其他衍生物。
第8页,共84页。
Hb测定的方法

血液生化检查知识点总结

血液生化检查知识点总结

血液生化检查知识点总结一、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内。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

血红蛋白水平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贫血、失血等情况,对于一些贫血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目,是血液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红细胞是负责携带氧气的细胞,红细胞计数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贫血、缺氧等疾病,也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

三、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免疫细胞,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微生物的侵害。

白细胞计数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对于感染、炎症等疾病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一种很小的细胞片段,主要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作用,它的数量的增多或减少都可能导致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

因此,血小板计数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对于血液凝固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五、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指血小板在血液中所占的百分比,它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小板的数量和比例,对于一些血液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六、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百分比,它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对于贫血性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七、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它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红细胞的大小,对于贫血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八、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有的平均血红蛋白量,它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对于贫血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九、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每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它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对于贫血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十、血浆葡萄糖(FPG)血浆葡萄糖是指空腹状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它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血液一般检验

2、血液一般检验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白 细 胞 分 类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N
粒细胞(GRAN) 白 细 胞
(LEU)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粒细胞增殖动力学各阶段
分裂池
1
成熟池、 2 贮存池
1/20
组织 5 固有池
3
4
循环池
(50%)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 增生增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估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 毒药物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 造血情况。
【检测原理】 1、普通显微镜法: 活体染料(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 碱性着色基团(+)可与Ret中RNA的磷 酸基(-)结合,形成蓝色的点状、线 状或网状结构。 2、仪器法: 流式细胞仪、Ret计数仪、血液分析仪等
还原血红蛋白(Fe2+)--99% 高铁血红蛋白(Hi)--1% 氧合血红蛋白(HbO2) 碳氧血红蛋白(HbCO,COHb) 硫化血红蛋白(SHb)
【检测原理】
HiCN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在溶血标本中,Hb中的Fe2+被高铁氰化钾氧 化为Fe3+,Hb转化为Hi。Hi与KCN中的氰离 子反应生成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溶 液中的浓度呈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 得Hb的浓度。 WHO和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
注意:
正常RBC可自然退化变性,即使
高质量的正常人血涂片,也可见
到变形或破碎的红细胞,但数量 很少,分布局限。
2、异常红细胞形态 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片中出 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量较多,往 往提示病理性改变。 常见的异常形态可分为红细胞大小、 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 异常。

(血液一般检查)皮肤采血(放入实验课)

(血液一般检查)皮肤采血(放入实验课)
血液一般检查
药检系 李忠琴
一、皮肤采血法
【目的】 掌握皮肤采血法,了解不同部位
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原理】 采血针刺破毛细血管后血液自然
流出,用微量吸管吸取一定量的血液。
【操作】 1.准备材料 2.选择采血部位 (如图)
3.按摩皮肤 4.消毒皮肤 5.针刺皮肤(进针部位如图) 6.拭去第1滴血 7.吸血 8.止血 9.稀释血液
采 血
推 片
干燥
染色
结果观察
冲洗
标记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单核细胞
小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drumstick染色质
假性drumstick
【结果报告】
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计数
正正
百分比%
描绘镜下所见外周血细胞形态
实验(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流程图
【操作】 (1)采血:静脉采血后,使用玻璃棒、
毛细管、注射针头等在距载玻片一端 1cm 处加 1 滴抗凝血,如果使用手指采 血则直接用洁净玻片蘸 1 滴血。
(2)推片:左手平执载玻片,或放在类 似桌子等平坦地方,右手持推片从后方 或前方接近血滴,使血液沿推片边缘展 开成适当的宽度,立即将推片与载玻片 呈 30~45。 角,轻压推片边缘将血液 推制成厚薄适宜的血涂片,血涂片应呈 舌状,头、体、尾清晰可见。
( 4 ) 标记 :在载玻片的一端用记号笔编 号。 ( 5 ) 染色 :待血涂片干透后,用蜡笔在 两端划线,以防染色时染液外溢。然后 将玻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I液) 3~5 滴,使其迅速盖满血涂片,约 0.5~ 1min 后,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 II 液),轻轻摇动玻片或用吸球对准血片 吹气,使染液充分混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Auer小体
4、类白血病反应
5、网织红细胞反应
二、选择题
A型题
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营养
B 维持体温
C 运输激素
D 运输O2和CO2
E 提供铁
7、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 90天
B 30天
C 100天
D 50天
E 120天
8、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
A 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 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9、按贫血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 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 红细胞生成减少——再障
C 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 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 造血原粒缺贫——巨幼细胞性贫血
10、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现:()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C 大细胞性红细胞
D 镰形RBC
E 缗钱状
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粒细胞生成过程中,人为可划分为干细胞池、生长成熟池和功能池
B 从晚幼粒细胞起至成熟粒细胞不具有分裂功能
C 外周血中粒细胞增随血液循环运行
D 粒细胞的半衰期为6~7小时
E 剧烈运动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
12、粒细胞减少症是指:()
A 白细胞总数<4×109/L
B 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C 中性粒细胞数<1.5×109/L
D 中性粒细胞数<2×109/L
E 中性粒细胞数<1×109/L
13、以下可使ESR增快的是:()
A 纤维蛋白原
B 白蛋白
C 卵磷脂
D 镰形RBC
14、急性溶血时:()
A 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B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C 脾脏显著增大
D 白细胞计数不变
E 外周血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
15、30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

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败血症
D 缺铁性贫血
E 血小板减少症
B型题
问题16-21 以下红细胞见于
A 球形红细胞
B 缗钱状红细胞
C 靶形红细胞
D 泪滴状红细胞
E 裂红细胞
16、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A )
17、多发性骨髓瘤( B )
1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 )
19、地中海贫血(C )
20、骨髓纤维化( D )
21 弥散性贫血内凝血( E )
问题22~25
A 中毒颗粒
B 嗜酸粒细胞增多
C 异形淋巴细胞
D 单核细胞增多
E 嗜碱粒细胞增多
22 支气管哮喘( B )
23 化脓菌感染( A )
24 流行性出血热( C )
25急性感染恢复期( D )
X型题
26 据国内标准,Hb测定值下列哪项可诊断为贫血:()
A 成年男性低于120g/L
B 成年女性(非妊娠)低于110g/L
C 妊娠期<100g/L
D 初生儿至3个月低于150g/L
27、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
A 红细胞生成减少
B 红细胞破坏过多
C 红细胞丢失过多
D 骨髓造血障碍
E 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28、以下贫血属于生理性贫血的有:()
A 老年人
B 妊娠中后期
C 肺心病
D 高原地区居民
E 肾癌
29、以下哪些原因可造成中性粒细胞增多:()
A 化脓菌感染
B 急性心梗
C 急性溶血
D消化道大出血
E 非白血性白血病
30、ESR增快可见于:()
A 风湿热活动期
B 手术创伤
C心绞痛
D 恶性肿瘤
E 多发性骨髓瘤
31 缺铁性贫血时:()
A 红细胞是小细胞低色素性
B 治疗前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C 铁剂治疗有效时,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
D 铁剂治疗1周时,血红蛋白开始上升
E 铁剂治疗无效,说明患者有是缺铁性贫血
三、问答题
32、类白血病反应如何与慢粒白血病区别?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名词解释
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即可以为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亦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3、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小体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4、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升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引起类白反应的常见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失血等。

去除病因后,类白血病反应也消失。

5、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相应给予铁剂或叶酸/vi+B12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见于红细胞恢复,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6~8%,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渐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才渐升高。

这一现
象升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

也可用此现象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性治疗。

二、选择题
A型题
6、D
7、E
8、D
9、A 10、A 11、C 12、C 13、A 14、A 15、A
B型题
16、A 17、B 18、A 19、C 20、D 21、E 22、B 23、A 24、C 25、D
X型题
26、A B C 27、A B C 28、A B 29、A B C D 30、A B D E 31、A B C
问答题:
32、答: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急性感染、外伤、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或出血,有原发病症状,白细胞计数中度增高,多<100×109/L,以分叶核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少见原粒细胞,常有明显粒细胞中毒改变,嗜酸、嗜碱粒细胞不增多,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及骨髓象多无明显改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升高,无Ph染色体,治疗原发病为主。

慢粒白血病常表现为消瘦、乏力,脾肿大明显,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常>100×109/L,外周血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常增多,粒细胞无明显中毒改变。

早期病例轻或中度贫血,血小板数可增高,晚期均减少,骨髓增生极度,粒系常占90%以上,以晚幼、中幼粒为主,原粒+早幼粒<10%,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显著减低甚至为0,绝大多数病人ph染色体阳性,治疗以羟基脲、干扰素为主,亦可行联合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谢兆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